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2017-06-03 6页 doc 10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0441

暂无简介

举报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青湖中心小学 柴文苏 一、教案设计理念 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是现阶段小学的科学启蒙教育课,承载着我国科技教育的先驱任务。教学中许多科学知识是理论性的,没有实验或演示,学生不容易理解,或由于实验操作难度高,不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网络资源与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对小学科学教学有很大的作用。 而恰好互联网中存有大量数据,包括教学案例、课件、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能科学、准确、快速地为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解决一系列知识上的问题。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致力...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青湖中心 柴文苏 一、教案设计理念 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是现阶段小学的科学启蒙教育课,承载着我国科技教育的先驱任务。教学中许多科学知识是理论性的,没有实验或演示,学生不容易理解,或由于实验操作难度高,不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网络资源与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对小学科学教学有很大的作用。 而恰好互联网中存有大量数据,包括教学案例、课件、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能科学、准确、快速地为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解决一系列知识上的问题。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致力研究如何使科学学科教学与互联网有效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在进行《热的传递》一课教学设计时,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前预习,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又为新授知识时打下基础;课内恰当地借助网上课件、视频等资源,降低教学难度,扩阔学生的知识层面,科学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单元)中的第2课。本课内容与前后几课有着很强的联系。其探究内容是是对前一活动内容的继续深入,即在学生会画出“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后,从“用酒精灯给铁定加热,一会儿铁钉会变得很热、很烫”这个现象出发,提出“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研究话题,从另一个角度对热现象进行研究。本课也是后面《加热和冷却》、《吸热和散热》的研究基础和铺垫。 本课共安排了两个活动: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在第一个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的实验,加热金属条的一端和中间,观察并推测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在第二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仍旧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的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经过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将会认识到热传递(热传导)不一定是线型的,而是由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传递的,这样,学生就对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1、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认识,遵循“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的重要理念,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以下三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现象。 2、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现象。 3、突破重难点: 通过学生亲身实验探究体会热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通过讨论和交流了解生活中热传递现象。 4、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具:每小组一套实验器材(火柴、铁丝架、酒精灯、猪油或蜡烛、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或茶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仪器(酒精灯)里面的液体是酒精,主要我们用它来加热物体,现在我把它点燃,同学们想不想把你们面前的酒精灯点燃?我先来介绍酒精灯的安全使用方法: 酒精灯的使用 (1)今天我们要用用酒精灯,在探究热传递之前,我们先来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2)练习使用酒精灯: A、学生讲使用酒精灯方法,教师演示使用酒精灯。 B、学生分组练习使用酒精灯,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理念:本课中酒精灯的使用是重点,同时学生也是头一回接触它,未免有些陌生,为了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增进他们的兴趣,我把酒精灯说成一个玩具,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把它点燃,让学生轻松地接收了它,在指导学生分组练习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避免危险。 二、提出问题 手拿住铁钉帽一端加热,感受到什么?(烫手)热是从哪来的呢?(火焰)其实这是一种热传递现象,生活当中有许多热传递现象,现在我们就来探究热在固体、液体以及气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3、揭题并板书:热的传递。 设计理念: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现象并不深奥,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贴近学生生活,增进学生学习兴趣。 三、解决问题 1、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1)我们首先来探究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学生猜想 (3)设计实验,学生用提供的材料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A、看到有什么现象发生? B、这种现象说明: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4)汇报交流: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5)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是热传导现象? (6):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即:热在固体中靠“传导”的方式来传热的。 设计理念: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实验方案,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而我会适时对实验方案提些建议,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耳、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增进学习科学知识的信心。 2、探究热在液体和空气中的传递 (1)我们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热在固体中靠“传导”方式把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那么,热在液体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 (2)学生猜想。 (3)学生用提供的材料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A、你看到了怎样的现象? B、你认为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4)小结: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即:热在液体中靠“对流”的方式来传热的。 (5)因为气体也具有流动性,所以热在气体中也是通过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6)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是热对流现象呢? 设计理念:实验结束后要求各个小组之间互动,交流实验的过程和其中的乐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实验中有的学生把茶叶放到水中,而有的同学是把木屑放入水中,发现有所不同,鼓励学生课后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告诉他们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3、认识辐射 (1)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热在固体中靠“传导”方式传递,在液体和气体中靠“对流”方式传递。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种情况同学们一定遇到过,在烈日下的物体,摸上去很烫,这些热是哪来的? (2)太阳在宇宙中,没有空气和水,照样能传递热。像太阳这样,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3)生活、生产中还有哪些东西靠辐射传递热的?举例说一说。 (4)其实,任何物体,只要不是绝对零度,都能以辐射的方式向外辐射热量,像我、你、燃烧的蜡烛等等。 设计理念:热辐射在小学阶段只需要学生有初步的了解就可以,但学生对这个概念感觉很抽象,不能像传导、对流那样可以通过实验直接感知,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列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只要是物体,不是绝对零度就存在热辐射现象。 四、拓展创新 1、在生活中热往往不只是以单一的方式传递,而是多种方式同时进行,同学们请看(教材P20)图片谁能说一说这个图片中有哪些热传递现象,属于哪种方式?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设计理念:我注重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设计了两道开放性较大的题目,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生活当中存在哪些热传递现象,贴近学生生活,开拓思维,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考虑、分析问题,真正做到开发思维,发展智力。 五、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1、谈谈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 2、欣赏通过研究热传递,发明的科研项目。 ①欣赏图片 ②结合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向大家介绍相关热传递知识 3、“小小设计师”创作活动 古代人利用热传递的知识发明了走马灯,组织学生制作走马灯, 六、教学反思 《热的传递》一课,需要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能够做固体、液体热传递的实验。分析热传递过程的共同点,形成粗浅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认识。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到基本完成了以上教学的内容。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存在的优点是: 1、借助互联网,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感受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使学生学得更轻松。 2、能把互联网教学与科学学科教学有效地整合。课前指导学生在家利用互联网进行预习,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又为新授知识时打下基础;课内恰当地借助网上课件、视频等资源,降低教学难度,扩阔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利用课件直观、形象等优势,强化实验过程。学生通过实 验、观察、比较对热的传递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情绪去主动探究,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3、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本课是按照“猜想——验证——分析——结论”的流程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有了猜想以后,必须通过科学的实验来。而自己设计实验也是本学期学生刚接触到的内容,各小组都能按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整堂课都能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把实验的自主权和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如:教学中,鼓励学自由猜想.引导学生自已设计实验,鼓励探究创新.让学生自已去想去说去达,鼓励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去做科学.如教学中,老师给你提供木屑、茶叶末。你准备借助这些材料怎样来研究?你能设计出更好更简单的方法吗?„„引导学生想出更多的、与众不同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 不足:1、生活导入语言不够简练。2、时间安排不当。有的课件播放与实验过程相同,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因时间仓促,巩固延伸环节没有全部呈现。 措施:本课是我教学科学实验课第一次尝试,收获还是很多的。尽管暴露出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有自信、有能力,一定能上好科学实验课。决心今后在教学中,不断提高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能力。我深知能力的提高贵在平时课堂的演练和对教材反复的揣摩。
/
本文档为【热的传递教学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