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2017-03-15 3页 doc 8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prematureinfant)是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胎龄越短,婴儿体重越小身长越短。少数确恬早产儿而体重超过2500g,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仍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凡因胎盘功能不足等因素而出生体重减轻到该胎龄正常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或较平均数低两个标准差以下者称为小于胎龄儿(小样儿,成熟不良儿,small-for-dateinfant,undersizedinfant,dys...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prematureinfant)是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胎龄越短,婴儿体重越小身长越短。少数确恬早产儿而体重超过2500g,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仍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凡因胎盘功能不足等因素而出生体重减轻到该胎龄正常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或较平均数低两个差以下者称为小于胎龄儿(小样儿,成熟不良儿,small-for-dateinfant,undersizedinfant,dysmaturity)。亦把出生体重2500g以下的统称为低体重儿(lowbirthweightinfant),把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verylowbirthweightinfant),其中都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者。   摘要: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200IU/kg,(3次/周,连续2周)。胎龄纠正至40周时行早产儿神经行为测定,严格随访至纠正胎龄1岁,1岁时行头颅MRI、运动和语言发育指数等检查。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早产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为(39.21±0.32)分,对照组为(35.78±0.6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时头颅MRI检测,观察组发育正常52例,发育异常8例;对照组发育正常46例,发育异常16例,观察组智力和运动发育指数评分分别为(86.78±6.35)分和(82.36±5.68)分,对照组评分分别为(75.62±5.36)分和(72.36±5.2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水平,对防治早产儿脑损伤,减少早产脑瘫患儿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神经行为发育;脑损伤;早产儿   目前,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防治工作目前尚未成熟,促红细胞生成素为人体循环中具有促进红细胞生成功能的可溶性糖蛋白,广泛应用于早产儿贫血及肾性贫血中,具有营养神经及神经保护作用[1,2]。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通过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提高早产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以及网织红细胞,提高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3]。本组研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脑损伤进行防治,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在本院新生儿中心住院的120例早产儿,符合以下入组条件:胎龄28~34周,出生体重≤2500g,出生时无贫血、先天性心脏病、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红细胞增多症、严重感染等情况,住院时间>14d。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32例,出生胎龄28.5~35.0周,平均出生胎龄(33.0±2.0)周;对照组中男30例,女30例,出生胎龄28.5~35.0周,平均出生胎龄(33.5±2.0)周。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早产儿家长均对此次实验知情并能够配合随访调查。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静脉滴注200IU/kg,3次/周,连续2周。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纠正胎龄40周进行神经行为检测和1岁时进行头颅MRI、运动和语言发育指数等检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评分为(39.21±0.32)分,对照组为(35.78±0.6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早产儿在1岁时的头颅MRI、运动和语言发育指数等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是从肝肾器官发现的一种激素物质,能够促进人体内的红细胞增殖。近些年来,关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于促进脑部神经发育的作用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与研究。相关调查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脑组织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起到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作用[2]。在对小白鼠的实验中,对通过对小白鼠注射抑制红细胞受体生成的抑制剂,小白鼠体内的神经细胞衰老加速,使得神经祖细胞数量显著下降,使得小白鼠的神经元对于血氧的反应下降[4]。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于脑部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够促进神经功能障碍恢复[5],抑制脑白质损伤,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发育[6]。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于神经系统产生保护作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能够减缓神经元细胞衰老速度,减少氨基酸对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同时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抑制一氧化氮的生成,减少神经炎症的出现,促进红细胞的生长,使得患者的体内的血红蛋白下降减缓,提高网织红细胞数量。   早产儿出现脑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同时早产会对新生儿带来缺氧、缺血、视力障碍以及神经系统的损伤,据相关调查显示,脑瘫在早产儿中的发生率为40%。早产儿出现脑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脑白质病变,还与早产儿自身发育不完善、造血系统缺陷等内源性因素,同时与感染、缺氧缺血以及炎症等外源性因素有关[7]。   早产儿贫血可以通过输血来解决,但近年来随着输血带来的并发症状让临床治疗开始着手于新的治疗方式,研究表明,早产儿贫血主要是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过低,可以通过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治疗早产儿贫血。通过治疗早产儿贫血,能够达到减小对早产儿的神经损伤,提高早产儿的神经行为发育。本文通过选取本院120例早产儿进行实验观察,观察组在纠正胎龄40周时的神经行为评分、1岁时的头颅MRI和智力、运动发育指数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水平,对防治早产儿脑损伤,减少早产脑瘫患儿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1]韩静,周翔,罗小燕,等.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早期神经行为发育及贫血的影响.海南医学,2013,24(9):1301-1303.   [2]连少峰,李廷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贫血及早期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儿科药学杂志,2011,17(4):18-20.   [3]张永红,谢利娟,朱建幸.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22(6):375-377.   [4]芦菲,董力杰,李梅,等.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6):81-82.   [5]王杨,金珍珍,陈琪,等.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疗效分析.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5):20-21.   [6]蔡岳鞠.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保护作用.医学综述,2012,18(9):1286-1289.   [7]熊涛,屈艺,母得志.促红细胞生成素与新生儿脑损伤.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0):756-760.
/
本文档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