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借喻与借代辞格的用法差异分析

2017-03-15 3页 doc 8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借喻与借代辞格的用法差异分析借喻与借代辞格的用法差异分析   无论是借用是借喻,还是借代,都是用另一事物代替本体事物,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借喻与借代辞格的用法差异探究的,供大家阅读借鉴。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教材:“借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用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   可见,无论是借喻,还是借代,本体事物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另一事物代替本体事物,这是两种修辞格相似的地方,也是容易混淆的...
借喻与借代辞格的用法差异分析
借喻与借代辞格的用法差异分析   无论是借用是借喻,还是借代,都是用另一事物代替本体事物,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借喻与借代辞格的用法差异探究的,供大家阅读借鉴。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教材:“借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用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   可见,无论是借喻,还是借代,本体事物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另一事物代替本体事物,这是两种修辞格相似的地方,也是容易混淆的原因,由此借喻和借代之间便存在一个划界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辨析:   一、两种辞格构成的客观基础不同   这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构成借喻的客观基础是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性,即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但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似点。构成借代的客观基础是借体和本体之间的相关性,即用来作为借代的事物和本体事物之间并无相似点,只是存在着某种客观的不可分离的联系,例如:   ①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高尔基《海燕》)②在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袁鹰《井冈翠竹》)例①中的“翡翠”的本体是“海浪”,喻体与本体之间在“翠绿”这一颜色上相似,所以作者直接用翡翠代替海浪,因此,这是借喻。借喻的喻体和本体是靠“相似点”结合的“想象的虚拟”关系,与本体无实在的联系。而借代的借体与本体之间则是相关关系,是“不可分离”的“现实的实际”关系,借体与本体之间有实在的联系。如例②中的“血雨腥风”指代敌人的屠杀,因为杀人要流血,血有腥味,所以,“血雨腥风”与屠杀有相关性。这是借代。由此可以看出,借喻和借代的构成基础不同。借喻的构成基础是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与本体某方面相似;借代的构成基础是本体与借体之间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跟本体有某种关系。二者区别关键在于相似还是相关,虽然“相似”也是一种“相关”,但“相关”并不都是“相似”。比如“枪”和“军队”有密切关系,因此可以借“枪”代替“军队”,构成借代,但“枪”和“军队”并没有相似点,所以不能构成借喻。   二、两种辞格句子的构成和变换不同   借代是借乙代甲,即直接用代体去代替本体;借喻则是借乙喻甲。因此,借喻往往可以化成明喻的基本:甲像乙,借代却不能。当借代和借喻的界限难以辨清时,我们可以用试加喻词“像”的办法验证。在通常情况下,能使甲像乙成立的是借喻,否则即为借代。例如:   ③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④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鲁迅《社戏》)例③这个借喻句就可以变换成“让像暴风雨一样的社会大变革来得更猛烈些吧!”例④是个借代句,“秩秩斯干”是《诗经》中的一句,这里用它代替《诗经》一类古书,不能变换。   没有“像秩秩斯干一样的古书”这种说法。可见,在难以分清借代和借喻时,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借喻和借代的着眼点不同,借喻的着眼点在“喻”,是要显示两种事物的类似,用喻体刻画或说明本体。借喻往往可以变换成明喻或暗喻。如“祖国的花朵”喻体“花朵”指“少年儿童”,这是借喻,可以转化成明喻或暗喻:少年儿童像(是)祖国的花朵。又如“银鹰翱翔”,“银鹰”与飞机之间没有具体实在的关系,可换成明喻:飞机如银鹰般翱翔。因此“银鹰翱翔”是借喻。如例①可以说“海浪像翡翠”。而借代着重在“代”,着重在指称,借代不能换作明喻或暗喻。如“白帆远航”,帆是船的一部分,关系实在,是部分代整体,不能换成明喻,如例②不能说“屠杀像血雨腥风”。特别是借代中那些具体的人、物的代用,借代只是直呼其借体而已,更不能构成比喻格式。如“红领巾”借代少先队员,不能说成“少先队员像红领巾”,由于“红领巾”和少先队员所指同一,所以“红领巾”只是直呼其代体而已。   三、两种辞格的修辞作用不同   借代是换名,是直接把甲事物叫作乙事物,作用是代替,重在揭示特征,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从而加深对被借代人或事物的印象。借喻是打比方,虽然也是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但重在描写说明,描绘形象。借喻重在使被喻的人或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生动、突出。请看以下两例:   ⑤但阿Q这回的回来,却与先前大不同,确乎很值得惊异。天色将黑,他睡眼朦胧地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往柜台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鲁迅《阿Q正传》)⑥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例⑤是阿Q从城里“中兴”回到未庄,到酒店买酒的一段描写。“银的和铜的”原文是“钱”,这里用“铜的和银的”代替“钱”,不但可以使人具体形象地看到满把“钱”的形状和光泽,而且还能从中看到丰富的意义内容:其一,阿Q的钱得来不费力气,所以花着不在乎,“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微妙地表现了阿Q对这些钱满不在意的态度;其二,穷苦的阿Q在未庄一直是受歧视、受侮辱的角色,这次“中兴”归来,大发横财,踌躇满志,趾高气扬,伸手向腰间的大褡裢一掏,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台上一扔! ”丁当有声,加上“现钱,打酒来!”的叫喊,他那向掌柜显示阔气,让人家刮目相看的神态,跃然纸上。例⑥中的“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也并非实指裹脚,而是借“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这个形象具体的特征比方说明同它具有相似性的“长而空的文章”实在令人头痛、厌恶,必须戛然刹车,彻底改变文风。运用借喻,不仅使行文生动,而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幽默讽刺的效果。   【】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冯志纯.现代汉语[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
本文档为【借喻与借代辞格的用法差异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