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残疾的心理社会问题——康复社工体验(一)

2017-03-20 2页 doc 7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80736

暂无简介

举报
残疾的心理社会问题——康复社工体验(一)残疾的心理社会问题——康复社工体验(一) 残疾的心理与社会问题 (Th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of disabilities)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马洪路 摘要:中国有6千多万残疾人,他们因残疾而普遍存在与健全人不同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心理问题表现为强烈的自卑感、孤独感、焦虑与抑郁情绪,并在认知和行为上有异常表现;社会问题则集中表现在求学、就业、就医、婚姻、社会交往等方面。社会改革、城乡差别和社会阶层分化对残疾人的社会问题有一定影响。解决残疾人的心理和社会问题,需要动员社会各界作出努...
残疾的心理社会问题——康复社工体验(一)
残疾的心理社会问——康复社工体验(一) 残疾的心理与社会问题 (Th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of disabilities)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马洪路 摘要:中国有6千多万残疾人,他们因残疾而普遍存在与健全人不同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心理问题表现为强烈的自卑感、孤独感、焦虑与抑郁情绪,并在认知和行为上有异常表现;社会问题则集中表现在求学、就业、就医、婚姻、社会交往等方面。社会改革、城乡差别和社会阶层分化对残疾人的社会问题有一定影响。解决残疾人的心理和社会问题,需要动员社会各界作出努力。在康复医疗机构和社区康复工作中,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开展的社会康复服务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关键词:残疾人;心理问题;社会问题;社会康复。 Abstract: There are 60 millions peoples with disabilities. They have som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clude low self-esteem ,anxiety,and depression .The social problems include education, employment, medical service, marriage and social relations. The impacts of social reform ,difference of urban and rural ,and gaps of social classes on these social problems are inevitable. The efforts from all sectors can solve th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more effectively. In the rehabilitation institution and CBR, the professionals of social works will play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the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Key words: disabled persons, psychological problem, social problem, social rehabilitation 残疾人是我国各种人群中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有6千多万人,占人口比例的5%左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我国残疾人可以分为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等5类,此外还有一些身有多种残疾的综合性残疾人。由于存在生理或心理的障碍,残疾人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不仅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而且与健全人相比更具有持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1、 残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 1自卑感 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或存在的障碍,决定了他们不能正常参与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普遍有心理上的自卑感。又因为绝大多数残疾人在家庭中的生活时间远远超过家庭以外的社区或社会生活时间,所以这种自卑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十分明显。 家庭是一个动态的因素,它的变化受生产方式和社会的制约,也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病人尤其是残疾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经济、社会伦理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处于弱势状态。 1.1.1家庭压力 残疾人家庭,在社区里和社会上比其他家庭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经济、教育、伦理、习俗等各个方面。 调查表明,有残疾子女的父母,为了照顾残疾子女,许多人都需要放弃自己对事业的追求,不能随意选择职业,更不能远离家庭去工作,直到提前办理退休手续;有残疾兄弟姐妹的年轻人,往往被迫降低自己选择伴侣的“条件”,或者一再推迟婚期以照顾或从感情上对残疾兄弟姐妹有所慰籍;有残疾父母的青少年,常常因为经济上的困难、家务的拖累等原因影响求学。后天造成的残疾与先天性残疾有较多区别,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当伤残一旦发生时,许多人不愿意承认或不敢正视残疾的事实,千方百计地寻求“治愈”的办法,心理学上称之为“否认期”。而这不幸的事实不仅动摇着残疾人生存的信念,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配偶、父母和子女,使他陷入极度的痛苦中。 1.1.2.社会现实的压力 尽管残疾人在家庭中一般会受到父母的爱怜和兄弟姐妹的关照,但这并不等于说残疾人在家庭中有较高的或真正平等的地位,实际上,这种家庭式的关怀正反映出残疾人劣势的地位和被同情、被援助的弱小处境。因此,这种情况在社会上的反映就是各个阶层的不同群体都一致认为残疾人是值得“同情”、“可怜”、“照顾”、“扶持”的不幸者;也有一些更错误的认识,即把残疾人看作是社会的“累赘”、“包袱”,甚至把残疾与丑陋、罪恶联系在一起,有的残疾儿童家长甚至有负罪感。社会现实的压力十分强大、十分普遍,是残疾人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
本文档为【残疾的心理社会问题——康复社工体验(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