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第11讲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第11讲

2018-09-11 29页 doc 74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18164

暂无简介

举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第11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第十一讲 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 请掀开文本,第50页: 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 上次谈到,汉代的于公,他以公正平等的心去做这个判案的工作,一生都没有冤假错案,所以他就感得子孙后代的发达、显贵。在安士居士的“发明”里面,也就把这个刑事判案的这些官员们他存什么心,怎么去做,这个作了一个介绍。在我们《周易》里面,把这个刑法都在蒙卦里面表现。蒙,本来属于发蒙、启蒙,属于教育的范围,“蒙以养正,圣功也。”这个发蒙,启蒙,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我们的正心正法,这是圣人所作的功夫。其中在初六爻就谈到发蒙...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第11讲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第十一讲 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 请掀开文本,第50页: 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 上次谈到,汉代的于公,他以公正平等的心去做这个判案的工作,一生都没有冤假错案,所以他就感得子孙后代的发达、显贵。在安士居士的“发明”里面,也就把这个刑事判案的这些官员们他存什么心,怎么去做,这个作了一个介绍。在我们《周易》里面,把这个刑法都在蒙卦里面表现。蒙,本来属于发蒙、启蒙,属于教育的范围,“蒙以养正,圣功也。”这个发蒙,启蒙,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我们的正心正法,这是圣人所作的功夫。其中在初六爻就谈到发蒙,就是当一个人,民众,他内心很昏暗的时候,他会造作种种的恶业,这时候作为圣人,一方面正面地启发、教化、引导,另一方面对他所作的错事也得用这种刑罚的方式去治理他,“利用刑人,以正法也”,其目的还是教育,落实在教育,这叫“小惩大诫”,小小的惩罚,使他引起高度的警觉,回归到正路上来。所以在一种圣贤的教化当中,这种用刑、处罚不是瞋恨去痛打的问题,而它是属于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你看《论语》里面讲,当一个审判官抓到,破了这个案,去审问的时候,这个审判官内心是充满着哀怜,哀矜之情,没有喜悦之情,不是说破了案,我很高兴,判得越重越好,我有功劳,他不是。“哀矜勿喜”,你看那些犯罪的人他的动机,他的过程,我们要怜悯他。所以一个从事这方面职业的审判官,他的用心是很重要的。所以下面就谈到《慎刑图》。这是明代的吕坤,他作了一个《刑戒八章》。你看古人,吕坤也是从事这方面职业的一个官员,原来传统社会的县官、知府,实际上它是行政和司法合为一体的。那么吕坤讲这个《慎刑图》,就是你用刑法一定要谨慎,尤其是那些拶夹、收禁更要谨慎。这个拶就是酷刑的一种,就是用绳子穿着五根小棍子,套到手指拶那个手指,紧收起来,叫拶指;这个夹呢?是用棍子夹那个腿,夹;收就是把他逮捕;禁就是把他关起来,所以这个拶夹、收禁都更要谨慎。 所以他提出五种“不该打”,从情理上你不要去打他。第一,对年老的人不该打;年纪小、年幼的人不该打;还有犯人你刚打过了你不要再去打他;有病的犯人你不要去打他;这个有残疾的犯人不要去打他。这五种“不该打”。 第二节就谈到四种“勿就打”,“勿就打”就是不要赶紧去打,你要慢慢来。“人急”就是这个犯人很急的时候,很激动的时候,你不要去打他,不要马上就用刑;这个犯人很忿怒的时候,你不要去打他;犯人喝醉了酒的时候,你不要去打他;犯人从远处押解过来,他气喘吁吁,这时候你不要马上打他。这是四种“勿就打”。 还有五种“且缓打”,这是针对自己一个判刑官你的状态。当你自己忿怒的时候,你这时候要缓下来,缓打;自己喝醉了酒的时候也要缓打;自己不能处分,就是自己头脑、神智不是很清楚,看不清楚的时候,不要去马上打;自己对这个案件的真相有怀疑的时候要缓打;再第五个就是自己生病的时候缓打。这就是五种“且缓打”。 第四节就是四种“莫轻打”,“轻”就是不要那么忽略、容易,就是你要慎重。第一种就是对读书人,叫“生员”,读书人你不要轻易去打他。第二对出家人不要轻易去打他。昨天谈到唐代对出家人的尊重,即便他犯了罪,也是交给僧团去处理,不能跟一般老百姓一样的去用刑法去对待他。万一要走到这一步,也要使他先还俗,以俗人的身份去治理他,不能让他穿着出家人的衣服你去跟他上刑。再就是你的上级的差人,上级的差人你不要轻易去打他。第四就是对妇女不要轻易去打她。这就是四种“莫轻打”。 还有三种“莫又打”。就是已经拶指的,就是已经上过刑的,你不要再去打他;已经夹过腿的,用棍子夹腿的,你不要去打他;已经上了枷锁的,不要又打他。这是三种“莫又打”。 还有三种是怜悯、可怜他不打。就是碰到严寒酷暑的季节,本身犯人的身体就受不了,你要可怜、怜悯,不要去打犯人。第二,就是碰到过年过节这样的大喜日子,你不要去打他。第三,就是这个犯人刚刚很伤心的时候,你不要去打他。这三种可怜不打。 那第七,就是四种禁止打,这个四种“禁打”是什么?第一是禁重杖打,就是你打的那个棍子或者竹板,打得很重,往死里打,你这要禁止。第二要禁止你的副官、助手去打。第三要禁止那些捕狱,捕狱就是那些相当于现在的警察,警察抓了犯人在家里打,这是不许可的。那第四,就是禁止打那些致命的地方,要禁止。四种禁打。 最后一种,就是三种应打而不打。比如这种原告和被告,当这个被告是长辈的时候,与他的小辈,“卑幼”子,来打官司,这时尊长该打,但是由于他的对境是他的小辈,这时候就不要去打他,这叫尊长该打,但是与“卑幼”去打官司的时候,不打。第二种是百姓该打,但是他是跟衙门面里的人打官司,不打。就是现在的,如果一个平民百姓跟公务员打官司,这个百姓可能是理屈,应该打这个百姓,但由于是跟公务员打官司,这时候你得要注意微妙的关系,说不准人家就说你是偏袒公务员,所以百姓该打,但与衙门人争讼的时候不打。第三种就是工役,就是你衙门里面的办事员,他以权谋私,到人家的商铺里面去赊取了东西,亏缺了人家的东西,这应该打,但是如果这个工役是为了修这个衙门,以及买办自己用的物,这时候就不要去打,这叫“工役铺行为私用之物”,该打而不打。 这八条都是充分体现了那种恻隐之心,那种父母对犯了错误的子女的那种用心,而不是以瞋恨心,好不容易抓到你一个过错的地方,把你关起来往死里整的这个情况,不是这样的。 下面就在事例上有五则,来进一步说明你怎么存心办案,这里面他的善恶因果的关系。这第一个就是“决狱平恕”,就是你处理罪案很宽容,公正。这里谈到唐朝的贞观元年,唐太宗贞观之治,唐太宗很注重道德的教化,他在贞观四年的时候,全国的判的死刑也只有29人,基本上这个全国上下很守规矩。那贞观四年还是当时这个战乱不久,国家很贫困的时候,社会秩序就不错。到了贞观之治到了顶峰的时候,还真的能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个程度。所以在这个贞观元年,青州——山东青州有谋反的,就是反对朝廷的叛乱。当时官军就围剿,把所有的叛军都逮捕,逮捕了之后整个监牢里面都装满了,装不下了。当时唐太宗就下诏书让薛仁师到青州去复核,就是重新对案件进行审核,是不是符合那个事情真相。这个薛仁师一到青州,把所有犯人的家属全都解开了,给这些犯人,给他饮食,给他沐浴,全都释放,就是把那个为头谋反的几个头目抓了几个人,判了刑,其他的全都释放。当时他的同僚孙伏伽,还怀疑他:你这个平反的数目是不是太多了?薛仁师说,大凡这种审案,审案这样的一个情形,都应该以仁爱和宽恕为根本,我们怎么可能只图自己由于平反过多、量刑过宽怕得罪什么呢?不能自己想到自己免讥嫌,而知道这些民众的冤屈而不救啊。要知道自古以来都有一个官逼民反的这样的情形,老百姓起来谋反总是有原因,或者你地方的行政问题。所以只是对几个头目严加惩处,其他老百姓你一定要给他放一条生路。那薛仁师说,如果我这种处理的方法对皇上有忤逆的话,我哪怕就牺牲自己,我也在所不辞!后来,当然这个不同的意见也会上奏到上面去,后来唐太宗又派另外一个钦差大臣来过问这个事情,最后结果还知道这些被平反的老百姓果然是冤枉的。所以这里面就是一个,你做这个事,在可严可宽之间你存什么心。你是不是能为老百姓,放他一条生路,自己担当一定的政治风险。 司寇也是一个掌管刑法的官员,叫司寇,司寇龚芝麓他曾经有过一个注疏,来说,就是自古以来,这个“重罪轻罚”,就是一个犯人犯了重罪,但你判的时候判得比较轻,都应该比这种轻罪而重判来得好。这就是圣贤的用心,与其重罪轻判而不要去轻罪重判。如果现在有些负责审问的官员引用法律如果有出入的话,所以判罪他比较轻,判得比较轻,这时要注意,有些人觉得这个判得轻,就觉得他不行,就想要弹劾,追究责任。如果这个形成风气,那这些审问——审判官就只顾自己的功名,而不顾他人的性命。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宁可重,从重判,保自己,那保自己的功名,那可能就以他人的死亡作为代价。如果这些审问的官员确实是由于人情、私情来冤枉国法的话,你去弹劾他,撤他的职,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只是说他有一个仁爱宽恕之心去办事,没有自己的私情在里面,把这个罪判得比较轻一点,以及平反的数量多,可能不该平反的也多平了一点,这些应该要保护这种作法,一概要免除对他的问责和判罚,这样就使得这些审判官没有担忧。一般做了一个官员,他是关心自己乌纱帽的,如果政治风险冒得很大,他不冒这个风险,迎合上面的意思,宁可从重判,他也不轻判。所以要使这些审判官没有后顾之忧,那这个监狱里面的冤情,冤枉的事情就可能会少很多。所以政治宽容的时候,冤狱就会少;政治严苛的时候,冤狱就会大。所以这个龚芝麓,这位司寇,这段话真是充满着仁爱精神,能有这样的言语发出来,他的后代也是必定昌盛的。 请看第二个公案,“辨雪冤狱”。就是为了救无辜的人来对上级不惜抗言申辩,这出在《金史》里面。金朝有一位叫刘肃的,他是一个官员,当时碰到一个案件,就是有人偷盗皇宫里面的,这个国库的财物,还有丝织品以及各种宝珠。这就是个大案了,这个偷到了皇宫里面去了。那这个皇帝当然就要震怒,赶紧下令要破案。但是这个盗贼没有抓到,就抓到了一些嫌疑犯,以及那些守仓库的人,抓了十一个人。这个刑部就建议要对这些十一个人处以极刑,就是要判死刑。这个事情涉及到皇宫里面的案件,一般刑部作了这么一个决议,谁也不敢去动啊。但这个刘肃他挺身而出说,这个案件的正犯你都没有抓到,你就杀这十一个人,这肯定是有冤枉的,杀这十一个人是不行的。所以他表示不同意见。那这个皇上都大怒,这觉得,那皇上紧着要破案,给我一个交代,但竟然是有一个人说不能杀,所以皇帝都大怒。但刘肃竟然跟皇帝,在皇帝面前还要辩论,而且辩论得更有力量。你看他有一种浩然正气啊。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十一个人才没有判死刑。以后这个刘肃就封为邢国公。那皇帝一般在大怒的时候,他会人情用事,可能会偏一点,等他怒气平息想一想,他会觉得刘肃是正确的,他也会回心转意的。 所以这个平反冤案,每个人都有这个心,但为什么冤案又这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私心,自保的心理,唯恐触怒了上级官员,唯恐对周边的同僚这个得到不好的印象,所以为了保官故,他想说那种公正的语言,都不敢说。我想古往今来都有这个情况,冤案这么多,难道当时知情的人不了解吗?他了解,但为什么没有人挺身而出呢?还是一个自私的心理,自保的心理,归根到底还是人的这种劣根性。所以刘肃在这种情况下,他能够“批逆鳞,蹈虎尾”,就是跟皇帝开始辩论,那这个就等于是臣下来直接触犯君主,这就等于批龙的鳞片,龙就代表君主,这个东西,你跟皇上的意见不一样,这不是批逆鳞吗?不等于非常危险踩到老虎的尾巴上吗?你还敢踩老虎的尾巴?所以你看能够触犯皇帝的怒而抗言、申辩,这是什么精神?没有一种大的公正心,大的仁爱之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这就是浩然正气。所以像刘肃这样的人,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的,但一定是值得一切司法人员去学习的。 请看第三个公案,“三子皆贵”。就是你认真地办案,他的三个儿子以后都成为显贵了,这都是有名有姓的事例。这是明代有一个叫盛吉的,他做了掌刑官了,叫廷尉。他审案判案没有一个冤案,也没有一个延长时间的。那么每年的冬天是判刑的时候,定囚犯,特别是死刑。这时候常常是他妻子拿着蜡烛,盛吉拿着那个犯人的名单,夫妻俩相对垂泪,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情,在最后决定的时候,希望不要有差错,这有差错可了不得啊。所以这个妻子就对他的丈夫说:君为天下执法,执这个国法,你可千万不要冤枉人,不要把好人判错了,判错了就殃及他的子孙后代呀。这也是一个贤妻。那当然盛吉就很谨慎,认真,所以判案这个十二年没有一个冤假错案。所以天下之人、朝廷内外都称扬他公平、宽恕。所以他有这个德性,所以家里的庭院一棵树忽然有白色的喜鹊来筑窝、筑巢,来生子,白喜鹊过来了,所以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吉祥的瑞兆,后来真的生了三个儿子,都是显贵的这样的命运。 说起这个,我听说有一个很有身份的法院的法官,他拿着这个判刑的,特别是死刑名单的时候,他就放在那里,先念半个小时的佛号,然后再来看,如果看得心里很平静,他就判下去;如果看得心里不平静,他就会很谨慎,再重新审核。这也是一个智慧,你念阿弥陀佛,这种宁静的心、平等的心、慈悲的心出来了,出来了,他再看,看这些案件,可能对公正判案有好处。 你看唐太宗,唐太宗他的仁爱精神,体现他的一个行为当中。唐太宗常常对他周边的大臣说,因为一个明君都要以尧舜作为他的执政的榜样,“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还是孝悌,以德治国。所以古人用刑,他是不忍之心,不得已而用之,这个刑罚就像兵一样的,“兵者不祥之物”,乃“不得已而用之”的,不是你动用得越多越好的。所以到了冬季用刑的时候,那这个国君都要把他的音乐都停下来,把他的饮食都要减少,是这么一种悲哀的心。所以唐太宗说:在我宫庭里面没有每天常设的音乐,到撤下来也不是故意撤,就没有音乐。然后每到冬季要死刑执行的时候,唐太宗是不喝酒不吃肉的,是这么一种心理。你看唐代的那些官员,他很尊重这些吉祥的日子,比如官员上任都避免在正月、五月和九月,三斋月。为什么呢?由于官员上任肯定当地的要设宴席,设宴席可能就会杀很多生,所以这三个月不赴任,避免杀生。所以这是唐代成为盛唐的这样的一个气象,大国的风范,周边国家都很尊重中国,它内在的道德的力量是核心。有一批像唐太宗这样的,心量广阔仁慈的君主,而且虚心纳谏,能够像魏征这样的人,能够犯颜直谏,他能够接受。那魏征的劝谏很有威力,搞得唐太宗有时候都下不了台。 说有一个小故事,唐太宗有一天正在家里,就玩一个喜鹊还是什么的,就是在那里……,结果报告魏征来了,魏征来了,这个唐太宗:哎呀魏征来了,如果看到玩这些,可能又会玩物丧志的样子了,他就赶紧就把那个小鸟藏在衣服里面,藏在衣服里面那个魏征坐在那里谈了很多事情,搞得他都不敢动,不敢动最后等魏征一走,一看那个小鸟都死了。把那个唐太宗气坏了:这个家伙!你看看,但是唐太宗的皇后一看他生气了,那个皇后穿上很正式的衣服,向唐太宗行礼,说:恭喜皇上,你有这么一个好的大臣,这是你王朝兴旺的表现啊!这样的。所以他还有个贤妻,有忠臣劝谏,所以政治才清明,才会形成这样的一个“贞观之治”的这样的一个景象。 第四个就是 “不逮妇女”。这是王克敬,属于两浙,就是浙东、浙西的盐运使,盐业是国家统管的一个项目了,他作为盐运使。当时从温州押送了一批盐贩,可能犯了国法了。里面有一个妇女同时押送过来。王克敬一看就很发怒了,就对押送的官员说:哪有逮捕一个女人,从千里之外与这些差役混杂在一起的呢?!从今以后,对妇女不能逮捕。就把这个作为一个政令、一个规定发布下去。你看这个王克敬当下这一念是仁爱之心,这个规定一下去,那保全妇女就很多了。由此推之,不仅是对妇女,那对那些老人、病人、残疾人以及修道的比丘、比丘尼还有道士,乃至于有体面的人,都一概不能轻易地去逮捕,这就是“不逮妇女”。 所以这个一念的善和恶怎么区分?就在这微小的一念当中区分。你看《太上感应篇》讲,你有一念的善心出来,马上吉神就会过来;你一念的恶起来,恶神就会降临。还不等你事情做,马上这个因果就过来了。 再看最后一个,这是“执法无后”。执法过于严厉就没有后代了,谈这个事情。这是选自《功过格》。这也是讲明朝的时候,有一个高邮州,高邮州原来属于江苏扬州府管的,扬州地区的,有个叫徐某的,做官,这个人的性格还是清官,这个很讲节操。但清官讲节操的,他常常会有一个情况是什么?过于严厉。所以他做官也做得很大,做到了这个地方的最高的行政长官——郡守。他严厉到什么程度?如果他下达了一个指令,这个差役这个过了一天,没有按时完成,迟了一天,他就要给予五板,打五板的处罚。那这规定一下去,有一个差役可能这个做这个事情,往后延了六天才做成这个事情,按他的规定就得要打三十板,一天五板,那六天就是三十板,这个东西那一般人受不了啊。这个差役就哀求宽免,但是这个徐某执法严格,所以不答应,照打。这三十板打下去竟然就把这个差役给打死了,死在杖下。他这个差役的这个儿子很幼小,这个儿子一听父亲被打死了,就一下子一吓、一弄,吓死了。然后他的妻子看到自己丈夫被打死了,自己儿子吓死了,也痛苦欲绝,就觉得活着也没有意思了,所以他的妻子就上吊死了。上吊死了,这个事情,当然从一般的去追究也不可能追究到徐某那个地方,人家这个做官他是执行规定。但等这个徐某官任满了,回老家了,这个徐某也只有一个儿子,他很钟爱,忽然有一天他的儿子生病了,生病了就对他父亲说:有人追我。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儿子竟然换了一个口气,骂他的父亲,就是另外一个口气了,对这个徐某就骂,说:我有什么大罪?!你杀我一家三口人!那附到他儿子身上去了。说完这句话,他的儿子就死了。这个徐某就没有后代了。 所以你看看,这个清廉的官往往他的结局不是太好,其原因就是由于执法过于严厉所导致的。像徐君当时做这个太守的时候,他对于自己执法严厉,还不是沾沾自喜吗?觉得自己赏罚分明,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赏罚非常严格、明晰。但是他不知道他的行为导致了一家三口的死亡,你的宽恕、仁恕之心何在呢?当这一家三口人死亡之后,你自己的儿子也跟着走了,自他不二,因果如影随形,这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吗? 所以这个涉及到判案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要谨慎的事情,这不是开玩笑的。你弄得不好就有冤案,有冤案就有冤魂,冤魂就要跟着你,就要报怨。前两年我到一个地方弘法,碰到一个律师,她也谈到,她原来就在法院里面做法官,结果她不敢做了。就是她的法院的办公楼常常出事,就是你走楼梯,忽然一下就踏空了,就弄得一个骨折了,或者莫名其妙得大病了,他那个法院常常出这些事情,她都害怕了,尤其她学佛之后知道这里面肯定有因果,肯定有很多阴魂,就在法院的里面、周边盘旋不已,所以她就辞职不干了,到了一个外企去做法律顾问去了。所以说如果现在很多人不信因果,拿了原告拿被告,根本不从公正心出发,搞了那么多冤假错案,他有好处吗?他的后果非常严重的!所以,这个做得好,你有大的功德,就像于公一样;做得不好,就像这个徐某一样。徐某说实在话,他只是执法严格还没有以权谋私了。如果是以权谋私、徇私舞弊,在这里去搞冤假错案,那后果更严重。 请看下面: 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 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三字经》都有了:“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氏就是窦燕山,他的名字叫窦禹钧,这里面,有他的一个故事了。这是唐五代时候的事情,叫窦禹钧,燕山人,燕山就是现在秦皇岛周边的,现在还有个燕山大学。他到了三十多岁还没有儿子,有一天做梦,他的祖父在梦中告诉他说:你啊,不但没有儿子,而且寿命也不长,你现在要赶紧修德来改变命运!那古人——这也是他的一个转机,感得他的祖父梦中给他告诉真相。那窦禹钧就开始努力地行善事。有一家人家偷了两百千的铜钱,偷了钱,但是那个小偷,他也有他的回报,那小偷有一个幼小的女儿,幼女,她上面写了一个书券,在这个幼女的背上说:永卖!永远就把这个女儿卖给你了,来偿还我所偷的钱了,这个偷钱的人就跑了。那么这个窦燕山,就是窦禹钧就很可怜这个情况,就把她的书券给焚烧了,就抚养这个女儿。等到这个女子大了之后,这个窦燕山就选择一家般配的人家嫁出去了,自己还出了嫁妆,以自己女儿的身份嫁出去了,这是一个大德了。然后每年把自己家里的收入除了基本的生活费用以及这个一年两次的祭祀的费用之外,剩余的钱全都是做慈善事业,帮助他人。全家非常俭朴,没有穿金戴银的装饰,他的妻妾都不穿丝绸的衣服,省下的钱就在家宅的南边建了一个书院,书院就聚集了很多的书,数千卷书,然后去请那些有学问的老师来作先生。那么周边所有的孤儿,贫穷人家的子女读不上书的,他都接纳来上学,对这个老师都是给他很丰厚的报酬。他这个办学,这就说明民间办学,培养了很多人才,由这个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以后做官、显贵的人很多,你看这个也是很大的德啊。这不久之后,窦禹钧就连生了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都是很聪明俊秀。过不久,又梦见他祖父来说:你这几年来做的功德很大!你的名字都已经挂到了这个天上去了,天上都知道了,名挂天朝,于是上天给你延三十六年的寿命,三纪,一纪就是十二年,延长寿命三纪。你的五个儿子都能够成为显贵,荣华富贵,所以你应当更加努力,要善始善终。做了这么个梦。后来的他的五个儿子都考取了进士,长子窦仪做礼部尚书,第二个儿子窦俨做礼部侍郎,第三个儿子窦侃做左补阙,第四个儿子窦偁做右谏议大夫,参与国家大政,第五个儿子窦僖也是在皇宫皇帝周边做起居郎,秘书,像那个秘书,皇帝秘书的角色。然后五个儿子又生了八个孙子,这八个孙子也都是做官的,都是显贵。窦燕山,窦禹钧,活了八十二岁,临终的时候没有病,谈笑而逝,谈笑而去世。 当时五代有一位冯道,冯道也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他在四个朝庭——因为唐五代有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连续建立了很多政权,五代十国时期——他在四个朝代都做宰相,侍奉过十个皇帝,做宰相做了二十多年,是这么一个人物。这个冯道把儒家的中庸之道可能学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才能在四个朝代十个皇帝那里都能够游刃有余。冯道当时对窦禹钧还赠了一首诗赞叹他,就叫“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所以窦燕山也成了教育子女的一个榜样。 现在我们很多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那怎么成为龙凤,你学学窦燕山啊!让子女成材不是说天天要让他参加这个班那个班:钢琴班、书法班、电脑班、舞蹈班什么什么的。不是这个,你不要搞错了。他的特点就是济人、积德,核心在这里。那济人是多方面的:他人饥饿了,你以饮食来接济他;他人冬天没有衣服穿了,你以衣服来帮助他,雪中送炭;当他生病了没钱治疗的时候,你给他以医药;他在紧急情况下没有一分钱,一分钱难倒一个英雄汉的时候,你给他钱财。你看多少这个贫贱的人,贫穷的时候,别人帮他一把,哪怕一顿饭之恩,以后都以一百锭金子来回报;在黑暗的时候,你给他的灯具;在双方争斗的时候,你劝他和解;他碰到什么事情愚痴颠倒的时候,你给他智慧,帮助他选择一个好的;他这个一点本事、一点技能都没有的时候,你能够帮助他学一门技能。这些都是接济、济人的方法,总之是雪中送炭。他最需要什么,我们给他帮助什么;他最匮乏什么,我们给他满足什么。你一定要存这个心,就是你的念头当中念念有帮助他人的仁爱之心。你只要这样做,不是说自己有富贵权势你才能做,你这个就是贫贱之人你也有力量去做,你要存这个心。这里就提出了四个公案来谈了: “鬻田济人”。就是以田地来布施,他当生就得到好处了,大考高中。这是明代有一个叫饶裳的,他是豫章人,豫章人就是南昌人,他在途中看到一个情形,就是一对夫妻执手哭泣而告别,问其原因是由于家里贫穷,这个男的就把妻子卖了,卖到远方,所以夫妻这叫爱别离苦,没有办法,卖妻。这个饶裳一看就不忍之心上来,就问:你这个卖妻卖多少钱?你需要多少钱?问到大概缺多少钱,所以饶裳就把自己的田地卖掉了,就把这个钱,就布施给了这一对夫妻。那显然那家人家夫妻就团圆了,不需要卖妻了,一个家庭就完整了。就在当年科举的时候,这个主考官就做梦,梦见一个金甲神,披着黄金甲的神,告诉主考官,说你何不选那个弃田之子来中选哪?那这个主考官梦中一醒过来,就在本来淘汰的卷子里面,考不上的卷子里面,再拿了一卷出来,让他排在第三名,中了第三名。这个再重新拿出来的卷子就是饶裳的卷子。那这些举人考取之后,这是乡试,乡试就是考取了就是举人,就具有做官的资格。县试就是叫秀才,如果再经过殿试,那就是进士。一般举人能够做中下级官员。进士就有作高级官员的这样的资格了。那做举人也不简单。范进中举,那这个是一个大事。那考取的人,一般会有一个,就是州里面或县里面的官员会宴请这些中举的这些人,就会开个宴会,宴会当中,就会歌颂一首《诗经》里面的叫《鹿鸣》,《鹿鸣》是在《诗经·小雅》里面。《鹿鸣》这是在西周的时候,这些贵族之间相互聚在一起,这个招待宾客,然后在这个宴会当中要有音乐,有歌唱,这都是高雅的生活方式。吃饭、宴席的时候有音乐,因为脾胃喜欢音乐。一个美好的音乐,你的胃口会大增。而且这个音乐它是传达一种美好的情感的,鹿鸣,鹿本身就是一个很温顺的这样的一种动物,它所鸣叫的声音,“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它有三段。大概意思,“呦呦鹿鸣”,鹿的鸣叫的声音就是“呦呦”这样的。“食野之苹”,这个宴席当中你看还是有机食品,不是说有多少肉什么的,是野菜,田野当中的苹菜,没有化肥农药。“我有嘉宾”,你看来的都是嘉宾,在这里音乐,“鼓瑟吹笙”,然后鼓瑟吹笙过程当中,还要给嘉宾的礼品,那礼品就用筐子,竹编成的筐子盛满那些布帛来送给嘉宾。那希望嘉宾能够帮助我,“示我周行”,就是给我开导圣人的道理。所以这个《鹿鸣》都是一个很高雅的这个一种心态,都是让这个嘉宾都是有道德的音声,来显示君子之道,能让我去学习,“是则是效”的。所以这样的一种音乐,以后就,《鹿鸣》音乐以后就成了科举考取之后,大家宴席当中的一个主要的音乐,《鹿鸣》。“及宴鹿鸣”,听到这个,就是说考取之后,大家聚在一起这样的宴席。在这个宴席当中,那个主考官他也莫名其妙:本来这个卷子本来我都淘汰了,怎么又拿起来了?那到底谁是弃田之子呢?就是把这个田地把它卖掉了布施出去,这个人是谁呢?到了这个宴会上,才知道原来就是饶裳。你看看,本来考不取的,由于做了这件大善事,一下子还做了举人了。那不仅是自己得到善报,他的三个儿子,饶景晖、饶景曜、饶景暐,都登第了,就是考取了功名了。 从中看到,世间的田产和资财,安士居士就这个公案,有一段很好的讨论。田产、资财,是世间人以为是命,命根子啊,身体是内命,财产是外命。世间人很看重的东西,在佛法当中,比喻成水中月、镜中花、梦中宝,都是虚幻的。水中的月亮虽然有,你拿不出来;镜子里面的鲜花那种形状,你也拿不出来;你梦中得到了很多珍宝,梦中的珍宝,醒过来,也没有东西。本质上是这个样子的。为什么这样比喻呢?这些金银、财宝、田产,现在加上房子、这个汽车什么的,反正这些资生用具,无非是你目前暂时在你手上保管而已。你的财富、田产再多,到你临命终时,一点都带不去。所以民间有时候把这个田产转让,有一个田产或者房产的契约,契约上总是写一句话,“听凭永远管业”,我交给你,你就永远管这个产业吧。但是,字面上这么写,实际上是这么回事吗?实际上,真实的是——这个产业是主人,自己的身体倒是客人。这个主人,田产的主人尚且不能永远保证它的客人就是一个人,因为它会转让,那么一个客人又怎么能够保证他能够永远拥有这个主人呢?暂时保管而已,马上就会转换主人。所以实际上,你要带走的东西是——田产带不走的——但是也有带走的方法,你这些田产、资财怎么带?带的方法就是布施,“作善布施”。 因为你布施出去了,你就创造了一个人天福德之身,那人天福德之身,你布施出去的东西,最终还是你的。这个道理是很深邃的。佛法他用一个比喻来帮助我们理解,你布施出去的东西还是你的。比如说一间屋子,你的房屋起火了,这时候,一般人就肯定是把房屋里面贵重的东西要搬出来。搬出来之后,那个房子烧就让它烧掉,但我的金银首饰财宝搬出来之后,我可以拿这个金银财宝再去盖房子。那么布施就是这个样子。这个房子代表我们的身体,包括这个世间,无常的大火要烧掉,烧掉它,你赶紧把你的东西搬出来,搬出来就等于布施出去。布施出去,搬出来以后,等到你转生到下一辈子,布施的财富还是你的,你再把那个你的功德所感召的财富,再来盖房子,再来享受你下一世的这种福德。如果你不及时布施出去,就等于这个财物在这个已经燃上烈火的房间里面被烧掉一样,被烧毁一样。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有钱赶紧布施,这就比存在银行里面还要保险,存在了广大的众生那个地方去了,存到了整个宇宙那边去了,那就是连本带利的,千万不要做守财奴。 这就是作善布施,能够造人天福德之身,那你的富贵荣华依然还在这里。所以明白这个道理,那么饶裳把这个田卖掉布施,实际上他不是弃田,乃是置产,给自己置了产业。如果一个人能够有这么深广的眼光,这样置产业,那才可以说听凭永远管业,听凭你永远管这个产业,说这句话也未尝不可。但如果像守财奴一样的一毛不拔,那你就不是你永远管业了,马上是转一个人来管业了。 请看下面:  “免死得元”(《感应篇笺注》)。这也谈到怎么帮助人。就是免一个人死亡,他得到了解元的功名。河南,这河南的一个潘解元,解元就是乡试,第二次考试的这个乡试,得了第一名就叫解元。他同两个朋友一起到省里面去作乡试。这个在住的客栈里面,有一个看相的,看得很准,神相,神相就是一看一个准。这个神相一看他们三个人,就悄悄地对另外那个两个同伴,他两个朋友说,说这个潘君,就姓潘的,潘君将有大难,你们两个赶快回避他吧。就是面相当中都显出死相出来了。这两个朋友一听,知道他有大难嘛,也怜悯。这两个朋友就赠给他二两金子,让他另外找地方住。这个潘君,他就随即找了一个小客栈住。夜晚出来他散步,散到河边的时候,看到一个妇女要投水,要跳河。他就问,这怎么回事啊?你为什么要寻短见?就询问她。这个妇女就说,我的丈夫是买棉花、丈夫买棉花织布,好不容易织了一些,若干匹的布。丈夫出门之后,我就把这个布卖出去,卖到了四两金子,但是带带回去一看,带回来一看,是假的,假货币,“假银”。那如果丈夫回家之后,看到我这个得到的是假银子,他一定会责备我,与其那时候受侮辱挨打,倒不如现在死了干净。是这么回事。这个潘君一听这个,他不加思索,赶紧从衣袋里面拿出四两金子给她,唯一的四两金子。他把这个四两金子给出去了,自己就一文不文啊,所以归到客栈里面,也交不起房租,可能吃饭都有问题。这个客栈的老板就对他就不客气了,常常就是骂他、奚落他,所以他也没办法,住不下去了,也没有钱了,就到寺院里面就借宿。寺院的出家人总要慈悲一点。没钱到这里这个找一个房子住。住在寺院去了,住在寺院这个寺院的僧人晚上做梦,梦见很多天神,吹吹打打,从天上下来了。下来他们相互之间就说,今年考试的榜已经定了,谁考中,谁考第几名已经定了。但是最近那个第一名解元,最近做了损德的事情,做了不道德的事情,这个上帝就要除名了,把第一名除名,但是除名之后谁来替代,还没有找到替代的人。那另外的一个神说,这个寺院里面的潘生可以呀。他们讨论替代,说潘生可以。其中又有一个神说,这个潘生他的相已经表明他要横死,最近要死,要横祸而死,怎么可能做解元呢?那又有一个神就把两个手就摩潘生的面,一摩面,这面改变了。一改变,这不是解元的相吗?你看看。这个僧人在这个梦中很清晰,就默默地就把它记下来了。第二天一看,这个潘生,还真的变了,变了就对他厚加款待。款待后,那就是正常地考试哦,进场考试,考试完了之后,这个潘生就到原来住的客栈去对他两个朋友表示感谢,你们毕竟给了我金子帮助,感谢,就到原来住的第一个客栈。这个相士,看相的,还在那里,还住在那里,这一看他,就大吃一惊,毕竟是神相,这个一看,说你做了什么阴德的事情?怎么成了这样的奇异的好相啊?相变了,说你这个相,这是考第一名的相。这是要考第一名的。你看这个,所以我们原来中国民间的学问,还真是了不起。他看相,算卦,中医,针灸,这些都是很神奇的学问,包括占星,这些。这一说,果然这个出榜,出榜之后,还真的那个河南的潘生第一名,“榜发果然”。一个要横死的人,由于救了人,一个妇女的一命,马上改变命运,相貌都改变了。 所以作一件善事,这里一定是如决江河,沛然莫御。这时不能犹豫不决,你那个如决江河奔腾,毅然决然,没有妄想,就那么去做,你的功德才来得快,才来得大。如果,你设想这个潘君,如果那个时候他身上只有四两金子,如果他要拿出来的时候还要想到,我如果拿出去,我的进场,进考场的盘费到哪儿出啊?我还要靠这个要进场的费用。一想到这个,算了算了,这个好事不能做,我没有能力做,他肯定这样。但是这个潘君那个时候他没有想到这个,只知道这个跳河的妇女要救,没有想到自己。所以他只是拿出了四两金子,就免了自己的横死,而且,进一步还得到了解元的这样的一个果报。这叫因小报大,因为他发的心很真,很猛,很干净,马上转变。 从中安士居士就反省自己,自己就差一些。说他在,他周安士也考取过,他是考取过县里面的秀才。为什么以后没有考呢?有一个过失,他想他在崇祯二年,叫己已年,崇祯二年是1629年,他在澄江作小试,小试就是取得秀才资格的考试,县里面的,如果考取了县试,就叫秀才,又叫童生试。他在那小试当中,这个学校,儒学它不有一个考场,有一个看门的,叫朱君玉,这个人,别人寄存东西在他那里,他搞丢了,搞丢了之后,他就痛不欲生。当时安士居士看了,也发了恻隐之心,就想帮他一把。但是苦于自己身上钱也不多。就动了一念好心,但是没有实际行动。很快他就回到了他的家乡昆山。以后有一个主考官,重新把这个考卷重新审核,重新审核——覆案,覆案就是获取到省里面考试的名单。这个主试官员在选的时候,把这个安士选上了,安士居士选上了,列在第二名。但是由于他回了昆山,这个事情不知道,所以他有这个座号在上面,但人都不认识他。所以他以这个选上了,但是到时候没有到,就给除名了。那个时候,昆山,实际上这个消息没有传过来,但是朱君玉知道,但是朱君玉又跟安士不熟悉,也不知道第二个座号就是周梦颜,周安士,他出现这个事情。当时他就说,如果我当天不顾自己的盘缠多少,想尽办法来帮助朱君玉的话,那就是产生了缘分了,那他就会知道谁叫周梦颜了。于是他出于感恩之心,也必定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了,也就不至于除名了。你看,这件事情过了两年之后,周安士才知道原来自己有进一步考试的资格,给除名了。所以,他就由此观潘君以仅有的四两金子帮助一个人的事情,他就感到更为惭愧。实际上,帮助人,自他不二,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再讲这个故事,“蠲租得第”。“蠲租”就是免除租金,就考取了功名。这是华亭有个读书人,华亭也是江苏松江县一带,叫华亭,李登瀛,“士”就是读书人,家里很贫穷,只有两亩地。两亩地,由于他读书,或者去做私塾的老师,所以他自己不能种田,就租给别人去种了。租给别人,就是佃户。这个佃户,由于他生病了,这块地也就荒废了。虽然荒废了,但是租给你,你的田租要交,这个佃户没有办法,就准备把自己儿子卖掉,来偿这个田租。李登瀛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发了恻隐之心了,说你是由于生病的原因,不能来耕田种地,这不是你的过失,我虽然也不富,也比较穷,但尚且还能够靠点微薄的教书的钱来生存,我怎么可能让你们父子俩生离死别呢?说你赶紧把这个银子拿回去,把你的儿子赎回来。但这个佃户说,这个我卖的那个主人家,他估计不会让我赎回来。有这个担忧。李登瀛说,不要紧,我是一个很贫穷的儒生,我尚且可以免你的租金,租钱,那个人都是大户人家,我想他也会懂得积德。他说我跟你一块去说情。你看,这个李登瀛还真是帮人帮到底,就跟着这个佃户一起到这个大户人家去讲情。那大户人家一看,人家一个贫穷的儒生都不要佃户的租金,那还有什么说的?那就把他的儿子还给他的父亲了。儿子赎回来,父子团聚。那这个佃户就很感恩,每天就是烧香、祷告、祝福,希望李登瀛救命恩人能够有好运。果然,到了康熙甲子年间,就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李登瀛就登贤书了,登贤书就是在乡试的时候考取了举人叫登贤书。然后再过了25年,在1709年乙丑年间,又联捷。联捷就是进一步考取了进士,叫联捷。你看看,马上报应就来了——好报。 所以这里就是,对农民要有一种哀伤之情。农民一年到头披风戴月,面朝黄土、面朝水田,那么去劳作,没有一刻的闲暇,全家劳苦,没有一人得安。所以民间官仓,一千个库粮,一千个仓库的粮食,都是从农民的肩上挑过来的。那个肥料,千坑万坑的粪便,都是从农民的肩上挑过去的。或者忍受饥饿去浇水,或者带病去努力地耕田。后背是日暴,太阳晒,雨来侵。种下去能不能有收成,念念都要想着,千回万绕:如果年成不好,这个没有收获,田租怎么办?家计怎么办?一到秋天收割的时候,田中所收的稻谷、得到的报酬,很多都要偿租债。一年到头辛苦下来,家里还是“萧然”,家徒四壁,全家仍然没有赖以生存的口粮。那么仁人君子了解农民的这种疾苦,这种生存的艰难,难道不哀伤吗?所以这个长工,或者佃户跟地主的关系,它的纽带要有一种道德的润滑的。所以原来有个叫诸景阳,他是一个地主,听到家里的佃户有死亡的情况,一定会哀哭,拿出钱来帮助他办丧事。丁清惠这个地主,对待佃户就像父子关系。陆平泉先生遇到家里,或者自己父母或者自己办大寿宴席,那一定要给他的佃户要免除田租多少多少米;如果自己或者家人做官了、升官了,又免佃户多少田租;家里得了一个儿子或者得了孙子,又免田租,所以佃户就很感恩。 其实感恩,反而这个租税反而不亏空。这里也是同体的关系啊!所以你一个地主对佃户越好,佃户的感恩,他就深耕细作,反而丰收。一丰收当然他就不会亏欠你的田租,他自己也得到了好处,也是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所以那些如果是地主,像周扒皮似的,太阳没有上来,他在半夜就在学鸡叫,估计是一个特殊情况。你暂时得到一点好处,一时间以为你得便宜了、以为得计了,但是你不知道,冥冥当中,你打这个小算盘的人,还有一个操大算盘的人在看着你,天地知道啊!天地以好生为德,以仁慈为心。你不能刻薄,不能残忍。你如果老是这样做,那操大算盘的天神就会生气,就会把你的福禄全都给你削掉哦! 所以我们看这个李登瀛,以两亩地的这个田租免去,使他们父子团圆,最后自己考取了举人、考取了进士。你可说他的田租所得到的收获,那实在是太大、太多了。 最后一个,最后一个故事“逆旨害民”。这是淳熙初,就是宋代宋孝宗时候,有一个管农业的官员叫王晓。王晓他每天早上就是访问给事中林机。他有一天去访问一个同僚,叫林机。 “给事中”是什么官员呢?就是属于皇帝的顾问班子的成员。这个皇帝碰到重大的事情,跟这个给事中讨论。给事中就在他周边,来讨论政事——政治上的事情。给事中就要给出一个对策,甚至有驳正这个皇帝这种敕令的这种权力。比如皇帝敕令过来,他认为不合适,再封还过去——退回去。这个权力还比较大。 当时林机正在殿中,他的妻子是王晓的侄女,所以他们还是一个有亲属关系。这个王晓去拜访林机的时候,林机正好不在,但他的侄女就是林机的妻子,看到他的叔父来了就垂泪告诉一桩事情,说林氏家族要灭了。这个王晓一听就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呢?她说,我这个天将晓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穿红衣服的人拿着天符,天上的符来了。说上帝有敕令,这个敕令说“林机逆旨”,就是违背圣旨害老百姓,特别要灭门——要把他全灭了。做的这个梦。所以惊醒之后,仿佛还在目前,梦得很清楚。所以一看到他叔父说,林氏家族全都要灭了。但这个王晓听了说,这是做梦啊!就宽慰她,你不要担心,没有这个事,做梦而已。但这个林机的妻子就把他的叔父留下来吃饭,等林机回来。林机回来,王晓就在谈的时候,就试探着问问:最近在殿中有些什么样的讨论?跟皇帝有什么讨论?林机就说了一句话,说这个四川大旱,这个下面的部门就上奏奏本,要请十万石米来赈灾。皇帝下旨同意,十万石米赶紧赈灾。这件事情,本来是件好事,这个林机却好了,这就是脑子出问题了,他以为这个米数太多,去四川的道路太难走,是不是等这个情况落实之后再批准。所以就“封还敕黄”,就是把皇上的诏书封起来,送回去,不向下面下达,这件事情就被他阻止了。 阻止了之后,这个皇上还是觉得放不下,就跟宰相说,去四川的道路是很远,但是你要等到调查,那恐怕就晚了,于事无济,那就先给一半吧。皇帝就是没有办法,下面有人阻止,先给五万石米。 他说最近这两天就发生过这件事情。你看,还真的有这回事情。最后这个妻子就哭着就把这个梦说出来了。这个林机一听也有点害怕了。但是这个事情已经被他挡住了。要去调查,调查情况落实,再去发米。那你说大旱,那么多哀哀待哺的饥民,还等着你往返去调查半个月一个月,那不要死多少人?救人的事情,十万火急的事情被他挡了下来。那马上果报就出来了,很快就生病就回家,然后还没有到达福州就死了,他的两个儿子也相继地夭折了,还真的一门全都灭掉了。 所以要知道,这个君,皇帝是上天为老百姓立这个君,所以皇帝叫“天子”——天之子啊!那君,皇帝要治理这么大地方,要为老百姓设官——设官员来治理。那么民众就是国家的“赤子”,是这个一个国家的根本——民者国之本!所以叫“父母官”,把民众看作自己的子女啊!纵然皇上说不应当、不应该去赈灾,你做臣下的都要说要赶紧赈灾;皇帝说赈灾的数量少一点,你做臣下的、大臣的都应该说多给一些;皇帝如果说税收不可亏空,要多加税收,你做大臣的都要说,要减税收。一切都要为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去争取福利。如果你这样去谋政、去为国家着想,你才叫忠臣,尽忠啊!你的福报才能恩及、泽及天下苍生!“公门里面好修行”,那你就能流芳百世!你这样的一个福德,你就能够长寿,能够健康、能够安宁!子孙后代就能荣华富贵呀!就是这样的福报,都不足以报答你在公门里面为老百姓谋福利的这些良政!这是一个忠臣应该做的事情。现在你正好相反了。如果说,皇帝说这个税收应当缓一缓,你这个做臣子的还偏偏说,国家财政很紧张,不能等待,应该多收一点。如果皇上说,老百姓已经很困穷了,应该通权达变,变通一下,你这个做臣下的说,摊派下去的税额已经定了,不能改变了。皇帝说都可以改变改变,你说不能改变。那你这样的行为、这种举止就叫“谄谀”——谄媚阿谀,就叫“逢迎”,就叫贪恋官位保妻子,自私的行为。就是为老百姓敛怨,老百姓就会怨恨你。当老百姓有怨气的时候,这个国家就不稳定,你这种言行就是为这个国家招来过失、招来灾难。你这样的行为出来,你就是把你流放,甚至你的家里家族全都灭绝,都不足以偿还你的罪过。你现生的这个门户灭绝、流放,这样的国法的惩处,这是花报,那最后是要下三恶道的! 你看这个《影尘回忆录》,谛闲老法师谈到上海的有个大富翁——前清的一位大臣。他就是由于贪污了那种赈灾的款子,直接下地狱呀!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啊!这个救命的钱,你敢去贪污?这是直接下阿鼻地狱的!所以古往今来这样的前车之鉴,一定要高度重视。一定要有仁爱之心,一定要护念、福利天下苍生! 我们还有点时间,来回答大家的问题。 ①你在百忙之中不辞劳苦来杭州南山讲寺,为我们杭州居士弘法,使我们感到无比地高兴。人类除了物质食粮之外,还需要像佛法这样最好的精神食粮。下面提一个问题:一个人在年轻时学佛很好,到了晚年得了老年痴呆症,在他临终时已不会念佛,他能往生吗? 答:这个当然学佛越早越好。年轻力壮,这个心性、生命力旺盛,他修行的功夫容易得力。到了老年了,老年开始学佛,一生的生活经历在他内心累积了很多的尘垢,这个精力也很有限,当然修行就要差一点。但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说,闻道有先后。但是你闻道,无论是早还是晚,你当下就要修行。所以不管是年轻时、晚年时,只要闻到道,尤其闻到念佛法门,都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就怕你到了晚年都没有机会闻到佛法,那就呜呼哀哉了。 那么老年痴呆症,看是什么症状。一般来说,由于他的气血不通,或者精气神消耗,世间的东西太多,他大脑中枢神经元就不灵光了,可能就容易健忘了、容易木呆了。但这些都是他的一种生理性的东西。但要知道,虽然他得了痴呆症,他的内心深处的潜意识还是会有感受的,还是能够思维的。所以这时候,你靠其他的没有办法,还是要让他念佛。这个佛号是炎王光,这个弥陀的名号的光明能够在他的意识深处产生作用。所以,他只要念佛,愿意往生,临命终时,虽然他念不出来,但是你只要念,他的闻性是会听得到的。闻性是有感觉的,你就在睡梦当中,他的闻性都不会消失,更何况他只是痴呆呢?他的闻性还有,闻性就是佛性的表达、展示。所以,只要他点头愿意去,听明白了这桩事情,阿弥陀佛也会来帮助他。尤其对痴呆的众生,阿弥陀佛更会加倍地呵护,加倍地放光,就像一个病人加倍地放药一样。 ②我从农村来,住在儿子家帮助做些家务。本人吃净素,但是家里儿媳孙他们一日三餐吃剩的食物要我处理,荤食。我觉得很棘手,心里很不舒服,不知怎么办?请开示。 答:你吃净素,如果你的力量很大,慢慢地引导家里的人,儿子、媳妇、孙子也一起来吃,就比较好,这是最理想状态。如果达不到这一点,那你至少在家里不要杀生,吃三净肉。剩下的食物要你处理,这是比较麻烦的事情。但是你不要处理到你的肠胃里面去了,或者给那些动物,或者给什么,你找一个善巧方便。不舒服你就多念佛号。 ③请问东林大佛建造的缘起及意义。东林大佛何时开光?居士们发心,如何参加? 答:东林大佛的缘起,说起来话很长。果一老和尚九三年发愿,到今年已经是长达十九年了。 在这个时代,我们了解中国大陆二十五尊大佛的建设,绝大多数都是企业和政府在做。以僧团的形式来做,保持宗教的品格,尤其承诺建成之后不收门票,也许东林大佛是第一尊,所以他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有很多海外的言论,对大陆建大佛的这种指责来自来两点:第一是来自拿大佛卖门票,搞经济;第二是建露天大佛,不如法、不恭敬。 我们这些年来,针对这两个,我们要有回应。这种回应:第一,我们不收门票,不搞商业化,我一定要把那个大佛景区作为朝圣、修行、弘法的一个净土道场;第二,我们的回应,就是对第二的回应,我们不让大佛成为露天,所以我们要搞一个81米的宝盖。为了实现这个——这可能是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是第一的,没有这么高的佛像来建宝盖的——我们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克服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专家论证会都开了多少次,最后我们基本上这种钢架结构稳定性,得到两家权威的省级研究所的通过。目前我们是通过招标,让江苏宜兴的“沪宁钢机有限公司”承担我们这个钢宝盖结构的铸造和安装,15号我可能就到那里做一个签字仪式。一定争取在大佛开光之前合拢。那么,开光是在今年的十二月十一号——阿弥陀佛的圣诞日,欢迎大家有时间前往参加。 ④佛说凡事要忍,但会不会给某些人有机可趁,制造罪业的机会,如杀人、盗窃、淫乱等?忍是不是有个度,就是有底线?那么底线在哪里?请开示。 答:佛教讲这个“忍”,不是怂恿坏事,不是这个意思。比如讲这个法忍、人忍,他是针对自己的修心养性。别人骂你、打你的时候,你得要忍。尤其是侮辱你——忍辱波罗蜜嘛,忍辱。那一般的人,你什么都能忍,但是侮辱我不能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你最难忍的你都能忍,说明你有大的力量、大的心量。所以这里面,但是一个佛弟子,在阻止他人的罪恶方面,还要有一种见义勇为的精神。如果碰到杀人的场面,这不是忍的问题了,这你要见义勇为呀。这个别人在抢银行,你也“他抢他的,没有问题”;几个流氓团伙正在欺负一个女人的时候,“他干他的,管我什么事”,不是这个样子。这时候,你正要表现大无畏的这种气概的时候。是这么一个底线,底线就是我们的原则。包括慈悲和方便,“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你的慈悲和方便也得要有一个原则,无原则的慈悲和方便,那反而会有负面影响。 ⑤我慢高山,不留法水。面对傲慢我总是无法控制,傲慢总在不知不觉中显现出来,更可怕的是对傲慢竟然浑然不识。有些人告诉我“放”,可一个“放”字又何尝容易?口上说要放,心却把它抓得紧紧的,我该怎么办? 答:这个与生俱来的我执才会导致傲慢,这是我们的根本烦恼之一,贪瞋痴慢疑,慢是根本烦恼之一。面对傲慢我们知道它是不好的,是有我执的表达。对傲慢我们就得要得谦卑,为什么印祖常常讲“谦以自牧”用这个谦卑“牧”什么?我慢就像这个野牛,你得要有一个谦卑的缰绳把它驯服一下。所以要想到,我自己很惭愧,通身都是毛病缺点,什么都不行,把别人看别人优点、长处,把自己看低一点。那我慢的人常常是看自己的优点看得很大,看别人的缺点看得明察秋毫,总是觉得别人不如我,他就会傲慢。那恰好相反,修行的人为什么讲“惭”和“愧”呀?这个惭愧是我们非常要重视的一个这种心理情操。要思惟无量劫以来,我们的贪瞋痴、我们的身口意造作无量无边的恶业,乃至于今生虽然挂了一个佛弟子修行的名头,但我们的内心深处多么肮脏啊!见不得人啊!所以我们要把这个惭愧作为一个铁钩,把我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些邪恶的、阴暗的东西,把它钩出来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去发露、去忏悔呀!我们是这么一种情况,还有什么资格去傲慢呢?我们没有任何傲慢的资格,我们惭愧都来不及呀!你得要把这个心调动起来,而且他是符合事实情况。 ⑥弟子听其他同修、莲友提起东林寺的慈善功德会、东林护生会、东林印经处、东林佛艺、《净土》杂志编辑部等,弟子觉得意义重大,合成众缘,共襄善举。请法师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如果我们想要发心供养,培植福报,或者参加各个组织做义工,应该怎么办? 答:首先非常感谢大家的护持之心。 东林寺这些年来,我们除了建大佛,作为一个中心工作之外,我们确实是想在推动净土文化方面做些事情,包括“慈善功德会”。 “慈善功德会”也是这三年成立起来的。镜义法师还是非常努力地在推动。是由于我们教内,在慈善这一块,相对于基督教、天主教来说,我们是比较薄弱的,而且慈善是树立社会形象,政府这一块他主要是看佛教是不是做慈善。为了获得我们在社会政治层面的一个生存发展的空间,慈善也是应该去做的。所以我们对于赈灾、助学、免费治疗、送医下乡,乃至于现在做这种临终关怀、安养院,都在全面推广。现在目前在大佛旁边有一百五十亩地,我们可能下半年就要破土动工,建一个东林寺安养院。 “东林护生会”也志在放生。放生、保护生命这方面也在做一些工作。 “印经处”,你看其实印经,我们在发达地区,经书还比较多。但是中国有很多边远的省份,还是很缺乏经书的。昨天有个居士也谈到,好像很多寺院,经书很多送不进去。其实有很多很需要经书的。我们要把大乘的法宝,尤其是因果的,讲轮回、讲戒律、讲净土法门的经书,要广为流传,还有光盘。可能一部经书、一张光盘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就能拯救一个人,意义重大。 这些,我想慈善方面、印经方面,不仅东林寺在做,我们也希望各个寺院都来做。每个寺院都是一个弘扬佛法的一个重镇。如果我们周边的寺院也有做这方面的,大家可以就近来护持,都很好。 那么,如果谈做义工,目前可能东林大佛开光,我们需要两千个义工。如果大家有这份发心,可以报名参加东林大佛开光的义工。看看我们过段时间会发布一个招收义工的这种简章出来,大家注意收看就可以了。 南无阿弥陀佛! PAGE 1
/
本文档为【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第11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