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互联网 ”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

2019-07-30 3页 pdf 1MB 72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佳乐

资深物流管理师从事采购、供应链、物流管理多年。

举报
“互联网 ”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互联网+”时代当下,“互联网+”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提振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全面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的集成与优化水平。高等教育行业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的双重力量推动下,也发生化,在此背景下,高校信息化建设将何去何从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高校信息化经历了校园网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两个时代,现已形成较好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和管理应用体系。1、基础平台建设状况和效果参差不齐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互联网 ”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
“互联网+”时代当下,“互联网+”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提振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全面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的集成与优化水平。高等教育行业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的双重力量推动下,也发生化,在此背景下,高校信息化建设将何去何从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高校信息化经历了校园网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两个时代,现已形成较好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和管理应用体系。1、基础平台建设状况和效果参差不齐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提振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全面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的集成与优化水平。高等教育行业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的双重力量推动下,也发生了全局性的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高校信息化建设将何去何从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高校信息化经历了校园网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两个时代,现已形成较好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和管理应用体系。建设状况和效果参差不齐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提振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全面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的集成与优化水了全局性的深刻变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高校信息化经历了校园网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两个时代,现已形成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的建设状况和应用效果具有较大差异。普通本科的五大平台普及率均高于高职高专,而应用效果却略逊于高职高专。按照1——效果较差评分原则,五大平台应用效果平均分如表图表1基础平台总体建设状况图表2基础平台总体应用状况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的建设状况和应用效果具有较大差异。普通本科的五大平台普及率均高于高职高专,而应用效果却略逊于高职高专。按照3——效果较好,2效果较差评分原则,五大平台应用效果平均分如表2所示。表格1不同类型高校基础平台建设状况对比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的建设状况和应用效果具有较大差异。普通本科的五大平台普及率2——效果一般,表2、应用系统建设状况普通本科好于高职高专表格2不同类型高校基础平台应用效果对比普通本科好于高职高专普通本科院校的应用系统建设状况和应用效果均好于高职高专院校。务系统和移动校园两者已应用比例比较接近外,普通本科在其他五大系统的已应用比例方面比高职高专院校高出10-20统应用效果方面的评分均高于高职高专。图表3应用系统总体建设状况图表4应用系统总体应用效果普通本科院校的应用系统建设状况和应用效果均好于高职高专院校。在系统建设方面务系统和移动校园两者已应用比例比较接近外,普通本科在其他五大系统的已应用比例方面20个百分点。应用效果方面,除OA系统外,普通本科在六大系统应用效果方面的评分均高于高职高专。在系统建设方面,除教务系统和移动校园两者已应用比例比较接近外,普通本科在其他五大系统的已应用比例方面系统外,普通本科在六大系表表3、数据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本调查选择管理决策支持、运行状态、用户行为分析以及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来衡量高校数据应用建设状况。表格3不同类型高校应用系统建设状况对比表格4不同类型高校应用系统应用效果对比尚处于起步阶段本调查选择管理决策支持、运行状态分析、用户行为分析以及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来衡量本调查选择管理决策支持、运行状态分析、用户行为分析以及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来衡量从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对比来看,普通本科院校四类数据应用系统未建设比例分别为57.1%、61.5%、65.8%和68.3%65.8%、68.3%和68.3%,两者进程总体相当,均处于起步阶段表格图表5数据应用系统总体建设状况图表6数据应用系统总体应用效果从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对比来看,普通本科院校四类数据应用系统未建设比例分别68.3%,高职高专院校四类数据应用系统未建设比例分别为,两者进程总体相当,均处于起步阶段。表格5不同类型高校数据应用系统建设状况对比从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对比来看,普通本科院校四类数据应用系统未建设比例分别,高职高专院校四类数据应用系统未建设比例分别为56.1%、4、高校信息化建设方式相对传统封闭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方式,已有相当数量的高校接受了公有云或式。参与本次调查的216所高校中,已有36.1%)的邮件系统、12所高校(占校园系统采用了公有云或Saas高职高专院校。建设方式悄然变化相对传统封闭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方式,已有相当数量的高校接受了公有云或所高校中,已有76所高校(占35.2%)的网络存储、所高校(占5.6%)的就业系统以及31所高校(占Saas化建设方式,且普通本科院校对这种方式的接受程度略高于相对传统封闭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方式,已有相当数量的高校接受了公有云或Saas化建设方)的网络存储、78所高校(占所高校(占18.5%)的移动化建设方式,且普通本科院校对这种方式的接受程度略高于图表7不同类型高校典型系统公有云或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效由多种因素决定,组织管理水平往往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目前,信息化建设效果不尽人意,本质在于组织结构、管理队伍以及经费保障等因素无法与求相匹配。1、信息化管理机构影响力总体较强不同类型高校典型系统公有云或Saas化方式比例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效由多种因素决定,组织管理水平往往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目前,信息化建设效果不尽人意,本质在于组织结构、管理队伍以及经费保障等因素无法与影响力总体较强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效由多种因素决定,组织管理水平往往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目前,信息化建设效果不尽人意,本质在于组织结构、管理队伍以及经费保障等因素无法与信息化建设需2、因需而定是信息化建设管理的主要协同方式信息化部门与业务部门如何协同是信息化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目前并无统一模式。本此调查中,由信息化部门主导、业务部门配合的高校占部门配合的高校占11.7%,视建设内容而定、两种情况都有的高校占图表图表8高校信息化管理机构类型分布是信息化建设管理的主要协同方式信息化部门与业务部门如何协同是信息化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目前并无统一模式。本此调查中,由信息化部门主导、业务部门配合的高校占31.8%,由业务部门主导、信息化,视建设内容而定、两种情况都有的高校占56.5%图表9高校信息化建设管理协同方式类型分布信息化部门与业务部门如何协同是信息化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目前并无统一模式。,由业务部门主导、信息化56.5%,达半数以上。3、信息化管理部门人员数量信息化管理部门人员规模分布呈现逐渐递减的特征的高校占37.1%,31-50人的高校占呈橄榄型特征,5000人以下高校比例为10000-20000人高校比例为校占比为18.9%。两者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表明信息化管理部门人员规模存在结构性不均衡。信息化管理部门人员数量与学校培养规模并不匹配信息化管理部门人员规模分布呈现逐渐递减的特征,在10人以内的高校占人的高校占7.0%,51-80人的高校占1.9%。而高校学生培养规模却人以下高校比例为9.0%,5000-10000人高校比例为人高校比例为30.7%,20000-30000人高校比例为26.4%,。两者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表明信息化管理部门人员规模存在结构性图表10信息化管理部门人员规模分布图人以内的高校占54.0%,11-30人。而高校学生培养规模却人高校比例为15.1%,,30000以上高。两者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表明信息化管理部门人员规模存在结构性4、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方式灵活但不够平衡信息化建设需要持续的经费投入,但也因年度建设项目差异而不同。本此调查中,校(占35.7%)有固定的年度经费预算,根据项目做灵活调整。从经费投入状况来看,重建设、轻运维的情况仍然存在。总体建设经费分布呈近似橄榄型特征,而运维经费却成线性递减特征,这表明,运维经费整体偏低。图表11高校在校生规模分布图保障方式灵活但不够平衡信息化建设需要持续的经费投入,但也因年度建设项目差异而不同。本此调查中,)有固定的年度经费预算,137所高校(占64.3%)对年度经费预算不做固定,重建设、轻运维的情况仍然存在。总体建设经费分布呈近似橄榄型特征,而运维经费却成线性递减特征,这表明,运维经费整体偏低。信息化建设需要持续的经费投入,但也因年度建设项目差异而不同。本此调查中,76所高)对年度经费预算不做固定,重建设、轻运维的情况仍然存在。总体建设经费分布呈近似橄榄型特5、信息化建设总体效果在对信息化建设效果进行调查时,有对剩下191所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效果按太满意、1分——很不满意原则进行评分,得到平均分仅为表明当前高校领导及师生用户对信息化建设总体效果不太满意。图表12信息化总体经费分布图图表13信息化运维经费分布图总体效果不尽人意在对信息化建设效果进行调查时,有22所(10.3%)学校表示没有反馈渠道,无从了解效果。所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效果按7分——非常满意、5分——比较满意、很不满意原则进行评分,得到平均分仅为3.69分,未达到平均水平表明当前高校领导及师生用户对信息化建设总体效果不太满意。)学校表示没有反馈渠道,无从了解效果。比较满意、3分——不分,未达到平均水平4分,本次调查共有222家高校参与,其中有效样本高校信息办以及信息中心负责人为主覆盖了普通本科(其中985高校及综合、理工、师范、农林、财经可以说,本次调查的对象分布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代高校信息化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图表14信息化建设总体效果评价其中有效样本216家。本次调查问卷的填写者以高校信息化建设分管校长高校信息办以及信息中心负责人为主,共279人。本次调查中,部属、省属和市属高校都有参与高校16所,211高校36所)、独立学院、高职高专等类型财经、医药等12种类型;地理分布方面,七大区域均有一定比例的高校参加本次调查的对象分布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所得数据和结论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代高校信息化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次调查问卷的填写者以高校信息化建设分管校长、省属和市属高校都有参与,其层次高职高专等类型;在学科方面,涉七大区域均有一定比例的高校参加。所得数据和结论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互联网+”时图表15参与调查高校主管单位类型图表16参与调查高校办学层次图表17参与调查高校学科分布图表18参与调查高校所在区域分布高校信息化建设总体效果不尽人意,客观上是由于传统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弊端所导致。在“互联网+”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也在呼唤新的理念和建设模式,以期在更深层次助推高等教育发展。1.“互联网+”理念已深入人心本次调查共有279名高校信息化领导及管理者参与,对“互联网+”比较了解的有189人,占68%,非常了解的有28人,占10%,两者之和接近80%,表明高校信息化领导及管理者总体对“互联网+”比较关注,这为“互联网+高校”做好了理念层的准备。图表12.“互联网+高校”将在战略目前,对于什么是“互联网管理者们却给出了高度评价。在+高校”将引发高等教育的大变革,改变高校的教学模式、管理方式以及内外部协作方式,210人(占75.3%)认为将对教学、管理、科研等提供更深入、更广泛的支撑,这表明“互联网+高校”的内涵和价值已经突破了技术和工具层面的支持推高等教育发展,有助于高校构筑和保持核心竞争能力高校信息化领导及管理者对“互联网+”的了解程度战略层助推高等教育发展目前,对于什么是“互联网+高校”尚无统一定义,但对其内涵和价值,高校信息化领导及管理者们却给出了高度评价。在279名调查对象中,有216人(占77.4%高校”将引发高等教育的大变革,改变高校的教学模式、管理方式以及内外部协作方式,)认为将对教学、管理、科研等提供更深入、更广泛的支撑,这表明的内涵和价值已经突破了技术和工具层面的支持,而更加注重在战略层助有助于高校构筑和保持核心竞争能力。高校”尚无统一定义,但对其内涵和价值,高校信息化领导及77.4%)认为“互联网高校”将引发高等教育的大变革,改变高校的教学模式、管理方式以及内外部协作方式,)认为将对教学、管理、科研等提供更深入、更广泛的支撑,这表明,而更加注重在战略层助3.“互联网+高校”可实现高校管理服务功能涉及多个方面,本调查选择了五个主要领域。“互联网些领域率先突破?支持率最高的是“管理服务”,得票占比为得票占比为75.6%,再次是“文化生活”,得票占比为“社会服务”和“科研协作”的支持率虽然略低一些,分别为1/3左右。这进一步表明“互联网撑和管理变革,不久将在高校管理服务的主要领域实现多点突破图表2“互联网+高校”的内涵及价值评价现多点突破高校管理服务功能涉及多个方面,本调查选择了五个主要领域。“互联网+些领域率先突破?支持率最高的是“管理服务”,得票占比为76.7%,其次是“教学互动”,,再次是“文化生活”,得票占比为56.6%,三者占比均达一半以上,“社会服务”和“科研协作”的支持率虽然略低一些,分别为38.4%和31.9%互联网+高校”不是个别领域的优化提升,而是全方位的业务支不久将在高校管理服务的主要领域实现多点突破。+高校”究竟从哪,其次是“教学互动”,,三者占比均达一半以上,31.9%,但也达到而是全方位的业务支4.系统重构是高校管理服务互联网化的基本路径对于高校内部管理服务与互联网化的关系,高校信息化领导及管理者们的观点不尽一致。1%的被调查者认为两者没什么关系,内外有别,成,24%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全面升级,内外融合,而系统再定义与重构,显然,这一主张占绝对优势。传统信息化建设方式往往是驱动,而互联网化建设方式主张C端驱动,因此端驱动、以人为本的理念,图表.3“互联网+高校”率先突破的领域是高校管理服务互联网化的基本路径对于高校内部管理服务与互联网化的关系,高校信息化领导及管理者们的观点不尽一致。的被调查者认为两者没什么关系,内外有别,1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局部优化,服务集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全面升级,内外融合,而6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围绕师生服务,系统再定义与重构,显然,这一主张占绝对优势。传统信息化建设方式往往是流程驱动,而端驱动,因此,围绕师生服务进行系统再定义与重构更加符合,这是高校内部管理服务互联网化的基本路径。对于高校内部管理服务与互联网化的关系,高校信息化领导及管理者们的观点不尽一致。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局部优化,服务集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围绕师生服务,系统再定义与重构,显然,这一主张占绝对优势。传统信息化建设方式往往是流程驱动,而围绕师生服务进行系统再定义与重构更加符合C在“互联网+”时代,高校信息化领导及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新理念已形成较充分的认识,绝大多数高校已陆续做好迎接互联网模式的准备,高校信息化行业供需双方将共同探索出“互联网+高校”的现实路径图表4高校管理服务与互联网化的关系”时代,高校信息化领导及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新理念已形成较充分的认识,绝大多数高校已陆续做好迎接互联网模式的准备,高校信息化行业供需双方将共同探索出高校”的现实路径。”时代,高校信息化领导及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新理念已形成较充分的认识,绝大多数高校已陆续做好迎接互联网模式的准备,高校信息化行业供需双方将共同探索出1.互联网核心技术大有作为技术发展是“互联网+高校”的必要条件,“互联网状态,而且将推动数据和信息向智能、知识、智慧层次发展,并大幅提升利用价值。目前,高校应用最广泛的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有有123家高校应用,占56.9%用比例均不足1/3。这表明,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模式正处于蓄势待发阶段2.高校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模式指日可待高校传统建设模式的不足呼唤互联网模式的早日到来,事实上,大多数高校已做好了转型的准备。本次调查中,已采用互联网模式的高校有划实施的高校有50所,占23.5%条件不太成熟,五年内计划实施的高校有占4.7%。大有作为高校”的必要条件,“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了数据和信息的连接状态,而且将推动数据和信息向智能、知识、智慧层次发展,并大幅提升利用价值。目前,高校应用最广泛的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有135家高校应用,占62.5%;其次是云计算技术,56.9%,而大数据、物联网、社交网络以及群体计算(众包)的应,“互联网+”核心技术在高校信息化行业尚未全面普及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模式正处于蓄势待发阶段,新兴技术应用大有作为。图表5“互联网+”技术在高校应用普及程度高校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模式指日可待高校传统建设模式的不足呼唤互联网模式的早日到来,事实上,大多数高校已做好了转型的准备。本次调查中,已采用互联网模式的高校有20所,占9.4%;已具备条件,一年内计23.5%;条件比较成熟,3年内计划实施的高校有76条件不太成熟,五年内计划实施的高校有57所,占26.8%;而不算采用的高校仅有”技术不仅改变了数据和信息的连接状态,而且将推动数据和信息向智能、知识、智慧层次发展,并大幅提升利用价值。目前,;其次是云计算技术,,而大数据、物联网、社交网络以及群体计算(众包)的应核心技术在高校信息化行业尚未全面普及,高校高校传统建设模式的不足呼唤互联网模式的早日到来,事实上,大多数高校已做好了转型的;已具备条件,一年内计76所,占35.7;;而不算采用的高校仅有10所,从不同类型的高校来看,目前已采用互联网模式的本科院校占比更高一些,三年内计划采用的高职高专院校占比更多一些,但总体差别不大图表关于高校在何种条件下会采用互联网模式,有59所高校选择“有典型的成功案例”,占熟模式”,占33%。由此看来过程,而复旦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率先实践将为整个行业提供典型样本网模式的普及。从不同类型的高校来看,目前已采用互联网模式的本科院校占比更高一些,三年内计划采用的高职高专院校占比更多一些,但总体差别不大。图表6高校信息化互联网模式的启动实施时间关于高校在何种条件下会采用互联网模式,有80所高校选择“有合理可行的方案”,占所高校选择“有典型的成功案例”,占28%;71所高校选择“多数高校采用,形成成。由此看来,高校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模式的推广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率先实践将为整个行业提供典型样本从不同类型的高校来看,目前已采用互联网模式的本科院校占比更高一些,三年内计划采用所高校选择“有合理可行的方案”,占37%;所高校选择“多数高校采用,形成成高校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模式的推广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率先实践将为整个行业提供典型样本,并加速互联3.高校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模式需高校信息化建设采用互联网模式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其实施过程仍面临许多问题。本次调查表明,首要问题是缺乏明确的用户需求(占49.1%)以及经费模式不合理(占问题是缺少成熟的技术、方案和产品(占沟通、通力协作,用深度合作方式图表7高校信息化采用互联网模式的条件高校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模式需要供需双方通力协作高校信息化建设采用互联网模式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其实施过程仍面临许多问题。本次调查表明,首要问题是缺乏明确的用户需求(占53.2%),其次是组织架构难以支持(占)以及经费模式不合理(占47.2%),这三者主要是需方的问题,从供方来看,最大问题是缺少成熟的技术、方案和产品(占46.8%)。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供需双方充分用深度合作方式(而非委托开发)来创造性的解决各高校的独特性问题高校信息化建设采用互联网模式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其实施过程仍面临许多问题。本次),其次是组织架构难以支持(占),这三者主要是需方的问题,从供方来看,最大需要供需双方充分来创造性的解决各高校的独特性问题。图表4.混合云是首选的云基础设施部署方式关于云基础设施的部署方式,混合云因其内外兼顾的优点,成为支持率最高的部署方式,得票占比为64%,其次是私有云和行业云,支持率分别为有4%的支持者赞同。可见,混合云是高校信息化领导与管理者们首选的部署方式图表8高校信息化互联网模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首选的云基础设施部署方式关于云基础设施的部署方式,混合云因其内外兼顾的优点,成为支持率最高的部署方式,得,其次是私有云和行业云,支持率分别为17%和13%,完全公有云的方式只的支持者赞同。可见,混合云是高校信息化领导与管理者们首选的部署方式图表9云基础设施部署方式关于云基础设施的部署方式,混合云因其内外兼顾的优点,成为支持率最高的部署方式,得,完全公有云的方式只的支持者赞同。可见,混合云是高校信息化领导与管理者们首选的部署方式。5.加大服务采购符合互联网模式的发展趋势关于信息化采购方式,大多数高校倾向于“购买产品,以及一定时间的升级服务”,占部分高校选择“不购置产品,只按时间购买服务占5%;仅有极少数高校选择“一次性购买固定版本产品,对升级没有需求,如有需要再购买升级版本”,占5%。在高校信息化传统建设模式中,因需求变化响应较慢,故有不少高校选择一次性购买固定版本产品,但在“互联网快速迭代已成为能否满足用户需求模式下信息化采购的重要趋符合互联网模式的发展趋势关于信息化采购方式,大多数高校倾向于“购买产品,以及一定时间的升级服务”,占部分高校选择“不购置产品,只按时间购买服务(如购买2年的服务,始终保持最新版本;仅有极少数高校选择“一次性购买固定版本产品,对升级没有需求,如有需要再购。在高校信息化传统建设模式中,因需求变化响应较慢,故有不少高校选择一次性购买固定版本产品,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种方式将难以满足用户需要快速迭代已成为能否满足用户需求、创造极致体验的关键所在,加大服务采购将成为互联网模式下信息化采购的重要趋势。图表10高校对信息化采购方式的倾向性关于信息化采购方式,大多数高校倾向于“购买产品,以及一定时间的升级服务”,占68%;年的服务,始终保持最新版本)”,;仅有极少数高校选择“一次性购买固定版本产品,对升级没有需求,如有需要再购。在高校信息化传统建设模式中,因需求变化响应较慢,故有不少高”时代,这种方式将难以满足用户需要,加大服务采购将成为互联网本次调查共有222家高校参与,其中有效样本高校信息办以及信息中心负责人为主覆盖了普通本科(其中985高校及综合、理工、师范、农林、财经可以说,本次调查的对象分布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代高校信息化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其中有效样本216家。本次调查问卷的填写者以高校信息化建设分管校长高校信息办以及信息中心负责人为主,共279人。本次调查中,部属、省属和市属高校都有参与高校16所,211高校36所)、独立学院、高职高专等类型财经、医药等12种类型;地理分布方面,七大区域均有一定比例的高校参加本次调查的对象分布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所得数据和结论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代高校信息化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图表11参与调查高校主管单位类型本次调查问卷的填写者以高校信息化建设分管校长、省属和市属高校都有参与,其层次高职高专等类型;在学科方面,涉七大区域均有一定比例的高校参加。所得数据和结论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互联网+”时图表12参与调查高校办学层次图表13参与调查高校学科分布图表14参与调查高校所在区域分布
/
本文档为【“互联网 ”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