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美贸易摩擦研究

2019-02-06 7页 doc 21KB 1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4457

暂无简介

举报
中美贸易摩擦研究淮海工学院 题目:中美贸易摩擦研究 系(院):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国贸111 姓名:胡雅兰 学号: 2011123466 2014年 5 月10 日 中美贸易摩擦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因而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一直是世界贸易的一个焦点。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也在飞速发展。同时也导致了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与摩擦频发,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 一、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原因 (一)中美两国贸...
中美贸易摩擦研究
淮海工学院 题目:中美贸易摩擦研究 系(院):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国贸111 姓名:胡雅兰 学号: 2011123466 2014年 5 月10 日 中美贸易摩擦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因而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一直是世界贸易的一个焦点。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也在飞速发展。同时也导致了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与摩擦频发,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 一、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原因 (一)中美两国贸易结构不合理 中美之间劳动力成本上的差异决定了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有绝对优势。因此,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中,纺织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了绝对的比重。由于美国劳动力成本较高,美国制造业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毫无比较优势可言,不及中国,甚至比不上越南、印尼、墨西哥等国家。美国真正有优势的是在其研发和设计方面,在高科技产品和服务业出口方面由于美国对中国一贯采取歧视,这就极大地限制了美国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形成了不平衡的中美贸易。在这种不平衡贸易的背景下,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就必然会受到美国的打压或制裁。 (二)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 2011 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 4466.5 亿美元,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 1222 亿美元,自中国进口 3244.5 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由于中国出口的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生活必需品,而美国出口中国的主要是一般的高技术产品或大豆等农产品。显然,不管人们的收入水平高低,生活必需品都是必须购买的,这就导致美国会大量进口中国产品,而中国由于居民的收入水平比较低,不可能像美国居民那样进行消费而购买美国产品。这种由于收入水平的差异而导致的两国对贸易产品需求的不对称,也是造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长期因素。 (三)美国藉口“中国威胁论”遏制中国经济崛起 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担心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会导致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必须遏制竞争对手的崛起。因而在美国反华势力的推动下,“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各个政党都偏向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在对华贸易、对华技术出口等方面设置障碍。特别是奥巴马上台以后,“购买美国货”法案的出台,美国政府投资主导的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所用钢铁必须为“国产”;加上中国不是美国《政府采购协议》成员方,出口到美国的中国钢材限用于民用建筑,依据该法案“中国制造”的钢材在美国必然受到限制。这恰恰迎合了美国一些人对中美贸易现状的不满和“中国威胁论”者的胃口,必然会使中美贸易产生摩擦和纠纷。 (四)迎合美国大选及利益集团的需要 由于美国政治自身的特点,中美经贸关系始终难以摆脱“美国大选综合症”的影响。美国的大选年,为了迎合选民和利益集团的需要,总统候选人总用中美 贸易问题大做文章;各种利益集团总是要借助各种机会,利用竞选活动来施加自己的影响,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例如,美国制造业协会敦促国会将反补贴法适用范围扩展至非市场经济国家, 要求贸易代处对中国补贴政策进行全面分析;美国钢铁研究所、钢铁制造业协会、北美特种钢材行会和钢管进口委员会联合发布《中国综合症》,诬我国钢铁产业政策违反世贸补贴规则和入世承诺,破坏了全球环境, 怂恿政府在 WTO机制下采取行动。而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为了拉拢选民,也常常满足这些利益集团的要求,以争取支持。这样的做法无不对中美贸易摩擦增加变数。 (五)中国企业和政府部门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国外贸企业出口过分依赖美国市场,出口企业之间低价自相竞争,加之我国政府部门长期对外贸企业进行出口补贴或出口退税,也导致不少外贸企业为完成出口指标对出口产品定价过低,其结果为美国指责中国破坏公平竞争和公平贸易的准则提供了口实。美国认为,由于中国政府出口企业的补贴、出口退税、政府采购、低劳工、低环境标准等方面给予企业的好处,导致其厂商的生产成本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使其生产出口厂商在美国市场上可以低于世界市场的平均价格进行销售。而美国具有优势的服务业与知识密集型产品,在进入中国市场后遇到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使美国厂商的技术优势效应得不到发挥,这也成为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的重要因素。 (六)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总额也在不断上升。在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时候,各国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优先,所以各个国家之间的目标与标准都是不相同的。但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制度、民众需求和技术标准等各项差异,必然在贸易往来之中造成一定的摩擦,这种摩擦还会随着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而不断升级,中美之间的贸易也如此。不过通过两国之间不断的磋商和调整,可以逐渐减少贸易纷争与摩擦的发生。 (七)美国产业结构转变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开始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投入,以促进国内经济由传统的工业经济向高科技经济的转型。但是转型也是需要一个过程,当前正是美国传统经济优势丧失而高科技产业优势尚未体现的“青黄不接”的时候,而中国却正体现着传统产业的优势,在传统产业领域对美国的出口量不断增大。美国为了保护本国的传统工业,开始对中国设置贸易壁垒,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就随之产生。 (八)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直衰退,与之相反的是,中国的经济一直在高速发展,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中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美国为了压制中国与其竞争的势头,需要抑制中国经济的发展。中美贸易成为了美国抑制中国经济发展的着手点,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必然存在。 二、中美贸易摩擦实质 (一)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贸易摩擦的产生无非是贸易保护政策选择的结果 贸易保护政策在与自由贸易的对立中能占据上风,是因为对外贸易的扩张陷入了停滞甚至萎缩;而对外贸易的这种窘境,根源于生产过剩所带来的矛盾无法得到解决。简言之,贸易摩擦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国家转嫁国内经济社会危机的一种方法。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在对外经济扩张中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其主动转嫁危机的性质是第一位的,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处于被转嫁的被动地位。具体到中美贸易,可以认为贸易摩擦是美国为了转嫁国内危机、延缓中国崛起、维护自身优势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策略,这就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 (二)从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关联性看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 美国运用贸易摩擦以图延缓中国发展的实质,表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与中美贸易摩擦高度一致的关联性上。 首先,1980 年到 1989 年,中国经济开始起步。这一阶段中国经济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中美贸易摩擦总体呈现低频率小规模的特征,而且与政治因素并无明显联系。 其次,1990 年到 2000 年,中国经济改革进入调整时期,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强。此时美国经济也再度崛起,并开始引领世界的“新经济”时代,这一阶段中国经济虽然进步较快,但仍无法与美国经济相比。在这一期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逐渐频繁。美国在这一阶段向中国挑起的贸易摩擦,主要的特点就是利用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对美国的依赖,将贸易问题与政治问题挂钩,以贸易摩擦为手段迫使中国在政治利益上向美国让步。不过,这一阶段中国的反击也非常坚决有力,贸易摩擦实际上并未对中美快速增长的双边贸易带来太大的影响。 最后,2001 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到目前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美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受经济危机影响发展低迷,目前中国形成的经济规模和保持的快速发展速度,已经使美国开始感到竞争压力。这一期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展现出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摩擦手段多样、摩擦形态复杂和宏观层次的摩擦压力加大等特点,特别是自 2003 年以来,美国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救济立案数量开始急剧上升,涉案金额也不断扩大,从裁决的结果看,对中国产品的惩罚也越来越多地落到了实处。可见,在中美经济发展具有不同态势的三个阶段,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也表现出了高度一致的关联性,随着中国追赶美国经济发展的脚步,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摩擦的频率和力度也逐渐加大,这表明了美国运用贸易摩擦来延缓中国经济发展,维护本国竞争优势的意图。 (三)从经济危机时期中美两国国内状况看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 美国运用贸易摩擦的方式来转嫁国内危机、维护其经济发展优势的本质在经济危机时期表现尤其明显,其中最直观的两个观测阶段就是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和 2008 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危机时期。 一方面,从中国角度看,在这两次经济危机中,中国都坚持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人民币不贬值的货币政策;中国的出口都由于其他国家的货币贬值和国外市场需求的萎缩中美双边贸易上,美国都处于逆差地位。换言之,美国产品在 两次经济危机中所面临的中国贸易环境都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 1997 到 1998 年间,美国的对华贸易救济立案数量很低,是 1987 年以来的最低点。而 2008 年以后的几年里,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急剧攀升,成为 1980 年以来的最高点。在大致相同的双边贸易环境下美国政策出现截然相反的情况,表明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源并不在中国。 另一方面,从美国角度看,1997 至 1998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袭来时,东南亚国家深处旋涡中心,而美国继续保持自1993 年以来“新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态势,并且亚洲金融危机还使美国经济在短期内获得新的增长优势,不仅促进了美国跨国公司在亚洲的扩张,也进一步促进了美国国内经济的繁荣。反观中国,形势却并不乐观。首先,回归不久的香港成为国际游资投机的主要对象之一,大陆不得不大力支持香港政府救市。其次,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使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下降,对外出口受到明显影响。 最后,对中国经济稳定的担心也使相当一部分外资撤出中国市场。然而在2008 年危机中,形势完全相反。此次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美国一直处于危机中心,一度在世界身名赫赫的大银行、大企业相继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之中,持续恶化的次贷危机不断侵蚀美国经济基本面,大量工厂、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 2008 年 3 月 16 日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发表评论时甚至认为这次危机“可能成为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据纽约时报报道,2009 年 10 月,美国失业率已高达 10.2% ,是近 26 年以来的最高记录。反观中国,在 4 万亿人民币的国内投资带动下,中国 2009 年 GDP 的增长速度仍然达到 8.7% ,在世界所有主要经济体中一枝独秀,这与美国经济的低迷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国舆论开始担忧美国正在失去优势。可见在经济危机过程中,当美国经济发展态势优于中国时,中美贸易摩擦的频率就相对较低、规模也较小,而当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优于美国时,中美贸易摩擦的频率就相对较高、规模也较大。这表明了美国利用贸易摩擦为手段,以图转嫁国内社会经济危机、维护美国优势的实质。 (四)从日美贸易摩擦的启示看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 当前美国对中国施加贸易摩擦压力的种种理由以及主要措施,实际上并无太多新意,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日本施加贸易摩擦压力时所运用的如出一辙。而当时日美两国的发展态势与今天的中美两国也很接近,因此,我们可以从日美贸易摩擦的启示进一步认识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 美国对日本施加贸易摩擦压力宣称的理由主要是存在巨额贸易逆差。美国认为导致巨额贸易逆差的原因是日本的不正当竞争、对本国市场的保护和对日元币值的长期低估造成的。因此,日本应该采取措施限制本国商品对美国的出口、扩大对美国商品的进口,并将日元大幅升值。否则,美国就将任由国会采取保护主义措施。美国对日本施加贸易摩擦压力的具体措施也从微观经济层面和宏观经济层面两方面展开。 在微观层面主要是强迫日本采取自我数量限制的出口政策;在宏观层面主要是迫使日元大幅升值,并进一步对美国开放日本国内市场。而当前美国对中国施加贸易摩擦压力时所宣称的理由与对日本施加压力时所宣称的大致一致,采取的措施也相似。 继续阅读
/
本文档为【中美贸易摩擦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