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多排螺旋CT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征象分析

2018-10-07 2页 doc 20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精品文档

千万精品文档模板,下载即用

举报
多排螺旋CT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征象分析多排螺旋CT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征象分析 杨 荣 许立功 廖金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 310003 [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51例PGL患者的CT表现,分析肿瘤的部位、形态、密度、强化程度、淋巴结情况等。结果 该组51例PGL病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同时累及胃体、胃窦部多见(占45.1%);全部病例均出现胃壁增厚,以弥漫性增厚多见(占49....
多排螺旋CT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征象分析
多排螺旋CT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征象 杨 荣 许立功 廖金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 310003 [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的CT现。 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51例PGL患者的CT表现,分析肿瘤的部位、形态、密度、强化程度、淋巴结情况等。结果 该组51例PGL病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同时累及胃体、胃窦部多见(占45.1%);全部病例均出现胃壁增厚,以弥漫性增厚多见(占49.2%);CT显示增厚胃壁密度均匀,未见坏死区,增强扫描轻中度均匀强化;68.6%的病例可见溃疡样改变,41.2%的病例伴有胃周淋巴结肿大。结论 PGL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PGL的诊断与鉴别方面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淋巴瘤;胃;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b)-0185-02 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是原发于胃壁内淋巴滤泡的恶性肿瘤[1]。PGL发病率很低,约占胃肉瘤的70%~80%,占胃恶性肿瘤的2%~7%,术前明确诊断者不足10%,多被认为胃癌及溃疡病,只是术后经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2]。因其起病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病理变化又不在胃粘膜表面,所以影响各种检查的阳性率[2]。PGL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当前有关PGL的CT表现鲜有超过50例以上较大样本的文献报道,该研究收集并分析该院2010年1月1日—2014年2月31日期间的51例胃淋巴瘤患者的CT结果,PGL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对本病术前的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经胃镜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PGL患者共51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男32例,女19例,年龄19~67岁,平均(42.0±11.4)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主要症状为无规律腹痛、腹胀不适、腹部肿块和黑便等。 1.2 检查方法 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扫描。51例患者均行上腹部螺旋CT平扫+增强后双期扫描,检查前患者禁食8 h以上,扫描前30 min口服约1 000 mL温水使胃部充分扩张。平扫扫描参数:120 kV,90 mA,层厚5 mm,进床速度12 mm/s。对比剂为优维显(Ultravist,300 mgI/mL),80~100 mL,3 mL/s,于注射开始后25 s和50 s后分别行动脉期、静脉期扫描。淋巴结横径>10 mm视为淋巴结肿大。 1.3 图像分析 由3位医师盲法(不知病理结果)读片,分别对胃受累部位、病变大体形态及类型、胃壁厚度、皱襞改变、有无溃疡、胃体积有无缩小、浆膜受侵情况、病变强化程度、其他器官受累情况、淋巴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有分歧病例经讨论后作出判断。采用Megibow等 CT分类方法将胃淋巴瘤胃壁增厚情况分为3种:① 局限性增厚:胃壁局限性增厚,局部形成肿块,胃周径受侵范围<25%;② 节段性增厚:胃壁不均匀增厚,胃周径的25%~50%受侵;③ 弥漫性增厚:胃壁不均匀增厚,胃周径的50%以上受侵。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胃病变部位 51例PGL中,23例(45.1%)侵及胃体及胃窦,15例(29.4%)侵及胃体及胃底,6例(11.8%)侵及胃体、胃底及胃窦,3例(5.9%)侵及贲门及胃底,4例(7.8%)仅侵及胃体。 2.2 CT病变分型 51例PGL均出现胃壁增厚,厚度1.1~5.5 cm,其中局限性增厚7例(13.7%),节段性增厚19例(37.3%),弥漫性增厚25例(49.2%)。 2.3 CT表现 增厚胃壁平扫均密度均匀,CT值17~41 HU,所有病例均未见确切坏死区。增强后病变区呈轻到中度强化,CT值升高约19~43 HU。病变区胃粘膜皱襞增粗,在增强后表现可见模糊及中断,51例中有35例(68.6%)CT上可见到溃疡样改变(图1),表现为黏膜面局部凹陷、深浅不等,其中19例(54.3%)为多发溃疡。17例(33.3%)浆膜面稍显模糊。所有病例胃体积无明显缩小改变,未见梗阻征象。51例PGL中,21例(41.2%)存在胃周淋巴结肿大(图2)。 2.4 术后病理结果 51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T细胞淋巴瘤2例(3.9%),B细胞淋巴瘤49例(96.1%)。病变位于黏膜层11例(21.6%),肌层19例(37.2%),累及胃壁全层21例(41.2%)。18例(35.3%)出现胃周淋巴结转移,3例(5.9%)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3 讨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PGL)较少见,男性较女性多发,平均发病年龄小于胃癌,多数在40~50岁[3]。病理上通常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又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小部分为T细胞淋巴瘤[4]。该组51例PGL患者中,男女比例1.68∶1,平均年龄(42.0±11.4)岁,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淋巴瘤占96.1%,与早前的文献报道相一致[3-4]。 PGL的常用检查方法有胃镜、X线钡餐检查、超声、螺旋CT等[5]。但由于PGL起源于胃粘膜固有层或粘膜下层的淋巴滤泡,沿胃长轴生长,再向胃腔内外侵犯,而X线钡餐和内镜检查只能发现胃腔内面的粘膜隆起、增粗和溃疡,不易在早期发现病变。多层螺旋CT扫描能清楚显示粘膜下病变的范围、浸润深度、胃粘膜和浆膜的异常,肿块密度及强化程度,胃周淋巴结肿大情况和胃周组织、脏器受侵情况,具有一定特异性,因此认识PGL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对提高该疾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有重要价值。 结合文献资料和该组研究病例,总结PGL的多层螺旋CT扫描征象有以下特征:① 病变范围广泛,多数累及2个以上胃解剖部位,以同时累及胃体、胃窦部多见,其次是同时累及胃体、胃底部[6],本组病例中有92.2%的病例累及两个以上胃解剖部位;② 胃壁明显增厚超过1 cm,按CT表现可分为局限性增厚、节段性增厚、弥漫性增厚3种类型,其中又以弥漫性增厚多见,接近50%,其次是节段性增厚,局限性增厚少见[1],该组病例中49.2%的病例属于弥漫性增厚;③ 肿块平扫密度均匀,一般无坏死区,增强后轻到中度均匀强化,在较大肿块中可出现片状坏死,其发生率很低[6],在本组病例中未发现;④ 病变区胃粘膜皱襞增粗,增强后表现可见模糊及中断,绝大多数病例出现溃疡样改变,以多发溃疡常见[4],该组病例中有68.6%的病例出现溃疡样改变,其中54.3%的病例为多发溃疡;⑤ 部分病例浆膜面可显示模糊;⑥ 一般胃体积不缩小,梗阻征象少见,这种胃壁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胃外形和容积改变的不一致性,为胃淋巴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7];⑦ 较多病例出现胃周淋巴结肿大,多累及两个以上胃区淋巴结,并易融合成块团状[2],该组病例中有41.2%病例存在胃周淋巴结肿大。 PGL主要需与胃癌,胃间质瘤和肥厚型胃炎相鉴别。与胃癌患者相比,PGL患者病程多较长,而一般状况较轻,胃腔变化及管腔梗阻较轻[8];另外,胃癌病灶大多边界模糊,有明显外浸倾向,而PGL边界较清,较少发生邻近结构的侵犯;再者,胃癌患者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时,大部分已有肝转移,而PGL则很少出现脏器转移。PGL与胃间质瘤同为壁内肿块,但胃间质瘤较大时多向腔内外生长,增强扫描病灶强化较PGL明显[9]。PGL与肥厚型胃炎同样可表现为粘膜皱襞粗大,但肥厚型胃炎胃壁柔软光整增厚不明显,可与PGL鉴别[9]。 综上,多层螺旋CT扫描可以清楚显示胃壁病变的厚度、密度、范围、与周围组织关系,以及胃周淋巴结肿大情况等,对PGL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当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表现为:胃壁显著增厚且病变广泛,胃粘膜皱襞粗大伴多发溃疡,胃周多个区域淋巴结肿大明显,但胃腔变形及梗阻情况不明显时,需首先考虑PGL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Jung JH, Kim J, Park G, et al. Primary gastric hodgkinacute;s lymphoma [J]. J Korean Surg Soc, 2012,83(2):111-114. [2] Vanis N, Mesihovic R, Ibricevic L, et al. Predictive value of endoscopic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primary gastric lymphoma [J]. Coll Antropol, 2013,37 Suppl 1:291-297. [3] Tanaka T, Shimada K, Yamamoto K, et al.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rimary gastric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in the rituximab era: A multicenter study of 95 patients in japan [J]. Ann Hematol, 2012,91(3):383-390. [4] Wu YX, Liu B, Chen L, et al. Prognostic factors of primary gastric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75 cases in china [J]. Ann Hematol, 2013,92(6):861-862. [5] Sharma P, Suman SK, Singh H, et al. Primary gastric lymphoma: Utility of 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for detecting relapse after treatment[J]. Leuk Lymphoma, 2013, 54(5):951-958. [6] Lv Y, Wang XN, Liang H. [clinical analysis of 200 patients with primary gastric lymphoma][J]. Zhonghua Wei Chang Wai Ke Za Zhi, 2012,15(2):157-160. [7] Huang J, Zhong M, Tang Y,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50 cases of primary gastric lymphoma][J]. Zhong Nan Da Xue Xue Bao Yi Xue Ban, 2012,37(10):997-1002. [8] Kanzawa M, Hirai C, Morinaga Y, et al. Primary submucosal nodular plasmacytoma of the stomach: A poorly recognized variant of gastric lymphoma[J]. Diagn Pathol, 2013,8:30. [9] Rotaru I, Ciurea T, Foarfa C, et al. The 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s of a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gastric lymphoma: Macroscopic, histo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spects[J]. Rom J Morphol Embryol, 2012,53(2):343-350. (收稿日期:2014-03-04) 1
/
本文档为【多排螺旋CT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征象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