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

2010-06-30 2页 pdf 118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43653

暂无简介

举报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 中国综合临床 2003年 12月 第 19卷 第 l2期 ChmcM Medicine of China,Dec,2003,Vo1.19 No.12 .1075. 显著降低 ,Isl显著增高,治疗前后 比较有显 著差异 (P<0. 0l j;与对照组治疗后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TC、 TG、LDL—C降低 ,HDL—C增高,但与对照组治疗后 比较 ,无统 计学差异。 3 讨论 研究资料表明,胰岛素抵抗(IR)可能是一种独立 的心血 管危险因素,在冠心病 (CHD)的发 生、发展 中具有重要作...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
中国综合临床 2003年 12月 第 19卷 第 l2期 ChmcM Medicine of China,Dec,2003,Vo1.19 No.12 .1075. 显著降低 ,Isl显著增高,治疗前后 比较有显 著差异 (P<0. 0l j;与对照组治疗后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TC、 TG、LDL—C降低 ,HDL—C增高,但与对照组治疗后 比较 ,无统 计学差异。 3 讨论 研究资料表明,胰岛素抵抗(IR)可能是一种独立 的心血 管危险因素,在冠心病 (CHD)的发 生、发展 中具有重要作 用 。 ,且 IR与 CHD 的密 切关 系 已被 大 多数 学 者所 认 同 ,高胰岛素血症(HIS)及 IR导致体内生化、代谢改变, 可引发及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导致急性缺血事件的发 生率增加。因此 ,改善IR可能是防治 CHD,减缓 CHD病程进 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实验中我们应用黄芪对冠心病患者进 行治疗,观察黄芪对血糖 、胰岛素及血脂 的影 响,结果显示 FINS明显降低,IsI明显增高。TC、TG、LDL.C降低,HDL.C增 高,表明黄芪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 IR,且对常与 IR同时存在 的脂代谢异常也有影响。说明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黄芪对防治 有胰岛素抵抗因素在内的疾病 (特别是冠心病 ),具有重要的 临床意义。黄芪注射液改善 IR的机理尚不清楚 ,可能是通过 清除氧的自由基 、减少脂质过氧化物 ,改善细胞膜对钙、镁、钠 离子转运异常 ,增强胰岛素介导的细胞对镁的摄取 ,从而加强 镁离子参与调节细胞内糖代谢的多种限速酶的活性,进而改 善胰岛素抵抗 。黄芪治疗后血脂下降,但无显著性 ,可能 是黄芪改善了 CHD患者胰岛素敏感性 而对血脂代谢产生影 响,从而发挥凋脂作用,血脂异常随着 IR的改善而改善。 参考文献 1 李光伟,潘孝仁 ,Lillioja S。等.检测人群胰岛素敏感性的一项指 数[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0):656-659. 2 Pyomla M,Miettinen H,Laakso M。et a1.Hyperinsulinemia predict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in healthy middle—aged men J:.Circula— tion,1998,98(5):398-404. 3 Young MH,Jeng C,Sheu WH,et a1.Insulin resistance,glucose intol— erance.hyperinsulinemia and dyslipidemia in patients Mth anglo- graphically demonstra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 J Cardlo|。 1993,72(5):458-460. 4 罗 义,郭南山,李广镰 ,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胰岛素敏感性 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4):273-276. 5 Negn M ,Sheiban I,Ari an0 PL。et a1.Interrelation between anglo- graphic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plasma levels of insu- lin,C-peptide and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l[J:.Am J Car- dol,1993.72(5):397-401. 6 苏定冯.心血管药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202. [收稿 :2003-05-18: (本文编辑 苗丽娟)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 武彩娥 李 徽 董建琪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可能致病 因素。 对31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及62倒健康正常人组的一般情 况、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期复极综合征组室性早搏的发生率、sT段抬高导联 的QTd显著高于对照组.而 两组左房、左室腔内径、右室前壁与左室后壁比值 、左室纤维肌束的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早期复极综合征更容易产生室性心 律失常,左室腔大小不是其原发病因.对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左室纤维肌束相关特征及心肌细胞性激素受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可能有 助于明确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病因。 关键词 早期复极综合征; 超声心动图 中图分类号 R 54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6315(2003)12.1o75.02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多发生在青壮年男性的一种 良性病 在年龄及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变,常被误诊为心肌梗死,其原因尚未明确。本研究通过 1.2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①J点处 sT段抬高至少 1999年1月一2002年5月对31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临 两个肢体导联或胸导联>0.5 mm,且凹面向上。②QRs波下 床特征的观测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以明确早期复极综合征 降支改变,包括 明确 的胚胎型 J波,下降支粗钝和明确的 J 患者是否存在异常的临床特征。 点。③胸导快速过渡区的对称高大 T波。④平板运动试验, 1 资料与方法 运动中 sT段回复至等电位线,运动后 sT段于 1O分钟恢复至 1.1 一般资料 31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为早期复极综合 原抬高状态。 征(ERS)组 ,其中男 3O例,女 1例;平均年龄(33.5±9、7)岁。 1.3 方法 采用 12导联心电图记录两组静息状态的心电变 胸闷25例,胸痛 11例 ,室性早搏 16例;按男女性别之 比30: 化 ,观测心率、QT间期;应用 HP 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 L一动 I,病例:对照 =1:2,经抽签方式决定是否选人,选择年龄 2O 仪,探头频率为 2.5—3.5 MHz,采用融合谐波方式。超声心 一 4O岁的正常健康人 62例组成对照组,其中男 6O例,女2 动图的观测指标:①在胸骨旁长轴切面测量左房收缩末期及 例:平均年龄为(3O.1±l1.5)岁。所有被检者均无心血管病 左 、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值、右室前壁厚度 、室间隔与左室后 史,心电图也无异常表现。早期复极综合征组与对照组比较 壁的厚度:②在常规切面扫查的基础上进行多切面观察,以确 定是否存在左室纤维肌束 、明确起止点。 作者单位:050051 石家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作者简介:武彩娥,女,硕士,副教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软件包对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 发生率、QT同期、右室内径与左室内径比值(RV/L)、舒张末 期右室前壁厚度与左室后壁厚度的比值(RVAW/LVPW)、左 室假腱索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率之间的比较采用 x 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1076· 中国综合临床 2003年 l2月 第 l9卷 第 12期 Chnical Medicine of China,Dec,2003,Vo1.19 No.12 验 ,均数之间的比较用 t检验。 2 结果 2.1 早期复极综合征两组患者胸闷 、胸痛、室性早搏的发生 率比较 早期复极综合征组与对照组胸闷、胸痛、室性早搏的 例数分别为25、11、16与 12、8、4例,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均 <0.05)。 2.2 早期复极综合征组与对照组心电图比较 见表1。 表 1 93例被检者的心电图特征(;±s) 注:与对照组平均 QTd比较。’P<0.05 2.3 早期复极综合征组与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比较 见表2。 3 讨论 心电复极异常疾病包括早期复极综合征、Brugada综合 征、长 Q—T综合征等,早期复极综合征是心电复极异常疾病的 一 种特殊类型,一方面,它与 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表现有相 似之处,均表现为 sT段的抬高,也有人推测早期复极综合征 虽然表现为良性过程,但在某些病理生理条件下早期复极综 合征患者可能会产生 2相折返 ,从 而表现为 Brugada综 合 征 ;另一方面 ,因其有时具有胸痛症状,首诊极易误诊为 器质性心脏病 。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生机理可能有如下几 个方面:①心电复极的变异: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心室除极尚 未结束,部分心室肌便开始复极,使心室复极程序异常 。 最近一些研究认为 2相复极不均质、以及复极 1期末内外膜 下心肌复极的异常改变是产生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原 因 。j。 ②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安木乔等 报道 ,早期夏极综 合征 患者心率变异分析中,相邻正常 R—R问期的差值的均方根及 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记数,占总R—R间期数的 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本研究表明早期复极综合征胸闷、胸痛的发生率显著高 于对照组 ,这与既往报道一致。同时 。早期复极组抬高导联 QT间期与非抬高导联 QT间期相比较无显著差异 ,但 与对照 组平均 QT间期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提示早期复极综 合征 患者可能存在复极的不均。其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也显著 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复极尤其是2相不均质的情况下,更容易 产生除极异常,因此,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可能是以复极的异 常为基础。 虽然在本研究中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静息状态下的平 均心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的平均心率并无统计学差异。但 是在早期复极综合征组 sT段抬高的幅度与心率呈负相关 ,说 明早期复极综合征组 sT段抬高可能呈慢频率依赖性。 本研究通过对超声心动图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表明两组各 房室内径 、左右室壁厚度及其比值均无显著差异 ,提示这些因 素并不是早期复极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 尽管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左室假腱索的发生率及每组 平均数目与对照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但 由于不同的左窄 假腱索本身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左室假腱索的相关因素如位 置、横径等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早期复极综合征组的男女性别之比为 30:1,表明男女 性别之间可能存在复极差异这一基础,这 与有关报道相 ⋯ 致 。晚近一些研究认为,心肌本身存在性激素受体,性激 素尤其是睾丸酮对复极过程产生重要作用。因此,真正揭开 早期复极综合征性别之间发生率不同,也需深入研究其分 f 生物学机制。 表 2 93例被检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8) 注:LA为左房、RV为右室、LV为左室、RVAW为右室前壁厚度、LVPW 为左室后壁厚度、LVRW/LVPW为右室前壁厚度 与左室后壁厚度的 比值 参考文献 5 陈国伟,郑宗锷.现在心脏内科学[M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I Gussak 1.Antzelevitch C. Fhe 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clini一 1995.1155一l156. cal characteristic and possible cellular and ionic machenisms[J].J 6 崔长宗.心电图的细胞电生理和遗传学基础.见:郭继鸿..L、电学 Electrocardio1.2000,33(4):299. . 进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8*35. 2 Brugada J,Bmgada R,Brugada P.A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a 7 安木乔 ,牛小麟,张超英,等.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率变异性改变 Bmgada syndrome elec~ iograms:Arethey at risk[J]?J Card一 [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9,20(1):67-72. iovase Electrophysiol,2001,12(1):7. 8 张黎明,彭晓榕,苏桂珠.心室复极的性别相关因素分析[J].心 3 Splawski I,Shell J,Tim y KW,et a1.Spectrum ofmu~fions in 电学杂志 ,2002,21(1):10—12. 1ong QTsyndrome genes:KVLQT1,HERG,sCNSA,KCNⅡ,and KC一 [收稿:2003-04一l1] NE2[J].Circulation,2000,102(10):l178. (本文编辑 苗丽娟) 4 李明合,李志刚.早期复极综合征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l例[J].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6):43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