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肖诏玮名老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遣药经验

2017-08-02 4页 doc 10KB 6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肖诏玮名老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遣药经验肖诏玮名老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遣药经验     肖诏玮老中医系福建省名老中医、福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福建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幼科释谜·卷四》云: “感者触也,冒其罩乎? 触则必犯,犯则必趋,罩则必蒙。”其病因多因六淫所致,轻浅者谓之伤风,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特征。   本病与时令气候变化有关,小儿脏腑薄,藩篱疏,冷暖不知自调,饮食不知自节,若气候骤变,最易感触。   常见有风寒、风热、风燥、风暑、湿热之别,内则有食、热、痰之...
肖诏玮名老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遣药经验
肖诏玮名老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遣药经验     肖诏玮老中医系福建省名老中医、福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福建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幼科释谜·卷四》云: “感者触也,冒其罩乎? 触则必犯,犯则必趋,罩则必蒙。”其病因多因六淫所致,轻浅者谓之伤风,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特征。   本病与时令气候变化有关,小儿脏腑薄,藩篱疏,冷暖不知自调,饮食不知自节,若气候骤变,最易感触。   常见有风寒、风热、风燥、风暑、湿热之别,内则有食、热、痰之兼夹,在致病中,诸多内外合因。重者感受疫疬之邪,《素问·遗篇·刺法》论云: “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因相似。”此属传染性疾病,二者轻重不同,证治迴异。现将肖诏玮名老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遣药经验介绍如下。   1、 宜轻宜扬用花叶   对于伤风感冒,治疗应以疏散邪为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因其轻而扬之”,轻者,药性轻扬也,当然年龄有大小,体质有强弱,剂量也有不同。   轻病用轻药,轻不离题,凡药当病必用,不当病必吝,轻病重药,孟浪施之,或致债事。伤风浅证,宜用花用叶少用根,习用福州时方三花三叶,榕医前辈如陈登铠、何秀春、陈桐雨、林增祥等名师溶化创新,独具一格,各家运用各有灵机。肖老师认为三花三叶用于治疗嫩草鲜花般的幼穉外感最为适宜,常有以下组合: 疏表散寒用紫苏叶、薄荷叶、藿香叶、粉葛花、白豆蔻花、玳玳花; 散寒化湿用藿香叶、佩兰叶、紫苏叶、白豆蔻花、川厚朴花、粉葛花; 疏风散热用冬桑叶、薄荷叶、淡竹叶、金银花、甘菊花、粉葛花; 清暑化湿用香薷叶、生荷叶、薄荷叶、金银花、甘菊花、密蒙花; 清热利咽用大青叶、卤地菊(学名蟛蜞菊) 、薄荷叶、金银花、野菊花、粉葛花。三花三叶,无固定组合,随证配伍,变化万千,最适合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之小儿外感轻证,若用重药,则药过病所,挫伤元气,非所宜也。   2、 遣温遣凉双管下   小儿外感六淫,风暑燥火属于阳邪,寒湿属阴邪,但易从阳化热,且小儿感冒最常见于气候骤变之时,如春季乍暖还寒,先受温邪,继为寒遏; 或素体热盛外感,形成外寒内热即寒包热之象,所以小儿外感一派风寒表证较成人为少。肖老师主张风邪犯表,温凉并击。习用兰菊汤: 兰花参、卤地菊、荆芥、防风、薄荷、金银花、连趐、积雪草。以兰花参、荆芥、防风之辛温,卤地菊、金银花、连翘、积雪草之辛凉组方,随症加减,如寒邪重则温重于凉,如热邪重则凉重于温。兰花参性微辛温,味甘,有祛风散寒、化痰止咳之功,且可治劳倦乏力,肖老师认为其解表散寒之功最捷,且不过汗伤正,幼幼甚宜; 卤地菊微苦甘凉,有清热解毒利咽之功,乃利咽妙品,二味均是方中主药。   3、 疏表清气识浅深   小儿形气未充,藩篱疏,极易感受外邪,感邪之后又易深入,往往表邪未解,里热已炽,形成卫气同病; 倘若感受时邪,多侵犯肺胃,其临床表现较伤风发热、邪犯肺卫者为重,往往初起即呈表里同病,表现为壮热恶寒,无汗或汗出热不解,目赤多眵,头痛咽痛,全身肌肉酸痛,精神疲惫,或烦躁不安,乳蛾肿痛,口干喜饮,恶心呕吐,舌质红、苔薄白而干或苔黄,脉数,其表证表现为恶寒、头痛、肢节酸痛,里证为壮热,汗出热不解,口渴烦躁,舌红、苔黄,脉数。   若纯用疏表药则汗出热退,移时热复,反复发汗,徒令致虚; 若一味清热,则表邪不能扫荡,表闭越重,热不得越,治宜解表清里,予双解汤: 柴胡、葛根、淡豆豉、黄芩、石膏、积雪草、蚤休。若恶寒重,可加寒草、紫苏叶; 肢节疼痛,加羌活、忍冬藤; 乳蛾咽痛,加板蓝根、卤地菊; 壮热口渴,加栀子、苇根。   4、 攻下导滞别有天   小儿外感高热稽留,经表散罔效,攻下导滞可辟另径。小儿脾常不足,外感可致运化失健,食滞内停,壅塞不通,气滞不行,疏表不能化其滞; 或邪热炽盛,热壅气滞,腑实不通,此亦高热不退之渊薮。蒲辅周先生云: “温病最怕表气郁闭,热不得越; 更怕里气郁结,秽浊阻塞……治法总以透表宣膈,疏清通气,而清小肠,不使邪热内陷或郁闭为重点。”故消积导滞,通腑泄热,表里双解,表气得宣,里热得除,诸恙可解。导滞可选神曲、莱菔子、木香、槟榔,通腑选用瓜蒌、芒硝、大黄。   5、 取汗取效寓八法   治疗表证,大法是疏宣,“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汗法确是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重要方法,可使燔炭之体,汗出乃散。但小儿脏腑娇嫩,稍重则伤,如汗之太过则徒伤气阴,甚则发生亡阴亡阳之变。尤其是暑月,阳气发热于外,六腑开泄,尤易虚脱。好好道人《解儿难赋》云: “夫稚阳未充,岂可伐化生之气; 稚阴未长,还须防津液之戕。”告诫曰:“不论风寒暑湿,守风药之旧样,一概柴葛防羌,或消导以耗其津液,或辛温以动其真阳,不知发汗之例禁,仲景註祥。”故小儿解表之药用之有节,通常以风药之润剂为宜。温病所谓“在卫汗之可也”。其代表方银翘散,此乃辛凉宣透之范例,可斟酌加解表药如防风、葱白等,解表非徒持发汗,一法之中,百法备焉。气虚可加党参、黄芪、白术,阴虚可加玉竹、沙参、麦冬,食滞加神曲、麦芽、山楂,便秘加瓜蒌、大黄、芒硝,里热炽盛可加黄芩、栀子、石膏。若风寒束表,则宜用荆防败毒散; 阳虚外感,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亦非银翘散可统治小儿一切外感。   6、 邪羁邪延益肺脾   小儿感冒若屡受外邪,流连日久,或愈后又作,多属虚人感冒,西医学称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其表现为感冒次数多(2 岁以下年发作 7 次,2 ~ 5 岁 6次,5~14 岁 5 次) ,病程长,每次发病时间达 10 d 以上。此已成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多发于婴幼儿,治疗颇为棘手。关于疾病重复发生,中医早有论述。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伤寒病后令不复候》云: “复者,谓复病如初也,此为经络尚虚,血气未实,更致病耳。”此说并非专论儿科,与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亦有共通之处。本病发生与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燮理失调有关,脏腑脆嫩,皮骨软弱,气血未盛,经络如丝,是以更易外感,或愈后又作。笔者体会本病与肺脾二脏尤为密切,脾胃壮实,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虚弱,则百病蜂起。脾与肺为母子之脏,若脾胃生化之源匮乏,不能化生气血,不能滋养于肺,卫外不固,即母子俱虚,不能相营也。   故治宜健脾益肺,补气固本为主。予福参、黄芪、白术、仙鹤草、买麻藤。发作期须标本同治,如发热、流涕等,可加用三花三叶; 咳嗽加前胡、蜜款冬花、蜜肺风草; 痰多加稻香陈、煮半夏、川贝母; 咽痛、乳蛾加卤地菊、蚤休、山豆根; 自汗、恶风、发热、神疲加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 缓解期,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加黄精、当归、熟地黄; 厌食加砂仁、佛手、麦芽; 形寒肢冷加淫羊藿、淡附子; 夜不宁睡、烦躁加白芍、竹茹、合欢皮; 口渴、盗汗、便秘、舌红加麦冬、石斛、五味子。   7、 病案举例   案例1 陈某,男,6 月,2011 年2 月13 日初诊。   发热 4 d,体温 38.5~39.0 ℃(腋下) ,咳嗽,流清涕,纳少恶心,口渴喜饮,大便溏稀,每日 2~3 次。服中药荆防败毒散、美林、小儿解感颗粒等,汗出热减,旋即炽热如故,舌质淡红、苔浊,咽赤,听诊两肺呼吸音粗,血常规示白细胞 8.4×109/ L,分叶粒细胞0.35,淋巴细胞 0.56,中间细胞 0.09,C 反应蛋白(CRP) <5。   处方: 薄荷叶、紫苏叶、佩兰各 5 g,白豆蔻花、川厚朴花、粉葛花各 6 g,神曲、蚤休、卤地菊各 9 g,清水煎服,服 2 剂后热大减,复诊时体温36.8 ℃(腋下) ,纳增不呕,大便每日 1 次,成形,原方去紫苏叶,加青蒿8 g,以善其后。   按: 本案如风寒夹湿使然,发热流清涕为风寒之征,纳呆便溏,舌苔厚浊如湿邪之象,口渴喜饮,汗出热退,但移时汗收热复,此从阳化热之象初萌,故以三叶之花疏表散寒,化湿化中,用花用叶,清扬之品,祛邪不伤正,正合鲜花般的芽儿体质,且针对化热之征象,予蚤休清热,是以外邪疏解可散,内湿芳香可化,热象得清可宁。   案例 2 何某,男,6 岁,2012 年 8 月 13 日初诊。高热3 d,咳嗽,流涕,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喜饮,汗出热不退,大便正常,小便短赤。曾服银翘散、头孢克肟颗粒、牛磺酸颗粒等无效。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有力,咽赤(++) ,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血白细胞 9.8×109/ L,分叶粒细胞 0.68,淋巴细胞 0.42。   处方: 葛根 6 g、连翘、淡竹叶各 9 g,石膏 25 g,黄芩5 g,积雪草、板蓝根、卤地菊各 15 g,水煎服。服 2剂后热减,口不渴,小便清利,遂去石膏后服 2 剂,以善其后。   按: 本案表邪未却,里热已炽,壮热口渴,汗出热不解,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可作热邪之证,故以双解汤予之。以葛根解肌,石膏、积雪草、枯黄芩清热泻火,板蓝根、卤地菊清热利湿,佐以连翘、淡竹叶等清扬之品,使邪无留恋之乡。   参考文献:   [1]肖诏玮.榕峤医谭———福州近代中医特色[M].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73.   [2]肖诏玮.卤地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62 例[J].福建中医药,1994,25(2) : 36-37.   [3]中医研究院.蒲辅周医疗经验[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6: 39.   [4]王庆文.今日中医儿科[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143.   [5]肖诏玮.理脾胃调治儿科疑难杂证[J].中医药学刊,2005,23(11) : 1961-1962.
/
本文档为【肖诏玮名老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遣药经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