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从全真教看猪八戒的懒

2010-06-15 4页 pdf 128K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7621

暂无简介

举报
从全真教看猪八戒的懒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前沿》                                 2008 年第 6 期 从全真教思想看猪八戒的懒 吴国富 3 (九江学院学报编辑部  江西九江  332005) [提  要 ]《西游记》描写了猪八戒的好吃贪睡与懒惰愚拙。如果参照全真教人物的“懒惰”, 则可以看 出猪八戒的“懒...
从全真教看猪八戒的懒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前沿》                                 2008 年第 6 期 从全真教思想看猪八戒的懒 吴国富 3 (九江学院学报编辑部  江西九江  332005) [提  要 ]《西游记》描写了猪八戒的好吃贪睡与懒惰愚拙。如果参照全真教人物的“懒惰”, 则可以看 出猪八戒的“懒”有懒于事务、超然于纷繁万象、明心见性的宗教含义 , 而作者对猪八戒的懒也表现了肯 定的感情倾向 , 并非一味的批评。 [关键词 ] 猪八戒  好吃贪睡  懒惰愚拙  全真教 [中图分类号 ] K24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 —8267 [2008 ] 6 —0185 —04   《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 , 含义颇为复杂 , 猪八戒也 是如此。研究者一般认为 ,《西游记》描写了猪八戒好吃贪 睡、懒惰愚拙的缺点 , 并对此持批判态度。但是 , 许多研 究表明《西游记》与佛教、道教存在密切联系 , 而在金元 全真道教中 , 有一种以懒惰愚拙为特征的人物 , 这种特征 与全真教的思想密切相关。如果以此看待猪八戒的懒惰 , 则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好吃贪睡、懒惰愚拙的深刻含义以及 作者对此所持的主观倾向。 一、全真教的“懒惰”及其含义 好吃贪睡、懒惰愚拙的性格特点 , 在《西游记》之前 的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 难以充分揭示猪八戒形象的来源。 如果我们将眼光投向全真道教的典籍 , 则不难找出有关懒 惰性格的描写 , 从而深入理解“好吃贪睡、懒惰愚拙”的 道教含义。 作为北方全真 “七真”之一的金代道士谭处端 (1123 —1185) , 在诗词中刻意描写了自己好吃贪睡、懒惰 愚拙的个性特点 , 这种个性具有鲜明的道教含义 , 体现了 随缘就份、远离世俗以及不争是非、躲避灾祸的道教思想。 《恣逍遥》道 : “自慕贫闲 , 来来懒惰 , 憨憨地 , 并无灾祸。 残羹冷饭 , 全无烟火。吃一碗 , 肚暖则个。他是他非 , 于 予可可 , 眼前事 , 近来识破。腾腾兀兀 , 随缘且过 , 恣逍 遥 , 住行坐卧。”[1 ]说他又憨又懒 , 既不理会人间事务 , 也 不与人争竞 , 讨一点残羹冷饭填填肚子 , 随便找一个地方 睡觉 , 而心头则因为抛弃了种种拖累而显得逍遥闲适。《落 魄》道 : “饥即巡门觅一钱 , 饱来万事齐抛却。”既然万事 都已经抛却 , 心灵就显得洒脱而无挂碍。《西江月》说 : “寒后添些纸布 , 饥来乞觅残余。野情喜不择粗疏 , 且要遮 形撑肚。自叹愚蒙过甚 , ⋯⋯做个憨憨暮故。”这里重点描 述自己的愚蠢笨拙。既然如此愚拙 , 就不会与人争执 , 与 人计较 , 也就不会有世俗人事的纠缠了。 这种懒惰愚拙 , 是全真教心性理论的形象表现。谭处 端的《长真谭先生示门人语录》说 : “凡人轮回生死不停 , 只为有心。德山云 : ‘心生则种种法生 , 心灭则种种法灭。’ 若一念不生 , 则脱生死。何为有心 ? 盖缘众生贪、嗔、痴 三毒孽 , 无明心火 , 师云‘跳出三山口’是也。所以悟人 修行 , 割情弃爱 , 摧强挫锐 , 降伏除灭众生不善心 , 要见 父母未生时真性 , 本来面目是也。” 全真教的理论 , 大致可分为出世、炼心性、炼内丹三 个部分。出世是从身体上摆脱人事的纠缠 ; 炼心性是从意 念上摆脱世俗的牵累 , 呈现出父母未生时的本心 , 因为炼 内丹所需要的自身物质“精、气、神”就在本心呈现的时 候最为充盈。上述论述 , 就是针对炼心性而言的 , 具体要 求是去除贪、嗔、痴等无明心火 , 做到一念不生。谭处端 所说的“懒惰”, 就是对一切人间的事物与意念心灰意懒、 毫不动心的形象说法。不择精粗的吃饭 , 意味着他不再有 人间山珍海味、荣华富贵的思念 ; 而愚蠢笨拙的表现 , 意 味着他不再介入人事的纠纷 ; 没有人欲与人事的牵累 , 本 心自然就水落石出了。 ·581· 3 [作者简介 ] 吴国富 (1966 - ) , 江西武宁人 , 九江学院副教授 , 研究方向 : 中国古代文学。在《文献》等刊物上发 表论文 20 余篇 , 专著有《全真教与元曲》。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全真的心性理论 , 与佛教思想也很有关系。全真教鼓 吹三教合一 , 如谭处端《三教》就说 : “三教由来总一家 , 道禅清静不相差。仲尼百行通幽理 , 悟者人人跨彩霞。”他 吸收禅宗思想 , 作为修行的指南 , 《示门人》说 : “修行休 向法中求 , 著法寻求不自由。认取自家心是佛 , 何须向外 苦周游。”《述怀》说 : “不会搜空向外寻 , 蛟龙猛虎倒颠 擒。朝昏懒慢修香火 , 十二时中只礼心。”这种“自家心是 佛”、“礼心”的见解与禅宗的“平常心是道”颇有相似之 处。如中唐时期的马祖禅师说 : “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 别无佛 , 佛外别无心。”“著衣吃饭 , 长养圣胎 , 任运过时 , 更有何事。”马祖的弟子百丈怀海说 , “佛是无求人 , 求之 即乖理 , 求之即失。”[2 ]晚唐临济义玄认为 , “道流佛法无用 功处 , 只是平常无事 , 屙屎送尿 , 著衣吃饭 , 困来即卧 , 愚人笑我 , 智乃知焉。”[3 ] 明初楚石梵琦的《明真颂》说 : “饥把钵盂噇饭 , 睡时块石枕头 , 十二时中快乐 , 谁能似我 无忧 ?”[4 ]这些论述都强调明心见性 , 而不是向外苦求 , 从 修行方式来说就是一切无为 , 按世俗的说法就是懒惰。因 此 , 全真教的好吃贪睡、懒惰愚拙与禅宗的“自家心是佛” 有很多相似之处。 南宋时期的内丹道教 , 也有关于慵懒的描绘。例如南 宋道人白玉蟾 (1194 - 1229) , 力创以“精、气、神”为中 心的内丹学说 , 这种学说为全真教所吸收 ; 白玉蟾也被元 朝全真教尊为南五祖之一。他的《快活歌》描写道 : 一个闲人天地间 , 大笑一声天地阔。衣则四时惟一衲 , 饭则千家可一钵。三家村里弄风狂 , 十家街头打鹘突。一 夫一妻将六儿 , 或行或坐常兀兀。收来放去任纵横 , 即是 十方三世佛。有酒一杯复一杯 , 有歌一阕又一阕。日中了 了饭三餐 , 饭后齁齁睡一歇。放下万缘都掉脱 , 脱得自如 方快活。用尽醒醒学得痴 , 此时化景登晨诀。[5 ]又《懒翁斋 赋》云 : 事各各付事物 , 无心于事 , 无事于心 , 此则翁之懒处 也。希颜之坐忘 , 效綦之丧偶 , 渐入希夷 , 与物俱化 , 至 于忘寝忘食之地 , 则谓之真懒也。 白玉蟾好吃 , 有酒一杯复一杯 , 有饭则拼命吃 ; 他也 好睡 , 吃饱了便大睡一通 , 什么都不管 ; 综合起来就是好 吃贪睡、懒惰愚拙。但是 , 他的懒惰也表现了内丹道士的 一种修养。逢饭便吃 , 能睡便睡 , 是“放下万缘都掉脱 , 脱得自如方快活”, 没有丝毫牵挂的表现 ; 也是“无心于 事 , 无事于心 ,”放得开世俗 , 抛弃尘缘 , 自由自在的心性 表现。白玉蟾精通佛理 , 以禅理入道 , 有“至道在心 , 即 心是道”的说法。他在上述诗文中所说的“懒惰”, 也与 “至道在心 , 即心是道”这种思想有关 , 它指心灵有一个通 达无碍的空间 ; 只要做到内外不住 , 来去自由 , 即能识心 见性 , 自成佛道。所谓的“好吃贪睡、懒惰愚拙”, 不过是 这种思想的形象描述罢了。 白玉蟾的睡 , 除了洒脱之外 , 还有更深刻的含义。他 的《屏睡魔文》道 : “吾虽曰睡魔之精 , 乃汝自身之一灵。 神清则睡魔去 , 神昏则睡魔生。但睡其形而不睡其神可也。 聚之为元精 , 蓄之为一灵 , 融之为太虚 , 放之为太清。”白 玉蟾虽然好睡 , 但只是“睡其形而不睡其神”, 表面上是在 酣睡 , 实则神情湛然 , 不染一事 , 心头根本没有世俗的影 子 , 这一点与号称“睡神仙”的北宋道士陈抟有相似之处。 白玉蟾还说自己很笨拙 , 《拙庵》道 : “笑携藜杖倚寒 松 , 现世神仙一拙翁。⋯⋯学巧不如藏巧是 , 忘机不与用 机同。虚空不语虚空广 , 造化无声造化公。六贼奈人闲不 得 , 十魔见我懒相攻。凝神多得佯呆力 , 养气无非守口 功。”这种笨拙也是修道者摆脱世事的表现。除了谭处端与 白玉蟾 , 还有很多全真人物标榜自己的慵懒愚拙。如七真 之一刘处玄的《酹江月》: “洞天高卧 , 任他人笑懒慢。”金 代全真王丹桂《心月照云溪》: “琐窗寂静 , 恣意任高眠 , 红日上 , 两三竿 , 犹自柴门掩。”元代全真何道全《慵懒 歌》: “行也闲 , 坐也闲 , 行住坐卧得开颜 , 时人笑我多痴 懒 , 因懒跳出是非关。”[6 ] 都是懒惰愚拙的形容。这种懒不 同于世人所说的懒惰 , 而是一种心境的表现 , 是道人无意 营求世事 , 心静如同止水的形象写照 , 它的后面隐藏着恒 定不移的追求。这种具有思想性的懒 , 颇为元曲家所喜欢 , 元代道化剧中也有不少刻画。例如《陈抟高卧》第二折 , 写使臣请陈抟出仕 , 为万民造福 , 陈抟辞谢了 , 他的理由 是 :“酒醉汉难朝觐 , 睡魔王怎做的宰臣。穿着这紫罗袍似 酒布袋 , 执着这白象笏似睡馄饨。若做官后每日价行眠立 盹 , 休休休枉笑杀凌烟阁上人 , 有这般疏慵愚钝 , 孤陋寡 闻。”酒醉汉和睡魔王都是粗疏懒慢的人 , 若要这样的人去 做官 , 会将紫罗袍想象成酒布袋 , 白象笏想象为睡馄饨 , 甚至走路站立都要打瞌睡 , 真是懒得出奇了。在杂剧中 , 懒和睡几乎就是同义词 , 这与全真教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根据考察可知 , 出现在《西游记》中的猪八戒 , 以懒 惰愚拙、好吃贪睡为特征 , 主要还是与全真教的人物形象 有关。以全真教的眼光看待猪八戒 , 一贯形象不佳的他就 有了很多优点 , 而唐僧等人则有了不少缺点。如同全真谭 处端一样 , 猪八戒吃东西不分精粗 , 填饱便是 , 有吃便吃 , 无吃拉倒 , 吃饱了便高兴 , 无限惬意 , 而且到处酣睡 , 对 取经路上的纷繁万事十分懒意 ; 这都是不染世俗 , “以自家 心为佛”, 呈现本心的表现。如果将白玉蟾所说的“事”置 换为取经之事 , 则猪八戒也是一个“无心于取经事 , 取经 事不放在心上”的人。他从来不操心 , 甚至在激烈打斗的 时候 , 也可以一走了之 , 把一切全然忘却。而唐僧一心取 经 , 认真向佛 , 反而成为“有心于事 , 有事于心”的人 , 心中有碍 , 本心难以呈现。猪八戒虽然愚拙 , 但心头常是 一尘不染 , 有如清风明月 , 颇有“六贼奈人闲不得 , 十魔 见我懒相攻”的意味 ; 孙悟空虽然清醒 , 其神却时常昏然 , 故而妖魔丛生 , 不断纠缠着他。用禅宗的思想来看待 , 唐 僧违背了“佛是无求人 , 求之即乖理 , 求之即失”的训导 , 孙悟空逢魔便斗 , 过于计较 ; 沙僧任劳任怨 , 过于认真 , 也都有所执著。以“懒”出名的猪八戒 , 以平常心为道 , 还是非常有佛心的人。 当然 , 金元全真教教派繁多 , 风格各异 , 并不是所有 的教派都鼓吹懒惰愚拙 , 如元好问《紫虚大师于公墓碑》 说 :“全真有取于佛老之间 , 故其憔悴寒饿 , 痛自黥劓 , 若 ·68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枯寂头陀然。”[7 ] 就说明全真也具有墨家的风格。陈垣《南 宋初河北新道教考》也赞同这种看法。早期全真中 , 确有 很多“苦行僧”式的人物。如郝大通在入道之初 , 在赵州 石梁之下枯坐六年。元好问《紫虚大师于公墓碑》叙离峰 子于道显 ,“丐食齐鲁间 , 虽腐败委弃 , 蝇蚋之余 , 食之不 少厌。⋯⋯行丐至许昌 , 寄止岳祠 , 通夕疾走 , 环城数周 , 日以为常。”这些都是刻苦磨砺、坚韧不拔的表现 , 其目的 就是为了去绝人情的纠缠。从世俗的眼光来看 , 有的全真 提倡懒惰愚拙 , 有的全真提倡刻苦勤勉 , 似乎存在着矛盾 ; 但从全真教的角度来看 , 勤勉用于修行 , 懒惰施于世事 , 含义非常明确 , 目标也是统一的 , 都是为了明本心而成内 丹。因此 , 懒于世事与勤勉于修道是相辅相成的 , 是一种 人物性格的两个方面。这种内在的统一对《西游记》有较 大的影响 , 并在全书中鲜明地体现出来。 二、《西游记》对猪八戒懒惰的两种态度 《西游记》作者对猪八戒的刻画颇为细致 , 但对猪八戒 好吃贪睡、懒惰愚拙的态度比较复杂 , 既有批评也有赞赏 , 如果深入理解 , 可以发现两种态度的道教含义是一致的。 《西游记》有时客观地描写猪八戒的懒惰 , 有时则表现 了明显的批评态度。如关于好吃的批评。第九十六回写猪 八戒挑着担 , 一边走一边抱怨道 : “放了现成茶饭不吃 , 清 凉瓦屋不住 , 却要走什么路 , 象抢丧踵魂的 ! 如今天晚 , 倘下起雨来 , 却如之何 !”唐三藏将他狠狠地骂了一通 , 说 等到取回真经 , 回转大唐 , “将那御厨里饭 , 凭你吃上几 年 , 胀死你这孽畜 , 教你做个饱鬼 !”一贯温文尔雅的唐 僧 , 此时居然象个泼妇一样斥骂猪八戒 , 这很能体现作者 的批评态度。一行四人中 , 平常都是猪八戒挑行李 , 有时 他也会大发牢骚。第二十二回叙述孙行者批评他 : “呆子 , 你这般言语 , 似有报怨之心。还象在高老庄 , 倚懒不求福 的自在 , 恐不能也。既是秉正沙门 , 须是要吃辛受苦 , 才 做得徒弟哩。”八戒回答说 : “哥哥 , 你看这担行李多重 ?” “似这般许多行李 , 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 , 偏你跟师 父做徒弟 , 拿我做长工 !”孙悟空批评他 , 说他不能象在高 老庄那样倚懒不求福 , 这显然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又 如第三十回写猪八戒在师父遭难 , 沙僧被擒的情况下 , 毫 无奋进之心 , 要白龙马回大海 , 他自己则回高老庄做女婿。 弄得小龙止不住眼中滴泪道 : “师兄啊 , 你千万休生懒惰 !” 八戒道 : “不懒惰便怎么 ? 沙兄弟已被他拿住 , 我是战不过 他 , 不趁此散火 , 还等什么 ?”小龙所说的话 , 也体现了作 者对猪八戒的批评。 作者这种批评态度 , 与全真思想颇有关系。在全真看 来 , 猪八戒上述表现与全真思想抵触 , 应该受到批评 , 他 应该用勤苦修行的方式来克服这些毛病。上述懒惰的表现 , 与全真指出的“乱性迷心”联系在一起。如猪八戒出场时 的自我介绍说 : “自小生来心性拙 , 贫困爱懒无休歇。不曾养性与修 真 , 混沌迷心熬日月。忽然闲里遇真仙 , 就把寒温坐下说。 劝我回心莫堕凡 , 伤生造下无边孽。⋯⋯有缘立地拜为师 , 指示天关并地阙。得传九转大还丹 , 工夫昼夜无时辍。” 又第九十四回猪八戒自我介绍说 : “老猪先世为人 , 贪欢爱懒。一生混沌 , 乱性迷心。未 识天高地厚 , 难明海阔山遥。正在幽闲之际 , 忽然遇一真 人。半句话 , 解开业网 ; 两三言 , 劈破灾门。当时省悟 , 立地投师 , 谨修二八之工夫 , 敬炼三三之前后。行满飞升 , 得超天府。” 这两处自我介绍 , 都体现了全真教的口气 , 这从“真 仙”、“九转大还丹”、“真人”等名词上可以看出。其思想 实质 , 则在于揭示“贪欢爱懒”与“乱性迷心”的关系 : 这两者结合在一起 , 是世俗的懒惰愚拙 , 而不是全真的懒 惰愚拙。全真虽懒 , 但心性明朗 , 毫无迷乱之处 ; 世俗之 懒 , 则表现为酒色迷心 , 富贵乱性。由此看来 , 作者批评 猪八戒的上述懒惰行为 , 是因为他贪图“现成茶饭 , 清凉 瓦屋”的享受而牵累本性 , 或因为他挂念高老庄的世俗生 活而迷乱本心 , 都违背了全真的教义。 粗略看来 , 作者对猪八戒好吃贪睡、懒惰愚拙的态度 是矛盾的。虽然在猪八戒的自我介绍中 , 他的懒惰受到了 批评 , 但作者并没有着力描写猪八戒受戒后的勤劳。跟随 唐僧之后 , 猪八戒依然十分懒惰 , 直到功德圆满也没有改 正这种毛病。对于猪八戒在取经途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懒惰 行为 , 作者除了批评 , 也时常持欣赏、赞扬态度。 猪八戒因为好吃而遭到斥骂 , 但作者也时常突出猪八 戒在吃食方面的享受。如第九十四回写八戒呆性发作 , 应 声叫道 :“好快活 ! 好自在 ! 今日也受用这一下了 ! 却该趁 饱儿睡觉去也 !”沙僧笑道 : “二哥忒没修养 , 这气饱饫 , 如何睡觉 ?”八戒道 : “你那里知 , 俗语云 : 吃了饭儿不挺 尸 , 肚里没板脂哩 !”这种描写 , 似乎体现了作者的讥讽 , 但那种近乎神往的描写 , 更不如说是对猪八戒人生乐趣的 渲染。张锦池《西游记考论》就论述说 : “最值得注意的倒 是 , 能填饱肚子 , 简直成了猪八戒的人生目标 , 哪里能吃 饱饭 , 那里就是他的西天佛国。”[8 ] 诚然 , 唐僧时常眷念取 经 , 孙悟空忙于打斗 , 心头无一刻洒脱 , 也很少有欢乐 , 但猪八戒只为一顿饱饭 , 时常心地空明 , 快活无比 , 对比 十分鲜明。就贪而言 , 唐僧跋山涉水取经 , 是为大贪 , 猪 八戒只求一饱 , 说贪也只是小贪而已 ; 因为所谓的贪婪 , 也就是执著于物罢了。在第三十二回 , 作者又不无神往地 描绘了猪八戒的贪睡。他被差去巡山 , 却十分不乐意 , 自 以为到了无人处 , 就把唐僧等人骂了一通 , 说 : “我往那里 睡觉去 , 睡一觉回去 , 含含糊糊的答应他 , 只说是巡了山 , 就了其帐也。”他看见山凹里有一弯红草坡 , 就一头钻进 去 , 使钉钯扑个地铺 , 一骨碌睡下 , 把腰伸了一伸 , 道声 : “快活 ! 就是那弼马温 , 也不得象我这般自在 !”看到随处 睡觉的猪八戒如此快活 , 人们不禁要感叹孙悟空无事空忙 了。猪八戒这些好吃、贪睡的行为 , 与谭处端、白玉蟾等 道士的表现是一致的。 八戒不认真打斗 , 想方设法躲避 , 固然是懒惰 , 但从 作者的创作态度来看 , 这种懒惰未必没有别的含义。因为 批评猪八戒懒惰 , 必然要肯定打斗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如果打斗本身不值得认真去做 , 就没有理由谴责猪八戒的 ·78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懒惰。事实上作者常以游戏调侃的口气写他们的打斗 , 如 六十七回写孙悟空在蛇精腹内 , 一会儿让它“搭个桥”, 一 会儿让它“变做船”, 一会儿叫它“使个风”, 虽说体现了 孙悟空的神勇 , 但也未尝不是一种游戏调侃之笔。既然打 斗只是游戏 , 猪八戒于打斗或认真或不认真 , 又有何妨 ? 又第五十七回描写道 : 八戒托着钵盂 , 驾起云雾而去。那长老坐在路旁 , 等 多时 , 不见回来 , 可怜口干舌苦难熬。有诗为证 , 诗曰 : “保神养气谓之精 , 情性原来一禀形。心乱神昏诸病作 , 形 衰精败道元倾。”“三花不就空劳碌 , 四大萧条枉费争。土 木无功金水绝 , 法身疏懒几时成。” 这首诗表面上同情唐僧 , 却又充满嘲笑的意味 , 说他 是“空劳碌 , 枉费争。”不妨说 , “空劳碌”就是唐僧的写 照 , 而“枉费争”就是孙悟空的写照。按照全真的看法 , 修真不外乎保神养气 , 现在他们却为虚妄的取经弄得心乱 神昏 , 形衰精败 , 离修道的目标越来越远 , 的确是南辕北 辙。既然取经是一种无意义、与修道目的相背离的行为 , 那么孙悟空的打斗还有什么意义 ? 又第九十六回道 : “色色 原无色 , 空空亦非空。静喧语默本来同 , 梦里何劳说梦。” “有用用中无用 , 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 , 莫问如 何修种。”既然色色原空 , 与妖魔的打斗就十分无聊 ; 既然 无功等于有功 , 则用功也十分无聊。由此看来 , 猪八戒不 积极打斗反而能够体现修行者的德行 , 包含了更深的含义 , 与孙悟空的争竞、好斗形成了对照 ; 因为在全真教的理论 中 , 懒于打斗与懒惰愚拙是一致的 , 是清贫柔弱、不起计 较、争竞之心的表现。谭处端《神光灿》就说 : “淡素清贫 柔弱 , 未安宁、休做词篇。真功行 , 在摧强挫锐 , 寂寞忘 言。”又《示门人语录》: “何为不善心 ? 一切境上起无明 心 , 悭贪、嫉妒、财色心。种种计较、意念生灭不停 , 被 此孽障、旧来熟境朦昧真源 , 不得解脱。”《西游记》第七 十九回描写孙悟空剖出一大堆“心”, 除了“财色心”, 谭 处端所说的“不善心、悭贪心、嫉妒心、计较心”全都包 含在内 , 可见作者对孙悟空好斗的否定态度。 猪八戒与妖精打斗 , 打不赢就散伙 , 这未免太懒惰了 , 也充分体现了他对取经事业不虔诚的态度。但是 , 作者在 批评之外 , 还有对猪八戒懒于取经的另一种看法。第十四 回诗曰 : “佛即心兮心即佛 , 心佛从来皆要物。若知无物又 无心 , 便是真如法身佛。”“一粒沙含大千界 , 一个身心万 法同。知之须会无心诀 , 不染不滞为净业。善恶千端无所 为 , 便是南无释迦叶。”既然心就是佛 , 佛就是心 , 而所谓 的“佛心”就是“善恶千端无所为”, 那么一心要到西天取 经的唐僧 , 是否就是个没有参透禅机、没有佛心的师父 , 而孙悟空、沙和尚都是纠缠于“善恶千端”而无止无休的 盲从者呢 ? 参照第六十四回拂云叟的议论 , 可以证实作者 是有这种思想倾向的。拂云叟说 : 道也者 , 本安中国 , 反来求证西方。空费了草鞋 , 不 知寻个什么 ? 石狮子剜了心肝 , 野狐涎灌彻骨髓。忘本参 禅 , 妄求佛果 , 都似我荆棘岭葛藤谜语 , 萝壮浑言。此般 君子 , 怎生接引 ? 这等规模 , 如何印授 ? 必须要检点见前 面目 , 静中自有生涯。没底竹篮汲水 , 无根铁树生花。灵 宝峰头牢着脚 , 归来雅会上龙华。 拂云叟是妖怪 , 但他是以道士身份出现在唐僧一行面 前的。他这一番话语 , 以道教的观点对唐僧等人的取经行 为进行了批评 , 意在破解唐僧的执迷不悟。禅家讲究空寂 , 万象皆空 , 本无值得认真追求的东西。虽然说佛在西天 , 唐僧一行乃是去取真经 , 但如果不能参透禅机 , 执著于佛 经和真佛 , 恰好陷入了“有”的困境 , 可谓是“忘本参禅 , 妄求佛果”, 如同陷入了藤萝荆棘纠葛的荒山野岭 , 不得正 道一样。相比之下 , 道士懒于营求 , 静中讨取生涯 , 把握 自己心性 , 一心修炼内丹 , 比唐僧要高明得多。这种议论 , 将僧人分成高下两种 , 下者不足取 , 高者类似于道士 , 隐 含了抬高道教的意思 , 体现了道教的本位观。在这种观点 的衡量下 , 猪八戒属于僧人中的高者 , 而唐僧则属于下者 ; 因为猪八戒对取经一事最不认真 , 在吃饭、睡觉中时时呈 露本心 , 表现了全真懒惰的真正含义 , 而唐僧等人则没有 悟出拂云叟所说的道理。因此 , 拂云叟的议论 , 可以表明 作者对猪八戒懒惰的赞赏态度 , 与《西游记》中渲染猪八 戒吃饭、睡觉等乐趣的情调是一致的。 《西游记》作者对猪八戒因贪恋高老庄世俗生活、贪图 清凉瓦屋的享受而迷乱心性的懒惰进行了批评 , 指出必须 用修行的勤勉来克服这种毛病 ; 也对猪八戒因随缘就份、 满足于一饭一睡而呈露本心的懒惰进行了表扬 , 这种懒惰 是宗教生活所肯定的懒惰。无论宗教的勤勉修行还是宗教 意义上的懒惰 , 都有助于呈现全真所说的“心性”, 也符合 “以自家心为佛”的教义 , 因此作者的批评与赞赏在本质上 是统一的 , 并不矛盾。这样一来 , 在猪八戒身上就存在两 种意义的懒惰 , 一种是被宗教否定的懒惰 , 一种被宗教肯 定的懒惰。我们不能只注意作者对懒惰的否定态度而忽略 他的肯定态度 ; 因为这样会影响对猪八戒形象的深入了解。 参考文献 : [1 ] 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集 [ M ] 1 齐鲁 书社 , 20051 [2 ] [宋 ] 普济 1 五灯会元 (卷三) [ M ] 1 中华书局 , 1984 , 128 , 1341 [3 ] 石峻等 1 中国佛教思想史资料选编 (第二卷第四 册) [ M ] 1 中华书局 , 1982 , 265 , 2671 [4 ] 同上第三卷第二册 , 13 页1 [5 ] 白玉蟾 1 上清集 1 修真十书 (卷之三十九、四十 二、四十五) [ M ] 1 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文物出 版社联合影印《道藏》本1 [6 ] 唐圭璋1 全金元词 [ M ] 1 中华书局 , 19791 [7 ] 据江苏古籍出版社1 全元文 [ M ] 1 [8 ] 张锦池1 西游记考论 [ M ] 1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2003 , 1901 (责任编辑 : 嘉惠) ·881·
/
本文档为【从全真教看猪八戒的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