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传播学专题总结

2017-08-16 6页 doc 28KB 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824320

暂无简介

举报
传播学专题总结传播学专题总结一些笔记上的重点专题:传播的定义传播的类型传播的基本模式传播的功能传媒的四种理论获知权和接近权新闻专业主义和媒介自律媒介全球化和集中化把关人现象非语言传播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和行为受众的使用与满足受众的类型和特征受众研究的主要成果大众传播效果概述有限效果理论:信息流程、劝服、克拉伯多元效果:议程设置、培养、知识沟、沉默的螺旋、第三人效果、框架专题一麦克卢汉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1911~1980),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他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了一系列著作《戈登堡的灿烂新星》、...
传播学专题总结
传播学专题一些笔记上的重点专题:传播的定义传播的类型传播的基本模式传播的功能传媒的四种理论获知权和接近权新闻专业主义和媒介自律媒介全球化和集中化把关人现象非语言传播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和行为受众的使用与满足受众的类型和特征受众研究的主要成果大众传播效果概述有限效果理论:信息流程、劝服、克拉伯多元效果:议程设置、培养、知识沟、沉默的螺旋、第三人效果、框架专题一麦克卢汉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1911~1980),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他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了一系列著作《戈登堡的灿烂新星》、《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1)麦克卢汉认为,逻辑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印刷媒介时代的思想方式,所以他采用的是界面性的象征修辞,“洞察”式研究,更接近于人文学科的诠释主义范式,文风纵横捭阖、天马行空,采用跳跃的、不连贯的方式写作,甚至有些晦涩难懂。(2)麦克卢汉的主要观点有: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冷媒介和热媒介,地球村。1)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就是人与社会和自然环境接触的中介(media),任何工具(汽车、时钟、服装)、象征符号(数字、语言、广告)、交往形式(货币、游戏)都可以称之为媒介。抽象地来说,这里的媒介指的是讯息在某种载体上呈现的特殊格式,同样的讯息在不同的媒介中呈现不同的格式。这种呈现格式既不是内容,也不是单纯的媒介硬件,这才是真正的讯息,影响社会。任何一种媒介——即人的延伸——都会创造出全新的环境,对“整体的心理”和“社会的复合体”产生影响。媒介的影响在于引入一个新的尺度,不同的内容呈现格式改变了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理解环境的框架,最终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从而得出,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就是人与社会和自然环境接触的中介(media),任何工具(汽车、时钟、服装)、象征符号(数字、语言、广告)、交往形式(货币、游戏)都可以称之为媒介。工具、符号和交往形式往往扩展了我们的能力和活动范围,使我们的身体得到了“延伸”。任何媒介的发展,都能延伸人的主观功能。比如,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延伸。这种由感觉领域的分割造成的感觉分离,使人类对环境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因而它可以推动人们对事物抽象的、深层的认识。但是,麦克卢汉指出“延伸意味着截除”,使用替代性工具,我们身体那部分原有的功能就会退化。不同器官的延伸会带来人的整体感官的不平衡,只有借助麻木来堵塞感知通道,才能承受这种强度。电子媒介是人中枢神经的延伸,中枢神经的截除意味着全身的麻木。3)冷媒介和热媒介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中,感觉是中心概念,冷和热的划分也是从媒介使用者的感觉来划分的。一般来说,热媒介的讯息清晰程度高,不需要接受者投入较多的想象力,参与度低,具有排他性,如报纸、电影、广播;冷媒介则相反,清晰度低,参与度高,具有包含性,如电话、电视。应该指出的是,麦克卢汉承认这种划分并不绝对,是相当主观的感觉,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同一媒介的冷热可能是不同的。虽然这一理论经常被人所诟病,认为划分并不科学。但在麦克卢汉哪里,冷和热是一对测量媒介和文化的分析工具,可以用它来测量媒介的特征是否和社会环境相是适应。他的分析提醒我们要从受众的实际感觉出发,结合具体环节,研究媒介的影响。4)地球村电视、卫星、网络等电子媒介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在印刷时代距离越来越远的人重新走到了一起,尤其是电子媒介的光速传播,令空间不再成为障碍,原因和结果已经很难区分。地球村使整个人类联成一个整体。麦克卢汉认为,在电子时代,许多差异化正在消失,他使用内爆(implosion)一词来描述这一过程,内爆是向内坍塌引起的,麦克卢汉用这一个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所有的差异正聚成一点而成为整体。专题二四大奠基人+施拉姆一、H•拉斯韦尔(1902-1977)美国政治学家。从政治学或实际政治的角度研究传播,其特点在于:一是对政治传播尤其是战争宣传进行了比较系统、详尽的分析,为前人所不及;二是不单对政治传播,进而对整个人类传播也发生了浓厚兴趣,并深入钻研,取得重大成就,为传播学的创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体现为:① 提出传播的“5W”模式,不仅首次较为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还首次较为完整地划分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确立了总体构架,开辟了广阔道路;② 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课题;③ 倡导并亲身实践(作为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的)内容分析法,以其精确定量的特色,为使传播学成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而立下又一功勋。代表作有:《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等。二、K•卢因(1890-1947)原籍德国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1专业领域是群体动力学,他研究了不少群体传播的问题,如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对个人态度和行为的制约等。启示:媒介欲对“个体”施加影响,必须考虑到起身后的“群体”的强大制约技能;2是提出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概念,后来,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到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达过程的研究当中,把关理论成为解释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3代表作有:《解决社会矛盾》等三、P•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原籍奥地利的美国社会学家。11940年,对总统竞选中的宣传战进行调查,以测定大众传播对选民态度的影响,提出意见领袖的作用,创建“两级传播”理论,破除“魔弹论”,使深入讨论传播的效果和机制成为可能。倡导并确立“实地调查法”作为传播学又一基本研究方法的地位。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2代表作有:《人民的选择》、《人际影响》等四、C•霍夫兰(1912-196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1也是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着眼于微观层次,对传播的具体技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总结。他研究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具体研究说服与态度的关系,态度与形成的转变,说服的方式,技巧与能力等。其中集中在实验方法研究人的态度与说服之间的关系。如二战期间主要研究陆军部拍摄的军事教育影片对军人的影响。2主要采用的是“控制实验法”,使之成为传播学的又一种基本研究方法。3代表作有:《传播与劝服》、《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研究丛》等五、W•施拉姆(1907-1988)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1第一个抱有创建“传播学”这一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不懈奋斗终生的人。2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完善化,使传播学最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崛起于学术的“殿堂”。这是其最大功绩。31949年其第一本权威性著作《大众传播学》出版,标志传播学的创立。其次,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的壮大,主要有《大众传播学》《传播过程与效果》《报刊的四种理论》等4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培养众多知名学者,形成"施拉姆学派"。专题三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传播学的研究方法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方法论体系的问题,二是调查研究程序或技术的问题。前者与研究人员的世界观、社会观和传播观有着密切的关系。1、方法论体系1、客观经验主义的方法:1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发放研究传播现象,是一种运用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来对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方法,它出现于19世纪后期,在现代社会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为经验学派所采用。2三个基本假设: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有自身的客观性;人类有能力开发或设计出解释社会现象之可观性的科学方法;任何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和假设,都能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得到证明或否定。3主要原则: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社会学家的首要目标,是手机和提供关于理论假设的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模式或者定理。4反对从观念到观念地对社会现象作纯主观抽象的说明,强调切实可靠的经验材料或客观数据的重要性,主张从环境或者外部条件的变量出发来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原因和客观规律。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5缺陷:人类现象无比复杂,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是有限的;目前研究的程序或技术主要是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前者仅仅具有概率论上的科学性,并不严谨,后者只在有限的实验控制条件下得出结论,往往不具普遍性;主要依赖个人或者小群体层面上的经验材料,在研究现实社会围观现象方面具有一定的效用,但在考察社会的历史过程以及宏观社会结构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纯客观”的态度在现实中很难做到。主要成果:佩恩基金会关于电影对少年儿童影响的研究,火星人入侵地球的恐慌原因研究,伊里调查,使用与满足的广播剧听众研究,霍夫兰的电影说服效果实验,耶鲁项目,使用与满足电视与儿童的研究,议程设置研究,培养理论,知识沟研究。2、诠释经验主义的方法1诠释经验主义更多地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提倡科学,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与自然界是有区别的,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人的经验而不是规律。马克思韦伯提出,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并参与到被研究对象的世界中去,对其作出同情的描述。2它主张关注人的主观经验和解释、人与世界交往中获得的意义,并且把传播作为研究人类经验的重要突破口。3研究重点有两个:对文本的诠释和对人类行为的诠释。前者侧重于文学批评,后者则被称作社会诠释。4大众传播研究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逐渐出现了定性的诠释取向研究,主要前提假设:自然和社会不具有同一性,社会不存在规律,只存在人们约定俗成构建的规则。人类的行为基于对事物的诠释,这种诠释是主观的。我们无法对人的经验进行量化测量。意义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共享性。我们可以通过个案的积累,发现文化的模式或深层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在研究的过程中,价值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尽量减少,或者必须承认并说明这种价值的存在。3、批判理论的方法1狭隘的批判理论只是指的过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这个群体奠定了批判理论的核心精神。2批评理论认为客观经验主义的传统理论使用实证的方法孤立地理解社会现象,知识单纯地解释世界,把价值和理论研究分开,坚持方法上的个体主义,肯定现状、服务于现状,丧失了批判精神,丧失了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冲动。3在研究方法上,批评理论整体地、历史地研究社会。他们把研究对象放到资本主义商品交换的经济结构下加以研究,把研究对象放到具体的、历史的语境下加以批判,而不是追求永恒不变的理论。4和传统理论的本质的区别在于,研究主体的态度不是站到肯定现状、服务现状的立场上,而是毫不妥协地否定资本主义虚假意识控制的整个社会。后者追求理论与现实相互妥协之后的实际效果,而前者则寄希望于一个模糊的乌托邦。因此,两者的冲突主要体现在研究的立场和研究中价值的地位上。5批判理论内部缺乏严格的研究程序,流派众多,观点各异,是一个比较松散的学术团体,其前提假设主要是:1)自然和社会不具有统一性,不能直接把自然科学的方法移植到社会研究中;2)意识形态影响着研究与理论建构过程,实用主义研究本身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物;3)提倡整体地(联系地)、历史地研究传播现象;4)提倡批判性的研究,揭示商品消费、通俗文化等社会想象中的意识形态、压迫与霸权;5)提倡价值介入,理论研究是实现社会弱势群体解放和平等的政治实践,研究行为本身会产生社会后果。※大众传播理论的三种范式 研究方式名称 客观经验主义范式 诠释经验主义范式 批判理论范式 核心研究方法 实证的(科学的)定量研究 诠释的定性研究 辩证的、历史的批判 主要的学术传统 控制论传统、社会心理学传统 符号学、现象学、社会文化传统,修辞学传统(部分) 批判传统,修辞学传统(部分) 目标 解释和预测 理解 改革与解放 核心与假设 1)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存在规律2)可以用科学(实证的)方法,确定什么是可靠的知识3)重视研究个体,发现客观的结构4)价值中立 1)自然和社会不具有统一性,社会所具有的是规则2)参与的意义诠释3)注重意义与文化的建构过程4)研究中的价值不可避免 1)自然和社会不具有统一性2)意识形态影响着研究与理论建构过程3)提倡整体的、历史地研究4)提冲价值介入,研究史实现解放的政治实践二、调查研究程序或技术※理论研究的程序与工具(以客观经验主义范式为例)1.客观经验主义范式的程序最严格,具有统一的标准,批判研究比较复杂,难以总结,诠释经验主义范式介于二者之间,一般具有大致的研究程序,但在操作中,研究者的主观参与和诠释仍然使程序只是一个基本框架,没有非常强的约束力量。有三种方式可以为理论提供证据:1)归纳,超越局部的经验和观察,得出具有一定抽象程度和普遍性的结论。因为社会现象数量较多,无法完全枚举,所以只能根据有限的现象不完全归纳;2)演绎,与归纳相反,从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出发,推论出个别现象的特征,用来验证已有的假说;3)类比,可以用一个相似理论的正确性来证明待证明的理论,或者间接地通过两种现象之间的相似性来证明,说明其中一组现象的理论可以说明另一组现象的理论的正确性。2.获取数据的具体方法1)抽样调查:社科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分随机和非随机两种。优点:在现实环境中进行,研究本身对被调查者的影响范围非常有限。缺点:不容易深入,只能获得一些表面数据。被访者的回答可能心不在焉或不配合。2)实验法:自然科学的经典方法,通过人为地制造一个实验环境,让那些与研究无关的变量保持恒定,仅仅改变我们想要考研的一个变量(自变量),被试对象的任何变化(因变量变化)都可以归结为前者的变化。分为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优点:可以精确地确定变量之间的引火关系;缺点:实验环境可能会改变人的各种反应。3)内容分析:定量的内容分析需要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的量化研究,首先需要研究总体,接下来确定研究单位;此外还有定性的和比较的内容分析,没有那么严格程序,随着诠释经验主义范式和批判理论范式的兴起,出现了大量定性的内容分析法,如符号学分析、文本阶段、话语研究等。优点:非介入性,不会影响被研究对象;缺点结论大都是推断,证实有难度,因此内容分析很少单独使用。4)深度访谈:为了克服抽样调查不深入的不足发明的;5)民族志:来自人类学研究,在自然环境下,对被研究的对象的生活方式做全面、细致的观察。;6)焦点小组:就是集体访问,类似座谈会。专题四象征互动理论课本要点这一理论源于20世纪20年代芝加哥大学一些颇有声望的社会学家的思想,盛行于二战前,迄今不失其重要价值。它与使用主义、现象学联系紧密,与心理分析理论、民俗学方法论、戏剧理论等相通,与结构——功能主义、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等相对立。库利、托马斯、米德等人是象征互动理论的奠基开拓者,布鲁默、库恩、戈夫曼、特纳等人则是继承发扬者。象征互动理论认为,人与动物的反应模式的根本区别是,在“刺激——反应”中必有解释作为中介;解释也就是符号、意义的互动与理解的过程,即传播。该理论认为,建构和互动过程中发生的核心力量就是象征(符号)。象征互动理论反转了结构主义语言学,象征互动理论认为传播先于结构,在个人和社会互动中建立意义,并达到对人的生命、历史的理解;意义、结构不是固有、客观的,而是与传播过程共生、共存和共变的;社会、自我、心灵、群体以及一切社会结构和行动,不是里面充满固有意义的容器,而是容器和填充物相互建构的过程,意义产生的同时,对象才存在。象征互动理论深受欧洲伟大思想家的影响,包括齐美尔、马克思韦伯、黑格尔。象征互动理论在美国的思想源头是实用主义。
/
本文档为【传播学专题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