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

2010-08-27 50页 ppt 871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3043

暂无简介

举报
内容分析法大众媒介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的定义与运用内容分析法的产生与发展内容分析法定义内容分析法的使用内容分析法操作步骤信度效度内容分析法的产生和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情报研究,在情报战中成效显著。战后,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军事情报机构一起,对内容分析方法进行了多学科研究,使其应用范围大为拓展。内容分析的定义内容分析是以测量为目的,采用系统的、客观的、量化的方式,研究和分析传播行为的一种方法。(Kerlinger)关键词:系统的(整个研究的过程只有一套程序或方针)客观的(研究人员不...
内容分析法
大众媒介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的定义与运用内容分析法的产生与发展内容分析法定义内容分析法的使用内容分析法操作步骤信度效度内容分析法的产生和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情报研究,在情报战中成效显著。战后,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军事情报机构一起,对内容分析方法进行了多学科研究,使其应用范围大为拓展。内容分析的定义内容分析是以测量为目的,采用系统的、客观的、量化的方式,研究和分析传播行为的一种方法。(Kerlinger)关键词:系统的(整个研究的过程只有一套程序或方针)客观的(研究人员不能把个人的看法和偏好加入到研究结果中)量化的(对变量进行分类的操作定义和规则必须全面和清晰)内容分析法的使用内容分析法是在媒介的各个领域中被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它可以有效分析媒介的传播内容,是媒介研究的强大工具。描述传播内容检验对信息特征的假设把媒介内容与现实世界进行比较评估社会中特定群体形象作为媒介效果研究的一部分内容分析法的操作步骤阐明研究问或假设界定研究总体从总体中选择合适的样本选择和定义分析单位构建用以分析的内容类别建立量化系统培训编码人员并进行试点研究根据已有的定义对内容进行编码分析采集到的数据解释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内容分析法的操作步骤-分析单位分析单位词、符号、对问题的简单判断人物、行为、整个节目选择分析单位的要求定义清晰而透彻标准明显而易于观察内容分析法的操作步骤-构建内容类别构建内容类别的要求互斥性每个分析单元能够且只能够归为某一个类别穷尽性每个分析单元都可以归为某一个类别可靠性不同的编码员针对每一个分析单元归属的类别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编码员间信度)信度如果对同样的数据材料进行反复测量,得到的结论应该是相似的。提高信度的手段尽可能详细地定义类别边界培训编码员进行试点研究对编码信度进行测量编码员间信度测量编码员自身信度测量信度的计算在内容分析法里,信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码员编码的信度。第一种计算编码员信度的方法:信度=2MN1+N2M是编码决策过程中,两个编码员意见一致的数量。N1和N2是两个编码员各自进行的编码决策的总量。问题:在一个仅包含两个类别的系统中,随机编码也可以产生50%的信度。信度的计算第二种计算编码员信度的方法:信度=观察到的一致性%-期望的一致性1-期望的一致性1001113151645边际总数1382102512181204122010003150021212480312421边际总数54321类别编码员A编码员B观察到的一致性%=(42+12+10+8+8)/100=0.8期望的一致性=(45×48/100)+(16×15/100)+…=0.288信度=(0.8-0.288)/(1-0.288)=0.719两个编码员以上:观察值%-期望值%k=N×M-期望值%N是编码的全部数量M是编码员的数量效度效度通常的定义为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测量了它希望测量的东西。与内容分析法的效度相关的因素效度和内容分析采用的程序密切相关。内容分析中有大量的概念定义,这些定义也存在效度的问题。表面效度(facevalidity)表面效度认为只有在严谨的类别定义和充分执行分析程序的条件下,测量工具才能够测量研究真正希望测量的东西。绝大部分描述性的内容分析依赖于表面效度。内容分析与文献分析的比较内容分析与文献分析,都是对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保存下来的资料内容作为分析的对象,但是它们具体的分析处理方法是有所区别的。文献分析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评述性的说明。内容分析则是直接对样本作技术性处理,将其内容分解为若干分析单元,评判单元内所表现的事实,并作出定量的统计描述。1格伯纳电视暴力的测量 格伯纳简介乔治格伯纳(GeorgeGerbner),1919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播学教授,是一位多产的学者。案例背景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社会的暴力和犯罪问题很严重,因此,美国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暴力起因与防范委员会”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由格伯纳主持。格伯纳开展的这项研究称为“文化指标研究”,整个研究包括三个部分:“分析”、“讯息系统分析”、“培养分析”,本案例介绍的只是“讯息系统分析”中采用内容分析法完成的“暴力描绘”部分(violenceprofile)。从方法的选取上讨论该研究的效度格伯纳也反对格伯纳指出由于人们获取知识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些知识构成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因此,在不知道具体的电视媒介在为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世界之前,就讨论电视暴力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格伯纳也反对采用人们认为是最有效的实验法来进行研究,为什么?因为他们认为电视在生活中是如此普及,以至于难以找到没有暴露在电视环境中的对照人群,而且我们也不能把电视从现代主流文化中隔离出来。回顾内容分析法的步骤1.阐明研究问题或假设2.界定研究总体3.选择样本4.选择分析单位5.构建内容类别6.对内容进行编码7.分析数据8.解释研究结果1.阐明研究问题或假设研究问题与假设研究问题:“培养分析”研究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分析电视画面上的凶杀和暴力内容与社会犯罪之间的关系,二是考察这些内容对人们认识社会现实的影响。研究假设:该研究没有提出明确的假设。2.界定研究总体界定什么是暴力字典定义:Violence(1)violentbehaviourthatisintendedtohurtorkillsb.(2)Physicaloremotionalforceandenergy——《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暴力(1)强制的力量;武力(2)特指国家的强制——《现代汉语词典》界定什么是暴力相关组织、研究的定义:《儿童权利公约》第19条定义儿童暴力为:“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残、伤害或凌辱,忽视或照料不周,虐待或剥削,包括性侵犯。” 《世界暴力与健康问题报告》(2002年)中对暴力的定义:“个人或群体故意殴打、施暴于儿童,造成或很可能造成儿童健康、生存、发育或尊严实际伤害或潜在伤害。”“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暴力的维度我们可以就暴力的定义提出许多问题,最基本的有1.暴力行为除包括武力伤害行为之外是否包括语言?2.暴力行为除包括蓄意的伤害外,是否包括意外伤害?3.暴力行为除包括受伤害的行为,是否包括没有受到伤害的行为?语言的武力的蓄意的行为无意图的行为没有受到伤害这个范畴内是争议最少的定义受到伤害施暴者行为受害者行为格伯纳对暴力的操作化定义显著地表达出对自己,或对他人的暴力倾向或者其他强迫性的意愿,可能造成或已经造成人身伤害或死亡。(“Theovertexpressionofphysicalforceagainstselforother,compellingactionagainstone’swillonpainofbeinghurtorkilled,oractuallyhurtingorkilling“)简言之,即“有意伤害或者杀害的公然的武力行为”此定义不包括心理上的伤害,言语暴力等。也就是说,采取明显的肢体暴力行为作为测量的标准。1GeorgeGerbner,LarryGross:LivingWithTelevision:TheViolenceProfile2王玲宁: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媒介暴力对青少年影响的实证研究》从操作化定义讨论研究的效度不同的研究者对于暴力的定义是不一样的,这就产生了效度的问题。Gerbner和他的团体在1977年对暴力的定义包括意外事故、发自本性的行为、发生在荒诞剧或幽默场景中的暴力。但是广播电视网的分析家们并不认为这些场景属于暴力行为。双方都为各自的论点给出了证据。你觉得谁的分析更具有效度?3.选择样本样本格伯纳以美国三大电视网(ABC、CBS、NBC)的家庭收视时间(familyviewingtime8-9PM)、晚间时间(lateevening9-11PM)以及周末儿童时段(weekend(children’s)hourssat.andsundaytime)的电视节目(televisiondrama)为样本,包括电视剧、卡通、电视上播放的电影。抽样抽样方法:每年固定一周的样本(通常在秋季,个别年份是春季)他们采用内容分析法抽取了3000多个电视节目和35000个电视角色。在1967年和1968年,包含的时段为星期一至星期六早上7点半-晚上10点,星期天的早上7点-晚上10点,星期六早上8点-中午12点的儿童节目。从1969年开始,这些时段被延长至每晚的11点和从星期六和星期天早上7点-下午2点半。然而,1971年FCC的黄金时段根据规则减少了广播网的夜间节目。因此,自1971年以来的有效的晚间参数是星期一早上8点-晚上11点和星期天早上7点半-晚上10点半。4.选择分析单位分析单位三种分析单位节目(Program):节目就是以剧情形式展现的单独的虚构的故事。它可能是一出为电视生产的电视剧,或者是一部在这一时段播放的长篇。行为(Violenceaction):暴力行为就是一些被某些政党限制的暴力场景。如果一个场景被打断(通过闪回或者转向其他的场景的方式),但是在“现实”时间中仍然在继续,它仍然是这个相同的行为。然而,如果一个新的暴力代理进入这个场景,这样也就开始了另一个暴力行为。这些单元也被称为暴力片断。角色(Role):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所有节目(不管是不是暴力节目)中分析的人物是两种类型。主要人物对故事来说,是必需的主要角色。次要人物(属于那种较少的详细分析的)是所有的另外有台词的角色。(这个发现在这个报告中总结出来,包括仅有的主要人物的分析)来源:GeorgeGerbner,LarryGross:ViolenceontheScreenCultureIndicators:ViolenceProfileNo.9更多的详细的方法论描述和这里不包括的所有的表格来看可以从《暴力描绘:一个技术的报告》中获得。5.构建内容类别建构内容类别-以节目为分析单位节目名称节目编号节目描述节目长度暴力场景数时段FamilytimeB.LateeveningC.Weekendday电视网A.ABCB.NBCC.CBS节目样式A.CartoonsB.MoviesC.TVplays节目基调A.seriousprogramsB.comicprograms是否是新节目(newprograms)A.yesB.no是否是动作片(actionprograms)A.yesB.no建构内容类别-以场景为分析单位节目名称场景编号场景描述暴力场景出现时间暴力场景持续时间电视网A.ABCB.NBCC.CBS时段FamilytimeB.LateeveningC.Weekendday建构内容类别-以角色为分析单位节目名称人物编号人物姓名或描述是否卷入暴力(violenceinvolve)A.yesB.no侵害角色(Violent-victim)A.ViolentB.Victim凶杀角色(Killer-killed)A.KillerB.killed性别(gender)A.malecharacterB.Femalecharacter社会年龄(socialage)A.Children/adolescentsB.YoungadolescentsC.SettledadultsD.Elderly阶层(class)A.UpperB.Middle/MixedC.Lower婚姻状况(maritalstatus)A.NotmarriedB.Married种族(race)A.WhiteB.Other国籍(nationality)A.U.SB.Other角色类型(charactertype)  A.GoodB.MixedC.Bad这一部分数据中供献了暴力指数中的CS部分,CS=V%+K%,V%=施暴者或受暴者的百分比,K%=杀人者或被杀者的百分比。6.对内容进行编码编码编码人数:12-18人编码培训及测试时间:三个星期编码对象:电视节目录像带编码方式:独立两人编码(independentpairs)7.分析数据暴力指数暴力指数由三种直接观察的资料组成:暴力的普及率、暴力的比例、暴力角色暴力普及率为包含暴力节目所占的百分比;(Prevalence)暴力比例是在一段时间内节目出现暴力行为的次数;(Rate)暴力角色是暴力的实施者或受害人的角色描述,它用于测量某一节目暴力角色所占全部角色的比例或暴力受害人角色所占的比例。(Role)V%=施暴者或受暴者的百分比K%=杀人者或被杀者的百分比PS=P%+2(R/P)+2(R/H)CS=V%+K%暴力指数=PS+CSP%=含有暴力情节的节目/全部节目样本数R/P=暴力情节次数/样本总数R/H=暴力情节次数/样本总时数以1967年的数据举例说明暴力指数的计算样本节目量:96个样本节目时间:62小时样本人物:240个普及率:包含暴力的节目百分比:81.3%(%P)(在100个节目中,有81.3个节目包含暴力)包含暴力的节目时数百分比:83.2%(在100小时的节目中,有83.2个小时中包括有暴力)比例:暴力片断数470在样本中,每个节目平均出现的暴力片断数(R/P)470/96=5.0在样本中,每小时平均出现的暴力片断数(R/H)470/62=7.7角色施暴者比例55%受害者比例64.6%暴力牵涉到的人物角色(%V)73.3%杀人者比例12.5%被杀者比例7.1%凶杀牵涉到人物角色(%K)18.7暴力指数节目得分(PS)=P%+2(R/P)+2(R/H)=81.3+2*5+2*7.7=106.6角色得分(CS)=%V+%K=73.3+18.7=92.1暴力指数(VI)=PS+CS=198.78.解释研究结果利用内容分析法,格伯纳得出了:1967-1976年电视暴力指数变化图1967-1976三大电视网在家庭收看时间、夜间以及周未白天交叉的电视暴力指数1967-1977年不同节目类型、电视网、时间段交叉的暴力指数1969年以后暴力-受害者比率(violence-victimRatio)杀手-被杀者比率(killer-killedRatio)受害者特征分析1967-1977电视暴力比例和电视暴力角色各类人口特征的遭受暴力的风险性……此表为我们展示了暴力指数的计算过程1967—1976年的暴力指数1976年74.9%的角色包含了暴力成份的角色,89.1%的抽样节目包含暴力。每集电视的暴力片断是6.2个,每小时是9.5个。这些数据较上一年(75年)都有所提高,75年的值分别是65%、78.4%、5.6%和8.1%,只有死亡数比75年有所下降。来源:sex,violence,andtheRulesofthegameTVprofileNo.8:thehighlight1975年和1976年不同时间不同电视网的暴力指数来源:sex,violence,andtheRulesofthegameTVprofileNo.8:thehighlight来源:sex,violence,andtheRulesofthegameTVprofileNo.8:thehighlight剧情类节目不同时间断的暴力指数此表为我们展示了角色分析的运用:主角人物的遭遇暴力的风险比例说明:在所有3949个主角角色中,63.3%的人牵涉到暴力。“-”表示有受暴者或被杀者,但没有施暴者或杀人者。“+”表示有施暴者或杀人者,但没有受暴者或被杀者。V-Vratio:施暴者-受暴者比例。K-Kratio:杀人者-被杀者比例研究结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影像暴力肆虐的时代60年代的国家暴力起因和防治委员会的研究中,由葛伯纳主持进行的内容分析发现:暴力不仅在犯罪类和卡通类节目中非常普遍,而且它还在喜剧类节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者总共分析了183个节目以及455位电视节目中的主要角色一一其中过半(241)有暴力行为,共发生过1215起暴力冲突!显然,这时候的暴力已经是电视中生活的显著特征:在70年代的国家公共卫生局长报告的研究中,内容分析工作仍由葛伯纳主持,对1969年的电视暴力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与1967年和1968年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凶杀事件有了大幅下降,但是攻击性行为、伤害以及恐吓则并无减少,暴力盛行的情况在这三年之间并无显著变化。在80年代的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中,曾对70到80年代这十年间的电视暴力数量的走向进行了总结,发现电视暴力最明显特点是它自始至终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在过去的十年里,黄金时间段节目中的暴力行为趋于增加;90年代的国家电视暴力研究对1994年10月到1997年6月这三年的电视节目内容分析发现,暴力内容仍然很普遍,其中有60%的节目含有暴力,黄金时段的暴力节目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研究小结1.研究问题——媒体如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丑恶世界(meanworld)2.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结构化定义:有意伤害或者杀害的公然的武力行为。抽样:每年抽取一周三大电视网三个时间段的电视剧情类节目分析单位:节目、行为、角色建构内容类别编码3.分析数据——使用暴力指数4.得出结论——我们生活在一个影像暴力肆虐的时代。学习与心得1.国内外研究的差距国内对于媒介暴力的研究相当匮乏,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中国传媒大学的龙耘副教授,她在这方面著有《电视与暴力》。国内对媒介暴力的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和调查法。国外对媒体暴力进行研究的学者还有很多,除GeorgeGerbner和LarryGross外,还有JamesPotter等人。2.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做什么?深挖——对媒介暴力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分析延伸——对暴力游戏进行内容分析参考文献GeorgeGerbner,LarryGross:LivingWithTelevision:TheViolenceProfileGeorgeGerbner,LarryGross:Sex,Violence,andtheRulesoftheGameTVViolenceProfileNo.8:TheHighlightsGeorgeGerbner,LarryGross:ViolenceontheScreenCultureIndicators:ViolenceProfileNo.9王玲宁: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媒介暴力对青少年影响的实证研究》案例2媒体自杀新闻的内容分析案例导入-数据全球每40s’就有1人自杀身亡.全球每年有120万人死于自杀.我国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占世界自杀死亡人数的1/4我国每年有1700万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因他们所爱的人的自杀身亡和自杀未遂受到严重损害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者DavidPhillips研究发现,报纸与电视上的自杀新闻报道量与随之而来的自杀数量成正比。案例导入-名人自杀事件研究者HawtonKetal发现,名人自杀案例对公众影响更大18世纪晚期“维特效应”1986年‘有希子症候群”2003年张国荣自杀事件有希子症候群1986年4月8日,日本歌星冈田有希子跳楼自杀的新闻被媒体大肆渲染后,两周,日本几乎天天有青年自杀,10多天竟达20余人----“有希子症候群’事件2003年4月1日香港影星张国荣跳楼自杀本研究的四份目标媒体中《南方周末》,《新华日报》《扬子晚报》都对其进行了报道,而且《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在事件发生后几天进行了连续报道对自杀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案例简介该案例通过对2000年至2003我国四份报纸《人民日报》(全国版),《南方周末》,《新华日报》和《扬子晚报》的自杀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来探讨我国媒体如何建构自杀议题。研究问题和假设媒体自杀新闻报道与自杀行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媒体自杀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来讨论三个问题:1自新闻内容表现形式的特征2自杀新闻呈现的自杀特征3自杀新闻报道的文本特征研究假设:媒体对自杀新闻的报道现实生活中的自杀情况相符(或不相符)界定研究主体--“自杀新闻”的概念本研究要求整篇报道以自杀为新闻价值的落点,若仅仅是报道中提及“自杀”字样,而并非以此议题为主则不在搜集之列。政治性自杀,宗教性自杀,邪教性自杀不在本研究之列选择样本——目标媒体的选定考虑因素:以报纸为目标媒体地方性报纸和全国性报纸兼顾参照系代表性媒体选定《人民日报》(全国版),《南方周末》,《新华日报》和《扬子晚报》选择样本——时间范围的选定时间范围的选定选取最近四个年份2000年--2003年4月和9月原因:避免特殊事件和节日对样本的干扰。以获取媒体常态中的再现特征和机制。分析单位的选择四家报纸在选定时间以自杀为主要议题的新闻报道,包括各类新闻文体。(以界定的研究主体为依据”若仅仅是报道中提及“自杀”字样,而并非以此议题为主则不在搜集之列“。主要内容类目自杀新闻内容表现形式的特征自杀新闻呈现的自杀特征自杀新闻报道的文本特征构建内容类别(1)要保证内容分析研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除了取决于样本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外,在相当程度上还取决于研究的类目建构是否合理被统计项目的类别划分必须遵循详尽无遗并且互相排斥的原则构建内容类别(2)自杀新闻内容表现形式的特征议题内容的表现形式个案报道b)预防和救治工作c)自杀相关研究和知识的报道d)社会活动e)民众对自杀及自杀未遂者的态度f)其他消息来源警方,政府官员,专家及专业人士,自杀者家人及朋友,一般民众,其他媒体报道类型消息,通讯.特写,深度报道,(包括专访,调查性报道等),评论,,其他报道版面头版,国内新闻版,要闻版,国际新闻版,本地新闻版,经济及科学版,健康新闻版,社会新闻综合新闻版,其他报道篇幅200字以下,200-800字,800-2500字,2500-5000字,5000字以上报道语气正面中立或混合负面无法辨识构建内容类别(3)自杀新闻呈现的自杀特征自杀行为的结果自杀身亡,自杀未遂,不可辨识或未交代自杀行为的发生地城市,农村,不可辨识或未交代自杀手段火器或炸药,服毒,自缢,跳楼自杀,溺水,割伤,不可辨识或未交代,及其他自杀身亡及自杀未遂者的性别男性,女性,不可辨识或未交代自杀身亡及自杀未遂者年龄儿童与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不可辨识或未交代,及其他自杀原因精神障碍,夫妻矛盾,经济困难,情感受挫,身体疾病,家庭矛盾,工作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危机及冲突,其他。”互斥性“-注:夫妻矛盾类项隶属于家庭矛盾类项,但因其在我国自杀原因中特别显著,因此本项研究参照相关研究的类目建构方式将其单独列出构建内容类别(4)自杀新闻报道的文本特征自杀新闻中报道失当的具体类型(查看编码说明表)描绘自杀细节将自杀原因简单化神秘化采用煽情式,渲染式的报道方式使用耸动,煽情的标题与文内信息不一致未提及自杀者对其家人及朋友造成的严重的伤害和心里创伤传播其他有关自杀的错误认识自杀新闻中出现的失当情况出现一项失当的新闻报道出现两项失当的新闻报道出现三项以上失当的新闻报道基本无失当的自杀新闻报道自杀新闻报道失当的例子21代码(1)媒体自杀报道中常常将自杀原因简化为某个单一原因,有时甚至限于报道篇幅和文本简化为仅仅一句话。(2)媒体自杀报道中把自杀原因神秘化,将自杀者描绘在一种神鬼莫测、莫名其妙的心理下采取自杀行为。将自杀原因简单化,神秘化(1)自杀新闻中提及了自杀者服用的毒品的具体名称和剂量,并在上下文中出示了毒品的药性与药效。(2)自杀新闻中交代了自杀者自杀时的具体自杀与药效。(3)自杀新闻中详细描写了自杀者自杀的过程。描写自杀细节说明自杀新闻中报道失当的类型部分编码说明表(1)说明自杀新闻中报道失当的类型代码(1)自杀报道中将自杀行为美丽化媒体将自杀与一些美丽传说、美好事物相比拟,或用一些具有美感的词汇来修饰,描绘自杀行为,制造出一种具有情绪感染力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2)自杀报道中将自杀行为浪漫化媒体将自杀浪漫化成一出爱情悲剧,极力渲染自杀者生前的浪漫爱情。自杀者系爱到深处、“情”不能拔,为“情”赴死。(3)自杀报道中将自杀闹剧化媒体用轻松调侃的笔调,夸大和戏说某些环节,将自杀描绘成一出滑稽的闹剧。(4)自杀报道中将自杀喜剧化媒体淡化自杀未道的后果,忽视了其潜在的心理创伤和危险性,凸显由自杀引发的极其偶然的皆大欢喜的结局。煽情式、渲染式的报道方式3部分编码说明表(2)说明自杀新闻中报道失当的类型代码(1)媒体对名人自杀的大肆渲染(2)媒体对自杀行为态度模糊、立场未明媒体面对自杀表现出来的姿态,往往貌似不偏不倚,洛守公正,实则是态度模糊,立场不明,未能表现出理性态度和科学立场。传播其他有关自杀的错误认识6媒体只注重对自杀过程、自杀原因和自杀结果的报道,不报道自杀结果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即对其家人和朋友造成的严重心理伤害和创伤。未提及自杀者对其家人及朋友造成的严重的伤害和心理创伤5(1)自杀新闻中使用耸动煽情的标题媒体或使用耸人听闻的字眼来渲染的自杀行为的惊悚性(2)自杀新闻中标题与文内信息不一致使用耸动、煽情的标题或标题或文内信息不一致4部分编码说明表(3)返回法师“看到”哥哥微笑归来‘有好多神佛帮助他’(2003-04-14)今天凌晨3时是“哥哥”的回魂夜。  (香港讯)法师看到“哥哥”根据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的报告:1998年,香港传媒曾经广泛报道港岛第一例烧炭自杀案,甚至图文并茂登出自杀者的平静面容,令人错觉烧炭自杀较其他自杀方法舒适。短短两个月内,在香港,烧炭即成为最普遍自杀方法的第三位;3年后烧炭占所有自杀方法的比率由6%增至28%;5年后香港每4个自杀个案中,便有一个是烧炭自杀。报道失当之例数据分析三大部分内容自杀新闻内容表现形式的特征自杀新闻呈现的自杀特征自杀新闻报道的文本特征下一页自杀新闻内容表现形式的特征该研究采用内容法对自杀新闻内容表现形式的特征进行了以下分析:(点击可查看详细结果,也可点击下一页跳过去。)自杀新闻的议题分布自杀新闻消息来源的分布自杀新闻报道类型的分布自杀新闻版面的分布自杀新闻篇幅的分布自杀新闻报道语气的分布下一页1.自杀新闻的议题分布从自杀新闻的整体议题分布来看,报道最多的两项议题为个案报道(93.39%),自杀数据及概况报道(4.74%);报道最少的两项议题为社会自杀预防与干预活动的报道(1.90%),自杀预防和干预方法的报道(2.84%)。100211总计2.846其他3.327民众对待自杀的态度1.904社会自杀预防与干预活动4.7410自杀数据及概况2.846自杀预防和干预方法83.89177个案报道百分比篇数新闻议题自杀新闻的议题分布返回2.自杀新闻消息来源的分布100.0211合计2.375其他3.327未交代或无法识辨2.846其他媒介4.279一般民众33.6571自杀者家人及朋友6.6414社团成员1.904专家、专业人士3.327政府官员41.2387警方百分比次数消息来源 自杀新闻消息来源的分布媒体在采集自杀新闻时偏重依靠警方和自杀者的家人及朋友,两者合计共占消息来源总量的74.88%。而对自杀问题有深入研究,具有自杀干预与介入专业训练的专家,却往往被媒介所忽略,仅占消息来源总量的1.90%返回3.自杀新闻报道类型的分布100.0211合计1.904其他0.942资讯2.846评论/评述3.327深度报道6.1613通讯/特写83.89177消息百分比次数类型表四自杀新闻的报道类型分布返回4.自杀新闻版面的分布自杀新闻出现最频繁的版面为社会新闻版(54.50%),其次为国际版(14.22%),再次为要闻版(含头版)(11.37%)。100.0211合计6.1613其他0.471资讯10.9023文化、娱乐1.423经济、法制1.423科教、卫生54.50115社会、综合14.2230国际11.3724要闻百分比次数版面自杀新闻版面的分布返回5.自杀新闻篇幅的分布100.0211合计005000字以上3.7982500-5000字5.6912800-2500字61.14129200-800字29.3862200字以下百分比篇数篇幅自杀新闻篇幅的分布200-800字篇幅的新闻最多,占61.14%,其次为200字以下篇幅的新闻,占29.38%,再次为800-2500字篇幅的新闻,占5.69%.值得注意的是:消息类新闻文体的篇幅通常在200-800字以内,这于表四所显示的自杀新闻报道中消息占绝对主体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返回6.自杀新闻报道语气的分布100.02.849.9570.1416.59百分比21162114835篇幅合计其他负面语气中立语气正面语气报道语气表七自杀新闻报道语气的分布面对自杀,70.14%的新闻采取了中立态度,遵循客观报道的原则;16.59%的新闻对自杀身亡及自杀未遂者持以同情的态度;9.95%的新闻对自杀行为显示出批评态度,此种态度的报道最少。消息报道追求客观公正,要求秉持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而中立语气在自杀新闻报道语气的分布中占据主体(70.14%),可验证自杀新闻报道中以消息为主。自杀新闻呈现的自杀特征该研究采用内容法对自杀新闻呈现的自杀特征进行了以下分析:(点击可查看详细结果,也可点击下一页跳过去。)自杀新闻中自杀者的性别与自杀行为发生地的分布自杀新闻中年龄组的分布自杀新闻中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者自杀原因的分布自杀新闻中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者自杀方式的分布下一页在性别方面,关于男性自杀身亡者的新闻为38篇,占自杀身亡者新闻总数的56.72%;关于女性自杀身亡者的新闻为29篇,占自杀身亡者新闻数量比例1.31:1。关于男性自杀未遂者的新闻为42篇,占自杀未遂者新闻总数的44.68%;关于女性自杀未遂者新闻为52篇,占自杀未遂者的新闻总数的55.32%。男性与女性自杀未遂者的新闻数量比例为1:1.24。在自杀行为发生地的分布方面,关于城市自杀身亡者的新闻为50篇,占自杀身亡者新闻总数的74.63%;关于农村自杀身亡者的新闻为17篇,占自杀身亡者新闻总数的25.37%。城市与乡村自杀身亡者的新闻数量比例2.94:1。关于城市自杀未遂者的新闻为83篇,占自杀未遂者新闻总数的88.30%;关于农村自杀未遂者的新闻为9篇,占自杀未遂者新闻总数的9.57%。新闻中呈现的城市与乡村自杀未遂者的比例为9.22:1。自杀新闻中自杀者的性别与自杀行为发生地的分布结论:比照我国自杀研究的结果,我们发现,自杀新闻中呈现的自杀者的性别与自杀行为发生地的分布存在着严重偏差。新闻中呈现的男性与女性自杀身亡者人数比例为1.31:1,而实际上男性与女性自杀身亡者比例为1:1.4。新闻中呈现的男性与女性自杀未遂者人数之比为1:1.24,而实际上男性与女性自杀未遂者人数之比为1:3,自杀未遂者中76%是女性。74.63%的自杀新闻是报道城市中自杀身亡者,城市与乡村自杀身亡者的新闻数量比例为2.94:1,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农村自杀率比城市自杀率高3倍,全国93%的自杀发生在农村。新闻中呈现的城市与乡村自杀未遂者的比例为9.22:1,事实上,城市与农村自杀未遂者的比率为4.85:1。与实际情况比较返回自杀新闻中年龄组的分布100.0100.0100.0合计44.4413.8310.45不可辨识或未交代5.5613.8313.43老年(55岁+)16.6714.8926.87中年(40-54岁)22.2239.3629.25青年(25-39岁)11.1118.0914.93儿童-青少年(10-24岁)自杀结果未交代或不可辨识(%)N=18自杀未遂者(%)自杀身亡者(%)N=67自杀年龄组与实际情况比较结论:在各年龄组自杀身亡者方面,基本与反映了实际情况。新闻情况:有关各年龄组自杀身亡者的新闻数量按多少排列依次为:青年组(29.25%,n=20)、中年组(26.87,n=18)、儿童一青少年组(14.93%,n=10)。有关各年龄组自杀未遂者的新闻数量按多少按列依次为:青年组(39.6%,n=37)儿童一青少年组(18.09%,n=17),中年组(14。89,n=14)。实际情况:参照我国自杀研究的结果,有关各年龄组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者的新闻数量比率与实际生活中各年龄组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者的比率基本相同。返回自杀新闻中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者自杀原因的分布5.5622.2222.22005.5611.115.5611.115.565.565.560100.06.3812.7720.831.043.192.1315.963.193.194.173.197.4515.9610004.484.485.974.4810.4513.4310.455.977.4608.9610.4513.43100.0经济困难夫妻不和家庭矛盾身躯疾病工作、学习压力避责自尽恋爱受挫丢面子、被人歧视或误会精神疾病饮酒问题多种原因不可辨识或未交代其他合计自杀结果未交代或不可辨识(%)N=18自杀未遂者(%)N=94自杀身亡者(%)N=67自杀原因结论:媒体对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者自杀原因的总体特征再现存在着严重偏差。新闻情况:在自杀新闻中自杀身亡者的自杀原因前三项依次为:避责自尽(13.43%,n=9)其次为恋爱受挫和工作、学习压力(两者均为10.45%,n=7),再次为精神疾病(7.46%,n=5)。自杀未遂者的自杀原因前三项依次为:与其他家人的矛盾(20.83%,n=20),恋爱受挫(15.96%,n=15)夫妻不和(12.77%,n=12)。实际情况:参照我国自杀研究的结果,无论是自杀身亡还是自杀未遂者,其自杀原因的前三项均是:经济困难(40%)、严重躯体病疾(38%)、夫妻矛盾(35%)。这表明,媒体对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者自杀原因的总体特征再现存在着严重偏差,如心理学研究发现自杀死亡者的精神病患率为63%,而媒体中呈现的患有精神疾病的自杀者仅为7.46%。此外,媒体严重忽略一些重要的臻死原因,如:经济困难、严重躯体病疾对自杀者的致使性影响。返回与实际情况比较自杀新闻中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者自杀方式的分布16.37050.011.11016.6705.560100.09.576.3823.4020.2112.7712.775.324.175.32100.011.9411.9429.8522.395.972.9904.4810.45100.0火器或炸药上吊或自缢服毒跳楼及其他坠高式自杀溺水割伤多种手段不可辨识或未交代其他合计自杀结果未交代或不可辨识(%)N=18自杀未遂者(%)N=94自杀身亡者(%)N=67自杀原因结论:媒体中呈现的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着使用的自杀方式基本与事实相符上表呈现的是自杀新闻中的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者自杀方式的分布,结果发现,自杀新闻中自杀身亡者使用的自杀方式前三项依次为:服毒(29.85%,n=20)、跳楼(22.39%,n=15)、上吊和自缢(11.94%,n=8)。自杀未遂者使用的自杀方式前三项依次为:服毒(23.4%,n=22)、跳楼(20.21%,n=19)、溺水与割伤(均为12.77%,n=12)。参照我国自杀研究的结果,媒体中呈现的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着使用的自杀方式基本与事实相符。返回与实际情况比较该研究采用内容法对自杀新闻报道的文本特征进行了以下分析:(点击可查看详细结果,也可点击下一页跳过去。)自杀新闻中报道失当类型的分布自杀新闻中报道失当情况的分布自杀新闻报道的文本特征下一页自杀新闻中报道失当类型的分布100.0400合计9.036传播其他有关自杀的错误认识31.75127未提及自杀者对其家人及朋友造成的严重的伤害和心理创伤8.032使用耸动、煽情的标题或标题或文内信息不一致9.5038煽情式、渲染式的报道方式27.50110将自杀原因简单化,神秘化14.2557描写自杀细节百分比次数自杀新闻中报道失当的类型返回自杀新闻中报道失当情况的分布100.0211合计10.4322未失当30.3364三项以上失当39.3493二项失当19.9142一项失当百分比次数自杀新闻中的报道失当情况返回结论与改进意见1、在自杀新闻的议题呈现上,媒体偏重“事件性”,而不是“资讯性”的自杀新闻报道。建议:加大“资讯性”自杀新闻的报道力度。2、在自杀新闻消息来源的选择上,媒体倚重警方、自杀者的家人和朋友,而忽视具备相关知识和训练的专家,这样媒体很难挖掘到自杀的深层原因和真正原因。建议:记者应请教相关心理学、社会学以及自杀研究方面的专家,挖掘自杀背后的复杂原因,揭示自杀的恶劣后果。结论与改进意见3、在自杀新闻报道类型的分布上,消息占主体,而媒体需积极丰富报道类型。建议:(1)加大传播深度报道,帮助受众建立起科学认知自杀问题的知识框架。(2)增加评论和述评,指导受众树立起对待自杀问题的正确态度和理性立场。4、在自杀新闻的版面分布上,媒体忽视了版面语言的影响力,将部分自杀新闻误置于显著位置。建议:尽量避免将自杀新闻排布在显著的版面与版位。结论与改进意见5.自杀新闻中对农村自杀问题和女性自杀现象的再现严重不足,对城市自杀问题和男性自杀现象的再现相对过度。建议:架构畅达及时的农村新闻采编网络,聚焦农村,深化对三农问题的体察与解析,这也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自杀新闻中对自杀原因的整体再现存在严重的偏差。建议:(1)安排专业医学记者负责自杀报道。(2)加强对一般社会新闻记者的自杀学知识的训练和培训。该研究存在的问题1、由于诸方面限制,本研究未能涵盖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在内,所以本研究的结论不能推论至整个大众传媒系统所建构的自杀议题。2、本研究选取的媒体目标样本区域范围有限,不能全面反映出全国各地媒体如何生产、呈现、建构自杀议题。3、本研究未能将医学及健康类相关专业报纸纳入考察范围。思考与发现四份报纸的选择是否有代表性?《人民日报》——新华社、全国性、党报《南方周末》——南方报业、全国性、高端报纸《新华日报》——江苏省党报、地方性报纸《扬子晚报》——江苏省都市报、地方性报纸关于研究假设有研究假设么?关于信度和效度的思考信度:如果对同样的数据材料进行反复测量,得到的结论应该是相似的效度:指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测量了他希望测量的东西,即有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
/
本文档为【内容分析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