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教”的少一点,“悟”得多一点

2017-06-04 3页 doc 9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教”的少一点,“悟”得多一点“教”的少一点,“悟”得多一点 “教”的少一点 “悟”的多一点 【内容摘要】作为广大教师中的一员,在推进学讲计划的浪潮下,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意识的让学生多悟,以提高学生悟的水平,培养其良好的数学悟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笔者实际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加以阐述。 【关键字】提高 自学 悟性 主体意识 互动 实施“学讲计划”的核心是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关键是学与教的方式的转变,前提是教师教学观的转变。“学讲计划”公布后,立刻得到广大教师、校长、教学专家的高度肯定和积极响应,原因在于它所秉承的教学价值观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教”的少一点,“悟”得多一点
“教”的少一点,“悟”得多一点 “教”的少一点 “悟”的多一点 【内容摘要】作为广大教师中的一员,在推进学讲计划的浪潮下,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意识的让学生多悟,以提高学生悟的水平,培养其良好的数学悟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笔者实际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加以阐述。 【关键字】提高 自学 悟性 主体意识 互动 实施“学讲计划”的核心是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关键是学与教的方式的转变,前提是教师教学观的转变。“学讲计划”公布后,立刻得到广大教师、校长、教学专家的高度肯定和积极响应,原因在于它所秉承的教学价值观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作为广大教师中的一员,在推进学讲计划的浪潮下,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意识的让学生多悟,以提高学生悟的水平,培养其良好的数学悟性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讲的少一点,速度慢下来,多培养学生“悟”的习惯,创设“悟”的情境,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教材上学生能看懂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做到少讲或不讲 数学内容有浅有深,有易有难,有具体有抽象,学生之间有着个体差异,尤其是对数学感悟差异较大,由于时间的限制,部分学生常常在教师分析教材,讲解例时,处于被动低效的状态,如果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在宽松的时间环境中,将学得更有效,思维的层面更广阔。自推行学讲计划以来,我经常让学生“先预习后上课,先阅读后听课”,发现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比传统的“满堂灌”要好许多。一般来说,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学生只要花费10——15分钟的时间可看完容量为一节课的新课,而且能模仿例题做课后练习和作业,有些比较通俗的课干脆让学生做变式练习,最后与学生一起归纳知识点,题目类型和解题。例如,八年级下册《普查与抽样调查》内容,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有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等,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全部内容(大概给学生时间10分钟),划出概念,再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感悟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考察对象”是具体问题中的某一特征的数量指标(“考察对象”是指“数”而不是“物”),然后通过习题强化对概念的认识,效果比一个一个讲解概念好的多。 二、培养“悟”的习惯 “悟”觉也(《说文》)。即理解,领会,觉醒之意,现为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表现为一种在紧张的沉思后突然获得而产生的豁然开朗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一种打破常规思维的突破;表现为思维上的敏捷性和独创性。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从多个系统(教师、学生、教材);多种器官(师生的口、眼、耳、手、脑),多种媒体(幻灯、投影、计算机、传统教具),多种因素(生理、心理、智力、非智力)全方位构建悟场,艺术地引导学生“悟”,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在听课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老师为什么这样解答?他是怎样想到的?我遇到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办?本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平时养成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正体现了‘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的哲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证明:(1)度量法:用量角器把三个角的度数量出来,然后相加和是180度,(2)剪拼法:把一个任意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剪下来,然后拼在一起,刚好拼成一个平角,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3)推算法:将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长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且每个角为90度,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º÷2=180º。 当学生解题出现多个答案时,教师不要急于断言对或错,而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样把学生肤浅模糊的认识变得清楚深刻,让学生在比较中对各种答案进行辨析,对各种算法进行分类、提炼,从而对这些知识深层次的“悟”。例如,反比例函数中的一道题目:已知点 P(x1,y1),Q(x2,y2)在反比例函数y=-2的图像上,且x1<x2,试比较y1,y2的大小,x 此题可以分两种情况讨论:(1)若点P、Q在同一象限的分支上,则y1<y2;(2)若点P、Q在不同象限的分支上,则y1>y2,这类题型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可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交流,然后总结出结论,在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新知,不能盲目的根据自变量的变化而判断函数值的大小。 三、创设“悟”的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发展史,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课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而获得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素养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提问应富有针对性,启发性,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并做出积极评价,使学生在似懂非懂之处, 有意无意之间“悟”通疑点,“悟”出关键点。如:在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三根木棒能否搭成三角形,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竟然有不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棒,自然感到很惊奇然后就把两根较短的接在一起和较长的一根相比较,才发现两根的长度之和还不如那根长的长,然后再让学生演示,凡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棒中,任两根长度之和 均大于第三根木棒的长,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寻找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处。再如,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理解,即对“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可创设如下情境:1/x—1/y=5是二元一次方程吗?再如,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时,可向学生提问:在下列式子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式?(1)y=k/x (2)y=-3/x (3) y=2/3x (4)y=/x (5)y=3x 有些学生把(1)判断为是反比例函数,这时候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讨论交流,从而“悟”出k≠0 。其实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增强探究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悟”性。 做到放得开、收得拢。放得开,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自由表达,自我选择,使其自悟、自得。收得拢就是正确发挥教师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加以点拨、引导,使学生从不懂到懂。 四、构建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 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判断和交流等综合综合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建构知识和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再创造”是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方法和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本方法。 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到放的开,收得拢,这是师生、生生互动的必要条件,放的开,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自由表达,自我选择,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教材,使其自悟,自得。收的拢就是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加以点拨引导,使学生从不懂到懂。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论》,中国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王为峰著,2003年版 2、《中学特级教师教学思想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王辉著,2002年版 3、《徐州教育教研》,2014年第1期
/
本文档为【“教”的少一点,“悟”得多一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