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王国维的小说研究

王国维的小说研究

2010-06-04 9页 pdf 583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王国维的小说研究 2001年第4期 中国文学研究 No,4,2001 f整箜鳗塑2星墅翌丛丛壁塑堂垦i!壁塑 壁竺型:塑:箜 [研究综述] 王国维的小说研究 傅惠生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上海200062) 关键词王国维 小说研究 材料考证 红楼梦评论 西方小说 摘要王国维本世纪初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考证,用新观点新方法研究(红楼梦),评介西方小说, 以促进我国小说的研究和发展,我们应该全面地认识他在我国近代小说研究史上的贡献。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535(200lJ04一0075...
王国维的小说研究
2001年第4期 中国文学研究 No,4,2001 f整箜鳗塑2星墅翌丛丛壁塑堂垦i!壁塑 壁竺型:塑:箜 [研究综述] 王国维的小说研究 傅惠生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上海200062) 关键词王国维 小说研究 材料考证 红楼梦评论 西方小说 摘要王国维本世纪初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考证,用新观点新方法研究(红楼梦),评介西方小说, 以促进我国小说的研究和发展,我们应该全面地认识他在我国近代小说研究史上的贡献。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535(200lJ04一0075一07 WangGuowei’SStudyonFiction FUHui.sheng (DepartmentofForeigeChineseLanguage,Huadong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2) Keywords:WangGtxwvei,fictionstudy,textualanalysis,o::rrⅡnentsonRedChamber11锄,v吧sternfiction. Abstract:Atthebegimfingofthe20thcentury,WangGuoweldidtextualstudyonancientChinesefiction, ∞mmentedonADreamofRedMansionswithnewapproaches,introducedandmadecriticismonwesternfiction topromotethestudyanddevelopmentofChinesefiction,;weshouldviewhiscontributiontotheChinesefiction studyasawholeinthepre—nlodernhistory.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史学大师,同 时又是文学大师。他的<人间词话>和<宋元 戏曲考>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独特的、划 时代的地位。但是,对于他在小说研究方面 的贡献,除<红楼梦评论>外,进行整体、全面 考察的文章至今鲜见于报刊和书籍。从这一 角度的考察,使我们能够更进一步较为全面 地了解王国维小说研究的情况。 在<宋元戏曲考>第三章<宋之小说戏曲) 中,王国维依据<西京赋>、<汉书·艺文志>、 <魏略>等有关文献资料,梳理了自汉代至六 朝小说的发展脉络,并进而指出唐宋小说对 明清章回小说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深刻影 响。譬如,伦敦博物馆藏唐人小说“唐太宗入 冥”故事“全用俗语,为宋以后小说之祖”,<大 唐三藏取经诗话)“亦后世小说分章回之始 祖”,至于<西游记>、<封神榜>、<杨家将>、<龙 图公案>、<说岳>等书,“或隶其事实,足征当 日已有此等书。但其书体裁当与<五代平话> 及<宣和遗事>略同,不及后世之变化。始知 元明以后章回小说大行,皆有所因袭,决非出 于一时之创作也。” 王国维注重小说材料的考证,以<三国演 义>和<西游记>材料考证尤为突出。他认为, 演史源发于宋初。胡元瑞<笔丛>中说<三国 演义>是元人罗贯中本所撰,其实宋代这类的 小说很多,如<宣和遗事>、<五代平话)等都 是,但是这类小说还比不上“演义”如此错综 变化、复杂引人。宋仁宗时,世人就有能说三 国故事的,有人根据这些故事,“加缘饰做影 人,始为魏吴蜀三分战争之象”。为了说明闯 [收稿日期]2000—11一12 [作者简介]傅惠生(1955一),男。安徽和县人,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副教授,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75 万方数据 题,王氏征引了<容斋三笔>(二)和<东坡志 林>中的有关记载,论证不仅宋代就有三国小 说,而且其中拥刘反曹的倾向跟今日所传的 <三国演义>一样,并断言:“此必取诸当时小 说。然则宋元之间必早有此种书,贯中不过 取而整齐缘饰之耳。”比较而言,王氏对<西游 记>材料来源的考证则更为详尽。主要有三 点:1)<长春真人西游记>不是<西游记演义>; 2)<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演义>的一 个底本;3)唐太宗入冥故事由来远久。王国 维为<长春真人西游记>2卷作了校注,并在 序中写道:“志常尤文采斐然,其为是记,文约 事尽,求之外典,惟释家<慈恩传>可与抗衡, 三洞之中,未尝有是作也。”同时,他还说明这 本书的来历,是乾隆之季嘉定钱竹汀先生读 (gt藏>于苏州元妙观,并抄录、上奏,为之跋 尾的。他还直录了钱大昕的跋:“<长春真人 西游ig)--卷,其弟子李志常所编西域道里风 俗,多可资考证者,而世鲜传本。予始从<道 藏)抄得之。村俗小说演唐玄奘故事亦称<西 游记>,乃明人所作。萧山毛大可据<辍耕录> 以为出处机之手,真郢书燕说也。”以此足证 <长春真人西游记>非世传<西游记演义>。唐 太宗人冥事,<西游记演义>中有述。在<唐写 本残小说跋>中,他说明了材料的来源,并直 录<佥载>和<府君神异录>中所载太宗入冥故 事,以此说明“后世传说其所由来远矣”。 王国维对古代的小说考证,在很多情况 下是与戏曲研究连在一起的。他认为小说与 戏曲有着紧密的关系,因为小说是戏曲的基 本要素和来源之一。古代的俳优,只是歌舞 和戏谑,自汉代以后,才有时演出一些故事。 而将歌舞与演故事结合在一起,则从北齐开 始的。他说:“今日流传之古剧,其最古者出 于金元之间。观其结构,实综合前此所有之 滑稽戏和杂戏、小说为之。”所以,“欲知宋元 戏剧之渊源,不可不兼于宋之小说、杂戏及乐 曲方面求之也”。戏剧以演事实为主的时候 确实是借助于小说的力量的。例如,<事物纪 76 原>(九)中载:宋朝仁宗时,市人有能谈三国 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蜀吴三 分战争之象。<东京梦华录>中说京瓦伎艺有 影戏,有乔影戏,南宋尤盛。<梦梁录>中还记 载,有一种弄影戏,在元汴京初时,“以素纸雕 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以彩色装饰, 不致损坏,(中略),其话本与讲史者颇同,大 抵真假相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 形。盖亦以褒贬于其间耳。然则影戏之为 物,专以演故事为事,与傀儡同。此亦有助于 戏剧之进步者也”。我们可以无名氏<隔江斗 智>、<连环记>二剧为例,“其关目亦略似今日 所传演义,必取诸当时小说,然则宋元之间必 早有此种书,贯中不过取尔整齐缘释之耳”。 王国维十分注重维护小说、戏曲的文学 纯洁性。他认为当时的小说粗制滥造,为人 厌恶,不能以小说戏剧创作为职业生计,这样 会不可避免地使小说戏剧的质量下降。宁要 为文学而生活的作品,不要以文学得生活的 作品。这显然是受了西方“为艺术而艺术”观 点的影响。他在<文学小言>(十七)中说:“吾 人谓戏曲小说家为专门之诗人,非谓其以文 学为职业也。以文学为铺馕的文学也。职业 的文学家以文学得生活,专门之文学家为文 学而生活。今铺馁的文学之途盖已开矣,吾 宁闻征夫思妇之声,而不屑使此等文学嚣然 污吾耳也。”尽管他引述康德的实践理性为宇 宙人生根本的话,实际上还是受传统思想“文 以载道”或“寓教于乐”的影响,他认为小说戏 曲创作的选题取向,应对社会有益。在<文学 小言>(十六)中,他写道:“<三国演义>无纯文 学之资格然,其叙关壮缪之释曹操,则非大文 学家不办。<水浒传>之写鲁智深,<桃花扇> 之写柳敬亭、苏昆生,彼其所为固毫无意义, 然以其不顾一己之利害故,犹使吾人生无限 之兴味,发无限之尊敬。况与观壮缪之矫矫 者乎?此者岂如汗德所云实践理性为宇宙人 生之根本欤?抑与现在利己之世界相比较, 而益使吾人兴无涯之感也,则选择戏曲小说 万方数据 之题目者亦可以知所去取矣。”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虽然出发点、立 足点基于叔本华的理论,同时也以佛教、亚里 斯多德的理论贯穿于其中,并有自己的创见。 正是这种融中西古今并有创见的研究才使得 他的<红楼梦评论>在我国近代小说批评史上 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近代德国哲学美学是是以康德哲学美学 为出发点向两个方向发展的:一是泛理性主 义(或泛逻辑主义),在黑格尔哲学美学中达 到高峰。又因为黑格尔哲学美学成为马克思 主义哲学美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一个来源,所 以一直为我国现当代学术界所重视。另一方 向是非理性主义(或唯意志主义),它是以叔 本华的哲学美学为先驱和标志,由尼采继承 和发展,并形成更大的影响。叔本华的理论 对马赫主义、实用主义、生命哲学、以及弗洛 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和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 的存在主义哲学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上世 纪末与本世纪初,叔本华、尼采的哲学美学已 成为西方哲学、美学和文学领域里影响力最 大的一派。他们的学说既为颓废派所接收, 也为进步学术界、文学界所信奉。鲁迅、郭沫 若、茅盾、托尔斯泰等都曾学习和运用过叔本 华和尼采的理论。王国维在本世纪初学习和 运用康德、叔本华、尼采的思想理论,无疑是 “美学文学革命的先驱”的举动。他在1905 年发的<论近年之学术界>中认为,借用外 力刺激有利于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六朝佛 学的输入就曾极大地改变了汉以后儒家抱残 守缺、思想凋敝的状态,“而自宋以后以至本 朝,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至今日而第二佛 教又见告矣,西洋之思想是也”。王国维是以 历史学家的眼光,看到西学输入是中国学术 思想再度受外力影响的时期,可以期待整个 学术思想包括文学批评理论、方法都会发生 巨大的改变,因此才勇敢地担负起这一历史 的重任。 <红楼梦评论>主要是以叔本华理论为依 据,从两个方面来讨论<红楼梦>:一是由小说 的美学价值来探讨小说与文学、人生的关系; 一是由它的伦理学价值来探讨作品,对其中 的人物作出评判。 王国维根据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即悲剧 的形成“可能是由于特别邪恶的人物”,“可能 是由于盲目的命运,”“可能由于剧中人物的 对立地位和相互关系,”认定<红楼梦>属于第 三种悲剧,由此而推论出<红楼梦>的美学价 值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并以此为出发点遍 览中外作品,第一次真正揭示出我国的戏曲 小说作品所反映出的一般的民族精神为世俗 的和乐天的,从而发现欧洲近代文学中尊为 第一名著歌德的<浮士德>所表现出的悲剧只 是天才的、个人的和具体的,而<红楼梦>则反 映了更为普遍的、一般的和人生的问题,从而 第一次真正将<红楼梦>这一“绝大著作”置于 世界文学名著之林。叔本华认为,“佛教的 ‘涅槊’寂(熄)灭一切烦恼,圆满(具备)一切 清静功德,也就是从意志的禁锢中永远解脱 出来,因此绝对地否定意志;而艺术则纯美 (无意图的、不关心的美)的关照中,暂时否定 意志,得到暂时的解脱”。王国维对叔本华这 一观点的接受是经过思考、消化并有所创新 的。在<红楼梦评论>的第一章<人生及美术 之概观>中,他从悲观主义的角度出发,将老 子、庄子、释家和叔氏的理论混而为一,认为 人生的“欲与生活与苦痛,三者一而已矣,”只 有“物之能使吾人超然于厉害之外者,必其物 之于吾人,无利害之关系而后可,”这个物就 是文学艺术。王国维接受了叔本华优美和壮 美两个美学概念,并以其观察我国的文学作 品,发现这些作品并不能都使人得到“暂时否 定意志,得到暂时的解脱”。特别是我国的戏 曲小说作品,诸如<西厢记>、<牡丹亭>之类, 并不能使人超然物外,反而产生巨大的“诱惑 力”。基于此种认识,王氏提出了“眩惑”这一 与优美、壮美相反的美学概念,并以这三个标 77 万方数据 准来判断<红楼梦>,认为“此书中壮美之部 分,较多于优美之部分,而眩惑之原质殆始 绝,”以宝黛的最后一次见面为最壮美之一 例,因当时还没有考证作者、版本、后四十回, 确实是一种“误读”。 值得注意的是,王国维对于悲剧美学的 探讨,虽然主要依据叔本华理论,但落脚点却 在亚里斯多德的“净化”论上。在讨论<红楼 梦>美学价值一章末尾,他写道:“昔雅里大德 勒于<诗论>中,谓悲剧者,所以感发人之情绪 而高上之,殊如恐惧与悲悯之二者,为悲剧中 之固有之物,由此感发,而人之精神於焉洗 涤。”为什么落脚在“洗涤,”即净化上呢?是 因为“美学上最终之目的,与伦理学上最终之 目的合”。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讨论悲剧<红楼 梦>,其价值在于“解脱”。王国维开始是根据 叔本华的“解脱”论来观察<红楼梦>的精神 的。他分析说。首先是人的欲望,意志自由的 罪恶使人堕落,生活、苦痛皆由自造,那么要 求解脱之道也只能是自己去寻求。解脱之道 在于出世,拒绝一切生活之欲,而不存在于自 杀。所以他认为金钏投井、司棋撞墙、尤三 姐、潘又安自刎,是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的举 动,并不是求得解脱。柳湘莲的人道类似潘 又安之举,芳官的出家和金钏投井相近。书 中能够真正得解脱的是宝玉、惜春和紫鹃。 但是,解脱又有两种差别。自身经历痛苦而 求解脱,如惜春、紫鹃,则是超自然的、神秘 的、宗教的和平和的;而观他人的苦痛而求解 脱,只能是非常之人才能做到的,这比前者的 难度要大百倍,而这种解脱则是自然的、人类 的、壮美的、文学的、诗歌的和小说的,这便是 宝玉所求的解脱。他详细地描述了宝玉求解 脱的过程,并赞叹道:“读者观自九十八回以 至百二十回之事实,其解脱之行程,精进之历 史,明了真切何如哉!”然而,这只是文艺作品 中的人物,实际生活中的解脱是不可能的。 他因此产生对叔本华“解脱”论的怀疑。 他认为,世界上的大宗教婆罗门教、佛教、基 78 督教都以解脱为唯一的宗旨,柏拉图、叔本华 的最高理想也在于解脱,然而无论他们知识 多么渊博,推论何等周密,也只能是徒劳无益 地引经据典而已。因为自佛祖涅架、基督钉 在十字架上以来,人类的欲望和痛苦丝毫没 有减少。解脱之事终不可能。人类也只能在 艺术欣赏中得以洗涤净化。这充分说明王国 维对文学艺术作品,从一个角度来讲,特别是 悲剧作品,对人类产生的作用有着十分深刻 的认识。 <红楼梦评论>中固有许多地方“误读” <红楼梦>,恰如鲁迅先生在((绛洞花主)小 引)中所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 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 看见宫闱秘事,⋯⋯”王国维是悲世者看到解 脱。然而索隐派、考证派的误读虽不无合理 之处,仍使人感到捕风捉影、无稽之谈。王国 维的误读却不同,他的宏幅巨制、长篇大论能 给人启迪。这样的例子,在中外文学批评史 上是不乏其例的。例如,弗洛伊德对希腊悲 剧<俄狄蒲斯王>的分析,形成了著名的“俄狄 蒲斯情结,”并且他还以此对莎士比亚的<哈 姆雷特>进行分析,带来了西方文艺批评的一 场革命。在一定的程度上,王国维的<红楼梦 评论>有点类似这种情况。 王国维之所以要在<红楼梦评论>中从人 生与艺术的关系,谈到<红楼梦>的精神,及其 美学、伦理学价值,其目的是要破我国小说研 究,特别是<红楼梦>研究的“惑”,起到一个 “典范”作用。这个“惑”在于,我国的研究<红 楼梦>的考据家、索隐家们不懂得艺术规律, 看到书中第一回有“竟不如亲见亲闻的几个 女子”,就好像但丁<神曲>(王译唐旦之<天国戏 剧))中的主人公能亲见天堂、地狱,<水浒传> 作者一定是大盗,<三国演义>作者一定是兵 家一样的荒唐可笑。艺术有艺术的规律,研 究艺术作品也应按照艺术规律行事,去研究 该研究的问题。<红楼梦>作为我国一绝大著 作,其作者姓名,著作年代没有人考证,而去 万方数据 索证书中一人物是谁,实在令人费解!考证 家自应有该做但根本还没有做的事情。<红 楼梦评论>不仅远远高于同时代人文学批评 的水平,而且对后来的红学研究确实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以胡适为代表的新红学的产 生,正是对王国维“破惑”的一种响应。蔡元 培<(石头记索隐)第六版自序>中的一段话可 作证。他说,王静庵先生在<红楼梦评论>中 反复说到<红楼梦>作者与作书年月需要考 证,“今胡先生对于前八十回著作者曹雪芹之 家世及生平,与后四十回著作者高兰墅之略 历,业于短时期内,搜集许多材料,诚有功于 <石头记>,而可稍释王静庵先生之遗憾矣。” 另一方面,从文学的角度去研究<红楼梦>,虽 然一时没有形成主流,但也一直未成为“绝 响”。由于历史的原因,经过五六十年代到七 十年代初,以王国维高标准高质量的<红楼梦 评论>开始的,从文学角度去研究<红楼梦>, 经过六十多年才繁荣起来。 郑朝宗先生在1955年就说过:“在五十 年前的中国学术界里,敢于提倡资产阶级的 观点方法,这就是一种革新精神,值得我们钦 佩的。王国维的这篇论文,跟他别的关于文 学的著作一样,在这一点上是可取的。它至 少会给当时发了霉的学术界注射一点新的血 液;它会扩大围困在封建堡垒里的学究们的 眼界,使他们除了时文、八股文之外,还知道 有小说和戏曲,除了司马迁、韩愈和杜甫之 外,还知道有荷马、莎士比亚和歌德。这些对 于推倒根深蒂固的封建堡垒是会起一定的先 驱的作用的,我们不应该也不会忘记王国维 的这一汗马功劳。” 王国维认为:“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 学家。”又说:“希腊之有鄂莫尔(荷马)也,意 大利之有唐旦(但丁)也,英吉利之有狭斯丕 尔(莎士比亚)也,德意志之有格代(歌德)也。 皆其国人人之所尸而祝之、社而稷之者。”可 见王氏对外国文学研究十分重视。对于外国 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同他的<红楼梦评论> 的目的是一致的,意在为我国学术界注入一 点新鲜血液。 据佛雏校辑的<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 佚>,有关外国文学方面收录了<莎士比传>、 <英国大诗人白衣龙(拜伦)tB传>、(英国小说 家斯提逢孙(斯蒂文森)传>、<德国文豪格代 希尔列尔(席勒)合传>、<格代之家庭>、<戏曲 大家海别尔(黑贝尔)>和<脱尔斯泰传>。校 辑者认为,这大约也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介 绍西方大文学家最早的一批文献。另据江苏 省<社科信息)1990年第2期,王国维还可能 翻译过一些外国短篇小说。今天我们看来似 乎很平常的作为第一批介绍外国大文学家及 其作品的文章、传记,在80多年前的中国,做 到这些是十分不容易的。王国维能够清醒、 客观、实事求是地注重介绍外国小说的社会 意义、技巧和风格等等,不仅需要胆识,也需 要有很高的水平。 王国维的外国小说评论主要见于<脱尔 斯泰传>和<英国小说家斯提逢孙传>。 <脱尔斯泰传>是王国维所写过的名人传 中最长的一篇,共分绪论、家世、修学、军人时 代、文学时代、宗教时代、农事意见、教育意 见、上书、家庭、丰采、交游及论人和佚事十三 个部分,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托尔斯泰的方方 面面。 托氏本人对叔本华十分崇拜,在一1869 年订购了叔本华的“全部作品”,“一直在阅 读”,感到“不停的兴奋”。他在给费特的信中 还特别说到此事,并说:“我相信,叔本华是最 有天才的人。”叔本华的著作对托尔斯泰写作 <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两部划时代的 巨著以及作家本人世界观的改造起过相当大 的作用。王国维对于这一点是清楚的,在介 绍托氏的“交游及论人”时写道:“脱游欧洲 时,尤倾心于叔本华之哲学。时叔本华年七 十,往谒之于弗兰克福特。脱所著<三死>寓 言,实受感化于叔氏厌世主义也。”王国维十 79 万方数据 分推崇托尔斯泰,认为只有莎士比亚、但丁、 歌德才能与之相比。托氏传中“文学时代”是 全文最长的部分。在列举了托氏一系列的著 作后,他着重谈了托尔斯泰的三部小说代表 作,“三杰作中<和平与战争>(<战争与和平>) 及<俺讷小传>(<安娜·卡列尼娜>)亦成于是 时。此二篇与后年所作<再生记>(<复活>), 实千古不朽之作,海内文坛,交相推重,与格 代之<法斯德>、琐士披亚之戏曲、唐旦之<神 曲>,价值相等云”。王国维在评论中比较注 意讲清楚成书的过程,材料的来源,尤其注重 小说的社会影响。在介绍<战争与和平>的结 尾,他写道:“此书虽亦历史小说,然笔致稍不 同,论其实,则战争哲学也。非深人人心,以 窥见其战斗之波澜者,殆莫能解其真意。自 此书出,而俄国人民之战争观为之一变。俄 士一役,从军记者之通信,无敢作浅陋而惨酷 之功名谈者,则此书影响之大可知已。”这个 评论虽不无夸大的成分,强调此书社会影响 力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在谈到<复活>的社会 影响时,他认为“此书实捕捉十九世纪之政治 问题、社会问题,而以深远有笔之味,现之于 纸上者也。法国某批评家谓<再生记>之作, 乃对十九世纪人间之良心,为当头一棒喝!” 在评论<安娜·卡列尼娜>时,王氏不仅谈到小 说反映社会现实,而且还注意到主人公与作 者之间的关系。<安娜·卡列尼娜>一书“盖本 其四十年来之阅历,以描写俄国上流社会之 内幕也。观其书名,虽似以俺讷为主人,实则 就正邪二面两两对写,以明其结果之祸福,又 以见姻缘之美满,家庭之和乐,尚非人生究竟 之目的。篇中所写列文之烦闷,盖著者自道 也。观列文之为人,勇毅而沉默,正真而强 拗,虽谓托氏之性质,已隐现于纸上可矣。”这 些评论充分显示出王国维注重小说反映社 会、人生,以及他对社会、人生的探索、关心。 <英国小说家斯提逢孙传>似乎能够使我 们透过这篇传记看到王国维作为一个普通人 的真情实感。这是我们遍读王国维(遗书>十 80 六卷和<论文辑佚)很少见的清新飘逸的文字 以及有关女人的谈论。文章开头的笔调十分 优美:“过南洋极端之萨摩阿岛,有阿皮阿山, 赫然高耸。登其顶,则远望太平洋之浩渺,水 天一色之际,遥闻海潮之乐音;近而有椰子之 深林,掩蔽天日,中藏一墓,华表尚新。呜呼! 是为谁?是非罗巴脱·路易·斯提逢孙(1850 —1894)之永眠地耶?”或许王氏认为在为浪 漫派小说大家写传,所以字里行间洋溢出浪 漫的韵味。即便是描述作家去世的一刻,也 富有诗情化意:“一八九四年十二月三日,日 甫衔山,斯氏方登露台之上,携爱妻而眺暮 景,喁喁相语,乃卒然倒地而卒。”在介绍作家 生平方面,此传比较简单。在列举简介作品 过程中,他比较着重谈论斯氏写作技巧,称赞 斯氏行文,“极奇拔,极巧妙,极清新,诚独创 之才,不许他人模效者也。”他认为斯氏十分 注重文辞修饰,语言雄浑华丽,字字生动,没 有模棱两可、朦胧含混之笔。并指出尤为难 以做到的是,斯氏不同于一般的作家在小说 中借助于女性,以谈情说爱、淫词艳句来挑逗 读者,他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全由其文章自 然势力使然”,真可谓脱尽窠臼,自然天成。 他还赞赏斯氏的眼光敏锐、想象丰富和善于 变化的风格,说读斯氏小说,刚开始的时候, 总是按照常规去思考,但读着读着,就生出意 外来,而且意外之中又有意外,令人应接不 暇,就好像住在山顶上,打开窗户四下眺望, “则有海有峰,有花有木,忽朝忽夜,忽雨忽 岚。”又好像看影灯戏,,“忽火忽水,忽人忽屋, 忽化而为风,忽消而为烟,令见者茫然自失。” 王国维注意各大作家之间的纵横比较以突出 斯氏小说家的历史地位。他认为生于十九世 纪初的英国小说家司各特与下半叶出世的斯 蒂文森都来苏格兰,相互辉映。斯氏与狄更 斯、哈代等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小说家不 同,独高张新浪漫派旗帜,而与莫里斯等相呼 应,自成一代风尚。他还认为法国作家左拉 虽然以自然派小说家出名,实际上仍属于浪 万方数据 漫派,这样创作中就会产生矛盾,一方面要坚 持自然主义的立场,而创作起来,浪漫派的气 质又比较强,相比之下,斯蒂文森却一直保持 着浪漫派风格。他还认为自狄更斯、萨克雷 后,勃朗蒂的风格典丽道劲,金斯利风格平和 优美,科林斯、盖凯尔都各有所长,但是,在诸 家之中“独放异彩者,则斯提逢孙是也。其文 学性质,虽不敢推倒一世,然自为新罗曼派之 第一人,其笔致雄浑,思想之变幻,近世作者 实罕其匹。” 在王国维的著作中很少读到他有关女人 和婚姻直接、坦率地谈论。这篇传记为我们 提了一个很好的例子。王国维对斯蒂文森在 作品中只描述少女并心无邪气,表示一种惊 讶,同时也引起他的猜疑。因为他认为“寄兴 味之正真人生者,则家族团圆之乐,女性之 美,并必为其所喜。”他对斯氏在小说中有关 婚姻的描述持完全不同的意见,认为斯氏“谓 结婚者乃战争之野,而非蔷薇之床也,故不甚 寄情与此,可谓奇特之甚。”接着他引用了一 段原文。我们不妨抄录来欣赏一下,并以此 窥测王国维这一时期对婚姻生活的态度。 侧道旁并无草地供你悠然漫步,而大道 却是漫长的、笔直的、尘土飞扬的一直伸向墓 地。⋯⋯你可以想,你有一颗良心并且信仰 上帝;可是一种对妻子的良心是什么呢? ⋯⋯结婚无非就是使得那位专司人间善恶 的天使驯服下来:一旦你结了婚,你将什么都 不剩,甚至连自杀都不能,只有听话。⋯⋯那 么在如此一种妥协的气氛中,如何保持住尊 严,而摆脱卑鄙的投降呢?⋯⋯两性中的一 性,对异性来说,其本来的性质就永远是惊 异。在拉丁民族与条顿民族之间,存在着类 似的差异,即使用最慷慨的同情也无法使之 沟通。⋯⋯最好是面对实际并且懂得,当你 结婚时,你就将一个具有相同或相异缺点的 动物带进你的生活中;它的孱弱的人心奏出 来的调子并不比你更和谐些。 王国维不同意这个看法,一连提了两个 问题:“结婚果如此邪?女性果如此邪?”并且 认为读者读之“不得不失笑者也,”并断定“恐 斯氏任意为此论,非其确实之判断耳”。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王氏的 生活婚姻观这个时期还是世俗的和乐天的。 王国维是注重介绍与悲观主义时代思潮合拍 的、当代的世界著名小说家以及对社会有巨 大影响力的作品。 本世纪初,王国维对我国古代小说发展 的脉络进行了梳理,注重原材料的考证;为了 改变当时我国小说研究的现状,发表<红楼梦 评论>,做出榜样,指出问题;同时注意介绍当 代世界著名小说家及其作品,以及作品所反 映的主题、社会影响和技巧、风格等等,还注 意这些作家、作品与时代主要思潮的合拍性。 王国维虽然倾心于叔本华理论,不无一定程 度上的心理共鸣,但他这个时候仍然是一个 充满活力、富有爱国热情的学者,他不愧为中 国近代史对小说研究比较全面的一位大家。 [参考文献】 [1]静庵.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J]. .东方杂志,十七卷第八号。 [2]观堂别集(卷三) [3]遗书[M]. [4]静安文集续编[M]. [5]伍蠡甫.欧洲文论简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6]王国维.红楼梦评论[M]. [7]鲁迅全集[M]. [8]红楼梦问题讨论集[M].作家出版社,1955 [9]佛雏.王国维哲学文学论文辑佚[M].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1993 [10]托尔斯泰全集(第61卷)[M]. [11]教育世界[J].1907,第143、144号、149号。 81 万方数据 王国维的小说研究 作者: 傅惠生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上海,200062 刊名: 中国文学研究 英文刊名: RESEARCH OF CHINESE LITERATURE 年,卷(期): 2001,(4) 引用次数: 2次 参考文献(11条) 1.静庵 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 2.观堂别集 3.遗书 4.静安 静安文集续编 5.伍蠡甫 欧洲文论简史 1985 6.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 7.鲁迅 鲁迅全集 8.红楼梦问题讨论集 1955 9.佛雏 王国维哲学文学论文辑佚 1993 10.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全集 11.查看详情 1907(143-144) 相似文献(7条) 1.期刊论文 华德柱 孤独的先行者—王国维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论略 -湖南社会科学2001(5) 作为20世纪第一代从事古代小说研究的拓荒者,王国维在诸如小说作品及史料的发掘与钩沉、小说史发展演变线索的梳理与描述等方面都做出了不 容忽视的贡献。... 2.期刊论文 郑国岱 王国维小说理论的易学探源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1(1) 王国维在他的小说研究中并未明示其受动于易学的依据.但是,善用易者不言易,因为易已如盐化水融入他的思想了.细究起来,易学思想在他的小说理 论中起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苦痛--解脱的创作动机理论;二是"观人生"的创作储备理论. 3.期刊论文 郑国岱 王国维小说理论的易学探源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8(4) 王国维在他的小说研究中并未明示其受动于易学的依据.但是,善用易者不言易,因为易已如盐化水融入他的思想了.细究起来,易学思想在他的小说理 论中起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苦痛一解脱的创作动机理论,二是"观人生"的创作储备理论. 4.期刊论文 刘方.孙逊.Liu Fang.Sun Xun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现代学术范式的历史生成 -文艺研究2007(12) 小说评点这一传统小说研究的基本方式,在晚清开始走向衰落.俞樾从传统学术方法中寻找小说研究新路,代表了从内在理路寻求突破的尝试;梁启超 力图借助西方经验,通过大力提倡新小说而行启蒙之实;而真正开拓现代小说学术研究的第一人,则是不仅广泛接受和深入研究西方理论.并且深入反思中 国传统学术之弊的王国维.胡适的章回小说考证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使研究的基本范畴和主要方法开始明晰,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现代学术范式也基 本确立. 5.期刊论文 郑国岱 王国维小说创作理论述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王国维的小说研究视野相当开阔,虽然他涉及小说的许多论述都并非专为小说而发,但其理论出发点或理论亮点常常落在小说上,所以他的小说理论是 可以明确的,并略成系统.由<王国维遗书>中整理出他关于小说创作方面的理论,大致包括论述小说创作动机的"苦痛-解脱"说、论述小说创作态度的"忠实 "说、论述小说创作储备的"阅世"说、论述小说创作任务的"描写人格"说等. 6.期刊论文 徐敏 《红楼梦》悲剧的近代思考王国维与鲁迅《红楼梦》评论之异同 -明清小说研究2003(2) 上个世纪,王国维与鲁迅分别对<红楼梦>悲剧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与阐发.比较两位学者<红楼梦>评论的异同,揭示两者"悲剧观"所体现的生命观 ,不仅可以促进今日对<红楼梦>悲剧的现代思考,对我们返观上个世纪初文化转型中学人精神发展的艰难历程,亦有可供借鉴之处.文中还论及一位几被忘 却的<红楼梦>评论者陈铨. 7.期刊论文 王齐洲 应该重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 -明清小说研究2006(3) 自上世纪初王国维、鲁迅、胡适等运用现代学术思想和方法开展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以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尤其是对某 些作家作品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不过,毋庸讳言,对于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研究却一直十分薄弱,以致我们今天谈论中国古代小说,还说不清楚中国古代小 说文体特征究竟是什么,它到底包括哪些品种,这些品种之间有何种联系和区别. 引证文献(2条) 1.高淮生 王国维《红楼梦》研究的评价与反思述论[期刊论文]-红楼梦学刊 2005(06) 2.郑国岱 王国维小说创作理论述评[期刊论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wxyj200104015.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
本文档为【王国维的小说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