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文本_图文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文本_图文

2017-06-11 40页 doc 45KB 9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6899

暂无简介

举报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文本_图文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文本_图文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编 制 人 员 名 单 项目名称: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 项目设计单位: 设计证书: 项目负责人: 项目组成员: 项目指导: 台州市黄岩区方山下林场 浙江林学院风景旅游研究所 浙江林学院园林设计院 乙级121121-sy 朱 铨 讲师 章志攀 陈新青 孙 治 张稼敏 孟明浩 卢 震 严少君 方躬勇 肖胜和 俞益武 教授 全球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认证组织――绿色环球21 特别顾问 第一章 基本情况 ......................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文本_图文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文本_图文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编 制 人 员 名 单 项目名称: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 项目设计单位: 设计证书: 项目负责人: 项目组成员: 项目指导: 台州市黄岩区方山下林场 浙江林学院风景旅游研究所 浙江林学院园林设计院 乙级121121-sy 朱 铨 讲师 章志攀 陈新青 孙 治 张稼敏 孟明浩 卢 震 严少君 方躬勇 肖胜和 俞益武 教授 全球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认证组织――绿色环球21 特别顾问 第一章 基本情况 .............................................................................................................................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 1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 1 第三节 历史沿革 ........................................................................................................................ 2 第四节 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 2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条件分析 ............................................................................................... 3 第一节 森林保健旅游发展背景分析 ........................................................................................ 3 第二节 森林旅游资源评价 ........................................................................................................ 5 第三节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优劣势分析 .......................................................................... 11 第三章 总体设计依据和原则 ..................................................................................................... 12 第一节 总体设计依据 .............................................................................................................. 12 第二节 总体设计原则 .............................................................................................................. 12 第四章 总体布局 ......................................................................................................................... 13 第一节 森林公园性质和主题定位 .......................................................................................... 13 第二节 森林公园范围 .............................................................................................................. 13 第三节 规划期限 ...................................................................................................................... 13 第四节 森林公园总体布局 ...................................................................................................... 14 第五章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 15 第一节 环境容量与游客容量 ................................................................................................. 15 第二节 游客规模预测 ............................................................................................................. 16 第六章 游憩项目与游览线路规划 ............................................................................................. 17 第一节 游憩项目规划 .............................................................................................................. 17 第二节 游憩产品与游览线路规划 .......................................................................................... 23 第七章 植物景观规划 ................................................................................................................. 25 第一节 规划原则 ...................................................................................................................... 25 第二节 植物景观规划 .............................................................................................................. 25 第八章 保护规划 ................................................................................................................. 27 第一节 规划原则 ...................................................................................................................... 27 第二节 生物资源保护 .............................................................................................................. 27 第三节 景观资源保护 .............................................................................................................. 28 第四节 生态环境保护 .............................................................................................................. 28 第五节 安全、卫生工程 .......................................................................................................... 29 第六节 森林健康工程 .............................................................................................................. 29 第九章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29 第一节 公园大门 ...................................................................................................................... 29 第二节 餐饮与住宿 .................................................................................................................. 29 第三节 购物 .............................................................................................................................. 30 第十章 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 30 第一节 道路交通规划 .............................................................................................................. 30 第二节 给排水工程规划 .......................................................................................................... 31 第三节 其他基础设施工程 ...................................................................................................... 32 第十一章 组织管理 ..................................................................................................................... 3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33 第二节 人员编制 ...................................................................................................................... 33 第三节 项目开发体制 .............................................................................................................. 33 第十二章 投资概算 ..................................................................................................................... 34 第十三章 效益评价 ..................................................................................................................... 35 第一节 经济效益分析 .............................................................................................................. 35 第二节 生态效益分析 .............................................................................................................. 35 第三节 社会效益分析 .............................................................................................................. 35 附 图 ............................................................................................................................................. 36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区位分析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现状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总体布局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景点及游憩产品规划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游憩设施意向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绿化意向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服务设施规划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给排水工程规划图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浙江省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座落于台州市中心,位于黄岩、椒江、路桥三区的中心位置。台州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东濒东海,南邻温州市,西与金华市和丽水市毗邻,北接绍兴、宁波两市。其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0°17′~120°55′和北纬28°02′~29°21′之间。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主体建设区域位于台州市64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的中心地带——方山,海拔529米;另一建设区块位于黄岩区院桥镇的秀岭水库周边。总建设面积约为24552亩。区位优势明显。 二、地形地貌 台州市地质构造属华夏陆台闽浙地质的组成部分。地结构除仙居、天台二县属中山盆地和临海市、黄岩区西部属中低山外,多属浙江沿海丘陵岛屿平原。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全市地势呈西北――东南走向,西部、北部为丘陵地带,南部平原,东部滨海地块地势平坦开阔。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平原、浅海滩涂海拔梯度逐级递降。 台州市内山脉主要有三支:北支为仙霞山脉,中支是为括苍山脉,南支属北雁荡山脉。 台州市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二大水系,即椒江水系和金清水系。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地地处黄岩、椒江、路桥三区交界处,属北雁荡山脉余支,局部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建设地土壤为红壤。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地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光照适中。年平均气温16-18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7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9摄氏度;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常年降水日数160-170天,6-10月可能出现台风的热带风暴。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地以黄岩区方山下林场所属林地为主,区内植被良好,是台州市“绿心”中植被保存最好的区块。项目地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混交松、杉、柏等常绿针叶林,还有部分竹林、茶园等,山脚区域还有分布蜜桔、枇杷等经济林种。整体植被较好。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台州市地处浙江东部沿海,属上海经济协作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前沿地带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台州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创造了蜚声国内的“温台模式”,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重要发源地。经济机制灵活,民间资本丰厚,市场繁荣发达。2003年台州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92.7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000元。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台州市区人口200多万,所辖的黄岩、椒江、路桥是台州经济发展的黄金三角,经济发达,商贾云集,交通便利。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海门港、黄岩机场等陆海空交通齐备。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台州已基本形成了中等城市的格局,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条件分析 第一节 森林保健旅游发展背景分析 一、森林保健旅游的理论基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人们追求的主要方向,健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日益增强,人们的休闲保健意识不断上升,森林保健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旅游开发中的热点。 在当今旅游界,传统旅游产品已经受到了来自实践的挑战,整个旅游市场的重心正逐步由传统观光旅游向生态旅游过渡,作为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保健旅游日益受到关注,并正在进入人们的生活。保健旅游是指除了一般旅游区常规的旅游环境和设施条件之外,还为旅游者提供较好的保健、医疗服务和设施。 健康和旅游在国外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国外众多知名高等院校的旅游专业均设置在健康学院下面,旅游正日益与健康联系在一起。保健旅游在许多国家得到了较快发展,发达国家出于保健目的的旅游占整个旅游市场的份额逐年提高。我国旅游起步较晚,现阶段明确提出以保健为目的的旅游产品尚为数不多,但健康正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关注,保健旅游势必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当今世界城市化是现代化的标志,但同时又困惑着人类自身,随着工业化的日益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建筑鳞次栉比,交通拥挤、噪声污染、废水废气的排放,严重污染了城市人居环境,造成城市人居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调,直接或间接地危及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城市建筑和装饰中采用的水泥、沙石、胶合板、塑料制品、石棉制品等都含有毒害物质或致癌物质,城 市的光辐射污染、电离辐射污染、噪音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都不同程 度上侵害着城市居民的健康,质量低下的城市生活环境引起了人们的厌烦和生理不适,加上城市居民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导致各种现代疾病。生态科学家认为这种“水泥沙漠”,不是人类生存的理想环境,这是森林保健旅游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综合人口学家、医学家、生物学家、环境生态学家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可以得出一个新理念:人的健康状况的好坏,寿命的长短与居住地物种数量的多少成正相关。居住地物种数量越多,人类越健康长寿。森林里的动、植物种类是其他环境条件下难以比拟的。我国著名的长寿之乡——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县,全县境内有木本植物78科45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珍贵树种达10多种。该县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以上长寿人数达30.8人,居世界长寿地区之首;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内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86%,动植物多达1362种,境内有4744名居民,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多达数百人,先后有百岁以上老人7名。可见物种越丰富,人类越健康、越长寿。这也是保健旅游发展理论基础之一。 人类休闲需求的产生,除了厌烦“城市水泥沙漠”的生活环境,寻求物种丰富、空气清新的森林环境外,还需要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和足够的剩余资金作保证。据相关研究,一般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800~1000美元的时候,这个国家就进入了国内旅游大发展时期。按现行汇率计算,我国现在已达到了这个标准,尤其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生活水平。这意味着我国存在着一批层次比较高的消费群体。人们的消费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旅游潜力大规模地释放,旅游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休闲度假、健康长寿成为旅游生活的首选。相关学者对度假者的调查表明,保健活动是度假者最青睐的旅游活动之一,他们指出康体休闲是森 林公园开发的主要方向,开拓康体休闲旅游,建立相应的康体休闲产业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休养保健旅游将是全世界4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之一。 二、森林保健旅游资源研究进展 1、空气负离子 自英国威尔逊与法国埃尔斯特和格特尔证实空气负离子的存在,人们对空气负离子的研究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大气质量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之一,在于空气中负离子含量的多少。空气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和生长素”,国内外医学研究表明,空气负离子有强身、防治疾病、降尘、灭菌等功能,空气负离子尤其是负氧离子对人体不仅有利,还有治疗保健功能。空气负离子的保健作用和防治疾病功能为世界所公认。实验研究,空气负离子浓度在1000个/cm3 以上有利于人体健康,它可以加速呼吸道上皮纤毛的运动,使皮纤毛振动频率加快,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能抑制血液中的5—羟色胺;空气负离子通过肺泡上皮层进入血液后,放出电荷,作用于血细胞和胶体蛋白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能镇静、催眠、降低血压,可以治疗哮喘、樱性支气管炎、烫伤、神经官能症、冠心病等。据相关医学研究,空气负离子对晚期癌症病人有一定治疗效果,无副作用。自然界的空气负离子产生于物理性发生渠道(如紫外线、宇宙射线、放射性物质、雷电、风暴、瀑布、海浪、暴雨等)和生物性发生渠道,其中后者包括两种途径,一是土壤、动物和植物的生态过程中产生的负离子交换到空气中,二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负离子,两者都能使空气中负离子深度增加。上述两种渠道都与森林紧密相关,因此森林地区的负氧离子浓度远远高于城市地区。根据相关测定,城市中空气负离子浓度一般是0~200个/cm3,多数情况下是100~200个/cm3;空旷地是200~600个/cm3;森林里一般是600~3000个/cm3。空气负离子浓度森林比草地高,草地比空旷地 高,针叶林比阔叶林高。 2、植物精气 植物精气是1930年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的杜金教授发现的,植物的花、叶、木材、根、芽等组织的油腺细胞不断地分泌出一种芳香的挥发性有机物,能杀死细菌和真菌,防止林木中的病虫危害和杂草生长,这种气体就称为植物精气,又称芬多精(PhytoMcideIe)、植物杀菌素。相关机构对不同植物释放的精气进行了研究发现,大多植物精气对人体健康有益,如马尾松针叶释放的萜烯类物质有镇痛、驱虫、抗菌、抗风湿、抗肿瘤、祛痰和镇静等多种功效。 3、空气细菌含量 空气中大多数细菌对人体有害,空气细菌含量是衡量一个地方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以往的研究,森林游憩区的空气细菌含量远比城市少,城市中的空气细菌含量为超标限(3700个/m3)的40多倍。究其原因,一是森林游憩区中污染源少;二是森林茂密,许多植物放出的精气(芬多精)有杀菌能力;三是空气负离子浓度高,空气负离子也能杀菌。新鲜清洁的空气亦是重要的森林保健资源。 4、森林气候 宜人的气候有利于人体身心健康,追求舒适宜人的气候是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动机之一,旅游气候是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大多数人对周围环境感到舒适的程度称舒适度。通过心理测试,大多数人对周围环境的感觉可分为11类,即极冷、非常冷、很冷、冷、稍冷、凉、舒适、暖、热、闷热、极热。在1年之内感到凉、舒适、暖的总天数为旅游舒适期。研究发现森林游憩区大都具有较长的旅游舒适期,这是因为人体的冷、热感觉主要取决于3个因子即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速。夏季,森林阻挡了太阳直射,在一定程度上降 低了空气温度,同时相对独立的森林小环境,保证了相对恒定的空气湿度,这使得森林内的人体舒适度相对较高;而冬季,森林郁闭度下降,林内阳光增强,同时森林的防风作用使林内风速相对较小,进而也提高了人体舒适度。为了摆脱城市高温的煎熬,人类发明了空调,空调的使用却给人们带来了有害健康的空调病。森林形成的舒适凉爽的小气候环境,具有天然的旅游开发优势。 此外,森林环境中还具有噪音低、天然放射性辐射小等优势。 综上所述,森林为开展保健旅游提供了理想场所。人们保健旅游的需求和开发保健旅游的条件均已具备,因此有关专家预言中国森林保健旅游即将成为热点,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地与其它地段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森林环境,该地段缺乏价值较高的自然景观,也不具备开发传统人文观光旅游的优势条件,而建设地范围内的方山下林场是台州城区周边植被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块,具备开发森林保健旅游的条件,是开展市民保健休闲旅游的优良场所。 第二节 森林旅游资源评价 一、森林公园开发条件综述 1、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森林物种多样、植被景观良好,自然景观条件在台州三区独具特色。 方山下林场是台州市周边植被保存最为完整的区块。良好的森林环境与咫只之外市区的“水泥沙漠”形成鲜明的对比,对都市居民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森林环境下的物种多样性,不仅能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更能促使良好 森林保健环境的形成。森林中高浓度的空气负离子和植物精气,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森林小气候,为发展森林保健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方山下林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丰富。方山林区和秀岭林区的乔木建群树种以马尾松、杉木为主,马尾松群落林下多为常绿阔叶灌木;杉木群落郁闭度高,林种单一;此外,方山林区还分布有毛竹群落,由于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靠近山脊的山坡以阔叶灌丛为主,缺少高大建群树种,但林相四季各异,森林景观条件较好。城效林区以人工林为主,主要包括柏木群落、马尾松群落和香樟群落,这些植物群落林下树种不多,建群树种均已长大成林,林内环境优越。方山下林场的多年经营,造就了森林公园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植被保存的完整性在台州市周边首屈一指。 森林是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是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主要场所,方山相对完整的植被条件,为野生动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环境。据调查,方山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地野生动物品种相对丰富,哺乳动物有毛冠鹿、黑麂、野兔、狗獾、野猪、黄鼬、松鼠、狸子、蝙蝠、黄麂、松狼等;鸟类有红头山雀、沼泽山雀、褐灰雀、树麻雀、喜雀、啄木鸟、猫头鹰、普通夜鹰、斑鸠、 蜡珠、坑鸟、乌鸦、翠鸟、草鸟等;爬行类动物有腹蛇、乌梢蛇、小头蛇、银环蛇、白赤链、水赤链、火赤链、竹叶青、小青蛇、纹花林蛇、山路铁蛇、伪腹蛇、眼镜蛇、中国水蛇、五步蛇、北草晰、多疣壁虎、草游蛇、谯游蛇、花尾斜鳞蛇等;两栖类有青蛙、斑眼树蛙、大树蛙、泽蛙、黑斑蛙、竹叶蛙、棘胸蛙、小弥斑姬蛙、墨斑蛙、阔褶蛙、淡肩角蟾、中华蟾蜍等,此外,林内还有多种昆虫。众多的动物品种增加了森林的活力,丰富的项目建设地的物种多样性。 纷繁多样的动植物群落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现有良好的森林环境为森林保健游奠定的自然环境基础。 项目建设地除了具备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外,还有条件相对优越的水体生态系统。库容8000万立方米的秀岭水库犹如一颗明珠,座落于林木掩映的青山怀中,青山绿水相映,形成了喧嚣尘世中的一片净土。与有关部门协商后,达成山水互依互用,是开发短途休闲保健游的理想场所。 2、人文景观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地紧临台州市区,自古以来就不乏人文活动的足迹,建设地区内及周边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方山西麓的中山纪念林始造于1928年,是为纪念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而建,至今留存有建林时镌刻的石幢和石碑,现留存苍松翠柏300余亩;位于方山林区西南的五峙堂,现留有始建于唐代的瑞相禅院、朱熹洗砚的方塘、辟支洞等多处古迹,良好的植物配以深远的人文景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方山林区东北部的牛游塘名人足迹遍布,唐诗的杰出代表李商隐、一代名妓严蕊以及南宋状元王十朋等均为牛游塘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正重建的相国寺曾是天台宗高僧的讲经堂;寺后山顶的防火了望台可观台州三区;秀岭林区的秀岭水库水体清澈,与青山掩映,四周环境优雅,与相关部门协商后,是开发保健度假游的首选之地。除此之外,项目建设地周边有九峰寺、观音洞、石屋等多处人文景观,为丰富方山森林公园的游憩项目提供了坚实的人文景观基础。 3、项目区位条件 方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地处于台州市三区中心位置,根据《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2年-2020年)》“一主两次集团式环绿心组合城市”、“一心六脉、三区四片”的建设目标,城市“绿心”在整个台州城市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台州新城区的建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绿心”景观环境的营造。而方山省级森林公园项目主要建设地——方山林区正处于“绿心”中心地带,是“绿心”中植被景观最为优越的一块区域。方山省级 森林公园的另一块重要建设区域——秀岭林区现有的水泥路面已直达林区场部,仅需5-10分钟车程即可到达黄岩区院桥镇,黄岩市区也可在30分钟内到达。总之,方山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地与台州市内交通便捷,出入方便,具有明显的内部交通优势。 上三高速、甬台温高速均已全线贯通,104国道穿境而过。台州市外部交通便捷,现代化的道路设施,大大缩短了台州市与周边城市的距离。从黄岩出发,至杭州仅需3个小时,至上海4小时,至温州则仅需1个多小时。规划中的甬台温铁路、金台铁路、台缙高速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台州市的交通环境。此外,黄岩的军民两用机场为远途游客的到来提供了可能性。与大城市时间距离的缩短,使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双休日保健游具备巨大的外部游客潜力。 4、社会经济条件 (1)、经济基础 台州市国土面积1424.72万亩,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546.62万。台州市地处浙江东部沿海,属上海经济协作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前沿地带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台州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创造了蜚声国内的“温台模式”,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重要发源地。经济机制灵活,民间资本丰厚,市场繁荣发达。2001年台州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651元,在浙江省排第五位,位居全国城市经济四十强之列,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2003年台州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92.7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000元。 台州的农业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迅速转变,以市场为主导的农业生产正迅速实现产业化、集约化、机械化。工业已建成医药化工、机械电子、工艺美术等为支柱的工业生产体系,个体私营企业发达。台州市商贸经 加强人居环境教育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 (4)、周边景点的开发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项目的主要建设地方山下林场方山林区,座落于方山中心,周边已经自主开发了一些旅游景点,为谋求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可与以下周边景观联合运作,进而加大景区规模。 方山顶风景区位于方山中部,有白云庵、马尾飞瀑、半山路廊听莺阁和棋盘石等景点。现已有少量游客陆续前往。 丫髻岩景区位于方山北部顶端,距项目建设地约40分钟路程。丫髻岩因形若老妪发髻而得名,岩下有清初始建的清福寺,附近还有黄枯岩、战国古窑址、四井潭、飞帘瀑布等景观。 九峰公园位于方山北麓,始建于1959年,现有经营面积300公顷,有报春园、桃花潭、宋塔、铁丝井、九峰寺、东岳庙、古树群落等景点,融合古代建筑艺术和江南园林艺术之精华,曾被称为省内公园之首。 此外,秀岭水库现为院桥镇饮用水源,但长潭水库已经被确定为该区的替代饮用水源,秀岭水库即将完成作为饮用水水源的使命。水利部门和院桥镇已经有意进行旅游开发,这为秀岭林区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保障。 二、森林旅游风景资源质量评价 1、评价原则 以资源调查为基础,按风景资源的类型分类定级。通过定量评价,对森林公园资源进行综合性评定。 2、评价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进行定量评价。 3、评价公式与标准选择 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方山省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定采用以下三个公式: B=∑XiFi/∑Fi ??????(1) 式中:B――风景资源基本质量评分值; X――风景资源类型评分值; F――风景资源类型权数。 M=B+Z+T ?????? (2) 式中:M――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 Z――风景资源组合状况评分值; T――特色附加分。 N=M+H+L ??????(3) 式中:N――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 H――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 L――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 风景资源质量评定严格按照《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的标准进行。 4、方山省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 (1) 森林公园各类风景资源质量评价 生物资源评分值 天象资源评分值 组合状况评分值 特色附加评分值 (2)森林公园环境质量评价 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的评 价标准,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环境质量评价如下表: (3)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如下表: 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表 (4)评定结果 综上所述,根据公式(3)可得: N=M+H+L =20.5+7+9 =36.5 即方山省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定分值为36.5分,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的评价标准,风景资源质量等级按分值划分为三级:一级为40~45分,二级为30~39分,三级为20~29分。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分值为35.5分,属于二级范围,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应当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 第三节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条件分析 1、 黄岩区方山下林场是台州市区植被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块,森林生 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具有开发森林保健旅游的独特优势。 2、 人文景观单体虽不具备太高知名度,但数量上较多,类型丰富,加以 组合能对森林公园的主题起到有力的补充作用。 3、 台州市城市建设规划注重城市“绿心”的建设,而项目建设的主体建 设区域位于“绿心”的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加以合理的规划建设,可以形成容生态、保健、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绿心之心”。 4、 台州市经济发达,人民收入水平较高,具备保健休闲旅游的经济基础。 5、 林场传统经营模式面临的挑战促使行业部门寻求新的发展出路,作为 林业经营最具活力的森林保健旅游的开发受到了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开发森林保健旅游还有利于促进“健康森林”的营建。 6、 台州市缺少高质量的旅游景点,建立森林公园可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这 个空缺,符合当地居民的意愿;同时可针对台州市民环境保护和生态保健意识相对薄弱的现状,发展生态保健教育。 7、 周边景点开发初具规模,为森林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依托环境。 二、劣势条件分析 1、项目建设区域的植被情况在台州市区虽具优势,但将其置于全省乃至全国范围进行比较,森林群落多样性不丰富,人工杉木林、马尾松林面积大,景观质量不高。 2、区内人文景观过于分散,且规模不大,知名度不高,很难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3、市民生态保健意识的薄弱虽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空间,但同时也阻碍着良好生态环境的形成。据规划组观察,在项目尚未启动的今天,项目建设地内的可进入区域已经受到了人为污染,矿泉水瓶、塑料袋等外来污染物在道路周边随处可见。项目建成后,如以本地市民为主的游客不注重生态保护,肆意破坏现有环境,则可能对公园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毁灭性打击。 4、林场现有植被尚不能满足生态保健旅游开发的需求,要建设以森林保健旅游为主题的森林公园,必须加大力度改造现有林相。 5、现台州市各区项目建设各自为政现象严重,缺少“相互协作,联合开发”的意识。各景点管理部门乃至行政机构多在考虑如何做大自身进而吞并周边,缺少将现有资源联动开发、统筹安排的思路。 6、项目建设地区块分散,同时土地权属不统一,各区块间地域上相互独立且区块间土地归属单位也各不相同,这给公园的联通性造成较大困难,同时也增加了与各相关部门协商的难度。 第四章 总体布局 第一节 森林公园性质和主题定位 考虑到台州市区近郊旅游景点不足的现状以及台州市经济发展状况,在森林生态保健旅游大发展的大环境中,立足于提高周边居民生态保健意识,以满足台州市民回归自然、森林生态保健休闲需求为目标,充分发挥森林公园良好的森林生态条件及景观优势,合理规划旅游项目,引用国际先进的生态保健理念,结合区内旅游建设条件,通过7年多期滚动建设,将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成为以优良森林生态环境为主要特色,以满足台州市民休闲保健需求为主要功能,集体科学保健、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环境教育和观光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在台州市具有标志意义的森林公园。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产品定位,确定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性质为:城郊型森林 休闲保健公园。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主题词“森林·保健·生态·休闲·教育”。 第二节 森林公园范围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总面积24552亩,建设区大致分为两块,具体分布如下: 第一块是方山区块,该区块林场所属地域包括位于方山中心的林场方山林区和位于方山西麓麻车里自然村的城效林区,林场所属的两个林区在地域上是不连续的,通过属周边村庄的集体林地的山坡连接,考虑到森林公园的 长远发展需要,将该段山坡划入森林公园范围。此区块林场所属地域总面积 为3133亩,村庄集体林地7973亩,总面积为11106亩。 第二区块位是秀岭林区,该区块环秀岭水库,林木保存完好。此区块最大的优势是环境优雅,并可与秀岭水库互为依托。但林区所辖林地地域上不连续,为实现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将林场所属范围之间的非林场所有地块划入森林公园,以达到森林公园的整体发展。该区块林场所属土地总面积为1768亩,非林场土地面积为11678亩,总面积为13446亩。 森林公园两个区块的建设范围具体界线详见附图。 第三节 规划期限 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方山作为台州市民休闲地的现状,通过分期建设,最终将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成为集科学保健、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环境教育和观光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在台州市具有标志意义的森林生态保健旅游区。规划将整个项目分两期建设: 第一期:2005年~2008年,基本上建成以方山林场所辖范围为中心,包括林场土地连接地域在内的,能基本满足台州市民假日休闲保健需求的,具备保健和生态休闲为特色的森林旅游区。 第二期:2009年~2015年,以现有森林公园范围为核心,联合周边各景点,以“城市绿心”为整体包装对象,将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为以台州本地为主要客源市场,辐射甬台温等周边城市的森林生态保健休闲中心。 根据以上各期建设目标,考虑到部分当前建设条件不具备的现状,本规划主要完成近期建设项目。 第四节 森林公园总体布局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性质定位与功能取向,考虑项目建设地的地理分布情况,将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功能布局规划如下: 一、森林趣味运动赏景区 此区块以牛游塘为中心,包括其北部山坡以及南面的茶园区域,该区块以游客参与的保健体育游乐项目为主,强调运动健身。 二、森林氧吧休憩区 该区块以五峙堂为中心,包括其四周山体,利用现有良好的植被条件,结合部分人文景观,建立以森林氧吧为主题的保健游憩区。 三、生态保健教育长廊 该区块主要以现有牛游塘至五峙堂的泥路为建设区块,对其进行适当的植被改造,建设生态保健教育基地。 四、康体休闲中心 该区块建设于方山脚的城郊林区,该区块与城区相连,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建设以传统保健和休闲为主题的休闲区。 五、秀岭休闲度假区 该区块建设于秀岭林区,借助秀岭水库优质的水体资源,开发山水结合的保健项目,开展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保健旅游区。 六、公园发展预留区 为了实现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考虑到森林公园范围内土地权属 的现实条件,规划将项目地方山区块北部方山水库周围区域划为公园发展预留区,为森林公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 七、森林生态保护区 森林生态保护区指不包含在以上六大区块范围内区域,作为开展森林生 态保健游的基础环境,在对现有植被进行严格保护的同时,对部分接近与游览区的位置以及视觉焦点应进行林相改造,间植部分观叶、观花的景观树种,进而改善整个森林公园的视觉效果。 第五章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第一节 环境容量与游客容量 一、环境容量确定原则 1、在保证旅游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条件下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原则 2、以满足旅游者的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旅游需求为原则 二、环境容量测算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性质和公园地形地貌特征,森林公园环境容量采用面积法和游路法结合计算,由于公园道路能形成回路,因此游路法采用完全游道法计算。 面积法计算公式为: C=A÷a×D 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A――可游览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a――每位游客应占有的合理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D――周转率,为景点开放时间除以游完景点所需时间所得的值。完全游道法计算公式为: C=M÷n×D 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M――游道全长,单位为米; n――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单位为米; D――周转率,为游道全天开放时间除以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所 则游客容量测算公式如下: G=t÷T×C 式中:G――日游客容量,单位为人; t――游完某景区或游道所需的时间; T――游客每天游览最舒适合理的时间; 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性质和特点,参考国内森林公园的参数指标,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否则测算如下表: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测算明细表 根据以上测算,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年环境容量为137.4万人次,年游客容量为62.8万人次。 第二节 游客规模预测 一、旅游市场分析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旅游项目的功能定位以及周边旅游产业背景,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旅游客源市场可划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机会市场。 一级市场:台州市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地处台州市中心,台州三区进入公园的交通条件极其便利,且当地居民历来有将方山视为城市公园的习惯。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是台州市“城市绿心”中休闲环境最好的区块,在当地独具特色。森林公园旅游项目建成后,对已经具备上方山休憩需求的台州市民将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二级市场:沪杭甬温绍等周边经济发达地区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自身的景观价值在沪杭甬温绍等地区不具备太大的特色,但以生态保健休闲为特色的旅游项目对经济发达地区的都市居民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森林公园在开拓一级市场阶段所建立的知名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扩散至周边经济发达地区。 上海是近年来浙江旅游的第一客源地,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都市化的加剧,上海市民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正逐步由观光型旅游产品向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转变,而生态保健休闲旅游在传统休闲度假产品中增加了保健的内涵,这对于旅游发展已经有很高水平的上海市民而言具备独特的吸引力。 杭州、绍兴、宁波、温州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同时具备良好的旅 游资源,但以生态保健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在这些地区尚未出现。较高的经济基础、良好的交通条件和独特的旅游项目,使这些地区成为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潜在客源市场。 机会市场:长三角其他地区 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实施能造就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生态保健旅游的强劲品牌,届时长三角范围内的各大中城市可成为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客源市场的有力补充。 二、游客规模预测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地作为台州市民日常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现已有较大规模的自发游客,尤其是节假日山上游客数量相当可观。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2003年方山上游客最多的一天达8万之众(中秋节)。当然,这种规模对于环境和资源造成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但这种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开发建设的前景。 结合当前方山游客规模情况,考虑森林公园的接待项目和区块面积,保守预测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建成开放第一年即2006年的游客基数为10万人次。一般旅游地建成后头几年内游客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但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第一客源市场中心,其宣传广告效益在短期内即能进入稳定期,因此预测森林公园游客高速增长期为两年,公园建成两年后来自第一客源市场的游客规模进入稳定期,预测高速增长期游客增长率为30%。从2008年开始,森林公园在外地的知名度开始增大,其他客源市场的游客逐年增加,预测这个阶段持续时间为5年,即2008-2012年,假定五年平均增长率为10%。从2013年开始森林公园游客规模开始进入稳定增长期,每年增长率为3%。根据以上估测,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从2006年开始的游客规模如下: 力。因此它既是一项专业运动员参加的竞技体育项目,同时也可作为趣味性群众活动。 牛游塘相国寺东南和南面现有较大面积的茶园和竹园,所处位置地势平坦而又稍有起伏,是良好的定向运动开展场所。对场地进行整理,设置通道,在此基础上聘请定向运动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设施建设,进而开展趣味型定向运动。实际开展过程当中,对于优胜者可由公园出面给予一定的纪念品,等发展成熟后,还可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中小型定向运动比赛。 2、森林观景平台 相国寺后山顶的了望台处海拔493.3米,是项目建设地的制高点之一,此位置可近欣赏观满目葱翠的森林景观,远可眺望台州市三区的城市全貌。规划在此处建设森林观景平台。 良好的森林景观能有效地放松游客的紧张情绪,对游客的生理和心理调节能起到重要作用。此外,相关研究表明,绿色是人体精神感觉最舒适的颜色,绿色有缓和紧张、使人安静的效果,同时表具有保护视网膜的作用。方册省级森林公园的植被在台州市区首屈一指,利用良好的现有资源,加以科学的规划设计,对现有林相进行有效改造,能形成良好的森林景观。了望台处视眼开阔,能俯瞰方山林区全貌,是良好的森林观景点。规划在此处建设一大型雕塑,在雕塑内部设置通道,直达顶端,顶端设置一定面积的观景平台。同时该观景平台还能眺望台州全貌。 雕塑建设详见户外健身中心部分。 3、方山人文景观博览苑 作为本区块各保健项目的补充,为充分挖掘森林公园内的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区内景观的多样性,规划在定向运动场地建设方山人文景观博览苑。 方山历代名人足迹不断,人文景观资源较多,但单体多缺乏知名度和观赏价值。鉴于此,方山人文景观博览苑的建设主题定位于“博”,即建设重点不放在人文景观的深度上,而将建设的重心置于人文资源的全面采撷上。规划将定向运动场地按不同历史时代划分区块,收集整个方山乃至台州的人文资源进行概括浓缩,分别镌刻于木牌或亭、廊之上,按不同历史时期分区设置,以供游客在运动之余体验历代台州名人的文化蕴味。 4、户外健身中心 相国寺后山顶的了望台处海拔493.3米,是项目建设地的制高点之一,在此处可观台州市三区的城市景观。此外,山顶具有一定面积的空阔地,规划在此建设具有台州保健旅游标志意义的方山户外健身中心。 户外健身运动是当前发展迅速的一项群众性休闲活动,其主题往往与健身、休闲、娱乐、人文团队精神等相关。在日益紧张的都市生活节奏下承受着巨大精神压力的都市居民渴求自然的怀抱,同时也希冀在精神放松的同时锻炼自身体魄,方山户外健身中心正是为满足这种需求而设立的。其中定向运动在项目的逻辑上也可归入该中心。 该区块的中心建设项目是雕塑型人工岩壁。攀岩是一项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所亲睐的运动项目,但攀登自然崖壁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不可行的。因此规划在现有的了望台处建设大型的岩体,岩体表面按照人工崖壁的要求建造,但整个岩体的轮廓一改现有人工岩壁的平面式结构,规划将其建成一大型雕塑,雕塑的形象可以是一个正在健身的人物,也可以是其他与主题相关的事或物。雕塑可建成中空,中间可作为管理用房,并可提供小卖部和户外器材出租等功能。该雕塑在资金许可范围内应尽可能建高建大,并饰以醒目的色彩和照明设备,做到在台州三区的城区内日夜皆可见。这样再配以其它的活动项目,将其建设成为具有标志意义的生态保健旅游形象。 此外,在周围山体开辟一定区域作为野营区。方山离城区近,可进入性良好,而且可观日出,这些条件使其具备了开展野营的优势。闲暇的晚间约上三五亲朋或红颜挚交,怡然登顶,可上观群星争辉,亦可下瞰霓虹斗艳;可高谈志趣,亦可低诉衷肠;临了,租上一顶帐篷悄然入梦,凡尘俗世的忧伤烦恼一扫而光,而全新的一天就在东方一轮旭日中开始。 除此多这,在健身中心还可展其他野外拓展项目,如野餐、徒步越野等。 5、幽游茶苑 规划在相国寺西侧建设幽游茶苑。此处南面即为大片茶园,方便游客参与的品茶项目的开展。待茶苑和相国寺相讲经堂相继建成后,“晨钟暮鼓、梵音禅语、香烟弥漫、茶香缥缈”,必将造就一片红尘俗世中的超然净土。 茶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但项目建设地缺乏具代表性的茶文化,史上虽有被列为贡品的“方山露芽”,但此“方山”非彼“方山”也。因此规划组认为幽游茶苑重点在于开发茶的保健功效。据相关研究表明,茶叶中的主要成分茶单宁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食物过敏等功效;茶中所含的咖啡因为构成茶汤滋味之主要成分,其与咖啡所寒之咖啡因不同在于茶中特有的茶单宁及其氧化缩合物,可使茶的咖啡因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因而可使精神兴奋、头脑清醒且持续较长时间,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之功效;同时,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磷、镁、锰、铝、氟、铜、锌、碘等矿物质,具有保持健康的功效,同时可防止高血压、龋齿及提供人体所需丰富的微量元素;茶中还含有丰富的胡萝素(可在人体中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B2、菸硷酸及维生素C等,均有助人体健康;此外,茶中所含的其他机能性成分如黄酮醇类,具有增强血管壁、消除口臭等功效,又如皂素具有抗癌、抗炎功效等。纵观国内,专门开发茶叶保健功效的项目尚属罕 见,因而幽游茶苑立足于开发茶的保健文化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 茶苑的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原料,形式上可多种多样,但体量不宜过大。建筑力求简洁通透(针对冬天游客的茶室可另外建造,但外观格调应统一)。建设布局上可沿山体坡度和曲线错落布置,某个建筑可以是单独的一个亭,也可以是连在一起的一条廊,或是一个热闹的厅堂,等等。在此基础上,制作茶文化保健的宣传册了,内容样式力求翔实精美,让客人在品茶的同时接受茶保健的教育,同时也是实用时尚且独特的旅游纪念品。 6、相国寺讲经堂 牛游塘相国寺相传始建于南宋时期,是时赵构皇帝为避国难逃至黄岩,开封大相国寺相随至此建立了相国寺别院。此处现在正在重建相国寺。利用现有条件以及佛学修身养性的禅理,规划在此处建设相国寺讲经坛。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佛教对人类心灵认识之深刻及其治理心理疾病之技术的完善日益受到心理学家们的重视和推崇。佛教的思想精华被西方心理学界普遍认为是一种心理学,中国哲学家熊十力则称佛家之学为“心理主义”。佛教的修持方法与心理学的治疗方法相通,其修持之道治疗心理、精神疾病,锻炼心智的效果,不断被心理学用观察、试验、统计等科学方法证明。相关研究表明:拥有高尚信仰情操的人,内心比较充实祥和,对物质和名利没有过分的奢求,较少吸烟、赌博、酗酒、暴食、纵欲等不良习惯,因而不会有太大的精神压力,身心较为健康。缺乏信仰者则精神压力较大,容易罹患心理、精神疾病。佛教以正信正归依正见安心,具有提高心理健康、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作用。用脑电、心电等仪器和统计方法对禅定的研究结果表明:禅定可以使人体的呼吸、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微循环、免疫功能、体温、消化系统等生理指针发生良性变化,大脑额区阿尔法波大幅度增加,精神上的紧张和压力得到缓解,从而发生健身、美容、提高智商情商、开发潜 能等效应。现代社会的高节奏工作生活频率,容易造成现代都市人的巨大心理压力,这为开展佛学修身提供了潜在消费群体。 相国寺讲经堂的建设,忌盲目建造。当前许多地方兴起了建庙之风,建设者根据自身喜好全然不顾佛教建筑应有的风格乱造一气,使建成后的建筑形式不伦不类,庙内庙外到处是所谓的“功德碑”。佛教原有的庄严肃穆之气荡然无存。相国寺讲经堂的建设不应落入俗套,根据规划组的考察,其主体建筑已经基本建成,全盘推翻全新设计不太现实。因此,在讲经堂的后续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考虑传统佛教庙宇的风格,营造佛寺庄严肃穆之内在风骨,为佛学养身讲经项目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佛学文化氛围。同时,在现有主体建筑以南的开阔地建设小型养身广场,其主要功能是为讲经提供场所,广场周围可以以雕刻、文字等形式介绍佛学养身知识,既作为佛学养身教育场所,同时也可作为广场与外界的隔离物。在此基础上,同当地佛学界取得联系,聘请有资历的佛学研究人士前来讲经,当然,其内容主要针对现代都市人的修身保健――即佛学修身之道。 二、森林氧吧休憩区项目规划 森林氧吧休憩区以五峙堂为中心,包括其四周山体。五峙以五个山峙形如曲尺而得名。该区现有植被良好,且文化底蕴深厚,是森林公园中人文景观条件最好的一个区块。利用良好的森林环境和相对丰富的人文景观,拟在此建立包括森林氧吧在内的保健游憩区。该区规划建设以下项目: 1、负离子呼吸区 从辟支洞至瑞相禅院的山坡植被保存良好,森林环境优越,规划在此处山坡配植富含精气的植物品种,同时在林下做适当清理,营造一个优良的可 进入的森林环境,开展森林负离子呼吸游憩项目,同时在林间可设置林中吊床,供游客呼吸空气负离子。为增加游客的参与积极性,还可在林下布置棋牌设施等娱乐设施,同时在适当区块设置可控雾喷和微气动装置,以增加林下负氧离子的浓度。 2、静养房 瑞相禅院后面的山坡地势相对平缓,拟在此处设立静养房。屋内设置增氧摇摆机,让游客在其中放松身心。其规模可以是单人的,也可以是双人的。风格上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由于该区块植被以竹林为主,因此静养房的建筑材料可以以竹子为主,建成风格轻盈的吊脚楼形式。 3、瑞相禅院 瑞相禅院因地处五峙而又名“五峙堂”。瑞相禅院建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内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景观。瑞相禅院始建于唐贞观六年(公元852年),专祀西天辟支佛牙,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天台宗19世传灯大师至黄岩传道驻锡瑞相禅院,他提议改为天台宗寺院,自此瑞相禅院一直为天台宗台州南部首院,直至民国一直香火鼎盛,解放后由于政治原因禅院无人管理,现已破败不勘,但院内留存了众多古迹文物:禅院内的几株大红金心茶花胸径达37厘米,已被金华国际茶花节收录到《中国现存茶花古树名录》;禅院内的方塘历经千年,依然清澈见底,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此留下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千古名句,等等。1997年以后佛教信众准备出资修复禅院,本项目建设可结合其中,对禅院进 行合理的设计和建设,以期恢复该千年古刹的兴盛面貌。 此外,在瑞相禅院以北近山顶的坡上有辟之洞,此处曾为天台宗云影院支堂,相传有仙人在此羽化登仙。建设过程中在保留现有建筑形式外,在建 筑周围建设小型游憩设施,使该处成为区内的一个小型游客集散处。 4、森林保健游乐场 瑞相禅院西南约200米处有一块茶园,地势平坦,地形开阔,其南方建有一座库容约15万立方米的白龙潭水库,水质优良。规划在此建设森林保健游乐场,在配植富含精气的植物品种的基础上,建设一定量保健游乐设施。此区块开展游乐项目的前提是对现有森林环境的改造,此处现状是茶园,经过改造后应形成林相丰富,负离子含量较高的良好的森林环境。在此基础上,在林间开设山地自行车、森林棋牌室、康健步道等活动项目,以供游客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的同时,得到体魄的锻炼。 5、健康调理所 在瑞相禅院西南约100米外为原林场茶场,现存几栋砖结构旧房,规划对其进行改建,建设成为中高档次的小规模健康调理所。健康调理所设置各类健康调理器具,并向游客提供生态保健知识教育,在此基础上,向高消费群体提供森林生态保健、休疗养及住宿服务。该项目主要针对城市高消费群体,向他们提供短期的健康调理和休养度假。 三、生态保健教育长廊项目规划 生态保健教育长廊的建设地主要以现有牛游塘至五峙堂的泥路为主。该道路原为林场工作道,宽度在2米以上,路面情况较好,两侧为长势良好的针阔混交林。规划对现有道路进行改造,改建成为宽约四米局部较宽路面的车柏油道,并对其两侧进行适当的植被改造,建设生态保健教育长廊。教育长廊根据其内容分为以下三段: 1、森林保健教育区 此区设于长廊西段,即靠近森林保健游乐场一段。该段道路两侧配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森林树种,对每种树建立标志牌,注明植物种属关系,对人体健康的功效等。同时还应收集各种森林保健的方法或原理以不同形式的标志、符号表示,向游客传授有关森林保健的全面而科学的知识。 2、生态环境教育区 该区主要针对当前台州市民生态环境意识相对薄弱而设立,位于道路中段。该区段的植物配置以视觉效果为首要考虑因素,营造一种清新的,震人心腑的良好的森林环境,使游客的心灵受到美的冲击,进而产生改善环境的意念。在此基础上,再以标示牌的方式向游客传达生态环境知识,介绍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因、措施和意义,使游客在享受环境美的同时接受生态环境知识教育。 3、运动保健教育区 该区设置在靠近牛游塘的道路上,此段道路在进行森林环境营造的基础上向游客介绍古今中外运动保健的方式和方法,结合牛游塘森林趣味运动赏景区的游乐项目,营造运动保健的氛围。 四、康体休闲中心项目规划 康体休闲中心建设于方山下城郊林区,该区块与城区相连,区位优势明显,其中山纪念林植被良好。规划在此建设以传统保健和休闲为主题的大规模的康体保健中心,中心内可建立各种保健场所。 1、观光果园 台州市的水果生产和品牌闻名国内,当地果农在多年的水果栽培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果栽培文化。现有林区场部位置地势相对平缓,周围多为当地居民的经济林地。规划利用现有经济林地,发挥黄岩栽培水果的传统优势,建设集台州市所有知名水果品种的观光果园。 2、保健度假木屋 水库以正南的林区范围内,有一处谷地地势平缓,植被丰茂,自然环境条件极其优越,规划在此建设小木屋,作为秀岭区块休闲度假的主要载体。 3、水上游乐项目 作为保健度假区的游乐项目以水上项目为主,具体项目应在饮用水源问题解决后,以不降低秀岭水库水质为前提专门设置。由于水库的权属问题,本规划对水上项目不进行深入的设计。 4、露天泳场 为了丰富秀岭休闲度假区的活动内容,同时为了避免污染水库水质,规划在水库以北的平地建设人工露天泳场一座,引水库的水作为泳池用水。 5、山地自行车 秀岭水库南侧环水已有宽约2米的林场工作道,坡度不大,对其加以整理适合开展山地自行车项目,该项目一方面可丰富休闲产品,另一方面可解决区内的交通问题。 秀岭休闲度假区在近期以保护为主,在水库的开发经营权等问题得到协商解决后,再逐步开展各项活动。 六、预留发展区 项目地方山区块北部地块有一人工水库,其周边有紫云、阜云双塔以及方山寺等人文景观,周边植被条件,同时也是黄岩方向上山的游客的必经之处,区位和景观条件较优,适合于开展多种旅游经营项目。 该区域土地使用权不属于林场,项目的设置需要与相关部门协商。本地块进行开发,必须在解决了土地归属、利益分配等问题之后才能真正实施;除此之外,当前旅游特别是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迅速,新项目新方法层出不穷,要经营好森林公园,必须为以后的发展留下余地。鉴于以上原因,为避免当地居民盲目开发破坏现有资源,同时为了给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留下长足的发展空间,将此区块划入森林公园,并规划为预留发展区,待时机成熟,可根据公园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需要设置相应项目。 七、森林生态保护区设计 森林生态保护区指不包含在以上五大区块范围内区域,作为开展森林生态保健游的基础环境,应对现有植被进行严格保护。同时,对部分接近与游览区的位置以及视觉焦点应进行林相改造,间植部分观叶、观花的景观树种,进而改善整个森林公园的视觉效果。 第二节 游憩产品与游览线路规划 一、游憩产品规划 游憩产品是森林公园直接提供给游客的具体旅游项目的组合。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以生态休闲保健为旅游产品特色,其游憩产品设计如下: 1、生态保健游憩产品 生态保健游产品强调生态环境的保健作用,提倡在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调节身心。主要依托于森林氧吧休憩区,包括负氧离子呼吸、静养、植物精气休疗养等旅游项目。 2、运动保健游憩产品 运动保健游产品强调运动健身,主要依托于森林趣味运动赏景区、保健游乐场以及秀岭水库,包括定向运动、野外拓展、水上运动、保健游乐等游憩项目。 3、传统保健游憩产品 传统保健游憩产品以传统的手段进行保健,主要依托于山脚的康体休闲中心,包括中医保健、足疗等传统保健项目。 4、森林观景产品 森林观景旅游产品依托于方山林区良好的森林景观和地形特点,分森林景观观景、城市夜景观景等项目 5、佛学养生与佛教朝拜产品 该类旅游产品依托于区内四处佛寺,即相国寺、瑞相禅院、九峰寺。主要包括佛学养身、宗教朝拜等旅游项目。 6、环境和保健教育产品 依托于生态保健教育长廊,开展以生态环境、保健等为主体内容的教育旅游。 7、休闲度假产品 休闲度假产品依托于秀岭林区良好的植被和水体条件。 二、游览线路规划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以森林休闲与保健为主题,以台州市民为主要客源,这决定了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与传统观光景区在游线安排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统观光景区常具有较为固定的游览线路、相对稳定的游览时间和具备封闭功能的出入口,但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以生态休闲保健项目为旅游主打项目,游客在公园内逗留的时间、游览线路和出入口的选择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游客可以进入公园游玩半天、一天或是多天,内容可以是整个公园所有项目,也可以是其中几个乃至一个项目,形式上可以是观光,也可以是休闲。因此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很难对全部游客安排游览线路,尤其是对于休闲保健游客,他们可能在某一个区域度假多天,也可能在某几个区域度过难以计算的天数。但考虑到我国传统观光型景区的习惯做法,本规划给出以下游览线路的规划,当然,这些规划仅能做为观光型游客的参考线路,不适用于当前日益增加的休闲型旅游者。 森林公园内部游览线路 一日游: 主要游览内容为方山林区所有的项目,包括宗教朝觐、保健游乐项目的参与等。由于入口多达四处,因此具体项目的先后次序可由游客自主决定。当天下山。 方案一:第一天游玩方山上景点,可在山顶野营度宵,第二天赴滨水度假区,下午返程。(迹可在山下传统保健区或滨水度假区过夜) 方案二:第一天上午登山,下午游玩部分项目,晚上野营,第二天上午继续在山上游玩,下午返程。 方案三:两天全部在滨水度假区渡过,属短途假日休闲游。 主要针对当地居民,第一天晚间出发,至方山顶野营区或秀岭木屋区过夜,第二天早间返城。 森林公园与外部旅游区的组合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周边有丫髻岩、九峰公园、在建的凉溪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区等诸多景点,外联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在实际实施管理过程中,可与周边景点联动运作、共享客源。 注:以上线路设计仅针对观光型游客,不适用于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主体游客群体――休闲保健度假型游客,这类游客的线路安排强调自主性,不作固定的线路设置。 第七章 植物景观规划 第一节 规划原则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规划应立足于当前较好的森林植被条件,以森林生态保健和景观效益为目标。在植物景观规划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 植物景观的改造以现有植被为基础,以森林生态保健为首要目的。 2. 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前提下,通过各种形式在整体上提高森林植被的景观价值。 3. 人工建筑周围的植物景观设计应结合环境美化、净化和香化要求进行,树种的选择与森林生态保健主题相结合。 4. 树种选择因地制宜,尽量选种具较高保健和观光价值的乡土树种。 5. 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优化的观点指导植物景观的改造。 第二节 植物景观规划 一、 森林趣味运动赏景区 该区域牛游塘以东区块现有植被条件较好,主要为针阔混交林,还分布有长势良好的柳杉;牛游塘以南则为半荒状态的茶园、矮灌丛及小竹;牛游塘以西区块则以人工杉木林为主;北部至山顶则为矮灌丛。本区是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重点。 牛游塘以东区块以保育现有植被为主,在部分林中空地可补植枫香、合欢、檫树、落叶润楠、红楠、深山含笑、猴欢喜等树种。 牛游塘以南的茶园等区域补植檫树、乌桕、七叶树、蓝果树、黄山木兰、 喜树等树种。 牛游塘以西人工林进行局部改造,山坡下部隔行植毛竹,中上部栽植枫香、厚朴、木荷等,形成块状混交林。 对北部至山顶的灌丛进行定向改造,增强景观效果,根据现有优势树种的分布情况,有目的地抚育和补植目的树种,形成大块状天然花园。可选目的树种有:山苍子、映山红、马银花、山矾、马醉木、短柄枹、山胡椒、野山楂等。 二、 森林氧吧休憩区 森林氧吧休憩区现有植被以针叶林和毛竹为主,整体林相偏于单一。该区块的植物配置应以保健功效为首要考虑因素,区域内在保留现有植被条件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增植能释放高浓度植物精气的树种,创造良好的森林保健环境。可以考虑的树种有:樟科、芸香科、木兰科、柏科、杉科等树种。 瑞相禅院的植物品种可参考下文九峰寺的绿化,同时应对现有的几株茶花进行重点保护。 三、 生态保健教育长廊 生态保健教育长廊现有植被以人工针叶林为主,多为中、幼龄的杉木。该区块道路两侧应进行重点的植被改造。选择因素应与各段教育内容相协调,尽可能多的配植具有保健功效的适生树种,并对每个种进行详细的说明,形成生态保健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该区段植物配植的重点和难点是选择尽可能多的抗污染和保健树种。以下列出部分可配植的树种:冬青、桅子、紫藤、盐肤木、金银花等。 四、 康体休闲中心 康体休闲中心位于台州市区,其植物景观应符合城市公园要求。该区块 现有长势良好的中山纪念林,植被以针叶林为主,其中部分地段分布有香樟、枫香等树种为主的高大乔木群落,局部森林环境优越。此外,在部分区块还分布有桔、枇杷等经济林种。 对该区块的植物景观设计,应在不破坏现有植被条件下进行。中山纪念林及其他已有的高大乔木群以整理抚育为主,不进行较大的改造工程;对于现有的经济林地及其他无高大乔木覆盖区域,应进行植物配置的专项设计,以市民休闲公园的要求对其进行植物景观重组,可配植在本地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品种。具体地段植物景观设计如下: 根据委托方提供的相关资料,梅花在当地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因此,市民健身休闲公园可以以梅花为主,间植具有保健功效的树种,如:杜仲、山茱萸等。 休闲保健中心、健身培训中心和健康指标监测中心的植物在考虑保健功效的前提下,尽量做好美化,并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点景的作用,可配植花、果、叶、冠型优美的植物,如:桂花、紫玉兰等。 3、休疗养中心的植物配置重点是营造优越的自然环境,为休疗养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可配植以下树种:七叶树、梧桐、桅子、南天竹等。 4、九峰寺的绿化以针叶树种为主,重点营造佛教场所庄严肃穆的氛围,应能体现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可配植中山柏、雪松、桂花等树种 五、 秀岭休闲度假区 秀岭休闲度假区所在的秀岭林区现有植被长势良好,多为针叶中成林,虽然林相过于单调,但大范围砍伐现有植被重新配植景观林不具备实际操作条件,因此在植被覆盖区域以保持现状为主。但区内部分地块已被林场开恳,这些区块严重破坏了整体森林景观,这些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可发展成为种 2、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森林病虫害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采用化学防治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防止环境污染,保证人畜安全,尽量减少杀伤其他生物。 加强植物检疫检验,引入外来种时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 对已经发生病虫害的区域(如秀岭林区的松材线虫区)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隔离。 3、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各项建设工程应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所有工程项目上的进行不得影响自然植物物种的生长、繁衍环境。 4、对珍贵植物单体进行特殊保护,如瑞相禅院前的茶花,应根据其生长习性创造符合其生长的环境。 5、在森林公园内采集标本、野生药材和其他林副产品必须经管理机构同意,并严格控制采摘范围和数量。 二、动物资源保护 1、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应贯彻“加强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 2、公园内除滨水度假区的垂钓等项目之外,禁止捕猎任何野生动物。 3、森林生态保护区禁止人类活动涉足,为野生动物创造尽可能优越的生境。 4、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不得引入外来野生动物。 第三节 景观资源保护 一、森林公园经营过程中应严格根据环境容量控制接待规模,不得无限制地超量接纳旅游者。 二、森林公园内游人有效视野范围内的林木不得进行生产性的经营和采伐活动,采取的经营措施必须符合景观要求。 三、对区内茶花、中山纪念林等古树名木应加以严格保护,严禁人为破坏。 四、对区内佛寺的修缮应贯彻“修旧如旧”的方针,力求恢复其历史面貌。 五、除必要林相改造需要外,禁止在森林公园内毁林开恳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破坏景观的行为。 第四节 生态环境保护 一、森林范围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 二、严格保护水源,公园内的生活污水必须达标排放。 三、森林公园内的燃料应电气化,尽量减少对大所的污染。 四、森林环境中严格控制噪音污染,白天应控制在60分贝以下,夜间应控制在45分贝以下。游乐场所应采取植物隔离或其他消声装置。 五、秀岭休闲度假区严禁向秀岭水库排放污染物和倾倒废弃物。水上游乐设施不得采用机动设备。陆地项目应在保证不会导致水土流失的前提下进行。 六、公园内设置多处垃圾桶,由专人定时清理,公园内设专用垃圾处理点,全部垃圾统一回收处理。 第五节 安全、卫生工程 一、森林公园内游乐设施必须达到安全标准,并定期检修。 二、山体或建筑内外,凡游人正常活动范围边缘临空高差大于一米处,均设置护栏设施。 三、各种装饰性、示意性、安全防护性护栏及游乐设施边缘严禁采用锐角、利棱等形式。 四、森林公园内的厕所采用生态公厕,并根据游客密度设置。 五、秀岭水库的水上游乐项目应有专门的安全设施,并配备专业水上救护人员。 六、夜间登山道路以及夜间活动场所应有适当的照明设备。 七、森林趣味运动赏景区各项活动的开展应有专业人员指导。 第六节 森林健康工程 公园内马尾松林受到松线虫病的侵害,个别出现死亡。必须把死亡松树及时移出林地,每年春天对松树死亡留下的林窗布植阔叶树,树种可选择枫香、麻栎、木荷、苦槠、深山含笑、木莲、冬青、红楠等,把马尾松林逐步改造成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混交林。 立地条件优、长势良好的杉木林可逐步择伐,利用天然更新原理逐步将杉木林改造成杉阔混交林,年择伐强度不超过10%。长势不良地段逐年隔行采伐,下坡可种植毛竹,中上坡常绿阔叶树,树种可选择香樟、华东楠、杜英等。阔叶树更新幼树生长良好的地段可以不补植,利用天然更新恢复阔叶林。 秀岭的经济林、果树必须严格防止水土流失,林权属于农民的,未经批准,一律不得采伐或进行品种改造。 第九章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一节 公园大门 考虑到未来景区发展的外延,现在规划的大门为临时标志性大门,由于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地块零碎,因此临门性大门有多个,且相互之间的名称可能会存在差别。初步规划如下: 方山林区三个,一个设置于石屋以上的道路上;一处为从九峰双塔到公园入口处;另一处可设置于十里铺民兵训练场,此处大门为标志性大门。此三个大门可以以“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森林赏景健身区”命名。 方山下城郊林区由于靠近居民生活区,因此其大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命名为“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康体休闲区”。 秀岭林区的临时性大门可建设在秀岭水库北侧,以“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休闲度假中心”命名。此处大门的建设应与相关部门协调取得共识后再进行建设。 此外,在方山脚主要上山通道以及各主要入口设立标志牌,介绍方山省级森林公园。 第二节 餐饮与住宿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住宿和餐饮服务场所主要有以下几下: 一、五峙堂健康调理所:在瑞相禅院西南约100米处原林场的茶场位置的健康高调理所,规划设置床位100个左右,同时提供可同时容纳100人就 餐的餐饮服务。健康调理所的建筑外观要与周围环境协调,建成后的宾馆应集景观、休闲、保健等功能于一身。所提供的餐饮以保健养生食品为特色,开展食疗服务。其主消费群为上山游览并住在此处的高消费游客群体。 二、秀岭度假区:项目建设近期规划在小木屋区建设度假休闲型住宿接待设施,为防止污染水源,木屋的规模和档次应加以控制,其外观应与周围环境协调。在现有林场场部建设餐饮服务点一个,饮食以台州本地风味为主,为保护水源,应严格控制规模,其主消费群体为区内游客。 三、牛游塘餐饮点:主要提供中餐服务,以山珍野味和保健菜肴为特色,可容纳50人同时用餐,主要满足山上在用餐时间在周边游玩的游客的中餐需求。 四、休闲公园食疗大排档:建设于城效林区市民健身休闲公园内,引居边入园经营保健食品为主的、以排档为形式的餐饮服务,主要满足台州市民夜宵需求。 第三节 购物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设置两处购物场所,其一位于市民休闲公园,另一处设置于秀岭水库西侧公路旁,形式以小型店辅为主,主要满足游客购买旅游商品和日用品的需求。 旅游商品包括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工艺品、馈赠礼品等,旅游商品的开发应具有生态保健特色,避免出售与其他景区雷同的产品。 第十章 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第一节 道路交通规划 一、规划原则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道路建设应符合以下原则: 1、道路布设满足旅游、护林防火、环境保护以及森林公园职工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 2、充分合理利用现有道路。 3、道路所经之处尽量做到有景可观,防止单调平淡。 4、道路建设不得进行大填大挖,尽量不破坏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观。 5、道路走行位置不得穿过危险的地质不良地段。 6、路网设计尽量形成回路。 二、道路规划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外部交通便利,在此不再进行规划,其内部交通规划如下: 新建公路:与“绿心”和台州市凉溪农业生态观光区取得协调,从凉溪农业生态观光区引入公路至牛游塘,规划道路为宽约6米的沥青路面双车道盘山公路。 改建现有教育长廊的道路,规划改建为宽4米的沥青公路,在公路一侧另建卵石铺面的康健步道。 新建山脊观光道路:在方山景区北部的山脊线上新建宽约1.5米的步道。改建五峙堂后登顶道路,增加便利性。 改造秀岭林区场部以内的道路,选部分路段以建成康健步道,其他地段建成山地自行车车道。 城效林区范围内新建贯空南北的道路一条。其他道路布设应结合休闲公园等项目的建设另作专项设计。 其他道路保持现状。 第二节 给排水工程规划 良好的植被条件蕴涵着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优质的水体资源。方山是其周边居民重要饮用水水源所在地,同时秀岭水库也是原来院桥镇的饮用水源。但森林公园内尤其是方山林区由于集雨面积小,水量总体不足,为满足旅游、生产用水的需求,必需加以合理的规划。 一、给排水规划原则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给排水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给水工程综合考虑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的需要。 2、充分利用现有给排水系统和设施。 3、给水方便可行,经济适用原则。 4、污水通过暗管达标排放。 5、充分利用地形特点自流供排水。 二、重要用水点给水规划 1、消防用水 根据消防需求选择合适地段建设消防水池,水源以聚集雨水为主。 2、五峙堂健康调理所地处山谷,地形上有利于自流取水,因此规划建立 一处蓄水池,采用自流供水。 3、牛游塘用水点由于地处山体上坡,集雨面积过小,雨水自流难以满足旅游和生用水。规划在幽游茶苑以西建立蓄水池一座,并在附近开挖水井,以备水量不足时作为补充水源。 4、康体休闲中心的供水纳入城市给水网络。 5、秀岭度假区的供水纳入秀岭供水系统,同时自建蓄水池一座,以备不 三、排水规划 排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和雨水。 雨水直接排入溪流、水库或渗入土壤。 城郊林区污水纳入城市污水管网。 除以上用水点外,森林公园其他区块的生活污水采用分散处理,其处理流程如下图: 生活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 第十一章 组织管理 第一节 组织机构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功能及未来发展要求,充分考虑当前台州市经济发展模式,按便于管理、高效运作、满足需求的原则,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应以现代企业模式规划其组织机构。规划设立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以股份合作方式经营运作。其具体机构设置如下: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组织机构结构图 第二节 人员编制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旅游接待规模和台州市经济发展状态,参照相关指标,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人员编制规划如下: 管理委员会由黄岩区林业局协同参股单位或个人组成,推选董事长1名,其下设总经理1名。办公室设主任1名,秘书2名,司机1名;旅游经营部设经理1名,下设部门副经理各1名,共6名,下设职员视实际情况而定;营销部设经理1名,营销员3名。工程部设经理1名,副经理3名,分别分管基建、维修和环保,下设机构及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人事部设经理1 名,副经理3名,分别负责人事、劳资和培训业务。财务部设经理1名,会计、出纳各1名。导游、保安、服务人员等其他职员视实际情况另行确定。 第三节 项目开发体制 规划范围内不同土地使用权属的单位可以采用股权、租赁等形式联合开发。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可对外招商引进资金,林场和土地使用权所有者可以以参股、租赁等灵活形式。 第十二章 投资概算 一、估算范围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投资概算森林公园建设中的交通工程、景点建设、给排水、电信电视工程、环境保护、征用土地、植物景观营造等各方面的费用。 二、投资估算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功能取向,考虑当前物价造价及劳资水平,估算出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投资为5030万元。估算明细如下表: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投资概算表 第十三章 效益评价 第一节 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旅游项目特点、旅游接待规模,立足于当前台州市人民物质生活状况,参照相关旅游区的游客消费水平,对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经验效益作如下评价: 参考当前相近规模的台州市旅游点消费水平和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特点,假设来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游客人均消费为150元,结合前文的旅游规模预测,森林公园近年旅游总收入如下表: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旅游总收入一览表 根据以上计算,方山省级森林公园至2012年旅游总收入为16530万元,以30%的利润率测算旅游纯收入: 16530万元×30%=4959万元 根据投资概算,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投资为5030万元。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建成开放后至2012年的旅游纯收入为4959万元。至2013年收回投资,投资回报期为7年。 第二节 生态效益分析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建设具有很大的生态效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造现有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一、项目本身以生态保健为特色,要求对现有生态环境的严格保护和提升。 二、项目建设地内部分区域现有生态环境并不理想,尤其是村庄范围内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通过项目的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改造现有生态条件。 三、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旅游休闲环境营造有利于良好生态系统的建立。 四、项目的建设能促进当地居民生态意识的建立,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的关键问题。 第三节 社会效益分析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建设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 一、森林公园的建设将提供较大数量的就业岗位。 二、森林公园休闲保健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加强周边城市居民的休闲保健意识,有望从根本上缓解城市居民亚健康状况问题。 三、森林公园的建设能促进林业产业经营模式的转变,进而引导传统林业在经营管理模式方面的转型。 四、旅游项目的一展能为国家增加税收。 五、生态保健旅游项目的开展能对当地居民进行休闲保健和环境保护的教育,进而提高当地居民的整体素质。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区位分析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现状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总体布局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景点及游憩产品规划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游憩设施意向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绿化意向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服务设施规划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给排水工程规划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编 制 人 员 名 单 项目名称: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 项目设计单位: 设计证书: 项目负责人: 项目组成员: 项目指导: 台州市黄岩区方山下林场 浙江林学院风景旅游研究所 浙江林学院园林设计院 乙级121121-sy 朱 铨 讲师 章志攀 陈新青 孙 治 张稼敏 孟明浩 卢 震 严少君 方躬勇 肖胜和 俞益武 教授 全球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认证组织――绿色环球21 特别顾问 第一章 基本情况 .............................................................................................................................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 1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 1 第三节 历史沿革 ........................................................................................................................ 2 第四节 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 2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条件分析 ............................................................................................... 3 第一节 森林保健旅游发展背景分析 ........................................................................................ 3 第二节 森林旅游资源评价 ........................................................................................................ 5 第三节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优劣势分析 .......................................................................... 11 第三章 总体设计依据和原则 ..................................................................................................... 12 第一节 总体设计依据 .............................................................................................................. 12 第二节 总体设计原则 .............................................................................................................. 12 第四章 总体布局 ......................................................................................................................... 13 第一节 森林公园性质和主题定位 .......................................................................................... 13 第二节 森林公园范围 .............................................................................................................. 13 第三节 规划期限 ...................................................................................................................... 13 第四节 森林公园总体布局 ...................................................................................................... 14 第五章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 15 第一节 环境容量与游客容量 ................................................................................................. 15 第二节 游客规模预测 ............................................................................................................. 16 第六章 游憩项目与游览线路规划 ............................................................................................. 17 第一节 游憩项目规划 .............................................................................................................. 17 第二节 游憩产品与游览线路规划 .......................................................................................... 23 第七章 植物景观规划 ................................................................................................................. 25 第一节 规划原则 ...................................................................................................................... 25 第二节 植物景观规划 .............................................................................................................. 25 第八章 保护工程规划 ................................................................................................................. 27 第一节 规划原则 ...................................................................................................................... 27 第二节 生物资源保护 .............................................................................................................. 27 第三节 景观资源保护 .............................................................................................................. 28 第四节 生态环境保护 .............................................................................................................. 28 第五节 安全、卫生工程 .......................................................................................................... 29 第六节 森林健康工程 .............................................................................................................. 29 第九章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29 第一节 公园大门 ...................................................................................................................... 29 第二节 餐饮与住宿 .................................................................................................................. 29 第三节 购物 .............................................................................................................................. 30 第十章 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 30 第一节 道路交通规划 .............................................................................................................. 30 第二节 给排水工程规划 .......................................................................................................... 31 第三节 其他基础设施工程 ...................................................................................................... 32 第十一章 组织管理 ..................................................................................................................... 3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33 第二节 人员编制 ...................................................................................................................... 33 第三节 项目开发体制 .............................................................................................................. 33 第十二章 投资概算 ..................................................................................................................... 34 第十三章 效益评价 ..................................................................................................................... 35 第一节 经济效益分析 .............................................................................................................. 35 第二节 生态效益分析 .............................................................................................................. 35 第三节 社会效益分析 .............................................................................................................. 35 附 图 ............................................................................................................................................. 36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区位分析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现状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总体布局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景点及游憩产品规划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游憩设施意向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绿化意向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服务设施规划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图 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给排水工程规划图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浙江省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座落于台州市中心,位于黄岩、椒江、路桥三区的中心位置。台州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东濒东海,南邻温州市,西与金华市和丽水市毗邻,北接绍兴、宁波两市。其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0°17′~120°55′和北纬28°02′~29°21′之间。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主体建设区域位于台州市64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的中心地带——方山,海拔529米;另一建设区块位于黄岩区院桥镇的秀岭水库周边。总建设面积约为24552亩。区位优势明显。 二、地形地貌 台州市地质构造属华夏陆台闽浙地质的组成部分。地表结构除仙居、天台二县属中山盆地和临海市、黄岩区西部属中低山外,多属浙江沿海丘陵岛屿平原。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全市地势呈西北――东南走向,西部、北部为丘陵地带,南部平原,东部滨海地块地势平坦开阔。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平原、浅海滩涂海拔梯度逐级递降。 台州市内山脉主要有三支:北支为仙霞山脉,中支是为括苍山脉,南支属北雁荡山脉。 台州市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二大水系,即椒江水系和金清水系。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地地处黄岩、椒江、路桥三区交界处,属北雁荡山脉余支,局部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建设地土壤为红壤。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地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光照适中。年平均气温16-18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7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9摄氏度;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常年降水日数160-170天,6-10月可能出现台风的热带风暴。 方山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地以黄岩区方山下林场所属林地为主,区内植被良好,是台州市“绿心”中植被保存最好的区块。项目地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混交松、杉、柏等常绿针叶林,还有部分竹林、茶园等,山脚区域还有分布蜜桔、枇杷等经济林种。整体植被较好。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台州市地处浙江东部沿海,属上海经济协作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前沿地带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台州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创造了蜚声国内的“温台模式”,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重要发源地。经济机制灵活,民间资本丰厚,市场繁荣发达。2003年台州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92.7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000元。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台州市区人口200多万,所辖的黄岩、椒江、路桥是台州经济发展的黄金三角,经济发达,商贾云集,交通便利。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海门港、黄岩机场等陆海空交通齐备。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台州已基本形成了中等城市的格局,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
本文档为【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文本_图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