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急性肾衰竭——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内科辅导讲义)

急性肾衰竭——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内科辅导讲义)

2010-06-25 2页 doc 99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948722

暂无简介

举报
急性肾衰竭——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内科辅导讲义) 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 急性肾衰竭——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内科辅导讲义) 急性肾衰竭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或数天)、急骤下降的临床综合症,其血肌酐平均每日增加44.2~88.4μmol/L。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肾小管坏死主要有缺血和肾毒素两大类,缺血所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解释:   1.肾血流动力学异常主要为肾血浆流量下降,肾内血流重新分布表现为肾皮质血流量减少,肾髓质充血等。...
急性肾衰竭——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内科辅导讲义)
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 急性肾衰竭——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内科辅导讲义) 急性肾衰竭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或数天)、急骤下降的临床综合症,其血肌酐平均每日增加44.2~88.4μmol/L。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肾小管坏死主要有缺血和肾毒素两大类,缺血所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解释:   1.肾血流动力学异常主要为肾血浆流量下降,肾内血流重新分布表现为肾皮质血流量减少,肾髓质充血等。   2.肾小管上皮细胞代谢障碍主要为缺氧所致。   3.肾小管上皮脱落,管腔中管型形成。   ①急性肾小管坏死。   ②肾小球和肾小管疾病。   ③急性肾间质病变。   ④肾前性因素(血容量不足,心排血量减少)和肾后性因素(肾结石肿瘤肾积水)等也可造成急性肾衰。   (二)临床表现   分为少尿型和非少尿型。少尿型典型过程,表现有原发疾病,急性肾功衰竭引起的代谢系乱和并发症三方面。   1.少尿期一般持续5~7天。   (1)尿量常明显减少<400mL/d为少尿,<100mL/d为无尿。。   (2)系统症状①消化系统症状出现最早,常有厌食、恶心、呕吐,严重者消化道出血,少数可出考试,大网站收集现肝功能衰竭、黄疸等,为预后不良征象。②由于体内水分过多,出现气促、端坐呼吸、肺湿性啰音等心力衰竭表现,血压可高可低。③肺部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④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性格改变、神志模糊、定向障碍、昏迷、抽搐等。⑤严重急性肾衰竭可有出血倾向,可表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3)生化及电解质异常血肌酐、血尿素氮上升,酸中毒、高钾血症、低钠血症。   (4)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心包炎等。   2.多尿期持续1~3周,尿量可达3000~5000mL,尿比重常偏低。   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脱水、血压下降。系统症状大多逐渐减轻,易出现各种感染并发症。   3.恢复期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尿量正常或偏多。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尿比重有所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常偏低。肾小球滤过功能在3~12个月内恢复正常。
/
本文档为【急性肾衰竭——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内科辅导讲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