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住院老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变化

2017-03-15 3页 doc 8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55946

暂无简介

举报
住院老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变化住院老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变化   近年来老年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较多患者经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但因为长期卧床容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等问题,下面是整理推荐的一篇关于住院老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变化研究的,欢迎阅读查看。   术后因长期卧床,下肢制动,加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基础疾病,部分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者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致残而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和预防非常重要[1].尤其是老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发生变化,易出现高凝状态,致使出现深静脉血栓(DVT),使病情复杂化[2].所以对老年患者骨折术后,需及...
住院老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变化
住院老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变化   近年来老年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较多患者经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但因为长期卧床容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等问题,下面是整理推荐的一篇关于住院老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变化研究的,欢迎阅读查看。   术后因长期卧床,下肢制动,加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基础疾病,部分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者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致残而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和预防非常重要[1].尤其是老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发生变化,易出现高凝状态,致使出现深静脉血栓(DVT),使病情复杂化[2].所以对老年患者骨折术后,需及早检测凝血指标,预防静脉栓塞的发生.本研究通过检测本院150例住院老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在术前(入院次日)及术后的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分为健康组和骨折组.健康组选取2013~2014年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其中男50例,女30例,平均年龄57.8岁.骨折组选取2013~2014年在我院创伤外科,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150例,其中男85例,女65例,平均年龄63.2岁,均为外伤所致的骨折.排除:月经期、白血病、急性心肌梗死及脑血栓、冠心病、恶性实体肿瘤、肝脏疾病、肾病综合征、血栓病史患者;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患者引起的凝血功能指标升高.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仪器与试剂:采用的仪器是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血凝试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均是德国原装试剂,其中,D-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均为日本积水医疗式会社生产.质控品为德国西门子原装质控,所有操作步骤严格按仪器说明进行.试剂批号:PT:545572,APTT:557122,TT:43471,FIB:538095,D-D二聚体:483813,FDP:483783.   1.2.2标本采集;疾病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入院次日)和术后第3天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注入含枸橼酸钠(1∶9)抗凝全血管3ml,颠倒混匀,3000rpm离心5min,分离血浆检测.体检患者要求同日在门诊抽取静脉血.要求受检者抽血前1周内禁服影响肝肾功能的药物,禁食8h以上.   1.2.3检测方法:抽血后在1h内测定凝血项目.PT、TT、APTT、FIB采用凝固法;D-D、FDP采用免疫比浊法.严格按仪器操作说明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检测数据用(x珚±s)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正常组与骨折组的凝血相关指标分析:两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显示:PT,APTT,TT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FIB,D-D二聚体,FDP三项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老年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术前(入院次日),术后3d凝血相关指标变化:骨折组PT,APTT,TT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三项指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浆D-D二聚体升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临床 常 用 凝 血 功 能 检 测 指 标 有PT,TT,APTT,FIB,FDP,D-D二聚体.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   PT的延长见于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另外,PT可预测患者病死率,在创伤骨折早期升高超过14s患者病死率可达35%[3].APTT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通过对APTT的检测,可了解血液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的大致变化.   FIB是一种急性反应蛋白,在炎症肿瘤创伤等情况下增高.有文献指出[4],高水平纤维蛋白原(FIB)与血栓性并发症相关,检测纤维蛋白原在骨折相关性的预防及治疗上具有临床价值.D-D二聚体是凝血过程中形成的交联纤维蛋白纤溶酶降解后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血液中D-D二聚体水平异常增高,则可提示凝血和纤溶活性异常,因此它是反映患者体内有血栓形成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   FDP水平是反映血循环中FIB在纤溶酶作用下生成的X,Y,D,E碎片的含量[5],是纤溶蛋白或纤溶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产物,也是综合反映纤溶亢进的指标,对于治疗血栓性疾病和溶血栓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结果显示,老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标中FIB,D-D二聚体及FDP与健康组相比有明显的增高,而D-D二聚体增高最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骨折后,骨组织损伤血管破裂,所含的凝血活酶激活物释放入血液中,激活外源性凝血通路,再加上老年骨折患者心理和生理疼痛等多种原因,患者不敢主动活动,使静脉回流淤滞造成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增加.根据术前和术后3d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老年骨折组术后3d血浆D-D二聚体和FDP水平较术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可能诱发血栓形成.而PT,APTT,TT,FIB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差异,可能与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有关,也可能因纤溶亢进而间接消耗所致.   综上所述,骨折以及手术会对老年患者的凝血系统造成打击,使FIB,FDP及D-D二聚体升高,凝血功能亢进.对于发生骨折的老年患者,动态监测纤维蛋白原及D-D二聚体对预测深静脉栓塞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   [1]吴盛荣.骨折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变化临床意义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12):834-844.   [2]沙卫芹,曾庆华,何雪芬.120例中老年人创伤性骨折的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1):1754-1755.   [3]王朝霞.骨折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比较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4):1769.   [4]Smith G,Tsang J,Molyneux S,et al.The hidden bloodloss after hip fracture[J].Injury,2011,42(2):133-135.   [5]李慧琰.D-D二聚体对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2011,31(5):5-6.
/
本文档为【住院老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变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