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微生物学《中药学专业》

2018-05-29 7页 doc 201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拍拍£宝贝

有多年的行政人事工作经验,现负责公司员工招聘,筛选,面试,培训等管理

举报
微生物学《中药学专业》微生物学重点【第一章】绪言1、1675年荷兰人列文虎克创制了第一台放大270倍的显微镜(发现微小生命体—微生物)2、19世纪中叶法国人巴斯德的贡献在于用可靠的实验方法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细菌致病学说雏形),指出微生物引起乳酸发酵奠定了微生物生理学和免疫学的基础,同时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德国人科赫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发明了细菌的纯培养技术,提出确证病原微生物的“科赫法则”。3、微生物分类: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亚病毒结构的类病毒,朊病毒...
微生物学《中药学专业》
微生物学重点【第一章】绪言1、1675年荷兰人列文虎克创制了第一台放大270倍的显微镜(发现微小生命体—微生物)2、19世纪中叶法国人巴斯德的贡献在于用可靠的实验方法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细菌致病学说雏形),指出微生物引起乳酸发酵奠定了微生物生理学和免疫学的基础,同时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德国人科赫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发明了细菌的纯培养技术,提出确证病原微生物的“科赫法则”。3、微生物分类: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亚病毒结构的类病毒,朊病毒)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广义的细菌,如古细菌,蓝细菌,真细菌)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和原生生物)4、微生物的分类:种类细胞结构核酸特点代表非细胞型微物无典型细胞结构构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值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核膜、核仁,仅有核糖体DNA和RNA古生菌、细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很高,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完整DNA和RNA真菌【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1、真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以单细胞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需放大数百到数千倍。测量单位为微米。正常形态有球形,杆形,螺形,不规则形。2、球菌: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径0.8~1.2um(1.0)根据分裂的平面及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①双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②四联球菌(四联微球菌)③八叠球菌(藤黄八叠球菌)④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唾液链球菌)⑤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杆菌:呈杆状,3~10或者0.6~1.5(炭疽芽孢杆菌,布鲁菌,肉毒梭菌,白喉棒状杆菌,双歧杆菌,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4、不规则菌:不规则形态(放线菌;支原体:不形成细胞壁;衣原体:细胞形态可随生活周期不同而异,处于宿主细胞外的阶段为小而稠密的原体,进入宿主细胞后成为具有增殖能力的始体;立克次体,螺旋体)5、真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6、细胞壁: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和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细胞壁组成的比较结构与成分强度厚度nm肽聚糖层数肽聚糖(干重%)类脂质(干重%)磷壁酸脂多糖外膜革兰阳性菌较坚韧厚(20~80)15~50层主要成分(50~90)一般无(<2)有无无革兰阴性菌较疏松薄(10~15)1~2层次要成分(0~10)含量较高(0~20)无有有7、真细菌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脆弱,具有一定弹性的半透膜,又称质膜。8、细胞膜的生理功能:①选择性通透作用,与细胞壁共同完成菌体内外物质交换;②细胞呼吸作用,细胞膜上有多种呼吸酶,如细胞色素酶和脱氢酶,参与细胞呼吸过程,与能量的产生、储存和利用有关;③生物合成作用,是合成细菌细胞壁及壁外各种附属结构的场所;④中介体,由细胞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结构,多见于革兰阳性菌,扩大了细胞的面积,增加了膜上酶的含量,可为细菌提供大量能量,故有“拟线粒体”之称,还与细菌DNA的复制、分配和细胞分裂密切相关。9、细胞质:是细胞膜包裹的除核区外的所有物质,无色半透明的胶状物。是细菌合成和分解代谢的主要场所。(核糖体;质粒:(plasmid)为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闭合环状双股DNA,大小不等,可在细胞质中自我复制并传代,携带特殊遗传性状基因,且可以通过接合或转导作用在细菌细胞之间转移;胞质颗粒)10、荚膜:包绕在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生理意义:①贮留水分,抗干燥;②形成生物膜,(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③保护作用,对溶菌酶、补体等杀菌素有抗性,能保护细菌。11、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具有抗原性。越少运动越快。鞭毛分类:①单毛菌,如霍乱弧菌;②双毛菌,如空肠弯曲菌;③丛毛菌,如铜绿假单胞菌;④周毛菌,如大肠埃希菌,破伤风梭菌。12、菌毛: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①普通菌毛,是细菌的黏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感染;②性菌毛,仅见于少数革兰阴性菌,由一种称为致育因子的质粒编码,在细菌间传递遗传物质,如R质粒(有性菌毛的称为F+菌或雄性菌,无者称为F-菌或者磁性菌。13、芽孢:【P14】14、真菌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细胞内具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营腐生或寄生生活。(分为多细胞真菌,单细胞真菌)。15、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的药物:灰黄霉素,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克霉唑,酮康唑,伊曲康唑。16、真菌的形态:营养体(单细胞真菌菌体;多细胞真菌菌丝:气生菌丝,营养菌丝,生殖菌丝);繁殖体(孢子:真菌的繁殖体,分为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病原性真菌大多形成无性孢子)。17、真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细胞核。真菌的主要类群:①壶菌门②接合菌门③子囊菌门④担子菌门。18、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亚病毒,朊病毒。19、病毒:是一种无细胞结构的遗传实体。病毒的主要特征:①个体极小,能通过除菌滤器,大多数直径小于150纳米,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②构造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一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类型,化学组成和繁殖方式都较简单。③严格的寄生性,必须在易感的活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④病毒有较严格的宿主专一性(依宿主不同可分为:细菌病毒,真菌病毒,植物病毒,无脊椎动物病毒,脊椎动物病毒)。20、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病毒的结构由核心和衣壳组成,合称核衣壳,是病毒的基本形式。①核心:为病毒体的内核,主要由RNA或DNA构成。②衣壳:包裹于核心外层的蛋白质结构。衣壳的排列类型:螺旋对称,立体对称,复合对称。③包膜:为包绕于病毒核衣壳外的一层膜样结构。病毒包膜除含有宿主细胞膜的类脂和多糖成分外,也含有病毒基因编码的特异蛋白,这些蛋白称为包膜子粒或刺突。包膜子粒具有特定的生物学性质,通常是与宿主细胞表面病毒受体形成选择性结合的特异性配体,故也成为病毒吸附蛋白。21、非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病毒,亚病毒(类病毒,卫星病毒,朊病毒)【第三章】微生物的代谢与繁殖1、真细菌的代谢【P22--23】了解2、合成代谢产物:①外毒素:多数G+菌和少数G-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菌体外的蛋白质;②内毒素: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外毒素毒性强于内毒素。③侵袭性酶:某些细菌产生的,能损伤机体组织,促使菌体的侵袭和扩散,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④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抗生素大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⑤色素: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合成不同颜色的色素,分为水溶性,脂溶性。⑥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细菌素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⑦维生素:细菌可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需要外,还能分泌到菌体外被人体吸收利用。(大肠埃希菌,维生素B和维生素K)3.真细菌的营养【P24--25】①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为细菌的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根据细菌所利用的氮源和碳源不同将细菌分为:自养菌;异养菌(腐生菌,寄生菌)。4、真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①营养物质②酸碱度(pH):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而结核杆菌最适pH值为6.5--6.8,霍乱弧菌最适pH值为8.4--9.2。③温度:病原菌最适温度为37度。④气体: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根据细菌代谢时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分四类: 专性需氧菌: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 微需氧菌: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 兼性厌氧菌:兼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在有氧、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 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进行无氧发酵,必须在无氧环境中生长。 CO2:对细菌生长也很重要,大部分细菌在代谢中产生的CO2可满足需要,个别细菌初次分离时需人工供给5-10%CO2。5、 5、真细菌的生长曲线: ①迟缓期:细菌被接种培养基的最初一段时间,主要是适应新环境,同时为分裂繁殖作物质准备,此时细菌体积比较大,含有丰富的酶和中间代谢产物,但很少分裂,细菌数量不增加。(一般为1-4小时)②对数期:又称指数期,细菌分裂繁殖最快的时期,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都很典型。③稳定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产物的堆积,繁殖数与死亡数几乎相等。活菌数保持稳定。一些细菌的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在稳定期产生。④衰亡期:繁殖变慢,死菌数超过活菌数。细菌形态发生改变,生理活动趋于停滞。 6、细菌培养技术:常用有分离培养和纯培养。(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多数兼性厌氧,典型菌落呈荷包蛋样;衣原体营专性胞内寄生)7、常用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 增菌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的营养物质,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和需要特殊因子的细菌生长。最常用的是血琼脂平板。 选择培养基:利用细菌对某些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中加入该物质,以抑制混杂细菌,筛选出目标菌。 鉴别培养基:给培养基中加入某些底物和指示剂,使细菌培养后出现某种肉眼可见的特征性变化,用以鉴别细菌。 厌氧培养基:用于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别。8、菌落:在培养基表面出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9、纯培养:挑取一个菌落转种到另一个新鲜培养基中则可获得该菌的纯种,称为纯培养。10、真菌的培养:酵母菌落和丝状菌落。【P30自己看看】11、病毒的复制周期依次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等步骤。 吸附(adsorption):病毒与易感细胞的吸附取决于病毒表面的吸附蛋白和易感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选择性结合。 穿入(penetration):病毒吸附于易感细胞后,穿入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吞饮,病毒与细胞表面结合后凹入细胞内,无包膜病毒多以此种方式进入细胞内,另一种为融合,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结合,两种膜融合,将病毒的衣壳释放到细胞内。 脱壳(uncoating):病毒穿入细胞后,甚至在穿入细胞的同时,可去除衣壳,游离核酸。 生物合成(biosynthesis):合成大量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的阶段。 装配与释放(assemblyandrelease):组装有的在核内完成,有的在胞质内完成,组装成成熟的子代病毒,并从细胞游离出来。无包膜的挤破宿主细胞,释放出来,有包膜的病毒以出芽的方式释放出来。12、病毒的异常增殖:■顿挫感染(abortiveinfection):在病毒增殖过程中,虽可合成部分或全部病毒成分,但不能正常组装成完整的病毒体,既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缺陷病毒(defectivevirus):指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严重改变而不能复制出完整的子代病毒的病毒。但当与另一种病毒共同培养时,就能使缺陷病毒完成正常的增殖,则这种有辅助作用的病毒被成为辅助病毒。13、病毒的培养:动物接种;鸡胚接种;组织培养(病毒培养的最主要方法)。【第四章】微生物的生态1、正常微生物群:在人体各部位经常寄居而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生理意义:⑴生物拮抗,其作用机制为:①受体竞争;②产生有害代谢产物;③营养竞争;④合成细菌素。⑵营养作用:参与宿主的物质代谢、营养物质转化和合成。⑶免疫作用。(4)正常微生物与机体的统一性。2、微生态失调原因:菌群比例失调;菌群易位;外籍菌入侵。3、互生:两种可单独生活的生物共同生活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关系。4、共生:当互生成为共居生物双方生存的必要条件时称为共生。5、寄生:是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获取营养并使对方受到损害的相互关系。【第五章】微生物的控制1、消毒:是指杀灭或去除物品上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灭菌:是指杀灭或去除物品上所有微生物的过程。无菌:是指环境与物体中无任何活的微生物存在的状态。防腐:是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有机物腐败变质的过程。2、物理灭菌法:干热灭菌法(灼烧法,干烤法);湿热灭菌法(:煮沸灭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和间歇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 间歇灭菌法:是利用较低的温度杀死饮品中的一些特定病原菌,又不损害其质量的消毒方法,由巴斯德首创。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在密闭的耐压容器中,利用蒸汽形成超过大气压的压力与高温进行灭菌的方法。3、辐射法:红外线,紫外线,电离辐射,微波。4、滤过法:滤过除菌是利用滤器除去气体或液体中微生物的方法。5、消毒防腐剂的作用机理:①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②引起菌体蛋白变性或凝固;③改变核酸结构,抑制核酸合成。【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微生物遗传的三大经典实验【P57】:①经典转化实验;②噬菌体感染实验;③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2、基因组:一般的定义是细胞或生物体中全套单倍染色体所包含的DNA总体称为基因组。基因: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3、非基因组遗传物质:①质粒:是指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主要特指细菌及酵母菌等生物染色体以外的单纯DNA分子。②质粒按编码性状的差异可区分为:F质粒(或称致育质粒,能编码性菌毛,决定细菌的性别,引起细菌接合。);R质粒(又称耐药性质粒);Vi质粒(即毒力质粒);细菌素质粒(可编码细菌素)。③转位因子[自己看看p63] 4、转化(transformation):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转化。5、接合(conjugation):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后者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6、溶原性转换(lysogenicconversion):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胞时,以前噬菌体形式整合入宿主细胞,可使宿主菌获得噬菌体基因编码的某些遗传性状的过程。7、转导(transduction):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8、细菌的变异现象与意义:①形态结构及菌落的变异:S-R变异;H-O变异(p66)②细菌耐药性变异:固有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 耐药性:是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该病原体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多重耐药性MDR:是指某一细菌可同时对两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所产生的耐药性。 交叉耐药性:是细菌对结构或作用机制相似的抗生素均有耐药性的现象。【第七章】微生物感染与免疫1、感染:病原体(包括微生物与寄生虫)的致病力与宿主的免疫力相互作用的过程。根据这一过程中矛盾双方的消长,感染过程可以出现或不出现临床表现。前者称为显性感染或临床感染,后者称为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显性感染即为感染性疾病。2.病原体是感染发生及发展过程的主要客体因素。感染的发生及发展往往取决于:(1)病原体的合适寄居部位(2)病原体的致病力(3)病原体的数量3.(填空或选择)致病力也称毒力,通常包括侵袭力与毒素两部分。4.机会性感染是由微生物与宿主共生关系转变而引起的感染。5.在医院环境中发生的感染称为医院内感染。6、由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称为细菌性感染。引起人类感染的细菌按其寄居部位分为胞外菌与胞内菌。①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外毒素内毒素来源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毒性作用强,呈选择性毒害效应较弱,呈共同性毒害效应抗原性强,可制备类毒素弱,不可制备类毒素稳定性弱,对热敏感强,对热不敏感②细菌的全身感染一般由病原体及毒性产物的血行播散所引起,按病原体与毒素类型分为:(1)毒血症,系细菌外毒素经血液播散至特定靶组织、器官所出现的特征性中毒症状;(2)浓毒血症,系化脓性细菌经血液播散至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化脓病灶的症状;(3)内毒素血症,系革兰阴性菌在血液繁殖或在局部病灶中繁殖后裂解,释放大量内毒素入血所出现的中毒症状;(4)败血症,系致病菌在血液中繁殖后,产生大量毒素所出现的全身中毒症状;菌血症,系致病菌在局部病灶中繁殖,释放入血所出现的症状。7.血液传播与垂直传播在病毒感染中占有较为突出的地位。8.(知道)机体免疫力可分为两大组成部分。分别称固有免疫与适应免疫。9.现代预防医学建立了感染性疾病流行过程的“三环节”学说。从卫生学角度看,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取决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人群。【第八章】常见致病细菌1.葡萄球菌A(即SPA)蛋白是存在于细胞壁上的一种表面蛋白,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此抗原。SPA可与人类的IgG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形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复合物,可促进细胞分裂、抗吞噬、导致血小板损伤、引起超敏反应等。2.致病物质:治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多种毒素和酶与其治病性有关。(1)凝固酶:有两种,游离凝固酶和结合凝固酶(2)葡萄球菌溶血素(3)杀白细胞素(4)肠毒素(5)表皮剥脱毒素(6)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3.所致疾病:临床主要有化脓性炎症和毒素性疾病两种类型。4.链球菌按溶血性分类:①甲(α)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卫星城狭窄的草绿色溶血环,为不完全溶血,称为嘉兴溶血或a溶血,这类链球菌属于人类呼吸道正常菌群,多为条件致病菌。②乙(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2~4mm宽的完全透明的溶血环,环内红细胞完全溶解,称乙型溶血或β溶血。致病力强,人类的链球菌感染多由此型引起。③丙(γ)型链球菌不产生溶血素,菌落周围无溶血环,亦称非溶血性链球菌。一般无致病性。 致病物质⑴菌体表面结构:①膜磷壁酸;②M蛋白:A群链球菌主要的致病因子。含M蛋白的链球菌具有抗吞噬和抵抗吞噬细胞内杀菌作用的能力。⑵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猩红热毒素):由携带溶原性噬菌体的A群链球菌产生,具有超抗原作用。⑶链球菌溶素:有溶解红细胞、破坏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⑷侵袭性酶类:①透明质酸酶:分解细胞间质,促进细菌扩;②链激酶(溶纤维蛋白酶):溶解血块、阻止血浆凝固,促细菌扩散;③链道酶(DNA酶):溶解脓汁中DNA,降低其粘稠度,促细菌扩散,主要有A,C,G群链球菌产生。5.A群链球菌所致疾病:(1)化脓性感染(2)猩红热(3)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葡萄球菌数和链球菌属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比较】6.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简称抗O试验,常用于协助诊断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7.肺炎链球菌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荚膜是肺炎链球菌主要的致病因子,能对抗吞噬细胞,从而增强细菌的致病力。8.脑膜炎奈瑟菌俗称脑膜炎球菌,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荚膜和内毒素。人类是唯一的易感宿主。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病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机体对脑膜炎奈瑟菌的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显性、隐性感染或接种疫苗后机体均可获得免疫力。9.淋病奈瑟菌是引起人类泌尿生殖系统粘膜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淋病)的病原菌。10.肠道杆菌所致疾病:(1)肠外感染:主要是细菌寄居位置改变引起,以化脓性感染为主,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2)肠内感染:某些血清型大肠埃希菌(称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人类腹泻,为外源性感染。【p94--95】好好看看11.肥达试验: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抗原和H抗原以及副伤寒沙门菌(甲、乙、丙型)H抗原与病人血清做试管定量凝集实验,检测病人血清中的相应抗体及其效价,作为伤寒与副伤寒的辅助诊断。12.志贺菌属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俗称痢疾杆菌。志贺菌有抗原和K抗原,O抗原具有群和型的特异性,可藉此将志贺菌分为4群:A群为痢疾志贺菌;B群为福氏志贺菌;C群为鲍氏志贺菌;D群为宋内志贺菌。在我国细菌性痢疾常见的病原菌为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 简述破伤风梭菌的感染条件、主要致病物质及防治原则。答:破伤风感染的重要条件是伤口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深而窄,有异物、泥土、血凝块、坏死组织等堵塞伤口,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均易造成厌氧微环境。破伤风梭菌致病的主要物质是破伤风痉挛毒素。防治原则包括三方面:一要正确处理伤口及清创扩创;二要进行特异性预防,一般以注射类毒素主动免疫为主,以注射TAT作紧急预防;三要治疗,包括使用特异性抗毒素及抗生素。13.破伤风梭菌是破伤风病的病原菌,其芽孢可在自然界,如土壤中长期存活,以芽孢形式侵入局部创面引起外源性感染,经发芽繁殖,释放外毒素致病。破伤风梭菌能产生毒性强烈的外毒素,包括破伤风痉挛毒素和破伤风溶血素。该毒素为神经毒,对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和脑干神经细胞有很高的亲和力,毒素选择性地作用于脊髓前角一致性的中间神经元,阻止神经细胞释放抑制性介质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致使肌肉发生强直性痉挛。所致疾病:①外伤性破伤风②新生儿破伤风。防治原则:1.一般措施2.人工自动免疫3.人工被动免疫4.清创,大剂量青霉素等抗菌治疗。14.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常用落实培养基作分离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质,故对干燥的抵抗力特别强。致病物质主要是菌体脂质成分、多糖和蛋白质复合物。所致疾病:(1)肺部感染:①原发感染②继发感染(2)肺外感染。卡介苗预防: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最有效的方法。15.结核菌素试验:用结核菌素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及其成分是否存在IV型超敏反应的一种皮肤试验。(1)试剂:结核菌素有16.流行嗜血杆菌:俗称流感杆菌,被误认为是流感的病原菌。此菌引起小儿急性脑膜炎、鼻咽炎、中耳炎等化脓性疾病,是流感时继发性感染的常见病原菌。17.鼠疫耶氏菌俗称鼠疫杆菌,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鼠疫的病原菌,鼠疫和霍乱是甲级烈性传染病18.钩端螺旋体能引起人和动物的钩体病。19.梅毒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又称胎传梅毒,是从患梅毒的孕妇经胎盘传染胎儿所致,可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若出生后存活,称为梅毒儿,呈现各种病变。后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孕妇患梅毒可经胎盘传至胎儿患先天性梅毒。【第九章】常见致病病毒1.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的RNA为分节段的负担股,由8个节段组成(丙型流感病毒只有7个节段)。病毒表面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流感流行的规模。若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称为抗原漂移,产生病毒的新株,可引起中小型流行。如果抗原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称为抗原性转变,形成新的亚型,此时若人群普遍缺乏对它的免疫力,往往引起较大的流行,甚至世界性流行。2.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2002年至2003年在全球性范围暴发流行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是一种致死性病毒。3.甲型肝炎病毒(HAV)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4.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除引起急性肝炎外,可致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5.HBV抗原主要有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和e抗原:(1)表面抗原(HBsAg):存在于HBV三种颗粒的表面,因表面抗原大量存在于感染者血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2)核心抗原(HBcAg):核心抗原的抗原型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c(IgM和IgG),此抗体无中和病毒作用,IgM出现早,其阳性提示HBV在肝内处于增值状态,常作为感染指标。(3)e抗原(HBeAg):e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e,对HBV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抗-HBe的出现是预后良好的征象。(4)X抗原:为蛋白质。6.抵抗力:HB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均有耐受性,75%乙醇不能用于HBV的消毒。传播途径有两条:1.血源性传播2.母婴传播7.微生物学检查:1.血清学检测HBV抗原和抗体。2.血清病毒DNA的检测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HIV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为主要传染源,HIV主要传播方式:1.性接触传播2.接触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传播3.母婴垂直传播9.HIV感染的临床过程可分为1.急性感染期:感染后2~4周,感染者可出现自限性症状,此期可检测到HIV抗体。2.临床潜伏期:急性期后约两周,症状自动消退,进入潜伏期,此期可持续10年左右,病人一般无临床症状,外周血中HIV含量很低或不能检出。3.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期:HIV开始大量复制并造成免疫系统进行性损伤。此期患者血清中虽有抗HIV抗体,但不能清除病毒。4.免疫缺陷期,即典型艾滋病期,特点是以CD4+T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功能异常和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等。病人血液中可检出大量HIV,CD4+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表现为为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患者免疫力低下,导致条件致病菌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10.疱疹病毒寄生部位:①α疱疹病毒可在感觉神经节内建立潜伏感染②β疱疹病毒可在唾液腺、肾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建立潜伏感染③γ疱疹病毒可在细胞内长期潜伏。【HSV-1三叉神经节;HSV-2脊神经节】11.狂犬病病毒防治原则:(一)公共卫生措施。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管理或口服兽用减毒活疫苗。预防家畜及野生动物的狂犬病是防止人狂犬病的重要根本措施。(二)咬伤处理。人被疑似狂犬咬伤时,立即用15%肥皂水冲洗和浸泡伤口,再涂75%的酒精或碘酒(只用于浓度咬伤),然后用碳酸氢钠冲洗。(三)特异预防。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IU/kg)或抗狂犬病马血清(40IU/kg),以1/2时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其余作肌肉注射。同时立即肌内注射人二倍体纤维母细胞狂犬病疫苗1次,于第一次注射后3,7,14,28天再行注射,共5次,可防止发病。 【可以看看,类似考题】1、简述科赫法则主要内容。柯赫法则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科赫法则包括:(1)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2)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pureculture);(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4)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如果进行了上述4个步骤,并得到确实的证明,就可以确认该生物即为该病害的病原物。2、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意义。(1)荚膜:是细菌的毒力因素,对干燥和其它因素有抵抗力,同时对溶菌酶、补体等杀菌素有抗性,其表面抗原可用于鉴别细菌。(2)鞭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鞭毛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其功能主要是运动,具有抗原性,可依此两点对细菌进行鉴别(鞭毛数目、位置和动力)(3)菌毛:普通菌毛:有致病作用,主要是与黏膜细胞粘附,如淋球菌;性菌毛:在细菌间传递遗传物质,如R质粒。3、简述HIV主要传传播途径?答:1.性接触传播2.接触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传播。3.母婴垂直传播4、论述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自己对乙肝的看法。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1)经血传播:包括输血和血制品、医疗过程中消毒不严格;(2)垂直传播:HBsAg阳性,尤其是HBsAg阳性的孕妇可以胎盘、产道感染胎儿;(3)接触传播:包括日常接触和性接触。预防措施包括:(1)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措施是严格筛选献血员,凡接触血液和体液的医疗操作均需严格灭菌消毒;(2)接种乙肝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简答题1.简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异同。2、分别说明抗0试验,肥达试验用于检查哪几种微生物,其作用是什么?3、简答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4.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5、简述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论述题破伤风梭菌引起哪些疾病?简述其防治原则简答题1.简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异同。2.试述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3.简述荚膜的生理意义。4.简述乙肝病毒有哪些重要的抗原和抗体?5.试述一下人体微生物群的生理意义。论述题 论述一下大三阳和小三阳。简答:1.简单叙述病毒的特点。2什么叫细菌的生长曲线? 3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的区别?5、简述破伤风梭菌的感染条件、主要致病物质及防治原则。
/
本文档为【微生物学《中药学专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