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针灸治疗的临床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针灸治疗的临床

2017-06-03 11页 doc 15KB 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792768

暂无简介

举报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针灸治疗的临床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针灸治疗的临床·776·光明中医2009年4月第24卷第4期  CJGMCM April2009.Vol24.4274.[5] 王爱珍,蔡治宾,吴罗杰.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初探[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8,8(5):43—44.[6] 周端,付德玉,顾仁樾.活血潜阳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4):22.[7] 尤劲松,胡随瑜,夏大胜.肝阳上亢证辅助实验诊断指标的进一步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针灸治疗的临床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针灸治疗的临床·776·光明中医2009年4月第24卷第4期  CJGMCM April2009.Vol24.4274.[5] 王爱珍,蔡治宾,吴罗杰.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初探[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8,8(5):43—44.[6] 周端,付德玉,顾仁樾.活血潜阳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4):22.[7] 尤劲松,胡随瑜,夏大胜.肝阳上亢证辅助实验诊断指标的进一步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27(3):239.[8] 黄俊山,白介辰,黄国良.高血压患者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台杂志,2000,20(3):190.[9] 吴奕强,罗治华,唐荣德.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J].新中医,1994,26(3):10.[10] 赵津辉,杨利军,王翠平,等.高血压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8):1752.[11] 郑新,刘卫红.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血压变化及胸主动脉CT改变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12):733—734.[12] 刘健.经颅多普勒与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的关系[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5):272.[13] 章风杰,吴悦.高血压病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与辨证分型关系探讨[J].江苏中医,1997,18(8):41.[14] 王莉娅,张捷,朱丽华,等.高血压病患者P波终末电势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1):20—21.[15] 王彤,张祟.原发性高血压病脉图血流动力学与中医辨证关系研究[J].江西中医药,1997,28(3):17.[16] 郭磊磊,周英,郑本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与中医分型的关系[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4):211.[17] 梁东辉,张敏,李小敏,等.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水平关系的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1996,23(4):148.[18] 古炽明,丁有钦.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研究进展[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4:115.(本文校对:李彦知 收稿日期:2009-01-30)磊磊[16]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94例高血压病患者LVMI,结果发现各证型间LVMI按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的顺序依次增大。肝阳上亢型LVMI最小,提示肝阳上亢证处于高血压病的初期,尚未影响心室重量指数。2.4 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高血压病患者若同时存在脂质和(或)糖类等物质代谢的异常,则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甚则影响寿命。梁东辉等[17]检测了126例高血压病患者及57例健康人的血脂水平,发现高血压病患者的TG、LDL-C、TC/HDL-C较健康组高(P<0.01),HDL-C、HDL2-C、HDL2C/HDL3-C则较健康组低(P<0.01),肝阳上亢组的TG升高(P<0.01),总胆固醇TC无显著差异。3 述评与展望综上所述,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种结构和功能参与了它的发生与发展。目前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研究已涉及心脏、血管、血液、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子、基因等多个方面和多个层次,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高血压辨证中不同证型间的一些差异,为探索证的实质做了有意义的工作[18]。但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多数实验仅从某一角度去探索其本质,且某些实验结果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我们应立足于中医为体,西医为用,联系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使证的宏观指标和微观指标纵横结合,确立证的客观化动态诊断指标,以进一步提高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学术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参考文献[1] 王爱珍,蔡治宾,吴罗杰.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初探[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8,8(5):43.[2] 幸效毅,张询邦,周铭心.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浆ET、AⅡ关系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2):123.[3] 高喜源,包挂英,张雪峰,等.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心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测定[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12):1059.[4] 李泓,卜秦俐,胡宪蕴.原发性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血浆心钠素水平与辨证分型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5):271—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针灸治疗的临床进展郭飞 福建中医学院(福州350108) 阙庆辉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州350003)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后遗症;针灸;毫针刺法;电针;耳针;穴位注射;灸法;综合疗法doi:10.3969j.issn.1003-8914.2009.04.121  文章编号:1003-8914(2009)-04-0776-03  周围性面瘫中医称“口眼斜”“口僻”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周围息10天。结果痊愈38例,显效18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4%。佘军等[2]采用头针合体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主穴:百会,对侧头部运动区下点。配穴:神庭,迎香,下关(对侧),率谷(对侧),合谷(对侧)。结果痊愈3例,显效3例,好转1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孙六合等[3,4]以内迎香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取患侧内迎香(鼻孔内上端,近鼻根部眼侧鼻粘膜上),用2寸毫针,针尖朝向患侧鼻根部点刺2~3下,深1分许,令患者搐鼻,出血则效佳。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额纹消失者加阳白、头维,不能向上抬眉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眼睑下垂者加阳白、金门,三角嘴则加口内针,均取患侧。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42例中,治愈30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指导老师[5]3穴:(0.4,口腔内颊粘*性面神经麻痹。它是由于面神经受压所致的面肌瘫痪,其发病诱因和受凉、风吹、劳累,感冒等诸多因素有关。依发病时间常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此病早期针灸治疗效果较好,但由于失治或治疗不当而迁延日久往往由急性期经恢复期进入后遗症期。后遗症期面瘫的治疗难度较大,临床治疗也较为特殊,这方面的专门文献很少。我们把89年来采用针灸疗法治疗面瘫后遗症临床进展作一与评述。1 毫针刺法宋宇等[1]采用双侧同穴同刺法治疗面瘫后遗症。取穴:阳白(双),太阳(双),牵正(双),听宫(双),地仓(双),口禾(双),迎香(双),下关(双),承泣(双),合谷(双)。操作:先常规消毒,然后用单手进针法,双手持针同时刺入左右同名穴,留针30分钟,5次1疗程,3~4个疗程休光明中医2009年4月第24卷第4期  CJGMCM April2009.Vol24.4膜上取穴)、内水沟(口腔内,上唇系带的上13与中23交点处取穴)、内地仓与内水沟连线中点处。消毒后,用1.5寸毫针,针尖朝向患侧方向斜刺,进针0.8~1.0寸,采用补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额纹消失者加针阳白、头维,不能向上抬眉者加针鱼腰、丝竹空,眼睑下垂者加针阳白、金门,不能耸鼻者加针内迎香(鼻孔内,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接处取穴)、列缺,鼻唇沟消失者加承浆。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痊愈28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1%魏履霜[6]运用针刺人迎穴同时配合辅助穴位天柱、四白、太阳、颊车,风池、完骨等,每日一次,6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明:26例治愈,28例显效,无1例无效,治愈率达为48.1%。2 电针李华萍[7]·777·穴位。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所选穴位2~3下。深约2~3毫米。速以小气罐扣穴位,注射针头穿胶塞入瓶中,注射器抽取罐内空气并排出。使罐内形成负压。穴位点刺出血1~2毫升左右。以血色鲜红为佳。3天治疗1次,6次为一个疗程。休息1周后,进行下一个疗程治疗。在针刺拔罐治疗时,嘱患者口服加味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川芎、地龙、蝉蜕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日2次,每次10g。结果:痊愈7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3.3%。邱有法[14]运用电针并维生素B12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治疗效果15例患者经2~4个疗程治疗,11例基本治愈,4例有效,有效率100%。于秀梅[15]采用毫针、水针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毫针运用缪刺法,健侧与患侧同时取穴。水针用维生素B12合加兰他敏针或维生素B1合利多卡因针或者安定合利多卡因针,结果痊愈30例,改善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5%。刘来丽[16]主穴以患侧阳白、颧、下关、颊车等穴位,刺络拔罐;配以患侧面部经筋透刺及随症加减。结果疗程半年以内78例,痊愈48例,显效24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疗程半年至一年16例,痊愈9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75%。郑沛仪等[17]采梅花针、闪罐、穴位注射治疗面瘫后遗症。在患者患侧面部用梅花针轻叩到潮红,微微出血。接着在局部作闪罐,然后用当归注射液1ml、维生素B12注射液1ml混合,在患侧风池、太阳、牵正、采用局部选穴为主,取穴:四白、阳白、太阳、丝竹空、颧、下关、地仓、承浆、合谷。手法:平补平泻,电针轻刺激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健侧和患侧面部交替使用,一般经治疗2个疗程后,病人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黄晓媛等[8]取穴对侧:运动区下25,合谷;患侧:攒竹,丝竹空,四白,迎香,地仓,下关,百会。治疗18例,痊愈4例,显效9例,好转5例,无效0例,有效100%。3 耳针怀[9]选取面颊区、神门、肝、交感为基本穴区,临证配合以6805-2颊车等穴作穴位注射,每天2穴,交替进行,1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7天。综合组治愈38例,2个疗程以内者21例,3个疗程以上者17例,显效20例,好转14例,无效8例。潘光琦等[18]采用面部按摩配合水针治疗面瘫后遗症。以加兰他敏合维生素B12针穴位注射配合面部按摩治疗8例效佳。王丽萍等[19]采用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按摩指导、汤药合温针灸的治疗方法。100例中痊愈60例,显效2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龚驭龙[20,21]采用毫针、三棱针、火针、中药熏蒸法。施治过程中,针对下列几种情况,具体治疗方法:①上睑闭合迟钝,睑裂变小者,可用点睑法,用5分或1寸毫针。②一侧口角下垂,可用口腔腮内泻血方法,把口腔粘膜用三棱针刺破,未见血者可用手术刀片。③鼻唇沟消失而不见恢复者,采用火针法可于迎香穴用毫针刺入用酒精灯加热,烧红针体,等针凉起针。④见风流泪或颜面麻木者,可用中药熏蒸之法。张莉等[22]以加兰他敏合维生素B12针穴位注射配合用TDP治疗仪照射。结果治愈42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陈兴奎[23]采用穴位注射加中药治疗。采用士的宁穴位注射为主,加中药十全大补汤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46例。痊愈31例,占67.4%;显效13例,占28.2%;好转1例,占22%;无效1例,占2.2%。罗春燕等[24]穴位注射神经细胞生长因子配合体针、TDP治疗仪照射。治疗后统计,痊愈11例,占22.0%;显效14例,占28.0%;有效12型电针仪探穴选取感穴区,贴压王不留行籽,每3日更换1次,双耳轮流使用,嘱患者每日按压刺激贴压穴区3~5次,每次5min左右,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刺激至耳廓充血发热发胀。所有患者治疗过程1~3个月后均获良效。面部麻木,僵硬感消失,阴雨天无不适。最短者2周后即明显缓解,4周痊愈,随访2年无反复。4 穴位注射刘玉萍等[10]通常采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对个别重症(Ⅲ度瘫)患者,酌情加少量加兰他敏穴位封闭治疗面瘫。结果共治疗64例,痊愈35例,显效11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有效96%。李春颖[11]采用星状穴穴位注射治疗。取穴:患侧星状穴。药物:2%利多卡因1ml、维生素B1200mg、维生素B12500μg、维生素B650mg、三磷酸腺苷20mg、辅酶A100U、地塞米松2.5mg。操作:患者仰卧位,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毒,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处附近,相当于环状软骨或第6颈椎横突水平处,用6~7号短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使针尖触及第6颈椎横突,然后将针尾向后并向头端倾斜,约45°偏斜,使针尖沿该横突前侧通过,向着第7颈椎横突方向穿刺进入0.5~1cm。经回抽无血液,即可注入药液。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痊愈32例,占99.5%。显效1例,占0.1%。无效0例。5 灸法曾慧玲[12]采用回旋灸治疗面瘫后遗症。取穴:翳风,牵正,颧,太阳,阳白,地仓,操作方法:施灸时,以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穴位的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以患者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5分钟左右,至皮肤红晕为度。整个灸疗过程为30分钟左右。治疗时嘱病人注意随时调节施灸时间和距离,以防烫伤。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本组30例,痊愈2例,占6.67%;显效21例,占70%;无效7例,占23.33%;总有效率,76.67%。6 综合疗法综合疗法是指除了针灸外运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疗法治疗该病。樊英林等[13]刺血拔罐合中药内服治疗。取穴:太阳、阳白、四白、、方:患侧卧位,,取2例,占24.0%;无效13例,占26.0%。总有效率74.0%。王燕[25]滞针法结合梅花针、功能锻炼治疗面瘫后遗症70例,治疗3个疗程,痊愈17例,占24.3%;好转53例,占75.7%。有效率为100%。7 体会针灸治疗面瘫后遗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法后遗症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针刺疗法作为该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并为广大患者接受。在上述治疗方法中,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毫针的特殊刺法可有减轻面神经纤维无菌性炎症及水肿的作用,并能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从而治疗本病,多奏佳效。电针,可使神经产生兴奋,增强肌纤维的收缩,加速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使炎症渗出物得到吸收,从而改善神经,,。耳针诸穴·778·光明中医2009年4月第24卷第4期  CJGMCM April2009.Vol24.4临床杂志,2007,23(10):19.[9] 怀.耳穴压豆治疗面瘫后遗面部僵硬感14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共同调气和血,柔肝缓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耳穴压豆还具有疗效确切且无交叉感染血行传播疾病危险的优点。穴位注射首先有针刺功效,对面部的经络腧穴之经气起到了调整作用;同时,药液在穴位内逐渐吸收的过程产生了对穴位相对持久的刺激作用,从而从多方面提高针刺疗效。面部采用灸法可以祛风温经,通络活血,以解风寒之邪侵袭脉络,而导致的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脉纵缓不收。临床上两种或多种方法的运用的综合疗法则能互补,增强疗效,治愈率高。不同疗法共同特点:a.针灸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结果理想。b.都认可针灸的治疗效果,但同时能认识到本期治疗难度大疗程略长。c.治疗方法多样,较其它期许多方法有些特殊,大多数倾向综合疗法。目前存在问题:a.后遗症期时间界定不统一,尚有争议。b.目前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临床也未能判断何者更优。c.疗效评定方法未见有较为公认统一的标准,主观性强,缺乏客观指标。d.机制未清,研究偏重于临床,动物模型难于建立,缺少实验数据,难于循证医学方面的研究。应对思路:a.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临床和动物实验,进一步探索其病因病机与治疗机制。b.继承整理中医传统理论,结合现代西医实验研究,对以往本病的中西医诊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建立科学的疗效评价标准和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c.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开展对本病治疗方案的研究,制定较统一的量化操作标准及治疗程序,产生规范、具体、统一的治疗方案。参考文献[1] 宋宇,张小霞.双侧同穴同刺法治疗面瘫后遗症65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3):13.[2] 佘军,孙忠人,盛波.头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20例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1):35.[3] 孙六合,尤艳利.点刺内迎香治疗面神经麻痹后遗症42例[J].四川中医,2004,22(4):93.[4] 孙六合,尤艳利以内迎香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36例[J].北京中医,2004,23(1):42.[5] 孙六合,王燕.口内三针为主治面神经麻痹后遗症56例[J].中国针灸,2002,22(12):806.[6] 魏履霜.针刺人迎穴治疗面瘫后遗症54例报告[J].黑龙江压中药,1993,(3):36—37.[7] 李华萍.针刺治疗面瘫后遗症体会[J].四川中医,2002,20(9):77.[8] 黄晓媛,李崖雪,孙申田.不同电针波形在面瘫后遗症中的应用[J].针灸19(4):46.[10] 刘玉萍,张玉莲.穴位封闭治疗面瘫后遗症:64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研究,1989,(6):15.[11] 李春颖.星状穴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临床观察(附33例报告)[J].哈尔滨医药,2001,21(2):58.[12] 曾慧玲.回旋灸治疗面瘫后遗症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1):37.[13] 樊英林,斌权.刺血拔罐法合用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瘫后遗症18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3,(2—3):27.[14] 邱有法.电针并药物离子导入治疗面瘫后遗症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6(4):53.[15] 于秀梅.毫针、水针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J].现代康复,2001,5(4):120.[16] 刘来丽.刺络拔罐为主治疗面瘫后遗症96例[J].中医函授通讯,1999,18(2):44—45.[17] 郑沛仪,阮经文.梅花针、闪罐、穴位注射治疗面瘫后遗症期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2):76.[18] 潘光琦,万正英.面部按摩配合水针治疗面瘫后遗症8例[J].按摩与导引,2000,17(2):28.[19] 王丽萍,郭朝霞.面瘫后遗症的针灸治疗与调护[J].针灸临床杂志,1999,15(2):44—45.[20] 龚驭龙.浅谈面瘫后遗症的治疗[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4):354.[21] 龚驭龙.针刺中药并用治疗面瘫后遗症浅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2).[22] 张莉,李淑芝,姜颖,等.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51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9,15(2):36.[23] 陈兴奎.穴位注射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9,15(12):9.[24] 罗春燕,马英.穴位注射为主治疗面瘫后遗症50例[J].中国针灸,2005,25(7):498.[25] 王燕,杜晓燕.滞针法结合功能锻炼治疗面瘫后遗症70例[J].新疆中医药,2003,21(2):28.作者简介:郭飞(1973—),男,主治医师,福建中医学院2007级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本文校对:李彦知 收稿日期:2008-11-29)情志病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张丽萍 张曼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摘要: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情志病证的研究工作日渐兴起,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缺乏规范统一的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情志病证的中医药研究工作难以深入展开,而有效方药的筛选及多种疗法的综合运用等工作,亦属薄弱环节,亟待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情志病证;中医药学;治疗;综述doi:10.3969j.issn.1003-8914.2009.04.122  文章编号:1003-8914(2009)-04-0778-03  情志病证是指在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中,情志因素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疾病,包括精神疾病、心身疾病、心理疾病、神经疾病及一切功能性疾病[1]。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心理负荷日益加重,情志病证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迄今对于情志病证的治疗,尚缺乏疗效肯定的药物及方法[2],中医药以其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擅长身心同调而独具特色,针对情志病证身心俱病的综合症候群,如何发挥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特色优势,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值得探索的问题。从近年来临床报道可见,诸医家对于情志病证的治疗多从方药施治、针推治疗以及心理治疗三个方面进。:
/
本文档为【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针灸治疗的临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