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豆豉鲮鱼炒油麦菜

2017-04-22 3页 doc 41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51542

暂无简介

举报
豆豉鲮鱼炒油麦菜监测人员地质灾害培训材料 一、地质灾害、各种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组成要素 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1、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软弱带)整体向...
豆豉鲮鱼炒油麦菜
监测人员地质灾害培训材料 一、地质灾害、各种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组成要素 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1、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要素有:滑坡体(滑体)、滑坡壁、滑动面(滑面)、滑动带(滑带)、滑坡床(滑床)、滑舌、滑坡台阶、滑坡周界、滑坡洼地、滑坡鼓丘和滑坡裂缝(包括拉张裂缝、羽毛状裂缝、鼓张裂缝、及扇状裂缝)。 以上滑坡要素只有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非任一滑坡都齐全具有。 2、什么是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坡上。产生在土体中的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的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山体者称山崩。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庄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3、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也称蛟龙)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划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此外还有按水源类型划分的;降雨、冰川、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划分的沟谷型、坡面型等。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溢水等都可成为泥石流的水源。 4、什么是地裂缝 地裂缝是指由于采矿及地基不稳固引发的房屋开裂(开口),地面开口等现象。 5、什么是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面塌陷按其成因可分为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而后者分布广、数量多、频率高,诱发因素多,且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突发性特点。岩溶塌陷按其成因又可分为自然岩塌陷和人为岩溶塌陷,其中,自然岩溶塌陷的成因包括暴雨、洪水、重力、地震,人为岩溶塌陷中,成因以坑道排水或突水,抽取岩溶地下水、水库畜引水为主,共占人为塌陷的92%。我市以采空塌陷为主,主要分布于煤炭开采区。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有哪些 1、崩塌前兆是: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 2、滑坡前兆是: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枯;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体上的观测点 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 3、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如发现上述的一些征兆,尤其是发现山体出现裂缝,则可能存在发生崩塌、滑坡的隐患,长期降雨或暴雨则可能诱发泥石流。 三、地质灾害应如何应急避险 避免受灾对象与致灾作用遭遇。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就是指主动的躲避与被动式的撤离。对于处于危险区的工程及人员,所采用的是:预防、躲避、撤离、治理,这四个环节每一个都含有很大的防灾减灾的机会。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是: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作用;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 躲避泥石流不应顺沟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两侧跑,但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四、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种加固工程如支档、锚固、减载、固化等,并附以各种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简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修地表排水渠。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设臵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入渗,对已有塌陷坑进行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注入。 五、地质灾害分哪些级别 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10 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六、崩塌、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有哪些 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物质基础。地层的岩性不同,它们的强度各不相同,发生滑坡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花岗岩、石英岩、石灰岩等块状岩石,致密坚硬,抗剪强度大,完全由它们组成的斜坡,很少发生滑坡,而有软弱的泥岩、页岩、煤层和各种地表覆盖层存在的斜坡,很容易发生滑坡。 采矿不按规范,预留矿柱少,乱采滥挖,造成采空区坍塌,导致山体开裂,继而发生崩塌、滑坡。 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开挖坡脚,形成人工陡边坡,易引起崩塌、滑坡的发生。 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工厂,堆渣堆土等,给斜坡增加荷载,斜坡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便失去平衡,发生崩塌、滑坡。 不适当地开垦农田,乱砍滥伐,破坏植被,有利于雨水等地表水渗入地下、软化岩土,也能诱发崩塌、滑坡。 七、群测群防监测预报 (一)、群测群防监测点的建立 地质灾害监测的目的:为了了解和掌握灾害体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灾害的特征信息,为对灾害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 1、监测范围:稳定性差且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 2、监测方式: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很多,而经济、简单易行的简易监测适用于群测群防点监测。其方式主要有位移监测(形变位移监测法和裂缝相对位移监测法)和目视检查等两种。前一种主要适用于有明显变形迹象的崩、滑、地裂、地塌和地沉等灾害体的监测;后一种主要适用于不稳定斜坡、泥石流沟,变形迹象不明显的潜在滑坡、崩塌、地塌和 地沉等灾害体,以及不易建立监测点的灾害体。 ①变形位移监测法:通过监测点的相对位移量测,了解掌握地质灾害的演变过程; ②裂缝相对位移监测:通过监测灾害体中裂缝两侧相对张开、闭合变化,了解地质灾害体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 ③目视检查法:通过定期目视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有无异常变化,了解地质灾害演变特征,及时发现斜坡地面开裂、塌陷、鼓胀、泉水突然混浊、流量增减变化异常、树木歪斜、墙体开裂等微观变化,及时捕捉地质灾害前兆信息。 3、监测布设要求 (1)变形位移监测点布设 ①标点(监测点)的制作:材质因地制宜,以木、竹为宜。地面上部分标有刻度,长度以方便观测为宜。埋设垂直稳定,不宜被破坏。 ②标点及测线、测网布设 标点布设:标点分为基点和测点。基点是监测系统的参照物,要求具有稳定性。测点是被监测对象的代表,必须具有代表性。 基点:不受被监测地质灾害体的影响,埋设在灾害体的外围,为相对不动点,与测点相对较近,通视,便于测量。 测点:布设在灾害体变形敏感处,具有代表性,与基点相对较近,通视,便于测量。 测线、测网布设:分局部和整体布设。局部布设是在灾害体个别变形敏感处设臵标点,适用于地形较陡且规模较小的下错式滑坡、崩塌。整体布设是在意图控制灾害体整体变形过程,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滑坡、崩塌。 (2)裂缝相对位移监测布设 监测点选在灾害体上裂缝两侧,特别是主裂缝(崩塌母体与崩滑体之间的裂缝)两侧设桩(裂缝规模较大)和设尺(地形较陡的下错式裂缝)监测。 此外,还可以在灾害体上部建筑物的裂缝上贴水泥砂浆片、石膏片、纸片(设片观测)或在裂缝两侧钉钢钉、小木桩、划十字等方法监测该裂缝的变化情况。 (二)、群测群防监测点的监测要求 监测点选定之后,需确定监测工具、观测次数和时间间隔。测量工具原则上精度越高越好,但应考虑到经济、实用和便于操作。 1、监测要求:监测人员责任心要强;无论是那种监测方式均要做好监测记录;监测方式与监测点级别无关。 2、测量要求 (1)测量工具:钢卷尺、直尺、水平尺、皮尺、测绳等。 (2)绝对变形和相对变形值:绝对变形值的正数为拉张下滑,负数为压缩。相对变形值,反映灾害体各部分间相对位移快慢。 (3)测量精度:测量误差一般不超过0.1㎝。如距离较远,采用皮尺、测绳量测时,一般误差不超过0.5㎝。 (4)观测次数和时间间隔:枯季每月测量一次,雨季(4-9月)非降雨时段,10天1次;连续降雨时段1天1次,每次大雨后应立即去进行监测;若发现灾害点有异常变化或遇特大暴雨或连续墙降雨,应加密监测,每小时1次或每两小时1次,必要时实行值班连续监测。监测员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上一级报告,并加密监测。 (5)测量注意事项:标点标尺应垂直;测点之间距离应尽量保持水平;测量应保持固定位臵;检测人员、工具应保持不变。 (6)测量记录 ①环境记录:记录监测时,天气情况;周围是否存在建房切破、农田灌溉、堆积加载、爆破活动、采矿等。 ②变形量测记录:观测值为实际量测的数值;位移值为本次观测值减去上次观测值。 八、地质灾害监测预报 1、地质灾害监测方式:以长期固定监测与定期巡查和汛期强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长期固定监测一般每7天一次,雨后加测,雨季加密;定期巡查一般为半月进行一次;汛期强化监测将根据降雨强度,每天24小时值班监测。 2、地质灾害监测方法与手段 简易监测点建设:可设臵木桩、标尺观测、石膏片、砂浆片观测。 监测手段:可用游标卡尺、卷尺、钢直尺,重点对滑坡地面裂缝和建筑物裂缝、地表排水等进行观测。 3、地质灾害预报 地质灾害预报重点放在短期和临灾预报上。地质灾害短期预报,是指几个月内将要发生地质灾害的预报。短期预报比较困难,这是由于影响地质体稳定条件变化的不确定因素很多,难以准确判定,一般是在隐患危险体持续变形的情况下作出这种预报。对此类隐患点有关部门要制定防灾预案,以便在灾害来临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灾害损失。地质灾害临灾预报,是指几天之内将要发生地质灾害的预报。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属临灾预报。地质灾害预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气象主管机构发布。 九、地质灾害报告制度 地质灾害的报告是决策机关掌握地质灾害发生、发展信息的重要渠道。地质灾害发生后的报告分为速报和应急调查报告。速报内容:发生地点,时间,伤亡和失踪人数,估计经济损失,地质灾害类型,灾体规模、诱发因素、发展趋势、应急对策和措施等。 速报时限及速报要求: 1、发生小型地质灾害,所在县(市)国土资源局应在24小时内向地区国土资源局报告,并负责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 2、发生中型地质灾害,所在县(市)国土资源局应于12小时内速报地区国土资源局,同时越级速报省国土资源厅。 3、发生大型地质灾害,所在县(市)国土资源局应于4 小时内速报地区国土资源局,同时越级速报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以后每24小时向国土资源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直至调查结束。 4、发生特大型地质灾害,所在县(市)国土资源局应于2小时内速报地区国土资源局,同时越级速报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以后每24小时向国土资源部和有关部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直至调查结束。 十、地质灾害巡查 目的:为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圈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网络,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任务: 1、“以人为本”,对城镇、厂矿、村庄、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灾情和危险性、危害性进行巡、排查; 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点进行巡查。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处理措施(监测、搬迁、工程治理等); 3、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牌、报警信号、紧急撤离路线,发放“明白卡”等; 4、编制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 5、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站,设立监测点观测装臵; 6、结合巡查成果,对地质灾害点所在的人员进行减灾防灾知识宣传,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阶段与工作内容: 根据地质灾害突发性、隐蔽性、可变性特征和降雨因素制定的一项。 1、汛前巡查 汛前主要指1-4月份雨季来临之前的一段时间。该时间段虽然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较低,但却是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时段。因此应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a、检查已发现地质灾害点防灾预案落实情况。对未落实的,要认真指导督促落实,并上报当地政府。 b、对地质灾害易发区主动巡查,及时发现险情隐患,认真指导督促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和编制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c、及时认真分析监测点观测的监测数据,做出判断预报,并将资料上报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d、每年2月底前将本区域地质灾害情况编写成报告上报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为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编制提供基础资料。 2、汛期调查 主要指5-9月份强降雨时期,常称主汛期。该时段是地质灾害多发期,通常频率高、灾情重、危害大,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时段。 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a、建立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执行速报制度。 b、发生地质灾害后,要迅速赴现场调查灾情,协助地方政府抢险救灾,分析判断地质灾害发展变化趋势,提出应急处理。 C、编写调查报告,并按速报制度规定及时上报灾情。 3、汛后复查 主要指10-12月份降雨减弱的时段。该阶段由于受降雨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地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隐患点变形加剧,险情增大;一些地方则出现了新的险情,需要及时进行防范处理。 因此该阶段是一个复杂多变的阶段,做好复查工作将有利于下步防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①、搜集、访问隐患点的发展变化情况,并赴现场实地调查,根据变化状况及时提出处理方案。 ②、建立新发生地质灾害点的防灾预案和群测群防监测点。 ③、监督督促工程建设活动导致的地质灾害的治理。 ④、对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变化提出处理意见。必要应向 上级主管部门提出请求专业支持。 十一、“五到位”建设 “五到位”建设的内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五到位”建设,是对乡(镇)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体制建设的五项具体要求。主要内容:一是对辖区内居民建房,地质灾害隐患简要评估到位;二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员联系到位;三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巡查到位;四是对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发送到位;五是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预案和人员到位。 十二、新建房屋应注意的问: 1、新建房屋应选择在常年洪水位以上一定高位的平缓地带。 2、尽量不在冲沟、河谷和陡崖下新建房屋。 3、新建房屋尽量选择在地势平缓开阔地带。 4、新建房屋尽量避开采煤活动区。 黔西县地灾办
/
本文档为【豆豉鲮鱼炒油麦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