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大学生的“创业”与“就业”

2017-04-08 5页 doc 12K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4822

暂无简介

举报
大学生的“创业”与“就业”大学生的“创业”与“就业”   摘要:“毕业了,我要去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是直接创业还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毕业在即,许多“李正轩们”一下子茫然了。经济转型期下,一大部分应届毕业生被动地进入社会,虽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想象,却很难找到方向。   怎么办?国考无疑又成了毕业生们的一个重要选择。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日前结束的2017年度国考笔试中,共有148.63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实际参考人数为98.4万人。这也是继2013年度152万报名人数之后,出现的又一个高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牵动着整个社会,在...
大学生的“创业”与“就业”
大学生的“创业”与“就业”   摘要:“毕业了,我要去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是直接创业还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毕业在即,许多“李正轩们”一下子茫然了。经济转型期下,一大部分应届毕业生被动地进入社会,虽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想象,却很难找到方向。   怎么办?国考无疑又成了毕业生们的一个重要选择。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日前结束的2017年度国考笔试中,共有148.63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实际参考人数为98.4万人。这也是继2013年度152万报名人数之后,出现的又一个高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牵动着整个社会,在经济转型期下,这样的国考比例了什么?在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倾向正发生着一些变化。今年,毕业生们会如何选择职业和岗位?……   人称“中国第一考”的国家公务员,报名人数从1994年的4400人,到今年的148.63万人,20年涨了300多倍。近几年来,除去2013年度152万人的报名高峰,2017年度148.63万人的过审规模,也处在了国考报名人数的历史高位。这意味着什么?在李正轩看来,是形势所逼。“我周围同学选择考公务员的比例在20%到30%之间。”李正轩向记者表示,“现在就业压力大,公务员虽然工资待遇不是特别好,但是工作比较稳定。我们班的同学,考研的人占大多数,其次就是考公务员。”   那么,国考到底是“升温”还是“降温”了呢?“其实,这种‘升温说’的舆论声音直接给公众制造了‘国考重回热点,更加难考’的印象。”内蒙古大学教授何生海认为,这一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对国考“升温”真伪性的判断。“过于纠结这些数据,只会走入误区,造成误读。”何生海表示,实质上,所谓这次国考的“升温”,是在“经济下行”“社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出现的,更应称为“合理区间内的波动”。   “我弟弟前不久参加了国考,其实,我自己也在一边工作一边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因为我父母都是在政府上班的,待遇一直都很好,所以他们希望我们也都能考上公务员。如果我们俩都能考上的话,那我们就成了公务员世家了,且不说多么富裕,但也一辈子不愁吃穿了。”去年毕业的晓娜说,自己最理想的职业还是当公务员。   与晓娜的想法稍有不同。在我区一家知名私企工作的王丹则表示,“自己也经历过大三,大四毕业找工作,可在得到工作之后的日子,才体会到私企也不容易,还不如去考公务员。”王丹认为,现在一些上市公司及外企的岗位竞争更加激烈,而相比之下,国考拼得更多的是知识层面,得到了好的成绩,你就有很大的机会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且还不用担心被炒鱿鱼或者公司因为市场大环境影响及经营不善倒闭,而再次失业。“所以我觉得去尝试一下未尝不可。”王丹说。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在许多看好公务员职业的受访者看来,“稳定”和“体面”是选择公务员职业的主要因素。“不论是当下的生活,还是可预见的未来,这两个特征还是会让很多人、很多家庭为之不懈努力。”何生海说。   在看起来万事俱备、稳妥可期的公务员路面前,有人却选择走上了另外一条自主创业的道路,是为了挑战自我?实现梦想?还是有其他什么目的?   近年来,我市发展了许多的创业园区,园区内基本上以85后和90后人群为主,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大家的定位很明确。已经在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一家公司上班的应届毕业生李建斌,对于是否考虑过参加国考,当一名公务员,则持否定态度。他表示,自己更喜欢的是年轻有活力的团队,能给自己的未来带来无限可能。   创业园区除了应届毕业生之外,更多的是“大学生创客”,有些已经小有规模,有些则还处在摸索阶段。孙建航是2014年的大学毕业生,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他的公司已经形成规模并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创业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没有人去给你制定好的方针政策,你的发展规划是什么,全部要靠自己去想,要靠自己去尝试,错了马上调整,创业路上碰了很多的壁。经验真的是用劳动力和金钱换回来的。”孙建航不无感慨。   近年来,从国家到自治区再到我市都在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这其中,大学生群体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因此,在这方面,自治区和我市也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予以鼓励。这些政策的实施,也体现了各级政府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决心。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创新创业的风险也不小。采访中不少受访专家及创业者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出许多建议,其中提及最多的一条是,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去年7月,内蒙古民族大学毕业生张琳成为一名大学生创业者,他和同学在我市一个创业园区开了一家开发手机游戏的公司。在了解到“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后,他准备申请。然而,贷款必须要提供银行流水、社保凭证等材料,这样的条件却让他止步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除资金因素外,对创业知识和经验的缺乏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一大门槛。张琳开发的是一款策略手游,虽然产品做出来了,但是由于刚刚创业,公司没有发行能力,在找寻代理时张琳处处碰壁。“资金、市场、家庭因素,都是大学生创业者们的拦路虎。”张琳提醒广大准备创业的应届毕业生,要谨慎创业,不要被市场上的流言蜚语迷惑。   采访中记者发现,操之过急确实是很多创业者,尤其是从校园里走出来,即刻开始创业的年轻人经常遇到的问题。而对于2014年走出校门的王戎晖,走的则是一条曲折的就业、创业路,一路走来他的感悟是:所有经历都是锻炼,坚持本心踏实做事。   学美术专业的王戎晖毕业后和很多应届毕业生一样,当年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但半年后,王戎晖跳槽了。就这样王戎晖三年内不停地跳槽,从呼市到北京,总共换了四份工作。去年,王戎晖在朋友的撺掇下,回到呼市开始创业,但由于与合伙人在理念上产生冲突,这次创业只坚持了8个月就以失败收场。   第一次不欢而散的创业伙伴走后,王戎晖选择留下来自己单干。今年初,王戎晖在我市一家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目前他每月大概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对此收入,王戎晖比较满意,因为他坚信一步一步踏实走下去,未来前景一定不会差。   年轻人选择稳定职业好还是自主创业好?这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也是很多即将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急于探究的问题。很多尚未自主创业的年轻人可能觉得,选择创业要好过守着一份微薄的工资过日子,只恨自己不敢舍弃或者条件达不到。而那些已经创业并且做得并不如意的人肯定会摇头感叹着劝阻后来人,即使创业之后小有成就者,恐怕也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劝别人不要轻易尝试自主创业。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选择呢?   与许多人不同,今年从我区一所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李薇则选择了“慢就业”,“也就是毕业后一直都处于淡定的无业状态。”李薇笑着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慢就业”指的是大学毕业后既不马上工作也不求学深造,而是选择以其他方式暂时待业的现象,这类群体也被称为“待定族”。   采访中让记者诧异的是,有不少毕业生都选择了“慢就业”当“待定族”,而且都能“待定”得理直气壮。   李薇直言,并不是自己不想上班,因为第一份工作对自己这一生很重要,所以不想随便就业又轻易跳槽。李薇认为,虽然自己目前属于“待定族”,但是却是暂时的。   “比起‘失业’‘待业’‘找不到工作’,‘慢就业’‘待定族’这两个词中性色彩十足,可能还有一丝丝褒义,似乎是在为更好的工作而准备。”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院院长嘎日迪对此现象则一针见血,“许多所谓的‘慢就业’和‘待定族’实际上是被动无奈地处于无业状态,而非有底气地主动选择。本质上仍是掩耳盗铃。”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许多大学生都希望从事工作环境好、薪酬多、压力相对较小、福利高且受社会上大多数人所羡慕尊重的行业。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毕业等于失业’也越喊越响亮,许多大学生将原因归咎为社会压力大。然而,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存在一些偏差。”何生海认为,大学生对职业的趋同反映出很多大学生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安心于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不菲的收入,而忽视了自身对职业的兴趣能力和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规划。“还有就是过于功利化的职业观念,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没有考虑到社会真正的需要,不愿意深入到艰苦的、真正需要自己的地方。目前面对激烈的竞争,大学生希望工作‘一步到位’的想法越来越凸显。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这也是造成国家公务员和各省市公务员考试报考数量巨大、竞争激烈的原因之一。”   但何生海坦言,针对这种尴尬的状况,对于大学生也不能求全责备,“毕竟就业观念的变化是在整个社会环境下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学校的实力与名声以及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念走现实路线的因素。”   “同时,就业领域单一、就业地区集中、就业期望偏高和就业稳定性差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韩成福这样认为。   诚如韩成福所言,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企业对毕业生期望值偏高、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观念亟待进一步改变成为当前破解大学生就业的瓶颈问题。   对此,嘎日迪也深有感触。嘎日迪认为,要破解这一问题,需要高校积极应对,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嘎日迪认为,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大学生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与其他产品一样,高校培养大学生也存在着“产销”是否对路、供求是否平衡的问题。“同时,政府也应尽快建立完善预警机制,向高校随时发布社会对各类需求的变化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专业设置供求不平衡应及时给高校以警告。”   嘎日迪还表示,高校应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抗风险能力。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不能忽略非专业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除了专业能力之外,提出了明确的非专业能力要求,包括大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等。所以对大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尤为重要。”嘎日迪说。   何生海则认为,破解这一难题,政府应加大就业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发挥政策效应,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大力推进毕业生自主创业。”何生海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公共创业服务平台功能和规模,落实到基础建设,从创业者基本需求出发做真正满足他们需要的创业平台。“比如完善创业优惠政策申请流程,对申办条件进行整改,做到实时把控,正确落实,真正为有需要的创业者提供最好的帮助。”何生海说。   “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则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这一点上几位专家意见一致。嘎日迪认为,大学毕业生应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更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从就业地而言,不一定非扎堆城市不可,也可以考虑乡镇甚至边远地区。从薪酬待遇而言,也不一定非要高薪不可,从低薪就业开始,先赚取工作经验也是很有必要的。”嘎日迪说。   韩成福认为,在经济转型期,大学生还应降低就业期望,准确定位自己。“理想就业不是非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进入国企才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键是选择适合自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的工作岗位。”韩成福表示,在择业面前,大学生应对自己各方面的情况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分析,要仔细权衡,找准自己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以积极进取的心态迎接社会的选择,这样会更有利于就业,“同时,还应适应当前形势,提升竞争能力。的过程是一个全面展示自己的过程,必须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何生海则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应主动选择机会,学会“三位一体”就业,即先就业后择业、奉献基层就业和大胆创业就业。“择业是起点,创业是追求。”何生海表示,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鼓励创业”纳入就业方针,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为激励创业、支持创业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政府机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学生完全可以在创业这个大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何生海说。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风险大,容易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因此,大学生在‘双创’中最重要的是利用在校学习的机会,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不是盲目地进行创业。”采访中几位专家一致表示,政策支持的主要着力点应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重构人才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的创新活动中,“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相关政策应多给予大学生创业一些鼓励与宽容,激发释放大学生创业的活力和潜力。”
/
本文档为【大学生的“创业”与“就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