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高中政治必修二复习资料(完全版)

高中政治必修二复习资料(完全版)

2010-08-08 17页 doc 126K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8965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二复习资料(完全版)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 ①国家的产生、国家与阶级的关系: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②国家的含义: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③国家的本质: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 ①国家性质的定义: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②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性质所决定的。 ③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高中政治必修二复习资料(完全版)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 ①国家的产生、国家与阶级的关系: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②国家的含义: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③国家的本质: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 ①国家性质的定义: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②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性质所决定的。 ③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①我国民主的特点:新型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A. 广泛性: a.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民主权利的广泛性,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b.我国现阶段人民的范围: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B.真实性: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法律和物质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②我国专政的特点:新型的专政,即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③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关系。 A.对立:民主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B.统一: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写入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可以充分发扬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②坚持专政职能才能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①服务职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②创造良好环境: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③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④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发展人民民主。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赋予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神圣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 (1)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宪法: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②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十八周岁的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代表的权利是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被选举权。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B.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C.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2)公民必须依法履行政治义务: ①政治义务的含义:政治义务是指公民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责任。 ②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 A.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B.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C.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D.公民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2、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1)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这一原则表明公民平等的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这就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内容)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实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②怎样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同时,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①为什么要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在行使公民权利和义务时,把他们结合起来。 ②怎样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A.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B.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三、政治生活 崇尚民主与法制 社会生活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主题是崇尚民主与法制。 1、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这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区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这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心中国命运,维护国家利益,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是我们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政治生活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问题。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助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有助于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有助于树立民主和法制观念,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①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是多样的。如参与选举,民主监督,管理,决策,社团活动等。 ②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参加学校的时事政治学习,养成读报看电视新闻的习惯,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参加共青团活动等。 ③参与政治实践活动的意义:有利于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的理解,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1、选举方式的选择 (1)直接选举: ①直接选举定义: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②直接选举优点:能更直接的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③直接选举的局限性:在选民人数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难度大。选举成本高。 (2)间接选举: ①间接选举定义: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上一级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选举方式。 ②间接选举的优点:选举成本低,便于组织。 ③间接选举的局限性: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阻隔,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 (3)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等额选举在确定候选人时,能够考虑到代表性和代表结构的合理性,但会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选民的积极性。 (4)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差额选举能够为选举人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选举方式。在差额选举中,候选人按照既定的规则,采取演讲、答辩等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的选举方式。有助于选民了解选举人,但若不加以有效,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 (5)怎样选择选举的方式: ①必须体现国家性质 ②必须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③必须采用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 ④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确定。 (6)我国选举方式的选择: 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我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的选举方式。 (7)我国目前的选举方式: ①县以上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实行间接选举。 ②乡镇一级人大代表选举实行直接选举。 2.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只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 ①政府的决策涉及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很重要。 ②通过民主选举,选举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决策能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我国公司参与民主决策的主要表现: ①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决策) ②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这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有关内容之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④对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还可以通过社会听证会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3)我国目前几种民主决定制度: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决策机关在决策前,广泛征询民意,集思广益,使公民通过多种方式,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积极参与决策的制度。能够使决策既合乎公众的需要和愿望,又切实可行。 ②公示制度:决策机关通过公示板、公示卡、微机触摸屏、公众宣传单、办事指示卡等形式,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公示出来的制度。有利于公众了解决策内容,发表意见,提出建议,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③专家咨询制度: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通过举行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听取专家的意见,集中学者的智慧,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决策中的作用的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发挥专家学者们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和科学预测方法,在决策过程中起到"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④社会听证制度: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行政处罚事项、重大行政许可事项等的决策,听取有关团体、专家学者及其与该决策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的意见的制度。有利于决策集思广益、有科学根据、有制度保证。 2、同历决策过程 共享决策成果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1)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2)有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 (2)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3)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1、基层民主自治进程回眸 1981年广西合寨村挂出:村民委员会。是中国实行村民自治的第一村。 1982年12月,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 198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通过,村民自治进入了法制化,制度化阶段。 198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组织法》通过,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1990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组织法》开始实施。 199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实施。 2、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1)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是实现民主管理的要求。 (2)我国目前几种重要的基层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形式: ①村民委员会 A.村民委员会的性质: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B.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表现: a.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民委员会的干部,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b.村民会议是村民参与决策管理的重要形式。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由村民在村民会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实行。 c.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规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实行自己事自己办的有效途径。 d.在村民自治实践中,村民创造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员会定期工作等形式。使村民自治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②居民委员会 A.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B.居民委员会作用: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居民委员会的干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 D.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由居民实行监督,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共建祥和文明社区 (1)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2)中学生需要有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 从未来的发展看,我们需要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在基层这种最广泛的民主自治的实践中,我们能够获得很多机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尝试参与民主管理活动。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在实践中增强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 (1)公民的监督权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权利: 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里,人民当家作主还体现在可以通过行使监督权,积极实行民主监督。这是宪法赋予我们的管权利。 (2)监督权的具体内容: ①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切身履行职责,可以提出批评的意见。 ②当我们遇到国家给我们的行政处分、诉讼判决不服,或受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歧视或压制等不公正待遇时,有权依法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申诉或诉讼,请求免除,减轻处理或予以平反,给与公正待遇。 ③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有权利向有关国家机关指控,或举报,要求依法处理。 (3)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多种合法渠道 ①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用写信、电话、电子邮件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意见。 ②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的权力机关。 ③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可以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舆论监督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监督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民主监督的好形式。 2、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1)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公民怎样才能行使好监督权 ①公民要勇于行使监督权利: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行使监督权。 ②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公民要依法行使监督权。要遵守法律,依照和程序办事。不能用非法方式如闹事、大字报等形式。 ③依法行使监督权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如实反映情况, ④依法行使监督权时,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冲击国家机关。 综合探究: 1.有序的参与政治与无序的参与政治的区别: (1)是否遵守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在我国现阶段怎样区分有序参与政治和无序参与政治: (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要求,就能确保有序地参与。 (2)脱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遵守法律法规,不遵守程序和要求,必然导致无序的局面。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政府的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内容): ①政府担负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 ②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 ③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④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①主要内容: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②意义: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内容): ①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在人民中进行四有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政府组织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内容): ①内容:政府提供各种社会公共服务.包括公共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控制人口增长等。 ②注意: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不是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2、便民利民的政府(原因)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人民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3)在处理公民与政府和关系上,公民应当表具体的意识和素养: ①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 ②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③支持政府的工作。 ④寻求政府的帮助。 ⑤监督政府。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2)政府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政府应当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①坚持为人民负责的工作态度: A.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 B.政府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应该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A.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要真抓实干。 B.把工作重点放在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 C.使政府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利用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2、求助有门,投诉有道 (1)人民群众有困难要找政府: 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困难或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政府求助。政府是与我们联系最密切的国家机关。 (2)人民群众找政府解决困难的方式和途径: ①开设热线电话 ②设立信访部门 ③发展电子政务 ④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制度. (2)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作用和意义 ①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 ②有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③有助于促使政府改进工作。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1、政府依法行政 (1)依法行政的含义: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2)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①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要求。 ②是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 (2)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①合法行政: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②合理行政:政府实行行政管理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③程序正当:除涉及国家机密或依法受保护的商业机密,政府应该公开 ④高效便民:政府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⑤诚实守信:政府公布的信息应该全面、准确、真实、政府的承诺要兑现。 ⑥权责统一:政府依法履行职责时,应该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3)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1)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2)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应当坚持的原则: ①依照法律程序的原则 ②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③尊重少数的原则。 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1)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①防止政府滥用权力 ②保证政府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①关键:建立和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②怎样建立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A.一靠民主: 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切实保障公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B.二是靠法律: 使政府的决策、执法和执法检查都按照法律行使,这就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掌权者行事有可遵循的统一规范,确保权力按照法律行使。 (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①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②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③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 ④新闻舆论的监督 ⑤社会与公众的监督 ⑥司法机关的监督 ⑦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形式。 (4)政府接受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①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②政府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③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 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做到权为民用。从而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为阳光工程喝彩 (1)政府阳光工程的含义:政府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被称为阳光工程 (2)政府阳光工程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法治政府的表现,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增强。 (3)政府实施阳光工程(或政府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的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②便于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③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④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综合探究: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1.政府权威的含义: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影响力。 2.政府威望的决定因素:国家性质 3.有权威的政府的特点: (1)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会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较高的信誉。 (3)必定是富有威望和影响力的政府,它得到人民群众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则止。 (4)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都会有促进作用。 4.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认可和服从,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 5.政府怎样才能树立自己的权威: (1)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 (2)政府要依法行政。 (3)政府要切实履行有效管理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职能,树立起高效、廉洁和负责任的政府形象, (4)最根本的是: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 广大人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人民代表,由它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全国人大部分职权。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①立法权:即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国家立法权。宪法、刑法、民法及一切法律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审议并通过,才能生效。 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订地方性法规。 ②决定权: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的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如:全国人大决定国家主席、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发展规划等。 ③任免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的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如选举国家主席,任免检察长,法院的院长等。对任职期期间有特殊情况的进行罢免。 ④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的权力。人大对政府干部有权进行监督。 2、肩负人民的重任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我国各级人民代表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每届任期五年。 (2)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①人大代表的权利: A.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B.人大代表的权利主要是: 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C.名词解释: a.提案权:是指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b.质询权:是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②人大代表的义务: a.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b.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⑴.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①国体:国家的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②政体: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注:①我国的政体形式: 我国同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注:②国家政权机关: 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元首不是个人权力的最高代表,而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是国家在形式上,或实质上对内或对外的最高代表。 ③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A.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C.政体有相对的独立性。 (2)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③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的特点: A.特点: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B.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C.民主集中制在我国国家机构中的表现: a.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 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人民代表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b.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c.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 中央统一领导,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归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 (2)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宗旨: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①为什么具有优越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主要表现: A.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B.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4)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系: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 ②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附:我国的国家机关 1.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行政机关:各级人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 3.司法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最高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又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相适应。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A.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族人民及其事业中的领导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原因) ①只有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才能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②只有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③只有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①科学执政含义: 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含义: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③依法执政含义: 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 (2)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有利于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确立三个代表的思想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于在新世纪新阶段领导人民,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极重要的意义。 (4)“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三个代表”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做到“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5)怎样贯彻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勇气,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力量。 ②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党要紧跟世界进步潮流,站在时代的前列,继续成为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巩固执政地位,必须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2、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为全国人民谋利益,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2)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历史源泉和胜利之本,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必须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执政参政,特色鲜明 (1)我国除执政的共产党外,还有八个参政的民主党派 (2)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我国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3)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地位和关系: A.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代表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B. 民主党派地位和权利: a. 地位: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b. 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民主党派参政基本点): 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订和执行。 C.关系: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5)我国的多党合作: ①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各民主党派才能团结协作。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②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长期共存是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都长期存在,互相监督是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监督,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参政党与执政党一起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和民主盛衰兴亡的责任。 ③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展活动,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 ④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创立与构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我国各党派共同创立的。人民政协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 B.人民政协的职能: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 2、适合国情,优势显著 (1)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及时反映社会各阶层利益和要求。民主党派人士参加国家机关的领导工作,直接参加国家政权和国家事务的管理,推进了国家政治生的民主化。 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民主党派是拥有多学科的人才库,是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 ③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由于历史原因,各民主党派和台湾同胞有密切联系,成为大陆和台湾联系的纽带。 (2)我国绝不能照搬西方多党制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主张在我国实行多党制,实质上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后果是人民政权的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 (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歧视的阶级根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但历史遗留的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①民族平等原则: A.法律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B.民主平等的含义: 指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民族团结原则: A.含义: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 B.坚持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含义:我国各民族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B.原因: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④三个原则的关系: A.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C.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D.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2.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1)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制的法制化进程 (1)1949年9月,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自治写入宪法。 (3)1984年10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基本法,标志民族自治进入了法制化建设的新阶段。 (4)2001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的修改的民族自治法,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地位,扩大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2、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 ①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县以下不实行自治,但可以设立民族乡等补充形式。 ②全国建立5个自治区、30自治州,120自治县。 (3)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①民族自治机关的含义: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A.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B.民族自治权的主要内容: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C.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地位:自治权是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①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社会基础。 ③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1)我国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五大宗教。 (2)我国各宗教都有爱国传统. (3)我国宗教界积极参与国际宗教的交往与合作。 2、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正确的宗教政策理由。 ①我国存在宗教,就必然存在宗教问题,因此必须实行正确的宗教政策。 ②宗教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用行政的方法消灭宗教。 (2)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另一种宗教的自由;有信仰同一宗教内不同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仰宗教,现在信仰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信仰宗教,现在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我国宗教政的内容: A.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一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二是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权利,是政府尊重人权的体现,侵犯这一权利,要承担法律责任。) B.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政府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D.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要求宗教界人士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令。 要求宗教界人士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对教义做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解释。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做贡献。 3、弘扬科学精神 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而是要科学地对待宗教。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要对人民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 (2)中学生要接受无神论宣传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 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综合探究: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 1.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3)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4)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5)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 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 走近国际社会 一、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国际社会的构成 (1)主权国家 (2)未被国际社会承认主权的地区 (3)国际组织 2.主权国家: ①主权国家的含义:对内具有最高管辖权,对外具有独立权的国际社会成员。 ②主权国家的分类: A.按国家性质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B.按经济发展程度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③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 A.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 B.主权是最重要的国家构成要素:主权是一个国家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④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A.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 a.独立权。主权国家有按照自已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干涉的权利。 b.平等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c.自卫权。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d.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都具有管辖的权利。 B.主权国家承担的义务: a.不侵犯别国。B.不干涉他国的内政。C.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3、国际组织 (1)国际组织的含义: 国际组织是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
/
本文档为【高中政治必修二复习资料(完全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