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民族管弦乐组曲《泰山颂》

2017-07-29 4页 doc 40KB 17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21723

暂无简介

举报
民族管弦乐组曲《泰山颂》民族管弦乐组曲《泰山颂》金西、徐贵岩、李钰金西(1935—)作曲家。江苏宝应人。自幼热爱民间音乐。1949年参军,在济南部队前卫歌舞团任小提琴演奏员、创作员。曾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理论作曲。1958年转业到地方工作。现任山东省艺术馆副馆长。他长期以来,从事民间音乐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负责和参加编辑多种山东民间音乐的选集,并著有一些有关山东民间音乐的研究文章。所创作歌曲,已发表的有一百余首,其中《我的家乡沂蒙山》、《谁能比得上咱》、《微山湖荡起采莲船》等在群众中广为流传。1979年他与徐贵岩、李钰合作民族管弦乐组曲...
民族管弦乐组曲《泰山颂》
民族管弦乐组曲《泰山颂》金西、徐贵岩、李钰金西(1935—)作曲家。江苏宝应人。自幼热爱民间音乐。1949年参军,在济南部队前卫歌舞团任小提琴演奏员、创作员。曾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理论作曲。1958年转业到地方工作。现任山东省艺术馆副馆长。他长期以来,从事民间音乐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负责和参加编辑多种山东民间音乐的选集,并著有一些有关山东民间音乐的研究文章。所创作歌曲,已发的有一百余首,其中《我的家乡沂蒙山》、《谁能比得上咱》、《微山湖荡起采莲船》等在群众中广为流传。1979年他与徐贵岩、李钰合作民族管弦乐组曲《泰山颂》。  徐贵岩(1945—)青年作曲家。吉林省通化市人。1966年毕业於吉林艺术学院音乐系作曲专业,分配至济南市歌舞团工作。1972年调济南市艺术馆工作至今。在近20年的音乐创作生活中,先后发表的歌曲作品有80余首,影响较大的有《金水河的清泉在我心上流》等,还创作有器乐小品、舞蹈音乐、舞剧话剧插曲等。  李钰(1935—1981)上海市人。1950年参军,先后在皖南军区文工团、安徽军区文工团、二十六军文工团及山东省歌舞团,从事手风琴伴奏、打击乐、乐队指挥、作曲配器等工作。1967年10月随中国东方歌舞团出国访问演出,任乐队指挥。1974调山东艺术学院任民族乐队指挥,兼教手风琴课。他根据京剧唱腔改编的民乐合奏《只盼着深山出太阳》已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81年10月,因患癌症病故。  [作品简介]  《泰山颂》是一部以山东民间音乐为素材、以雄伟壮丽的泰山为背景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  这部富有哲理性的民族器乐曲,由四个乐章组成。各乐章的标题为:日出、远望、松涛、攀登。从逐段标题看,它们显然都是描写性的篇章,但从乐曲表现的实际来看,它们又主要是借景抒情,寓情於景。作者在前三个乐章中通过对泰山景色的描绘来歌颂伟大的祖国(第一乐章)、赞扬勤劳的人民(第二乐章)和怀念先辈的业绩(第三乐章),在末乐章中更热情地讴歌了中国人民以攀登泰山的精神和百折不挠地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泰山,古往今来驰名中外,以它为背景,不仅给作者抒发情怀带来广阔天地,而且由於这个富有民族特色的题材,使乐曲具有独特风格,并使各种民族乐器的性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其它如民间音调的吸取、民族和声及旋法的运用以及民族调式、调性的处理手法等等,都是这部作品得以感人的重要因素。  《泰山颂》的三位作者,为了谱写这部作品,曾两度专程前往泰山采风走访,在幽静的泰岳环抱之中磋商构思和验证他们的创作成果。经反复推敲和不断加工,终于1979年完稿。1981年由中央民族乐团演奏、郑世春指挥录制成唱片,复经日本JVC制作为立体声唱片,由香港唱片公司发行。1982年12月指挥家秦鹏章应香港中乐界的邀请在香港指挥首演这部作品,获得好评。[欣赏提示]《泰山颂》每个乐章除附有标题外,还有作者自拟的五言诗四句,可作为理解作品的参考。第一乐章日出东岳柱青天,碧丛欲换彩,一线曙光露,旭日跃渤海。这四句诗,对本乐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作了生动、形象的概括。乐曲开始,在定音鼓滚奏的背景上,乐队全奏出这样一个气势磅礴的引子乐句(羽调、42拍子):■它是构成全曲的主导动机,作者成功地选用了这个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五声羽调式的音型并加以引伸,形成了贯穿在这部作品中最突出的旋律——“泰山”主题。它恬静幽美而又热情奔放,用来象征古老壮丽的泰山英姿,是十分恰当的:■当“泰山”主题在各组乐器上交替出现,尤其是在箫、笛等吹管乐器上奏出时,一幅幅巍峨多姿的泰山景色,仿佛呈现在眼前。乐曲中段,表现人们夜游泰山,待观日出的心情。首先由高音笙吹奏出一个由“泰山”主题派生出来的旋律:■微弱的力度,时隐时现的旋律线条,令人宛如置身于烟雾迷朦、千幛压暗的泰山夜境之中。接着,伴随一连串上行三连音的出现,音量渐大,力度渐强,反映了待观日出者的急迫心情,并预示着一种新的景象的呈现。终于,在弦乐抖弓演奏的和弦衬托下,钢片琴奏出一个具有明朗的大调色彩的华丽乐段,它使人联想起那金光四射、彩霞万道、一轮旭日在海面上冉冉而起的动人画面:■当“泰山”主题重又出现时,音乐热情地赞颂着光明,整个乐章至此达到高潮。结束前的几声清脆的云锣音响更增添赞颂气氛,泰山的形象在这里显得更为雄伟、壮观。它象征着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如同初升的旭日,蒸蒸日上!第二乐章远望岱巅极目瞰,群山云雾开,绿中点点红,江河春色来。几声古筝的琶音弹拨,引出了在F徵调上由竹笛吹奏的自由奔放,具有山歌特色的引子:■本乐章为二部曲式结构,引子之后,便是乐曲第一段的主要旋律,这是一支乡土气息极为浓郁的主题:■这支典型的山东民歌风格的曲调,虽然仅只十六小节,但经过乐队“调色板”的润饰,使它产生出十分亲切、动人的效果。作者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弓弦、吹管及弹拨等各种乐器的音色和性能,特别是各组乐器之间的交替、呼应以及复调手法的运用,使这一主题千姿百态地反复呈示,把人们的想象带到泰山苍翠蓊郁的奇峰异谷之中。乐曲第二段速度加快并转入上方五度近关系调(F宫调)上,这时,具有田园特色的板胡奏出了一首欢快热烈的主题:■随着乐曲的发展,古筝以其清脆悦耳的音响与弦乐组肯定有力的对答,加上弹拨群明快的演奏和木鱼、铃鼓等打击乐的妙用,使这一段音乐激情抒情融合一体,充满生机,反映了泰山脚下劳动人民满怀信心地生活和愉快劳动的情景。第三乐章松涛翠峦松涛吼,似闻战鼓隆,追忆当年路,仰首慕苍松。这是一页触景生情的乐章:它由赞美苍松翠柏的高大挺拔,进而激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乐曲开始,在紧迫的松涛吼声之后,独奏二胡在古筝的伴奏下,以其特有的深沉而优美的音色,舒缓、从容地奏出了建立在44拍子、F宫调上的“赞松”主题。这个主题庄严、肃穆而又优美如歌,它象征着革命者的伟大形象:■继独奏之后,弓弦组以丰满的音量齐奏这一主题,好象有更多的崇敬者参加到赞松的行列,当“赞松”主题第三次由箫吹奏时,人们已不禁由景生情、思绪万千,一幕幕战争岁月的图景,浮现眼前镲。这时,本乐章开始的那个象征松涛的音型重又出现,琵琶等弹拨乐器以轻巧而铿锵有力的、军鼓般的节奏,引出了在低音区奏出的旋律:■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富于动力性的曲调既与第一乐章的“泰山”主题有着亲缘的联系,又与本乐章的“赞松”主题结合在一起。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大量的急速音型、音区音色的变化及同名大小调转换等手法,造成乐曲戏剧性的发展和感情的变化,从而生动地描绘出当年我军纵横战场、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慨。当“泰山”主题在d羽调上突然出现时,一种胜利后的豪放情绪,油然而生。最后,“赞松”主题重又出现,它把人们从冥想世界带回到现实中来。在这里,它显得更为深情、挚诚了。第四乐章攀登在具有山东民间打击乐特色的战鼓隆隆声中,唢呐群吹出了宏亮的“泰山”主题,它似乎向人们宣告:攀登泰山顶峰的进军号角吹响了!随之而来的是“泰山”主题的变体,乐队以果断的节奏和进行曲速度,在b羽调上奏出了攀登者一往无前、勇攀高峰的气概:■又一阵欢腾热烈的击鼓声后,乐曲巧妙地转入其关系大调(D宫调)上:■在乐曲的发展变化中,作者继续运用了我国民间乐曲中所特有的调式、调性转换手法,使乐曲的表现力大为丰富,它仿佛描绘人们在风光秀丽而又崎岖蜿蜒的山途中满怀信心地前进着,尤其是当旋律转入上方四度的G大调时,更使人产生这种联想。最后,乐队全奏“泰山”主题,在这里它不仅与第一乐章的音乐遥相呼应,加强了全曲的统一、整体感,而且由于这一主题在以上各乐章中不断地变体出现,它的再现很自然地形成全曲的最高潮,体现出攀登者经过艰难险阻和风风雨雨,终于登上泰岳顶峰的豪情。泰山再高,有志者都是能攀得上去的,这是本乐章的中心思想。正如作者的诗句所述:沉浮数千载,风雨摧不衰,再攀新征程,自有英豪在。
/
本文档为【民族管弦乐组曲《泰山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