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外来密檐塔形态转译及其本土化研究

外来密檐塔形态转译及其本土化研究

2017-08-23 50页 pdf 14MB 9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95569

暂无简介

举报
外来密檐塔形态转译及其本土化研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学位论文外来密檐塔形态转译及其本土化研究姓名:徐永利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指导教师:常青20081001论文提要受中亚塔庙、犍陀罗希诃罗形制影响,在北朝的中原出现了“外来密檐塔"这一佛教建筑类型。其基本特征为:结构形式为砖砌空筒、外形收分曲线呈抛物线形、底层塔身较高、上部为密檐、内部空间分层与密檐不对应。这种佛塔类型与犍陀罗希诃罗之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后者的中国版。“外来密檐塔”同样包含着本土佛教建筑特征,如密檐对楼...
外来密檐塔形态转译及其本土化研究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学位论文外来密檐塔形态转译及其本土化研究姓名:徐永利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指导教师:常青20081001论文提要受中亚塔庙、犍陀罗希诃罗形制影响,在北朝的中原出现了“外来密檐塔"这一佛教建筑类型。其基本特征为:结构形式为砖砌空筒、外形收分曲线呈抛物线形、底层塔身较高、上部为密檐、内部空间分层与密檐不对应。这种佛塔类型与犍陀罗希诃罗之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后者的中国版。“外来密檐塔”同样包含着本土佛教建筑特征,如密檐对楼阁的象征、底层塔心室对北朝石窟的模仿。总体来看,“外来密檐塔"的出现是一个多源复合的形态转译过程。一般认为第一座已知密檐塔是嵩岳寺塔,但其断代充满争议。本文以大量笔墨对现存嵩岳寺塔的初建年代加以详细考证,目的是为厘清“外来密檐塔”的整体发展脉络寻找最初原点的时空定位并发掘其教派背景,而这都是外来密檐塔类型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本文中,嵩岳寺塔建于北朝的观点得到肯定,而“外来密檐塔”形制背后隐含的密教元素则备受重视。在溯本求源之后,这种外来的建筑形式如何为汉地文化所接受与改造,继而发展、演化乃至最终消亡,这整个“本土化”过程则成为外来密檐塔研究的中心议题。本文认为,“外来密檐塔"的形制特征对同时期乃至继起的其他佛教建筑样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其本身衰落之后,“本土化”过程意韵犹存。关键词外来密檐塔形态转译本土化断代北朝空筒结构抛物线收分密教ABSTRACTAnewBuddhistarchitecturestylelnfectedbytemple—towersinCentralAsiaandSikharasinGandharaappearedintheNorthChinaintheNorthDynasty,whosenameisMiyanPagodawithForeignOrigins,andwhosebasiccharactersincludeTubeStructurebuiltbylayingbricks,outlineofsectionlookslikeparabola,ahighergroundfloorwithdensenesscomicesupside,floorsinside(iftheyexist)notcorrespondingwithcornicesoutside.PatternsbetweenMiyanPagodawithForeignOriginsandSikharasinGandharaaresameinagreatdegree,SOitmaybeactasaChineseeditionofthelatter.ThisnewBuddhistarchitecturestyleincludedomesticelementstoo,suchasthesymboloffloorsbycornicesandthesimilitudebetweentheinsidespaceingroundfloorofMiyanPagodaandingrotto—templesintheNorthDynasty.Inbalance,theappearanceofMiyanPagodawithForeignOriginspresentsaprocesswithtranslationofformscomingfromseveraluniqueorigins.ItiswellknownthatSongyuesiPagodaisthefirstMiyanPagodawithForeignOriginswhichwasdiscovered,butthetimewhenthisarchitecturewasbuiltisdebatedindeed.Adetailedtextualresearchabouttheissueistakedoninthisthesis,whosepurposeistofindtheoriginpointintimeandspaceforthedevelopmentorderlinessofMiyanPagodawithForeignOriginsandopenoutthereligionarycontextbehindarchitectures,asaindispensablepartinthedisquisition.Intheviewofthewriter,theviewpointthatthethisPagodawasbuiltintheNorthDynastyisrightandthereligionarycontextemphasizedatthesametimeisaboutEsotericBuddhist.Besidesthediscussionoforigins,thecentraltopicisbelongtotheprocessabouthowMiyanPagodawasseasonedwiththenativeculture,andinwhichwaythenativecultureaccepteditorchangedit,duringallthetimewhenitdeveloped,evolvedandfadedaway.Allinall,thiskindofPagodahadgreatlyinfectedotherBuddhistarchitecturestylescontemporaneousorsuccedent,SO,afteritswane,theelementsofitspattemsarestillalive.KEYWORDSMiyanPagodawithForeignOrigins,Translationofform,Beingseasonedwithnativeculture,Consequenceaboutbuilttime,theNorthDynasty,TubeStructure,Outlinelikeparabola,EsotericBuddhist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签名:稼s嘲DQ1年f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同济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辱象£辛l。叼年,月7日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彳翕c不1年月Eto9年·月.)Et绪论一、何谓外来密檐塔i.“密檐塔”一词的指涉绪论虽然“密檐塔"一词是建筑史学界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但其内涵所指并没有得到严格的认定,部分佛塔实例是否属于密檐塔类型也往往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关于佛塔类型,佛教界本身分法已有很多,如依照供奉内容分为发爪塔、牙塔、真身塔、灰炭塔、瓶塔、舍利塔、经塔等等1。建筑史学界常见观点是按照形制分为楼阁式、密檐式2、单层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等五种主要类型,当然还有木、砖、石甚至土之别。该观点以现行高等学校教学参考书《中国建筑史》(各版)为代表3。这一分法虽然难以涵盖所有的佛塔类型,但已被相当广泛地接受和使用。又有一种更简单的分法,将中国佛塔形象分为两种,一种为“喇嘛塔”,一种为带檐的塔,又有单檐和多檐之分4。这种分法或许让人更加难以把握,而且体现不出汉地佛塔的丰富性。罗哲文先生的分法则复杂一些,“从它们所表现的艺术造型与结构形式予以分类,大约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花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过街塔及塔门、宝箧印经塔等,另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塔和塔林5。”张驭寰先生在《中国塔》一书中按照形制不同将中国佛塔分为15大类6,包括楼阁式塔、内部楼阁外部密檐式塔、密檐式塔、过街塔、造像塔、幢式塔、无缝塔、异形塔、金刚宝座式塔、宝箧印塔、经塔、法轮塔、多宝塔、喇嘛塔、五轮塔等等,与上述几种提法又有很大不同。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同一名称,如何理解其形制内涵,中国建筑史学界也并不是全无争论,故而同一个名称在不同的著作中,可能指的并不是同一类型的1全佛编辑部,佛教的塔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PP22—30。2本文所涉及文献中,有时可以看到“密檐塔”、“密檐式塔”两种不同称谓,笔者将其作为同义词看待。3这种分类方式应该来自梁思成与刘敦桢。刘敦桢先生1945年《中国之塔(在中因建筑师学会卜的讲演稿)》一文谈到,“至于如何分类,德困的鲍希曼(Boeschmaum)和日本的伊东忠太,都各有不同的见解。现依我与梁思成先生的意见,则可暂分为五类,就是:楼阁式塔、单檐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式塔。”刘敦桢伞集(第四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0月。P79。4刘策,中国古塔,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年9月。P8。5罗哲文,中国古塔,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6月。P31。6张驭寰,中罔塔,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PP85—94。该书94页表中,又增加“墓塔”,则呈16大类。张驭寰先生在《中国古代高层砖石建筑——嵩岳寺塔和其他》一文中,将塔形归纳为两类,一类为实心塔,一类为楼阁式塔,后者又分为四种,嵩岳寺塔属于其中的密檐楼阁式塔。该分泫可能属于张驭寰先生早期观点。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围青年出版社,1978年3月。PP598—602。绪论东西。本文谨以张驭寰先生提出的“内部楼阁外部密檐式塔”、“密檐式塔’’两种佛塔类型和《中国建筑史》中的“密檐式(塔)”这一概念为例做--I:L较。《中国建筑史》教材对“密檐式(塔)”的解释是“底层较高,上施密檐五至十五层(一般七至十三层,用单数),大多不供登临眺览,意义与楼阁式塔不同。后来有的虽可登临,但因檐密窗小,又没有平座栏干,观览效果远不如楼阁式塔,建塔材料一般用砖、石1。”相比之下,关于“密檐式塔”,张驭寰《中国塔》一书的定义是“塔的外表有层层檐子密接,人们称之为密檐塔。这种密檐塔的特征是:除第一层有塔室外,其它各层再也没有塔室了,而是一个实心体,人们不能进塔登临,只具有塔的式样。因此,在没有塔层的情况下,可以随意做出塔檐。"依照该书,这种塔实例以辽金实心密檐佛塔为主,并包含各时代实心密檐墓塔;关于“内部楼阁外部密檐式塔”,《中国塔》一书定义为“我国塔中的一个类型,若从式样划分它仍属于密檐塔的范畴。这种塔的特点主要是,外檐层数增多⋯⋯密檐楼阁式塔,是密檐式塔与楼阁式塔结合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新形式。所以,此类塔既具有密檐式的外形美,又具有楼阁式塔的内部使用价值及室内的装饰美。它汲取两种塔的长处,扬弃两种塔的短处,成为一种优点最多的塔,真可谓独具特色。"该书把嵩岳寺塔、唐代密檐塔归入此类。可以看出在《中国塔》一书中,这两种建筑类型涉及到的佛塔实例要合并起来方可基本对应高校教材所言“密檐式(塔)’’范围。不过由上述《中国塔》引文似乎可以推出“内部楼阁外部密檐式塔”的出现要在该书所议“密檐式塔”之后,这一点值得商榷。另外,“内部楼阁外部密檐式塔”这一称谓实际上难以涵盖嵩岳寺塔、嵩山永泰寺塔这一类外部密檐、内部从未设置楼板的空筒大塔(详见正文论述)。可见“密檐塔”的定义确有再次厘清的必要,或者干脆再细加划分。关于“密檐塔”的形制特征,不同学者的归纳也各有侧重。梁思成先生在《图像中国建筑史》中到2:“密檐塔的特征是塔身很高,下面往往没有台基。上面有多层出檐。檐多为单数,一般不少于五层,也鲜有超过十三层的。各层檐总高度常为塔身的两倍⋯⋯从结构或建筑的意义上说,这类塔的出檐一层紧挨一层,中间几乎没有空隙,所以我们称之为‘密檐塔’。”华瑞·索南才让在《中国佛塔》一书中将密檐塔特征总结为:“密檐式佛塔的塔基一般为雕饰丰富的须弥座。第一层塔身显得特别高大,并雕饰佛龛、佛像、飞天、菩萨及承托塔身的仰莲、门窗、斗拱等雕塑装饰。第一层塔身以上,每层之间的距离较短,塔檐紧密相连,好似重檐楼阁的重檐一样,没有楼层,也没有门窗、柱子等楼层结构,只有一些通风采光的小孔,一般都为实心建筑,不象楼阁式佛塔那样可登临远眺,但也有极少一部分塔可登临,如河南嵩岳寺塔、西安1《中围建筑史》编写组,中困建筑史(第j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11月,PPll4一儿5。2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白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P358。.2.绪论小雁塔等1。’’以上定义明显以辽金实心密檐佛塔为类型主体,而以嵩岳寺塔、小雁塔一类为附,对主体特征的描绘上则与罗哲文先生的如下总结类似。罗哲文先生在《中国古塔》一书中将其特征归纳为四点2,较为详细:“一,下部第一层塔身比例特别大。第一层塔身以上,塔檐紧密相连,层层重叠,各层之间的距离特别短,几乎看不出楼层了。“二,第一层塔身以上,各层檐子之间的塔身,没有门窗、柱子等楼阁的结构。早期的密檐式塔还设有小窗,以后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了。有些密檐塔为了采光通气的需要,在檐与檐之间开设了小孔洞,但与内部的楼层不相契合。“三,大部分是不能登临眺览的。纵或有的设有楼梯,能够登上,例如嵩岳寺塔、小雁塔等,但也不是为登塔眺览用的。辽金时期的密檐塔多为实心,不能登临。“四,第一层塔身,是全部塔身的重点,大多饰以佛龛、佛像以及门窗、柱子、斗拱等雕塑装饰。把佛教内容、建筑艺术手法都集中表现在第一层塔身上。随着密檐式塔的发展,装饰由简到繁,日趋富丽。唐宋密檐式塔的装饰较为简洁,辽、金密檐式塔则华丽得多。"以上四点虽然由于成文时现场勘测不足,出现一些不准确的描述(如认为嵩岳寺塔内设楼梯),但基本上全面反映了建筑史学界对于密檐塔形制的传统看法,适用于从北朝到近现代的所有密檐式佛塔。不过这四点中唯一不需要变通而能严格、精确地适应所有密檐佛塔实例的,只有第一点。其他各点都有用词上的含糊,做不到完全统一的归纳。武蔚在申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塔之探源——由少林寺古塔测绘引发的研究》中对密檐塔基本特征归纳如下3:“(一)底层极高,二层以上层高骤然大幅度的缩减,并保持自下而上逐层递减的趋势,设置层檐。(二)早期密檐式塔的外轮廓线均呈明显的双抛物线形。”从以上不同学者的不同定义来看,如果不划分时期的话,均只有第一条是绝对的。其他各条的含混提醒我们下文所论的“外来密檐塔’’与辽金实一11,密檐佛塔具有相当的差异性,或者说密檐式佛塔由于形制来源的不同而表现出相当的丰富性,难以一以贯之。1华瑞·索南才让,中国佛塔,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P224。2罗哲文,中国古塔,中困青年出版社,1985年6月。P36。罗先牛另有文章名《中囝古塔》,对密檐塔的定义基本与该书相同,中国占建筑学术讲座文集,dJL西省"占建筑保护研究所编,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lO月,P150。3武蔚,申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塔之探源——由少林寺古塔测绘引发的研究,1996年12月。P41。2.“外来密檐塔”的指涉根据建筑史学界研究现状,本文把上述密檐塔的一系列定义方式理解为两种策略的表达:一种为宽泛的,即满足两个基本特征——底层较高的塔身和上部逐层高度递减的密檐,这一类定义涵盖的实例范围晟广;另一种为笔者在目前研究图0-2西主荐福寺塔阶段试图划定的、相对有限的主体范围——不但满足上述两点,而且若是大塔,则以空筒结构为典型结构形式,并且体现出空筒结构相应的典型技术表征——塔体外观呈抛物线形(如是实心大塔,仍旧保持空筒结构的外观特征);另外,虽然可能出现楼板,但基本不起结构作用,而且内部如有楼层划分,内外层数应不对等:至于层数,因为反例诸多,则不必限定为“单数”或“五至十五层”这一断论。总的来讲,本文讨论的密搪塔是以嵩岳寺塔为发端、在形制演变过程中保持了最初密檐塔基本形制特征的建筑类型,而不仅仅是“密檐”而已。举例来说,因为登封嵩岳寺塔(图O-1)、西安荐福寺塔(囤0-2)被公认属于密檐塔类型,由此以其形制特征为参照标准,本文所讨论的便是以这二者为代表的那一类佛塔。当然仅仅依靠语言的描述来定义这一类佛塔特征会有一定局限性,不过这一点将在正文的讨论中得到解决。嵩岳寺塔形制中含有明显的外来因素,梁思成先生在《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一文中提出:“虽然没有文献可证,但我们可以大胆肯定地说它是模仿印度的一些塔形的”’。本文认为,以嵩岳寺塔为开端、以荐福寺塔为成熟期代表的这一密檐塔类型因其形制起源带有明显的外来因素.可以概括地称之为“外来密檐塔”,从而与辽金盛行的另一类实心密檐式佛塔明显区分开来。简而言之,这是两类佛塔,不必勉强统台。粱恩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梁思成立集(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9月。P194。-4-◆一按照上述定义,如北京辽代天宁寺塔(图0-3)、河北元代赵卅禅师塔等所代表的佛塔类型,因其基本为实心、塔身无收分曲线,则不属于本文的主体研究图0-4香m曼光寺塔范围,虽然它们也常技称作密檐塔,被许多学者视为密檐塔类型的当然组成部分。至于将此类佛塔摒除在外的具体缘由,且见正文相关探讨‘。又有北京香山灵光寺塔2(图0-4)这一类当代新建佛塔,虽有较大的内部空间(内供佛牙舍利),实为上述辽金实心佛塔类型的折衷或突破,外观上仍呈现为直线状的檐部收分特征,所以也不属于本文所关注的密檐塔形式。不过在正文探讨外来密檐塔形制演变最终趋势中,这一大类的佛塔类型自然会有所涉及。简而言之,本文将‘中国建筑史》教材中的“密檐塔”类型拆分为二,分别称之为“外来密檐塔”与“辽金实心密檐佛塔”。这两个称谓与张驭寰先生“内部楼阁外部密檐式塔”、“密檐式塔”两种佛塔类型的提法相比,主要有两点差别3:一,“外来密檐塔”概念不强调内部楼阁特征;二,从形制来源上看,诸多实心密檐墓塔同样可能属于“外来密檐塔”实例研究范围,从而需要把它们与辽金时期典型的实心佛塔类型区分开来。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本文将研究主体称为“外来密檐塔”,并非片面强调这一建筑类型的初期特征,而是相对于辽金以来盛行的实心密檐佛塔,着眼于以北朝至唐逐渐发展成熟的以上述嵩岳寺塔、荐福寺塔为形制代表的密檐塔类型而言。4外来密檐塔”强1简要地说.这一堂宴心密瞻怫塔虽或外魂上具有较高底层+密括的特点,但在结构形制上B丧失了嵩岳寺塔所发端的的基本类型要素,本文认为此凳安。市措佛塔实际表征了外来密括塔形锗的解柯.2据桨思成‘中目的佛救建筑',为1960年建造.采用钢筋裎凝土结构.八角十三层.高15米。“在内∞空间的科罔和立物的保存方法上都有了新的创造,是在传统的基础上革新、剞造的个根好的典型.”集恩成文集(四),中匾建筑In日版社.1986年9月。PP205-206.’与张驭寰先生粪戗,在笔者对曹讯先生的涛诫中,曹先生也懵向于界定一种“密檐楼阁式塔一,但这一名称难以形窖永辜寺塔这样内部既无叠湿更无橙扳的堆形.不过.以上讨论说明将唐代典型密檐塔与辽盎典型密桔塔分开为两种共堑e是许争学者的麸识.一5-绪论调的是形制和风格特征,五代以后凡具有该建筑类型特征的佛塔实例均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列。当然,在正文部分讨论这一建筑类型的普遍特征时,为了论述方便,有时则会直接简称之为“密檐塔”,但此处一般仅指“外来密檐塔”,所以并不存在与“辽金实心密檐佛塔"相混淆的问题。3.外来密檐塔的研究范围只要是呈现为塔的形象,在佛教中均可视其为塔,无论其是否足尺、抑或是图形还是实物。但因本文为建筑史研究,所以看待何者为“塔"的标准当有所区别。本文所涉及的外来密檐塔建筑形象涉及以下内容:空筒结构的大型砖塔、实心结构的大型砖塔、仅具底层内部空间而上部实心的小型砖石塔、基本实心的小型砖石塔、大塔之附属小塔、雕塑或工艺品类的小塔、浮雕密檐塔。前五种为矗立在地面的建筑物,其中空筒结构的砖石大塔为本建筑类型典型及完整的代表;而后两种本文仅视其为密檐塔形象,用以辅助说明前五种的形制意义,而且实例采用的年限也以前五种塔形流行的时期为参照。二、前人研究成果与潜在问题由于“密檐塔”诸多定义的宽泛性,目前学界关于笔者“外来密檐塔”概念所指涉的范畴并无特定的专项研究,但相关学术成果仍旧可观,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着眼于所谓“密檐塔”这一大的范畴,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林林总总的具体个案上。近年已有学者试图将“密檐塔”所涉及的范围再加划分,只是大多研究仍旧较为笼统,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提取出与“外来密檐塔”相关的部分加以借鉴与深化;至于个案的研究,对于笔者而言更是宝贵的基础资料。以上两方面都是笔者进行“外来密檐塔形态转译及其本土化研究’’的基础和信心所在。1.密檐塔类型研究这一类型的研究成果又分为两方面,一种从属于佛塔整体研究的具体组成部分,其次则是针对密檐塔的专项讨论。二者之中以前者数量更为显著。迄今为止,以中国古塔为主要内容的论著己出版不少,研究者或针对中国佛塔作整体性的论述,如罗哲文《中国古塔》、张驭寰《中国塔》、《中国佛塔史》、绪论华瑞·索南才让《中国佛塔》等书,或针对某一地域或时期的佛塔建筑展开说明和讨论,如王大斌、张国栋合著《山西古塔文化》,雷润泽、于存海、何继英编著《西夏佛塔》等书。各院校学位论文中情况类似,同济大学申请博士学位论文——傅岩的《宋代砖塔研究》籍时期立论,王晓帆的《中国西南边境及相关地区南传上座部佛塔研究》则以地域成文;前文提到的武蔚申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塔之探源——由少林寺古塔测绘引发的研究》,以及武汉理工大学辜璇申请硕士学位论文《塔建筑在中国的演变》则属于对中国佛塔类型的总体探讨;此外尚有注重佛塔类型与地域文化背景之交叉语境的陕西师范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卞建宁的《区域建筑文化的历史地理学思考——试论关中地区古塔文化的地域特征及其演变》等,可谓对佛教建筑研究方向的有益补充。若论众多综合论述中国古建筑的著作,关于佛塔这一建筑类型的章节更是不胜枚举。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初西方学者和日本学者所作的调查,例如德国学者柏石曼(ErnstBoerschmann)CHINESISCHEARCHITEKTUR一书详录了1906—1909年间作者在中国12个省所作的考察1,是较早成系统地把中国佛塔形象(包括密檐塔)介绍到西方世界的人2,而不仅仅同于十八世纪钱伯斯等人的初步转译3,毕竟前者借助的是19世纪以来逐步成熟的摄影技术。CHINESISCHEARCHITEKTUR一书所录的外来密檐塔实例包括洛阳白马寺齐云塔、西安荐福寺塔等,以及属于辽金实心密檐佛塔一系的北京天宁寺塔、北京八里庄慈寿寺塔等。至于早期日本学者所做的研究已广为人知。从1893年到1935年,冈仓天心、鸟居龙藏、伊东忠太、关野贞、琢本靖、常盘大定和伊藤清照等从不同研究角度普查了中国各地的文化史迹4。常盘大定与关野贞合著有《支那佛教史迹评解》及其改版《中国文化史迹》两书、伊东忠太著有《中国建筑史》并编纂《支那建筑和艺术》两书;另有伊藤清造《支那的建筑》等著作出版。这些研究试图建立起针对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初步框架。应该看到,佛塔研究也不仅限于建筑史学界和文物考古界,佛教界也曾出版《佛教的塔婆》、《中国的佛塔》等著作,本文在此不再详述。另外关于佛塔或密檐塔整体研究的杂志论文在此也不再列举,详见正文涉及之处。相比之下,以某一佛塔类型为研究对象做详尽论述的著作较少,同济大学阎爱宾申请硕士学位论文《宝箧印塔(金涂塔)相关研究》可算一例;华南理工大‘柏石曼义译白希曼,在1930年《中围营造学社汇刊》第‘’卷第一册叶慈文章“WritingsonChineseArchitecture”译文中,Ernst误为Enst(P8),今从CHINESISCHEARCHITEKTUR一书改。卣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出版《寻访1906—1909西人眼中的晚清建筑》,为CHINESlSCHEARCH[TEKTUR~书的改版。2在1930年《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一卷第‘册ⅡP慈文章“WritingsonChineseArchitecture”译文中论及西方人研究中围建筑时称:“能将本题提纲挈领、概括评论,首推德困之白希曼博士。”(P8)3在1930年《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一。卷第.册叶慈文章“WritingsonChineseArchitecture”译文中,论及常博思(钱伯斯)曾在“丘氏园”(KowYardens)中“创造中围式建筑数处,如宝塔等。”(P6)4杨楠,申请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辽代密檐式塔形制特色研究,2005年6月。P6。绪论学杨楠申请硕士学位论文《辽代密檐式塔形制特色研究》、中央民族大学拉毛杰申请硕士学位论文《藏传佛塔文化研究》则与本文研究范围密切相关。以外来密檐塔为核心内容的专著笔者惜未见到,所以希望本文所作的努力,能够对此有所增益。2.密檐塔个案研究个案研究可以具体分为对一组佛塔的研究和针对单一佛塔的讨论。前者如姜怀英、邱宣充合著《大理三塔史话》一书,以及王建成申请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建筑艺术中的科学技术——以雁北辽金佛教四塔为例的研究》等;后者则有孔正一编著的《西安小雁塔》一书等例子。有大量独立成篇的学术论文针对单一佛塔展开讨论,如杨鸿勋先生《长安荐福寺塔复原探讨》-、曹汛先生《二龙塔考证和呼救》:二文等等,不胜枚举。一个显著的个案是嵩岳寺塔,乐嘉藻在民国成书的《中国建筑史》中便有所提及,惜描述不甚准确3。当代关注的重点则在于该塔的断代和形制由来上,而断代问题作为形制研究的基础,则更为关键。鉴于该塔断代对于整个外来密檐塔发展脉络据有坐标性的意义,笔者在此对目前学界关于嵩岳寺塔建造年代的不同看法作一回顾。学术界一般以“正光年间”为嵩岳寺塔的建造年代,这个时间段也应是最早的提法。据1930年《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一卷第一册,英国学者叶慈(W.PercevalYetts)在“WritingsonChineseArchitecture’’一文中转述了西方学者对嵩岳寺塔的了解。以下为同期刊载的中文译文:“⋯⋯首推德国之白希曼博士(Dr.EnstBoerschmann)。一九零六年(光绪三十二年)白君奉德政府命,来华考察建筑事业,及中国建筑与文化之关系。在华三年(光绪三十四年宣统元年之间),游遍十四省,结果将其所得著书数册⋯⋯渠更积极编著《中国建筑学文库》⋯⋯《建筑学文库》中之一种,专论古塔(其他西人论塔之著作,亦不少)。总计古塔之数,约有两千。现今存在者,以太室山之塔为最古。太室山者,嵩山之分脉也。该塔属嵩岳寺范围以内,建于六百年前。原址为魏代之宫殿,在五二三年时被焚。改建佛庙,该塔系同时建成者4。”公元523年为正光四年,上文叶慈所述“原址为魏代之宫殿,在五二三年时被焚。改建佛庙”与唐李邕《嵩岳寺碑》及《魏书》所记不符。据《嵩岳寺碑》,‘杨鸿勋,长安荐福:导塔复原探讨,文物,1990年第‘期。2曹汛,一二龙塔考证和呼救,建筑师,2006年第:期。3该书称嵩岳寺塔为圆塔。乐嘉藻,中国建筑史,团结出版社,2005年1月。P46。‘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4卷第‘册,1930年。P9。该文“译白(原文如此)利登杂志1一九_二七年r一月号”。.8.绪论“正光元年,榜闲居寺,广大佛刹,殚极国财1。’’而据《魏书》卷十六,正光五年,幽禁中的胡灵太后得到与魏孝明帝见面的机会,谓群臣日:“隔绝我母子,不听我往来儿间,复何用我为?放我出家,我当永绝人间,修道于嵩高闲居寺。先帝圣鉴,鉴于未然,本营此寺者正为我今日2。”闲居寺即今之嵩岳寺,上述两则史料均不支持正光四年北魏宫殿被焚后改建佛寺之事。实际上根据《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七》,“处士南阳冯亮有巧思,魏主使与河南尹甄琛、沙门统僧暹择嵩山形胜之地立闲居寺3’’,其时间在南朝梁天监八年,则早在公元509年嵩岳寺(闲居寺)已建成。所以叶慈文中“在五二三年时被焚。改建佛庙,该塔系同时建成者’’一句也就显得根据不足。同时从文中尚难以判断此句究竟是他本人的观点还是柏石曼(白希曼)博士的观点,不过从叶慈索引图片来看,应是转述别人看法。该文所引嵩岳寺塔照片中,用英文明确标注建造年代为公元523年,而且照片非叶慈所摄,标注为“photographbyProf.T.SekinoinProf.Sirdn’SChineseSculture’’。Prof.Sir6n应指OsvaldSiren,Sculture应为Sculpture之误。ChineseSculpture一书1925年出版于伦敦,全称应是ChineseSculpturefromthefifthtothefourteenthcentury4。该书在关于中国石窟造像研究的中外论文中多次被引述,影响较为广泛。在PREFACE部分,该书列出嵩岳寺塔照片提供者为Prof.T.Sekino,Tokyo,无疑指的是日本学者关野贞。关野贞为该书提供了大量图片,其他日本学者或机构也是图版来源之一。那么这个更早一些的研究其第一手资料应来自日本学者对中国古塔的调研结果,观点也多半是转述日本学界的看法。最初将嵩岳寺塔的建造年代定位为公元523年的应是关野贞先生。关野1922年曾著《嵩岳寺十二角十五层砖塔——现存支那最古。砖塔》一文5,文中引用1李邕,嵩岳寺碑,(明)傅梅,嵩书·卷之二十,郑州市图书馆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嵩岳文献丛刊(第。册),中州古籍}}{版社,2003年10月。PP457—458。2(北齐)魏收,魏书·卷十六,李学勤丰编,二十六史(第L二册),海南出版社,1999年。P369。3(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卜七。长城出版社,2002年12月。P1048。据《魏书》,闲居寺建于魏宣武帝时,当为公元500—515年。(北齐)魏收,魏书·卷九十,李学勤主编,二十六史(第二册),海南出版社,1999年。P480。另据笔者所查明代《髓封县志》,云“嵩岳寺,在县西北嵩山之阳,唐开元十五年建”,与其他资料迎异,显系误传,故不采纳。(明)嘉靖八年登封县志,登封县志办公室重印,1984年11月。P15。4Osvald,Sir6n,London:E.Benn,Ltd.,1925。与嵩岳寺塔有关段落原文如下:ThepagodaatSungYtlSsaonSungShan(ttonan).ItiSbuiltofbrickonanoctagonalplanandhasfourteennarrowstoriesoveronelargergroundstorywhichiSdividedbyPillarsanddecoratedwithakindofsmallmdiculmaroundthewindows.Belowthewindowsare1ions,alSOexecutedinbrick:thearchesareround.endinginvolutes.ThetowerwasfirstbuiltinthefourthyearofChangKuang—A.D.523.Ithasbeenrestoresinlatertimesbuthaspreserveditsoriginalcharacter.ThiSpagodaiS。asfarasIknow。the01destarchitecturalmonumentst“lexistinginnorthernChina.见该书第‘卷,东两魏部分。相关图片见第二卷,P1.187—188A。文中“anoctagonalplan”的描述不确切,应该是根据照片做的判断。OsvaldSirdn在文中称此塔建于523年,却把该段文字、图片排入EasternWeiDynasty(534—550)一节中,或许是一。时编辑错误,具体原凶尚难以判断。5(日)关野贞,支那。建筑邑艺术,东京岩波书店,昭和十三年九月。PP237—241。绪论清代景日畛《说嵩》所言:“明帝正光时。榜闲居寺。广大佛刹。殚极国财。僧徒七百众。堂宇逾千间。建立十五层塔。”但关野没有明确为何是“正光四年(西纪元五二三年)”这样一个具体年份。该文随后提到《说嵩》载有唐代李邕《嵩岳寺碑》相关文字。据笔者所查,上述引文与《嵩岳寺碑》之节略文字的确见于《说嵩》1,说明《说嵩》的依据本在于《嵩岳寺碑》,但篡改了后者的原文。李邕《嵩岳寺碑》中,“十五层塔者,后魏之所立也”,并非紧接“正光元年,榜闲居寺”之后,《说嵩》的转述并不严谨。至于“正光四年"的由来仍是一个谜2。研究中国佛塔建筑的这些日本学者,早期是常盘大定与关野贞等人3,稍晚则是琢本靖、伊东忠太4等。伊东忠太在《中国建筑史》中谈到嵩岳寺塔建造年代之时,先引用关野贞的判断(北魏),之后谈到自己观点,认为其风格更近于北齐5。可见在国外学者研究嵩岳寺塔的早期,断代观点即有北魏(正光年间)、北齐两种倾向。国内学者关于嵩岳寺塔的断代主要依据为李邕《嵩岳寺碑》,以梁思成、刘敦桢的观点为代表(北魏正光元年或正光四年6),其中刘敦桢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7》以及《中国建筑史》高校教材8均定为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曾撰二文先后发表在日本《近畿文化(报)》397期(1982年12月)、400期(1983年3月),观点类似(创建于北魏正光年间),除实地考察‘(清)景曰畛,说嵩,嵩岳文献丛刊(第‘册),郑州市图书馆文献编辑委员会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10月。P54、540、541。2据笔者对路秉杰教授的采访,当年在东京大学求学时,路先生在关野贞之子关野克的研究室工作,曾到地卜.室亲自杏阅关野贞的手稿,并末发现证明嵩岳寺塔建于公元523年的确凿证据,似乎仅是概括的论断,未超l叶J《中国文化史迹》讨论的范围。在1954年日本出版的《建筑大系·东洋建筑史》中提到公元523年广大佛寺,魏末建塔。1980年代日本甲凡社曾出版《中困建筑。历史》‘书,实为1962年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中嘲建筑史编集委员会所编《中国建筑史·第一册·中围占代建筑简史》的曰文版,田中淡编译,文中97页提到公元523年嵩岳寺扩建寺院,有僧600—700人等源自《嵩岳寺碑》的内容;虽提剑十五层塔,但也并末直说是公元523年所建。可见对于嵩岳寺塔,1980年代以后日本学者也并未作更深入的研究,而是直接利用前人资料,或仪做笼统表述。3常盘大定与关野贞合著有《支那佛教史迹评解》一书,东京,佛教史迹研究会,大正14年(1925年)。另含著育《中困文化史迹》,东京:法藏馆,昭和14年(1939年)一昭和16年(1941年)。据关野兜著、路秉杰译《日本佛教史学者关野贞》‘书(油印本)第20页,上述两{S实为。书,后者为前者的改版。虽为合著,但常盘大定主攻并不是建筑史,所以基本观点仍应是父野贞的贡献。4据天野克著、路秉杰译《日本佛教史学者关野贞》。书(油印本)第20页,伊东忠人与关野贞同龄,本文所说“稍晚”指的足考察、研究中困佛塔的时间。1928年关野贞与琢本靖、伊东忠太合著出版了《支那建筑》一书;1935年火野贞去世后,由以伊东忠人为代表的关野博士纪念事业会负责编撰了《支那建筑和艺术》‘书,根据同上。5(日)伊东忠人著,陈清泉译补,中国建筑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4月。P215。6梁思成先生在/fi同文章中采用过公元520年与523年两种说法。在《五座中围佛塔》一文中,粱先生提到“该塔建f公元523年⋯⋯嵩晤寺最仞是北魏孝明帝的夏宫,嵩岳寺塔{JlIJ是为其母灵太后禳病所建。”(原英文版载于1941年8月号《业洲杂志》。上述中文见《梁思成全集》第i卷,中国建筑工qk出版社,2001年4月。P373。)但在梁先生《中尉建筑史》一‘书中义言“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建。”据林洙先生后记,该书编写于1942年一1944年,晚于《f£座中圈佛塔》一文,则梁先生应该是已经放弃了“公元523年”的说法,与建筑史学界目前观点又有所不同。另外,在《五座中图佛塔》之后的论著中,梁先生不再提及“为其母灵太后禳病所建”一事,笔者也末发现相关古代文献中有此记载,_口,能是梁先生根据胡灵人后被软禁。事所做的推测。7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6月。P90。8《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第t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11月。P儿8。.10一绪论资料外,主要依据为李邕《嵩岳寺碑》及明代傅梅《嵩书》。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先后发表三篇勘测简报《登封嵩岳寺塔勘测简报1》、《登封嵩岳寺塔地宫清理简报2》、《登封嵩岳寺塔天宫清理简报3》,关于该塔原始塔体断代观点基本与上述相同(正光年间),但对嵩岳寺塔各组成部分的建造和改建时期作了较为详细的区分4:“外部一至十三层迭涩檐为原始塔体;外十三层反迭涩至刹部仰莲为二次构筑;相轮及宝珠为第三次砌造物。"“疑相轮部分可能为唐代或后人利用唐代砌砖再次重建的。第一次整修活动应在其前进行。"这“第一次整修"应指“外十三层反迭涩至刹部仰莲"部分。该文认为勘查中发现的地宫应是后人在北魏地宫基础上整修的,详见本文后面引述的原文。鉴于曹汛先生《嵩岳寺塔建于唐代》一文5与萧默先生《嵩岳寺塔渊源考辨——兼谈嵩岳寺塔建造年代》一文6的断代观点已经众所周知,谨简述如下:曹汛先生以对李邕《嵩岳寺碑》的不同解读为起点展开研究,认为现存嵩岳寺塔为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重建;萧默先生则坚持正光年间的判断,对曹汛先生的观点作了有针对性的回复。稍后尚有朱永春《论嵩岳寺塔唐代重建说不成立7》、钟晓青《火珠柱浅析——兼谈嵩岳寺塔的建造年代8》等文坚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年间的观点。认为嵩岳寺塔建于唐开元二十一年的提法也并非全无应和,山西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王建成的《建筑艺术中的科学技术——以雁北辽金佛教四塔为例的研究》即持此观点9。除了李邕《嵩岳寺碑》外,有学者以嵩岳寺塔地宫出土的刻有“大魏正光四年”的释迦残像作为“公元523年"的间接证据m。不过仍有疑点,以佛像年代判定建筑年代并不是十拿九稳的。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初以佛像“武定二年”铭记断定为北朝,后以修缮时发现的梁上题字更定为隋代11。这都提醒我们若要准确断代仍须谨慎行事。1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登封嵩岳寺塔勘测简报,中原文物,1987年第四期。2河南省占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登封嵩岳寺塔地宫清理简报,文物,1992—1期。3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登封嵩岳寺塔天宵清理简报,文物,1992—1期。‘河南省占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琶射嵩岳寺塔勘测简报,中原文物,1987年第四期。5曹汛,嵩岳寺塔建于唐代,建筑学报,1996—6期。6萧默,嵩岳寺塔渊源考辨——兼谈嵩岳寺塔建造年代,建筑学报,1997—4期。7朱永春,论嵩岳寺塔唐代重建说小成立,合肥工qk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2期。8钟晓青,火珠柱浅析——兼谈嵩岳寺塔的建造年代,殷宪主编,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7月。9王建成,申请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建筑艺术中的科学技术——以雁北辽金佛教四塔为例的研究,2004年6月。P3。”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登封嵩岳寺塔地宫清理简报,文物,1992一i期。“梁思成等,中围建筑图集建筑丛刊,(台)明文书局,1981年10月。P21;刘敦桢,复艾克教授论六朝之塔,刘敦桢文集(一),(台)明文书局,1984年12月。P227。绪论3.需要深化的问题由于需要将“外来密檐塔”从笼统的密檐塔概念中拿出来予以专项讨论,上述研究成果便自然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深化、乃至限定的方面。这仍旧可以通过区分类型总体和个案研究两方面加以论述。首先,“外来密檐塔”不同于“辽金实心密檐佛塔’’,前者有着亟待深入发掘的外域特定形制来源,在本土发展、演化模式上与后者也明显不同,在时空分布上也各有特点。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杨楠论文《辽代密檐式塔形制特色研究》等选题的独到之处才顺理成章,是故“外来密檐塔”专项研究也更有了进行的必要。另外,设若把所谓密檐塔不加分别地笼统论述,那么众多佛塔形制的丰富性和独特流变规律便难以深刻体现,若加以细化研究便只能直接解说个案,缺乏中间层次,难以真正系统化;同时导致相关建筑现象似乎都有所涉及,但个性的归属又都定位模糊。按照上文笔者对“外来密檐塔”的定义,“外来密檐塔”本身的典型形制特征虽已有所概括,但其具体内涵尚应得到进一步的研讨与解读:一方面其与其他类型的中国佛塔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它与辽金实心密檐式佛塔类型又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分,这种联系与区分在地域广度与年代深度上是怎样呈现的,都是本文所要给出的答案。具体到“外来密檐塔’’类型本身,其最早实例何时出现、形制来源在哪里、整个类型的形制演化走向如何、以及其是否存在衰落期、又是如何衰落的,整个流变过程背后的社会、宗教以及其他文化背景如何,相关技术构成又是怎样优化的,等等这些,都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而其形态转译与本土化过程对于我们解读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外来元素的流变及本土化规律,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其次便是个案研究中的分歧,主要围绕嵩岳寺塔,因为其他实例在细节上纵有争论,也并不影响对外来密檐塔整体发展脉络的解读。嵩岳寺塔的断代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其关涉到外来密檐塔早期形制的基本来源,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祁英涛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为什么要鉴定古建筑年代”的问题,并认为:“保护文物,不是单纯的为了保护而保护,重要的是要为今天所‘用’,简单的说就是‘古为今用’。保护古建筑,首先要研究它的价值,这就必须要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才能更好的研究并揭示某一历史时期中,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发展的确切情况,因此确定一座古代建筑的建造时期,或具体年代,就成为保护古代建筑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之一1。’’历史是单向性的,只有知道过去才能明确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而更好地面向未来,这个问题对于文物1祁英涛,鉴定古代建筑年代的几个问题,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编,中国古建筑学术讲座文集。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lO月。P299。.12.绪论界或是建筑史界都是一样的。曹汛先生在第四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上曾有主题发言,谈到“我们建筑史上断定的隋以前南北朝时期的古塔,居然没有一个是一下子就断定了的1。"当时曹先生举的例子很多,其中便包括笔者关注的嵩岳寺塔。嵩岳寺塔的断代问题由来已久,获得广泛关注则在十几年前曹汛先生《嵩岳寺塔建于唐代》一文发表之时。我想曹先生这篇文章的意义除了提出一种全新可能性之外,也在于给建筑史学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来检验传统研究方法的有效性,这种重新审视习以为常观点的质疑精神无疑会推动建筑史学的理性反思。对嵩岳寺塔进行断代研究必然会带来对嵩岳寺塔的建筑形制、外来密檐塔这一建筑类型本质特征的谨慎疏理。业内人士面对一座古建筑时,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在运用着一般文物要具有‘三性’的原则来评定它的价值。所谓‘三性’就是指历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古代建筑可以说是三性俱全的典型文物。建筑物的年代只能部分的说明它的历史价值,而不是全部。因而
/
本文档为【外来密檐塔形态转译及其本土化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