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日本泡沫之鉴

2010-07-25 5页 doc 36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173601

暂无简介

举报
日本泡沫之鉴[日本泡沫之鉴] 日本式泡沫:中国的实情与假象 来源:经济观察报王延春章敬平 @ 2006-09-18 【本文摘要】 莎士比亚的名言时常适用于此时中国和彼时日本的比较:只要换上你的名字,这里说的正是阁下的故事 “上百万人从事房地产买卖,人们花超过自己年收入10倍还多的钱买房子,向银行贷款。周末,到处是看房的车队。排队抽号买房的现象随处可见。人人相信:不动产投资一定赚钱,土地价格只能涨不会跌。到最后,人们好像患有‘自我强迫症’,强迫自己加入买卖,觉得大家都在做,自己不做是不是太傻了。买房的人,眼睛眨都不眨,不像买,像抢...
日本泡沫之鉴
[日本泡沫之鉴] 日本式泡沫:中国的实情与假象 来源:经济观察报王延春章敬平 @ 2006-09-18 【本文摘要】 莎士比亚的名言时常适用于此时中国和彼时日本的比较:只要换上你的名字,这里说的正是阁下的故事 “上百万人从事房地产买卖,人们花超过自己年收入10倍还多的钱买房子,向银行贷款。周末,到处是看房的车队。排队抽号买房的现象随处可见。人人相信:不动产投资一定赚钱,土地价格只能涨不会跌。到最后,人们好像患有‘自我强迫症’,强迫自己加入买卖,觉得大家都在做,自己不做是不是太傻了。买房的人,眼睛眨都不眨,不像买,像抢。地价与房价,就这样被催促着越涨越离谱。” 如果不明确地告诉你,这段话是日本丸红商社地产业务负责人井坂忠明,在2006年8月10日,关于198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膨胀情境的描绘,你是否以为,这是一个中国人对最近几年北京、深圳、杭州的讲述? 本报记者在日本采访时发现,莎士比亚的名言时常适用于此时中国和彼时日本的比较:只要换上你的名字,这里说的正是阁下的故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读完《拯救日本-泡沫崩溃后的银行危机与华尔街行动》后说,“如果把文章中的主人公更换成一位中国银行家的名字,原来关于日本银行界的叙述,几乎可以不用作大的调整就可以基本适用于中国。” 越来越像的泡沫 “中国房地产的风险都集中在银行业,这一点与当年的日本非常相似。”日本银行官员福本智之说。 他的观点代了一部分日本经济学家的看法。 虽然中国中央银行对银行资金流入房地产,已经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并动用了一连串控制信贷的手段,但部分注重中日经济比较的日本经济学家,还是坚定地认为,相当多数量的银行资金流入了房地产。 “泡沫时代”的日本也是如此,商业银行的资金,直接或间接地大量流向房地产领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说,尽管中国房市的资金渠道与日本不完全相同,但是这种倾向值得注意。国外流入的资金和国内的“炒房团”投机房地产的行动,无不隐含着泡沫的危险。 福本智之说,现在的中国和1980年代的日本一样,股市规模不成气候,企业大多依靠间接融资,银行的钱,不是流入股市,就是进入房市。 返顾1980年代日本泡沫的生成,另一位日本经济学家今井健一,将之归因于大城市房地产不断升值的理论。这个理论在当时闹得轰轰烈烈,与现在的中国大城市房产开发的理论异曲同工,两者都认为大城市面临结构性的开发机会,所以房产会长期维持升值。 今井相信,这种理论确实符合中国国情,不像当年的日本那么脱离实际。虽然中国资产市场不如当年日本股市、房市那样疯狂,但中国经济学家依然感觉,今年3月以来一路走高的股市,颇似当年的日本股市预期。房地产市场也一样。去年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升值预期,正在向中等城市扩延。“国八条”、“国六条”之类试图管住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的新政,犹如抽刀断水。 制造业投资有限,而财务投资容易获利,大家便会投资资产。投资上升,会带动需求,需求又带动投资收益再上升,如此循环,泡沫就会吹起来。今井健一说:“这就是泡沫经济本质。和现在中国情况有点像。” 越来越像的心态 日本经济界人士称,泡沫年代的日本人的心态,与今天的中国中产阶层人士,颇为相似。 说到昔日的日本,有人说,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大幅调整,克服了日元升值带来的经济衰退。整个日本松了一口气,乐陶陶地沉浸在突破日元升值困境后的成功之中,过量资金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资产价格膨胀”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鲜有人注意到泡沫正在孕育中。 股票和房地产等价格的膨胀通过资产效应,刺激了民众的消费欲望,资金更涌向高尔夫球场会员权证、高级轿车、名牌商品、名人绘画、古董等特殊商品。梵高的《向日葵》拍卖到74亿日元的天价。在游资的追捧中,房地产、股票、名画等商品的价格大幅度偏离其实际价值。 日本经济学家说,当时日本人的心理预期非常高,个个认为经济繁荣会持续下去,股市会不断地涨下去,房市像击鼓传花,一直传下去,很多人都是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个个神气地俨然富翁。 日本经济学家今井建一说,80年代后期日本人的心态和现在的中国人相似,那时候人们对房地产的心态是:大家拼命买房,担心现在不赶快买将来价格会更高。大家从不怀疑东京将成为世界上最大金融中心的说法,相信地价必然上升。他们的理由似乎很充足:日本国土面积是美国的1/25,人口是它的1/2,上升是必然的。 日本陷入到全民幻觉之中。大家都认为,东京将饱和,要建设第二个东京,第三个东京。但泡沫最终破灭,高档开发区,工业开发区,度假村,都陷入困境。好比中国海南的烂尾楼。 有观察家声称,沾沾自喜的情绪在中国的中产阶层蔓延,中产阶层人士的心态,与泡沫时代的日本人差不离。外国记者和研究者惊呼中国崛起,中国人一开始将信将疑,慢慢就信以为真。 不过,西村吉正,前日本大藏省银行局局长认为,中国民众自信心和1960年代的日本人更为相似,是可以理解的、有益的自信。80年代之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但国民的自信心一直在膨胀,使经济增长的速度与心理膨胀的速度拉开了差距。而今天中国人的心理膨胀速度,和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是匹配的。但对心态的膨胀还是值得中国警惕的。 毫不相似的一长串 在今日中国昔日日本的对比中,相同点可以列出一长串。同样可以列出一长串的,还有不同点。从不同点出发,使得部分经济界人士对中国会重蹈日本覆辙的可能性,持保留态度。 日本经济学家今井建一、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等人纷纷指出,当下中国和泡沫时代的日本,完全处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彼时,日本的城市化、现代化已大功告成,是个非常富裕的国家,人均GDP一度超过了美国。当下中国呢?还只是一个城市化道路上追兵。野村证券研究所一位高级研究人员断言,今日中国较之彼时日本,至少落后了40年。 从泡沫经济的症状看,中国和日本有很多不同。在中国金融界朋友众多的福本智之,以增长潜力为例说,198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潜力出现回落的征兆,劳动增长率也出现转折,开始从正增长转为负增长。此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挪移,支撑了经济的高增长,泡沫时代劳动力转移的结束,致使增长的抛物线,迅速走向回落。中国则相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依然很强,虽说中国的统计数据让人怀疑,但你可以到中国大城市的街道上逛逛,亲自感受中国旺盛的消费,充足的增长潜力,一如年轻人强劲的脉搏。 福本智之补充说,中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依然充足,中国企业技术水平远低于世界水平,技术进步的空间依然很大。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分析中国与日本的差异时亦表示,两国产业结构水平不一样,1980年代,日本的产业水平已经达到当时世界前沿,这是今天的中国难以企及的。 林毅夫还指出,日本人在1980年代买房,意在投资,而中国人买房,多数还是为了自己居住。 日本经济学家木下俊彦在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也不约而同地谈了这一点。他说,日本当时是大多数人有房子,而中国现在是大多数人没有房子,有需求。另外,中国的大城市地价虽然攀升,但西部一些地价是稳定的甚至下降的。 此时中国与彼时日本的差异,还可以一直罗列下去:中国的资产规模占GDP比重不足30%,而日本的资产规模则超过GDP的规模;中国的汇率没有像日本那样走自由化道路,中国泡沫的始作俑者是地方政府,日本则是大企业;中国尚不具备当年日本并吞八荒的全球制造能力,对全球贸易影响有限,不会像日本那样树大招风…… 凡此种种,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都难以作出“中国即将步日本泡沫经济后尘”的预判。越来越像的背景 1980年代,日本资产泡沫之所以能够吹大,是因为日本政府出台的宽松的货币政策,让企业很容易从银行贷款,得到利率很低的贷款后,又没有好的实业投资,炒股炒房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追根溯源,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出台,则是因为应对日元升值的压力。日元为什么要升值?根源在于日本持续高涨的外贸顺差。最后迫于压力,在1985年9月与欧美签定了“广场”。 东亚投资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日本前经产省官员,曾到外务省任日本驻中国大使馆经济参赞的津上俊哉说,研究日本泡沫经济,很多学者注意到了“广场协议”却没有注意到1987年的“罗浮协议”( Louvre Accord),这个协议使各国央行共同干预汇市的行动到达顶峰,日本为此一直保持了长期低利率政策,这才是泡沫的根源。对日元升值的过度反应成为泡沫经济产生的导火索。 魏加宁就此指出,目前的中国经济,与当年的日本的确有相同之处。 曾就职于香港汇丰银行、香港上海银行的日本经济学家关志雄说,面对本币的升值压力,对外汇进行持续的大规模的干预,引发流动性过剩,使得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过剩,资金流向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中国的现状与1980年代后期的日本是相似的。 确如中日两国经济学家所言,中国和美国的摩擦,自2003年美国财政部长访华,提出人民币汇率浮动的以来,频频发生。美国将巨额的美中贸易逆差,归咎于中国的汇率。去年夏天,一直声称没有时间表的人民币汇率调整迈出第一步。 对中国人民币的升值。日本贸易振兴会一位官员说,日本发生泡沫经济的触发点,是日美贸易不平衡导致的“广场协议”。迫于不断加剧的升值压力,日本在“广场协议”中作出日元升值的承诺,两年3个月时间,日元急剧升值了一倍。 随后,为了缓和日元升值压力,日本政府采纳了日本著名智囊团提供的前川书的建议,其中包括着意于扩大内需。中国国家智囊机构的研究人员,也建议中国政府,确立扩大内需的中长期战略,以应对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泡沫危机。 中国民间智囊机构有关人士,对比处于泡沫观察期的中国和泡沫时代的日本,发现中国经济与日本的相似,除了处于压力下的汇率制度外,至少还包括以下两点: 宽松的银根。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年代情况的不谋而合,在于宽松的银根和宽松的信贷。虽然近来有所收紧,但总体而言,中国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额的比例,近年的态势是增长的。 低位的利率。中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扩大内需而降息,已将基础利率降至历史的最低位。虽然央行自2004年以来持续加息,但中国目前的金融环境,仍然可以用“绝对低利率”概述之。
/
本文档为【日本泡沫之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