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超文本文学形式美学初探

2017-03-24 2页 doc 7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超文本文学形式美学初探超文本文学形式美学初探 ??一、回顾    ??1.本文讨论的范围仅限于含「非平面印刷」成分的美国超文本文学作品(hypertextliterature),特别以一九九0年至九九年之间出现的超文本小说(hyperfiction)为主。非平面印刷成分的明显例子包括动态文字或影像、超级链接设计(hyperlink)、互动书写(interactivewriting)功能等。这些新元素的加入,扩张了文学创作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催生了美学新向度。   ??2.?对于超文本的概念源起、与实践(Bush1945,Engelbart1962,N...
超文本文学形式美学初探
超文本文学形式美学初探 ??一、回顾    ??1.本文讨论的范围仅限于含「非平面印刷」成分的美国超文本文学作品(hypertextliterature),特别以一九九0年至九九年之间出现的超文本小说(hyperfiction)为主。非平面印刷成分的明显例子包括动态文字或影像、超级链接设计(hyperlink)、互动书写(interactivewriting)功能等。这些新元素的加入,扩张了文学创作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催生了美学新向度。   ??2.?对于超文本的概念源起、与实践(Bush1945,Engelbart1962,Nelson1974,1987?)、读写特性(Aarseth1994,Bolter1990,Kaplan1994,Joyce1995,Landow1992,Moulthrop1991a,),大约在一九九四、九五之间,也就是在WWW通讯协议成功之后并开始掀起流行之际,英美学界已累积相当完整的认识。接续下来的重点工作之一应是超文本文学的阅读,以及超文本形式美学的讨论,然而较具深度的作品阅读论文并不多见。其中乔伊思(MichaelJoyce)九五年的《两种心思》(OfTwoMinds)算是较早出现的经典。碍于当时超文本作品数量不多,此书第二部分较切题的形式讨论,范围也仅限于些许使用简易超文本功能的早期作品,以及Storyspace这个特殊软件所写就的文章,形式美学理论已难以涵盖由超文本技术转化而来的创新技巧。连多(GeorgeP.Landow)的《超文本》(Hypertext)九七年增订版提及较多不同形式范例,但讨论范围仍嫌不足。九七年阿瑟斯的《制动文本》(Cybertext)将超文本视为制动文本的一款,因部分篇章为旧作合辑,在形式美学的讨论方面,或遗漏某些值得推敲的作品,或无法兼及最近出现的形式范例,为美中不足的地方,本文的形式整理或可视为补充其不足的尝试。   ??二、互动文本:数字「读写者」的出现    ??3.文本嵌入互动设计(interactivedesign),所造就的表现形式,最能突显超文本文学之不同于平面印刷文学(print-basedliterature)。互动设计如超级链接可创造多向阅读路径,而超级链接的媒介可以是简单的纯文字、具联想性的动静态影像,或一组互动游戏。这样的互动设计造就了互动阅读行为,为讨论方便,不妨将这些作品归类为互动阅读文本。   ??4.超文本创作时,另一个可能带来创新内涵的方向是让文字与图案相互激荡出「另一层意义」,或藉由文字图形化,呈现单一项媒材无法达到的效果。这个取向也不尽然发端于超文本文学,平面印刷中的具象诗,如e.e.cummings的"r-p-o-p-h-e-s-s-a-g-r"(grasshopper),都可视为先行者。具实验风格的漫画也有类似的尝试。漫画家穆尔(AlanMoore)便非常重视纯文字与图案之间「另一层意义」的发掘。在一次访问中,他称呼这层新意义为「言下之意」("under-language"):「读者控制文字与图案,更重要的是,读者控制这两个构成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那是连电影都无法做到的。有一种「言下之意」的效果持续发挥作用,既不属于视觉,也非纯文字可达成,而是两者结合所产生的独特效果」(Wiater162-3)。   ??5.穆尔的「言下之意」出现于纯文字与图画之间的激荡,比较起来,超文本文学可使用的媒材种类更多,性质也不同,可选择的发挥空间相对地更宽阔,媒材之间因「相互作用」而激发出来的「言下之意」种类也更丰富。在美国超文本创作中,诗在这方面尝试的数量不小,超文本小说领域则比较少见。{1}这或许是超文本小说大致仍以情节或叙事为轴心的缘故,相对地,尝试深度图文融合的作品比较少见,本文稍后将会提供几个例子。   ??6.全新意境的创造之外,超文本能提供读者多重路径选择的事实,也催生了新型的多向阅读行为,同时给传统读者和作者的身分定义带来冲击。依据乔伊思的看法,「晚期印刷的文本面貌(topography)已遭颠覆,阅读是依设计而进行的,因此文本所能呈现的多种可能,跟读者进行意义创造和故事组合的复杂程度相关」(Joyce1995:11)。多向文本的面貌是经由读者的路径挑选动作而产生,每次阅读所得的面貌仅是众多可能之一,未必与作者的原初安排相同。简言之,「读者的选择构成文本的状态」,因此读者也同书写者一样,享有生产文本意义的权利。或者干脆说「读者即书写者」("reader-as-writer,"Joyce1995:177)。
/
本文档为【超文本文学形式美学初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