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论侦探小说的封闭空间

论侦探小说的封闭空间

2010-06-14 2页 pdf 118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67261

暂无简介

举报
论侦探小说的封闭空间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年第 4 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4 2009 作为通俗小说的一种, 侦探小说历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 爱。 自 1842 年美国作家艾伦·坡创作《莫格街谋杀案》,从此侦 探小说便走上了漫长的发展道路。 但是,侦探小说的发展嬗变 总是离不开艾伦·坡所创造的模式框架:神秘的环境、紧张的 气氛、曲折的情节、固定的人物、特定的背景等[1]。 ...
论侦探小说的封闭空间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年第 4 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4 2009 作为通俗小说的一种, 侦探小说历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 爱。 自 1842 年美国作家艾伦·坡创作《莫格街谋杀案》,从此侦 探小说便走上了漫长的发展道路。 但是,侦探小说的发展嬗变 总是离不开艾伦·坡所创造的模式框架:神秘的环境、紧张的 气氛、曲折的情节、固定的人物、特定的背景等[1]。 尤其是侦探 小说家们都喜欢把故事发生的场所设定在一个个封闭的空间 里,如古堡、别墅、游艇、列车等地方。 侦探小说设置这种封闭 空间,有个方面的原因。 一、“密室杀人案”模式 侦探小说中的封闭空间,有与世隔绝的偏僻海岛、山谷中 的古堡、海边的别墅以及密室、列车车厢,这些空间往往是罪 犯行凶的场所。 为了让读者准确地把握这些空间,作者还往往 在书中配上空间的平面图,引领读者在这些封闭空间内游走。 就在这样一个个有限的空间里, 上演着侦探与罪犯斗智斗勇 的游戏。 早期的侦探小说家,如艾伦·坡、柯南道尔、艾勒里·奎 因,还有日本的许多推理小说家,都是描写封闭空间的高手。 被称为“侦探小说女王”的英国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 更是把对封闭空间的描写发挥到了极致。 她写的《尼罗河上的 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斯泰尔斯庄园奇案》等作品,整个凶 案及侦破过程都完整地在列车、 游艇及庄园这样的封闭空间 里完成。 外界的时间就像尼罗河上的水一样,与空间内部的时 间是不相干的。 偶尔会有外部的信息进入这个空间,那也是为 了侦破的需要。 在这个封闭空间里,自有他独到的运作方式。 侦探、罪犯、受害者以及第四者们,在这个封闭空间里轮番上 场。这些封闭空间,既是罪犯的“帮凶”,也是侦探的“帮手”。如 《东方快车谋杀案》里的拥挤的车厢,既是罪犯们行凶必不可 少的条件,它同时也限制了罪犯们的逃逸行为,使他们被迫在 这个闭塞的空间里与侦探波洛斗智斗勇。 当然,最终是以罪犯 失败而告终。 再如柯南道尔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里,巴斯克 维尔庄园与周围的沼泽地共同组成了一个封闭空间, 神秘的 家族传说为其蒙上了一层恐怖的面纱, 聪明的罪犯利用这一 有利条件,制造了一起凶案,还想制造第二起、第三起,最终被 弥漫着惊悚气氛的沼泽所吞蚀。 二、封闭空间与小说创作 从小说创作的角度来看,把罪案放在山谷、别墅、密室、旅 馆、列车车厢这样的封闭空间里,也是小说素材贴近现实生活 的现。 在僻静、幽暗、人迹罕至的封闭空间里施行犯罪行为, 会让罪犯更加顺利。 犯罪是违背道德与法律的行为,罪犯们自 然是不愿把自己的行为暴露在大众面前。 在光天化日下作案, 显然更容易暴露,而难以得逞。 为了遏制犯罪,现实生活中的 各国政府都常常采取相关的措施。 像美国前纽约市长朱利安 尼做的那样, 把增大纽约公共区域的照明度作为诸多措施之 一,使得纽约的犯罪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 日本东京设置 了蓝色路灯,因为这种灯可以更清楚地照亮行人的脸。 因此, 罪犯们在选择犯罪地点时自然是慎之又慎, 他们特别需要作 者为他们营造出这样一个个黑暗、 封闭而不易暴露他们自己 的空间。 于是,侦探小说家们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这符合生活 实际,也就更容易得到读者的理解与认可。 三、封闭空间与读者兴趣 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 侦探小说家对于封闭空间的极力 描写是必要的。 一直以来,评论家认为,小说不如戏剧有直观 性,视觉冲击力也不够强。 侦探小说为了得到读者的青睐,势 必要扭转这一劣势, 方法之一就是营造出一个类似于舞台剧 的封闭空间。 于是,当戏剧极力突破舞台时间、舞台空间的限 制时,侦探小说却反其道而行之,尽可能地把一切事物都拉进 了封闭的空间。 表现空间的缩小使得小说的矛盾冲突更加突 出,也为情节的发展更添戏剧性,悬念感也大大增强。 因此,这 种封闭空间很容易给故事营造出一种让人不安、 让人心悸的 气氛。 于是,在波洛呆过的尼罗河游轮上,在金田一耕助呆过 的八墓村,在福尔摩斯呆过的巴斯克维尔庄园,在霍桑呆过的 渔船上,读者总会强烈感受到一种浸入骨髓的战栗感。 这样在 阅读小说时,读者会产生一种类似于“密室恐怖症”的心理感 受。 然而,读者在瑟瑟发抖的同时,却总是会孜孜不倦地往下 阅读,因为这些封闭空间也引发读者的偷窥心理。 犯罪行为本 身是隐秘的, 而执法机关的侦破行为又常因工作的保密性而 与大众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因而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因 此,读者阅读侦探小说的过程,无异于是一个解密的过程,是 一种对不为人知的秘密的窥视的过程。 当读者透过山庄、地 窖、旅馆来观察事态的发展时,就仿佛通过一扇窗户来窥视黑 屋内部的秘密。 这种行为是可以产生刺激与快感的。 这样,读 者也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并且在密室里偷窥,意味着被 论侦探小说的封闭空间 刘静,何希凡 摘要:侦探小说常用“密室杀人案”模式,就是让整个凶案的发生与侦破过程都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完成。 从犯罪的特 点、小说的悬念、读者的兴趣和侦探小说兴起的时代特点等方面,分析了侦探小说运用封闭空间的特殊意义与必要性。 关键词:侦探小说;封闭空间;作用;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09)04-0091-02 作者简介:刘静(1980-),女,四川内江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 637002)2006 级硕士研究生;何希凡,男,西华 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收稿日期:2008-09-28 — 91 — 偷窥者在明,偷窥者(这里即读者)在暗,偷窥者的身份是不公 开的,读者会觉得安全,也就会产生更大的愉悦感。 这种愉悦 感不断地刺激读者继续阅读,寻求事实的真相。 所以,贝克说 “悬念一经造成之后,决不可让其衰落下来”[2]。 在这样的心理 定势作用下,侦探小说中的悬念不仅不容易衰落,反而会一个 一个的接踵而来。 事实,对于侦探小说来说这种写作方式 是成功的。 例如柯南道尔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之所以被公 认为是他最好的作品,就不仅是因为悬念的精巧设置,还在于 对庄园及沼泽封闭与恐怖氛围不遗余力的刻画。 四、封闭空间与科技的作用 现代侦探小说的发展始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这是人 类社会开始迅速发展但同时灾难也接踵而至的年代。 随着工 业革命的到来,现代科技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科学服务的范围 不断扩大,并且成了指导新工业必不可少的力量。 在科技的影 响下,新兴工业城市纷纷崛起,城市居民迅速增加,成百千万 的人生活发生了转变。 同一时期产生的现侦探小说,也出现了 大量的关于现代科技的描写,涉及法医学、毒物学、指纹学、心 理学以及刑侦技能等, 这成为现代侦探小说区别于古代公案 小说的一个显要标志。 但这样的时代社会并非人们的 “伊甸 园”,虽然“财富从来没有这样容易积累”,但同时“悲惨景象从 来没有这样普遍”[3]。在现代科技开始大展拳脚的时代,利益与 危害并存。 人类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人类不断去探索与寻 求真理,从而带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但是,每当一个新生事 物出现时,与好奇同时产生的还有紧张不安与忧虑。 这是因为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是需要一个过程, 人天然的安全需求会 对自己尚不明白的新生事物产生排斥感和焦虑感。 因此我们 可以看到,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总是挤满了忧虑与排挤,甚至 是暴力。 火车机车刚出现时,被认为非常恐怖,是怪物;计算机 理念的奠基人查尔斯·巴贝奇被嘲笑为“幻想家”和 “疯子 ”;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也曾被带上法庭。 科学发展的坎坷经 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现象:人们在享有科学成果的同时, 总是忧心仲仲的,总会担心无法彻底掌控它,以致为自己带来 灾难。 人类对科学的忧虑古已有之,而且从未间断。 现代科技 像潮水一样猛然涌来时,人们更加无措与不安,彻底控制这些 神奇力量的愿望也比任何时候都强烈。 事实证明,人们的忧虑 绝不是多余的,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譬如:高科技被用来制 造大量杀伤性极强的武器, 最初用于治疗目的的药品如可卡 因后来成了毒品市场上的俏货。 在侦探小说中,对现代科技与 封闭空间的描写总是相得益彰。 福尔摩斯在公寓里寻找蛛丝 马迹,霍桑在厢房、胡同里调查真相,波洛在游轮上寻找真凶。 逻辑上说这很自然,在封闭空间里发生的凶案,侦破工作也自 然在此空间内进行。 但从另一角度看,对于对现代科技既好奇 又担忧的读者而言, 封闭空间正是最好的让现代科技展现魅 力的地方。 在这些狭小封闭的空间,才能让读者觉得科技的力 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人是科学的主人而不是科学的奴 隶。 人们在里面是安全的,是可以控制科技力量的。 五、封闭空间与社会的影响 19 世纪至 20 世纪初的英国,侦探小说开始蓬勃发展。 此 时的英国正处于从维多利亚的光辉时代到一战后的社会转型 时期。 战后英国经济开始衰落,城市失业率、犯罪率上升,在一 片歌舞升平的平和表象下隐藏着各种蓄势待发的危机。 对于 历经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来说,这种心理落差无疑 是巨大的。 在集体的社会失落感作用下,人们会产生对主流社 会的强烈的失望感,于是人们选择从主流社会自我放逐出来。 于是,侦探小说繁荣起来,它的封闭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避 难所。 侦探小说里的封闭空间一般处在偏远地区, 如海滨小 镇、悬崖山庄、山谷村落等。 这些不仅仅是为了罪案的发生,也 是作家远离主流社会的表现。 也只有在这样的空间里,侦探们 才能够真正放开手脚,在法律与道德的界线上游走。 他们可以 有所为,有所不为。 侦探波洛明知东方快车上那 12 个旅客都 是凶犯,却因死者实在是罪有应得,而故意捏造事实放走了他 们。 在游轮上,他不仅不把曾犯有盗窃罪的蒂姆绳之以法,还 玉成了他与另一位姑娘的美满姻缘。 大侦探金田一耕助在八 墓村得知了一批不义之财,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侦探小说数 目繁多,但至今让读者记忆深刻的却就是这些私家侦探:福尔摩 斯、波洛、金田一耕助、艾勒里·奎因、霍桑,等等。 这也从一个侧 面印证了人们对主流社会的失望。 这些私家侦探们往往是与真 正的执法机关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 他们拥有比警察们更高的 智商、更敏锐的观察力、更广阔的情报网,警局破不了的疑案、悬 案,一到他们手中立刻就迎刃而解了。 他们会协助执法机关,但 同时也会对执法机关的愚蠢、低效进行嗤笑与谴责。他们有时也 会站在与执法机关对立的位置。 波洛选择在列车上放走罪犯 时,就意味着他已经步入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灰色地带。 私家侦 探的特殊身份正暗合了大众对主流社会的责备与嘲弄。 因此, 这样的私家侦探被放在封闭空间里, 人们才会觉得他们是真 正不属于主流社会的, 才会觉得安心。 而对于这些侦探们来 说,这也无疑是如虎添翼的事,他们更可以大展一番拳脚了。 如果说电影的封闭空间意味着迎入与等待, 那么侦探小 说中的封闭空间则意味着安全与隔离。 正如张爱玲在《封锁》 中所描写的那样,人只有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下,本真欲 望才能最真实的显现出来。 所以,侦探小说无论发展到何种状 态,封闭空间都是侦探小说最乐于上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颜培金.非常悬念:无法抗拒的情节诱惑[M].济南:山东友谊 出版社,2002:25. [2]乔治·贝克.戏剧技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215. [3]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M].伍况甫,等 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1:314. — 92 —
/
本文档为【论侦探小说的封闭空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