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15版CPR指南解读及团队复苏

2018-12-24 24页 ppt 3MB 44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294897

暂无简介

举报
15版CPR指南解读及团队复苏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及团队复苏一.心肺复苏定义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者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以挽救其生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电击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人工呼吸纠正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二.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分秒来计算:●3~5秒:黑蒙●5~10秒:昏厥●15秒左右:Adams-Stokes综合征发作●10~20秒:意识丧失●30~60秒:瞳孔散大●60秒:呼吸渐停止●1~2分钟:瞳孔固定、二便失禁●3分钟:开始出现...
15版CPR指南解读及团队复苏
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及团队复苏一.心肺复苏定义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者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以挽救其生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电击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人工呼吸纠正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二.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分秒来计算:●3~5秒:黑蒙●5~10秒:昏厥●15秒左右:Adams-Stokes综合征发作●10~20秒:意识丧失●30~60秒:瞳孔散大●60秒:呼吸渐停止●1~2分钟:瞳孔固定、二便失禁●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8分钟:“脑死亡”●心肺复苏的——“黄金8分钟”时间就是生命! 心脏骤停时间内复苏CPR成功率1min>90%4min>60%6min>40%8min>20%10min几乎0% 即:每延长1分钟施救,成活率就下降10%!三.2015版指南更新要点1.生存链「一分为二」 建议对生存链进行划分,把在院内和院外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区分开来,确认患者获得救治的不同途径。1.生存链「一分为二」 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1.生存链「一分为二」 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RRT)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2.快速反应,团队协作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 对于临床状况恶化的患者,要建立快速反应小组或紧急医疗团队提供早期干预,从而预防院内心脏骤停。这类小组是由医师、护士或呼吸治疗师的多种组合组成。 对于成年患者,快速反应小组或紧急医疗团队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心脏骤停的发生,尤其在普通病房效果明显。3.按压深度变更 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按压成人深度改为至少5厘米而不超过6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4.按压频率变更 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不超过10秒)。判断减少按压中断的标准是以胸外按压在整体心肺复苏中占的比例确定的,所占比例越高越好,目标比例为至少60%。5.按压间隙离开胸壁 为使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必须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6.高级气道通气 2015版更新:医护人员可以每6秒进行1次人工呼吸(每分钟10次,每次2秒),同时进行持续胸部按压(即在心肺复苏中使用高级气道)。 2010版旧指南:双人复苏时建立了高级气道(例如气管插管、食管气管导管、喉罩气道)后,应每6-8秒给予1次呼吸,不用保持呼吸按压同步(这样,人工呼吸频率为每分钟8到10次)。 7.除颤 2010年的指南中,在AED(体外自动除颤仪)就绪时,应先进行1.5-3分钟的CPR,然后再除颤。新指南则提出:当施救者可以立即取得AED时,对于成人心脏骤停患者,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不能立刻取得AED,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及转变AED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在设备提供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除颤仪电极板放置位置:胸骨右缘2~3肋间(心底部)左侧腋前线第5肋间(心尖部)两电极板之间距离不少于10cm。8.及早冠脉介入治疗 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无论有无心电图ST段抬高,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 如果SEMEI患者不能及时转诊至能够进行PCI的医院,可以将先接受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后最初的3到6小时内,最多24小时内,对所有患者尽早转诊,进行常规血管造影,不建议只在患者因缺血需要血管造影时,才转诊。9.低温治疗 新指南指出: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者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TTM),目标温度选定在32℃到36℃之间,并至少维持24小时。在TTM24小时后积极预防昏迷患者发热是合理的。 原指南要求应将体温冷却到32℃到34℃,维持12到24小时。10.C-A-B顺序仍需坚持 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呼救并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区别于旧指南的分别评估),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对于施救顺序,最新的指南重申应遵循10年版指南,即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减少首次按压的延时:30次胸外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四.团队心肺复苏 按照《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培训要求及临床情况,可分成六人组合、四人组合和三人组合,每组由1-2名医生和数名护士组成。 不同组合,则有所不同。4人组合流程4人组合流程4人组合流程团队合作有效调动要素复确认式沟通明确的信息沟通明确的角色和责任了解自己的不足知识分享建设性干预再评估和总结互相尊重建议的组长和组员位置气道按压者组长给药及记录者监护仪/除颤仪
/
本文档为【15版CPR指南解读及团队复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