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毛概毛邓三课后习题答案

2018-09-08 14页 doc 67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5358

暂无简介

举报
毛概毛邓三课后习题答案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支书联席会秘书处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后习题 注:楷书字体为没有精炼的或赘余的字句,可以自己随意作结。 导论: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有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仍然保持着勃勃生机,是因为它不是教条,而是一种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与时代、实践和科学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具体化,逐步在各方面获得展开。 2.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为什么只能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怎样才能正确解决? 马克思列列宁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
毛概毛邓三课后习题答案
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支书联席会秘书处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重要思想概论 课后习题 注:楷书字体为没有精炼的或赘余的字句,可以自己随意作结。 导论: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有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仍然保持着勃勃生机,是因为它不是教条,而是一种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与时代、实践和科学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具体化,逐步在各方面获得展开。 2.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为什么只能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怎样才能正确解决? 马克思列列宁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各国的物产阶级政党不能照搬照抄或简单地套用这些原理,而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按照本国本民族的形式,各国应有所不同。(可不用,从中国具体的国情来解决和时代特点来分析) 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找到解决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具体答案,也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而只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来一番变化,要它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中国人民特有的科学理论。在内容上,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建设与改革的实际问题,揭示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总结和概括,实质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而以中国特有的独创性的内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和语言,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和语言,即根据中国的民族特点,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民族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和政策。 第1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其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已经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实践。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开放的世界环境。实践基础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一些地区的冲突和争端时起时伏,世界还很不安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际竞争更为激烈,世界各种力量围绕这场竞争的较量也日益显现。(以上可以削弱)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各自形成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见书本第25页,科学体系见课本第26页的四个特点。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见书本第33页,科学体系见书本第35页的四个特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中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各自形成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第一,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第四,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见书本第42-43页。 4.如何正确理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见书本第44页。 第2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使中国革命具备了转变的国际因素和时代条件。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革命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准备了新的领导力量。 第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革命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四,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这就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组织保证。 2.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性质是什么? 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的独立,反对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实现人民的解放。动力是人民大众,即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毛泽东认为,百年来中国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就其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的对象,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外,还有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农民是主力军,还有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毛泽东的一个创造性贡献是,把资产阶级区分为两部分:官僚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对象,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 3.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及两步走的关系。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第一步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这两者的关系是一篇文章 上篇与下篇的关系,只有上篇做好了,下篇才能作好。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4.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见书本第67页。 5.中国革命为什么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首先,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但在中国的条件下,无产阶级人数比较少,单靠无产阶级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的。 其次,虽然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阶级,人数也不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也较少,但由于这个阶级曾经领导过辛亥革命,其经济成分在社会生活中又占了颇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很重要,是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无产阶级也必须联合他们。 再次,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很强大的,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必须联合一切力量,还必须利用敌人的矛盾,对敌人进行瓦解、分化。而且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极大不平衡,决定中国革命将是一个异常艰难曲折的长期过程。 6.为什么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大批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参加共产党,壮大了党的队伍,实现了党的群众性、广泛性,但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又被带入党内。针对党内的这种思想状况,毛泽东指出,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就必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7.如何认识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党是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的领导者;武装斗争、统一战线是党战胜敌人的基本武器。 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极大不平衡,决定中国革命将是一个异常艰难曲折的长期过程,无产阶级必须运用统一战线的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使敌我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革命的方向转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的强我弱的态势。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是什么?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优越的政治条件。 第二,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基本的经济条件。 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知道地位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提供了充分的思想文化条件。 第四,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援助,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条件。 2.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它们彼此斗争着。但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领导地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后胜利。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更进一步讲,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不可能也不应该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由它去领导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广大工农群众不允许这样做,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没有力量这样做。中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上义社会转变。 3.什么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为什么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其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的必然要求。 再次,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是全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5.我国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意义是: 1、 及时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2、 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引导农民摆脱私有制走上公有制的道路,这既能避免农村生产力的破坏,又能使农民愿意接受,顺利地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任务。      3、 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1、 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 。     2、 多种形式,由低级到高级 。     3、 对企业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 (经验:第87页标有小标题开始) 历史意义是: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这是中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通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贡献,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4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如何科学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详细的五个要素分析见书本100-102页。 2.为什么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一,生产力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第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概括了历史经验而作出的科学规定。 第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基本途径。 第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3.为什么必须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战略思想? 第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要求。 第二,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有利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要求。 第三,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国国情和现代化进程的要求。 第四,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 第5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1.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主要是用于论证现行政策合理性,所谓“初级阶段是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谈谈你的看法。(主观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我国从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一直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 第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自己概括以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中国社会自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这一历史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已经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但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必需的生产社会化程度还很低,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已经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还很不充分,在党和国家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方式上还存在某些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取得巨大进展,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小生立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下指导方针;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精神文明。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自己概括下,结合书本上第120页5.1.3上面一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在初级阶段。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概念和新结论。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我们重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理论起点和基础。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制定和执行一切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同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内在统一性。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都是对时代课题的新的回答。 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的科学阐述。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体现了党的理论的完整性。 第6章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6.我国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是什么?如何理解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这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这是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得出的正确结论。 特点是: ⑴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既防止急于求成,又要反对无所作为。 ⑵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一步都有相应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即温饱型、小康型、比较富裕型。 ⑶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⑷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在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只用了100年就走完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通常要用几百年走完的历程,并且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什么?如何理解“老三步走”和“新三步走”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 “三步走”的战略(邓小平的“三步走”;江泽民提出的新三步) ⑴邓小平的“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⑵江泽民提出的新三步: 第一步: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更加宽裕; 第二步:2010年到建党1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步;建党100年到建国100年,实现现代化。 通常人们把邓小平提出的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称为“老三步”,把江泽民提出的21世纪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步骤称为“新三步走”。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两个“三步走”之间的关系:   第一,从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关系角度分别阐述清楚“三步走”的提出背景,两个“三步走”的具体内容。   第二,两个“三步走”的共同点和承继关系,两个“三步走”都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发展战略的具体步骤,其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即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者具有承继性,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步骤重点是在20世纪的后20年,即前两步,这20年目标比较具体,21世纪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则比较笼统,江泽民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步骤是对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具体化,主要是21世纪分阶段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步骤。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步骤的第二步目标是达到小康水平,江泽民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步骤是在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目标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8.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见书本第150页,有四点内容,后面是理解的。 第7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如何正确理解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结合? 见书本第168页主要特征三点。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第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在收入分配领域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种经营方式,不同的经营方式也要求有与之相联系的分配方式。 3.邓小平如何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内在统一的基础上,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自己概括出)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1.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湿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2.培育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3.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晚上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4.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个人收入分配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国家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保障全体社会成员至少能达到最基本的生活水平。 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理论的教条主义理解,长期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存在一个重大的理论障碍,即否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将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 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原则和总方向确定下来。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发展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 邓小平南方谈话从根本上否定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1.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都是方法,可以为不同的社会制度服务。 2.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3.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没有根本矛盾。 4.市场经济能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如何全面认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应该遵循的原则? 突破和创新有: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最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经济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必须遵循的原则: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详细请阅读书本上第176-178页内容) 5.请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进行分析。你认为在处理收入分配关系时应该把握好哪些关系? 第一,先富与先富的关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目标,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富与先富,反映了社会生产发展不平衡规律。 第二,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关系。所谓公平,主要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包括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这三个方面公平的内容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中,效率与公平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首先,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其次,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人们才有可能去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和生产要素的投入者尽可能全面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有助于效率的提高,尽快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增加物质财富,把效率和公平统一起来。 第三,提倡奉献精神与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提倡奉献精神是要使社会成员树立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增强为社会多作奉献的观念,能够以奉献精神从事生产劳动和各项工作,克服拜金主义的错误。同时,从社会角度来说,又要切实贯彻现阶段收入分配的具体政策,从政策上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各方面的积极性,把个人贡献与收入联系起来。 6.怎样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 (书本第174页,中间两段,大家都看看,了解了解) 7.如何认识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见书本第182页。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存在剥削?以及如何看剥削问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剥削。 (主观题,自己总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中国社会自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这一历史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已经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但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必需的生产社会化程度还很低,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已经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还很不充分,在党和国家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方式上还存在某些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取得巨大进展,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小生立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下指导方针;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精神文明。 第8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主观题)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通过科学的制度和程序,坚持把这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实践中,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党代表工人阶级实施政治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政治保证。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这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的基础。人民利益的广泛性,要求有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坚强的政治核心,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各种民主形式,领导、组织、支持人民掌握好国家权力,管理好国家、社会事务和各项事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我国民主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我们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才能有可靠的政治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和根本利益。  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包括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建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归根到底是推进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伟大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三大建设和改革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形式,也是创造人类文明的基本实践形式。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保证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依法治国的实质,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关键是实现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统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政策和法律的关系,把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与转变党的执政方式统一起来,不断提高执政水平。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优势,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实行领导的重要特点。只有坚持三者在实践中的统一,才能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从事实上保证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 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是:第一,建立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二,增强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第三,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是: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是在党的领导下的,这是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法制的根本点;2.依法治国的对象是国家的各项事务和各项工作,重点是依法治权、依法治吏;3.依法治国所依据的“法”,是反映社会主义民主精神的、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的宪法和法律;4.实行依法治国,意味着彻底摒弃人治的治国方式的,,实行了治国方式的战略性转变,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保障问题;5.实行依法治国,也是对市场经济需要的回应,因为法制与市场经济有着内在的关系;6.实行依法治国,意味着对人权的全面确认和充分保障,标志着我国社会文明的进步;7.实行依法治国,意味着追求一种有序政治和稳态社会,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持续稳定。 3.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对法制建设存在哪些认识上的误区? “左倾”错误 4.目前我国法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我国法制建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第一,建立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二,增强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第三,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只需反过来说就可以了) 1.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怎样的方针?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是什么?怎样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见书本208页六点。 3.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主观题) 第一,准确把握几个概念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民主” 一词由“人民”和“权力”两词合成,意为“人民的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自由”通常讲政治自由,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权利。“人权”泛指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主要包括生存权、经济权、政治权、文化权等。而公民在政治上应该享有的自由和民主权利,一般也被称作为“人权”。 第二,世界上的民主,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随着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 第三,民主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没有统一的标准。 第四,社会主义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自由同样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有其实际的内容。西方标榜是自由世界,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只能说具有形式上的自由权利,实际上真正通行的是财富的自由,谁占有金钱、财富,谁就拥有权利和自由,愈是有钱就愈有自由。无钱无权无势的广大贫苦百姓总是被关在“自由”的大门之外。 第六,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人权不能局限于个人的政治权利,而应当扩大范围。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没有生存权,其他人权均无从谈起。我们强调,人权不仅包括个人权利,还包括集体人权,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权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第七,民主、自由、人权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由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比较落后,我们现在建设的社会主义还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自由、人权的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充分实现也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逐步创造条件,同时需要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具体实现形式,以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当家作主。 第9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当前具有怎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与进步的内在要求;2.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3.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4.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 ?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您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方针的?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思想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努力繁荣文学艺术,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2.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3.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相统一;4.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3.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体制的改革?您认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何处? 文化体制改革是进一步消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 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把深化改革同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理顺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的关系,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加强宏观管理,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需要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符合法律建设总体要求的政策法规体系,并增强文化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还需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并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10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它的提出,顺应人民的意愿,符合时代的潮流,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新总结,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的新贡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理论。它对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2.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3.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4.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5.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6.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7.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8.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9.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10.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第11章 “一国两制”战略构想与祖国的完全统一 第12章 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外交方针、政策 第13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1.如何认识现阶段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 八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自觉站在时代前列,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奋进的精神状态、博大的全局胸怀和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充分发挥了先进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仍然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联系的工人阶级依然是我国最先进的阶级。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没有变,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就不可能改变。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共有产权占主导地位企业职工,在企业内部虽然是被聘受雇,但作为国家主人的政治地位依然不变。广大职工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职工,胸怀大局,心系祖国,敢于创新,艰苦奋斗,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2.如何认识新时期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状况与社会结构的特点?怎样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新时期,我国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许多人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 所有社会上各阶层的人员,都是在党的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政策允许、支持下成长起来的。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既推动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税收,又扩大了就业门路、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也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贡献,共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自己一份力量。所以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为什么说统一战线始终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怎样正确理解统一战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马克思主义政党只靠本党阶级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全国性的胜利、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转化一切消极因素,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依靠一切革命力量来共同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统一战线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建设“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有利于我们党的事业胜利发展。新时期,在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国内建设任务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始终不渝地依靠和团结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还要尽可能广泛地团结和联合广大的同盟者,巩固、壮大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下的统一战线。 第1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之意;第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第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键;第四,中国共产党有资格、有能力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如何理解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性? 它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在执政的条件下,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下,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有了清醒的认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这为解决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基础。 3.党的执政历史经验是什么? 4.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历史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鞥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5.就世界现阶段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是什么? 总体要求在四个方面:一是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二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三是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四是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党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15章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书本第350页,自己看。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书本第350页,自己看。 5.如何科学地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关系? 书本第351页,自己看。 6.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的路。 7.为什么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必须弘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的问题,也就是要使实事求是、探索求知、崇尚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全党全社会大大发扬起来,推动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创造性地向前发展。 本资料由各班团支书配合,联席会秘书长胡叶倩雯、副秘书长许高、胡杨昱骄、梁杰呕血搜集整理
/
本文档为【毛概毛邓三课后习题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