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18-11-05 20页 doc 127KB 92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举报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第一课使用工具教学目标: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教学用具: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第一课使用工具教学目标: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教学用具: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3、小组汇报4、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第二课杠杆的研究教学目标: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教学用具: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二、认识杠杆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阻力点、用力点、支点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5、分辨杠杆:观察P4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三、研究杠杆的秘密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5、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6、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7、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目标: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教学用具: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用具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3、汇报交流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过程呢?四、小杆秤的研究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第四课轮轴的秘密教学目标: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教学用具: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水龙头)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二、轮轴作用的研究1、过程家在过程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实验操作: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四、巩固与应用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目标: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教学用具: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3、请同学们自行过程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三、会移动的轮子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第六课滑轮组教学目标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教学用具:铁架台、线、滑轮、钩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1)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2)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3)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第七课斜面的作用教学目标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教学用具: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学生喜爱的《头文字D》动画片的赛车过盘山公路的录象。提问:虽然动画片很精彩,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修建?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1、提出一个简单任务:老师要把这个大木桶搬到讲台上来,有什么好方法?今天老师就介绍一个更简单的机械叫斜面。2、斜面概念引入: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3、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4、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5、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1、提问: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你还发现了什么?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我们能不能过程实验来证明一下?2、分组过程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1)制定实验计划表2)交流计划中的要点,并进行相互修改。3)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4)观察数据表格,讨论发现数据规律,进行总结。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课抵抗弯曲  教学目标  ●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教学用具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竹片或尺子、有关的建筑图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在三年级时,我们研究过纸承受拉伸和弯曲的性能。说说纸承受弯曲的性能如何?  (1)图片导入:房子和桥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的。这要通过观察、比较最简单的房子和最简单的桥的结构特点来认识。用板凳来比喻柱和梁,用板凳来比喻房子和桥梁,学生就容易理解房子和桥梁结构的共同点了,因为它们在结构上都和板凳是类似的。  (2)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这当然是很不容易的。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这就比较容易了。所以,研究横梁抗弯曲能力就很重要了。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纸,那么你们在学习中特意去留心纸的特性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纸抗弯曲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薄的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弯曲了。那厚的纸呢?  2、通过同学的猜想会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加强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影响弯曲的因素上  3、并根据所得数据制成曲线图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4、结论: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三、平放还是立放。  我们发现桥梁的横截面一般是什么样子的?观察桥梁是怎样安放的,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说说这样安放的理由。并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第二课形状和抗弯曲能力  教学目标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教学用具  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一些不同形状的钢、铝型材样品或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增加物体的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但这样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同学们还能为工程师想想其它的办法吗?  二、瓦楞纸的研究  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物品的包装都用到一种纸,同学们知道这种纸的名字吗?  1、感知瓦楞纸的特性  同学人平时也接触过这种纸,现在老师也为大家用具了这种纸。大家右以拿到手上感受一下并可以折一折,感觉一下它有多硬,抗弯曲能力如何?  2、实验一:  我们利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瓦楞纸的结构是怎样的,看看各组成部分的厚薄和软硬 三、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估计一下,什么样的形状有好的抗弯曲能力?第三课拱形的力量  教学目标: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教学用具  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相关的图片资料、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学生看一些拱桥的图片。问为什么桥要做成拱形,特别是在古代,材料还不是很多,强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其原因在那里?同学们原意和老师一起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謎吗?  二、拱形承受压测试。  1、实验: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压力吗?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1、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第四课找拱形  教学目标  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教学用具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类似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物品或相关图片,若干根相同的硬纸条  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周围有许多圆弧形的东西。它们和拱形有没有关系?  二、认识圆顶形、球形,研究它们承受压力的特点。  1、观察:观察课本中圆顶形建筑和物品的插图,或观察教师提供的图片。  2、这些物体的形状可以叫做什么形状?  3、演示:圆顶形与拱形有联系吗?演示几个相同的拱形可以拼成一个半圆形。  4、提问: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为什么做成圆顶形?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  5、观察、实验、分析:观察剖成两半的乒乓球,看球壳的厚薄,捏一捏塑料皮的软硬。你们估计一下,把半个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压它,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现在我们在三个这样的半个乒乓球上摞书,看能摞多少本?  6、教师讲述:两个半球形可以组合成一个球形,球形也可以看成是若干个拱形的组合,球形硌个方向上都是拱形的。球形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所以球形比任何形状都更坚固。巨大的贮油罐做成球形就是这个道理。电灯泡为了更透光,玻璃壳很薄,但做成球形,它就比较坚固了。  三、塑料瓶形状的分析  1、谈话:在我们周围利用拱形增加材料强度的例子很多。我们来做一个“关于塑料瓶形状的研究”。你们可以先观察塑料瓶的各部分的形状,看哪些部位包含了拱形,与剖开的塑料瓶对比,试一试强度上的差别,写出发现。  2、小组研究,教师巡视。汇报交流。第五课做框架  教学目标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教学用具  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或影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  二、研究简单框架  1、实践体会  利用筷子捆一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哪一个容易变形?  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  2、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  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  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  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  2、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  3、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4、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5、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  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第六课建高塔  教学目标: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教学用具 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关于塔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塔的神奇与生活中的具大作用。  提出问题: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  观察这些铁塔,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物体不容易倾倒的秘密。  1、猜想是哪些结构特点使铁塔高耸入云又不容易倾倒?把我们的猜想写下来。  2、实验证明  利用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倾倒?  塑料瓶怎样放最不容易倾倒?  怎样做,使塑料瓶最不容易倾倒?  3、学生分组解决问题。  4、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倾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  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1、利用老师要求用具的材料做一个塔,并尽量使它不容易倾倒。  比一比谁做的塔又高又稳定。  2、分组操作  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第七课桥的形状和结构  教学目标:  ●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教学用具:  吸管或竹片、粗线、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各种桥梁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桥梁是一种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  二、美丽的彩虹桥-拱桥。  出示图片,观察比较这些拱桥,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优点?  1、实验:用木棍做一个拱,然后两个做对比,看是那一个面的受力更大。  2、(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三、拉索桥  1、观察拉索桥,它们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  2、以实际例子说明  观察这些桥的结构是怎样的。拉索桥究竟有什么优点?  3、实验:模拟做一个拉索桥  (1)两人同时用力拉绳把“桥”吊起来。我们朝什么方向用力?  (2)把绳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觉用力有什么变化?第八课用纸造一座桥  教学目标  过程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教学用具旧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合作带来的各种桥模型,请学生按照展览要求先报名,再统一在讲台前参展。  二、请各在座的评委检查制作的材料是否统一,然后讨论分别从几个方面去评价这些不同形状的桥模型?  三、怎样介绍自己的桥?第三单元能量第一课电和磁  教学目标: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用具:  一号电池、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板书课题:电和磁)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桌上有老师用具的材料。请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  2.学生活动  3.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4.学生活动  5.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  6.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再试试。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里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  2.学生活动  3.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4.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第二课电磁铁  教学目标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教学用具  大头针、透明胶、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电能够产生磁”。那么我们如果把导线绕在一枚大铁钉上,铁钉又会出现什么变化呢?(板书课题:电磁铁)  (二)制作铁钉电磁铁  1.阅读P50制作铁钉电磁铁的部分,按照书上的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  (1)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2)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3)制作完成后,要通电试一试是否制作成功。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电磁铁做好了没有?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  4.电磁铁做好以后,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具有磁性吗?为什么?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你们发现电磁铁的磁性哪里比较强?哪里比较弱?怎么知道的?  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普通的磁铁来说,磁性强的地方是磁极。电磁铁有磁极吗?我们可以验证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吗?怎么做?  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实验方法。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实验发现: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南北极各在那一端?  6.各小组电磁铁的磁极位置一样吗?为什么?  (1)比较磁极位置不一样的小组的电磁铁  (2)讨论: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第三课电磁铁的磁力(一)  教学目标:  1.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教学用具  一号电池、大头针、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到学生看P52图片)这是一个用在废铁处理厂的电磁起重机,它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制造而成,一次可以吸起数吨重的废铁!你们知道磁力这么大的电磁铁是怎么做成的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  (二)作出我们的假设  1.上节课我们制作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电磁铁的磁性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如果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应该怎么做?  3.学生小组内交流。  (三)过程实验,检验假设  1.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2.以研究线圈圈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磁铁的线圈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线圈的圈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第四课电磁铁的磁力(二)  教学目标: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教学用具  一号电池、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不同的铁螺栓3个、粗细不同的铁螺栓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强力电磁铁1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并研究了电磁铁的线圈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这节课我们继续这项研究。把我们自己的假设也像上节课那样证明一下,好吗?  2.板书课题  (二)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拟定研究计划。填写P55表格。  2.全班交流研究计划。  3.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领取实验材料。  4.各小组验证假设。教师巡视,强调根据P56“2.用具小组的汇报发言”边实验边用具如何发言。  (三)汇报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1.全班交流  (1)实验前的假设是什么?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怎样改变要改变的条件?怎样控制不改变的条件的?  (3)取得了哪些实验数据?数据能说明什么或不能说明什么?  2.总结这2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五课神奇的小电动机  教学目标:  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教学用具  玩具小电机、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号电池、透明胶、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铜质粗导线、大头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电动机被安装在很多玩具的里面,通上电以后就可以转动。你知道它为什么一通电就能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神奇的小电动机。板书课题。  (二)小电动机里有什么  1.让我们先拆开小电动机,看看里面有什么?  2.猜一猜小电机里面的这些零件都有什么用?  (三)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1.小电机里的转子部分是一块电磁铁吗?怎么验证?如果老师没有大头针和指南针给你们,只给你们一块磁铁,你们可以验证它是电磁铁吗?为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按照教材P59制做实验装置。并实验。第六课电能和能量  教学目标:  1.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2.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教学用具 铁丝、电扇、电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可以产生磁,小电动机的转动就利用到了这个原理,那么在生活中电还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  2.看来“电”的能力很强啊!我们把电的这种能力叫做电能。在生活中还有像电能这样可以使不同的物体“工作”起来的能量吗?  (二)电能和其他能量  1.打开书P60,阅读内容,提出问题。  (1)蒸汽火车利用了热能  (2)风车利用了风能  (3)激光和声音详见书上的解释  2.你还知道哪些能量形式?  3.有没有能量可以被储存起来的?举例说明。  4.人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从哪来?  (三)电能的转化  1.教室里有电灯和电扇,它们有一个统称叫做“用电器”。谁来说一说,它们用电能干了什么?电进入到它们的身体里后,变成了什么?  2.在我们的家庭里还有很多这样的“用电器”,请大家讨论一下它们把电变成了什么?并填写在表格里。  3.电能经过用电器之后,可以被转变为风能、热能、光能……等等,这说明“用电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电能转化器”。  4.电能通过用电器可以转化成其他的能量形式,那么像光能、热能也能这样转化吗?第七课电能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1.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2.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教学用具 一号电池、玩具小电机、溜溜球上的绳子、透明胶、小电珠、导线、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你知道我们使用的电能都从哪里来吗?(  (二)各种各样的电池  1.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可以带着走的“电能”吧。  2.看书P62,它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电池?这些电池里的电是什么能量转化出的呢?  3.除了这些电池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里得到电?  (三)我们来发电  1.大家看老师这里的手摇发电机,转动摇杆它就可以发出电来。演示发电。  2.介绍手摇发电机的结构(磁铁、线圈、导线、底座和摇杆)  3.看了这个结构之后,你联想到我们之前学习的什么装置?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4.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小电机发电吗?可以怎么做?  5.要知道是否发出电来,我们应该怎么检验?  6.用你们说的方法试一试吧!  7.成功没有?让小电机发出电来的原因是什么?(介绍机械能P61)  (四)发电站的电是从哪里来的  1.自从奥斯特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特殊的关联之后,人们继续研究,不久就发明了发电机,从此人类全面进入了电器化时代!发电机被广泛的使用在各种不同的发电站里。  2.你们知道目前有哪些类型的发电站?这些发电站都是使用什么能源发电的?  3.介绍三峡发电站第八课能量与太阳  教学目标  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教学用具: 搜集有关能源的资料、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当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你们知道这些能源被用在什么地方?它们是什么样子?或者关于它们的其他什么信息吗?  (二)煤带给我们的信息  1.知道老师手中这块黑色的岩石是什么吗?(煤)它来自哪里?怎么形成的?  2.全班交流  (1)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2)我们可以证实你说的这些吗?可以怎么做?  (三)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就是储存在动、植物身体里的太阳能,植物依靠太阳生长,动物则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动物为食。它们不知不觉中把太阳的能量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2.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大致相似,都是远古的动植物残骸演变而来。为什么它们可以变成煤、石油和天然气,而与它们埋在一起的其他的东西,比如石头、灰尘却不能?  (四)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  1.出示目前人类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情况资料。  2.这些能源会被用完吗?想象一下那一时刻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3.我们现在应该怎样使用能源?4.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一课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目标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教学重点:会选用适合的工具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教学难点:知道我们的校园中大概生活着多少种植物和动物。理解校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教学用具:记录本,记录工具,观察工具,调查表、校园常见生物的照片。教学过程一、引入:1、校园里有很多植物和动物,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和植物吗?用幻灯片放校园内常见植物和动物,让学生辨认和观察2、:校园里还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我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让我们一起去调查二、过程调查方案师点拨:A像科学家那样,将校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B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和曾经来过的动物;调查时不仅要记录地面看的见的动物和植物,还要搜索地下的动物,要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C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D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生长和经常活动的地点。 E在调查时可能会出现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种生物,比如不同花色的蝴蝶;开黄、白、红不同颜色花的郁金香等,记录时可以都记录成蝴蝶或郁金香,也可分别记录某某样的蝴蝶;某某颜色的郁金香。F要爱护动植物 三、开展校园动植物调查活动第二课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目标: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教学难点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教学用具:两张大白纸、记号笔、一张A4纸。教学过程一、引入:各小组调查的结果怎样?现在来交流和汇集我们的调查资料二、整理分析调查信息:1、各小组整理上节课调查的动植物2、各组汇报交流3、总结:在校园里搜索到哪些动植物?一共有多少种植物和动物?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 4、思考:我们校园里的生物是不是校园生物的全部?为什么?三、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1、师: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共同来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现校园生物大家庭。2、分组制定校园生物分布图3、分析与讨论:观察校园生物分布图,我们发现校园哪些地方的生物种类较多?3、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目标●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教学重点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教学难点理解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教学用具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除了校园里的植物种类,我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植物?生长在哪里?二、自主探究: 1、下面这些植物,你们认识吗?说说它们长在哪?有什么特点?2、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以上这些植物分一分类3、总结:通过共同探究,可把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等4、观察开花植物:说说它们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5、看书P76页,说说不开花植物有哪些? 三、拓展活动找一找校园里常见植物中哪些是常绿植物,哪些是草本植物,哪些是开花植物,哪些是水生植物,哪些是不开花植物?第四课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目标●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教学重点知道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能够说出一些脊椎动物的名称。教学难点能够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教学用具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教学过程一、引入: 除了校园里的动物,我们还认识哪些动物?生活在哪?二、自主探究: 1、给常见的动物分类:2、比较动物的骨骼观察比较鸟、狗、鲤鱼的骨骼有什么共同特征,摸一摸人的骨骼有这样的特征吗?总结: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三、给各类动物增添成员1、说说鸟,兔子,金鱼,蚂蚁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2、根据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根据此标准把动物分成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第六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教学目标  ●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  ●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  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能够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教学用具  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动植物图片(或多媒体),不同形状的纸鱼、水盆、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知道许多生物都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如骆驼的驼峰,鸟类的翅膀,仙人掌退化的叶子,这些特殊结构,使得生命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是什么使得它们与众不同呢?  二、自主探究:  1、不同环境中的植物  1)观察浮萍,小草,玉米的根,是怎样的?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形态结构?(浮萍根系退化,只有一根较细的根;小草和玉米都有庞大的根系,与生活的环境有关)  2)观察仙人掌,松树,香蕉树的叶,它们是怎样的?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形态结构?(观察的结果: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状,茎绿色、肥厚多汁;松树的叶为针形,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身体温度;香蕉树叶子宽大,更有利于蒸发体内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  2、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动物名称   生活环境   身体特征   我猜想的功能   金鱼   鸽子 第七课谁选择了它们  教学目标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用具  图片,幻灯片  为每组用具: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1个与大烧瓶体积相近的长颈玻璃瓶、3个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而同一时代的小小的螳螂却仍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  二、自主探究  1、青蛙的去与留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只青蛙,观察图中的两只青蛙,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将你们推测的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用彩笔画出来。  2)为什么绿色的田野和黄色的沙漠中生活的青蛙颜色不同呢?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3)、推测黄色青蛙形成原因:分析图中提供的资料,阅读图下的文字,说说黄色青蛙是怎样形成的?  3).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生物?并说说是怎样形成的?  2、大自然选择了它们  1)阅读书中左侧文字: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命个体进行比较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同一种生物生活在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形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我们能根据生物学家的发现推测这三种狐狸生活的环境有什么不同吗?  2)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用实验验证我们的想法吧!  3)提供材料,分组做保温模拟实验  3、选择改变着生物第八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目标  ●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具有意义。  ●生物多样性对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具有意义。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地球环境具有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生活的环境。  教学重点  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  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其它生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用图表、文字或小论文等方式阐释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用具  几张大白纸、几支记号笔、不同主题内容的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保护的打印资料、几张A4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自主探究  1、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关系  1)一天中,我们会做哪些事情?看图说说其中有多少是与生物有关的?  2)组织学生分主题收集资料阐明生物的多样性与发展的关系  3)各组汇报调查结果  2、生物多样性与其它生物的关系  讨论:花朵是为我们人类而美丽的吗?花与虫媒花之间什么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家乡有哪些珍贵的生物资源;调查家乡曾经发生过哪些破坏生物资源多样性的事件;提出保护家乡生物资源从保护家乡环境做起的倡议。  PAGE16
/
本文档为【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