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2019-02-10 10页 doc 323KB 147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我本菩提

从业20多年,业务熟练,多次被评为技术能手

举报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表演《大鹿》教学目标1.唱好歌曲中的跳进音程。2.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不同角色,为歌曲四个乐句设计不同的速度、力度及音色,以表现歌曲形象。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编创,表演歌曲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为歌曲的乐句设计不同速度,创编歌曲。教学过程1.聆听范唱(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2)再次聆听歌曲,学生边听边以稳定的速度击拍(拍手、点手心)2.学唱歌曲(1)跟着老师按歌曲节奏读歌词,边读歌词边击拍。(2)分角色按节奏读歌词(仍然应强调击拍):第一、第二句集体读,第三句女生读,第四句男声读。(3)...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表演《大鹿》教学目标1.唱好歌曲中的跳进音程。2.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不同角色,为歌曲四个乐句不同的速度、力度及音色,以表现歌曲形象。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编创,表演歌曲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为歌曲的乐句设计不同速度,创编歌曲。教学过程1.聆听范唱(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2)再次聆听歌曲,学生边听边以稳定的速度击拍(拍手、点手心)2.学唱歌曲(1)跟着老师按歌曲节奏读歌词,边读歌词边击拍。(2)分角色按节奏读歌词(仍然应强调击拍):第一、第二句集体读,第三句女生读,第四句男声读。(3)老师弹奏钢琴(慢速),学生在心里随琴默唱。(4)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学生随琴轻声默唱。(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歌曲。3.表现歌曲(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①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②第一、第二乐句是谁演唱的?第三、第四乐句是谁演唱的?(2)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第一、第二乐句齐唱或领唱,第三乐句女生演唱,第四乐句男生演唱)。(3)歌曲第三、第四乐句应该怎样演唱?①第三乐句应该怎样演唱才能表现小兔子的急迫心情?(速度稍快,力度稍强)②第四乐句应该怎样演唱才能表现大鹿保护小兔子的坚定决心?(中等速度,力度中等)③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分角色表现歌曲。4.编创表演(1)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歌曲基础上编创、发展故事情节。①分配角色,如故事叙述者、小兔子、大鹿、太阳公公、大树爷爷、花仙子等。②可设计偷猎者的形象,用简易的模拟枪声。③可设计《森林的早晨》《偷猎者》《手挽手》三个情节。(2)学生根据以上情节选配音乐、编创表演动作。(3)学生边唱边表演。5.师生共同表演之后,师生共同评价。可评出最佳编配、优秀演员等奖项。:第 二 课 时教学内容《永远住在童话里》教案教学目标:通过聆听音乐,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趣。表演童话故事。教学重点、难点:主旋律的音准、培养学生创编的能力。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在音乐声中,拍手进教室。2、师生问好。12 34│5—│51 76│5—│150│630│ 同学 们好老师您好,您好您好54 32│1—‖老师您  好。二、基本练习1、发生练习:1234│5—│5432│1—‖鲜花爱雨露, lululululu。2、模奏练习:2/4×× ××│×× ×│×××│×—‖2/4×× ×│×.×│×× × │×—‖2/4× ××│×× ×│× ××│××‖(教师用手拍出每条节奏,学生模奏出来。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3、导入:同学们,你们都谁听过童话故事?你能讲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介绍给其他的小朋友吗?同学们知道的故事人物真多,接下来,老师将要把你们带入到美丽的童话世界,你们去哪里寻找更多的童话故事和童话人物。四、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1、教师播放多媒体,聆听歌曲范唱看动画人物。提问:歌曲中都唱了哪些童话人物?(白雪公主、小矮人、海的女儿、稻草人••••••)2、聆听歌曲第二遍,感受音乐的速度与情绪。3、让学生了解这是首合唱曲。4、你能模仿歌中唱到的动画人物吗?听歌曲,任意表演你喜欢的动画人物。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趣。五、童话故事表演1、喜欢相同童话故事的小朋友到一组,选择喜欢的童话,在音乐背景下排练,自己选择表演形式。2、教师参与到各组中去,与他们一起讨论、编排。3、各小组展示。六、课堂小结。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糖果仙子舞曲》教学目标:1.聆听乐曲《糖果仙子舞曲》,认识钢片琴并感受其音色。2感受乐曲的梦幻色彩以及抒情、优美的情绪。教学重点、难点:主旋律的音准、培养学生创编的能力。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2、师生问好。二、复习歌曲《小红帽》、《大鹿》。1、1234│5—│5432│1—‖ 鲜花 爱雨露, lululululu。2、复习歌曲《小红帽》、《大鹿》。3、模奏练习:2/4×× ××│×× ×│×××│×—‖4、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三、欣赏乐曲《糖果仙子舞曲》(1)教师介绍《胡桃夹子》故事情节有及乐曲在舞剧中表现的场景。(2)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梦幻色彩。(3)教师出示钢片琴图片,结合音响,向学生介绍钢片琴。(4)聆听、记忆第一主题。(5)完整聆听,听辨第一主题在乐曲中出现几次。(6)教师播放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糖果仙子舞曲》相关视频片段,学生欣赏,感受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并对芭蕾舞的结合,并对芭蕾舞有初步了解。课后反思:第 四 课 时教学内容1.知识“音的高低”2.知识“柯尔文手势”教学目标:1.知道音有高低,并能初步听辨音的高低。2.学习柯尔文手势并模唱唱名。教学重点、难点:听辨音的高低,并学习柯尔文手势。教学过程1.知识“音的高低”(1)教师可由有视觉感的物体的“高度”引入“音的高低”对比。①教师与同学或同学之间相互比身高。②长颈鹿妈妈与小长颈鹿的个子高低对比。③两幢建筑物的高低对比。(2)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组,分别模仿小鸟与老牛的叫声、小猫与狗的叫声、自行车铃声与火车鸣笛声、闪电与打雷声音。(3)教师请学生说一说以上各组声音,音色上有什么区别。(小鸟、小猫的叫声、自行车铃声以及闪电的单色具有尖、细、明亮等特点;而老牛、狗的叫声、火车鸣笛声以及打雷的单色具有低沉、厚重、浑厚等特点。)(4)小鸟的叫声比老牛的叫声高,小猫比狗的叫声高,自行车铃声比火车鸣笛声高,闪电比打雷的声音高。(5)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分别模仿两种动物或物体发出的高低不同的声音,请其他组的同学听辨。(6)学生聆听几组乐器的声音,辨别音的高低。(小提琴与大提琴;小号与大号;鼓与三角铁等)(7)认识唱名。①音乐中,“音的高低”用“1234567”(简谱)来表示(五线谱则以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来表示),由低到高排列。②教师带领学生模唱唱名,边唱边用手势模仿爬楼梯的动作,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音的高低。   2.知识“柯尔文手势”(1)教师向学生介绍“音的高低”也可用“柯尔文手势”来表示。(2)教师边唱边示范柯尔文手势。(3)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柯尔文手势①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柯尔文手势。②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柯尔文手势并模唱唱名doremifasollasido1.3.总结下课教学反思:第五 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红帽》教学目标1.用轻快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小红帽》。2.学唱歌曲《小红帽》的唱名。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背唱歌曲,并能进行创编表演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和《小动物的歌》。(二)课题导入1.以童话故事《小红帽》导入课题:可采用看录像、听录音或教师讲故事、学生讲故事等形式。2,教师可边讲故事边创设情境(在黑板上画简笔画或贴图片,亦可用实物投影等)。(三)学唱歌曲1.出示课题听范唱(教师范唱或录音、CD范唱等)。2.学唱歌曲。①读歌词。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学生可采用全体读、小组读、个别读等形式。②学唱歌词。步骤A.唱准确:听范唱→跟唱 →全体跟琴唱。B.以轻巧的声音唱出感情:先听、看范唱。师生一起分析歌词:轻快→害怕 →轻快(渐弱)。C.有表情的演唱:个别唱、分组唱师生共同评价,全体唱。D.全体背唱歌曲。③完整地演唱歌曲。3.跟着老师唱唱名。全体跟老师学唱唱名,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手指唱名);师生接唱:音程跳度大的、稍难的小节老师唱,相对简单的小节学生唱;分组跟唱或接唱,个别跟唱或接唱等。4.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步骤1:A.学生根据歌词,小组自编动作。       B.教师到各组指导。         C.学生分组表演。步骤2:A.教师引导全体学生想动作,个别展示。         B.教师请学生做动作,当时指导,全体学做。         C.全体表演。(四)教师做本课小结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数蛤蟆》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数蛤蟆》,引发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绪与调式。通过学说童谣,学生有初步的节奏感。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熟练演唱童谣《数蛤蟆》,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表现自己,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教学重点、难点: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数蛤蟆》。2、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吐字的清晰灵巧。教具准备:  琴、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2、导入新课师:今天呀,蛤蟆们要开音乐会呢,听,可热闹了。(出示蛤蟆欢叫的视频)你们想去参加吗?音乐会的大门打开了,让咱们唱着歌儿一起去参加吧。师唱,出示课题。三、学唱歌曲<数蛤蟆>(1)欣赏《数蛤蟆》,学习节奏。1、师:孩子们喜欢这首歌吗?喜欢里面的蛤蟆吗?蛤蟆是田野里的歌唱家,它们的叫声长短不同。2、师用长短不同的声音模仿蛤蟆叫。学习:四分节奏、八分节奏、十六分节奏。3、它们长短不同的叫声组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歌曲中好听的节奏(视频出示节奏),哪位孩子来读一读。节奏学会了,我们学习旋律就更简单了,不信,咱们来试试。(2)识谱(出示谱)。1、师唱旋律,生找相同的乐句。2、教唱:合作唱谱二遍。3、教唱最后一句:535312321。4、用“呱”模唱。真是一群认真可爱的小蛤蟆,咱们用蛤蟆语言表扬一下自己吧。(3)读词。1、教读:全首教一遍。2、教读:合作读。3、教读十六分节奏。4、衬词。5、拍手齐读。(4)唱词。1、教唱:合作唱二遍。2、跟着范唱小声齐唱。3、教唱最后一句:扑通扑通。。。。4、跟着范唱小声齐唱全曲。5、分不同形式唱:合作唱-----齐唱-----指名唱。6、歌曲表达的处理:听老师范唱,说说跟自己唱的有什么不同。(强弱、儿话、风趣、跳跃)7、放视频:小声唱---齐唱。四、创编歌词,舞蹈。音乐会真热闹呀,你们知道参加音乐会的蛤蟆有多少只吗?我们来数一数。1、唱着数一只、两只、三只。。。。。许多只。孩子们课后可以相互问答数一数,看谁算得又快又准。2、创编舞蹈。五、德育渗透。  保护青蛙,顶呱呱。保护环境,靠大家。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花蛤蟆》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花蛤蟆》,领会歌曲描绘的意境,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2、通过学习装饰音及演唱,引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花蛤蟆》。3、通过开展音乐活动声音造型《荷塘欢歌》,培养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学生音乐表现力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唱好歌曲中的倚音,积极主动的表现歌曲是重点。2、声音造型是难点。教学准备:课件、头饰、打击乐(双响筒、木鱼、舞板)。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好。2、学习歌曲《花蛤蟆》。1、老师这里有首歌也是表现夏夜荷塘欢腾的景象的,请听。(放录音)请你根据歌词唱的内容描述花蛤蟆有趣的样子。边听歌曲边请几名同学把歌词描绘的花蛤蟆画到黑板上。全班朗读歌词检查各位选手的画。2、这首歌有几处花蛤蟆的叫声?请找出来。这些模仿蛤蟆的叫声都用了哪种装饰音?(倚音、下滑音)跟琴学唱这四个乐句。3、再听歌曲,找出你已经听会的乐句教大家唱一唱。4、师生交流:你还有哪几句不会唱,请大家来帮帮你。跟琴唱不熟悉的乐句。5、齐唱全曲。6、歌唱前加入花蛤蟆叫声投入演唱歌曲。3、表现歌曲《花蛤蟆》。1、自由选择小组:歌唱组、表演组、打击乐伴奏组。2、分组设计、创作队形、练习。3、集体演绎。4、评出优秀表演队、绩优秀创意队。快乐节奏三分钟,引导学生用青蛙的叫声来模仿各种节奏。四、声音造型游戏:荷塘欢歌。1、出示课件“荷花图”:这么美的荷花池,到夏天的时候会有很多青蛙蛤蟆来与荷花做伴并唱歌,下面我们用青蛙的叫声来营造“荷塘欢歌”的景象。2、请同学们想好一个蛤蟆叫的节奏,师随意点名模仿,看谁的节奏创作得最好。3、请一名同学上台像老师一样指挥,师和其他同学坐在一起模仿。5、拓展。请大家欣赏关于花蛤蟆的艺术作品,并请大家进行评价。六、德育渗透七、结束语:同学们,今天非常高兴和代价一起学习了这首山东民歌《花蛤蟆》,他使我们在一次的感受到了民族歌曲的魅力,让我们大家一起在洞庭的歌声中舞蹈吧!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布老虎》教学目标能随着《布老虎》的音乐展开想象,初步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并初步了解有关布老虎的民俗。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引导学生分辩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教学准备:课件、头饰、打击乐教学过程1、导入1、出示布老虎的图片或实物,导入欣赏教学。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用布做的老虎。2、介绍有关布老虎的民俗。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布老虎是儿童的玩具,它以头大、眼大、嘴大、尾巴大的造型来突出勇猛的神态,虎头及五官显得天真和稚气,透出儿童一样可爱的憨态。在我国农村,人们都喜欢用老虎的造型来打扮小孩,头戴老虎帽,脚穿老虎鞋,手中拿着布老虎,睡觉时还有老虎枕……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财富。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或者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虎脸,寓意健康、强壮和勇敢。民间还常用“虎头虎脑”来形容孩子,寄托着父母希望宝宝健康成长的美好心愿。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描绘布老虎的乐曲。二、欣赏《布老虎》1、初听《布老虎》音频,提问:乐曲的情绪?学生回答:欢快、高兴等。教师:这首乐曲形象地描绘了多姿多彩、栩栩如生的布老虎,我们再来听一听。2、复听《布老虎》音频。(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布老虎各种不同的姿态和动作。(2)引导学生分辨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分别播放《布老虎》主题一音频、《布老虎》主题二音频,并出示两个主题的乐谱。(《布老虎》主题一乐谱、《布老虎》主题二乐谱)教师:这两个主题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一个表现了凶猛的老虎,一个表现了温顺的老虎。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描绘了貌似凶猛和比较温和两种不同的老虎形象。3、完整欣赏《布老虎》音频乐曲。(1)当听出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时,可以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辨乐曲的主题。(2)当听出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时,可以用动作来表现。学生用动作表现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二、课堂小结通过欣赏《布老虎》,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布老虎的民俗,分辩了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而且还能随着《布老虎》的音乐展开想象。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加喜欢踢毽子这项体育运动,更加喜欢布老虎。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猜谜谣》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聆听世界名曲,开拓学生音乐视野。  2、通过唱一唱,跳一跳的形式欣赏多首民族歌曲,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加对各地民歌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欣赏乐曲并对各地民歌了解教学用具  电子琴、音响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1、学生听《猜谜谣》的伴奏音乐进入教室入座。2、安定情绪,师生问好。二、学习乐曲《猜谜谣》1、导入师: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两个角,抱着头。上树顶,爬树头。扁扁嘴,细长的脖。坐着高,站着低。师:在这个谜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种动物。生根据谜面猜谜底,对说出不常见的动物答案的人给予肯定与表扬。师: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听听人家是怎样回答的。2、播放录音泛唱,生整体感受歌曲。师:哦,原来每句谜面都有几种答案呢。3、把歌词以儿歌的形式来朗读(1)按歌曲的节奏齐读歌词(2)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读歌词4、学唱歌曲(1)跟着范唱反复学唱乐曲,并用动作模仿该种动物。(2)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问一组答,后两句齐唱,并交换演唱内容。(3)给予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请两人一组进行对唱,并让学生评价,如认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来纠正。三、欣赏其它民族戏曲1、谜语不但涉及到字谜,歌谜,就连戏曲也不甘落后。同学们知道哪些戏曲?(1)多媒体展示黄梅戏剧照。  师放黄梅戏《对花》片段,并附歌词,学生猜测。  同学们来总结一下黄梅戏的特点是什么?  师范唱一句,学生评论。 (2)老师带领学生清唱《对花》片段,并附有黄梅戏动作,学生边唱边模仿。  (3)知道黄梅戏起源于什么地方吗?  老师介绍黄梅戏的起源。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或采茶调,它起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以演唱“两小戏”,“三小戏”为主的民间小戏。后传入安徽在以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长期流行,用当地方的言说唱,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四、课堂小结 欢乐的音乐课很快就结束了,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唱了山东的《猜谜谣》,欣赏了黄梅戏《对花》,欣赏几首有趣猜谜调,了解了各民族的歌曲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猜谜调,如,浙江民歌《对鸟》、广西民歌《刘三姐》,东北民歌《正对花》等等。希望大家都能热爱民歌,并能继承发展,也愿中国的民歌艺术常青。教学反思第五课时 欣赏《舞龙》教学目标体会舞龙的热闹场面,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感受舞龙的紧张气氛,体会积极向上,合作团结的精神。教学用具:多媒体、打击乐器教学过程1、导入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课件出示儿歌)同学们知道这首儿歌是写哪个节日的吗?在这一天,在北方,人们都吃饺子,穿新衣,孩子们放鞭炮;在南方,人们则要舞龙。(板书课题)2、简介舞龙。(课件出示图片资料)2、初读感知1、听赏歌曲,了解歌曲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2、再听歌曲,同学边听边想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场景?3、这场舞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两个词来一下吗?三、分析歌曲(1)学习第一段。1、听赏第一段并思考。(1)找出描写龙和队员的乐段并画出来。(2)哼一哼,说一说龙和队员有什么特点。2、哪几段是描写舞龙场面的?从中可以看出舞者有什么样的气势?3、哪几段是描写队员的?队员有什么特点?(2)学习第二乐段。1、听赏第二段,感受舞龙过程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1)比赛进行的怎么样?哼唱表现舞龙场面的句子。(2)旋律和第一段比有什么不同?2、反复听,感受舞龙的紧张和激烈。(3)体会现场观众的心情。自由发言。(4)体会感悟想一想舞龙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板书:团结合作)四、总结下课第六课时 《大头娃娃》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歌曲中的跳音,唱跳音时能控制好气息。能用连贯、跳跃两种旋律表现大头娃娃的笑声。用动作和歌声表现大头娃娃滑稽可爱的神态。2、借助伸展和收缩的动作,掌握ХХ和ΧΧΧΧ两种节奏疏密,并能及时转换。3、通过相互指唱,体验风趣、滑稽的情趣。教学重点:1、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歌曲的四个乐句。2、知道顿音要唱得短促、轻快;为歌曲设计演唱时的力度变化。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打击乐器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先请几位同学戴上大头娃娃面具进入教室,随歌曲《大头娃娃》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2)教师简介大头娃娃。2.学唱曲谱(1)聆听歌曲,感受欢快的情绪。(2)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第二乐句的相同与不同。两个乐句基本相同,只有结尾两个音不同。(3)跟教师模唱歌曲前两个乐句,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演唱。可通过没附点与有附点的对比,帮助学生唱准附点八分音符;还可用稍强的力度演唱“5.”,也对学生唱准附点八分音符有所帮助。(4)用视唱法学唱第三乐句。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曲谱,首先确定节奏的读法,提示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然后再唱旋律,最后再指导顿音的唱法。其中“6—4—6”大三度音程不容易唱准,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5)引导学生观察第四乐句与哪一个乐句相同,然后请学生自书演唱第四乐句。(6)完整演唱曲谱。3.学唱歌词(1)演唱歌词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分辨歌曲的四个乐句,知道在每个乐句结束处换气。(2)第三乐句时要能唱出“连”与“顿”的对比。(3)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4)请几名同学演唱歌曲,其他同学认真聆听、评价。(5)边唱歌曲边用动作表示四个乐句。可提示因为第二、第四乐句完全相同,所以表现的动作也应该一样。4.表现歌曲(1)教师请几位学生戴上大头娃娃面具到台上随歌曲表演,其他同学演唱歌曲。学生相互对演唱、表现做出评价。(2)最后教师统一动作边唱歌曲边表演。注意要以演唱为主,不能因为动作忽略了声音的美感。教学反思第七课时 《士兵进行曲》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感受进行曲的特点。2.欣赏《士兵进行曲》能跟着音乐的节奏整齐地做出相应的动作,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并享受表演的快乐和创作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能跟着音乐整齐地表演动作。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节奏游戏:(课件出示)1、师示范,生模仿。2、跟音乐《士兵进行曲》律动。三、欣赏教学:1、出示要求: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做什么?A、踏步B、跑步2、听后讨论。师讲解:进行曲:是一种富有节奏步伐的歌曲。最初它产生于军队的战斗生活,用以鼓舞战士的斗争意志,激发战士的战斗热情。3、视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进行曲给你怎样的感觉?A、优美、抒情B、欢快、活泼C、刚健、有力4、出示口令:1)指生读一读口令。2)跟音乐踏步并读口令。3)点评。继续音乐活动:5、打击乐伴奏:出示:大军鼓、小军鼓。介绍演奏方法。师范生模。分部指导,让学生分别敲击音乐凳的侧面和上面(也可拍手)。随音乐演奏。5、小结: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叫什么?课件:《士兵进行曲》选自德国作曲家舒曼的《儿童曲集》。乐曲简洁、精练,通过富有特点的旋律与节奏,表现了木偶兵进行操练的情景,塑造了一群深受儿童喜爱的木偶兵的形象。6、简介舒曼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劳动最光荣》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教学,指导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中欢快,活泼的情绪。学生会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2、认识劳动的价值,体验劳动的喜悦与快乐。3、引导学生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感受歌声带来的欢乐,渗透创造意识。教学重难点:体会劳动的乐趣,并创编动作。教具准备:音乐课件,动物头饰等。教学过程:一、师生礼式师生互问好2、新授过程一:(1)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下面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短片,请大家仔细看。(播放《小猫钓鱼》主题曲)1、提问: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歌词表现了什么情绪?学生汇报交流2、歌曲中为我们唱出了哪几种小动物?(生)雄鸡、鸟儿、小喜鹊、小蜜蜂、小蝴蝶3、读歌词,了解小动物们在忙些什么呢?(课件出示歌词)①太阳出来,放出什么颜色的光?(金亮亮)②谁先知道天亮的呢?生:公鸡③公鸡起来那么早,干什么呢?生:叫人们早起④然后谁醒了?(花儿)⑤花儿醒了,在这美好的早晨,谁开始了一天的劳动?歌词:小喜鹊造新房。歌词:小蜜蜂采蜜糖。⑥这种幸福的生活是怎么来的?生:靠劳动来创造。⑦师:谁劳动换来了什么?生:喜鹊劳动换来了暖和的新房。生:蜜蜂劳动换来了甜甜的蜂蜜。⑧师:有劳动就有收获,所以劳动是一件什么样的事?生:劳动是一件快乐的事。生: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二)学习《劳动最光荣》①这节课跟老师学习歌曲《劳动最光荣》(书写课题)②听范唱。(采用分句听唱法学习歌曲)③全班齐唱《劳动最光荣》。④教师范唱学生跟唱(两遍)。⑤熟练地演唱歌曲。⑥渗透德育思想。师:歌曲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才能体会劳动的乐趣呢?(生自由讨论)三、课堂拓展:创编动作。①看老师手上是什么?(出示小动物头饰)②你们想不想带上头饰把这首歌曲加上动作来表演一下?③先以小组为单位,创编动作。④评选优秀小组上台表演。(其余同学边唱边打节奏)⑤师生共同评价。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告诉同学们从小要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也要学着做。让我们也像歌曲中勤劳的小动物们一样热爱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吧!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理发师》教学目标:1、能理解劳动给我们带来的愉快。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理发师》。3、通过编创小歌谣、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教学重难点:1、能在游戏中熟悉歌曲并能初步学会。2、在歌曲中加入动作的声音。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师: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我们一起来边听边做,但要注意了,我们做的时候,你的动作一定要合着什么?(音乐)我看一看,谁的最好?2、导入师:知道吗?通过你们刚才的表演,我知道了,我们同学呀,音乐的节奏感真强,都能合着音乐去表演,真不错,那你知道吗?这段音乐呀是从一间音乐理发店里传来的,在那里的理发师傅动作的时候,和别人可不一样,他们都要合着音乐来工作,怎么样?我们走进这家理发店,一起来体验一下音乐理发师是怎样工作的,行吗?1、理发都用哪些工具?它们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用你的声音配合老师)2、引出小歌谣:“小剪刀呀,剪起来呀,咔嚓,咔嚓!小木梳呀,梳起来呀,刷、刷、刷、刷!吹风机呀,吹起来呀,呜~~呜~~!小镜子呀、照起来呀,真好看!”(老师做动作表演)3、伴着音乐说歌谣,一定要合着音乐。(《理发师》歌曲伴奏)4、请4位小顾客和老师扮演的理发师一起表演。(《理发师》歌曲伴奏)5、集体表演,分成4排,1、3排扮演小顾客,2、4排扮演理发师,再交换。(《理发师》歌曲伴奏)3、表演《理发师》1、初听歌曲。师:工作这么久了,休息一下,一起来听听理发店的歌,在歌曲当中,是谁在理发,他都用了哪些工具,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灵?2、老师范唱。师:刚才没听清没关系,我这个发理发师再唱一次,看谁能记住歌词,仔细听,看谁记得多。3、生说歌词,师点击大屏幕出现歌词。(课件)4、教唱第一段,师生合作唱(师弹琴,比一比,谁的声音最轻快)师:这个理发店的一级理发师必须把理发店之歌唱好了,才能当上,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快速伸出小手指,让他一起来和你唱歌,红色是你的,其他是我的。(课件)5、学唱第二段,读歌词、跟琴唱。师:知道老爷爷是怎么请下一位顾客的吗?6、知道歌曲的演唱声音和情绪。师:你的剪刀是小剪刀,喷壶也是小喷壶,那在演唱kacha和shashasha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轻快):老爷爷成功了吗?那高不高兴?那用什么声音来演唱?不用说出来,用你的声音告诉我。7、完整演唱。8、表演唱(1)、师唱后两句,生加工作的声音(跟琴);(2)、分两组,一组唱一组加声音;(3)、完整演唱,歌曲加小歌谣,边唱边表演;(4)、歌曲、小歌谣和加工作的声音一起表演一边。四、总结下课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森林中的铁匠》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指导学生根据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感受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2、通过对乐曲的多次感知和欣赏,在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音乐的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难点:感受体验乐曲的情绪,体验劳动的乐趣。教学用具:课件、图片、碰钟、沙锤、三角铁、视频。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2、发声训练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新学了一首练声曲,现在就请大家跟着琴声来练一练。练习时要注意气息的支持以及两声部和谐。三、欣赏《森林中的铁匠》。(一)引出课题师:劳动是很光荣的,劳动的形式也很多,打铁就是其中的一种。古时候,人们使用的兵器、劳动工具、生活用品等等铁器都是由铁匠用手工敲打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由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谱写的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出示课题]谁能说说管弦乐器包括哪几种?[总结归纳]1、初听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完整地欣赏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请大家边听边想,在你听音乐的同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A、学生欣赏B、欣赏后学生自由发言2、复听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现在请大家更仔细地听一遍这首乐曲,想一想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师:全曲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音乐比较抒情优美,第二部分的音乐比较欢快热烈。(2)分段听〈第一部分〉1、初听师:现在我们就先来欣赏第一部分音乐。请大家听一听这部分音乐的旋律在速度、力度、节奏、情绪等方面是怎样的?描绘了森林早晨怎样的景色?师:这部分音乐以较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较弱的力度,平稳且优美抒情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早晨宁静祥和的景象。2、再听师:我们再来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感受一下大森林清晨时的美丽,并且边欣赏音乐边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天蒙蒙亮了,沉睡的森林苏醒了。[放音乐]3、小结:刚才,我们仔细欣赏了第一部分乐曲,作曲家用缓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美丽的晨景。(三)欣赏〈第二部分〉1、初听:(1)师: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听听这部分乐曲在速度、节奏、力度以及情绪方面起了什么变化?第二部分音乐与第一部分音乐有什么不同?这一部分的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师:第二部分的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活泼欢快具有波尔卡午曲的风格,表现了森林中的铁匠愉快而辛勤劳动的场面。[出示图片](2)复听:下面就请大家随着音乐的节拍来敲一敲,学做小铁匠。另外,再仔细听一听这一部分的结尾在情绪上起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场景?(3)小结:结尾部分节奏更紧密,速度更欢快,情绪也更热烈,表现出铁匠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喜悦的心情。师:打铁是一种很辛苦的工作,为什么铁匠们却那么高兴,干得那么欢呢?学生回答。师:说得对,因为劳动是很光荣的,劳动能创造财富,劳动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所以我们要从小热爱劳动。接下来,就让我们完整地再次欣赏乐曲,进一步感受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并且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四)欣赏全曲四、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由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谱写的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通过欣赏使我们懂得了劳动是很光荣的,我们要从小热爱劳动。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种玉米》教学目标:1、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感受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2、学生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3、附点音符及两拍长音的准确演唱。4、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5、教育学生“埋下种子,撒下希望”,将劳动作为人生的一大乐趣,用辛勤的劳动换取丰硕的成果。教学重难点:1、要有内在的力度,蕴含着力量。2、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特别是连续两个附点音符。教学用具:课件、图片、碰钟、沙锤、三角铁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1、教师弹律动旋律,学生拍手进入教室。2、同学们还记得七个小矮人吗?他们愉快的劳动情景感动了印度尼西亚的一群小朋友,他们用甜美的歌声召唤我们也一起来劳动呢!仔细听,让我们都做哪些劳动?2、寓教于乐1、听范唱带《种玉米》。(教师播放范唱)师:都让我做些什么劳动啊?(除草、施肥、撒种、浇水、)2、复听歌曲。(1)试着给歌曲起个名字。(出示课题)(2)说出歌曲演唱的特点以及与《劳动歌》相比较找出共同点。(有劲、有生气地、快乐地)3、读歌4、学唱(1)播放范唱带利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第一遍,教师播放范唱学生默唱;第二遍跟录音轻声模唱。(2)教师放慢速度示范,明确每句的附点。学生分组练习互教互学,遇到的困难说出来,教师面向全体同学指导、纠正。如:“锄”“要”“种”三处附点要唱清楚,让学生体会“马蹄声”5、演唱学生掌握好歌曲后,全体学生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要求: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表现劳动气氛,准确演唱二分音符的时值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你们感受到劳动的愉快了吗?接下来,我们为这个首歌加入伴奏,让它更热烈,更带劲儿,让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劳动场上热火朝天的场面。好吗?3、创造表现选几名学生按课本上的标记使用打击乐器。沙球:左手一拍一次,右手一拍两次。木鱼或双响筒:除二分音符是每小节三次,其余都是每小节一次。四、课后小结教学反思第五课时《猴子蒸糕》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猴子蒸糕》的歌曲内容,感受歌曲的风趣、活泼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故事创编和表演。2、通过多媒体课件对音乐的播放,让学生在看中学,通过可爱的卡通形象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思。3、通过欣赏壮族民歌《猴子蒸糕》,在了解壮族音乐曲调的同时,总结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的真理,加强学生对劳动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欣赏《猴子蒸糕》,感受歌曲的风趣、活泼特点。2、通过欣赏,了解壮族音乐的曲调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猴子和小狗头饰、蒸粉糕道具。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什么样的小动物?(出示小狗、小猴头饰)师:今天我们要来听一个《猴子蒸糕》的故事。二、欣赏歌曲1、初听:(播放动画歌曲)师: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什么事呢?请同学们仔细听(听歌曲录音)。2、回答问题:好,大家都听明白了吗?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啊?哪位同学来叙述一下?(找学生来叙述故事情节)3、阐述道理:不劳动者不得食,不劳动就不能得到吃的。4、根据歌曲内容,为五副图片排顺序(出示图片课件)①一边听歌曲,一边为图片排顺序;②有表情地模仿小猴和小狗的语气和动作。5、(出示歌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现在老师请大家把歌词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纠正学生的语气)总结:要用心去体会歌词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不劳动就得不到吃的,劳动最光荣。三、学唱歌曲1、随歌曲旋律哼唱。2、加入表情和动作去演唱。4、歌表演1、分组进行讨论,应该怎样演。(提示:道具有粉糕、蒸锅、头饰)2、一组表演,另外一组给予评价。五、小结同学们演得真不错,老师想问问你们,通过这节课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不劳动者不得食,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动物说话》教学目标:1、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按歌曲安排做表演动作。2、通过拍手、跺脚等动作,准确掌握节奏ⅹⅹ︱ⅹⅹⅹ︱。3、认识并学会应用打击乐器响板、单响筒。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体会歌曲中小鸡、小鸭滑稽可爱的样子,声情并茂地表现音乐的情感。2、能够准确地将歌曲中的演唱、表演、节奏结合统一,完成歌曲演唱。3、打击乐器的运用。教学准备ppt课件、磁带、打击乐器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1、用已经学习过的歌曲导入音乐课。2、模唱训练模唱旋律如:12︱34︱5-‖1133︱553‖喵喵喵喵喵啦啦啦啦啦啦啦2、主动探究学唱歌曲1、创设情景导入课题模仿游戏:教师做各种动作表现节奏ⅹⅹ︱ⅹⅹⅹ︱2、学习节奏:课件:ⅹⅹ︱ⅹⅹⅹ︱3、读歌词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小客人,听,它来了。(课件---小鸡)。师:是谁来了?小鸡来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儿歌,仔细看。小鸡说话叽叽叽,ⅹⅹ︱ⅹⅹⅹ︱(哒哒哒哒哒)小鸡说话叽叽叽,ⅹⅹ︱ⅹⅹⅹ︱(哒哒哒哒哒) 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表演。用跟学法做动作:双手叉腰,左右摆头;用手拍节奏ⅹⅹ︱ⅹⅹⅹ︱;双手叉腰,左右摆头;用手拍节奏ⅹⅹ︱ⅹⅹⅹ︱;双手叉腰,轻轻摇头;按节奏做小鸡啄食的动作。4、听范唱,与教师做互动,熟悉歌曲旋律,学唱第一段。现在有个任务交给大家,老师唱歌词,同学们做表演。经过多次练习,学生通过听、模唱就会熟悉歌曲旋律,然后改变练习方式,逐渐变为学生唱,老师表演,最后达到能完整地演唱第一段。5、学习歌曲第二段师:我们的第二位客人也来了,看看它又是谁?(出示小鸭课件)。哈哈,原来是小鸭,它也想唱歌,让我们先读读小鸭想唱什么?(学生读第二段词)师:小鸡和小鸭是两种小动物,它们长的不一样,歌词不一样,表演也不一样,仔细看看小鸡和小鸭的表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小鸭说话嘎嘎嘎(跺脚)ⅹⅹ︱ⅹⅹⅹ︱小鸭说话嘎嘎嘎(跺脚)ⅹⅹ︱ⅹⅹⅹ︱嘎嘎嘎(耸肩)嘎嘎嘎嘎嘎嘎嘎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小鸭节奏表演是跺脚和耸肩。套用第一段歌曲旋律,第二段让学生自主学习6、结合教科书完整演唱《动物说话》师:让我们在书上找找,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在哪里,看着书唱一唱。3、合作探究----打击乐器练习(1)介绍:两种打击乐器及其演奏方式1、响板2、单响筒(2)听辨两种声音的不同让同学们听听并选择与小鸡、小鸭声音相配的打击乐器响板配小鸡,声音清脆单响筒配小鸭,声音厚重(3)发给个别同学试用并配音乐使用,展示交流学习成果。4、总结下课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鸭子拌嘴》教学目标:1、通过摸、听、玩、画、说、想等活动,初步了解打击乐器构造的演奏方法和音色,通过欣赏,理解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2、通过敲、玩,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音色听辨能力,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节奏不同的音;提高音乐欣赏力;通过说、想、画,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之情;通过讨论、创编、表演、评价等过程,引导学生用手中的乐器走进生活,提高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用打击乐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2、听懂音乐,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教学准备:打击乐、各种头饰、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笔、纸。教学过程:1、营造氛围,激趣导入1、师播放音乐《凤阳花鼓》,并带学生做律动。2、认识乐器:学生分小组认识民族打击乐器,看看、摸摸、敲敲、听听。总结乐器特点。组与组之间进行“采访”。(打击乐器:鼓、小镲、水镲、锣、木鱼、碰铃、双响筒)(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产生“我想学”的欲望)2、主动探讨,巧妙点拨1、游戏:“找朋友”。2、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音乐找朋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生看课件,看自己手中的乐器,展开讨论,提出问题。(用卡通画制作的课件分别出示四类乐器的动画、音效。)(学生在游戏中辨认了各种乐器。)3、教师及时解说打击乐的演奏方法。4、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用语言来描绘声音或用手中纸笔画出声音,表现乐器声音的特点。生会用不同的答案,如木鱼的声音,有的讲像水珠落在石头上的声音。(师不断鼓励,启发学生想象。)三、指导欣赏,表现自我1、师播放音乐片断问:“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生初听片断,回答问题。2、师播放鸭子走路的片断和快板部分,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问:乐曲表现的是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符合学生好动的心理,教师不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来束缚学生的思维。)3、学生集体表演。4、师播放全曲,同时播放多媒体动画。(小组讨论)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听全曲,听、看、想象故事,编故事。(充分利用多媒体把难理解的音乐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同时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音乐形象,用的是哪种乐器?乐曲的音响变化和力度变化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5、师出示音乐片断。现在请你们两人一组用手掌模拟小镲,表现出“鸭子吵架”的情景。6、创编音乐小品《小鸭子玩耍》分组表演:两组模仿敲击(两人敲鼓、镲);二组边唱边表演。(抓住学生爱模仿的特点,满足好胜心。)7、鼓励学生给乐曲起名,学生讨论后,师解释“拌嘴”的意思。生讨论回答。四、融入生活,拓展教学师:打击乐刚刚描绘的是鸭子,你们再用不同的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以及长短不同的节奏试试还可以用这些乐器描绘出我们生活的哪些音响呢?生分组敲击讨论,描绘生活中的一个片断。有的用三角铁在四周循环敲击,发出长而回旋的声音,模仿闹钟;有的用镲、沙球、碰铃模仿妈妈在厨房里烧饭的声响。五、小结本课,课堂延伸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的民族打击乐,还用它们模仿了各种声音。我们的民族乐器还有许多,美妙的民族乐曲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让中国人所惊叹,它正走向世界,让全世界的爱乐者为之倾倒。课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做有心人,去发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音乐!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小鸭子》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2、通过游戏、模仿、歌唱、表演等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3、鼓励学生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自然地声音来演唱歌曲。教学重难点:1、学读本首童谣,并能读好二声部。2、学生能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响板、小鸭子的图画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音乐问好!2、师生拍打三拍子感受拍子导入新课:(1)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拍手,老师做完你来模仿。师手拍XXX生模仿做师:请同学们继续拍,不要停。(这时师打开电子琴三拍子的节奏,生随琴拍节拍,生继续拍,师用电子琴弹奏歌曲旋律,生随琴随歌曲旋律再拍节拍。)(2)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拍打的节拍有没有什么规律?强弱弱(3)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感受一下师生随歌曲录音范唱律动感受。(4)师:同学们表现的太棒了,为了奖励同学们,老师把一首歌曲送给大家。师范唱歌曲。(5)师:你听到了什么?举手告诉我。(6)师:是一只勤劳可爱的小鸭子,(师出示小鸭子的图片揭示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9页,我们今天来学习歌曲———小鸭子。二、新课教学1、生用手指着歌词静静地完整的聆听歌曲录音范唱。2、分段学习歌曲。(1)师有表情地按节奏的朗读第一段歌词生小声随录音范唱学唱歌曲第一段,师弹琴,师生接龙唱,师弹琴生完整唱第一段歌词。(2)师弹琴唱第二段歌词生随录音范唱学唱第二段,师弹琴生唱第二段。(3)师弹琴生完整唱歌曲两段歌词3、巩固练唱:(1)师生接龙唱;(2)生生接龙唱;(3)生分小组比赛唱;4、拓展练习(1)师组织一部分生练习打击乐器响板;(2)歌表演唱;(3)个别生展示表演。5、做课中操《滴哩滴哩》。6、师生交流。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生答。3、小结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小鸭子这首歌曲,要学习它勤劳的品德,希望大家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像小鸭子一样健康、活泼、快乐的成长。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小动物回家》教学目的:1、在看看、讲讲、表演小动物找朋友回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角色对话,喜欢听故事。2、学生能大胆想象,并愿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在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图形若干。教学过程:1、以画面(多媒体课件)引起学生观察兴趣,了解故事角色,展开讨论。引导语:1、这是什么地方?有哪些小动物?2、小动物在一起玩得可高兴了。一直玩到天黑了,才想到要回家了。你知道小动物是怎么回家的?2、分段欣赏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和动词。1、逐幅欣赏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画面,合理想象,并讲述自己的理解。提问:(1)仔细看,仔细听,它们是怎么回家的?(2)蝴蝶飞起来,小鸟看见了,它会说什么?(学生学说对话。)(3)小鱼在水里游动,乌龟怎么想的?(学生学说对话。)(4)小猫想和小狗一起走回家,它会怎么说?过渡语:熊猫慢吞吞地落在了最后,它看见朋友们都找好朋友一起回家了,大声的叫:“等等我,我和你们一起回家。”2、学生根据小动物走路的特点,合理想象,展开讨论。引导语:小熊会和谁一起回家呢?为什么?3、学生欣赏后半段多媒体课件,验证学生的想象。3、欣赏故事,学生自由跟讲角色对话。四、根据自选的动物进行故事对话仿编。过渡语:还有许多的小动物想找好朋友一起回家,找找看是哪些动物朋友呢?1、教师扮演小马:我是小马,我该和谁一起回家呢?2、教师找一名学生进行仿编示范:小羊,我和你一起走回家好吗?3、请个别学生扮演角色找朋友回家,并进行对话仿编:你是谁呀?你想找谁一起回家?(学生游戏)4、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并仿编对话。五、教师小结,引起学生再学习兴趣。小结:你们都找到好朋友了吗?原来小动物各有各的走路方法,有的会飞,有的会游,有的会走,还有的会跳。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走路方法。教学反思第五课时 《小狗圆舞曲》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小狗圆舞曲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2、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并能发挥想象力编创动作表演。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4、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自主创编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乐曲送给大家,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并随着音乐动一动。(听《法国号》伴奏,师第一段拍手,第二段跟着旋律跳一跳)2、师:刚才我们所跳的是圆舞曲(写黑板上),它又叫华尔兹,它是一种可以转圆圈的舞蹈。2、新授1、初听《小狗圆舞曲》师:今天,还有一位会跳舞的小伙伴也来到我们的音乐课堂,它是谁呢?2、复听《小狗圆舞曲》师:这首《小狗圆舞曲》是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写的一首管弦乐曲。小狗的叫声是用小提琴来模仿的。那小狗跳的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呢?它跳舞时的情绪和舞步有没有变化呢?带着这两个问题,请你们和老师一起用图形来表示我们所听到的。(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师在黑板上画图形谱)3、欣赏第一部分师:通过刚才我们一起画的图形谱,你们觉得小狗是怎样跳舞的呢?(学生叙述)小朋友,你能说一说,为什么这里的线条变粗了呢?你从音乐里感受到了什么?(生叙述:音乐加重了,乐器加多了)其实,一开始的音乐快慢交替,描绘了一只天真活泼的小狗在悠闲自在地翩翩起舞,后来啊,很多小狗都被吸引过来了,也开始跳起了圆舞曲。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乐曲的第一部分,请你跟着音乐轻声地哼一哼。4、哼唱主旋律5、欣赏第二部分,跟着跳一跳师:这只小狗越跳越兴奋,越跳越起劲,它开始在舞池里快速地旋转,让我们一起跟着它跳一跳。(手,踮脚)6、欣赏第三部分师:这只小狗跳的有点累了,但它还是舍不得离去,还想继续跳下去,于是它放慢舞步,继续悠闲地跳着。小朋友,你们听听,这段旋律熟悉吗?和哪一段旋律相似?师:大家都听出来了,原来和第一段旋律相似。那么我们把这段旋律称为A,第二段称为B,第三段呢,和A段旋律相似,那我们就称它为A′。7、完整欣赏师:小狗想邀请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舞蹈,小朋友们愿意吗?不过一直跳舞有点累,所以我们听第一段时轻轻地跟着旋律演唱,听第二段时就跟着小狗跳舞,听第三段时我们边唱边学小狗的动作。8、尾声师:在乐曲的尾声部分谁出现了?(小狗)对呀,突然的几声狗叫使正在专心跳舞的小狗大为震惊,这时的音乐用了什么样的旋律呀?(一连串上行音)没错,一连串的上行音,形象地描绘了小狗听到小狗的叫声后迅速逃离舞池的场面,就这样,作曲家巧妙地结束了全曲。这首乐曲就是由4小节的引子加上A段、B段、A′段,还有这个小狗出现的尾声组成的。9、完整欣赏师:这首乐曲有趣吗?让我们再来听一下。四、小结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堂真热闹,其实用小动物作题材的乐曲还有很多,下一次老师再给大家介绍。   教学反思第六课
/
本文档为【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