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略论建安文学自觉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2010-09-13 2页 pdf 83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46035

暂无简介

举报
略论建安文学自觉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2010.05学教育 张蕾梅 略论建安文学自觉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内容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继汉开唐的转折时代,位于这段时期开端的建安文学呈现出了由不自觉 转向自觉的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与当时的文学独立意识、文人思想解放以及文学创作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建安文学 自觉 独立意识 思想解放 创作特点 文艺杂谈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用近代 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 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1]这 里所说的曹丕时代,就是指文学 史上的建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 期是文学继汉开唐的转折时代, 位于...
略论建安文学自觉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2010.05学教育 张蕾梅 略论建安文学自觉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内容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继汉开唐的转折时代,位于这段时期开端的建安文学呈现出了由不自觉 转向自觉的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与当时的文学独立意识、文人思想解放以及文学创作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建安文学 自觉 独立意识 思想解放 创作特点 文艺杂谈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用近代 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 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1]这 里所说的曹丕时代,就是指文学 史上的建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 期是文学继汉开唐的转折时代, 位于这段时期开端的建安文学, 更多呈现出文学由不自觉转向自 觉的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是与 当时文学认识的发展状况、文人 的思想、生活状况以及文学的创 作情况、艺术特征等分不开的。 一 文学的发展与人们对文学这 一概念本身的认识发展相联系。 建安时期以前,文学的概念并不 是独立的,它与哲学、史学尚未分 离,加上强盛的儒家思想的层层 禁锢,使得文学长时间以来只被 看作是经学的附庸,是用来阐释 儒家经义的工具,没有独立的位 置。像《诗经》、《离骚》、《道德经》 这些杰出的文学作品,都被列入 经学的范畴。这种文学概念上的 非独立性或者说附庸状况一直延 续到汉代,直到建安时期,文学才 开始摆脱经学和史学等的束缚, 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曹丕在他 的《典论·论文》中说:“夫文本同 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 铭诔尚实,诗赋欲丽”,[2]最早把诗 赋等文学作品提到和政治、学术 著作相等的地位,充分肯定了文 学的独立性。文学的由非独立走 向独立的认识状况,是文学由不 自觉转入自觉的一个发展条件。 随着文学在建安时期逐步走 向独立,人们对文学的地位和作 用的认识也逐渐明确起来。文学 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而也就有越 来越多的文人自觉投入到文学创 作当中。以五言诗为例,文人五言 诗的创作虽然始于东汉,但终汉 之世,文人创作的五言诗并不多, 普遍存在着轻视通俗乐曲和五言 诗的现象。到了建安时期,由于曹 操、曹丕等人的倡导,尤其是他们 的亲身尝试,五言诗的地位提高 了,轻视现象有了彻底的转变。由 此开始,五言诗成为诗歌创作的 一种重要样式,在诗坛占据了主 要地位,而《诗经》的四言体和《楚 辞》的骚体则退居次要位置。五言 诗地位的提高,加上它在反映内 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点,都 吸引并促进了大量文人的自觉创 作,从而在建安时期使文人五言 诗呈现出成熟与繁荣的景象。 再比如辞赋,两汉四百年间 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辞赋,辞赋很 发达,作者也很多,但当时也有不 少人士像杨雄、王充等对辞赋的 地位和作用估价一直不高。他们 重视学术而轻视辞赋,认为辞赋 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 (扬雄《法言·吾子》)[3],没有什么 大的意义,他们的这种见解在汉 代还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到了 建安时期,轻视辞赋的观念也有 了改变,这一点在曹丕的文章中 反映很鲜明,他把诗赋与学术著 作相提并论,认为辞赋也能像经 史之作一样垂之不朽。辞赋地位 在建安时期的提高,也大大激发 了文人的创作热情,他们对辞赋 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体现了这 方面的自觉性。 总之,对文学的认识必然影 响到文学的创作,文学地位的逐 渐独立与提高,对建安时期文学 创作的自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 文学是离不开人的,尤其是 文人,对文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 量的推动作用。建安时期之所以 成为文学的自觉时代,当然与这 一时期的文人有着极大关系。 首先,由于建安时期文学的 独立与被重视,文人创作也必然 受到重视,因而文人的地位也相 应得到提高。反过来,文人地位的 提高又鼓励文人更加自觉地投入 到文学创作中去,推动了文学向 着自觉的方向发展,促进了建安 时期文学的成熟、发展与创新,形 成了这一时期自觉的文学特征。 其次,建安时代,思想上冲破 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 仲舒)的禁条,各种政治思想开始 活跃起来,这种思想的解放反映 在文学上,就表现为文人的觉醒; 同时,由于这一时期社会意识的 转变和门第观念的减弱,又使得 文人减轻了思想负担,消除了某 些顾虑。所以,建安时期的文人得 110 2010.05 学教育 以尽情发展,个性不受拘束,在文 学创作上自由发挥,充分表现。可 以说,建安时期文人思想上这种 无拘无束,竟展所识的特点,正是 为他们在文学上的自觉创作精神 打下了思想基础,起了重要的导 向作用。 第三,文人创作中的这种自 觉精神,也是当时社会状况通过 文人的文学作品加以反映的一种 必然。建安文人如曹操、王粲、曹 植、蔡琰等,许多都亲身经历过社 会的大动荡,品尝过生活的百般 艰辛,生活体验和时代感受都十 分丰富、强烈,并由此或感伤时 事,或希望建功立业,这种种情 感,都在他们的诗文中或直率或 曲折、或慷慨豪迈、或纤丽哀婉地 表达了出来,有了较强的抒情性, 反映出文人力图运用诗歌来表达 自己情感的自觉创作的要求。因 此,时代生活是造成文人创作的 自觉精神的另一个基础。 三 然而,无论是文学认识发展 对文学自觉创作的促进,还是思 想解放和生活体验对文人的自觉 精神的塑造,它们都还不是文学 本身。真正能够代表并证实建安 时期文学的自觉特征的,还是我 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这一时期遗 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建安时期的 文学作品,在体裁、内容、表现形 式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变化 中,无不显示出文人创作的独创 性和自觉性。 在诗歌的内容形式上,曹操、 曹植父子都有极大的创新与改 革,这尤其表现在乐府诗上。从内 容上说,曹操敢于冲破传统的文 人偏见和束缚,乐于接受汉乐府 民歌的传统,第一个自觉地采用 乐府旧题、旧调来叙写新的时代 内容。如《蒿里行》本是丧葬的挽 歌,曹操却借来描述豪强割据、相 互混战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 难,表达自己渴望统一的愿望和 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而 在诗歌的形式上,曹操在学习乐 府民歌的基础上,突破了乐府原 有的句式、音律的限制,根据作品 思想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形式 加以表达。曹植对诗歌也有一系 列的革新。他学习和继承了汉乐 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使诗歌由叙 事为主转向以抒情为主,具有了 诗人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在形式 和表现手法上,他也继承和发展 了乐府民歌,除依据乐府旧曲创 作新辞外,还沿用乐府旧题或自 拟乐府新题,创作了许多不入乐 的作品,有时甚至摆脱一般文学 样式的常规,创作出十分自由的 形式;在语言运用上,他既保持了 乐府民歌质朴自然的本色,又能 加以创造和发展,形成格调雄浑 与文辞华美相统一的独特风格。 建安时期辞赋、散文的内容 与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共同 存在着向抒情方向发展的趋势。 两汉时期辞赋虽不乏佳作,出现 了司马相如、班固、张衡等一批辞 赋家,但主要是叙事状物的大赋, 其内容要么歌功颂德,要么有所 讽喻,基本上是为封建帝王服务 了。到了建安时期,虽然也有少数 模拟大赋的作品,但都没有在文 学史上造成什么影响,倒是以抒 发个人情感为目的的抒情小赋在 这时期代替大赋而占据了赋坛的 主要地位,而像《登楼赋》、《洛神 赋》这样的抒情小赋,题材风格实 际同五言抒情诗已差不多,诗歌 与辞赋在内容、风格上这时期可 说是进一步合流了。无独有偶,诗 赋的特征这时期也移植到了笺书 一类抒情性很浓的散文中,使得 散文文辞优美,向着“吟咏情性”[4] 文辞欲丽的抒情性靠拢,文学性 大大增强。 建安时期,除诗歌、辞赋、散 文这些旧有的文学体裁外,又有 新的体裁出现,有代表性的是文 学批评和小说一类作品。汉末以 来,品评人物的风气盛行,由人而 及文,促进了文学批评风气的出 现,表现了文学的自觉精神;建安 时期的小说、笑话一类作品,发源 于民间,曹丕等对它们的重视和 写作,正像重视乐府民歌那样,表 现出思想解放的特色,这类作品 的出现,实际也是文学走向独立 发展,进入自觉时代的一个标志。 建安文学的艺术特点,具体 已在各类作品和作家的风格中体 现出来,总的来说有两方面:(1) 内容着重抒情。建安时期的五言 诗、辞赋和抒情小赋都占据主导 地位,部分散文也呈现出略同诗 赋的抒情色彩;文论上也强调文 学表现情性的看法,这些反映了 建安时代开始贯穿魏晋南北朝的 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况,反映了这 一时期文学的自觉特征。(2)语言 讲究文采。建安作品一方面继承 了乐府民歌和西汉散文的传统, 比较直朴刚健,另一方面又发展 了辞赋和东汉散文追求辞藻和骈 偶语句的风气,更加讲究文采,这 在辞赋、散文和曹植的部分诗歌 中表现尤为显著。这种追求文采 华美的文风,也可以说是自觉创 作的一种表现。 总之,建安时期文学的独立, 文人思想的解放,文学创作新体 裁的出现,内容形式的继承与发 展,以及艺术特点上的重抒情重 文采,都使得建安文学作品有了 更高的现实性和更强的文学性, 使它与一般的学术文及应用文的 区别更明显,并最终使中国文学 从此进入了更为自觉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 药及酒之关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84. [2]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60. [3]韩湖初、陈良运 .古代文论名篇选 读[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4]周振甫.《诗品》译注[M].南京:江苏 教育出版社,2006. 张蕾梅,云南省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 校中文系讲师,云南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 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和民族民 间文学。 文艺杂谈 111
/
本文档为【略论建安文学自觉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