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效果良好

2017-08-02 3页 doc 8KB 8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效果良好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效果良好     胺碘酮是一种含碘的苯呋喃类化合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其结构与甲状腺素相似,它对心脏起直接作用,也可通过非竞争性阻断交感神经而起间接作用,具有抗心律失常和抗心绞痛活性。胺碘酮的主要电生理作用是延长所有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时程和不应期,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并抑制心房、房室结、心室的传导。本研究采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并根据临床治疗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表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具有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病例均...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效果良好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效果良好     胺碘酮是一种含碘的苯呋喃类化合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其结构与甲状腺素相似,它对心脏起直接作用,也可通过非竞争性阻断交感神经而起间接作用,具有抗心律失常和抗心绞痛活性。胺碘酮的主要电生理作用是延长所有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时程和不应期,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并抑制心房、房室结、心室的传导。本研究采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并根据临床治疗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具有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我院 2012 年 10 月至 2013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共 80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0 例。其中对照组男 26 例,女 14 例,年龄为(23. 1 -76. 8)岁,平均年龄为(49. 7 ±4. 2)岁;观察组男 27例,女 13 例,年龄为(24.2 -77. 6)岁,平均年龄为(48. 9 ±5. 0)岁。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前区疼痛、心慌、头晕、气促等。所有患者均经过一般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确诊,排除低血压、甲状腺功能障碍、休克、扩张性心肌病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基础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全面的体征监护,进行抗心衰的常规治疗,并辅助以肝肾功能、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等。其中,对照组患者选用心律宁片治疗,患者口服每次 300mg,3 次/d。而观察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首先,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阵发性和持续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迅速采用静脉滴注 150mg 胺碘酮(采用20mL5% 的葡萄糖注射液溶解) ,在 10min 内滴注完,待病情得到缓解后,再以 1mg/min 的剂量维持滴注,最后可逐渐将剂量减至 0. 5mg/min。若病情未得到较好的控制,则可间隔 30min追加 100mg 的剂量,但需注意在 24h 内的总剂量不宜超过 2g。   另外,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先以维持剂量进行静脉滴注 3d后,再口服胺碘酮,200mg/次,3 次/d,对于心率低于 100 次/min的患者,将剂量减少至 200mg/次,2 次/d;当患者心率降至 80次/min,且心率恢复正常后,将剂量维持在 200mg/次,1 次/d。   在使用胺碘酮治疗的期间,未使用其他的抗心率失常药物。若患者静脉滴注胺碘酮的时间超过 3d,可对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留滞管处理,以减少对患者用药时的疼痛不适感,改善患者的顺应性。   1. 2. 2 护理干预措施:首先,在使用碘胺酮治疗前,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备好相应的急救药品,以方便及时抢救,同时向患者或其家属详细介绍使用该药物会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并向他们讲解相应的处理方法。其次,由于胺碘酮若使用不当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必须及时处理,因此,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心率等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 3 疗效评定:根据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①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全部消失,心脏功能明显改善,心率恢复正常,心率 60 -80 次/min,未闻及早搏,心电图检查无异常。②有效: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和特征得到一定的缓解,心脏功能部分改善,心律失常次数减少,早搏 2 -3 次/min,心电图检查正常。③无效: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和体征均未得到缓解,心脏功能未改善,心律失常次数未减少,心电图检查异常。总有效率 = (显效人数 + 有效人数) /每组的人数*100% 。   1. 4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19. 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量数据采用均值 ± s 表示,两样本间的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两样本间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当P > 0. 05 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40 例中显效30 例,有效 8 例,总有效率为 95%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增加,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 1。【表1】   2. 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轻,其中有3 例患者出现恶心和轻度头晕,1 例患者呕吐,2 例患者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5%。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律宁片治疗后,有 4 例患者出现过性心律不齐,10 例患者出现口干的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 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停药后均消失,对治疗未产生影响,同时,治疗后患者的肝、肾功能均表现正常,均未出现其他的一些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仅次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居第三。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出现异常,心脏的不正常的激动起源或激动传导,可使得心脏活动不规律,过快、过慢或无序,也可导致各处的激动次序产生混乱,引发心脏搏动速率发生改变,引发心律失常。其发病机制有:   ①异常自律性和触发性活动所引起的冲动而形成的异常。心机细胞由于其内在的病变或神经系统兴奋的改变导致自律性增高,进而形成不适当的冲动。另外,电解质絮乱、心肌缺血、儿茶酚胺的增加均会引起本无自律性的心肌细胞(如心房、心室肌细胞)形成异常的自律性,从来导致心律的不齐。   ②折返激动导致的异常。激动从一路径传出,又从另一条路径折回,使此处发生再次激动的现象为折返激动,它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心律失常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并影响其生活质量,需及早预防,并及时治疗。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及危害有:①心前区剧烈疼痛:心前区剧烈疼痛多见于心肌梗塞合并严重的心律失常。②晕厥:阿斯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快速心房纤颤、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等可能引发晕厥。③抽搐:心律失常的危害可见于阿斯综合征。④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瘁死的最大原因,其中又以传导阻滞、室颤及室性心动的过速引起的瘁死发生率最高。   参考文献:   [1] 王莉.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6):121 -122.   [2] 罗海燕,彭月娥,刘杰妮.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 世界中医药,2013,(7):768 -770.
/
本文档为【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效果良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