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

2019-03-24 15页 ppt 510KB 103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红方

资深中学教育工作者

举报
《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毕淑敏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但丁)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3.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预习提示毕淑敏(1952——),女,国家一级作家。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
《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
毕淑敏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但丁)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3.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预习提示毕淑敏(1952——),女,国家一级作家。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当兵,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1980年转业回北京。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等。一、走进作者二、关注字词扫清障碍预习提示(一)生字注音宽宥(yòu)游弋(yì)麾(huī)下广袤(mào)赘(zhuì)余附着(fùzhuó)自惭形秽(huì)灼晃(zhuóhuǎng)憎恶(zēngwù)俯拾即(jí)是驰骋(chěng)(二)词语解释1.自惭形秽:“惭”,惭愧;“形秽”,容貌丑,形象不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2.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3.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4.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5.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僵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多用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6.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教学过程一、配乐导入人们经常说“安居乐业”,各级政府很重视“安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自己的居住条件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家”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身体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宽阔。可是人们是不是也该想到“心灵活动”的疆域,也需要宽阔,也需要达标呢?精神生活是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生活中的人所必不可少的,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也需要空间。我们每个人都应在生活中开辟一个精神空间,来贮存自己在现实中或劳累的,或疲倦的,或受伤的心灵。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看看我们应需要怎样的精神生活,又将怎样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呢?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齐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小组合作,归纳展示) 明确思路:第一部分(1~6):引出话——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第二部分(7~17):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第一层(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第二层(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第三层(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不同方式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小组合作,归纳展示)1.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作者是怎样描述的?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生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3.第三间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样的内涵?(讨论交流,难点突破)(1)自由朗读第14—17自然段,概括第三间小屋的特点。(2)讨论:如何理解文中“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话及自己的意见”?(3)小结: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向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所以,我们只有学会珍视自我,这间小屋才会更加独特与安稳。(4)配乐朗诵:学生朗读第14——16自然段,老师背诵第17自然段。4.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讨论交流,重点突破)明确: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情感、事业、自身是密不可分的。爱恨之情,是精神的原动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不都是在爱国情感驱使下完成宏图伟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吗?所以情感是精神的基石,事业是精神的支撑,自身则是精神的栖息地。“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为了真理而献出生命的布鲁诺不都开辟了自己的精神圣地,让自己的精神小屋金光闪闪而彪炳千古吗? 四、品读赏析,课内探究深刻的思想要靠灵动的语言传达,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品味鉴赏,感受和探究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师生共同配乐朗读体悟)示例:“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用了比喻句,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幸福。第7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增强了文字的形象性,生动性,新奇感,使文章变得文采飞扬。教师总结语言特色:课文的语言生动而深刻,精美而睿智,词语的感情色彩鲜明,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句随处可见,全文语言华丽而不失朴实,深刻而不失平淡,睿智而不失真诚。作者正是借此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得具体、鲜明。五、拓展延伸,点拨提升1.拓展讨论:作为当代学生,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有没有给自己的心灵存放适当的空间?有没有用自己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呢?另外,你认同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吗?你将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小屋呢?  明确: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指出,如果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拥有了爱心,事业和自我,那么我们生活里就拥有了健康,庄严,努力和真诚,那么,我们的精神小屋将会美观结实。如果我们扩大疆域,增修新舍,把诸如宽容,理想,希望,坚强,友爱,谦逊,勇敢,勤劳,善良,正义,无私,豁达,开朗,感恩,奉献,亲情,爱情,友谊等等都放进我们的精神大厦,那么我们精神的宇宙,该是多么的辽阔啊!!2.拓展美读:师生朗诵毕淑敏散文《造心》第16、17自然段。“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毕淑敏《造心》六、课堂总结,归纳主旨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精神生活的思想,从而激励人们去关注心灵,提升境界,升华人格。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七、课后作业1.抄写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2.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试以“我的精神小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努力——我的未来不是梦!1.当你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时,生活就是一种享受,反之,则是一种苦役。        [高尔基]2.只有在快乐中工作,才能在工作中找到快乐。      [巴菲特]3.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未有不越第一境第二境而能邃跻第三境者。      [王国维]感谢倾听
/
本文档为【《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