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几种常见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学研究

几种常见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学研究

2017-06-03 10页 doc 11KB 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几种常见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学研究几种常见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学研究 第30卷 第4期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Vol.30,No.4       1996年8月JOURNALOFHARBINMEDICALUNIVERSITYAug.1996 371 几种常见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学研究 一 院 儿 科 李树林 宫丽敏 刘长云 卢 映  童祥华 谭允熙 于兆聚 山东潍坊医学院附院儿科  孙中庸 高鲁燕 石文斗 严布帆     摘要 对几种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规律及遗传方式进行了探讨。经对患儿一、二级亲属遗传咨询分析,求得他们的遗传度分别是高热惊厥71.7%±3.6%;喘息性...
几种常见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学研究
几种常见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学研究 第30卷 第4期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Vol.30,No.4       1996年8月JOURNALOFHARBINMEDICALUNIVERSITYAug.1996 371 几种常见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学研究 一 院 儿 科 李树林 宫丽敏 刘长云 卢 映  童祥华 谭允熙 于兆聚 山东潍坊医学院附院儿科  孙中庸 高鲁燕 石文斗 严布帆     摘要 对几种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规律及遗传方式进行了探讨。经对患儿一、二级亲属遗传咨询分析,求得他们的遗传度分别是高热惊厥71.7%±3.6%;喘息性支气管炎54.4%±4.6%;支气管哮喘77.7%±3.6%;先天性心脏病65.65%±1.09%,提示它们遗传基础在决定易患性上都有主要作用,遗传方式也符合多基因遗传。 关键词 惊厥;哮喘;心脏病;遗传度;多基因遗传  多基因遗传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而发病。自1987年~1994年我们对高热惊厥、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先天性心脏病进行了遗传学研究。结果提示它们遗传基础在决定易患性上都有重要作用,符合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规律,现如下。 临床资料   1 高热惊厥(FC):我们对1985年以来年龄在3月~6岁186例典型FC的全部住院(部分门诊)患儿进行遗传咨询与随访,其中男112例,女74例。诊断标准按《小儿神经系统疾病》[4]一书,除外了颅内感染和其它导致惊厥的器质性疾病。186例FC在发热后6小时内惊厥49例,6~12小时65例,12~24小时47例,>24小时25例。对20例作了脑脊液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同时以正常人为对照。对先证者一级亲属983例和二级亲属2113例进行了遗传咨询,前者患病率18.9%,后者6.9%,本地区群体患病率4.3%。 2 先天性心脏病(CHD):本组资料来自于我院全部住院病人及我市病残儿医学鉴定中的CHD,对其资料完整的375例进行了遗传咨 山东省计生委资助项目[1,2,3] 询,其中男192例,女183例。诊断有典型临床 的体征,结合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及B超等确诊CHD。在375例中有家族史者61个,对他们进行了一级亲属2016例和二级亲属2936例做了遗传咨询,前者患病率为6.99%,后者1.7%,本地区群体患病率0.86%。 3 支气管哮喘与喘息性支气管炎:在304例支气管哮喘(哮喘)中男160例,女144例,年龄3~16岁。诊断标准按成都会议标准[5]。对先证者的一级亲属1316例进行遗传咨询,其同胞患病56例,双亲27例,占一级亲属的6.3%,群体患病率为3.5‰。我们对286例资料完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支)进行了临床发病机制与遗传学方面的探讨,其中男155例,女131例,年龄5月~5岁。诊断标准按《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学》中的原则[6]。在喘支一级亲属1123例咨询中同胞15例,双亲37例患病,其患病率为4.6%,群体患病率为0.74%。 结  果   186例FC好发年龄1岁~3岁112例(60.2%),惊厥前体温39℃~40℃117例(62.9%);惊厥在24小时内发生161例(86.6%),脑脊液中的Zn、Cu测定与正常对照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第30卷372 经统计学处理,前者t=3.28(P<0.01),后者t=0.701(P>0.05),说明FC的发生与脑脊液中Zn低有一定的关系。本组11例做了染 1            高热惊厥遗传度分析 亲缘关系正常对照高热惊厥 一级亲属 二级亲属 9832113 186145 0.1890.069 总数950 患者41 q0.043 p 色体G带分析,其数目及结构未见异常。遗传度分析见表1。 z1.717 a2.215 h2±S 0.957 0.8110.931 0.8821.483 1.4311.924 78.6±4.3%44.0±7.8% X 易患性平均值与阈值的差  a对照组的易患性平均值与患者易患性平均值 h2遗传度q=A/Np=1-q   375例CHD病型中VSD155例(41.3%),ASD88例(23.5%);PDA67例(17.8%);F426例(6.9%);其它PS、三腔心、大血管错位等39例。调查全部患儿的一级亲属及二级亲属 表2           先天性心脏病遗传度分析 亲缘关系正常对照 先天性心脏病(总)   一级亲属   二级亲属VSD 一级亲属   二级亲属ASD 一级亲属   二级亲属PDA 一级亲属   二级亲属其它 一级亲属   二级亲属 201629369481218456612320682256424 1415077223411211295 0.06990.0170.08120.0180.07450.01790.05620.01750.03510.0117 0.93010.9830.91880.9280.92550.98210.94380.98250.96490.9883 1.4762.121.3982.0971.4472.0991.5892.0971.8122.264 总数1392 患者数12 q0.00862 p0.9914 x2.382 的患病人数,根据群体患病率(0.86%)和一、二 级亲属患病率,算出CHD及各型CHD的加权遗传度及标准误差见表2。 a2.716 h2 sx h2±sx% 1.9182.481.8532.4591.8932.4612.0152.4592.2082.609 0.66140.38250.71830.41610.68250.41320.57890.41610.41610.1723 0.01130.08250.0430.1250.0640.1770.07680.1690.1080.248 65.65±1.09 68.65±4 65.17±5.9 55.1±6.9 37.71±9.9 x:易患性平均值阈值的差  a:对照组的易患平均值与患者易患性平均值差 h2:遗传度  q=A/N   p=1-q   喘支与哮喘临床症状有相似之处,我们调查分析前者年龄多见于0.5岁~3岁;后者以3 岁~6岁多见,两组年龄统计学分析u=49.6,P<0.01,基本认为两病年龄有一定差异,对发病的诸多因素经微机主成分分析,依次为年龄、血中IgE及发病季节等。我们对79例喘支患儿随访,28例转为哮喘,占35.4%,喘支每年发作2次患儿较少发展为哮喘,发作3次以上且遗传度大于75%易转变为哮喘,此时两者遗传因素相近,见表3、4。 讨  论   对FC一级亲属983例和二级亲属2113例咨询分析,经统计学处理,该病加权遗传度及标准误为(71.7±3.6)%,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决定作用。在78例FC家族的患儿中,18 2 人患病,经显性分离分析χ=22.6(P< 0.01),提示该病不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组按江氏 [7] 公式计算一级亲属预期发病率为 19%(χ0.878),与实际值18.9%近似,故支r= 第4期              刘长云,等.几种常见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学研究              373     表3         喘支发作次数继发哮喘和遗传关系 (发展为)哮喘221113 先证亲属患病风险 占% 一级亲属(例)患者(例)风险率(%) 11.7614.340.761.9 695310585 2267 2.83.775.78.2 加减平均遗传度(%)±s39.1±21.947.8±22.961.9±24.775.6±14.1 发作次数/年喘支 123>3 17142721   表4           喘支与哮喘遗传度分析 N 患者一级亲属 喘支组 对照一级亲属患者一级亲属 哮喘组 对照一级亲属 857 3 0.0035 0.9965 2.697 3.003 8101316 683 0.00740.063 0.99260.937 2.4371.530 2.7661.964 77.7±3.6 1123 A52 q0.046 p0.954 X1.685 a2.091 54.4±4.6h2±S(%) X 易患性平均值与阈值的差 a 对照组的易患性平均值与患者易患性平均值差 h2 遗传度 q=A/N p=1-q   CH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我们对375例CHD一级亲属2016人和二级亲属2936人咨询分析,前者141人,患病率为6.99%,后者患病50人,患病率为1.7%,根据群体患病率0.86%,求得本组加权遗传度及标准误为(65.65±1.09)%,表明遗传因素在决定易患性变异上起着主要作用。根据CHD的发病规律,本组遗传方式既不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也不符合性连锁遗传,本病一、二级亲属阈值性状吻合测验,预期患病率与实际值十分相似,所以支持本病为多基因遗传。环境因素在CHD的发病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调查资料所示,母孕3个月内病毒感染,其子代CHD患儿明显增多,其机制可能CHD中匿藏着许多微效的CHD基因,根据遗传差异的不同,环境因素在决定某些易患性差异的作用上起到了激活CHD基因的可能,最终导致了该病的发生。所以CHD的预防,减少孕期病毒感染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临床一般认为喘支与哮喘有一定关系,喘支年龄偏小多随年龄增长而大部分自愈,仅少部分转为哮喘,我们的资料占35.4%,其中喘 支每年发作大于3次易转变为哮喘,因为两病在发病的遗传易患性上有相似之处,经统计学分析u=0.257,P>0.5,说明喘支发展为哮喘有共同的遗传学基础。喘支与哮喘发作时二 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分析,304例哮喘中122例由上感诱发(40.1%);286例喘支中由161例因上感而诱发(56.3%),在感染中多由病毒和 [8] 细菌,其它有过敏因素和非特异性因素。所以预防感染是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和喘支继发哮喘的重要环节。我们对喘支和哮喘一级亲属的咨询分析,其加权平均遗传度前者(54.4±4.6)%,后者(77.7±3.6)%,两病都有一定的遗传学基础。 通过遗传咨询分析,高热惊厥、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及喘息性支气管炎,在他们的各级亲属患病中都表现为一级亲属>二级亲属>一般群体,所以基本符合多基因遗传的发病规律。他们的发病都有明显的家族倾向,并都具有一定的遗传学背景,他们的发病也都具有遗传易患性,且似乎均表现出了遗传异质性,根据其遗传度和咨询资料,可以认为它们的遗传方式是多基因遗传。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第30卷374 5 华云汉,陈育智.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分型标准.中华儿 参考文献 1 刘长云,童祥华,严布帆,等.高热惊厥的遗传学研究.中 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2;9(4):226 2 刘长云,石文斗,谭允熙,等.支气管哮喘的遗传与咨询. 中华儿科杂志,1989;4:231 3 刘长云,童祥华.喘支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山东医药, 1994;1:66 4 左启华主编.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1981;171 科杂志,1988;26(1):41 6 齐家仪主编.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89:146 7 江三多.一个估计阈值模式中多级亲属预期发病率的公 式.遗传学报,1986;13(6):454 8 McBrideDE,KoenigJQ.LuchtelDL,etal.Inflammatoryef-fectsofozoneintheupperairwaysofsubjectswithasthma.AmJRespirCritCareMed,1994;149:1172 (1995—10—30收稿) 临床应用脐带血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黑龙江省医院 付新佳  韩月菊 孙 敏黑龙江省康远医药公司 王 琨   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祖细胞,为外周血的10倍,接近骨髓中的含量。我院从1993年开始临床应用脐带血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现报道如下。 可比性。 2 脐带血的采集和输注:选择乙丙肝化验均“-”的健康产妇,无菌收集正常分娩的足月产胎儿的脐带血100ml左右,加入枸橼酸钠抗凝剂血袋内置4℃冰箱保存,同时做交叉配血,将同型的脐带血于24小时内输给病人,输注前给予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20ml静注。 材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治疗组16例,对照组16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年龄15~68岁,男女之比为3:2。诊断均符合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对照组只给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脐带血输注。两组在病种、性别、病情及骨髓增生程度等有 结  果(见附表) 附表     人脐带血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x±s) 例数(n)治疗组 治疗前治疗后10天治疗后30天治疗后90天 1616164 对照组1616164 Hb(g/L)治疗组 对照组 WBC(×109/L)治疗组 对照组2.4±1.22.4±1.22.5±1.12.5±1.2 Pit(×109/L)治疗组 对照组 骨髓增生度治疗组ⅣⅣⅣ-ⅢⅢ 对照组Ⅳ-ⅤⅣ-ⅤⅣ-ⅤⅤ 42±11.243.1±10.22.5±1.150±12.143.1±11.13.0±1.264±15.2 43.2±12 3.5±1.1 35.6±11.236.35±10.440.1±11.236.4±10.245.4±10.436.6±11.270.1±9.137.1±11.3 81.9±1942.4±11.53.5±1.1 讨  论   经研究证明,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祖细胞,还含有造血刺激因子。临床应用结果显示,脐带血能改善和恢复骨髓增生能力,减轻和血、感染症状,减 轻和消除贫血病人对输血的依赖性,全血细胞增生较对照组明显,这种疗效持续的时间长短与输注脐血次数、数量成正比。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增添了一个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1996—03—20收稿)
/
本文档为【几种常见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学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