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现代文学期末考试(后二十年)

现代文学期末考试(后二十年)

2010-07-15 7页 doc 53KB 9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现代文学期末考试(后二十年)名词解释: 1. 革命文学: 2. 左联:全称“左翼作家联盟”1903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左联”的成立,实际上形成了比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革命文学的发展。在理论上积极推进了马克思文艺理论的传播,丰富了现代文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培养文学新人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代表作家有蒋光慈、柔石、殷夫、叶紫等。“左联”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思想倾向上存在“左”的错误,理论上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组织工作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关门主义和分派主...
现代文学期末考试(后二十年)
名词解释: 1. 革命文学: 2. 左联:全称“左翼作家联盟”1903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发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左联”的成立,实际上形成了比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革命文学的发展。在理论上积极推进了马克思文艺理论的传播,丰富了现代文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培养文学新人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代表作家有蒋光慈、柔石、殷夫、叶紫等。“左联”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思想倾向上存在“左”的错误,理论上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组织工作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关门主义和分派主义倾向,文学创作上,许多作品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 3. 社会剖析小说: 4. 虎妞: 5. 中国诗歌会:成立于1932年9月,是“左联”领导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卢森堡、蒲风等。中国诗歌会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廓清新月派、现代派在诗坛造成的“迷雾”,推进和发展革命的诗歌运动。其机关刊物为《新诗歌》旬刊。中国诗歌会主张“捉住现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由郭沫若、将光磁、殷夫所代表的新诗的战斗传统,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倡“大众歌调”,就是要创作大众化的诗歌,是诗歌普及到群众当中去。中国诗歌会成立后不仅注意诗歌创作,而且注意理论研究。 6. 延安文艺座谈会: 7. 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代表,因其作品具有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个流派还包括马烽,束为,孙谦胡正等人。在50年代后期,他们结成了一个作家群体,创作出众多带有山药蛋味的作品。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三里湾》《登记》,马烽的《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 8. 评述体现代小说: 9. 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1937年10月,抗战爆发后不久,由胡风主编的《七月》(半月刊)创刊。《七月》发表各种体裁的作品,以诗歌最有影响。与《七月》杂志联系密切,而又经常在《七月》发表诗歌的诗人,称七月派。属于这一诗派的诗人有冀方、绿原、曾卓等,艾青和田间与七月诗派关系密切,并在《七月》上发表了很多重要作品。 10. 中国新诗派: 11. 京派小说: 12. 新感觉派小说:1928年,刘呐鸥创办了《无轨电车》杂志,发表了他的新感觉派小说,并在介绍了日本的新感觉派的同时也介绍了法国的新感觉派。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人的小说主要受日本新感觉派影响,同时,也与施蛰存主板的《现代》杂志关系密切。他们的小说被称为新感觉派,也被称为“现代派小说”。 13. 海派小说: 简答题: 1. 如何认识和评价左联? 左翼文学的历史功绩: 1 左翼文学运动给中国带来了有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建立起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鲁迅、瞿秋白、茅盾、胡风、周扬、冯雪峰等人的文论用马克思主义来引导中国左翼文学的创作实践经验的,是依据社会发展的潮流来阐明作者思想与其作品的构成,对中国左翼文学直至以后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左翼文学运动加速了中国文艺大众化的发展步伐。经过经过大众语言和文字拉丁化的三次大讨论,以及工农兵通讯员运动,街头文学运动等实践运动,左翼文学促进了中国文艺的大众化。 3 左翼文学运动加强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首先,输入了大量苏联、东欧国家、美国、日本等国先进的文学作品,如高尔基的《母亲》。其次,通过文学期刊以及作品文丛介绍世界文学形势,借以影响中国文学的发展。第三,积极批判吸收苏联与西方国家先进的文学理论。同时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的作品被介绍到国外。 4 左翼文学在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均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以茅盾、将光慈为代表的小说,以殷夫为代表的诗歌,以田汉、夏衍为代表的话剧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左翼文学的过: 1 左翼文学在成立初期错误地否定了五四文学革命取得的伟大成就,并对鲁迅、茅盾、叶圣陶等著名作家进行了错误地批判。 2 由于过于强调文学的“工具”属性和阶级属性,左翼文学忽视了应有审美性的强化,甚至对本应成为同志的一些作家进行无情的打击。 2. 简述鲁迅和新月派论战(文章、主要人物、核心观点) 3. 试从题材、人物塑造、结构和心理刻画等方面评述《子夜》的特色。 4. 为什么说:“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在三十年代开创新的文学样式。 5. 试分析《骆驼祥子》的主题,并分析祥子形象。 6. 分析老舍“京味”形成因素。 7. 分析《家》中觉新形象。 巴金著名小说《家》中的高觉新是一个塑造得最为成功的、思想和性格比较复杂的典型形象。他的生活原型是巴金的大哥李尧枚。 1 觉新处在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在封建礼教的熏陶下成长,又处在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束缚,使他渐渐形成了逆来顺受、任人摆布的懦弱性格。他有着双重性格:在家庭中,他是长房长孙的大少爷;在社会上,他是受新思潮影响的新青年;他信服新的理论,同时又顺应新的环境生活下去。特殊的环境使他成了一个温良忠厚、优柔寡断、忍让退却、委曲求全的人。 2 在求之不得的情况下,他往往以“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来解脱,实际上是牺牲自己。为了继承家业,他不得不辍学谋职;在婚姻上,他顺从长辈抛开梅娶了素不相识的瑞珏。而最终他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梅表妹抑郁而死,瑞珏难产而死,海沉被迷信夺去生命。他成了封建下的一个牺牲品。 3 但在叛逆者和封建家长之间的冲突里,他又往往以封建礼教去束缚和管教两个弟弟,帮助封建礼教去迫害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又不自觉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封建制度维护者的角色。但他毕竟受过新思潮影响,最后他站到了明主势力一边,做出了有利反封建的事,他支持和赞助觉慧的出走,在《春》、《秋》中,他的叛逆性格更加明显。 《家》中的觉新既是一个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又是封建秩序的不自觉维护者。作家对他的“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做了一定程度的批判,但对他的懦弱和逆来顺受给予了更多的同情和怜悯。作者通过挖掘觉新悲剧形成的阶级根源、历史根源、社会根源,从而启迪人们憎恨那个吃人的旧社会制度。 8. 分析《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9.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巴金前后期创作风格的变化。 巴金的小说创作大体分为前提两个历史时期,从1928年创作《灭亡》到抗日战争爆发为前期,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为后期。前期创作以《家》为代表,后期以《憩园》、《寒夜》为代表。、 首先,在题材上和主题内涵上,巴金早期作品主要是正面写革命者的社会斗争,如长篇《灭亡》|《新生》以及揭示封建旧家庭残骸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如《激流三部曲》;巴金后期的创作题材,一类是顺着《家》的主题继续写家族的没落,另一类是反映抗日战争现实生活的作品,但更多的都是关注众多小人物的生存悲剧和对人性的思考。。 其次,在风格和感情基调上,巴金的创作由前期的青春激情转向后期的冷静客观。前期的小说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赞颂青春的魅力和成长,蔑视一切权威和约束,热切表达了作家对不合理的社会的恨和对理想的追求,充满了青春的力量和青春的气息。到了后期,巴金的创作成为深沉的悲剧艺术。后期作品中笼罩着一种人道主义的情感氛围,关注凡人琐事,以沉稳的笔调记录自己的探索和思考,由前期浪漫的诗意的现实主义,转向冷峻的严格的现实主义。 第三,在结构上,后期小说趋向精炼、严谨,矛盾更加深化,外在的矛盾冲突内化为人物心灵的内在冲突,情节展开相对徐缓自如,摆脱了早期作品情节结构松散、冗繁的倾向,在艺术上更加成熟。 10. 分析《边城》的思想和艺术特创作色。 11. 结合具体作品评析沈从文写湘西和写都市的两幅笔墨的文化内涵。 12. 评述三十年代诗歌创作局面。 13. 简述现代派诗人的诗歌创作观念和创作的特点。 14. 结合具体作品,具体分析戴望舒诗歌风格的转变。 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创作以抗战爆发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诗作《我的记忆》和《望舒草》,后期诗作主要有《灾难的岁月》。 戴望舒早期的诗歌以抒发个人悲剧的情感为主,呈现出浓郁的感伤凄凉气息。这时的诗歌大多选用枯枝、落枝、暗夜、黄昏、夕阳、雨巷等意象,语调也往往是低沉的,压抑的,伤感的。1930年代,戴望舒的诗多了一些对人生和世界的哲学的思考,如《古意的客问》、《灯》等主知诗,写出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灵魂归宿的思考以及人生的抱负,表现出现代主义的特点。 抗战爆发后,民族危机和个人灾难使戴望舒的诗歌作品超越内心情感的狭小天地,开始突出自我与民族的融合,抒写民族苦难的悲愤,表现出爱国主义的情感,内涵日渐厚重。如《狱中题壁》“如果我死在这里,朋友啊,不要悲伤,我会永远的生存,在你的心上”表现出一种乐观昂扬的激情核对祖国的热爱。 15. 简述林语堂散文观念及创作特色。 创作观念:林语堂是现代文学史上以为个性鲜明的小品散文大家。他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散文创作,主张以“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 创作特色: 第1, 林语堂的小品散文题材丰富多样,大至宇宙之巨,小至苍蝇之微,可谓面面俱到。《我怎样刷牙》、《我的戒烟》等均取材于日常生活琐事,注重从细枝末节之处抒发独特的感想。《论政治病》以戏谑的笔调勾勒出了“政治病”的患者形象,调侃了政府官僚的《“养苛”秘密。《怎样写“再启”》虽然写生活小事,目的却在于讽刺人与人交往中往往多事套话的不良风气,发人深思。在他的小品散文中,较有特色的是那些中西文化对比的文章,他常常能在西方文化的参照下发现传统文化的弊端,引发出改造国民性的思考。如《谈中西方文化》一文,以三人对话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别。 第2, 他的散文追求真诚的性灵,率真自然,朴素淡雅,而且往往以一种超脱与悠闲地心境来旁观世情,用平淡的话语去针砭现实,对当时文坛的浮躁风气起一定的矫正作用。如《言志篇》洋溢着浓厚的绅士情,从容不迫,直抒性灵。 第3, 浓郁的幽默情调是林语堂散文突出的个性。他为现代散文带来了中年式的睿智通达的情味,开辟了现代散文新的审美领域。、 第4, 在散文文体艺术方面,他将“闲适体”引入散文创作。如《想象的的孔子会谈》、《论谈话》都采用了对话、闲谈的结构方式,这与其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相一致。 16. 简述《画梦录>的艺术特色,并说明在散文史上的地位。 艺术特色:《画梦录》主要抒写作者灵魂的独语和空灵的幻想,表现了一位脱离现实的知识青年的忧郁、迷惘的情绪和孤独、寂寞的心境,是何其芳文学创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 第1、 用富有色彩和乐感的文字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借以传达抒情者的迷惘情绪和内心波动。他善用轻灵的文字组合画面,如《墓》写由高到低依次排列的各项景物,色调上清幽与暖黄相映,营造了一种清冷静谧的氛围。这种用文字组合色彩的方式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幽深;另一方面又运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象征、重叠和心灵独白,婉转的传达出了心底的波澜。 第2、 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精练的语言。何其芳以诗的态度写散文,从主观感受来把握社会生活,借助想象、比喻表现抒情者飘忽的幽思,朦胧的幻觉。如《黄昏》中作者将马蹄声比喻为“白色的小花朵”,想象奇特,比喻奇妙。 第3、 灵动跳跃的意象,飘忽不定的思绪。如《梦后》全篇都是转瞬即逝的思绪、主观臆想的记录,梦中的内容无主题,事情的发展无逻辑,梦中的形象也不固定。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17. 简述夏衍的《上海屋檐下》的思想艺术特色。 第1, 作家以他自己所熟悉的上海市民生活为题材,直接再现了普通人的生活作品以林志成、匡复、杨彩玉之间的关系变化为中心情节,同时描写石库门房屋内五家人的生活,此起彼落,多线索并进,组成一曲上海市民生活的交响曲。、 第2, 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但这种倾向又是通过作家提供的生活而自然流露出来的。五家人各有各的痛苦,互相补充,互相映衬,共同组成了阴沉压抑的气氛。作品实现了作家用小人物反应大时代,通过都市生活的一角,揭示人们痛苦的根源的目的。 第3, 作品风格平易淡泊,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没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们都是生活中的弱者、失败者,但又都没有对生活完全绝望,都在努力的挣扎着,这正是三十年代上海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18. 简述《讲话》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评价。 19. 简述胡风文艺思想。 “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文艺思想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 第1, 现实主义理论强调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感性与理性相依存,强调客观现实的同时还强调作家的主观精神,并把这种主观精神视为文学创作最后的决定因素。客观生活必须通过作家的主观精神才能转化为各式各样的文艺作品,写出真正的生活真实。同时作为创作主题的作家只有通过创作实践活动才能来改造主观世界。 第2, 主张文艺批评应该是民主政治下面的民主性行为,是和火热的人生相呼应的。文艺批评应该在艺术作品的世界和现实人生的世界中间探寻。胡风既反对文学的感性世界脱离革命性指导或关照的非理性倾向,又反对用理性代替文学感性世界的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 第3, 胡风的文艺思想除了“主观战斗精神”外还包括人道主义、民族形式等。他认为要大胆地吸收外来文化和外来形式,反对笼统的用民间艺术,传统文艺来改造“五四”以来的革命文艺;在坚持民族形式的同时,他又坚持向世界开放,破除狭隘的民族思想体系。 20. 结合作品分析阐述钱钟书《围城》的多层意蕴。 第1, 现实层面。在意义表层,《围城》是一部现代《儒林外史》,小说描写了乱世中一部分知识分子生活和精神状态以及抗战时期古老中国的城乡世态。揭示了内地农村原始、落后,讽刺了教育界和知识界。如方鸿渐、孙柔嘉赴内地求职时长途旅行所见。 第2, 文化层面。《围城》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反思和批判。精神弱质的方鸿渐,深藏机心的孙柔嘉等,作者通过这些知识者,从文化层次去把握民族的精神危机是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同时,作者通过对乡气都市化的讽刺,体现了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碰撞的尴尬和困境,反映了作者对整个现代文明危机的思索和忧虑。 第3, 哲理层面。《围城》具有浓郁的存在主义意味,它最深沉的主题和持久的艺术魅力,源于它的哲理意蕴——城外的人想冲进去,乡里的人想逃出来,其实是意中人的隐喻。这个笼罩全书的象征和隐喻,正是现代人对生命处境的哲理思考。主人公方鸿渐的恋爱婚姻经历: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21. 评路翎小说思想艺术特色。 22. 简述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 23. 简述孙犁小说审美追求。 孙犁的小说具有明显的诗化抒情色彩,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被誉为“诗中的小说,小说中的诗“。他的文笔婉约,感情的抒发和故事的描写同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地融合,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形成了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 首先,诗的意境。在《荷花淀》《芦花荡》等下说中,孙犁所追求的是诗的意境,而不是紧张的故事情节。他从不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做背景,着重描写女主人公的心灵美,描写她们对正在浴血奋战的丈夫的一往情深,以及昂扬乐观的精神。 第二,浓郁的乡土气息。孙犁的小说具有浓郁的泥土气息和特有的白洋淀所赋予的灵气,特别是对故乡白洋淀自然美和人情美深带感情的描绘,成为孙犁小说审美追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自然清新的语言。孙犁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更表现在语言的自然、朴素、清新、柔美。他用简朴的语言描写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且诗情画意,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24. 比较评价《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都是“土改“时期的代表作,两部小说形象的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生动画面,都属于”革命叙事“,是解放区长篇小说创作的两座”高峰“。但二者各有其特点和风格,具体表现为: 首先,在内容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着重表现农村现实生活和阶级关系的复杂性,并且保持着生活本身所特有的感性状态;《暴风骤雨》的独到之处在于其浓郁的生活气息,情节线索明快单纯,在表现农村现实生活和土改真实性、复杂性方面,较为简单,存在着将农村错综复杂的矛盾简单化的倾向。、 其次,在人物塑造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着重表现的是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真实性,把人物置身于“土改“的大潮中去表现他们的心理变化过程,忠于现实,没有人为的拔高,文笔细腻生动。《暴风骤雨》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着重于表现农村积极分子的觉悟,作者从人物形象的不同出身,经历出发,选择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突出他们阶级觉醒的不同特点。 第三,语言方面,《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语言细腻生动,有时失之沉闷;《暴风骤雨》则简明,富有地方特色和幽默感,大量运用东北农民口语方言。 25. 如何理解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比较新文学中其他乡土作家,说明赵树理在表现农民方面有点样的突破。 赵树理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赵树理是一个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标志性作家,他因成功开创了文学大众化的风格,成为19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方向”。赵树理的创作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新的发展思路和价值走向,体现了中国新闻学现代性流变的深层动因和必然选择,具有独特的文学史价值和意义。 首先,赵树理继承和体现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他的小说体现了五四文学的启蒙和现实主义传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性。他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小说,生动的描绘了1940年代解放区农村的真实图景,特别是精神真相,成为“启蒙”文学在1940年代解放区的新收获。 其次,赵树理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风格和文学秩序,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新的发展阶段,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面貌。赵树理小说真正体现了“人民大众的艺术”。他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实践,寓含了强烈的反思性和质疑性。其小说体现出来的艺术形态上的民族化、本土化,以及从小说的故事结构到语言形态,都力求回到故事,回到民间,赋予中国现代小说真正的“中国性”。 第三,赵树理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重建”与努力。赵树理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和现实,积极借鉴和吸纳民间文学传统,完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现代化与通俗化的结合,真正实现了文学的大众化与名族化,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发。 26. 简述赵树理“评述体现代小说”的特征。 第1, 赵树理抛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程式化的框架,汲取了讲究情节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结构特点:开头总要设法介绍清楚人物,故事连贯到底,最后必定交代人物的结局、夏洛,做到故事来龙去脉,有头有尾。 第2, 在描写与叙事的关系上,汲取传统评书式小说的手法,把描写情景融化在叙事故事中,把人物放在故事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中,通过自身的行动和语言来展现其性格,少有精致的景物和心理描写。 第3, 叙事风格明快、简约,富于幽默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对小说语言艺术探索的成功。 第4, 赵树理是有意将小说作为通俗故事来写的,他对小说叙事结构和语言的探索,获得了突出的成就,实现了艺术性与大众化比较完美的结合。这正是赵树理创作的主要特色,并由此决定了赵树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27.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艾青诗歌的意象与主题。 28. 如何认识和评价艾青在新诗史上的地位。 29. 简述中国新诗在诗歌史上的贡献。 30. 如何认识《莎菲女工的日记》中莎菲的形象。 《莎菲女工日记》是一部日记体小说,在一定意义上带有相当明显的精神自传性。莎菲是中国现代女性知识分子中一个独特的存在,是五四之后觉醒的知识女性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 莎菲的性格充满了矛盾,一方面莎菲满带着五四以来的时代烙印,具有叛逆精神。她憎恨卑俗和平庸,渴望和追求真的爱情,对个性解放充满了向往和憧憬。她的赤裸裸的“性”的渴求与苦闷,她的张扬的生命力,都是现代女性中独一无二的。莎菲喊出了压抑了中国女性几千年的第一声呐喊,是精神的强者。 另一方面,莎菲生活在五四退潮之后的中国,相对于她生活的时代和和环境,莎菲是个“异质”性存在,她执拗的追求人生意义而无所得,因此陷入精神苦闷和“病态的性格”之中。在社会和环境的压抑下,莎菲是苦闷的,她醒了又无路可走。她的苦闷是五四时期获得个性解放的知识青年在革命低潮中陷入彷徨无主的普遍性精神困境,反映了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骚动不宁的灵魂和精神真相。莎菲重感情更爱幻想、狂想,鄙视世俗又有沉入纵情声色的危险,这构成了她的全部矛盾性。 莎菲的形象带有强烈的女权主义色彩,在一定意义上开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先河。 31. 简述艾芜《南》的艺术特色。 32. 简述《呼兰河传》的文化内涵和文体特色。 33. 为什么说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
/
本文档为【现代文学期末考试(后二十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