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老师,我们想看课外书

2017-05-18 5页 doc 12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1159

暂无简介

举报
老师,我们想看课外书老师,我们想看课外书 -----浅议破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难的问题 杏棠文学社 重庆市大足县回龙中学回龙中学 刘鹏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存发展的精神食粮。而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渠道,是巩固课内所学知识,丰富积累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新课标明确要求“中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科普书刊和其它读物.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随着"减负"这一方针的出台,中学生课业负担逐渐减轻,闲暇时间开始增多,这为中学课外阅读提供了契机,似乎课外阅读已成为了中学生的"第二课堂",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长期...
老师,我们想看课外书
老师,我们想看课外书 -----浅议破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难的问 杏棠文学社 重庆市大足县回龙中学回龙中学 刘鹏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存发展的精神食粮。而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渠道,是巩固课内所学知识,丰富积累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新课标明确要求“中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科普书刊和其它读物.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随着"减负"这一方针的出台,中学生课业负担逐渐减轻,闲暇时间开始增多,这为中学课外阅读提供了契机,似乎课外阅读已成为了中学生的"第二课堂",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长期在农村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就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并不容乐观。经过多年的调查总结,我发现造成中学生课外阅读难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应试教育的阴影始终笼罩中学的教学,课外阅读成了海市蜃楼。 应试教育就像一个不倒翁,素质教育也好,新课改也好,“我自巍然不动”。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最主要、最权威的依然是升学率,社会上群众评价学校最终、最现实的标准还是考重点的人数。学校为了升学率层层分解任务到每个老师头上,老师为了自己的荣誉和前途把学生看得牢牢的,深怕学生耽误了学习。难怪学生戏言:“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为了升学率,为了考重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自然就成了奢望。 回想自己读中学时海啃课外书,再看看而今孩子渴望看一看课外书的眼神,心里一阵心酸。整日疲于奔命有永远做不完作业应付不完的考试的孩子们有空闲去看课外书籍吗?每当我静坐下来,手捧一本书想看时,耳畔总响起这样一句话:“老师,我们想看课外书。”连这样正当的微小愿望我们都不能满足孩子们,我们的教育还是成功的教育吗? 二、阅读环境恶化,课外书籍贫乏,课外阅读成了空中楼阁。 据我在日常教学中接触到的情况看,交换阅读是现在中学生看书的主要形式,且可供交换的书籍数量极为稀少.在调查中还发现,占领目前中学生阅读阵地的大多数的是武打、言情小说,有时还发现几本带黄色的。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中学生课外阅读环境的恶化,其根本是中学生课外书籍的贫乏,影响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环境的健康发展: (一)校园文化建设薄弱。广大的农村中学,由于资金匮乏,办学条件较差,学校办学未能形成特色,学生无法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上世纪末,国家对学校进行“两基”验收,但在许多农村学校都是走过场。特别是图书室、实验室及艺术类器材的配备基本上都是“纸上谈兵”。比如,按照“两基”的标准,初中学生的图书占有量应是生均15册。以我校来看,有学生1000余人,学校的图书馆藏书最少也应在15000册以上。可事实并非如此。对于广大农村学生来说,如果连学校都不能给他们提供起码的阅读条件,他们还能去哪儿寻觅呢?我们不提供健康的书籍去占领他们的思想阵地,难道真的让他们被情啊、爱啊、打呀、杀的俘虏吗? (二)个别家长、老师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甚至阻挠。个别家长、老师认为学生看课外书会影响成绩的提高,有弊无利,只允许他们看教科书和辅导书,有个别学生想偶尔带几本课外书到学校看看,但一旦被教师看到不是教科书或者资料书,这书自然是厄运难逃,学生也往往会遭到严厉的批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自然不敢再越雷池半步了。就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家长和老师联合扼杀了。 (三)农村中学大多语文教师自身课外阅读少,缺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能力。现在市场经济影响比较大,教师的功利思想严重,能够静下心来读几本书的很少,更别说长期坚持辅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了。在我校,只有少数几位语文老师支持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学校不支持,语文教师不指导,自然学生“瞎子摸象”的阅读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在广大的农村,学生大多家庭条件差,没有足够的资金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的家庭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对孩子的学习加大了投入,但是对于花钱买课外书籍,订阅报刊杂志却舍不得花一文钱。 三、封杀课外读物,学生阅读兴趣淡漠,课外阅读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在我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其实是非常浓厚的,最后被我们家长和老师一点一点消磨,直至完全消失。造成中学生阅读兴趣消失的原因主要是: (一)虽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了,但学生的“减负”依然只是一句美丽的口号。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能够自己支配的时间少,大部分学生基本没有时间看课外书,每天忙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长期被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早已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二)应试教育的分数至上形成的畸形人才观,把家长、学生、老师牢牢的绑在了“中考战车”上,课外阅读成了影响学生成绩进步的“罪魁祸首”,遭到抵御甚至封杀,渐渐地,优生乖乖的远离了课外阅读,差生偶尔看看课外书籍也充满负罪感,长此以往,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完全消失也再正常不过了。而今,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这正是我们长期以来不重视课外阅读,扼杀了先生阅读兴趣所付出的最惨重的代价 (三)老师表面支持课外阅读,没有进行实地的指导。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更多的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却都忽略了,使学生囿于狭小的“课本”空间,成为“井底之蛙”,结果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总是千篇一律,作文总是假、大、空或无病呻吟。孰不知正是我们老师的不重视及缺乏有效的阅读辅导,未能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结果。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经过多年的探索,尝试为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做了一努力: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倡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要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别再把学生课外阅读视为洪水猛兽,应该积极提倡课外阅读,把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而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推进教育改革实践方面应该走在最前面。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会是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的人,一个从来不读课外书籍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会较大的突破。 在以往,我也曾经死死的把学生限制在书本学习上,课堂上甚至在课余只要一看见学生看课外书籍就一律没收,还要进行严厉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我反思了许多,回想自己幼时如饥似渴的阅读课外书籍的情形,再看看现在自己为了一点虚荣心,为了所谓的教学业绩,残忍的把可爱的学生抛进了题海苦苦地挣扎,我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震耳溃脓的话:“救救孩子!”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开放的世纪,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给学生打开一扇心灵的窗吧,让他们在蔚蓝的广阔天地自由翱翔! 二、精心安排布置,营造读书环境,提升阅读质量。 “红袖添香夜读书” 可见,读书与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现在的学生不但阅读课外书的机会和时间少,而且没有课外阅读的读书环境,而中学生大部分的阅读能力都是在学校形成的,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提升学生阅读质量,优化学生读书氛围,创造良好阅读环境至关重要。为此,我经过多年努力,积极探索,为学生创造一个整洁优美、好学成风的阅读氛围,使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去发展和培养兴趣和爱好。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精心布置教室,营造读书氛围。我在教室设立了图书角,所有图书整齐摆放,并安排学生专门负责管理。在教室粘贴关于读书的一些名言或警示语,如“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二)坚持每日晨读,营造读书环境。为了营造读书氛围,我从初一时就每天晨读10—20分钟,初一上期我亲自晨读,以后由专门的晨读员负责晨读,我适时予以指导。文章来源主要有以下渠道:1、班级图书。2、家庭收藏图书。3、学校报刊杂志。4、师生阅读到的优秀文章。 (三)身体力行示范,形成读书热潮。教师的典范行为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由于我从小喜欢看书,搬家到哪里书橱就到哪里,学生也常到我的家里看书、借书,有的已经毕业了还到我这里来借书。在平时经常看书,也常和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潜移默化中学生越来越多的喜欢上了读书,班里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三、加强教育指导,培养阅读能力,提高欣赏水平。 在广大的农村,受条件的限制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难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也就很难得到有益的指导。而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历史背景深厚,要想理解其深刻的主题,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对于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有的学生勉强阅读了,也只是浅尝辄止,难以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其思想和艺术价值。此外,由于缺少家长和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读物选择上也存在盲目性的弊端,一味地以“有趣”“惊险”“刺激”“情爱”为选择标准,以致于所读书籍的品位较低,甚至一些庸俗书籍也成了中学生手中的“常客”。为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图书、科学制定阅读、有效采取阅读。为了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开展专题讲座。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关于中学生课外阅读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如何选书、读书。如2008年11月25日邀请学校教务处刘建志老师给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名著风光无限,阅读别有洞天》,通过讲座,同学们深刻意识到:文学能帮助我们找寻、建设精神的家园,读书能塑造我们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面对知识的海洋,我们要慎重做出选择,把读书融入我们的生命。 (二)开展读书活动。为了指导学生阅读,教师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升华,通过师生间交流心得,互相沟通,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语文教学内容,我从初一到初三,设计了系列适宜的读书活动。如初一学生刚进校,新鲜好奇,知识欲强,开展了《智慧背囊》系列阅读活动。初二学生情感丰富,爱心缺失,开展了《感恩》系列读书活动。初三成熟稳重,勇于探究,开展了《探索》系列研读活动。当然这也不是一成不变,当生活中或社会上出现焦点、热点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小范围的专题读书活动。如针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可组织学生收集报刊杂志、网落文章,进行系列专题读书活动,如走进汶川、全民大救援、灾后重建家园等。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三)结合课堂教学循循善诱。如初二学习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有关新闻的知识,我布置学生收集近期报纸,把自己认为最有兴趣和价值的新闻在班上宣读,然后趁热打铁叫学生把学校发生的事情写成新闻。又如初三学习了《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叫同学们对所阅读的课外读物中的人物进行别样思考,大胆质疑。如有的同学就对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提出了质疑,对武松打虎提出了抗议。 (四)定期检查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阅读的书籍进行再整理、再创造,认真做好笔记,对所读的每一篇文章认真思考,写好读书笔记或随笔,定期进行检查。如每个假期我都布置学生看3至5本课外读物,每篇文章或每部文学作品提出5个问题进行探究,下期开学督促检查。这样,避免了学生草草读完一本书,结果收效不大,让学生培养反复阅读,认真思考的能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质量。另外通过老师的时时检查督促,让学生长期保持阅读的兴趣,持之以恒,把阅读当作自己生存的需要,将它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 四、动员多方力量,解决书少难题,充实校园书籍。 农村中学生的课外书籍缺少,客观上制约了学生的阅读。据调查,约有85%的学生是通过与同学、朋友互相交换个人存书进行课外阅读的,不到20%的学生是通过个人购买书籍进行的,大多农村学校的没有图书室或根本没有开放,这些已成为严重制约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客观原因。为了帮助学生解决书籍少的难题,近几年来,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与学校联系,让学校图书室开放。2.动员同学每人捐一本图书,建立班级图书角。3.每天节约5分钱或把压岁钱、零用钱存进班里“小银行”,每期到书店购买课外书籍。4.老师捐出收藏书籍。5.积极倡导网上阅读。 最后,我希望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们、各科任老师不要再一见课外书就视为洪水猛兽,一律无条件收缴了,给我们可怜的学生们一点自由,让孩子们插上知识的翅膀在祖国蔚蓝的天空翱翔吧!
/
本文档为【老师,我们想看课外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