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

2010-08-17 50页 ppt 1MB 1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8059

暂无简介

举报
血常规检查null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 贺艳娟null 血常规检查(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指对外周血中红细胞和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化验检查,包括RBC计数及其平均值测定、Hb测定、WBC计数及其分类计数(DC)、血小板计数及其均值测定,同时注意观察血涂片中红细胞及白细胞、血小板形态有无异常,某些情况下应注意观察有无异常细胞或寄生虫等。 定义null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一. 红细胞的生成 二. 红细...
血常规检查
null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 贺艳娟null 血常规检查(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指对外周血中红细胞和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化验检查,包括RBC计数及其平均值测定、Hb测定、WBC计数及其分类计数(DC)、血小板计数及其均值测定,同时注意观察血涂片中红细胞及白细胞、血小板形态有无异常,某些情况下应注意观察有无异常细胞或寄生虫等。 定义null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一. 红细胞的生成 二. 红细胞的代谢及功能 三. 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四.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五. 血液分析仪及应用 一. 红细胞的生成 二. 红细胞的代谢及功能 三. 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四.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五. 血液分析仪及应用 一、 红细胞的生成 造血干细胞 红系祖细胞 (BFU-E和CFU-E) 原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此外红细胞生成直接或间接受睾丸激素及其它神经 体液因素的调节一、 红细胞的生成 造血干细胞 红系祖细胞 (BFU-E和CFU-E) 原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此外红细胞生成直接或间接受睾丸激素及其它神经 体液因素的调节null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 1.促进祖红细胞增殖分化成原红细胞 2.启动红细胞内Hb和血型抗原合成 原红细胞 → 新生网织红细胞 从骨髓逸出至外周血约5天,一个原红细胞最终可生成8-16个RBC二 红细胞的代谢及功能二 红细胞的代谢及功能 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呼吸载体从肺部携带氧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并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而呼出体外。这一切功能主要通过其内所含Hb来完成的。null 三 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null 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 成年男性(4.0~5.5)×1012/L 120 ~160g/L 成年女性(3.5~5.0)×1012/L 110 ~150g/L 新生儿 (6.0~7.0)×1012/L 170 ~200g/L 正常参考值null临床意义RBC及Hb增多 RBC及Hb减少RBC及Hb增多RBC及Hb增多一般多次检测成年男性红细胞> 6.0×1012/L,血红蛋白> 170g/L 成年女性红细胞>5.5×1012/L, 血红蛋白> 160g/L单位容积血液中RBC数及Hb量高于参考值高限null相对性增多因血浆容量↓使RBC容量↑,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出汗、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null 绝对性增多(红细胞增多症) 1、继发性RBC增多 促红素代偿性增加,见于胎儿、新生儿、高原、严重的心肺疾患 促红素非代偿性增加,Epo↑与某些肿瘤或肾病有关如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肾上腺皮质腺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因未明,RBC持续增多,可达7-10×10 12/L,HB可达180-240g/L,血容量、WBC、血小板亦增加。nullRBC及Hb减少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RBC数、Hb量及红细胞比积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 120g/L,成年女性< 110g/L,即可认为有贫血. null临床上根据Hb↓程度将贫血分为轻度 Hb低限—90g/L 中度 90-60g/L 重度 60-30g/L 极重度 <30g/L null病理性减少按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分类,将贫血分成三大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 2.红细胞破坏过多 3.失血null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贫血分类 一、红细胞生成不足 (一)骨髓造血障碍 造血干细胞复制和分化异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常细胞或组织骨髓浸润 骨髓病性贫血 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 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感染、炎症、恶性肿瘤、慢性 肾病、肝病、风湿性疾病、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 (二)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 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所到的巨幼细胞贫血 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三) 红细胞生成调节异常 低氧亲和性血红蛋白病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缺陷) (二)红细胞外来因素(获得性因素) 三、失血 急性失血 急性失血后贫血 慢性失血 同缺铁性贫血null 四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通过血涂片Wright染色观察RBC大小、形态、胞浆的着色及结构方面有无异常改变,对诊断的病因有帮助。 null 正常红细胞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血涂片中见到圆形,大小较一致,直经6-9um,平均7.5um,边缘部厚度约2um,中央约为1um,染色后四周呈浅桔红色,中央呈淡染区(又称中央苍白区)约占RBC直径的1/3-2/5。 nullRBC形态异常1. 大小异常 2.形态异常 3.染色反应异常 4.结构异常null(一)大小异常①小红细胞(microcyte) 见于缺铁性贫血 ②大红细胞(macrocyte) 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null ③巨红细胞(megalocyte)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④红细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 直径相差一倍以上,见于病理造血 null ①球形细胞(spherocyte):见于遗传球,>20% 有意义亦可见自免溶贫 ②椭圆形细胞(elliptocyte,oval cell)见于 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高达25-50%有意义 (二)形态异常null③口形细胞(stomatocyte)见于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少量可见于DIC,酒精中毒 ④靶形细胞(target cell)见于海洋性贫血,异常Hb病,占20%以上。 ⑤镰形细胞(sickle cell)形如镰刀状,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HbS病)null⑥泪滴形细胞(dacyocyte,teardrop cell)细胞呈泪滴状或手镜状,见于骨髓纤维化 ⑦棘形细胞(acanthocyte,burr cell):细胞外周呈钝锯齿状突起,见于棘形细胞增多症。 null⑧红细胞形态不整(红细胞异形症poikilocytosis)RBC可呈梨形、泪滴形、新月形、长圆形、哑呤形、逗点形、三角形、球形、 盔、靶形等,见于RBC因物理或机械因素破坏所致如DIC、TTP等 ⑨RBC缗钱状形成(rouleaux formation)RBC呈串状叠连似缗钱状,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巨球蛋白血症null(三)染色反应异常nullnull①嗜硷性点彩(basophilic stippling)RBC胞浆内见到散在的大小和数量不一的深兰色颗粒称为嗜硷点彩,为核糖体聚集变性形成,见于增生性贫血、巨幼贫、骨纤、铅中毒等。 ②Howell-Jolly小体(染色质小体)紫红色圆形小体,见于成熟红或晚幼红胞浆,一个或多个,核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染色质.见于溶贫、巨幼贫、红白血病等。 (四)结构异常 (四)结构异常(四)结构异常③Cabot环 在RBC中出现的一种紫红色呈圆形形或8字形细线状环,常与H-J小体同时出现。可能为纺锤体的残留物或脂蛋白变性所致. ④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erythocyte) 见于增生性贫血,红血病、红白血病、髓外造血及其它如骨髓转移癌,严重缺氧等。 null红细胞的有关参数null 血细胞比容(HCT)又称红细胞压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占的容积的比值. 正常值:男 平均0.45L/L 女 平均0.40L/L 血细胞比容(HCT)null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fl为单位. MCV=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容/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 正常值:80-100flnul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MCH=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 正常值:27-34pg nul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指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MCHC=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 正常值:320-360G/L 红细胞平均值参考值 红细胞平均值参考值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参考值: 百分数 成人 0.005~0.015 (0.5%-1.5%) 新生儿0.02~0.06(2%-6%) 绝对值 24~84×109/L 参考值: 百分数 成人 0.005~0.015 (0.5%-1.5%) 新生儿0.02~0.06(2%-6%) 绝对值 24~84×109/L null临床意义: 1、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 (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 (2)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 2、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3、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循环中的WBC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WBC计数是求得单位体积血液中内各种WBC的总数通常mm3 or 109/L;而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涂片,经染色后在油镜下进行分类,求得各种类型白细胞的比值(百分数)  参考值:    成人 4-10×109/L 新生儿 15-20×109/L    6个月-2岁 11-12×109/L null5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细胞类型百分数(%)绝对值()中性粒细胞 (N)杆状核 (st)分叶核 (sg)嗜酸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L)单核细胞 (M)0~550~700.5~50~120~403~80.04~0.52~70.05~0.50~0.10.8~40.12~0.8临床意义临床意义WBC>10×109/L称WBC增多; 低于4×109/L称WBC减少; WBC↑or↓,主要受N的影响,WBC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均可有变异。   各种类型白细胞变异的临床意义各种类型白细胞变异的临床意义一、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N是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产生的,它的生成受多种因素调控 G-CSF,CFU-G,GM-CSF,CFU-GM 干C分裂池 ( 原 早 中 晚幼粒→ 杆状→分叶 成熟的粒C)   循环池(外周血功能池 ) 成熟池 贮存池 边缘池,附于小静脉及CaP壁上 null 粒C在功能池贮留时间10-12hr,半衰期仅6-7h.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变形、粘附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衰老的中性粒细胞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 (一)、中性粒细胞增多(一)、中性粒细胞增多1)生理性N增多:饱餐、激动、剧烈运动、高温、严寒可使N暂时性↑ 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可增高,生理性增多都是—过性的,不伴有白细胞质量变化 2)病理性N↑: 原因很多,大致归为反应性增多和异常增生性增多两大类:反应性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存池中的粒C释放或边缘池粒C进入血循环。因此,增多的粒C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C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粒C,而异常增生性增多为造血组织中原始或幼稚粒C大量增生,释放至外周血中的主要是病理性粒C。反应性增多反应性增多 ①急性感染或炎症:N↑最多见原因,尤其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或全身性感染,此外,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真菌等,病毒如流行性出血热,乙脑、狂犬病,立克次体如斑诊伤寒,螺旋体如钩体病,梅毒、寄生虫如肺吸虫。 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以及机体的反应性有关。 ②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手术、大面积烧伤、心梗、肺梗…… ③急性溶血 RBC大量破坏导致相对缺氧,以及RBC破坏后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贮存池中的粒C释放 null④急性失血,可能与大出血所致的缺氧和机体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存池中的血细胞释放有关。 ⑤急性中毒 ⑥恶性肿瘤 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有时可出现持续性WBC增高,以N为主,可能的机制为: a. 肿瘤组织坏死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中的粒细胞释放 b. 某些肿瘤如肝Ca、肾Ca等肿瘤细胞可产生促粒细胞生成因子 c. 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破坏骨髓对粒细胞释放的调控作用 异常增生性增多 见于粒C白血病如AML、CML ,骨髓增殖性疾病。   (二)、中性粒细胞减少(二)、中性粒细胞减少N<1.5×109/L称粒C↓; N <0.5×109/L称粒缺 ①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流感、麻诊、风诊、肝炎 细菌:伤寒,严重的细菌感染如粟粒性TB 年老:慢性消耗疾病或晚期恶性肿瘤伴感染→预后差 ②血液系统疾病 AA、粒缺 非白血性白血病 恶性贫血、PNH ③物理 化学因素、放射线、核素、毒物、药物 ④单核-巨噬C系统功能亢进,脾亢 ⑤其它 SLE 过敏性休克 (三)、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三)、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N核象是指粒细胞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正常时,N分叶以3叶居多,可见少量杆状核(1-5%)、杆/分为1/13,比值↑,即杆状粒C↑,称核左移;如分叶核↑,分叶在5叶以上>0.03称核右移。   ①核左移①核左移 常见于感染 尤其化脓性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0.06,仅有杆状核↑称轻度左移;>0.10伴少数晚幼粒称中度核左移;>0.25并出现更幼稚粒C称重度核左移,后者常见于粒C白血病或中性粒C型类白血病反应。 再生性核左移 退行性核左移:核左移而WBC不增高,甚至减少者,如AA,粒C↓、严重感染、败血症,表示机体反应低下。 ②核右移②核右移 主要见于巨幼贫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时,在感染的恢复期,也可出现一过性右移现象,核右移是由于缺乏造血物质使DNA合成障碍或造血功能减退所致。 (四)、中性粒细胞常见的形态异常(四)、中性粒细胞常见的形态异常 ①N的中毒性改变 a.细胞大小不均,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或慢性感染 b.中毒性颗粒,N胞浆出现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深紫或兰黑色颗粒 c.空泡形成, 可能是细胞受损后,胞浆脂肪变性 d.核变性, 固缩、溶解、碎裂 e.杜勒小体(Dohle bodies),局部嗜碱性区域。圆形或梨形,直径1-2µmnull②巨多分叶核N,胞体大,分叶>5,核染色质疏松常见于巨幼贫,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③Auer小体: 在Wright染色血涂片中,WBC胞浆中紫红色细杵状物质1条,数条不等,1-6μm只出现AML,Auer小体可确诊白血病   二、嗜酸性粒细胞二、嗜酸性粒细胞 CFU-S→CFU→Eo→Eosinophil E增殖和成熟程序与N相似,成熟的E在外周血中很少,占全身E总数1%左右,大部在于BM和组织中 生理功能主要为吞噬作用,趋化作用 (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①变态反应性疾病 哮喘 荨麻诊 药物过敏 ②寄生虫病 血吸虫、丝虫、囊虫 ③皮肤病:湿诊 剥脱性皮、银屑病 ④血液病:CML、Lyphoma E白血病 ⑤某些急性肿瘤:肿瘤转移或有坏死灶的恶性肿瘤 ⑥某些传染病,传染病感染期,E常↓ 唯有猩红热急性期E↑ ⑦其它,风湿性疾病,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⑧高E综合征,少见,这组疾病包括肺浸润和E↑,过敏性肉芽肿,E心内膜炎 (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临床意义较小,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后 三、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三、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 也是由骨髓干细胞产生,突出的生理功能为参与超敏反应 B表面有IgE的Fc受体,与IgE结合即被致敏,再受相应抗原攻击引起颗粒释放反应,颗粒中多种活性物质组胺、肝素、慢反应物质、E趋化因子,pt活化因子等 B↑ CML、骨纤、慢性溶血、切脾、B白血病、过敏性疾病、转移癌、糖尿病、某些传染病。 B↓ 无临床意义 四、淋巴细胞Lymphocyte四、淋巴细胞Lymphocyte L来源于骨髓造血干C,是人体重要的免疫活性C ,它具有与抗原起特异性反应能力。 T 胸腺依赖淋巴C ,前体C依赖胸腺发育成熟为有功能活性的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功能,占血液中LC 50-70%,寿命长,数月至数年。 B 骨髓依赖淋巴C,前体C通过BM发育成熟,参与体液免疫功能,占15-30%,寿命短4-5天,抗原激活后转化为浆C。 (一)、淋巴细胞增多(一)、淋巴细胞增多生理性↑:儿童,出生4-6天的可达50%,4-6岁后逐渐↓ 病理性↑: ①感染性疾病,病毒、麻诊、风诊、肝炎、传单 ②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③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④组织移植的排斥反应 GVH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二)、淋巴细胞减少 (二)、淋巴细胞减少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ATG、放射线、免疫缺陷病等     (三)、异型淋巴细胞      外周血有时可见到一种形态变异的不典型淋巴C,正常偶见,<2%,可能由T受抗原刺激转化而来   增高:①病毒感染,如传单     ②药物过敏     ③输血、血透后     ④其它免疫性疾病,放疗后 五、单核细胞 Monocyte 五、单核细胞 Monocyte 成熟的单核C在血液中仅逗留1-3天即逸出血管进入组织 或体腔内,转变为巨噬C,形成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血液中的单核C在功能上还不成熟,进入组织转变为巨 噬细胞,在功能上才趋于成熟,单核—巨噬C系统在功 能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诱导免疫反应:吞饮或吞噬可溶性和颗粒性抗原,抗  原递呈 ②吞噬和杀灭某些病原体,如病毒、结核菌、病原虫 ③吞噬红细胞和清除损伤组织及死亡细胞:处理衰老及异常RBC、清理炎症反应 null④抗肿瘤活性:激活的巨噬细胞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生长  有抑制作用 ⑤对白细胞生成的调节: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可产生集  落刺激因子(CSF) 单核细胞增多与减少的临床意义如下: 1、单核细胞增多 ①生理性增多:儿童、新生儿可↑,达0.09-0.15或更多 ②病理增多 (1)某些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结核病、亚细 (2)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缺恢复期,恶组,淋巴瘤,MDS等 (3)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2、单核细胞减少: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 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的血象反应,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当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逐渐消失,其病因可为:感染、恶性肿瘤、急性中毒、急性出血、急性溶血、外伤、大面积烧伤、过敏反应。不同原因可引起不同细胞类型的类白血病反应,但以中性粒细胞类型的类白反应最常见。 null类白血病反应与白血病鉴别 类白血病反应 慢粒白血病 病因 有原发灶 无 临床表现 原发症状 乏力、低烧盗汗、消瘦、脾大 WBC计数 <100×109/L分叶 显著增多>100 ×109/L可见各阶 分类 杆状为主,原粒少 段幼稚细胞与骨髓象同 嗜酸、嗜碱 C 不增多 常增多 中毒颗粒 明显 不明显 RBC、Pt 无变化 早期病例轻至中度贫血,血小板 数↑ 晚期↓ 骨髓象 无改变 极度增生,粒占90%以上,以中晚 杆为主,原+早<10% NAP 明显↑ 积分↓-0 Ph’ 染色体 无 阳性90%以上 血小板的测定血小板的测定nullCFU-Meg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 颗粒型巨核细胞 产板型巨核细胞 血小板Meg-CSFMeg-CSFMeg-CSFMeg-CSFTPOTPOTPOTPOMeg-CSF血小板生成null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C) 是计数单位容积(L) 周围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可以采用镜下目视法,目 前多用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参考值:(100-300)X 109/Lnull临床意义(一). 血小板减少PC < 100x109/L 称为血小板减少。 1. 血小板生成减少或障碍:见于再障、巨幼贫、急性白 血病、放射性损伤、骨髓纤维化晚期等. 2. 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见于ITP 、SLE 、恶性淋巴瘤、 上呼吸道感染、风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血小 板减少症、 DIC 、 TTP、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 3.血小板分布异常:见于脾肿大、血液被稀释(输入大量库 存血或大量血浆)等.null(二).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计数>400x109/L 为血小板增多1. 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2. 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症患者,这种增多是轻度的, 常<500x109/L.nullTHANK YOU
/
本文档为【血常规检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