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医外科---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好资料

2010-08-26 13页 doc 103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8754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外科---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好资料外科学 第一单元 绪论 1、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瘛疭方》) 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3、提出“五善七恶”的著作是(《圣济总录》) 4、正宗派的代表(陈实功) 5、全生派的代表(汪洪绪) 6、心得派代表(高锦庭) 第二单元 中医外科证治概论 一、中医外科专业术语 1、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2、疮疡――广义指一切浅显外科疾患。狭义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4、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5、胬肉――肉芽组织 6、痈...
中医外科---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好资料
外科学 第一单元 绪论 1、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瘛疭方》) 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3、提出“五善七恶”的著作是(《圣济总录》) 4、正宗派的代表(陈实功) 5、全生派的代表(汪洪绪) 6、心得派代表(高锦庭) 第二单元 中医外科证治概论 一、中医外科专业术语 1、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2、疮疡――广义指一切浅显外科疾患。狭义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4、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5、胬肉――肉芽组织 6、痈――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7、疽――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8、根盘――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9、根脚――肿疡之基底根部 10、护场――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约束邪气使之不外散 11、痰――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的或软或硬、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 12、结核――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 第五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一)内治总则――消、托、补(初起、成脓、溃后) 清热法:实火,五味消毒饮;热在气分,黄连解毒汤。 和营法:活血化瘀、活血逐瘀。 内托法:透托法(透脓散)、补托法(托里消毒散)。 (二)外治法 1、膏药――适用于一切外科病症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 太乙膏、千捶膏,阳和解凝膏,咬头膏。 2、油膏――肿疡期;溃疡期; 肿疡期:金黄膏、玉露膏,冲和膏,回阳玉露膏。 溃疡期: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生肌白玉膏。 3、箍围药――肿疡初期促其消散 4、掺药 消散药:阳毒内消散、红灵丹 拔脓祛腐药:升丹,不含升丹的药:黑虎丹 腐蚀药:白降丹,枯痔散,三品一条枪,平胬丹。 祛腐生肌药(回阳玉龙散、月白珍珠散、拔毒生肌散);升肌收口药(生肌散、八宝丹) 5、酊剂――疮疡未溃及皮肤病 6、洗剂――适用于急性、过敏性皮肤病 切开法、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 第六单元 疮疡 一、疖 3cm 蝼蛄疖:多见于儿童头部。多发型,头皮窜空。可采用“十”字切开法治疗。 以清热解毒为主。 1、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2、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暑疖,好发于夏季) 3、阴虚毒恋,阴虚内热;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 4、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 二、疔 3-6cm 1.颜面部疔疮 易并发“走黄”。 与疖鉴别,有无根脚。 治宜清热解毒。初期,五味消毒饮。 承浆疔(发于颏部),虎须疔(发于人中两旁)。 2.手足疔 易损筋伤骨。 蛇头疔(手指末节)透光验脓法。蛇眼疔不易走黄。 蛇肚疔发于指腹,指微屈而难伸。 蛇背疔生于手指甲后。 托盘疔发于掌心;沿爪疔发于甲沟旁, 3.红丝疔 易走黄。挑刺疗法(砭镰法) 用三棱针沿红线寸寸挑断,令微微出血。 三、痈 6-9cm (委中毒)具有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易肿,易脓,易溃,易敛的特点。(7天成脓) 1、火毒凝结: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 2、热胜肉腐;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 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颈痈 病因病机是风温、风热挟痰蕴结少阳、阳明之络。(形如鸡卵) 初起: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 四、发 (西医的蜂窝组织炎) 锁喉痈:结喉之处肿势散漫,坚硬灼痛,壮热口渴,吞咽困难。(仙方活命饮) 臀痈:肌肉注射引起。 五、有头疽 9-12cm 西医的痈 项、背部 (内外邪毒互相搏结)蜂窝状,兼见全身症状。 “对疽、发背必以候数为期,七日成形,二候成脓,三侯脱腐,四候生肌。” 三陷证:火陷型多发于1-2候,干陷型2-3候,虚陷型4候。 1、火毒凝结:清热泻火,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2、湿热壅滞:清热化湿,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 3、阴虚火炽: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 4、气虚毒滞:扶正托毒。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 六、丹毒 本病病因,血热火毒。发于胸腹腰胯部者,多挟肝脾郁火。 内发丹毒,生于躯干部;流火,发于小腿足部;赤游丹毒,新生儿臀部。 清热凉血解毒的治疗原则。 1、风热毒蕴;疏风清热结毒,普济消毒饮(发于头面部) 2、肝脾湿火;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腋痈) 3、湿热毒蕴;利湿清热解毒。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发于下肢) 4、胎火蕴毒: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新生儿) 七、无头疽 1. 附骨疽,好发于儿童,多发于四肢骨干,以胫骨最常见。 具有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的特点。 2 .诊断:发病10-14天,X线摄片。 3. 治疗:清热解毒、化湿和营。五神汤 八、走黄与内陷 1. 有头疽易内陷。三陷证:火陷型多发于1-2候,干陷型2-3候,虚陷型4候。 2. 走黄 (邪盛)颜面部的疔疮易发生走黄。托盘疔。 九、瘰疬 多发于儿童颈部。成脓数个月。(西医颈部淋巴结结核) 1、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 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香贝养营汤  十、褥疮 好发于易受压和摩擦部位。 1、气滞血瘀;理气活血,血府逐瘀汤 2、蕴毒腐溃;益气养阴、理湿托毒。生脉散、透脓散合萆薢渗湿汤 3、气血两虚;气血双补、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十一、窦道 第七单元 乳房疾病 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肝、胃、肾经及冲任二脉) 检查乳房的时间,月经来潮第7-10天。 一、乳痈 1.内吹乳痈,发生在妊娠期的急性乳腺炎;外吹乳痈,好发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 2.病因病机: 乳汁淤积,肝郁胃热(饮食不节,多食辛甘),感受外邪(体虚多汗,露乳哺乳)。 1)初期: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旁汤(肝胃不和,胃热壅滞) 2)成脓:热毒炽盛: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乳房红肿热痛第10天左右成脓) 3)溃后: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 3. 乳痈溃后脓出不畅可形成脓袋;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传囊乳痈; 溃后乳汁自疮口流出,久不愈合,形成乳漏。 二、粉刺样乳痈 (西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 破溃后脓中常夹有粉渣样物。 三、乳漏 疮口流脓,经久不愈,余毒未清时:银花甘草汤。 治疗以外治法为主。 辅助检查X线造影。 1.腐蚀法:腐蚀提脓,处理乳房窦道; 2.垫棉法:垫压排脓,处理乳房袋脓。 四、乳癖 (乳腺增生病) 好发年龄25-45岁。乳头益液多为浆液样。 1.临床表现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常伴有月经失调。 2.乳癖疼痛以胀痛为主,多在经前加重,可随情绪变化,常涉及胸胁部或肩背部。 3.乳房肿块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可单发或双侧,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活动度好,多伴有压痛。 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 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 五、乳核 直径多在0.5-5cm之间。单发乳核应手术切除。 好发20-30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散 2、血瘀痰凝:疏肝活血,化痰散结。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六、乳衄 乳头益液多为血液样。 1)肝火偏旺:疏肝解郁,清热凉血。丹栀逍遥散 2)脾虚失统:健脾养血。归脾汤 七、乳岩 肿块特点: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推之不移。极易粘连,皮肤呈酒窝征或橘皮样变。好发40-60岁。 原则上以手术治疗为主。诊断辅助检查,病理切片。 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栝蒌散合开郁散 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 3.正虚毒炽证: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珍汤 4.气血两亏证:补益气血,宁心安神。人参养荣汤 5.脾虚胃弱证:健脾和胃。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 第八单元 瘿 1.发病部位:颈前结喉两侧。属任脉所主。相当于西医甲状腺疾病。 2.古籍中记载,气瘿、肉瘿、石瘿、血瘿。 3.病机:气滞、血瘀、痰凝,痰火郁结。 4.羊厌:含有甲状腺素。 理气解郁代表方:逍遥散。 痰凝:化痰软坚,海藻玉壶汤。(咽喉有如梅核填塞) 一、 气瘿。 1.病因:外因,饮食缺碘;内因,情志不畅。 2.特点随喜怒消长。弥漫性肿大。 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化痰软坚。四海舒郁丸 二、肉瘿 (甲状腺腺瘤或囊肿——良性肿瘤) 临床特点:结喉一侧或两侧结块,柔韧而圆,如肉之团,发展缓慢。好发青中年女性。 病因:由于忧思郁怒、气滞、痰浊、瘀血凝结而成。 1、气滞痰凝:理气解郁,化痰软坚。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 2、气阴两虚:益气养阴,软坚散结。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 肉瘿突然增大,伴局部疼痛者,可能是腺瘤囊内出血。 肉瘿伴急躁易怒,汗出心悸,手足震颤,可能是合并甲亢。(气阴两虚) 采用手术治疗:多发结节并伴有甲亢的肉瘿;近期内增大较快,疑有恶变倾向的肉瘿。 三、瘿痈: (甲状腺炎) 1、风热痰凝;疏风清热化痰。牛蒡解肌汤 2、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柴胡疏肝散 四、石瘿 西医的甲状腺癌。 第九单元、瘤、岩 《灵枢》筋瘤、肠瘤、脊瘤、肉瘤。 《医宗金鉴》气、血、筋、肉、骨、脂瘤。 瘤的特点:局限性肿块,多生于体表,发展缓慢。 岩 西医的体表恶性肿物。特点:多发于中老年人,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皮色不变。 病因:外因为六淫之邪,内因正气不足(岩),七情所伤。脏腑失调,气滞血瘀、痰凝毒聚。 1、气郁痰凝:开郁散、通气散坚丸 2、寒痰凝聚:阳和汤、万灵丹 3、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合当归芦荟汤 4、气血瘀滞:活血散瘀汤或散肿溃坚汤 5、正虚邪实:保元汤或生脉散合散肿溃坚汤 气瘤:自皮肤肿起,按之浮软有弹性。 筋瘤:自血脉肿起,赤缕红丝,颜色红紫。(筋,浅表静脉) 一、血瘤 与火关系密切。 特点:病变局部色泽鲜红或暗紫,或呈局限性柔软肿块,边界不清,处置如海绵状。 毛细血管瘤:皮色鲜红;浅表毛细血管增生扩张、迂曲所形成的血瘤。 海绵状血管瘤:压缩性大;由多数充满血液的腔隙所构成的血瘤。 二、肉瘤 (脂肪瘤) 发于皮里膜外,柔软如棉,其形如馒。 体积较小的肉瘤可不处理;体积较大者宜手术切除。 三、失荣 (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 四、肾岩(阴茎癌); 1、湿浊瘀结;利湿化浊,解毒化瘀。三妙丸合散肿溃坚汤 2、火毒炽盛;清热泄火,解毒消肿。龙胆泻肝汤合四妙勇安汤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清热解毒。知柏地黄丸合大补阴丸 第十单元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1.原发性皮损:斑疹;丘疹;风团;疱疹;结节;脓疱。 继发性皮损:皮肤萎缩,溃疡,糜烂,痂,抓痕。 2.急性期无渗出:洗剂、粉剂、乳剂;渗出多用:溶剂湿敷。 3.血瘀的致病特点:皮损可出现肥厚、色素沉着、结节。 急性皮肤病与肺、脾、心;慢性与肝、肾有关。 一、热疮 (单纯疱疹) 特点:皮肤粘膜交界处成群的水泡。因感受风热之邪。 清热养阴: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 二、蛇串疮 皮损特点:带状分布的红斑上成簇的水泡。好发于春秋季。 1、肝经郁热:清泄肝火.解毒止痛。龙胆泻肝汤 2、脾虚湿蕴:健脾利湿,解毒消肿。除湿胃苓汤(伴纳少、腹胀) 3、气滞血瘀: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皮损消退后期) 三、疣 鼠乳:发于胸背部有脐窝的赘疣。疣目:发于手背。跖疣:有角质环。 四、癣 1.白秃疮:(白癣) 特点:秃发也能再生。皮损为在头皮有圆形或不规则的覆盖灰白鳞屑的斑片。常在距头皮0.3~0.8cm处折断。病发根部有白色菌鞘包绕。 2.肥疮:(黄癣) 皮损特点:形成永久性脱发,由于毛囊破坏。 3.鹅掌风 4.脚湿气 5.圆癣 (体癣)股癣 夏重冬轻。 皮损为钱币状红斑,丘疹、水泡,鳞屑、瘙痒。 6.紫白癜风(花斑癣)俗称汗斑。 好发于多汗体质青年。皮损为无炎症性斑块。好发于颈项、躯干多汗部位,有轻微痒感,常夏发冬愈。 1、风湿毒聚: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消风散或苦参汤 2、湿热下注:清热化湿,解毒消肿。湿重于热用萆薢渗湿汤,湿热兼瘀用五神汤,湿热并重用龙胆泻肝汤 五、疥疮 皮损好发于皮肤薄嫩和褶皱处,夜间剧痒,呈灰白色或皮色的隧道。 传染性很强,秋冬季多见。 黄连解毒汤合三妙丸。 六、湿疮 (湿疹) 1.特点: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性损害,剧烈瘙痒,倾向湿润,反复发作,易成慢性。 慢性湿疮的皮损以苔藓样变为主。 浸淫全身,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 2.病因病机:急性:湿热浸淫 1、湿热蕴肤: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合萆解渗湿汤 2、湿热浸淫;清热利湿,解毒止痒。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 3、脾虚湿蕴;健脾利湿止痒。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亚急性) 4、血虚风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慢性) 婴儿湿疮:1)胎火湿热证:消风导赤汤。 七、接触性皮炎 特点:有明显的接触某物的病史。第一次接触的潜伏期4-5天以上。患者的体质因素导致。 1、风热蕴肤: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 2、湿热毒蕴:清热祛湿,凉血解毒。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毒汤(伴发热、口渴) 3、血虚风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当归饮子合消风散 八、药毒(药物性皮炎、药疹) 发病前用药史,有一定的潜伏期,皮损多形性。(麻疹型药疹) 1)湿毒蕴肤;清热利湿,解毒止痒。萆薢渗湿汤 2)热毒入营:清热凉血,解毒护阴。清营汤 3)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清热,增液汤合益胃汤 九、瘾疹 (荨麻疹) 1.皮损特点: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2.病因:禀性不耐,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风寒、风热客于肌表;胃肠湿热郁于肌表;气血不足,虚风内生。 1)风寒束表:疏风散寒止痒。麻黄桂枝各半汤 2)风热犯表: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 3)肠胃湿热:疏风解表,通腑泄热。防风通圣散 4)血虚风燥:养血祛风,润燥止痒。当归饮子 十、牛皮癣 (银屑病) 皮损特点:呈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极易形成苔藓样变。剧烈瘙痒,皮肤增厚。 1)肝经化火;疏肝理气,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 2)风湿蕴肤;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消风散 3)血虚风燥;养血润燥,熄风止痒。当归饮子 十一、猫眼疮(多形性红斑) 皮损多形性,具有虹膜样特征性红斑。 病因:先天禀赋不耐,腠理不密,感受不耐之物,搏于肌肤而成。 1)风寒阻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 2)风热蕴肤: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消风散 3)火毒炽盛: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清瘟败毒饮合导赤散 4)湿热蕴结;清热利湿,解毒止痒。龙胆泻肝汤加减 十二、白庀(银屑病) 皮损:红斑上银白色鳞屑,有薄膜及露水样出血点。皮损超过发际。 病因:素体营血亏损,血热内蕴,化燥生风,肌肤失养而成。 1)血热内蕴: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犀角地黄汤(伴有口干喜饮,心烦易怒) 2)湿毒蕴阻:清利湿热.解毒通络,萆解渗湿汤 3)血虚风燥:养血滋阴润肤熄风。当归饮子 4)火毒炽盛证: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温败毒饮加减 5)气血瘀滞证: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桃红四物汤 十三、粉刺 1)肺经风热:疏风清肺。枇杷清肺饮 2)肠胃湿热:清热除湿解毒.茵陈蒿汤 3)痰湿瘀滞;除湿化痰,活血散结。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 外治:皮疹较多者可用颠倒茶调。 十四、酒齄鼻 临床特点分红斑型、丘疹脓疱型、鼻赘型。 十五、 瓜藤缠(结节性红斑) 皮损:散在性皮下结节,鲜红或紫红色,境界清楚,不化脓也不溃破。 1)湿热瘀阻;清热利湿,祛瘀通络。萆薢渗湿汤合桃红四物汤 2)寒湿入络: 散寒祛湿,化瘀通络。阳和汤 十六. 红蝴蝶疮 病因:禀赋不耐,肝肾亏虚而成。 皮损:盘状红斑,圆形或不规则形鲜红色斑,边界清,边缘略高,中央萎缩。 1)热毒炽盛:清热凉血,化斑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大补阴丸、清骨散 3)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 4)脾虚肝旺:健脾清肝。四君子汤合丹栀逍遥散 5)脾肾阳虚:温肾壮阳,健脾利水。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汤 十七、淋病 临床特点:尿道口刺痛,尿道口排出脓性分泌物。 1、湿热毒蕴;(急性淋病)清热利湿,解毒化浊。龙胆泻肝汤(劳累后) 2、阴虚毒恋;(慢性淋病)滋阴降火,利湿祛浊。知柏地黄丸 十八、梅毒 病因:淫秽疫毒与湿热、风邪杂合所致。 1、肝经湿热;清热利湿,解毒驱梅。龙胆泻肝汤酌 2、血热蕴毒;凉血解毒,泻热散瘀。清营汤合桃红四物汤 3、毒结筋骨;活血解毒,通络止痛。五虎汤 4、肝肾亏损;滋补肝肾,填髓熄风。地黄饮子 5、心肾亏虚;养心补肾,祛瘀通阳。苓桂术甘汤 十九、尖锐湿疣 多发于阴茎龟头、冠状沟、系带处,皮损为淡红色柔软的表皮赘生物。 病因:秽浊之毒酿生湿热,下注皮肤粘膜。 1、湿热下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萆薢化毒汤 2、湿热毒蕴;清热解毒,化浊利湿。黄连解毒汤 二十、生殖器疱疹 二十一、艾滋病 第十一单元. 肛门直肠疾病 1.齿线:直肠粘膜与肛管皮肤之间形成一条不整齐的线。 2.肛管直肠环,手术时切断该环将引起肛门失禁。肛门内括约肌:括约肛门。 一. 痔 1. 外痔不易出血。结缔组织外痔症状是肛门异物感。血栓性外痔:肛周剧痛,呈暗紫色。 2. 内痔临床特点:便血。分期依据病程长短。 3. 截石位:内痔好发于3、7、11点;外痔好发于齿线一下,肛缘;混合痔,3、7、11点。 4. 治疗:硬化注射疗法的作用机制:使痔核纤维化萎缩。 贯穿结扎法:用于纤维型内痔。内痔结扎术后第7-9天(痔核脱落),嘱病人减少活动主要目的是,避免大出血。 静脉曲张性外痔多用静脉丛剥离术。 混合痔可行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 二. 息肉痔 1. 赘生物,不会引起肛门部肿痛。临床特点:无痛性便血。 2. 单发性多见于儿童;多发性多见于青壮年。 3. 直肠高位息肉检查:乙状结肠镜 三. 肛隐窝炎 表现:肛门坠胀疼痛,急性期常伴便秘,分辨带少许黏液,在粪便前流出,有时混有血丝。 四. 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1. 大多与肛门腺感染发炎有关(浅部脓肿:肛周红、肿、热、痛)。青壮年男性多见。 2. 破溃后易形成肛漏。 3. 手术:一次切开法:浅部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挂线切开法:高位脓肿或马蹄形脓肿采用。 4. 切口:肛门旁皮下脓肿(浅部脓肿),可行放射状切口。 五. 肛漏 1. 局部症状:流脓、疼痛、瘙痒。 2. 肛漏的检查方法:探针检查(球头银丝)。 3. 以外括约肌深部划线为标志,漏管经过此线以上者为高位,以下为低位。 4. 将肛门两侧的坐骨结节划一条横线, 1)当瘘管外口在横线之前,距肛缘4cm以内,内口与外口位置相对,管道直行; 2)如外口在距离肛缘4cm以外,或外口在横线之后,内口多在后正中齿线处(12点),马蹄形漏管。 5. 治疗:切开疗法,对于高位肛漏切开时必须配合挂线疗法,以免造成肛门失禁。 6 .肛漏手术成败的关键:正确找到内口并切开或切除。 六. 肛裂 1. 主要症状: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 2. 手术:扩肛法:用于早期肛裂。 纵切横缝法:适用于陈旧性肛裂伴有肛管狭窄者。 七、脱肛(直肠脱垂) 一度:为直肠粘膜脱出,呈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二度: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5~10cm,呈圆锥状,淡红色,有弹性,便后需用手回复。 三度:直肠及部分乙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八. 锁肛痔(肛管直肠癌) 1. 诊断最重要的方法:直肠指检,可扪到肠壁上的硬块,退套上染有血、脓和黏液。 2. 诊断明确后,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 第十二单元. 泌尿男性疾病 1.《外科真诠》:“玉茎属肝,马口属小肠,阴囊属肝,肾子属肾,子系属肝。” 2. 肾有两窍:精窍和溺窍。 1)湿热下注证:脾经湿热,萆薢分清饮,阴囊内积水,口干少津,大便秘结; 肝经湿热,阴囊红肿热痛,肾子肿痛,小便短赤,口苦纳呆,苔黄腻。 2)气血瘀滞型:表现为睾丸硬结(肾子坚硬)。慢性前列腺炎,少腹、会阴、睾丸、腰骶隐痛为主。 3)浊痰凝结型: 4)肾阴不足:血精、精浊。 5)肾阳虚衰: 一、子痈 子痈是睾丸及附睾的化脓性疾病。 慢性子痈的特点:青壮年,初起附睾结块,疼痛,压痛明显,与阴囊皮肤无粘连。 睾丸肿瘤的特点:任何年龄,初为睾丸内实质性肿块,有痛或无痛,质地坚硬,又沉重感,肿块部位在睾丸内而附睾正常。 二、子痰(附睾结核) 附睾结节常与阴囊皮肤粘连。输精管增粗变硬, 串珠状。 三、阴茎痰核(硬结症) 痰核生于阴茎背侧,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斑块,一般不会破溃。阴茎勃起时有疼痛弯曲,影响性生活。 1、痰浊凝结;温阳通脉,化痰散结。阳和汤合化坚二陈汤加减。 外治:以阳和解凝膏或黑退消外敷。 四、尿石证 1.预防上尿路结石发生应:合理进蛋白质饮食。 2.肾绞痛的特点:剧烈疼她那个,阵发性,放射到下腹部,重时发生虚脱,恶心呕吐。 肉眼血尿,有时为镜下血尿。 3.男性多于女性,南方多于北方,膀胱结石中继发性多于原发性,尿石症病因不明。 五、男性不育证 病因:内分泌和染色体异常,精索静脉曲张,长期接触放射线,精液异常。 正常精子密度≥20×106/ml 精索静脉曲张所致不育最有效的治疗:手术治疗。 慢性生殖道感染的预后较差。 六、慢性前列腺炎 1.病因病机:肾虚、湿热、瘀滞。 2.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淋漓不尽,腰骶部疼痛,尿道口有时滴出白色前列腺液。 3.直肠指检:前列腺多为正常大小,或稍大或稍小,触诊可有轻度压痛,硬度增大或有结节。 七、前列腺增生症 1、临床症状:夜尿频,伴排尿困难,慢性尿潴留,假性尿失禁。有些患者,血尿。 2、直肠指检:前列腺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边缘清楚,表面光滑,中等硬度而富有弹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无明显压痛) 3、尿潴留时间较长,膀胱极度膨胀的应分次导尿,首先放出不超过1000ml。 八、血精(精囊炎) 病位在精室(精囊)。射精时精液呈淡红色或棕色。 第十三单元 周围血管疾病 1. 常见的症状与体征:疼痛,皮温、皮色、感觉异常,肢体增粗或萎缩,溃疡和坏疽。 2. 静脉疾病常见症状,肿胀;动脉疾病常见,发凉、麻木。 一、股肿 (血栓性深静脉炎) 1.最危险的并发症,肺栓塞和肺梗塞。 2.病因病机:创伤或产后长期卧床。气滞血瘀发为本病。 3.四大症状: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浅静脉怒张。 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 2)血脉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活血痛脉汤 3)气虚湿阻:益气健脾,祛湿通络。参苓白术散(后期治法) 二、血栓性浅静脉炎 属中医:赤脉、青蛇毒、恶脉、黄鳅痈。 1. 发病原因湿热之邪外侵。 2. 发病部位以四肢多见,次为胸腹壁等处。 1)湿热蕴结: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清利通络汤 2)脉络瘀阻: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活血通脉汤 3)肝气郁结:疏肝解郁,活血解毒。柴胡清肝汤或复元活血汤 三、筋瘤 (下肢静脉曲张) 病因病机:长期站立,劳倦伤气。 好发于下肢。 四、臁疮 (静脉功能不全) 1.主要形成原因:长期站立或负重。 2.好发于小腿下1/3。 3.病因病机:湿热下注,瘀血凝滞经络。 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和营解毒。二妙丸合五神汤(创面流水潮红,周围皮肤红肿痒痛) 2)气虚血瘀:益气活血,祛瘀生新。补阳还五汤合四妙汤 外治:腐肉不脱,用七三丹/七二丹。 五、脱疽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足) 1. 本病的发生与长期吸烟等因素有关。(嘱患者戒烟) 2. 以脾肾亏虚为本,寒湿外伤为标,而气血凝滞、经脉阻塞为主要病机。 3. 好发于四肢末端。 4. 初起,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的脉象多为:弦脉。皮温降低。 5. 诊断:20~40岁男性,足趾持续发冷,皮肤苍白或青紫或有干性坏疽;患侧下肢疼痛,伴迁移性静脉炎或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一期(局部缺血):患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二期(营养障碍):静息痛,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三期(坏死期):溃烂,坏疽。 6.治疗原则:活血化瘀。 1)寒湿阻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 2)血脉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患肢疼痛持续不止,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3)湿热毒盛: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患肢紫黑溃烂,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4)热毒伤阴: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顾步汤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黄芪鳖甲煎 第九单元. 外科其他疾病 一、冻疮 《诸病源候论》 寒凝血瘀证:当归四逆汤或桂枝加当归汤; 寒盛阳衰证:四逆加人参汤或参附汤加味。 气虚血瘀证:人参养荣汤或八珍汤合桂枝汤。 二、烧伤 1.手掌法:五指并拢时一只手掌面积占全身的1%。 九分法:头、面、颈 9%,双上肢 2×9%=18%,躯干前后包括外阴3×9%=27%  双下肢包括臀部 5×9%+1%=46%。 儿童<12岁,头颈部:9+(12-年龄),双下肢:46-(12-年龄)。 2.浅II烧伤,愈合1-2周。 3. 中度烧伤:II度烧伤面积在11%~30% 重度烧伤:III度面积在11%~20% 特重烧伤:III度面积在21%~28%;总面积>50% 4.重度烧伤:发生休克时间在48小时之内。 1)火毒伤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清营汤或犀角地黄汤 2)阴伤阳脱:回阳救逆.益气护阴。四逆汤、参附汤合生脉散 3)火毒内陷: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或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 热毒传心: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4)气血两虚:补气养血,兼清余毒。托里消毒散或八珍汤 5)脾虚阴伤;补气健脾,益胃养阴。益胃汤合参苓白术散 三、毒蛇咬伤 1.神经毒:海蛇、银环蛇、金环蛇; 血循毒: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烙铁头蛇; 混合毒: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 2.毒蛇咬伤后处理: 1)早期结扎, 2)扩创排毒:沿牙痕作纵行切开,深达皮下作十字切开,取出遗留的毒牙,同时用双氧水反复冲洗。(伤口流血不止,且有全身出血现象,则不宜扩创,以免发生出血性休克。) 3)烧灼、针灸、火罐, 4)封闭疗法。 1风毒证;活血通络,驱风解毒。活血驱风解毒汤 2火毒证;泻火解毒,凉血活血。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 3风火毒;清热解毒,凉血熄风。黄连解毒汤合五虎追风散 4、蛇毒内陷;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 四、破伤风 潜伏期:一般为4~14天,短者24小时内。 前驱期:头痛、头晕,乏力、多汗、烦躁、打呵欠,咀嚼无力。 发作期:最先出现症状张口困难。 五、肠痈 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主要依据: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局限性右下腹压痛拒按。 1、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泻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2、湿热证;通腑泻热,解毒利湿透脓。复方大柴胡汤加减。或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3、热毒证;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 外科顺口溜 外 科 学 乳房的淋巴回流 外中入胸肌,上入尖锁上,二者皆属腋。 内侧胸骨旁,吻合入对侧。 内下入膈上,吻合腹前上膈下,联通肝上面。 深入胸肌间或尖,前者又称Rotter结。 烧伤病人早期胃肠道营养 少食多餐,先流后干,早期高脂,逐渐增糖,蛋白量宽, 烧伤补液,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碱,见尿补钾,适时补碱。 烧伤新九分法 头颈面333(9%*1);手臂肱567(9%*2);躯干会阴27(9%*3);臀为5足为7, 小腿大腿13,21(9%*5+1%)。 手的皮肤管理 手掌正中三指半,剩尺神经一指半, 手背挠尺各一半,正中占去三指尖半。 肱骨髁上骨折 肱髁上折多儿童,伸屈两型前者众。 后上前下斜折线,尺挠侧偏两端重。 侧观肘部呈靴形,但与肘脱实不同。 牵引反旋再横挤,端提屈肘骨合拢。 屈肘固定三四周,末端血运防不通。 屈型移位侧观反,手法复位亦不同。 休克可以概括为 “三字四环节五衰竭” 三字——缩,扩,凝,即:微血管收缩,微血管扩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四环节——即:休克发生的原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其转归。 五衰竭——即:急性呼衰、心衰、肾衰、脑衰、肝衰。 PAGE - 11 -
/
本文档为【中医外科---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好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