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黄帝阴符经释义-任法融田诚阳刘一明

黄帝阴符经释义-任法融田诚阳刘一明

2010-08-15 22页 pdf 414KB 8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8953

暂无简介

举报
黄帝阴符经释义-任法融田诚阳刘一明 《阴符经》——道家诸派共尊经典[田诚阳注] 《阴符经》,是与《老》《庄》并列的道教圣典。全篇字数不多,言深旨远。经文 从天、地、物、人、我五个方面论述天人关系,尤为道教修炼所宗述,为丹学祖 经之一。下面逐句作注,以阐其真义。 题解:阴,隐含,内藏。符,符合。通过内在修炼,符合天之道也。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观察,体悟。执,按照,执行。 观察天道运行之规律,并按照天之运行修炼自身,一切修道的内容都可以包括了。 修道所追求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的程度越深,修炼的层次也...
黄帝阴符经释义-任法融田诚阳刘一明
《阴符经》——道家诸派共尊经典[田诚阳注] 《阴符经》,是与《老》《庄》并列的道教圣典。全篇字数不多,言深旨远。经文 从天、地、物、人、我五个方面论述天人关系,尤为道教修炼所宗述,为丹学祖 经之一。下面逐句作注,以阐其真义。 题解:阴,隐含,内藏。符,符合。通过内在修炼,符合天之道也。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观察,体悟。执,按照,执行。 观察天道运行之规律,并按照天之运行修炼自身,一切修道的内容都可以包括了。 修道所追求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的程度越深,修炼的层次也就 越高。故此明白了天人合一,也就等于明白了修道。这句话点出了全篇主题,是 全篇总纲。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贼,贼害,戕害。见,识别,发现。昌,精进,成功。 天上有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喻指五行。五行生克制化,莫不戕害我身,使我堕 入其中,尝受生老病死之苦,不能自主。而我若能识其贼性,探得造化之根源, 使五行颠倒,造化逆行,自可反夺五行之造化,使“贼”化“昌”,反而促使我 之功成。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反夺五行造化,在于一心之运用。此乃空空洞洞,不执不失之道心,非世俗顽恶 之人心。其所反夺之源在乎宇宙(天),由于色身有限,宇宙无限,要从宇宙之中 施行反夺,才能获取无穷之造化。“天地坏时,这个不坏”。大道之奥妙,早已揭 示无穷矣。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人能认清五贼,追根溯源,还归本来,求得宇宙总持之门,自然成为造化主人。 此时无穷宇宙,不过在我掌中,万物变化,亦好象生于自身也。这等气魄。除非 修道之士无人能之。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机,时机(此经重在“机”字,包括所有的道功、法、道妙。吾人修道,采药得 丹,全在火候,全在掌握时机)。立,遵循。 我未生前,不过元神混沌之体,谓之天性;既生我后,化为后天气质之性,谓之 人心。天性既可化为人心,吾人自可悟通此机,遵循天道,去掉人心,返归天性。 老子谓之“归根复命”,大道之根源在此。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 万化定基。 天发杀机,日月相蚀,陨星坠落。地发杀机,洪水地震,起于四野。人发杀机, 天翻地覆,灾异横起。要在人能合乎天道,天人齐发,则万种变化,可以定其基 矣,以上虽言杀机,但生杀互根,杀机即是生机。人能发杀机于天地,即是反夺 生机于自身。丹道谓之“大死再活”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也。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要在杀机中反夺生机,必须人天合发,即人性合乎天性。但人性有巧有拙,务使 伏巧为拙,使外拙而内巧,拙中藏巧,才合乎天性。 伏藏之道,在于九窍,即耳、目、口、鼻、脐、外肾、谷道。九窍皆邪妄出入之 门户,而关键更在于耳、目、口三者。精通于耳,气通于口,神通于目,动则外 漏,静则内藏,使动化为静,则三要化为三宝。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之,谓之圣人。 钻木取火,古人经验。但火性太炽,则木反为火伤。比喻人之心火过旺,必伤元 神。推之治国,其理亦同,国家出了奸臣,祸国殃民,动荡之时,必然崩溃。犹 人炼意不净,滋生妄念,定有伤丹之度。可见祸福生杀,太过不及,差之毫厘, 谬之千里。识得其机,修之炼之,才是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 三才既安。 盗,逆取,反夺。宜,平衡,协调。 天生天杀,阴阳消长,乃顺行之自然。但天杀之机,即是反夺生气之机也,又为 逆行修道之枢要。天地从万物中反夺,万物从人中反夺,人从万物中反夺。三者 互相反夺,合平衡,才合乎生杀之道,成为自然。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所以神也。 食,掌握,采取。动,发动。 欲求修炼,贵在能知生杀予夺之时机。按时采取,从天地万物中反夺生机,陶铸 自身筋骨,才能成为乾健之躯。乘机发动,借生杀变化之机,反夺造化,安定自 身。丹功每次提高阶段,都在掌握时机。 平常人只知后天思虑之神为神,不知先天不神之神,才是真神。大要修道,先使 后天识神归于先天不神,空空洞洞,虚灵不昧,才能时至神知,机动觉随,反夺 造化,调理百骸,得成修炼之动。 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太阳东升西降,月亮晦朔弦望,皆有定数。小往则大来,大往则小来,阳大阴小, 与日月之出没相同。我能知往推来,食其时而动其机,采日精月华,夺天地正气, 自可完成修真成圣之功,神明由此而出。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盗机即反夺之机也,反夺造化之功,皆无形象可言,若有形象,便落后天,故天 下无见之知之者。先有见知,便失真机。采炼之时,若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之先天元炁,无形无象,不可得见,则可成丹。此时若动情识,迅即化为后天浊 质,可以见如,必有走漏之危,即使追回采炼,亦不能成丹。 此反夺之机,君子得之固然谨慎,倍受奉行,可以长生久视。小人得之轻视造化, 修功差驰,反促其寿也。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师,兵事。修道与用兵理同。 双目失明的人,视不外漏,专一于耳,所以听觉灵敏。两耳失聪的人,听不外漏, 专一于目,因而视觉灵敏。专心用于一处,便可得到用兵十倍的效力。反复昼夜 地不断用心,则可得到用兵万倍的效力。丹法与用兵相同,二者一理,运用之妙, 都在专一。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人生之初,心本虚空,渐为外物所扰,因而产生各种念想,损人心性,损尽则死。 修道下手,还虚第一,盖“魔由心生,境由心造”,心若不虚,反而自惹魔障, 坏我功修。故须收心离境,聚性止念。其机在目,神生于心,发于二目,乃丹动 之枢机。内视、采药、烹炼、养胎及至出神等等,均以目力机。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天本空空洞洞,无识无知,毫无施恩之意,而其行四时,育万物,大恩遂生。迅 雷烈风受其驱使,不能自主。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至乐的人,心胸坦荡,性有余闲。至静的人,心性收敛,廉而不失。修炼的人悟 到虚静之时,心忽开朗,舒适畅快,妙不可言,就是达到至乐至静的境界了。 天道驱风使雷,运行四时,看似至私,而作用于万物生化,却无偏无倚,一视同 仁,实为至公。犹天性降之于人,虽为个人所私,实际贤愚皆同,人人均有。天 性与太虚等量,大公无私,若至私而实至公也。 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禽,通“擒”,制服之意。 制服的诀窍在于炁,气聚则生,气散则死。生与死互为本根,生于何处,死于何 处,人由男女而生,亦因男女而死。恩害相生,亦同于生死。由人心返还天性, 为死处求生,是谓逆则成仙,即恩生于害;由天性降落人心,为生老病死,是谓 顺则生人,即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其 圣,我以不奇其圣。 愚人以天文地理为神圣,我以随机应变为原则。人以愚弄欺骗为神圣,我以不言 而信为神圣。人以惊世骇俗为神圣,我以和光同尘为神圣。这些都是修德之要, 无德便不能培道。 道教认为,道在我身上就是德;没有德也就失去了道。有人做功出魔,或功夫停 滞,就因为不注重修德的缘故。 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以坎水填入离火之中,使后天坎离复为先天乾坤,则人心灭亡,而天性复现,到 此筑基完成。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自然之道,空空洞洞,无中生有,天地万物赖以生化。天地之间饱含着静,静极 生动,阴阳产生。阴极生阳,阳极必阴。如此相推,则天地万物生生化化,顺其 自然,不失其序也。 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违,违抗,改移。制,制订,采用。契,契合,规定。 圣人明白自然之道不可随意违抗,因而采用至静之法。只有静才能体悟天道,才 能识别五贼,才能天人合发,才能反夺造化。一切修为,都是从静中自然生出。 能静片刻,可以攒簇一年之气候,这是律历所不能规定的。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近乎象矣。 有奇异之器,才能产生万象。八卦甲子之中,藏有鬼神莫测之机。阴阳相胜的法 则,昭昭然可以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了。 简介 《阴符经》,全称《黄帝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也称《黄帝天机经》, 总共只有 300 多字,作者无法考证。据说《阴符经》是唐朝著名道士李筌在河南 省境内的洛阳嵩山少室虎口岩石壁中发现的,此后才传抄流行于世。根据李筌对 本经典的解释著作《黄帝阴符经疏》,可以把它的内容概括为两个部分:首先讲 述观察自然界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所以,天性运行为自然规律,人心则顺 应自然规律;其次阐明了天、地、人生杀的变化情况,人的生杀之气的和收,应 与自然同步,才能把握好事物成功的机遇。然后,阐明人后天禀性巧拙的生成和 耳目口鼻的正确运用,主要效法自然五行相生原则,修炼自身。 正文 神 仙 抱 一 演 道 章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 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 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 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之,谓之圣人。 富 国 安 民 演 法 章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 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 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 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强 兵 战 胜 演 术 章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 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 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 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 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推而变化顺矣。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 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 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尽乎象矣。 阴符经注序 阴符经三百余字,其言深奥,其理精微,凿开混沌,剖析鸿蒙,演造化之秘, 阐性命之幽,为古今来修道第一部真经。唐陆龟蒙谓黄帝所著,宋陈渊谓黄帝受 於广成子,朱文公亦谓黄帝著,邵尧夫谓战国时,程伊川又谓非商末即周末时 书。其说纷纷,各述所知,究无定见。以予论之,世皆传为黄帝阴符经,丹经子 书,俱谓阴符经系黄帝所作,考之文字,始於黄帝,兴于唐虞夏商,或者黄帝撰 作,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后世成真仙侣,笔之於书,流传世间,亦未可定。就 其世传之说,丹经之载,谓黄帝著之,亦无不可,但此书沿讹已久,苦无善本, 字句差错者极多,或借骊山老姥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术之说,紊乱圣道, 以盲引盲;更有借伊吕张果子房孔明注语欺世惑人者,似此鱼目混珠,指鹿为马, 大失真经妙旨。予于乾隆四十四年,岁次己亥,於南台深处,取诸家注本,校正 字句,细心斟酌,略释数语,述其大意,扫邪救正,以破狂言乱语之弊,高明者 自能辨之。 时大清嘉庆三年岁次戊午九月九日 栖云山 素朴散人悟元子 刘一明 叙於 自在窝中 阴符经注解跋 阴符经者,黄帝演道书也。而谈兵之家,视为天时孤虚旺相之理,人事进退 存亡之因,即缁黄之流,浅窥圣经,谬为注疏者亦不少,不几误璞为鼠,以青作 黄乎?我悟元老师,造性命之精,证天人之奥,体古圣觉世之婆心,思发其覆, 悯后学穷理而无门,详为之解,扫诸说之悖谬,诠阴符之肯綮,其中尽性至命之 学,有为无为之理,靡不详明且备,将数千年埋没之阴符,至今原旨毕露,而无 余蕴矣。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仆则曰:圣经之精,圣道之微,尽 矣。 大清嘉庆三年岁次戊午九月九日 受业门人 王附青 云峰甫 沐手敬题 轩辕 黄帝著 洮阳门人 张阳全 校阅 悟元子 刘一明 注 后学 陶铸灵 重刊 阴者,暗也,默也,人莫能见,莫能知,而己独见独知之谓;符者,契也, 两而相合,彼此如一之谓;经者,径也,道也,常也,常行之道,经久不易之谓。 阴符经即神明暗运,默契造化之道。默契造化,则人与天合,一动一静,皆是天 机,人亦一天矣。上中下三篇,无非申明阴符经三字,会得阴符经三字,则三篇 大意可推而知矣。 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性命之道,一天道也。天之道,阴阳之道耳。修道者能知天道之奥妙,而神 明默运,窃阴阳之气,夺造化之权,可以长生不死,可以无生无死,然其最要处, 则在能观能执耳。何谓观?格物致知之为观,极深研几之为观,心知神会之为观, 回光返照之为观,不隐不瞒之为观;何谓执?专心致志之为执,身体力行之为执, 愈久愈力之为执,无过不及之为执,始终如一之为执。观天道,无为之功,顿悟 也,所以了性;执天行,有为之学,渐修也,所以了命。能观能执,用阴阳之道 以脱阴阳,依世间法而出世间,性命俱了,心法两忘,超出天地,永劫长存,只 此二句,即是成仙成佛之天梯,为圣为贤之大道,外此者,皆是旁门曲径,邪说 淫辞,故曰尽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者,金木水火土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人即受此气 以生以长,但自阳极生阴,先天入於后天,五行不能和合,自相贼害,各一其性, 木以金为贼,金以火为贼,火以水为贼,水以土为贼,土以木为贼,是谓天之五 贼也。惟此五贼,百姓日用而不知,顺行其气,以故生而死,死而生,生死不已。 若有见之者,逆施造化,颠倒五行,金本克木,木反因之而成器;木本克土,土 反因之而生荣;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燥;火本 克金,金反因之而生明;克中有生,五贼转而为五宝,一气混然,还元返本,岂 不昌乎!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人秉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五行之气。然心者身之主,身者心之室,五 贼在身,实在心也。但心有人心道心之分;人心用事,则五贼发而为喜怒哀乐欲 之五物;道心用事,则五贼变而为仁义礼智信之五德。若能观天而明五行之消息, 以道心为运用,一步一趋,尽出於天而不由人,宇宙虽大,如在手掌之中;万化 虽多,不出一身之内;攒五行而合四象,以了性命,可不难矣。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者,天赋之性,即真如之性,所谓真心,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而人得 以为人者是也;人心者,气质之性,即知识之性,所谓机心,见景生情,随风扬 波,而人因之有生有死者是也。天性者,天机,即是天道;人心者,人机,即是 人道。守天机者存,顺人机者亡。惟大圣人观天道,执天行,中立不倚,寂然不 动,感而遂通,修真性而化气性,守天道而定人心,不使有一毫客气杂於方寸之 内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 合发,万化定基。 杀机者,阴肃之气,所以伤物也;然无阴不能生阳,非杀无以卫生,故天之 杀机一发,则周而复始,而星宿移转,斗柄回寅;地之杀机一发,则剥极而复, 龙蛇起陆,静极又动;惟人也亦俱一天地也,亦有此阴阳也,若能效天法地,运 动杀机,则五行颠倒而地天交泰,何则?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时。天 时人事合而一之,则万物变化之根基即於此而定矣。中庸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者,即此也。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人秉阴阳之气以成形,具良知良能以为性,性无不善,而气有清浊。秉气清 者为巧,秉气浊者为拙。性巧者多机谋,性拙者多贪痴。巧性拙性皆系气质之性, 人心主事,非本来之天性。修真之道,采先天,化后天,而一切巧拙之性,皆伏 藏而不用矣。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九窍者,人身上七窍,下二窍也;三要者,耳目口也。人身九窍皆受邪之处, 而九窍之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邪之要口,耳听声则精摇,目视色则神驰,口多 言则气散,精气神一伤,则全身衰败,性命未有不丧者。人能收视,返听,希言, 闭其要口,委志虚无,内念不出,外念不入,精气神三品大药凝结不散,九窍可 以动,可以静,动之静之,尽是天机,并无人机,更何有邪气之不消灭哉!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之,谓之圣人。 火喻邪心,木喻性,奸譬阴恶,国譬身。木本生火,火发而祸及木,则木克; 邪生於心,邪发而祸及心,则性乱;国中有奸,奸动而溃其国,则国亡;阴藏於 身,阴盛而败其身,则命倾;身心受累,性命随之,於此而知潜修密炼,观天道, 执天行,降伏身心,保全性命,不为后天五行所拘者,非圣人其谁与归? 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道阴阳而已,阳主生,阴主杀,未有阳而不阴,生而不杀之理。故春生夏 长秋敛冬藏,四时成序,周而复始,循环不已,亘古如是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天以始万物,地以生万物,然既生之,则又杀之,是天地即万物之盗耳;世 有万物,人即见景生情,恣情纵欲,耗散神气,幼而壮,壮而老,老而死,是万 物即人之盗耳;人为万物之灵,万物虽能盗人之气,而人食万物精华,借万物之 气生之长之,是人即万物之盗耳。大修行人,能夺万物之气为我用,又能因万物 盗我之气而盗之,并因天地盗万物之气而盗之,三盗归於一盗,杀中有生,三盗 皆得其宜矣。三盗既宜,人与天地合德,并行而不相悖,三才亦安矣。三才既安, 道气长存,万物不能屈,造化不能拘矣。然此盗之秘密,有一时之功,须要不先 不后,不将不迎,不可太过,不可不及,坎来则离受之,彼到而我待之,阳复以 阴接之,大要不失其时,不错其机,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食其时者,趁时而吞服先天之气也;动其机者,随机而扭转生杀之柄也。食时则 后天之气化,百骸皆理,可以全形;动机则先天之气复,万化俱安,可以延年。 时也机也,难言也。要知此时即天时,此机即天机,苟非深明造化,洞达阴阳者, 乌能知之?噫!八月十五翫蟾辉,正是金精壮盛时,若到一阳才起处,便宜进火 莫延迟。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 古今学人,皆认昭昭灵灵之识神,以为本来之元神,故着空执相,千奇百怪, 到老无成,有死而已,殊不知此神为后天之神,而非先天之神,乃神而实不神者。 先天之神,非色非空,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乃不神之神,而实至神者。 奈何世人只知后天之神而神,甘入於轮回,不知先天不神之神,能保乎性命,无 怪乎万物盗我之气而罔觉也。 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 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人之所以能盗天地万物之气者,以其天地万物有定数焉;天地万物不能盗人 之气者,以其圣道无形无象焉。如日月虽高,而有度数可推,日则一年一周,天 有春夏秋冬之可见;月则三十日一周,天有盈虚朔望之可窥,大为阳,小为阴, 阳极则生阴,阴极则生阳,大往小来,小往大来,阴阳循环,乃一定不易之道。 至人於此推阴阳造化之消息,用功於一时辰内,采鸿蒙未判之气,以为丹母,夺 天地亏盈之数,以为命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圣功於此而生,神明 於此而出,此功此明,其盗机也,虽天鬼神不可得而测度,而况於人乎!天下乌 得而见,乌得而知?如其能见能知,安能盗之?此其所以为圣,此其所以为神。 是道也,非忠臣孝子大贤大德之人不能知,非烈士丈夫俯视一切万有皆空者不能 行。果是真正修道君子,得意忘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到了性了命之后, 不肯洩漏圭角,固穷而如无知者也。至於薄福小人,偶尝滋味,自满自足,又不 自重性命,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适以自造罪过,非徒无益,而又害 之矣。 下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瞽者善於听,非善听也,以目无所见,而神藏於耳,故其听也聪;聋者善於 视,非善视也,以耳无所闻,而气运於目,故其视也明。即此二者以观,闭目而 耳聪,塞耳而目明,况伏先天之气,舍假修真,存诚去妄者,何患不能长生乎? 清静经曰: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 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 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妄想贪求,乃利之源也,人能绝此利之一源, 则万有皆空,诸虑俱息,胜於用师导引之功十倍,又能再三自返,存诚去妄,朝 乾夕惕,昼夜殷勤,十二时中,无有间断,渐归於至善无恶之地,胜於用师导引 之功万倍。盖师之功,能革其面,而不能革其心;能与人规矩,而不能使人巧; 绝利自返,正心地下功,戒慎恐惧於不睹不闻之处,师力焉得而及之?至圣云: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正此节妙谛。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心如主人,目如门户。本来真心,空空洞洞,无我无人无物,与太虚同体, 焉有生死,其有生死者,后天肉团之心耳。心不可见,因物而见,见物便见心, 无物心不现。是主人或生或死,物生之,物死之,其所以使物生死心者,皆由目 之开门揖盗耳。盖目有所见,心即受之,是心生死之机,实在目也。人能返观内 照,外物无由而受,生死从何而来?古人云:灭眦可以却老,此至言也。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天至高而万物至卑,天与物相远,似乎无恩於物矣。殊不知无恩之中而实有 大恩生焉。天之气鼓而成雷,嘘而成风,迅雷震之而万物发生,烈风吹之而万物 荣旺。发生荣旺,万物皆蠢然无知,出於自然,此无恩而生大恩,天何心哉?故 至乐者,万物难屈,无拘无束,性常有余;至静者,万物难移,无贪无爱,性常 廉洁。乐者无心於余而自余,静者无心於廉而自廉,亦如天之无恩而有大恩。无 心之用,神矣哉!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天之道行於无象,运於无形,为物不贰,其至私与。然其四时行而万物生, 其用又至公焉。推其奥妙,其一气流行,禽制万物乎?禽者,擒也,统摄之谓; 制者,造作之谓;言统摄万物,制造万物,在乎一气也。一气上升,万物皆随之 生长,一气下降,万物皆随之敛藏,生长敛藏,总是一气擒制之,一本散而为万 殊,万殊归而为一本。私而公,公而私,非私非公,即私即公,一气流行,循环 无端,活活泼泼的也。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天道生物,即是一气。上下运用一气,上为阳,下为阴。阳者,生也,恩也; 阴者,死也,害也。然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是生以死为根,死以生为根也; 有恩必有害,有害必有恩,是恩在害生,害在恩生也。若人死里求生,则长生而 不死,人能害里寻恩,则有恩而无害,出此入彼,可不慎乎!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愚人不知生死恩害,是天地造化循环之秘密,直以天地文理为圣矣。我则谓 天文有象,地理有形,著之於外者,可见可知,未足为天地之圣。若夫时物之文 理,无象无形,乃神运之道,藏之於内者,不可见,不可知,正天地之所以为哲 也。盖物有时而生,有时而死。当生之时,时生之,不得不生;当死之时,时死 之,不得不死。生者,恩也,死者,害也,生而死,死而生,恩而害,害而恩, 生死恩害,皆时运之,亦无非天地神道运之。天地神道不可见,因物以见之,观 於物之生死有时,而天地神道之明哲可知矣。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性命之道,始於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故古来修真上圣,当有作之 时,黜聪毁智,韬明养晦,斡天关,回斗柄,采药物於恍惚杳冥之乡,行火候於 无识无知之地,委志虚无,神明默运,虽天地鬼神,不可得而测度,而况于人乎? 乃人不知其中奥妙,或以愚度圣人,彼岂知良贾深藏,若虚而实有,不愚之运用 乎?当无为之时,和光同尘,积功修德,极往知来,一叩百应,神通广大,智慧 无边,而人或以奇期圣人,彼岂知真常应物,而实非奇异之行藏也。圣人不愚, 亦如时物文理之哲,圣人不奇,亦如天地文理不圣。圣人也,所参天地之化育, 而德配天地者也。 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人之悭贪恩爱,如水渊也;酒色财气,如火坑也。一切常人,不穷天地造化 之道,不究圣功性命之学,自暴自弃,以假为真,以苦为乐,沉於水渊而不知, 入於火坑而不晓,自取灭亡,将谁咎乎?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推,而变化顺 矣。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无形无名,自然至静之道。然 静者动之基,静极而动,天地万物即於此而生焉。一生天地,而天地即得自然之 道以为道,故天地之道浸。浸者,浸润渐入之谓,亦自然之义。惟其浸润自然, 动不离静,静不离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故阴阳胜。动为阳,静为阴,动极 而静,静极而动,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相推,四时成序,万物生成,或变 或化,无不顺之,造物者岂有心於其间哉?盖以自然之道无形,无形而能变化, 是以变化无穷也。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 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尽乎象矣。 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者也。惟与天地合德,故不违天地自然之道,因而裁 制变通,与天地同功用。何则?自然之道,非色非空,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 至实,有无兼该,虚实并应者也。故以言其无,则虚空一气,无声无臭,其为道 也至静,静至於至,虽律历之气数,有所不能契。夫律历能契有形,不能契无形, 至静则无形矣,律历焉得而契之?[囟/比]陵师所谓有物先天地,无名本寂寥者是 也。以言其有,则造化不测,包罗一切,其为器也最奇,器至於奇,是谓神器。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故万象森罗,八卦相汤,甲子循环,神之伸机,鬼 之屈藏,无不尽在包容之中。[囟/比]陵师所谓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者是也。 静道者,无名天地之始;神器者,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所谓无欲以观其妙者,即 观其始也;有欲以观其窍者,即观其母也。非有不能成无,非观窍难以观妙。观 妙之道,万有皆空,无作无为;观窍之道,阴阳变化,有修有证。圣人不违自然 之道,因而制之,观天道,执天行,从后天中返先天,在杀机中盗生机,颠倒五 行,逆施造化,以阴养阳,以阳化阴,阳健阴顺,阴阳混合,由观窍而至观妙, 由神器而入至静,由勉强而抵自然,有无一致,功力悉化,阴阳相胜之术,昭昭 乎进於色象之外矣。要知此术非寻常之术,乃窃阴阳、夺造化之术,乃转璇玑、 脱生死之术。昔黄帝修之,而乘龙上天;张葛许修之,而超凡入圣;以至拔宅者 八百,飞升者三千,无非由此道而成之。吁!阴符经三百余字,句句甘露,字字 珠玉,示性命不死之方,开万世修真之路,天机大露,后世丹经子书,虽譬喻千 般,无非申明阴阳相胜之术,有志者若见此经,诚心敬阅,求师一诀,倘能直下 承当,大悟大彻,勤而行之,以应八百之谶,有何不可? 《黄帝阴符经释义》—任法融道长 《黄帝阴符经》之基本思想 《黄帝阴符经》的基本思想,是依天地自然的运行之道,法阴阳消长变化之 理,辨五行生克制化之机,作为修炼、治国、统军、御将的道、法、术。 《黄帝阴符经》虽篇幅短,文字少,但涉及层面广,条目多,内含天机,外 契人事。本经全文贯穿着“自然”之义。上、中、下三章含藏着道、法、术之三 种妙用,前后始终渗透着“阴符” 二字。前人将“阴”多以“暗”解,“符”作 以“合”解。“暗合”是什么?是说天道的自然运行,日月往来、阴阳升降、消 息盈虚,必会自然形成寒暑交替、昼夜晦明、春夏秋冬、风云雷雨等现象。通过 这些现象的升迁变化,随之就自然产生相互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生养、相互感 应、相互克害、相互扶助、相互依赖的造化之机。故事物的成败兴衰、生死存亡、 吉凶祸福、天地与万物之间、万物与人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均在 暗处默契着相互偷夺、相互窃取、相互损耗的造化之机。本经将此“暗合”一义, 列举论述得很妙。首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提醒人们,谨防天地之五气在暗 处偷夺人的命体,因为在暗处,故称“五贼”。 如人能悟察五气之妙用,反能偷 夺天地之五气。这样就定会昌盛与长生。故谓“见之者昌”。贼即偷夺,偷夺是 暗动之举。经书中说的“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 三才既安。”这一段突出了一个“盗”字,“盗”即窃取之意。窃取是暗行之意。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意即:火藏木中,奸生国内, 然则火燃木自焚,奸兴国自破。木焚国破的前因,均在暗处。将此义涉及到修身 上,就是以“木”喻性,以“火”喻情,以“国”喻身,以“奸”喻欲。木火、 国奸之间又暗合着互为消解,互为损耗偷夺的紧密关系。情妄动必失本性,犹如 火燃必焚木。六欲逞狂必丧自体,相似奸佞横行,必乱国政。因此,抱道修真之 士,戒除诸妄念,一意真诚,精思固守,返情妄归于本性,方免“奸”、“火”之 盗,才能与道合真。经文“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不神”即是天道的自然运化 之机。天道的运行之机使人难以把握,故亦是“暗”意。再如下卷“禽之制在气”。 意即禽的飞翔,善于制服驾驭气的技艺仍是“暗”意。 本经将天地、万物、人三者之间,相互依辅、生扶、损耗、吸取、偷夺的互 生关系以“暗合”一义立论,这和《老子》对宇宙事物发展变化的崇“无为”、 法“自然”的观点是一致的。如不了解《黄帝阴符经》“五贼”和“盗机”的妙 用,对《老子》“无为”、法“自然”的用意亦不易理解。《老子》“无为”、“自然” 的理论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积极的事先作备,待时而动,恃机而发,乘势 而作,顺应客观事物自然规律的发展变化,从而做到有所作为,达到自己理想的 目标。 柔弱谦和,是人的美德,时被人拥戴;恃强横暴,是人的不仁,常遭人厌弃。 本经将此义以“盗机”立论,而《老子》以“无为”、“自然”立论。综观事物的 相互转化,因在暗处,故本经命之“阴符”,而《老子》又说“微明”。 《黄帝阴符经》的唯一特点是尊重自然。本经论述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社会的 支使力量是“自然”。这里崇尚自然的观点例举论述 得很明显。在首章第一句提 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观察天的自然运行之道,在人类社会,应遵 而行之。这里说的“尽矣”,就是说人类的修齐治平之道,如顺应天道而行,就 达到了顶点。除此之外,别无二法。第二章中说的“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 所以神也。”意即: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是敬仰的神灵有意支配。 这和老子所说的“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婵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道理是相通的。本经最后说“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 以时物文理哲。”认为天地之理是天然造就的,而非圣人制定的。顺天时,察物 情,追本溯源,这才是唯一的至理。由此可见,本经是遵崇自然之道的。 (一) 神仙抱一演道章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 执:持也。 天道运行,阴阳造化,消息盈虚,日往月来,因之有昼夜寒暑、风云雷雨之 象者现,万事万物因之有生长、收藏、成败、兴衰、吉凶、祸福之形者着。故天 地有尊卑、上下之别;万物有荣辱、贤愚之分;阴阳有动、静之常,物有行、止 之规。阴阳动静不失常者,天道清明,地道遐昌,四时顺序,风调雨顺,物自然 安泰。人为万物之率,人的动止默契天机,如不失规者,居必公正,柔弱仁慈, 和善谦让,则自然坎离交会,阴阳相合而相生,五脏六府自然调泰,百骸九窍自 然通畅,身躯健壮,性命永固,不求长生,自然长生。在国与天下者,若上下相 宜,必然国安民丰,天下太平。相反,如失规者,人心昏乱,放僻邪侈,横暴刚 戾,以致水火不济,阴阳不调,母子脱离,神气失守,万魔来攻,百病缠身,定 会短命夭寿。既此,欲理身、理家、理国,必观天无思无为自然的运行之道,阴 阳动静的自然之常,持法依令而行,万事之理皆毕于此,是为至筒至易,不劳心 力,最为完备,最为稳妥,尽善尽美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除此之 外,别无二法,故谓之“尽矣”。《周易·系辞·上传》中说:“仰以观于天文, 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占,原始反终,故之死生之说。”《下传》中说:“古 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太平经 合校》卷十八至三十四中说:“故顺天地者,其治长久,顺四时者,其王日兴。 道无其辞,一阴一阳,为其用也。得其治者昌,失其治者乱,得其治者神且明, 失其治者道不可行。详思此意,与道。”由此可见,上古圣君明王,无不是 体天法道,遵自然之使令,效阴阳之动静,暗通神明的造化之德,以此作为法则 而修身、 治国。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 贼:损害,偷夺。 * 见:察觉,意识。 在天道运行、阴阳升降造化的过程中,无思无为,自然而然散发出生成万物 的五类物质元素。这五类物质元素,统称为“五行”。五行有质有气。其质为金、 木、水、火、土。这五种质是造就各种物体的元质。其气为风、寒、暑、湿、燥, 这五种气是天地生化万物的元气。它的运化次序就是春、夏、秋、冬,再加上一 个长夏,即五季。如春为木,木能生火,故火者应于夏季,火能生土,土应于长 夏;土能生金,金应于秋;金能生水,水又应于冬季。这是五行根据五方运化为 五季的顺生之序。它的方位即东、西、南、北、中。由此五类元素生成的事物就 有青、赤、白、黑、黄五色,发出的声是宫、商、角、征、羽五音,其味为酸、 咸、苦、辣、甜。事物本身的变化过程则是生、长、化、收、藏。应之为人身, 则是心、肝、脾、肺、肾五脏,眼、耳、口、舌、鼻五官,形体为筋、骨、肉、 皮、脉,情志为怒、喜、思、悲、恐。在人伦规范则为仁、义、礼、智、信五常。 万物不知不觉,时时刻刻被此五类长生保养和偷夺耗损着命体。物物不同,事事 不等,轻重亦不一,故长生养护和偷夺耗损的程度也不一。只许顺从,不许违逆。 如逆为杀,是衰亡,也就是说,被此五类夺取耗损了生命。如天道逆就自然出现 兵饥、水旱、蝗疫之灾。如顺,就是生,是昌盛,也就是反被人偷夺吸取了此五 类的精气得以长生。因在暗处互为偷夺,故称“五贼”。人能体察此五行顺逆的 生杀之机者,就能昌盛。故曰:“见之者昌”。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五行顺逆的生杀之机,小则在身内之心,大则布施于天地之间。善于用者, 则能盗天地之气,夺阴阳之造化,这样就能长生久视。不善于用者,反被夺去其 生命。如五色和五音、五谷、五味之类,善于用者,以适宜等量恬淡为上,如此 则能明目畅晴,调和心性,滋养肠胃,使人身形健壮,心情愉快。不善于用者, 以浓厚利欲为快,如此不但无益,反致目炫匿情,昏乱迷性,破肠伤胃,以致身 形枯竭,心情苦闷,不知不觉又被此五贼夺去自身的命体。故老子曰:“五色令 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 妨。”能觉悟体察五贼顺逆的是心,故谓“五贼在心”。又如五行顺,则水能生木, 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业兴盛。 如五行逆,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四时不节,说冬又是热, 说夏又是冷,水旱不均,阴阳不调,寒暑错乱,以致草木不生,万物枯败,瘟蝗 饥寒并起。此谓“施行于天”。 人类亦然,人与人之接,国与国之交,如仁、义、礼、智、信此五常失调(逆), 国必互侵,人民不安,社风不正,盗贼四起,以致天下不泰,上下不宁。如仁、 义、礼、智、信五常适宜(顺),必政通人和,官清民安,乡邻和睦,万民安乐。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 宇:四方上下,即空间。 * 宙:古往今来,即时间。 * 在乎手:自由掌握。 在大寰宇内,古往今来,盛衰交替,荣枯变迁,生死存亡,千变万化,总归 阴阳升降所定。既此:祸福自取,生死由我。将此意以八卦中坎、离二卦的纵向 交互变化,试论生杀之理。“坎”“离”二卦在天则象征着日月,在地则象征着水 火,在气则象征着阴阳,在人则象征着男女,在身则象征着精气与心神。 “坎”(水)置上,“离”(火)在下,其象为 ,是为水火既济。“既济”即 达到目的成功之意。从卦的整体看,是将炎上的火性置之于下,流下的水性置之 于上。是水火相交相合之意。从奇偶爻位来看,是阴爻在偶的位置,阳爻在奇的 位置,说明阴阳奇偶均得正位,此意在人则象征着男女正当相亲相爱,不愿舍离, 其中有着无限生化的妙用。在人身象征着精气与心神和合相交,神气相守 ,母 子相依,如此“神依形生,精依气盈”,可使人身的寿命“不雕不残”,犹如松柏, 永远长青。 离(火)之性,本轻浮易于炎上,再置之于上,坎(水)之性,原重浊易于 流下,再置之于下,其象则为 ,以致水火未 既,“未既”即不能达到目的,也 就是不成功的意思。从卦的整体看,火炎上,水流下,火水不交,阴阳两分。从 爻位上看,阴阳奇偶均不得正位,此意在人则神气失守,母子分离,阴阳不调, 百脉枯竭,以致疾病短命。 若要了达人身的坎(水)离(火)交会,神气相守,阴阳升降的妙用,乾坤 由自扭转,坎离任我抽添,故古人云:“若要了这阴阳理,天地都来一掌中”。因 此说:“宇宙在乎手”。阴阳的造化之机,我身俱备,常言道:“人身虽小,暗合 天地”。故曰:“万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人禀天地正气而生成,生成之后,人又是天地的一小化身。天地的空间为太 空,太空中一点不昧的虚灵,即天性。此性常清常静,无情无意,无思无为,但 它应变事物无有休停。 此性应之于人,即为人心,人心因有情有意,想思有虑,时时在动,故谓“人 心,机也”。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道,是万物的主宰,故欲得人类社会的太平,人身自我身命的安宁,必须 返本归根,依循常清常静、无思无为、无情无意的天道。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 * 发:起始。 * 杀:异变。 * 机:事物的变化因由。 阳气闭塞,阴气盛行,天地昏冥,旱涝不均,四时不节,怪异滋生。龙蛇本 是阴性之物,弃渊穴而起陆。虫鼠狂荡,豺狼当道,瘟疫流行。 人发杀机,天地反复。 正气下降,邪气上升;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忠良遭殃,权奸擅威;贤人退 隐,好雄当道;志士回避,贼寇猖獗;愚顽作孽,世风淫乱;民情乖戾,生灵涂 炭,百姓思乱;大小颠倒,是非混淆。此为“天地反复”之意。 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待天人杀机合发的时候,天灾人祸并起,物极必反,乱极必治,是否极泰来 之象。此时,万般的变化已到极点,均在归宿,圣人依其理存其势,大显德威, 奠定新的治理开端。此谓:“万变定基”。《六韬·武韬》中说:“王其修德以下贤, 惠民以观天道;天道无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人性即天性,禀太空虚灵厚者,其性聪而巧。禀太空虚灵薄者,愚而拙。欲 得静养天真,全身远害,最宜身藏其巧,待时而动,随机应变。故老子曰:“大 智若愚,大巧若拙”。又曰:“光而不耀”,与此意相通。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人身内有五脏六腑,外有四肢九窍。人身所遭遇的邪恶、灾祸,虽由此九窍 而招,但其最重要的是由眼、耳、口三处而定,此三窍妄动则招邪,三窍镇静则 清平。眼观而神驰,耳听则精散,口开则气耗。三者放荡无羁,足使心神燥动不 安。三者恬淡自然,心神自然清静。故老子曰:“塞其兑(口),闭其门(耳、眼), 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意即:紧闭三要,性体才能清静圆明, 不劳心力,万事自然顺成。如放开三要与世情相接相济,反将圆明的体性沉沦于 尘网之中,以致终身苦役,劳苦不休,直至于赘累而身死,其心神随之亦消散, 虽有神医,岂能扶救?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渍。 * 溃:破散,败亡。 * 奸:喻人的情妄与机智。 * 国:喻人身。 火生于木,木生火后,木又被火焚烬。七情六欲的兴作,心地的知觉,九窍 的感应,皆依于身内的一点真性。人因贪妄世情过甚,其清静圆明的性体,又被 七情六欲掩盖。既此,涤洗七情、妄行,返情归性,身命方可坚固。国除好妄, 国政才能安宁。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睿通渊微,恬淡世情,看破红尘,视功名利禄皆为幻影,故远声色,去货利, “少思寡欲,见素抱朴”,塞兑闭门,含养天真,除情遣欲,返情归性,修性炼 命,与道合真。如此知之修炼者,方可谓之圣人。 (二) 富国安民演法章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无心, 应时而施的生杀,皆合自然之道的运化之机,并非有意为也,或妄动也。天地之 间有阴阳二气,互为升降交感,自有消息盈虚,必生五行之气。五行之气,随时 应令,故木、火、金、水、土各有旺相、休囚的相应季节,得时得理,则长生旺 相。失时失理。则肃杀休囚。如木、火逢春夏的温暖阳和之气,为适时得利,则 生育长养而旺相。相反,金、水则失时失利而休囚与绝死。临秋冬,金水随寒凉 阴冽之气为适时得利,则生育长养而旺相,相反,木、火则失时失利而休囚舆绝 死。此皆是自然之道,至公至平,非天地有心妄动之故。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老子曰:“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天地生成万物,万物不知又在天 地的运化之中,由少至壮,由壮以至于雕零而枯死,最后终归于虚无。这是天地 盗走了万物的生机。故曰:“天地,万物之盗。” 人因求生之厚,“恋香味色声而独法,贪嗔嫉妒,恶口妄言,杀盗邪淫”,贪 名逐利,终身苦役,祸患赘羸,以至轻易丧命。这又是万物盗去了人的生命。故 曰:“万物,人之盗”。 人在天地之间,“假火、风、地、水以成形”,既有形体与性命,得五色、五 声以快耳目,五谷、五味以养其体肤,得货财以富其家室,这是人盗了万物之精 而得生息。故曰:“人,万物之 盗。” 除此之外,人与人之间,亦是如此,在暗处互为作盗。老子曰:“柔弱胜刚 强”,“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 存,非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天地、人与万物三者互为资用,互为籍利。相宜平衡者,能相生相养,相辅 相成,不相宜者,则相杀相害,相制相伏。此三者应适时顺理,不可有过与不及。 阴阳不可偏胜:如阴湿者,急可暄之以晾晒;阳燥者,急可滋之以浸润。通过这 样调理,使适宜等量才能平安长存。人伦社会,相交相处,仍应相等平衡:为君 者,不可高亢其上,下欺臣民;为臣者,应谨其职守,不可轻 慢其上。朋友来 往,应持约忠信,互用资财要平衡,不可互为哄骗而多得。夫妻相处,和合相爱, 不可偏胜,另图贪淫。如此平衡与适宜,天地、人与物三者才能宁静与安泰。 故曰:“食其时,百赅理;动其机,万化安。” 人非饮食而不能生活,饮食等量适宜,则能养人,反之则能伤人。故人食五 谷与五味,不可生熟不一,五味偏食,不时不节,大饱大饥。定要营养平衡,滋 味调匀,生熟相一,适时适节,如此可以调理百赅,安和五脏,百病不生,延年 益寿。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故内经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 妄作劳,是谓知道。故君子饮天和以润神池,德以滋形也。”故《升天得道真经》 中说:“仍节饮食,驱遣鬼尸,安寂六根,静照八识,空其五蕴,证妙三元,得 道成真,自然升度。”又《修养丹法》中也说:“调和饮食小接命”。均与本经讲 的“食其时,百赅理”的意理相通。 除此之外,一切兴作动止仍要符合天道的造化之机。天有生杀之理,道有造 化之机,天地、人、万物三者,必顺理而随运化之机。万事万物的造化,自然才 能安泰。如天时逢春夏,大道的造化之机,到了生长之时,农夫应动于耕作,如 失机,必误农时。人伦之道亦然,内经曰:“男子二八岁,则阳足,女子二七岁 则 天癸至。”这就是男女的生育之机已到,必成娶嫁而成家室。如过早,男女精 血不足,几有损。如再迟,阴阳过胜,则双方难守。每日工作亦是如此,白昼属 阳,是动,故清晨就得早起,而出动。黑夜属阴,是静,日落必须早就寝,按时 安寐。在成就事业上,仍贵的是时机,治国平天下,以及修养同然。故《论语·为 政》中说:“道千乘之国,使民以时。”鹏鸟高飞,须得水积三千里之机,方能搏 击扶摇上九万里。人在修炼过程中,必待子时阳动,方是下手采药良机。植物在 幼苗时,正是施肥、锄草、抚育之良机。人在童年时,正是德、智、体三育之良 机。动干戈,兴兵作战,虽是不祥之事,但得时得理得利者,万民亦乐其乐。如 汤伐 夏,周伐纣,兵师所过之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盖是天人共愿,时机 之适也。故《周易 · 系辞 · 下传》中说:“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 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 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大则宇宙, 小则一事一 物,动止必随时机,这样事物各随本身的造化,方可安而无危,稳妥不乱。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常人皆知,供在堂上的神位,通过虔诚跪拜与敬奉,才能降格有灵验。不知 天地的自然运行,阴阳的消长造化,不供不拜,看不见的这个不神,才最为灵验。 故老子曰:“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 网恢恢,疏而不失。”天道循环,无往不复。阴阳造化,消息盈虚。吉凶祸福, 由人自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天道运行,阴阳造化, 万物生杀,人间祸福,种瓜得瓜,种豆收豆,积善成福,积恶成祸,毫厘不差, 最灵最感,至公至乎,不知不觉,不见不闻,微妙难穷,不神至神。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十二时辰为一日,五日为六十时辰,天干与地支重相遇会,故谓二元。三元 为一气,二气是一月,三月为一季,四季为一年。故积时成日,积日成月,积月 成年。日往则月来,日月相推,明生岁成。昼夜往来,寒暑交替。春夏秋冬,四 季运行。无论大小、多少,自然有条不紊,均有长生收藏的定数,神妙难言。以 上是为小计的日月之数。如以大计者,是以上中下三元而计年。上、中、下各占 三元,共为九元。六十年为一元。上上元六十年,上中元六十年,上下元六十年。 此为上三元,共计一百八十年。中三元及下三元以此类推,各为一百八十年。上、 中、下三元共五百四十年,为一劫。因上中下三元各占三元,三三共是九元,阳 数九为至极,阳极生阴,物极必反,故三元总会,甲子从头重起。天、地、人三 才,无论大小多少、尊卑贵贱、善恶贤愚,根据各自的修为内因:在天上,日月 星辰易位;在地下,山川河海更移;在人间,政风民情变革;胎卵湿化,万事万 物,不论薄厚、 深浅、粗细、长短,均根据各自不同的内因体性,随着时、日、月、年的数 度,有着不同的升迁变化。如:朝生暮死的菌芝,不知晦朔。生于春死于夏的蟪 蛄,岂晓秋冬,此为小例。又如:“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 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为大例。以上两者,根据 各自不同体性的大小,定其生死存亡变化。又如斥鹤腾跃而上,不过数仞,只能 翱翔于蓬蒿之间。鹏鸟高飞,能上九万里,背负青天,将飞达于南冥。小人以小 利世味为乐为善而贪得,故有时盛、时衰之不常。大人以大义天道为乐为善为抱 负,故有长载久安之永恒。此两者是根据各自不同德行的大小,定其盛衰与长短, 故经中说的“大小有定”即是此意。 睿通渊微,深知日
/
本文档为【黄帝阴符经释义-任法融田诚阳刘一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