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

2017-06-11 10页 doc 20KB 1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 [摘要]一堂好课,绝对是事先精心设计的,且课堂上又经过教师创造性劳动,适度调控事先的教学预设与实际的课堂情境之间的差距,从而自然生成出的有活力、有灵动的智慧课堂,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与保障。因此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应注重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充分关注学生的全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增强开放性课堂教学意识。 [关键词]学习活动 语文 设计 一堂好课,绝对是事先精心设计的,且课堂上又经过教师...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 [摘要]一堂好课,绝对是事先精心设计的,且课堂上又经过教师创造性劳动,适度调控事先的教学预设与实际的课堂情境之间的差距,从而自然生成出的有活力、有灵动的智慧课堂,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与保障。因此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应注重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充分关注学生的全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增强开放性课堂教学意识。 [关键词]学习活动 语文 设计 一堂好课,绝对是事先精心设计的,且课堂上又经过教师创造性劳动,适度调控事先的教学预设与实际的课堂情境之间的差距,从而自然生成出的有活力、有灵动的智慧课堂。因此,课前的教学设计(教案)的质量,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与保障。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为主,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课堂中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学生来展开,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理论强调的是:学不等于教,教也不能代替学,但教必须促进学,要以学习者为焦点,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导学、以教促学。”旨在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单纯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目前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的现状和不足之处。 在传统的课程观中,课程内容规定着“教什么”,而教学则负责“怎样教”,课程与教学的界限泾渭分明。课程内容由政府和学者专家判定,教师的职责是踏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内容,是课程的实施者,很少有机会发挥自主性,只能跟在课程计划的后面亦步亦趋,扮演着“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在这种课程观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问是难免的,一是重教材,轻学生。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最大特色是“教教科书”,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且考试主要测试的是教科书上的内容,这导致掌握教科书的程度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因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教材与教参,力图将教科书上的每一个都纳入自己的预想中,教学过程也就成了对教案的照本宣科。当设计的环节完成以后,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算完成了,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怎样去掌握,掌握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要到考试时看学生“复制”知识的效果如何才知道。二是重结论,轻过程。传统的教学特别关注结论的记取,却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它试图走一条捷径,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教师习惯于将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无需动手实践就可以快速地将知识存储于自己的大脑。这种教学设计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与个性的摧残。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填压式”的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语文课程》的颁布,人教版教材的全面实施,引发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 我们改革旧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的优势和思路, (一)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的优势 1.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是基于学习者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使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生个体具有个人意义的内容,课堂的教学活动体现灵活多样化,以适应学生的课堂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2.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理念,利用学生潜在发展的优势,寻求以生为本的和谐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多种智能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在自主自动中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育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享受。让学生在他们自己的世界中亲历与实践。使学生在生本课堂中,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得到真正锻炼,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把对外部的信息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行加工和改造,建构新的知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只有充分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活动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其效果。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的思路 1.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目前小学语文课过分倚重知识的现象,丞须纠正。重视知识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的进步。但受应试教育和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大家把知识当作了语文学习的法宝,认为教好了知识,语文教学就万事大吉,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自然而然地提高。正因为这样,语文课堂便成了“复制车间”,学生整天处在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中。他们生吞吞剥地接受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予以了批评,“教育灌输着属于古旧范畴的传统知识,这种见解至今仍然十分流行。然而那种想在早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得终生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传统教育的这个根本准则正在崩溃”因此,“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成了课改的一大目标。这诚如包围平教授所说:“知识,作为教育学的大厦最底下的一块砖石,一旦挪动了,智慧才可能进入,智慧与知识互补地闪烁光辉”。 就语文学习规律而言,语文素养的提高与知识有关,但主要依靠学生的学习活动。例如,我们无论向学生传授多少关于阅读的知识,而如果学生不开展大理的阅读实践,那么他们的阅读能力永远也无法提高;我们无论向学生传授多少关于写作的知识,而如果学生不开展大量的写作实践,那么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拥有写作的基本能力。由此可见,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主要是在语言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也只有和读写实践结合起来,才有现实意义。 2.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全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1)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的先天基础有别,后天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千差万别更是造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方式、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在智能上,除了传统看重的语言、逻辑数学智能外,还有音乐、空间、身体动作、内省、交往、自然观察等6种智能。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是这8种智能的错综复杂的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组合,每个学生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领域。只有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智能特点进行教学,才有利于大脑开发和潜能开掘。例如,我在设计《窃读记》一课活动时,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设计了“我朗诵”的小活动。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既穿插了朗读的指导和适时、中肯的点评,又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了课文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认识,产生新的感悟。紧接着,我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交流在预习和朗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组内能解决的问题理解解决,认为有价值或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做好记录,留到下一环节,全班合作探讨。再次,我引领学生结合上一环节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有层次、有梯度地深入探究文本。在这课堂活动中,我们完成了赏析语言、感悟主旨、整理并归纳写作手法等。这些有梯度的、渐进的课堂活动,一方面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对他们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都有帮助。当然,在开展各个小活动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要由易到难,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2)关注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有助于革除目前教学弊端,迎接时代挑战。目前中小学教育中统一的东西实在太多,统一的教材内容,统一的桌椅排列,统一的学习方式,统一的考试检查……说到底,这是与工业化时代相适应的“流水线”式教育——人类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学校的专业也就越来越多,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都是标准件。而今,人类跨理了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回应时代的这一挑战,“扩大了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蕴藏在我们敏个人身上的财富”(见《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因此,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而非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便成了今天语文教育要完成的历史使命。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迎接时代的挑战,只有培养出适应世界的现代人,教育才完成了它的任务和使命。21世纪是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的世纪。今日一份美国《纽约时报》一天的信息量,等于17世纪一个人一生所能得到的信息量的总和。因此,无论生存还是发展,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是未来的通行证。基础教育必须给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个基础是学生学会自主,学全合作,学全探究。 人类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接受学习。这三种方式在学生的学习中同时存在,互为补充。小学生读一篇课文,要进入人文词语情境,感悟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生活场景与思想感情,就需要体验或发现学习;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更多地需要学生经历体验和发现。然而,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有限,人生阅历不深,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讲解,需要接受学习。目前,中小学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表现在语文教学中,繁琐提问多,字词句训练多,学生死记硬背,疲于应付,因此建立新的教学方式,让体验、发现学习进入语文课堂而成了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倡导新的学习形式。 (1)鼓励质疑,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动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自主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角,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主动探究,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 (2)恰当好处地运用讨论。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这种氛围在“一言堂”上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的语文课要允许实话实说,甚至允许有争论,有保留意见。“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课文《守株待兔》时,一位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假如你是那位种田人,你在树桩边不断地等下去,可能会遇到怎样不同的结果?”学生立即展开讨论,有的说遇到一头老狼,把它打死后,高兴地扛回家;有的说由于不灰心,还真的等到了第二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课堂气氛是活跃的,但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时,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师生的对话。而教师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能充分体现了师生的对话,有效的课堂活动既是学生高效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生生、师生思想碰撞,生成新能力的过程,是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3)探究学习手段。任何学习方式,都要有一个习得的过程。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变成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的研究者。需要指出的是,接受学习仍是人类重要有也是特有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的最大价值在于学生不必从零开始学习活动。他们可以通过直接接受前人与他人的认识而加速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从而使有限的生命个体能够更从容地面对无限的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快乐。如我在小学语文《快乐的节日》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首先,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以谈话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知道的节日,使学生的注意力有课间游戏转移到课堂上来,并且在回忆的过程中重新体会到过节时的快乐心情。接着我以“猜一猜”的形式导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而后在老师范读时又配以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景音乐,这样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以至产生迫不及待的去读课文的兴趣。 其次,在课上学生读书的同时,我出示了相关的学习小建议,让学生们在读书时明确目标,清楚重点,知道现在的读书任务是什么,然后按照建议中的步骤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效果显著。在初读课文时,我在小组学习之前出示了“学习小建议”,第一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顺利的进行学习活动,第二是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是一个学法的指导。在学文时,穿插了说话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在快乐的氛围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想象空间,从知识、能力的维度进行学习。我还设计了全班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也倾听到别人的想法。 接着,学生在默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通过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把看到的说一说,并把自己理解到的读出来,学生自然就理解了自己提出的问题。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你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你是什么心情,谁的心情和他不一样等等,让学生在感悟中摸索学习。最后以赠送爱心卡为结束,在之前把快乐的孩子和苦难的孩子进行比较,让学生们知道在自己得到快乐的同时也要想到把自己快乐给予他人,爱别人自己也会同样得到快乐! 4.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语文课教学设计必须增强开放性课堂教学意识 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具备如下特点:第一,从功能上看,开放的语文课程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自我调节,理会新发 文课堂上时空和教学内容的封闭,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不再受到禁锢,使得语文教学真正融入生活之中,还语文的本来面目,是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是真正致力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生发展的语文课堂。 [1]〔美〕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易东平译).大丰:江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韩立福著.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陈志佳.新课改与语文个性化教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参考文献: [4]田荣俊. 新课标 小学语文开放阅读[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01). [5]开放 教育教学 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09).[6]欧阳晓华.对小学语文课堂开放教学的思考[J].素质教育论坛,2007,(66):58-59.[7]《活动教学论》 宋宁娜 江苏教育出版社 [8]《现代教学办法导论》 高艳 学苑出版社 [9]《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湖北教育出版社 [9]《构建“活动——成长”教学新格局》 上海教育 1990(9)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 [摘要]一堂好课,绝对是事先精心设计的,且课堂上又经过教师创造性劳动,适度调控事先的教学预设与实际的课堂情境之间的差距,从而自然生成出的有活力、有灵动的智慧课堂,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与保障。因此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应注重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充分关注学生的全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增强开放性课堂教学意识。 [关键词]学习活动 语文 设计 一堂好课,绝对是事先精心设计的,且课堂上又经过教师创造性劳动,适度调控事先的教学预设与实际的课堂情境之间的差距,从而自然生成出的有活力、有灵动的智慧课堂。因此,课前的教学设计(教案)的质量,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与保障。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为主,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课堂中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学生来展开,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理论强调的是:学不等于教,教也不能代替学,但教必须促进学,要以学习者为焦点,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导学、以教促学。”旨在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单纯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目前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的现状和不足之处。 在传统的课程观中,课程内容规定着“教什么”,而教学则负责“怎样教”,课程与教学的界限泾渭分明。课程内容由政府和学者专家判定,教师的职责是踏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内容,是课程的实施者,很少有机会发挥自主性,只能跟在课程计划的后面亦步亦趋,扮演着“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在这种课程观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是难免的,一是重教材,轻学生。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最大特色是“教教科书”,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且考试主要测试的是教科书上的内容,这导致掌握教科书的程度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因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教材与教参,力图将教科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纳入自己的预想中,教学过程也就成了对教案的照本宣科。当设计的环节完成以后,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算完成了,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怎样去掌握,掌握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要到考试时看学生“复制”知识的效果如何才知道。二是重结论,轻过程。传统的教学特别关注结论的记取,却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它试图走一条捷径,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教师习惯于将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无需动手实践就可以快速地将知识存储于自己的大脑。这种教学设计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与个性的摧残。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填压式”的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人教版教材的全面实施,引发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 我们改革旧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的优势和思路, (一)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的优势 1.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是基于学习者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使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生个体具有个人意义的内容,课堂的教学活动体现灵活多样化,以适应学生的课堂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2.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理念,利用学生潜在发展的优势,寻求以生为本的和谐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多种智能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在自主自动中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育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享受。让学生在他们自己的世界中亲历与实践。使学生在生本课堂中,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得到真正锻炼,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把对外部的信息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行加工和改造,建构新的知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只有充分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活动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其效果。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的思路 1.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目前小学语文课过分倚重知识的现象,丞须纠正。重视知识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的进步。但受应试教育和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大家把知识当作了语文学习的法宝,认为教好了知识,语文教学就万事大吉,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自然而然地提高。正因为这样,语文课堂便成了“复制车间”,学生整天处在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中。他们生吞吞剥地接受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予以了批评,“教育灌输着属于古旧范畴的传统知识,这种见解至今仍然十分流行。然而那种想在早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得终生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传统教育的这个根本准则正在崩溃”因此,“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成了课改的一大目标。这诚如包围平教授所说:“知识,作为教育学的大厦最底下的一块砖石,一旦挪动了,智慧才可能进入,智慧与知识互补地闪烁光辉”。 就语文学习规律而言,语文素养的提高与知识有关,但主要依靠学生的学习活动。例如,我们无论向学生传授多少关于阅读的知识,而如果学生不开展大理的阅读实践,那么他们的阅读能力永远也无法提高;我们无论向学生传授多少关于写作的知识,而如果学生不开展大量的写作实践,那么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拥有写作的基本能力。由此可见,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主要是在语言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也只有和读写实践结合起来,才有现实意义。 2.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全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1)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的先天基础有别,后天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千差万别更是造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方式、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在智能上,除了传统看重的语言、逻辑数学智能外,还有音乐、空间、身体动作、内省、交往、自然观察等6种智能。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是这8种智能的错综复杂的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组合,每个学生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领域。只有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智能特点进行教学,才有利于大脑开发和潜能开掘。例如,我在设计《窃读记》一课活动时,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设计了“我朗诵”的小活动。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既穿插了朗读方法的指导和适时、中肯的点评,又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了课文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认识,产生新的感悟。紧接着,我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交流在预习和朗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组内能解决的问题理解解决,认为有价值或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做好记录,留到下一环节,全班合作探讨。再次,我引领学生结合上一环节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有层次、有梯度地深入探究文本。在这课堂活动中,我们完成了赏析语言、感悟主旨、整理并归纳写作手法等。这些有梯度的、渐进的课堂活动,一方面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对他们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都有帮助。当然,在开展各个小活动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要由易到难,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2)关注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有助于革除目前教学弊端,迎接时代挑战。目前中小学教育中统一的东西实在太多,统一的教材内容,统一的桌椅排列,统一的学习方式,统一的考试检查……说到底,这是与工业化时代相适应的“流水线”式教育——人类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学校的专业也就越来越多,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都是标准件。而今,人类跨理了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回应时代的这一挑战,“扩大了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蕴藏在我们敏个人身上的财富”(见《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因此,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而非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便成了今天语文教育要完成的历史使命。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迎接时代的挑战,只有培养出适应世界的现代人,教育才完成了它的任务和使命。21世纪是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的世纪。今日一份美国《纽约时报》一天的信息量,等于17世纪一个人一生所能得到的信息量的总和。因此,无论生存还是发展,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是未来的通行证。基础教育必须给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个基础是学生学会自主,学全合作,学全探究。 人类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接受学习。这三种方式在学生的学习中同时存在,互为补充。小学生读一篇课文,要进入人文词语情境,感悟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生活场景与思想感情,就需要体验或发现学习;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更多地需要学生经历体验和发现。然而,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有限,人生阅历不深,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讲解,需要接受学习。目前,中小学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表现在语文教学中,繁琐提问多,字词句训练多,学生死记硬背,疲于应付,因此建立新的教学方式,让体验、发现学习进入语文课堂而成了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倡导新的学习形式。 (1)鼓励质疑,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动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自主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角,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主动探究,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 (2)恰当好处地运用讨论。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这种氛围在“一言堂”上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的语文课要允许实话实说,甚至允许有争论,有保留意见。“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课文《守株待兔》时,一位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假如你是那位种田人,你在树桩边不断地等下去,可能会遇到怎样不同的结果?”学生立即展开讨论,有的说遇到一头老狼,把它打死后,高兴地扛回家;有的说由于不灰心,还真的等到了第二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课堂气氛是活跃的,但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时,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师生的对话。而教师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能充分体现了师生的对话,有效的课堂活动既是学生高效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生生、师生思想碰撞,生成新能力的过程,是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3)探究学习手段。任何学习方式,都要有一个习得的过程。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变成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的研究者。需要指出的是,接受学习仍是人类重要有也是特有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的最大价值在于学生不必从零开始学习活动。他们可以通过直接接受前人与他人的认识而加速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从而使有限的生命个体能够更从容地面对无限的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快乐。如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快乐的节日》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首先,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以谈话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知道的节日,使学生的注意力有课间游戏转移到课堂上来,并且在回忆的过程中重新体会到过节时的快乐心情。接着我以“猜一猜”的形式导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而后在老师范读时又配以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景音乐,这样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以至产生迫不及待的去读课文的兴趣。 其次,在课上学生读书的同时,我出示了相关的学习小建议,让学生们在读书时明确目标,清楚重点,知道现在的读书任务是什么,然后按照建议中的步骤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效果显著。在初读课文时,我在小组学习之前出示了“学习小建议”,第一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顺利的进行学习活动,第二是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是一个学法的指导。在学文时,穿插了说话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在快乐的氛围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想象空间,从知识、能力的维度进行学习。我还设计了全班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也倾听到别人的想法。 接着,学生在默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通过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把看到的说一说,并把自己理解到的读出来,学生自然就理解了自己提出的问题。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你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你是什么心情,谁的心情和他不一样等等,让学生在感悟中摸索学习。最后以赠送爱心卡为结束,在之前把快乐的孩子和苦难的孩子进行比较,让学生们知道在自己得到快乐的同时也要想到把自己快乐给予他人,爱别人自己也会同样得到快乐! 4.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语文课教学设计必须增强开放性课堂教学意识 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具备如下特点:第一,从功能上看,开放的语文课程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自我调节,理会新发
/
本文档为【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