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质量管理ppt课件

2021-03-15 90页 ppt 6MB 40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爱赢

公司经营范围:网络软件设计、制作、图文设计、影视制作(编辑)

举报
质量管理ppt课件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峰材第一章质量控制基本概念1.1产品质量1.2产品质量管理1.3质量保证体系1.4质量检验1.5标准与标准化21.1产品质量1.1.1产品《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标准》(GB/T6583-1994)产品:为活动或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在内的资源和活动)的结果,可包括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服务或它们的组合。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也可以是无形的(如知识或概念)或是它们的组合;产品可以是预期的(如提供给顾客)或非预期的(如污染或不愿有的后果)...
质量管理ppt课件
产品质量与检测峰材第一章质量控制基本概念1.1产品质量1.2产品质量管理1.3质量保证体系1.4质量检验1.5标准与标准化21.1产品质量1.1.1产品《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标准》(GB/T6583-1994)产品:为活动或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在内的资源和活动)的结果,可包括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服务或它们的组合。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也可以是无形的(如知识或概念)或是它们的组合;产品可以是预期的(如提供给顾客)或非预期的(如污染或不愿有的后果)。3人造板产品41.1.2产品质量(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如物理方面的特征(如机械性能)、感官上的特征(如气味、噪音、色彩)、组织或行为特征、功能性的特征(如汽车的最高速度)。要求:是指明示的(如标准、规范)、隐含的(如用户和社会所期望的)或必须履行的要求或期望。要求会改变。51.1产品质量6特性分为:固有特性和赋予特性。固有特性:事物本身就有的特性,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如:螺栓的直径、物体的重量、机器的生产率。赋予特性: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需要对产品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供货时间、运输方式、保修时间。注:固有特性和赋予特性是相对的例如:供货时间及运输方式对硬件产品而言属于赋予特性,但对运输服务来说则属于固有特性。1.1产品质量1.1.2产品质量含义:通常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狭义含义:指产品质量;广义含义:指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信息质量、过程质量、部门质量、人员(工人、工程师、经理和行政主管)质量、系统质量、公司质量、目标质量等。产品质量概念不是绝对的。质量的“优劣”“完缺”都是相对于某一标准而言的。所谓产品质量实际上是指产品或有关的各项工作相对某一标准的符合程度。71.1产品质量1.1产品质量(2)质量特性:反映了其满足“要求”的能力适用性:指产品适合使用的性能,如刨花板的强度、密度、防水性和隔音性。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使用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概率。此性能一般指的是耐久性、安全可靠性,如水泥模板的使用次数及耐老化性能等。环保性:指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对环境与人体无害。如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的游离甲醛含量;家具的结构尺寸必须适应人体活动等。8(2)质量特性:美观性:指产品在外观上满足用户审美要求的能力。影响外观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色彩、外形和材质三要素。工艺性:主要是指产品应便于加工,便于实现连续化、机械化生产,以及便于采用典型工艺规程等的性能。经济性:指产品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耗费,以及使用的经济效果。91.1产品质量(2)质量特性:安全性:指产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不同时期、不同用户对产品质量特性的侧重点往往各不相同。(3)质量等级:定义: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作的分类或分级。与时俱变、俱进101.1产品质量(3)质量等级:产品质量的三个层次:质量的第一层次:用户共同基本需求上的一致认可。质量的第二层次:指质量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质量的第三层次:通过满足消费者潜在需求使新产品或服务达到意想不到的新质量。111.1产品质量1.2产品质量管理1.2.1基本概念(1)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彼此协调的活动。(2)质量管理:指导和控制某组织与质量有关的彼此协调的活动。即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包括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12(3)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是一个设定标准(根据质量要求)、测量结果,判定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并防止再发生的过程。——质量控制不是检验,在生产前对生产过程进行评和的过程也是质量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1.2产品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是一个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要求的过程。1.2.2产品质量管理发展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QualityTesting)—可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产业革命。—强调事后的终端把关,判断合格与否的初始阶段。141.2产品质量管理制造(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SQCStatisticalQualityControl)20世纪40年代质量管理基本上是属于质量检验阶段。1924年,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提出了用“6σ”法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继而建立了第一张工序质量控制图。151.2产品质量管理(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61.2产品质量管理原材料(或毛坯)不合格品合格品工序控制(预防产生废品)验收检查(剔除不合格品)抽样检查工序1工序2工序3成品完工检查抽样抽样检查检查(3)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QualityManagment)从50年代起,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鲍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QC)理论。质量控制应从产品设计开始,直到产品到达用户手中,使用户满意为止。它包括市场调查、设计、研制、制造、检验、包装、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质量管理。171.2产品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18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颁布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使世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活动能够统一在ISO9000族标准的基础上。1.2产品质量管理1940年以前1940年-1960年1960年以后1.2.2全面质量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主要特点:“三全”全面的质量概念:全面质量中质量的概念是广义的,除了技术性能外,它还包括服务质量和成本质量。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决定于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和使用质量(如合理的使用和维护等)全过程。必须在市场调查、产品造型、研究试验、设计、制造、检验、运输、储存、销售、安装、使用和维修等各个环节中都把好质量关。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要求企业的全体人员都参加到质量管理工作中来。191.2产品质量管理(2)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原则预防的原则:尽一切可能把废品消灭在产生之前,真正减少企业和社会的损失。经济的原则:质量保证的水平和预防的深度是无止境的,须有一个合理的经济界限。协作的原则:生产和管理工作中企业全体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201.2产品质量管理(2)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原则211.2产品质量管理1.2产品质量管理(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标准化工作:使企业的各项生产技术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标准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质量教育:开展质量教育提高企业全体人员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质量责任制:明确规定在质量形成过程的各阶段省环节中,每个程序、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人的质量责任。计量工作:设置专门的计量管理机构和理化试验室。1.2产品质量管理(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质量信息工作:组织好企业内领导与基层、上下道工序及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反馈,还应组织好企业外部用户和外协厂与企业之间的质量信息反馈。质量管理组织:设置专职的质量管理机构,将广泛分散在企业各部门的质量职能,有机地结合成统一的质量保证体系以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检查、监督。(4)全面质量管理基本方法1947年美国统计学家爱德华·戴明提出戴明环(PDCA循环):任何一个管理过程,从确定方针目标,到贯彻执行,再通过了解及分析研究,最后提出下一步的措施,就是按、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进行的。241.2产品质量管理PDCA循环具体内容:251.2产品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特点:①周而复始: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261.2产品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特点:②大环带小环:类似行星轮系,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的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271.2产品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特点:③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281.2产品质量管理3/27/20201.2产品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意义:PDCA循环八个步骤:①分析现状,发现问题;②分析质量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③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④针对主要原因,采取解决的措施:--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措施?--达到什么目标?--在何处执行?--由谁负责完成?--什么时间完成?--怎样执行?301.2产品质量管理PDCA循环八个步骤:⑤执行,按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⑥检查,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⑦标准化,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⑧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311.2产品质量管理1.3质量保证体系1.3.1质量风险与产品责任质量风险:指因质量不良所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后果。质量风险随着产品技术复杂程度的增加而加大。产品责任:指企业对于因产品缺陷而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所应承担的责任。321.3质量保证体系1.3.2质量保证质量保证:企业对用户在产品质量方面提供的担保,保证用户购得的产品在寿命期内质量可靠。①企业的一种担保,给使用者以信任感和安全感;②企业的一种信誉,对用户损失的一种补偿,企业对其产品质量负责到底;③企业的一种活动,是为确保产品质量而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331.3质量保证体系1.3.3质量保证体系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以稳定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用户要求为目标,从企业整体出发,把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各阶段的生产经营活动严密地组织起来,明确规定它们的职责、任务、权限,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规程,建立信息反馈系统。逐步实现组织系统化、#管理制度#化、质量标准化、步骤程序化、工作效率化,从而形成一个严密、协调、有效的有机整体。341.3质量保证体系1.3.3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核心:充分依靠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技术进步的力量;关键在于完善责任制、考核制和奖惩制。351.3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的内容与任务:(1)设计质量保证:①市场研究质量:市场研究本身的质量;市场需要的质量。②概念质量:品种、成本、技术、利润等。③规格质量:主要技术经济参数。361.3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的内容与任务:(2)制造质量(亦称符合性质量)保证:①技术:技术、设备及技术储备等。②人力:人力调配、积极性、责任心等。③管理:组织、体系、基础工作状况等。371.3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的内容与任务:(3)有效性保证①可靠性:寿命等。②保养性:设计功能、使用保养性等。③维修性:维修方便程度。381.3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的内容与任务:(4)现场服务保证①迅速:及时、准确地排除故障。②足够服务能力:维修力量、备品备件等。③诚信:礼貌待客、诚实可信。391.3质量保证体系1.3.4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1)明确质量目标,制订质量计划401.3质量保证体系(2)建立全厂性质量保证体系411.3质量保证体系(3)建立质量管理信息反馈系统质量动态信息:日常生产经营中厂内外有关质量动态变化的信息;质量指令信息:有关质量的方针、政策、法令、标准、目标和计划等;质量反馈信息:指执行质量指令过程中产生的偏差信息,如来自厂内外的质量问题信息。421.3质量保证体系(4)实现管理业务标准化和管理流程程序化管理业务标准化:把重复出现的质量管理业务,按客观要求分类归纳,并将处理方法制定成标准纳入规章制度作为职工的行为准则,使其成为例行工作。管理流程程序化:在管理业务标准化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各岗位、各环节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即制定“工艺路线”、“操作规程”的过程。431.3质量保证体系(5)建立考核制度、奖惩分明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对质量计划完成较好的部门或个人给予奖励,而对质量目标未实现的部门或个人应予一定的惩罚。441.4质量检验1.4.1概述(1)检验定义与步骤检验:指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度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过程/步骤:明标—明确检验标准(即依据),定检验方法。抽样—随机抽取样品,全数检验时不存在。451.4质量检验过程/步骤:度量—用试验测量、化验、分析及感官检验方法,度量产品质量特性。比较—将测定结果与质量标准要求比较。判定—通过比较来确定是否符合标准。处理—对不合格的半成品或成品进行处理,相应措施。记录—记录数据,出具报告,及时反馈信息,以便改进。461.4质量检验(2)检验方法物理、化学检验:依靠仪器、量具和检测设备,应用物理和化学原理对受检物进行检验。感官检验:依靠人的感觉器官来进行有关质量特性或特征的评价和判定。47人造板产品质量指标:外观质量、物理力学性能1.4质量检验1.4.2质量检验程序(1)进货检验检验程序:核对采购的物资在数量、品种和规格上是否与及生产计划部门下达的采购任务单相符,有无合格证。收货部门填检验委托单交给检验部门。481.4质量检验1.4.2质量检验程序(1)进货检验检验程序:检验部门把关,完成检验过程,若对某质量特性有疑问,可复验。对外协件、外购件,检验部门可直接参加供货方的工序检验或成品检验。491.4质量检验(2)工序间检验为判别半成品能否由上道工序转入下道工序所进行的检验。首件检验:指对每个生产班次刚开始加工的第一个(批)半成品进行的检验。无论何种情况,如首件检验不合格,不得继续加工或作业。501.4质量检验(2)工序间检验巡回检验: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点)是巡回检验的重点按检验指导书的规定,对质量控制点进行定时、定量的检查,将结果标在控制图上,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11.4质量检验(2)工序间检验完工检验:完工检验是最终检验之一,是对全部加工活动结束后的半成品或完工的产品、零件进行的检验。末件检验:对于机械行业,靠模具或专用工装加工的零件,当批量加工完成后,对最后一件或几件零件还要进行“末件检验”。521.4质量检验(3)成品出厂检验:两个阶段成品完工检验:按出厂检验标准进行的检验活动,包括外观检验、理化性能检验;包装入库检验:包装、打印等活动的过程。53通过检验可以发现产品在设计、工艺、原料、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分析,可以制订出相应的改正措施,改进设计、完善工艺、加强工序质量控制,保证不合格品不重复出现。1.4质量检验(4)检验机构541.5标准与标准化1.5.1标准基本概念(1)定义:根据GB3935.1中所下的定义:标准: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551.5标准与标准化1.5.1标准基本概念(2)含义:限定制定标准的对象:比较稳定的重复性事物或概念。产生的必要基础:①是科学技术成果;②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必须履行的法定手续: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561.5标准与标准化(3)标准的本质特性:统一①不同级别的标准是不同适用范围内进行统一;②不同类型的标准是从不同侧面进行统一;③标准的编写格式也是统一的。571.5标准与标准化58(4)标准的分类A.按照标准的约束性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指令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包括以下几类:①药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兽药标准;②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运输安全标准;1.5标准与标准化强制性标准包括以下几类:③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及国家需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标准;④环境保护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⑤重要的通用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⑥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标准;⑦互换配合标准;⑧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产品质量标准。591.5标准与标准化推荐性标准:除强制性标准以外的其他标准属推荐性标准,为指导性标准。该标准具有指导性、参考性、无法律的强制性。在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违反这方面的标准不构成法律责任。B.按标准化对象的性质和作用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制定的标准。601.5标准与标准化技术标准:基础标准:互换性标准;通用技术语言标准;产品系列化标准。产品标准:产品品种、型式及规格(产品分类、型号、尺寸和参数等)方面的标准和产品质量方面(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标准。检测方法标准:检验测试方法、抽样方法、检验规则;产品出厂试验(检验)规范;定期抽查试验规范;耐久、可靠性及强化试验规范。611.5标准与标准化技术标准:原材料外购件标准:材料或外购件质量验收标准;选用和限用的材料标准;外购零、部件和元器件标准。工艺标准:工艺术语、符号、工艺规程编制规则;编制规则;管理用工艺文件编制规则以及工艺要素标准(如工艺规范、工艺尺寸、工艺余量与公差)等。621.5标准与标准化技术标准:工装标准:量具、刃具标准;机床夹具及模具的零、部件标准;机床辅具及检验夹具标准;工位器具标准;铸、锻及热处理工装标准。设备标准:各类设备精度、维修定额;检验验收标准;设备维护保养规定;设备大、中、小修质量标准。631.5标准与标准化技术标准:能源标准:能源动力的质量标准;产品、工艺设备能耗定额标准;耗能设备报废标准。安全、环保及工业卫生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劳保用品标准;三废排放标准;工业卫生标准。641.5标准与标准化管理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按管理对象分为:技术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标准、经营管理标准等。651.5标准与标准化B.按标准化对象的性质和作用分:工作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制定的标准。内容包括: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每项任务的数量、质量要求及完成期限;完成各项任务的程序和方法;相关岗位的协调,信息传递方式;考核办法及奖惩要求等。661.5标准与标准化(5)标准的分级:根据其协调统一的范围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团体如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等批准发布的标准以及由ISO认可的一些列入《国际标准体系关键词索引》的国际组织,如国际计量局(BIPM)、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发布的标准。区域标准:由世界某一区域发布的标准,如欧洲经济共同体标准(EN)。671.5标准与标准化(5)标准的分级:国家标准:指对全国经济、技术有重大影响,需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如GB、ANSI(美国国家标准学会)JIS(日本工业标准)、BS(英国标准学会)、DIN(德国标准)、NF(法国标准)。行业标准:指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如,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PI)。681.5标准与标准化(5)标准的分级:地方标准:指对于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为对象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对企业内部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69国外先进标准:指未经ISO确认、公布的其它国际组织的标准。①国际上有权威的区域标准:是指世界某一区域标准化团体通过的标准。这里“区域”词,是世界上按地理、经济或政治上所划分的区域。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通过的欧洲标准等等。701.5标准与标准化国外先进标准②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指美国国家标准(ANSI)、英国国家标准(BS)、德国国家标准(DIN)、日本标准(JIS)、法国国家标准(NF)等等。此外,还有一些国家的某行业的国家标准,如瑞士的手表标准、瑞典的轴承钢标准、比利时的钻石标准等。711.5标准与标准化国外先进标准:③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美国石油学会标准即API标准、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即ASTM标准、英国劳氏船级社的标准LR等。注意与国际标准区分。721.5标准与标准化1.5标准与标准化(6)标准实施的方法引用:直接采用标准,全文照办,丝毫未作改动地贯彻实施。选用:选取标准中的部分内容实施。补充:在贯彻标准过程中,对一些标准中的原则规定或缺少的内容,在不违背标准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再作出一些必要的补充规定。731.5标准与标准化(6)标准实施的方法配套:在贯彻一些标准时,要制定这些标准的配套标准,以及这些标准的使用方法等指导性技术文件。提高:为了稳定地生产优质产品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在贯彻产品标准时,可以国内外先进水平为目标,更加严格规定标准中一些性能指标,或者自行制定比该产品标准水平更高的企业产品标准实施于生产中。741.5标准与标准化(7)采标程度GB/T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国标采用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等同采用(IDT):国家标准等同于国际标准,仅有或没有编辑性修改。编辑性修改:是指不改变标准技术的内容的修改。如纠正排版或印刷错误;标点符号的改变;增加不改变技术内容的说明、指示,等等。751.5标准与标准化修改采用(MOD):国家标准“修改”了相应的国际标准,即允许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技术性差异,并对技术性差异进行清楚地标识和解释;国家标准在结构上与相应国际标准相同,但如不影响对两个标准的内容进行比较,允许改变文本结构。761.5标准与标准化等效采用(EQV):eqv表示“等效”;由于《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管理办法》已经作废,但2000年以前的标准上有“eqv”代号的,只要标准现行有效还是属于有效使用范围的。771.5标准与标准化非等效采用(NEQ):不属于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上不同,同时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没有被清楚地标识。“非等效”还包括在国家标准中只保留了少量或不重要的国际标准条款的情况。781.5标准与标准化采用程度在我国国家标准封面和首页上的表示方法举例如下:GB xxxx-xxxx(IDTISOxxxx-xxxx)GB xxxx-xxxx(MODISOxxxx-xxxx)GB xxxx-xxxx(EQVISOxxxx-xxxx)GB xxxx-xxxx(NEQISOxxxx-xxxx)791.5标准与标准化1.5.2标准化基本概念1、标准化: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全部活动。企业标准化:以企业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为目的,以企业生产经营与技术等活动中大量出现的重复性事物为研究对象,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以制定、修订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为内容的一种有组织的科学技术活动。801.5标准与标准化1、标准化企业管理标准化: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对需要协调统一的重复性的管理事项,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经济效益。811.5标准与标准化2、标准化原理简化原理:指对具有同种功能的标准化对象,当其多样性的发展规模超出了必要范围时,则应取消其中多余的、可替代的和低功能的环节,保证其构成的精炼、合理,使总体功能最佳。821.5标准与标准化2、标准化原理统一原理:统一是为了保证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秩序和效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条件下,使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特性具有一致性。协调原理:为使标准体系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必须通过有效的协调方式,使标准体系内的各组成部分、各标准或各相关因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适应,从而建立起合理的构成和相对稳定的关系。831.5标准与标准化2、标准化原理优化原理: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对标准体系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或对一个具体标准化对象的结构、形式、规格和性能参数等,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841.5.3我国标准代号、编号85(1)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5标准与标准化1.5标准与标准化(2)地方标准编号(3)企业标准编号861.5标准与标准化国内标准GB/T11718-2009中密度纤维板GB/T4897.1-2015刨花板GB/T9846-2015胶合板GB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LY/T1580-2010定向刨花板GB/T17657-2013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LY/T1717-2007人造板抽样检验指导通则LY/T1280-2008木材工业胶粘剂术语871.5.4人造板标准举例1.5标准与标准化国外标准ASTM美国材料试验标准Americanstandardfortestingmaterials如:ASTMD1037StandardTestMethodsforevaluatingPropertiesofWood-BaseFiberandParticlePanelMaterialsANSI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Americannationalstandardinstitute如:ANSIA208.2-1994MDFCSA加拿大标准如:CSAO437-93StandardsonOSBandwaferboard881.5.4人造板标准举例1.5标准与标准化国外标准CEN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如:EN300-97定向刨花板OrientedStrandBoards(OSB)Definitions,classificationandspecificationsDIN德国标准BS英国标准JIS日本工业标准JAS日本农业标准891.5.4人造板标准举例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
本文档为【质量管理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