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明代“台阁体”的相关问题浅探

明代“台阁体”的相关问题浅探

2010-07-09 4页 pdf 211KB 6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4288

暂无简介

举报
明代“台阁体”的相关问题浅探 明代“台阁体”的相关问题浅探 李精耕 (南昌大学  人文学院中文系 , 南昌  330031) 提 要 :  作为文学流派之一的明代“台阁体 ”,长期以来受学界诟病 ,而近十年来才逐渐受到学人的关注与重视。但学 界对明代“台阁体 ”的相关问题还缺乏专题的探讨。此文试图对“台阁体 ”的名称与特点、流行时间及分期、历来的评价、明代 “台阁体 ”作家的分布及江西人居多的原因等问题作一番探讨 ,以期对明代“台阁体 ”研究有所裨益。 关 键 词 :  明代 ;台阁体 ;相关问题 中图分类号 :   I206  文献标识码 :  ...
明代“台阁体”的相关问题浅探
明代“台阁体”的相关问浅探 李精耕 (南昌大学  人文学院中文系 , 南昌  330031) 提 要 :  作为文学流派之一的明代“台阁体 ”,长期以来受学界诟病 ,而近十年来才逐渐受到学人的关注与重视。但学 界对明代“台阁体 ”的相关问题还缺乏专题的探讨。此文试图对“台阁体 ”的名称与特点、流行时间及分期、历来的评价、明代 “台阁体 ”作家的分布及江西人居多的原因等问题作一番探讨 ,以期对明代“台阁体 ”研究有所裨益。 关 键 词 :  明代 ;台阁体 ;相关问题 中图分类号 :   I20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 - 3637 (2008) 06 - 0154 - 04   以“三杨 ”为代表作家的明代“台阁体 ”,近十年来逐渐受 到学界的关注。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明代诗文的诟病 ,尤其是对 明代“台阁体 ”文学的全盘否定 ,使这方面的研究很薄弱。而 “台阁体 ”文学影响有明一代达百年之久 ,这对明代诗文研究来 说是无法回避的文学现象。目前对“台阁体 ”的研究仍然不够 充分 ,故这一领域有较大的学术空间。鉴于此 ,本文试图对明 代“台阁体 ”的相关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以就教于方家。 一 (一 )“台阁体 ”释名。“台阁体 ”的名称始于何时 ? 此概念 应该有泛指与狭义之分 ,而学界讨论时 ,从来不加说明。熊礼 汇先生引张慎言《何文毅公全集序 》之语称“万历年间始有‘台 阁体 ’之称 ”[ 1 ]。其实 ,“台阁体 ”之称早已有之 ,非独明代有此 一体。如杨万里《诚斋集 》卷八十三《石湖先生大资参政范公 文集序 》云“甚矣 ! 文之难也。长于台阁之体者 ,或短于山林之 味 ;谐于时世之嗜者 ,或漓于古雅之风 ”[ 2 ] ,把台阁体与山林体 对举。又如元刘将孙《养吾斋集 》卷一《感遇 》诗云“王言贵深 浑 ,此道何久荒。断从西汉下 ,偶俪为辞章。剪截斗纤巧 ,何异 于优倡。代言袭一律 ,设科号词场。个字夸歇后 ,廋词竞遗忘。 缀拾蚁注字 ,套类蜂分房。谓此台阁体 ,哀哉虞夏商。我欲揭 古书 ,使识谟洋洋。又恐仿大诰 ,句字摹偏旁 ”,把西汉以来过 分讲究偶俪、纤巧、雕章摘句的诗文当作台阁体。又清宋荦《西 陂类稿 》卷二十七《漫堂说诗 》“初唐王、杨、卢、骆 ,倡为排律 ; 陈、杜、沈、宋 ,继之 ,大约侍从游宴、应制之篇居多 ,所称台阁体 也。虽风容色泽 ,竞相夸胜 ,未免数见不鲜 ”把竞相夸胜的游 宴、应制之篇称为“台阁体 ”;再如 ,清朱鹤龄《愚庵小集 》卷八 《董太史豫游草序 》“董子方南省亲归里 ,得见其《燕台诗 》,思 入风云 ,词谐金石。侍从宜春 ,既发  天之藻 ,献酬群彦 ,复多 肆好之风 ,窃叹台阁体固应如是 ”;清顾嗣立编《元诗选 ·二 集 》卷十七“甘立允从集 ”条称 : 立字允从 ,陈留人。年少得时誉 ,公卿辟为奎章 阁照磨 ,至丞相掾 ,卒。杨铁厓谓允从平日学文 ,自负 为台阁体。然理不胜才 ,惟诗善炼饬 ,脱去凡近。 由此可知 ,以上“台阁体 ”概念都是泛指 ,其含义并不确定。 只有对明代的文学流派称“台阁体 ”时 ,其概念才是特指 ,其含 义自然也较为确定。如王世贞《弇州四部稿 》卷一百二十七 《答王贡士文禄 》云“台阁之体 ,东里 (杨士奇 )辟源 ,长沙 (李东 阳 )导流 ”[ 3 ]。又清姚之骃撰《元明事类钞 》卷二十一“台阁体 ” 条称“《王世贞集 》:‘杨士奇文尚法 ,源出欧阳氏 ,以简荡和易 为主 ,至今贵之 ,号曰台阁体 ’”。钱谦益云 :“国初 (明初 )相业 称三杨 ,公为之首。其诗文号台阁体。”又云 : 永乐以后 ,公卿大夫 ,家各有集。馆阁自三杨而 外 ,则有胡庐陵、金新淦、黄永嘉 ,尚书则东王、西王。 祭酒则南陈、北李 ⋯⋯词林卿贰 ,则有若周石溪、吴古 崖、陈廷器、钱遗庵之属 ,未可悉数 [ 4 ]。 总之 ,明代“台阁体 ”是指永乐至成化时期以馆阁名臣“三 杨 ”(杨士奇、杨荣、杨溥 )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其 后的台阁体乃其余脉而已。明代的台阁体与以往的台阁文学 相比 ,有两个特别之处 :不仅持续流行的时间长达百年 ,而且主 导文坛近百年。 (二 )“台阁体 ”的特点。清汪琬《尧峰文钞 》卷二十九《白 石山房稿序 》云 : 有台阁之体 ,有山林之体。居廊庙者长于台阁 , 守布素者长于山林 ,殆莫能相兼也。先生则不然 ,当 其代言、应制 ,美盛德之形容 ,效太平之润色 ,大者敷 腴而有则 ,小者简核而有章 ,烨若春华 ,烂若文锦 ,斯 诚得台阁之体者也。 同书本卷《 <张青雕诗集 >序 》亦云 : 昔贤有二体 :有台阁之体 ,有山林之体 ,惟诗 亦然。铺扬德伐、磊落而华赡者 ,台阁之诗也 ;裵回景 光、雕琢而纤巧者 ,山林之诗也。舂容翱翔、泽于大雅 者 ,台阁之诗也 ;悲呼愤慨、邻于怨诽者 ,山林之诗也。 这是就其广义而言的特点。 最早对明代“台阁体 ”的特点作出概括的可能是宣德进士 李贤 ,他在《杨溥文集序 》中说 : 观其所为文章 ,辞惟达意而不以富丽为工 ,意惟 主理而不以新奇为尚 ,言必有补于世而不为无用之赘 言 ,论必有合于道而不为无定之荒论 ,有温柔敦厚之 旨趣 ,有严重老成之规模 ,真所谓台阁之气象也 [ 5 ]。 由此可归纳台阁体的特点 :从形式看 ,辞达意 ,不必富丽 ; 从内容看 ,意主理 ,不必新奇 ;从语言看 ,有补于世 ,不作赘言 ; 从论点看 ,合于道之定论 ,不作荒论 ;从风格看 ,要温柔敦厚、严 重老成。《四库全书总目 》卷一七 O《杨文敏集二十五卷 》提要 451 甘肃社会科学  2008年第 6期     则进一步补充说 : (杨 )荣当明全盛之日 ,历事四朝 ,恩礼始终无间 , 儒生遭遇可谓至荣。故发为文章 ,具有富贵福泽之 气 ,应制诸作 ,   雅音。其他诗文亦皆雍容平易 ,肖 其为人 ,虽无深湛幽渺之思 ,纵横驰骤之才 ,足以震耀 一世 ,而逶迤有度 ,醇实无疵 ,台阁之文所由与山林枯 槁者异也。 “台阁体 ”多应制之作 ,   雅音 ,风格雍容平易 ,逶迤有 度 ,醇实无疵。 (三 )“台阁体 ”的流行时间及其分期。台阁体的流行时间 问题。时下学者一般均笼统指称是明前期 ,大多没有明确具体 的时段。笔者以为 ,明代的台阁文学伴随着明代政治的始终 , 但作为一个文学流派 ,则有某个时段的界定。明代内阁是永乐 朝初设的 ,台阁体便应运而生于此时。至成化、弘治之际 ,以李 东阳为代表的“茶陵派 ”兴起 ,台阁体已渐趋衰落与消退。尽管 此后仍然还有台阁文学的存在 ,包括李东阳自己因“历官馆阁 , 四十年不出国门 ”[ 6 ] ,其诗文仍有台阁气象 ,但已不成台阁流 派。故此 ,把台阁体从产生到主导文坛的这段时间看作其流行 的时间 :明永乐至成化朝之间。 因台阁体以三杨为代表 ,其高潮期在宣德一朝及正统前 期 ,而随着三杨的相继辞世 ,台阁体渐趋衰落之势 ,景泰、天顺、 成化三朝则是其余响时期 ,故把台阁体分为两个时期 :永乐至 正统为前期 ,即台阁体从产生到兴盛时期 ;景泰至成化为后期 , 即台阁体衰落与消退时期。成化以后 ,台阁文学虽然存在 ,但 已不是主流 ,仅为余脉而已 ,如《四库全书总目 》卷一百七十五 《虚斋先生遗集十卷 》(明祝萃撰 )提要云 :“文颇舂容 ,诗亦妥 帖 ,盖成、宏 (弘 )间‘台阁体 ’也。” 二 明代台阁体作家的地域分布情况 ,因缺乏翔实的资料及相 关的数理统计而不得其详。但明代台阁体作家的主力军主要 是明代的内阁成员 ,所以明代内阁成员的地域分布情况可资参 照。据洪早清的博士论文《明代阁臣群体研究 》第 23页统计 , 明代共有阁臣 162人 ,其中 ,浙江 26人 ,居第一位 ;江西 22人 , 居第二位 ;江苏 19人 ,居第三 ;其余依次为 :河北 15人 ,山东 13 人 ,河南 12人 ,福建 11人 ,湖北 9人 ,四川 7人 ,安徽 5人 ,山西 5人 ,广东 4人 ,上海 3人 ,湖南 2人 ,广西 2人 ,陕西 2人 ,重庆 2人 ,北京 1人 ,云南 1人 ,海南 1人。而且 ,明代台阁体盛行的 时期 ,江西台阁作家居多。“状元多吉水 ,朝士半江西 ”,并非虚 言。据魏崇新统计 ,永乐至成化朝 ,江西阁臣约占总数的 1 /3。 明代台阁体作家的地域分布情况于此可见一斑。明 ·韩阳辑 《皇明西江诗选 》十卷 ,选录的几乎都是江西台阁体诗人之作。 明代江西籍台阁体作家主要有 :解缙、杨士奇、胡广、金幼孜、王 直、王英、李时勉、周述、陈循、周叙、曾  、钱习礼、曾鹤龄、萧 镃、刘定之、彭时、彭华、谢 (王 )一夔、彭教等。 文学流派以地域命名 ,故这一地域的作家居多 ,应在情理 之中 ,不足为奇 ,如宋代的“江西诗派 ”,明代的“西江派 ”等。 而明代的“台阁体 ”并非以江西地域命名 ,但其中江西作家居 多 ,就有些奇怪了。个中原因 ,不外乎三个方面。 (一 )江西科举之盛与进士之多 ,为江西文士进入翰林院与 内阁提供了便利条件 ,也为台阁体准备了作家资源 明代台阁文学自明朝伊始就有 ,但作为一种流派的台阁体 则是伴随明代内阁 (包括翰林院 )的产生而产生的。《明 史 》卷五《成祖一 》云 : 八月壬子 ,侍读解缙、编修黄淮入直文渊阁。寻 命侍读胡广 ,修撰杨荣 ,编修杨士奇 ,检讨金幼孜、胡 俨同入直 ,并预机务。 七人朝夕在皇帝左右 ,“机密重务悉预闻 ”[ 7 ]。《明史 》卷一百 四十七《解缙传 》亦云 : 成祖入京师 ,擢侍读 ,命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 幼孜、杨荣、胡俨并直文渊阁 ,预机务。内阁之预机务 自此始。 又据《明会典 》卷二十九《职官一 》载 : 成祖即位 ,特简解缙、黄淮入直文渊阁 ,胡广、杨 荣、杨士奇、金幼孜、胡俨同入直 ,预机务 ,谓之内阁。 内阁之名及参预机务自此始。 由上可知 ,永乐朝的内阁七人中 ,江西籍占五人 (吉水占三人 )。 其中 ,金幼孜为三朝内阁要员 ,而杨士奇历事五朝 ,为成、仁、 宣、英四朝内阁要员。台阁体的高潮期正在宣宗朝 ,而随着阁 臣地位的日隆 ,杨士奇握权柄之后渐握文柄 ,遂成为明代台阁 体的宗主。这样 ,也就顺理成章 ,不难理解了。另外 ,据魏崇新 统计 ,从永乐初至成化末年 ,入阁的内阁大臣共 39人 ,其中江 西 12人 ,占阁臣总数的近 1 /3[ 8 ]。尤其是永乐至正统时期 ,江 西阁臣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 ,他们是台阁体的主要作家 ,而此 时正是台阁体的兴盛期。 内阁与翰林院中江西人居多 ,是由江西科举之盛与进士之 多所决定的。如永乐时江西五位阁臣中 ,除胡俨为乡举和杨士 奇为荐举外 ,其他三人都是进士出身。又如永乐二年 (1404)解 缙受成祖之命从新进士中选拔 29人作为人才后备库 (读书文 渊阁 ) ① ,其中 16人为江西人。而 16人中如王直、王英、周述、 李时勉等后来不仅是重要阁臣 ,而且是台阁体的重要作家。据 魏崇新统计 : 自洪武四年至成化二十三年 ( 1371 - 1487 ) ,共 举行了 36次科举考试 ,其中江西出了 13个状元 ,占 状元总人数的 36. 1% ,江西进士人数占全国进士总人 数的 17. 2% ,居全国之首 ,这一时期也正是台阁文学 的流行时期。此外 ,永乐至正统年间 ( 1403 - 1449) , 江西进士人数的比率最高 ,平均占全国进士总人数的 25% ,而此时正是台阁体的鼎盛时期 [ 9 ]。 无怪乎钱谦益说“国初馆阁 ,莫盛于江右 ,故有‘翰林多吉水 ,朝 士半江西 ’之语 ”[ 10 ]。 (二 )由江西士人的气质秉性所决定 明代的一些皇帝对江西文士特别青睐。如朱元璋对解缙 倍加亲宠 ,据《明史 》本传载“一日 ,帝在大庖西室 ,谕缙 :‘朕与 尔义则君臣 ,恩犹父子 ,当知无不言 ’”;朱棣选解缙等七人入内 阁 ,委以重任 ,其中除黄淮、杨荣外 ,其余五人均属江西 ,可见成 祖对江西文士的重视 ;仁宗做太子时就亲近江西文人 ,杨士奇 和金幼孜是他的老师 ,他登基后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个月时间 , 但对江西文士甚是礼遇。仁宗崇拜北宋大文豪江西人欧阳修 , 对其诗文喜爱有加 ,据杨士奇《滁州重建醉翁亭记 》载 : 欧阳文忠公以古文奥学、直言正行 ,卓卓当时 ,其 凛然忠义之气 ,知有君而已 ,知有道而已 ⋯⋯我仁宗 皇帝在东宫 ,览公奏议 ,爱重不已 ,有生不同时之叹。 551文   学 尝举公所以事君者勉群臣。又曰 :“三代以下之文 ,惟 欧阳文忠有雍容醇厚气象。”既尽取公文集 ,命儒臣校 定刻之 [ 11 ]。 以上所举明代开国以来的三代君王对江西文士都情有独钟 ,到 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笔者以为 ,除了君王爱才的因素外 ,更 主要的是江西文士的气质秉性乃至人格特征符合帝王的需求。 以上所举江西文士 ,除解缙以神童之资而有恃才傲物的个性 外 ,其他人则具有江西文士共同的气质秉性与人格特征 :遇事 审慎、公正无私、忠良温厚 ,恪守儒家正统的思想观念。 如胡广 ,《明史 》本传称“广性缜密。帝前所言及所治职 务 ,出未尝告人。时人以方汉胡广 ,然颇能持大体 ”,故“谥文 穆。文臣得谥 ,自广始 ”;又如金幼孜 ,《明史 》本传称“幼孜简 易静默 ,宽裕有容。眷遇虽隆 ,而自处益谦。名其宴居之室曰 ‘退庵 ’。疾革时 ,家人嘱请身后恩 ,不听 ,曰 :‘此君子所耻 也。’”又如胡俨 ,《明史 》本传称其“家居二十年 ,方岳重臣咸待 以师礼。俨与言 ,未尝及私。自处淡泊 ,岁时衣食才给。”再如 杨士奇 ,《明史 》本传称 : 士奇奉职甚谨 ,私居不言公事 ,虽至亲厚不得闻。 在帝前 ,举止恭慎 ,善应对 ,言事辄中。人有小过 ,尝 为  覆之。⋯⋯又雅善知人 ,好推毂寒士 ,所荐达有 初未识面者。 又《明史 》卷一百四十七《赞 》曰 : 夫处禁密之地 ,必以公正自持 ,而尤贵于厚重不 泄。⋯⋯胡广、金幼孜劳著扈从 ,胡俨久于国学。观 诸臣从容密勿 ,随事纳忠 ,固非仅以文字翰墨为勋绩 已也。 杨士奇也自称 :“我平生未尝于他人有一毫之妄争。”[ 12 ]且 史传称其好成人之美 ,故同为台阁重臣的“三杨 ”能长期和平相 处。 以上江西阁臣的特性代表了江西文士的共性 ,这种谨慎、 平和而忠君的共性特征 ,既迎合了帝王的好尚 ,又为台阁体的 颂圣内容与平易风格的形成准备了条件。换言之 ,江西文士的 气质秉性经由台阁体而找到了合适的土壤。阁臣多江西人 ,故 台阁体作家也多江西人。 (三 )明代开国以来江西乡贤的示范与启迪 杨士奇虽然是台阁体的领军人物 ,但在此之前 ,已有江西 乡贤导夫先路。 先是陈谟以平正典雅的诗文为台阁体奠基 ,而且杨士奇是 他的外甥兼学生 ,受他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故《四库到全书总 目 ·海桑集十卷 》提要称 (陈谟 )“至于文体简洁 ,诗格舂容 ,则 东里渊源实出于是。其在明初 ,固   乎雅音也 ”,《四库全书 简明目录 》卷十八《海桑集十卷 》提要亦称“至其文体简洁 ,诗 境冲融 ,则士奇学问渊源多从是出焉 ”。 然后是刘崧在朝时的诗文也有雍容平易的风格 ,以他为代 表的“江右诗派 ”对台阁体也有较明显的影响 ,故《四库全书总 目 》卷一百六十九《槎翁诗集八卷 》提要称 : 史亦称崧善为诗 ,豫章人宗之为西江派。大抵以 清和婉约之音提导后进 ,迨杨士奇等嗣起 ,复变为台 阁博大之体。 最后是明代第一状元吴伯宗 ,他的诗文多应制、应酬、颂圣 等题材内容 ,风格平正典雅 ,是台阁体的先声 ,故《四库全书总 目 》卷一百六十九《荣进集四卷 》提要称“诗文皆雍容典雅有开 国之规模明一代台阁之体胚胎于此 ”。 此外 ,江西人刘仔肩于洪武三年 (1370)编纂了明代第一部 诗歌总集《雅颂正音 》,其宗旨大抵在歌功颂德和温柔敦厚的诗 教传统。杨士奇评曰 : 我国家文运隆兴 ,诗道之昌 ,追古作者 ,选录者不 啻十数家 ,然惟刘仔肩、王偁所录为庶几焉 [ 13 ]。 这种选录诗歌的与宗旨对此后的诗文作家的创作有导向 的作用 ,对江西台阁体作家也有示范与启迪作用。 三 历来对“台阁体 ”总的评价主要有三类 :一是基本持否定态 度 ;二是一分为二的辩证态度 ,褒贬参半 ;三是对台阁体的价值 持基本肯定的态度。 第一种态度。以清乾隆年间四库馆臣为代表 ,如 :《四库全 书总目 》卷一百六十九《凫藻集五卷 》提要称 : (高 )启诗才富健 ,工于摹古 ,为一代巨擘。而古 文则不甚著名 ,然生于元末 ,距宋未远 ,犹有前辈轨 度 ,非洪、宣以后渐流为肤廓冗沓号‘台阁体 ’者所及。 又《四库全书总目 》卷一百七十《倪文僖集三十二卷 》提要 : 三杨台阁之体 ,至宏、正之间而极弊 ,冗阘肤廓 , 几于万喙一音。 又《四库全书总目 》卷一百七十《襄毅文集十五卷 》提要 : 明自正统以后 ,正德以前 ,金华、靑田流风渐远 , 而茶陵、震泽犹未奋兴。数十年间 ,惟相沿台阁之体 , 渐就庸肤。 又《四库全书总目 》卷一百七十《类博稿十卷附录二卷 》提要 : 正统、成化以后 ,台阁之体渐成啴缓之音。 又《四库全书总目 》卷一百九十《明诗综一百卷 》提要 : 明之诗派始终三变 ⋯⋯永乐以迄宏治 ,沿三杨台 阁之体 ,务以舂容和雅 ,歌咏太平。其弊也 ,冗沓肤 廓 ,万喙一音 ,形模徒具 ,兴象不存 [ 14 ]。 虽然对鼎盛时期的台阁体避而不谈 ,只对正统以后台阁体作了 批判 ,但其态度基本上是否定的。大致说来 ,都是针对台阁体 末流的肤廓、冗沓、啴缓之弊。肤廓 ,谓文辞空泛而不切实际 ; 冗沓 ,谓繁杂或繁复拖沓 ;啴缓 ,柔和舒缓之意 ,并非贬义 ,但加 上“冗沓 ”(冗长拖沓 )二字 ,就是贬义了。 到了 20世纪 50年代 ,对台阁体更是持全盘否定的态度 , 其言辞之激烈、态度之极端令人乍舌。如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年版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称“自永乐到正统左右 ,诗坛 的风气 ,全为三杨所包围 ,以致恹恹无生气 ”,“三杨的诗文 ,皆 稳妥醇实 ,时号‘台阁体 ’,虽少疵病 ,却是不大有灵魂的。”人 民文学出版社 1958年版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5级编的《中国文 学史 》称“三杨 ”领导的台阁体“代表着当时社会的反动势力 ”。 此外 ,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7级文学专门化所编《中国文学 发展简史 》(1962年版 )、1962年版的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 《中国文学史 》、人民出版社 1964年版的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 史 》以及这两种《中国文学史 》1979年的修订版都持全盘否定 的态度。笔者以为 ,这种极端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到了 20世纪 80至 90年代 ,新出的几种文学史 ,虽然对 50 年代以来所编的文学史中的极“左 ”观念作了些修正 ,但对台阁 体的总体看法仍然是持基本否定的态度。 651 甘肃社会科学  2008年第 6期     第二种态度。以 20世纪 20到 30年代出版的几种文学史 为代表。如 1924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谢无量的《中国大文 学史 》,辨析了明代台阁文风与山林文风的不同审美特性 ,还系 统论述了明代台阁体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形成、兴盛、衰落的缘 由和得失 ,颇为中肯 ; 193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钱基博《中国文 学史 》也认为“成祖而后 ,太平日久 ,为台阁雍容之作。作者递 兴 ,皆冲融演逸 ,不矜才气 ”[ 15 ]。 此外 , 20年代胡怀深《中国文学史略 》(1924年版 )和葛遵 礼《中国文学史 》(1924年版 )也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态度。30 年代刘贞晦、沈雁冰《中国文学变迁史 》称“三杨继起 ,文章变 了个台阁体 ,虽后人学得不好 ,生出弊来 ,讲他初创得时候 ,还 是平正通达 ,不失前辈典型。”[ 16 ]对“三杨 ”的文学开创之功和 台阁体存在的价值等方面的评价 ,都是较为公允、恰当的。 第三种态度。以当前学界重视文本研究的新观念为代表。 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 ,学界出现了对台阁体作家及其作品重 新审视的新观念 ,对台阁体的价值是基本肯定的。文学史著作 如 200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郭英德、过常宝编的《中国古 代文学史 》就指出 : “三杨 ”诗文多写朝贺宸游、巡狩征伐、官场迎送 , 或宣扬帝威帝德 ,歌咏太平盛事 ,或表现盛世幻影下 自安自得的阁臣心态。在艺术倾向上 ,他们追求尚 雅、尚法、尚平易、尚流利 ,风格仿照欧阳修 ,大多雍容 华贵 ,平正典雅 ,纡徐委备。 同时也肯定了“‘三杨 ’有一些较有艺术价值的诗文作品 ”,并 且对他们的具体诗文的价值作了分析 ,较为客观。论文如魏崇 新的《台阁体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其成因 》[ 17 ]、纪明《明初台阁派 文学的再认识 》[ 18 ]及一些相关硕士论文等 ,都从文本入手分析 台阁诗文 ,进而评价台阁体。这种态度对台阁体的价值也基本 上是肯定的。 总之 ,明代“台阁体 ”对明代文学研究而言是无法回避的 , 由于学界较长时期对它态度的偏颇 ,致使这方面的研究没有受 到应有的重视。正如明代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 个阶段一样 ,“台阁体 ”文学在明代文学中也应有一席之地。本 文对明代“台阁体 ”相关问题的探讨虽显粗浅 ,但应该是有益 的。 注 释 ①孙承泽撰 :《春明梦余录》卷三十二“翰林院”条详载二十九人姓 名 :“永乐三年正月 ,上命学士解缙等于新进士中选材质英敏者 ,俾就文 渊阁进学。至是 ,缙等选修撰曾  、编修周述、周孟简、庶吉士杨相、刘 子钦、彭汝器、王英、王直、余鼎、章敞、王训、柴广敬、王道、熊直、陈敬 宗、沈升、洪顺、章材、余学夔、罗汝敬、卢翰、汤流、李时勉、段民倪、维 哲、袁天禄、吴绅、杨勉二十八人入见上谕勉之 ⋯⋯时庶吉士周忱自陈 年少 ,愿进学 ,上喜曰‘有志之士也’,命増忱 ,二十九人。” 参考文献 : [ 1 ]熊礼汇. 中国古代散文艺术史论 [M ].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 2005: 344. [ 2 ] 范成大 1石湖诗集 1杨万里所作《原序》同 [ O ]. 台北 :商务印 书馆影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本 11983. [ 3 ]《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八《艺苑卮言 》卷五 [O ]. 台北 :商务 印书馆影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 1983. [ 4 ]钱谦益. 列朝诗集小传乙集 [O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3: 162. [ 5 ]明·徐紘编. 明名臣琬琰录后集卷一 [O ]. 周骏富辑. 明代传记 丛刊 043册. 台北 :明文书局 1991. [ 6 ]列朝诗集小传. 丙集“李少师东阳”条 [O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 社 , 1983: 245. [ 7 ]明史. 卷一百四十七·黄淮传 [O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4123. [ 8 ] [ 9 ]魏崇新. 明代江西文人与台阁文学 [ J ]. 中国典籍与文化 , 2004, 1. [ 10 ]钱谦益. 列朝诗集小传第一七二页“周讲学叙 ”条 [ O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3: 1. [ 11 ]杨士奇. 东里集 ·文集卷二 [ O ]. 台北 :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 阁. 四库全书 , 1983. [ 12 ]杨士奇. 东里集·续集卷五十二. 家书·示稷子书 [O ]. 台北 : 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 1983. [ 13 ]杨士奇. 东里续集卷七四 [O ]. 台北 :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本. 1983. [ 14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M ]. 石家庄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2000: 5206. [ 15 ]钱基博. 明代文学第一三页同 [ O ].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 1973. [ 16 ]刘贞晦 ,沈雁冰. 中国文学变迁史 [M ]. 上海 :上海新文化书 社 , 1921. [ 17 ]魏崇新. 台阁体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其成因 [ J ]. 复旦学报 , 1999, 2. [ 18 ]纪明. 明初台阁派文学的再认识 [ J ]. 聊城师院学报 , 2001: 2. 基金项目 :江西省社联“十一五 ”规划课题 (06WX23)。 作者简介 :李精耕 ( 1967—) ,男 ,江西南昌人 ,南昌大学人 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文学博士 ,从事宋明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 :林杰 ;校对 :亚中 751文   学
/
本文档为【明代“台阁体”的相关问题浅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