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小议宁海古戏台的传承与保护

2017-03-19 3页 doc 9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小议宁海古戏台的传承与保护小议宁海古戏台的传承与保护   “戏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台以载道,以戏台育人”,揭示了戏台的特征,体现了戏台的价值,也展示了戏台的风貌。几百年来,宁海县积淀着古戏台的文化,传承着古戏台的历史,对于建设国家文化大县,打造美丽宁海,美好家园,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2001年,宁海县进行文物普查,发现有120余座古戏台散布在全县各村落,之后,有13座古戏台列入县级文保单位和文物保护点。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把宁海县的崇兴庙古戏台、岙胡胡氏宗祠古戏台、下浦魏氏宗祠古戏台、潘家岙潘氏宗祠古戏台、双枝庙古...
小议宁海古戏台的传承与保护
小议宁海古戏台的传承与保护   “戏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台以载道,以戏台育人”,揭示了戏台的特征,体现了戏台的价值,也展示了戏台的风貌。几百年来,宁海县积淀着古戏台的文化,传承着古戏台的历史,对于建设国家文化大县,打造美丽宁海,美好家园,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2001年,宁海县进行文物普查,发现有120余座古戏台散布在全县各村落,之后,有13座古戏台列入县级文保单位和文物保护点。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把宁海县的崇兴庙古戏台、岙胡胡氏宗祠古戏台、下浦魏氏宗祠古戏台、潘家岙潘氏宗祠古戏台、双枝庙古戏台、城隍庙古戏台、龙宫陈氏宗祠古戏台、马岙俞氏宗祠古戏台、大蔡胡氏宗祠古戏台等10座古戏台名列其中,这是宁海县首次以“戏台”名分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后,宁海县又被命名为“中国古戏台之乡”。国字号成了宁海县文物保护单位最大的荣誉,这一特大喜讯,振奋了宁海,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鼓舞和自豪。   宁海古戏台始建于宋元之间,盛于明清时期。宁海古戏台为何有这么长的历史,还有这么多的尚存,而仍继续延绵不绝,生生不息地传承下来,并且始终屹立在村落的大地上。纵观古戏台的由来与发展,考察古戏台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社会价值的内涵,从中体验出这样几大因素。   第一,古戏台伴随着宗祠应运而生。宗祠是村落的公共设施,是同姓同族瞻仰的圣地,是供奉祭祀的公屋,也是聚会娱乐的场所。宗祠的形制布局,有供演戏的戏台,有为观众台下看戏的勾连廊和正厅大堂及两厢房等设施。所以,戏台与宗祠是一个整体,密不可分。在族民心目中把宗祠与古戏台同样视为是历史丰碑和精神家园,是遵循“祖先垂训,恪守品格”的优良传统,增强宗祠观念,使宗祠古戏台以独特的文化得以传承,以独特的历史文脉得以延续。如位于大山深处的黄坦镇徐家自然村,因为西溪水库的建造,建于清雍正年间的徐氏宗祠面临被淹没的局面,村民徐胜国、徐天光等于心不忍,发起保护计划,后经各部门和村民的努力,集资200多万元,终于完成徐氏宗祠古戏台的迁徙保护工作。梅林街道岙胡村结合新农村建设,以胡氏宗祠保护为中心,建造村中心广场,利用古戏台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2004年被火烧毁的西店义门邬氏宗祠,由村民自发筹资投入资金160万,得到了重新修建。被誉为“保护古戏台人”的魏文灶,自1994年起,他义务参与下浦魏氏宗祠古戏台的保护工作,20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关护宗祠古戏台上,从原来一个不感兴趣的外行汉,现成为一个业务精通行家里手的文保员。由于有魏文灶牵头的一批保护古戏台的爱好者,才使魏氏宗祠古戏台获得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宁海固守着古戏台的还有许多老人爱好者和热心人。如岙胡村的胡功芬、清潭村的张丁如、香山石家村的石宏捂等。正因为有这样一批人的存在,才维护守住这些宗祠古戏台的建筑。   第二、古戏台承载着戏曲表演的价值。自宗祠古戏台产生以来,就一直支撑着这个家族的生存、发展和进步。有了宗祠古戏台这块阵地,剧团可以在台上表演戏曲,观众可以在台下观赏戏文演出。旧时,宁海农村演剧活动十分盛行。清代诗人王梦“元宵演剧到春残,乘兴何妨日日看”诗句,对宁海当年演戏作了真实的写照。由于戏台这个有形载体一直折射出它的文化娱乐的正能量,所以为村落为家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亦成为现代重要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古戏台凝聚着族人的心。宗祠古戏台作为家族的精神家园和纽带,神圣的圣地,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它的魅力无穷,永远激励着族人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凡有什么戏文演出,宗祠内总是人山人海,男女老少挤挤一堂,台上演得起劲,台下看得认真,传统的戏文演出,改善了文化生活,陶冶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情操。宁海有平调剧种,有数十个农村剧团,频繁在各个村落宗祠内演出,由此,经常演戏看戏亦成了农村一大文化生活。   第四、戏台造型别致,工艺精湛。戏台在宗祠内是最中心最主要的位置,它的功能是给戏曲表演的,因此戏台造型独特,用材考究,制作精致,一般戏台上设有鸡笼顶(藻井),多的两个或三个。岙胡宗祠古戏台就设有三个鸡笼顶(藻井),一个在戏台上,二个在勾连廊上。鸡笼顶(藻井)主要解决拢音音质效果。它的造型似半球形,盘筑在戏台顶部圆形凹处内,四周都有循半径小木作的筋络,一圈圈一路路筋络分明,朝鸡笼顶圆心方向腾升旋转着,精巧华丽,生机勃勃。宁海古戏台格局很有程式化,木作技术和艺术是匠师们最杰出的代表作,却留在社会民间是一座不朽的艺术瑰宝,深得人们的喜爱。   综上所述,宗祠古戏台无论从它的载体功能,社会价值,还是它的建筑格局,建筑风貌和建筑艺术,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特色,是祖宗遗存下来的物质文化遗产。   几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宁海县加强了对全县古戏台的传承保护工作。一是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宁海古戏台全县有600余座,其中城区内有30余座。至今还存有120余座。二是落实资金,及时维修。改造了电线线路,防治了白蚁,搬迁了炉灶等整治工作。采取政府、集体和群众三位一体的力量,加强管理,编制了《宁海古戏台保护规划》,确保了古戏台有序传承和延续生存。三是加强研究,广泛宣传。2007年始,与宁波大学合作,开展理论研究,推出研究《宁海古戏台》成果,由中华书局出版。《宁海古戏台》摄影展在宁波“天一阁”展出,并在各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四是开发利用,增强活力。选择条件较好的古戏台辟为旅游景点或成为村老年活动中心。2011年5月19日,为配合第九届中国徐霞客开游节活动,在岙胡胡氏宗祠举行中国木作(古戏台)文化高峰论坛暨岙胡胡氏宗祠古戏台开台仪式,有中华文化促进会、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故宫博物院宫廷部、木工委、中国文物修复委员会、北京古建研究所、国家博物馆等单位领导专家莅临参加,同时,邀请苏州昆剧团、浙江越剧团、山西晋剧团、宁海平调等专场演出,既深入研究了宁海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十座古戏台的文化内涵,又现场观赏了岙胡胡氏宗祠古戏台的木作工艺艺术水平和三连贯鸡笼顶(藻井)的独特风貌,深受与会者的赞赏。   当前,宁海县在传承和保护古戏台还任重道远。由于宁海古戏台众多,加上县级文保单位13座,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0座,这就增加了传承保护工作的一定难度,而且涉及到镇乡街道和村主管单位对古戏台的保护工作认识还不到位,工作责任有推诿,尤其是维修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面对着这种状况,唯一只有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对古戏台传承和保护工作的举措。1、建章立制,依法行事,成立机构,专门管理。2、建立网络,电子入档,统筹全局,宏观调控。3、签订协议,明确职责,分工协作,齐心合力。4、落实资金,及时维修,督促检查,杜绝损坏。在社会历史演变中,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作为县文物主管部门既要十分珍惜祖宗遗存下来的宗祠古戏台的载体,继续增加申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提升宁海古戏台的文化品位。同时又要把它维修好、管理好、利用好,让古老的宗祠古戏台永续传承,永远活力,继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
本文档为【小议宁海古戏台的传承与保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