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_红色的英勇标志_中的成长主题.pdf���

2010-09-01 2页 pdf 132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71652

暂无简介

举报
论_红色的英勇标志_中的成长主题.pdf��� 第 4卷第 9期 2009年 9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 )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 igher Education Edition) Vol14 No19  Sep12009 论 《红色的英勇标志》中的成长主题 罗 洁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 , 重庆 , 400031) [摘  要 ] 《红色的英勇标志 》中的自然主义、印象主义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该小说也被看成战争小说 和心理小说。然...
论_红色的英勇标志_中的成长主题.pdf���
第 4卷第 9期 2009年 9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 )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 igher Education Edition) Vol14 No19  Sep12009 论 《红色的英勇标志》中的成长主题 罗 洁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 , 重庆 , 400031) [摘  要 ] 《红色的英勇标志 》中的自然主义、印象主义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该小说也被看成战争小说 和心理小说。然而 , 该小说蕴含的成长主题却很少有人深入讨论。事实上 , 该小说的成长主题与美国当时的社 会变革密不可分 , 它是以一个年轻人的心理发展为主线而展开的。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心理发展的描述 , 揭示了 一个年轻人在考验中成熟的过程。克莱恩通过该小说旨在引起社会对青年人成长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 ] 《红色的英勇标志 》; 成长小说 ; 青少年问题 [中图分类号 ]  I106. 4       [文献标识码 ] A [作者简介 ] 罗洁 (1984— ) , 女 , 重庆人 , 硕士 , 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红色的英勇标志 》是 19世纪美国作家斯蒂芬 ·克 莱恩描写美国内战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的发表轰动了舆 论界 , 奠定了克莱恩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海明威把它 誉为 “我们内战期间惟一真正的文学作品 ”[ 1 ]。过去 , 人 们从自然主义 , 现实主义 , 战争小说 , 作品中的印象主义 , 以及英雄主义等角度阐释和评论该作品。对于这部小说的 成长主题 , 我国评论界研究甚少。事实上 , 小说心理描写 多于战争描述。作者是以战争作为背景 , 讲述了 “一名毫 无战场经验的年轻士兵在战争中从狂热到恐惧 , 从恐惧到 狂怒 , 战后再回头看战争的成长过程。”[ 2 ] “从成长心理学 的角度看 , 学会观察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 是人物成长过程 的重要环节。因此 , 在该小说中 , 克莱恩通过描写主人公 在战场上的种种磨难 , 完成了他的 ‘死亡 ———再生 ’仪 式。”[ 3 ]本文认为 , 作者通过对主人公亨利心理发展的描 述 , 揭示了该小说的成长主题 , 并表达了自己的反战态度。 马科斯认为成长小说展示的是年轻主人公经历了某种 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 , 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 , 或改变了 自己的性格 , 或两者兼有。在成长小说中 , 仪式本身可有 可无。但必须有证据显示这种变化对主人公会产生永久的 影响。[ 4 ]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指出 : 成长小说塑造的是 成长中的人物形象。[ 5 ]换言之 , 成长小说是通过对人物成 长经历的叙事 , 反映人物的心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过 程。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通常为青年人。他们一般会经历 “天真 —诱惑 —出走 —迷惘 —考验 —失去天真 —顿悟 —认 识人生和自我 ”这一 “心路历程 ”。由此 , 主人公产生了 明确的自我意识 , 能够协调个人意愿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 突 ,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价值。 《红色的英勇标志 》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亨利的年轻 人。全书细致描写了他的心路历程。他的认知由浅入深 , 由盲从到独立 , 正确认识自我表明了他心理的成熟。心理 的成熟是亨利成长的标志。 参军前 , 小伙子受到爱国宣传的影响 , 充满了对古希 腊英雄的崇拜。“在梦幻里他看见自己参加过多次搏斗 , 想象着人们在他那雄鹰一般锐利、威猛的视线庇护下会感 觉安全。”[ 6 ]5报纸上的消息 , 村里的传闻以及自己的想象 , 把他的 “情绪激发到难以控制的程度 ”[ 5 ]。亨利参军前浪 漫的幻想反映了他参战前的天真心态 , 为他后来在战场上 的不成熟的表现作了铺垫 , 以突出亨利自身的矛盾心理。 从亨利参军前的 “天真 —受诱惑 —出走 ”这一心理历程可 见 , 亨利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层 , 没有深入思考战争 的本性。因此 , 他的行为只是一种无意识的盲从。这说明 了他心理上的不成熟。 参军意味着亨利告别过去 , 开始一段新的征程。“上 路 , 是成长小说中最基本的结构要素之一。上路也意味着 行动 , 行动的过程往往反映在上路后的行程中 ”。[ 6 ]85亨利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 , 经历种种考验 , 获得了思想上的成熟。 战前闲适平静的日子与小伙子原先想法完全不同。他 原先关于 “古希腊式的战斗不会再有了 ”的想法又开始冒 头了。当部队中有传闻说他所在连队即将开赴前线时 , 亨 利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中。他开始思索真的打起仗来 , 自己 该表现如何。“他想用一种很精确的方法向自己证明 : 一 旦战斗打响 , 他是不会开小差的。”[ 6 ]9他是一个未知数 , 他 不得不像小时候那样 , 重新开始摸索。[ 4 ]这时亨利处于一 种迷惘的状态。由于亨利只能 “依靠自身的知觉和印象接 触社会现实 , 导致他社会认知的偏差和悲剧 ”[ 7 ]。 作战是亨利经受的真正考验。初战告捷 , 他的自信心 增强 , 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可当敌人发起第二次进 攻时 , 更加猛烈的炮火使亨利慌了手脚。恐惧心理再次压 倒了他的自信心。“他就像一只声名狼藉的小鸡一样 , 他 根本不知道往哪儿跑才是安全的。”[ 6 ]34当他从惊恐之中醒 过来时 , 战斗已经结束。由于找不到队伍 , 他只得混在伤 兵中往后撤。由于自己没受一点伤 , 他觉得很不自在。他 害怕战友嘲笑他的胆怯与懦弱。这时他非常渴望自己也有 块伤疤。对他来说 , 伤疤就是一块“红色的英勇标志 ”。此 时 , 事情有所转机。一个脾气暴躁的伤兵打了他一下 , 使 他头破血流。从此 , 头上有了一个伤疤。回去后 , 他撒了 谎 , 说是在战斗中受伤。大家都信以为真 , 把他当成英雄。 在这一过程中 , 亨利经历了考验 , 也获得了顿悟。詹 姆斯 ·乔伊斯认为 : 顿悟是一种突发的精神现象 , 通过顿 悟 , 主人公对自己或者对某种事物的本质有了深刻的理解 和认知 [ 8 ]。 亨利在战场上经历的一系列事件深深刺激了他 , 使他 —38— 对自身、对战争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逃脱时 , 为了获得心灵的稍许宁静 , 他来到一片小树林中。在一处 树枝形成像是小教堂的地方 , 他的心灵似乎得到某种宗教 式的宽慰。可是 , 一具令人惨不忍睹的死尸又打破了他心 灵的宁静。此景让人体会到的不是英雄主义的豪情 , 而是 人生的悲哀与死亡的无奈。[ 9 ]4后来 , 亨利偶然遇上了高个 子战友 , 并目睹了他艰难蹒跚 , 慢慢窒息的惨状。这让亨 利肝肠寸断。他在高个子 “可怕的脸上坚毅的线条里 , 看 到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深沉的尊严 ”[ 6 ]58。目睹战友的死亡 , 亨利对战争的态度也开始从恐惧转向厌恶。他 “突然愤怒 地朝战场的方向转过身 , 挥动着拳头 , 好像要发表一个 《斥腓力 》演说似的 ”[ 8 ]。 当面临新一轮战斗时 , 亨利不再激动不安。“他心中 一朵自信的花蕾在悄悄绽放 , 一朵信心的小花正在他的心 中生长。他现在已经是一个老练的人。”[ 6 ]87在血与火的考 验中 , 亨利有了 “平静的男子汉气概 , 不咄咄逼人 , 却也 可谓坚强 , 他知道自己今后无论走向何方都不会退缩 , 他 经历了伟大的死亡 , 发觉那不过是伟大的死亡 , 而且是属 于别人的 , 他是个男人。”[ 10 ]24 “他已经克服了心理障碍。 他曾经把这些障碍当成一座座大山 , 现在却像纸做的山峰 一样土崩瓦解了。他现在就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6 ]97舆 论宣传的爱国主义乃至宗教信仰也被他看透 , “为要引诱 牺牲品 , 自然必须制造美丽的借口 , 它制造了光荣 , 这使 得人们自愿并且迫不及待地来被屠杀。”[ 10 ]18后来 , “他觉 得 , 他能够回顾先前信奉的准则里那些厚颜无耻和空洞浮 华的东西 , 并能客观地看待它们 ”[ 6 ]133。经过激烈的思辨之 后 , 他觉得没有必要为战争中的所谓勇敢和懦弱所累。亨 利 ·弗莱明终于走出了年轻人天真而怯懦的迷惘 , 使自己 能够用成熟而理性的眼光看待战争、人性和自我。从这个 意义上讲 , 亨利在思想上和心理上都成熟了。他开始学会 深入分析 , 独立思考问题了 , 并且形成了新的价值观。 亨利的心理历程 , 揭示了小说蕴含的成长主题。成长 小说在美国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莱斯利 ·菲德莱尔在 其名著 《美国小说中的爱情与死亡 》中指出 , 由于美利坚 民族历史短暂 , 美国作家也没有悠久的民族文学传统可以 依凭 , 他们的创作总是从头开始 , 他们的创作体验与青少 年的成长体验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 , 他们喜欢选择青年 人作为小说的主人公。[ 11 ]24该小说蕴含成长主题也有其历史 背景。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工业急速发展 , 城市急剧扩 张。青年人在他们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引导下 , 总是急不 可待地加入工业化、城市化的洪流中。许多青少年还没有 准备 , 就被抛进了社会变革的巨大洪流之中。青少年成长 面临的新问题 , 为美国成长小说提供了新鲜而又生动的素 材。青少年成长遇到的困惑 , 一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 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人类道德的信心。青少年在经历一系 列磨难之后总是能够获得道德上的成长。[ 8 ] 《红色的英勇标志 》中 , 亨利是所有青年人的代表 , 而战争可以看做成人社会。青年人是凭依着天真、期望走 向成人世界的。而当他们开始接触、认识成人世界以后 , 无不产生一种困惑和幻灭 : 成人的世界远不是成人灌输给 他们的那个美好世界。在成人世界里 , 青年人看到的是物 欲的膨胀 , 欺诈与暴力 , 社会的冷漠无情。面对这个复杂 的世界 , 青年人感到不知所措 , 迷失了成长的方向。克莱 恩通过该小说旨在引起社会对青年人成长问题的关注和思 考。 参考文献 : [ 1 ] B rooks Cleanth. American L iterature: The Makers and the Making [M ].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73: 1641. [ 2 ] 杨金才. 评《红色英勇勋章 》中的战争意识 [ J ]. 外国文学研 究 , 1999 (04) . [ 3 ] 芮渝萍 ,刘春慧. 成长小说 : 一种解读美国文学的新视点 [ J ]. 宁波大学学报 , 2005 (18) . [ 4 ]  Marcus Mordecai. W hat Is an Initiation Story? [ A ]. W illiam Coyle. The Young Man in American L iterature: The Initiation Theme[ C ]. New York: The Odyssey Press, 1969. [ 5 ] 巴赫金. 小说伦理 [M ].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 1998: 230. [ 6 ] [美 ]斯蒂芬 ·克莱恩. 红色的英勇标志 [M ]. 刘士聪 ,谷启 楠 ,译.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5. [ 7 ] 方成. 斯蒂芬 ·克莱恩再造和创造想象的社会心理意义 [ J ]. 外语研究 , 2003 (02) . [ 8 ] 芮渝萍. 美国文学中的成长小说 [ J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0 (04) . [ 9 ] Horton Rod W. Backgrounds of American L iterary Thought[M ]. New York: Prentice - Hall, Inc. , 1974. [ 10 ] Crane, Stephen.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 An Ep isode of the American CivilW ar[M ].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2 ny, Inc. , 1979. [ 11 ] Fiedler A Leslie. Love and Death in the American Novel[M ]. Harmonds worth: Penguin Book, 1984. [ 12 ] Sp iller Robert. The Cycle ofAmerican L iterature: Easy in H istor2 ical Criticism [M ]. New York: The Press of New York University, 1995. [ 13 ] W eatherford. R ichard M. Stephen Crane: The Critical Heritage [ C ].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 - ledge, 1973. [ 14 ] 梅华. 战争在美国青年心灵上的投影———评斯蒂芬·克莱恩 的《红色英勇勋章》[ J ]. 外国文学研究 , 1998 (02) . —48—
/
本文档为【论_红色的英勇标志_中的成长主题.pdf���】,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