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俗读书笔记】艺术理论教程

2019-05-18 3页 pdf 1MB 407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豆浆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俗读书笔记】艺术理论教程 高俗·读书笔记 1 张同道《艺术理论教程》(第 3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 9月 目录 引言 什么是艺术 第一章 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章 艺术种类 第三章 艺术作品 第四章 艺术创作 第五章 艺术家 第六章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第七章 艺术接受 第八章 艺术的本质 第九章 艺术功能与艺术教育 引言 什么是艺术 1.P1 词源由来: 艺:树(整齐,大概是最初的美学观),园艺→技艺。春秋倾向精神范畴(孔子“志于道, 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 术:许慎《说文》“邑中道”,段注“引申为技术” A...
【高俗读书笔记】艺术理论教程
高俗·读书笔记 1 张同道《艺术理论教程》(第 3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 9月 目录 引言 什么是艺术 第一章 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章 艺术种类 第三章 艺术作品 第四章 艺术创作 第五章 艺术家 第六章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第七章 艺术接受 第八章 艺术的本质 第九章 艺术功能与艺术教育 引言 什么是艺术 1.P1 词源由来: 艺:树(整齐,大概是最初的美学观),园艺→技艺。春秋倾向精神范畴(孔子“志于道, 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 术:许慎《说文》“邑中道”,段注“引申为技术” ART:拉丁语 ARS(技艺),科林伍德“木工、铁工、外科手术” 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在西方 19世纪、中国 20世纪确立。 2.P2 界定:人类创造的具有审美情感和形象特征的精神产品。(创造意味着对旧有秩序的 质的增加,而不是量的扩充;审美情感以美为目的,不排除实际功用,但只有实际功用没有 审美情感的精神产品不能称作艺术品,如科学报告、政治公文、商业文稿) 3.P5 理论形成:德国美学家康拉德·费德勒最早提出艺术学与美学分离的构想,20世纪艺 术史与艺术批评取得重大成果、艺术理论独立发展 艺术批评:产生最早。孔子、孟子、庄子对中国艺术理论有深远影响,战国《乐记》以儒 家艺术思想为指导,音乐本源、作用、美感;南朝齐梁画家、美学家谢赫《古画品录》中国 第一部美术批评专著;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诗学》诗歌、戏剧,对西方艺术理 论影响甚大。 艺术史:中国最早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3500年间中国绘画艺术发展。艺术史研究 重要成果出现在 20世纪。 艺术理论:艺术实践的理论总结。以艺术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为研究对象,如艺术的界 定、艺术本质和艺术起源、艺术的表现与再现、艺术作品与艺术创作、艺术风格、艺术流派、 艺术美学思潮、艺术接受、艺术教育。黑格尔、康德、席勒美学思想和艺术思想,泰纳、贝 尔、科林伍德、苏珊·朗格推进深度与广度,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开辟广阔前景,20世纪 以来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心理学提供新视角与新思路。 学习艺术理论目的:掌握艺术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了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认识艺 术创作过程和心理机制,按照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 第一章 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高俗·读书笔记 2 1.P3 艺术的发生 (1)模仿说:最早,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世界的模仿。《周易·系辞下》八卦“远取诸物, 近取诸身”;德谟克利特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亚里士多德模仿是人类的本能,艺术就是模 仿,模仿是亚里士多德艺术理论的基础。史前洞穴艺术雷·空巴莱尔洞穴壁画、中国西安 半坡彩陶双鱼纹、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野牛壁画。 评价:揭示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注重的是艺术的表层形象,缺乏对艺术根本性之与社 会功能的考察(模仿的原因和目的),只能在一定层次上对原始艺术进行阐释。 (2)表现说:艺术家情感的表现。柏拉图迷狂说、中国“诗言志”。19世纪以来成为重要 观点。克罗齐直觉——表现说,艺术就是直觉,直觉就是表现,艺术本质是艺术家情感的表 现,拒绝任何功利目的;科林伍德发挥到极端,一切用来激发情感的艺术如宗教的、爱国 的、法西斯的等都是巫术艺术,巫术艺术是一种再现艺术,真正的艺术表现情感,原始艺 术;列夫·托尔斯泰传达感情,反对把美作为艺术的目的。 评价:合理之处在于突出了艺术家的主体精神,20世纪表现主义在德国兴起说明表现说 从某些方面把握了艺术本质。今天的思维阐释原始时代艺术。 (3)游戏说: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游戏冲动,无目的、无功利游戏特征。康德区分艺术与手 工艺,认为前者是自由的游戏,后者追求利润;席勒继承康德,《美育书简》“只有当人在 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游戏是人类 的自由状态,艺术是人类自由的象征,因此游戏冲动构成艺术创作动机;斯宾塞对席勒补充 完善,人类常有剩余精力,游戏中模拟生活的能力、获得快感(男孩追赶、格斗与抓俘虏凶 猛本能),艺术产生于游戏冲动,没任何功利目的的精神活动;谷鲁斯反对斯宾塞“精神过 剩”,游戏并非绝对没目的,而将目的隐含在游戏中(女孩喜爱洋娃娃练习做母亲、男孩玩 枪练习打仗) 评价:主要价值在于侧重从艺术本性研究艺术起源,发现了艺术的重要特性即艺术是精神 生产,不以直接的现实目的为旨归,而以人类的精神满足为目标;提出一个艺术创作的重要 现象:需要在基本生活满足后才可进行。原始艺术产生于物质极度落后的旧石器时代。作为 关于艺术特性的学说更合理。 (4)巫术说:艺术起源于人类的巫术活动,哲学基础是原始社会的万物有灵观念。爱德 华·泰勒《原始文化》最早提出;詹·弗雷泽《金枝》把巫术原理归结为两原则:“同类相 生”(产生模拟巫术)、“物体一经互相接触,在中断实体接触后还会继续远距离互相作用” (产生接触巫术),征服自然;靳之林发现彩陶图像是抓髻娃娃——中华民族保护神与繁衍 之神。图像与现实世界应合,《龙须沟》四大妈怕照一次相丢一次魂儿,《大红灯笼》雁 儿在写有颂莲生辰八字的布人上扎针,欧洲画家非洲画牛归去。 评价:远离构成社会主体的劳动实践。若把巫术看做艺术的唯一源泉也许失之偏颇,若否 认巫术在艺术起源中的作用会陷入更大的深渊。 (5)劳动实践说:源于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艺术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实践。人类 自身的发育完善是艺术产生的基础,人类进化的每一步劳动都起了重要作用(解放人的上肢 成为灵活的双手、大脑在劳动中复杂、劳动需要交流产生语言、培育审美意识)。艺术材 大多取材于劳动场景(洞穴艺术狩猎场面,《吴越春秋》记录的《弹歌》“断竹,续竹,飞 土,逐肉”制作工具到打猎,《诗经》中《伐檀》《十亩之间》劳动场面)。 评价:揭示了艺术与人类劳动实践的关系,从人类最基本的物质生产寻找艺术奇缘,发现 了艺术起源的重要支点。劳动实践为艺术重要表达内容,随着劳动实践的发展而变迁。忽 视原始时代的思维方式,对艺术作为巫术仪式这种普遍社会状况关注不够。 (6)宗教起源说、弗洛伊德潜意识说、荣格集体无意识说…… (7)思考:现代学说难免现代思维。艺术起源于原始文化和原始宗教特定语境。实用艺术, 高俗·读书笔记 3 为生命而创作,基本主题生存和繁衍。审美意识更多由现代人发现。多元选择是明智态度。 2.P13 史前艺术:史前时代即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的艺术。旧石器时代(前四万年-前 一万年)、新石器时代。 (1)发现与分布:1879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法兰西·坎塔布连洞穴群。1879 年发现的 阿尔塔米拉洞穴和 1940 年发现的拉斯科洞穴,史前艺术高峰 (2)种类:雕塑、绘画、彩陶、音乐、舞蹈、诗歌、神话。雕塑和壁画集中在欧、非、美, 彩陶集中在黄河流域和两河流域,大多出于巫术目的,主要用于祭祀或庆典,彩陶实用价值 更大些(装水或粮食)但图案出于巫术目的;音乐、舞蹈、诗歌原始时代三位一体,常任侠 考证舞与巫同源,原始歌舞和巫术仪式紧密相关;神话是原始时代人对世界和自身的认识, 对自然充满畏惧与神秘,把解释不了的事情统归于神。 (3)题材:原始人自身和与原始人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动物。法兰西·坎塔布连洞穴群壁画 野生动物(死亡路径、生命光辉)、雕塑裸体女性(生育繁衍,雕塑乳房、臀部、耻骨极度 夸张,《维林多夫的维纳斯》) (4)主题:生存与繁衍 (5)美学特征:实用艺术、审美特征、审美意识(对称、抽象,再现→表现,写实→符号, 内容→形式),简·布洛克《原始艺术哲学》“审美与非审美因素的混合状态” (6)风格:美国学者简·布洛克通过对非洲史前雕塑的研究:①正面性;②对称性(塑像、 画像、面具,静止状态和永恒理想);③构图的外形原则(人体由身体各部分按一定程式累 加而成,每部分有独立功能) 3.P19 艺术发展规律:变化永恒,价值判断相对。 (1)平衡与不平衡: 【平衡】社会发展是制约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体现:①社会发展为艺术提供了新的艺术主题和艺术题材。例:唐开疆扩土、游侠行义, 宋抗击侵略、醉入花丛柳榭 ②社会发展为艺术带来新的艺术观念。史前实用的精神武器,20 世纪“为艺术而 艺术”,二战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③社会发展为艺术提供新的艺术形式。物质形式→物质材料发展(笔墨纸砚→中 国画,电声光→电影电视,传统建筑木石、现代钢筋水泥),艺术形式生成与衰落和社会发 展相关(说书、京剧→农业时代节奏,电视→现代节奏) 【不平衡】Ⅰ.有些艺术样式只出现在人类社会早期,随生产力发展而消亡。神话→人类早 期对自然现象无知与恐惧的蒙昧状态 Ⅱ.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并不总呈正比例。有时艺术繁荣发生在贫穷落后的国家 或时代(19 世纪俄国普希金、果戈里、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 音乐强力集团等,中国魏晋竹林七贤、王羲之父子、三曹、顾恺之、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2)继承与创新: 【继承】Ⅰ.民族精神。人和自然关系中国天人合一,庄子、陶渊明、山水诗画、丰子恺 Ⅱ.艺术传统:前代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积累的艺术经验,有的带有鲜明的民族特 征,有的世界共通,构成人类艺术史珍贵财富。主要包括艺术风格、创作方法、主题与题材、 艺术形式。中国书画临摹大师、京剧师徒相传,主题题材欧洲基督教绘画、中国画松兰竹菊 ■原则:批判性继承。把富有生命活力和永恒价值的民族精神和艺术经验进行现代转化。目 的是为了创造。 ■两种危险倾向:复古主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徐渭水墨大写意“青藤画派”)、 历史虚无主义(20 世纪初未来主义)。 【创新】1830 年雨果《欧那尼》法国古典派和浪漫派的斗争,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国 20 世 高俗·读书笔记 4 纪 80 年代中期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绿色革命。先锋艺术的目标不是先锋,而是为艺术 发展寻找道路。 ■策略:陌生化:通过对常规艺术形式的创造性颠覆,将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重新唤起人 们对现实的富有生气的新鲜感觉,从而创造一种新奇强烈的艺术效果。古典派→浪漫派→象 征派 (3)民族艺术的融合:民族艺术发展的支点是民族精神(西洋画征服自然的无限追求,中 国画天人合一);民族精神是艺术的根本特质。异质文化的交融是民族艺术发展的重要元素, 艺术内涵、艺术样式(唐朝艺术多民族交融)。 ■两种极端倾向:拒绝吸收、全盘吸收。 危险倾向:民族特征淡化。建筑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消融于国际化潮流,建筑材料、建筑 技术的通用和建筑美学的流行。 4.P30 课后题: (1)基本概念:史前艺术、巫术说、表现说、模仿说、游戏说、劳动说 (2)思考题: ①关于艺术起源有几种学说,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②史前艺术有哪些主要主题,它的重要艺术特征是什么? ③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哪些具体内涵,请结合具体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说明。 第二章 艺术种类 1.P33 艺术分类: ■主要学说: (1)据艺术形象存在方式,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2)据艺术形象感知方式,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想象艺术 (2)据艺术形象媒介方式,分为造型艺术、音响艺术、语言艺术 2.P35 艺术样式演变:例:中国古典诗肇始于巫术仪式→春秋战国第一个高峰(《诗经》《楚 辞》)→四言向五言转化、汉魏晋第二个高峰(《古诗十九首》、陶渊明、谢灵运)→七言、 唐最高峰→宋词→元曲→五四新诗。一些已衰亡的传统艺术样式,从文化学意义上保护是对 人类文明的继承,从传播学意义上是刻舟求剑。 3.P37 艺术样式间的关系:汇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电影)、独立(结合后失去独 立性,如歌剧)。 高俗·读书笔记 5 4.P38 主要种类: (1)绘画:以笔、刀为工具,以墨、颜料为材料,在纸、纺织物、木板或墙壁上,通过构 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法,创造出视觉形象。造型艺术。线条、色彩是最基本艺术语言。 最早艺术样式之一,照相术发明前人类直观记录社会形象主要方式。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 目前中国最早战国楚墓《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从媒介说可分为中国画、油画、 板画、水彩画、水粉画、帛画、素描;从艺术形式说可分为年画、连环画、漫画、壁画;从 内容说可分为人物画、动物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 ■可简化分为东方画系和西方画系。 ①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传统绘画偏重写意传神和线条造型。 中国画:简称国画,以毛笔、墨、绢、纸为主要材料,以线条为表现方式,散点透视, 造型构图,以形写神。技法上分为工笔画、写意画两大类,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 画三大类。宋代文人画兴起后,诗歌、印章成为有机组成部分。目前最早帛画战国楚墓《人 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汉代画像石浑朴大气;魏晋南北朝顾恺之、陆探微、张僧 繇“六朝三大家”,谢赫“绘画六法”第一次理论总结中国画美学特征;唐宋高峰,人物、 山水、花鸟相继出现,“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吴《天王送子图》、阎立本《步辇图》笔 致圆劲刻画入微画史杰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失传;宋文人画勃兴,米芾、苏轼、 文同诗画结合;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倪瓒“不求形似,聊以自娱”;明清以 来多受这一传统(“不求形似…”)影响,唐寅、仇英、徐渭、石涛、八大山人、扬州八怪 表现个性、抒发自我;现代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继承传统精神、加入现代意识,推到新 高度。 ②传统西方绘画以素描为基础、油画为正宗、用远近法、描影法等技法画出立体感,注重形 态的写实性。最早可追溯到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中世纪宗教画,圣母目光呆滞、毫 无生气;文艺复兴高峰,初期乔托“欧洲绘画之父”,米开朗琪罗《创世纪》《最后的审判》、 达·芬奇《梦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拉斐尔《西斯廷圣母》油画巅峰,人文主义出发, 赞美人性尊严和英雄气概,解剖学、光学科学品质,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文艺复 兴“画坛三杰”;此后荷兰伦勃朗、尼德兰鲁本斯、法国夏尔丹;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大革 命时期法国一枝独秀,新古典主义安格尔《泉》人物饱满圆润,席里科《梅杜萨之筏》、德 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激情的节奏、生动的造型、强烈的气氛把浪漫主义推向高峰,现 实主义米勒靠近现实《拾穗者》表现农民生活;19 世纪晚期莫奈《日出·印象》开启印象 主义(捕捉大自然的色彩和光线,画面充满灵感和气氛),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 我们往哪里去》、凡·高《向日葵》强烈色彩和东方情调后印象主义比印象派更有视觉冲击 力;20 世纪后现代主义思潮和流派风起云涌,野兽派、立体派(毕加索)、抽象主义、表 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超前卫艺术、波普艺术,马蒂斯、毕加索、康定斯基。 (2)雕塑:以可雕可塑的物质材料为艺术材料,通过雕刻、塑造的艺术手法,创造出具有 真实体积的艺术形象。造型艺术。最早艺术样式之一。雕主要有石雕、玉雕、木雕,塑主要 有泥塑、面塑,铸铜先塑后雕。据艺术手法和制作方式不同,一般分为圆雕、浮雕、透雕。 样式主要有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从功用来说主要为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 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原始社会具突出实用功能。 ①红山文化玉猪龙;商周空前高度青铜器,大禾人面方鼎、三星堆雕塑、四川广汉商周祭祖 坑青铜人头像;秦兵马俑气势磅礴、形象逼真,服饰、兵器、装束与实物相似或相同;魏晋 南北朝到唐宋宗教雕塑发展,石窟造像空前繁荣,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 山石窟;元明清大规模石窟衰落,小型玩赏性雕塑繁荣,广东石湾陶塑、福建德化瓷塑、无 锡天津泥塑、嘉定竹刻、潮州木雕。 ②古埃及永恒美,独具一格,准确的造型、风格化的语言、内在神秘的精神,狮身人面像; 高俗·读书笔记 6 古希腊受古埃及影响,真实美,前 5世纪-前 4世纪繁荣雕塑时代,人体黄金分割率,米隆 《掷铁饼者》、菲狄亚斯《命运三女神》、无名氏《拉奥孔》、米洛斯岛《维纳斯》;文艺 复兴走出神学阴影,强烈人文主义色彩,意大利米开朗琪罗最杰出的《大卫》《摩西》《晨》 《暮》《昼》《夜》;18 世纪浪漫主义以强烈感觉和想象反叛理性的古典主义,吕德凯旋 门《马赛曲》激烈飞扬、充满动感;19 世纪罗丹打开现代雕塑之门,飞扬的精神内化为沉 定坚实的力量,思想力度《地狱之门》《巴尔扎克像》《加莱义民》《思想者》《青铜时代》; 20 世纪以来不断演变,多种流派,瑞士贾克梅蒂和英国亨利·摩尔创造了新的空间观念。 (3)舞蹈: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 会生活的艺术样式。基本要素为动作姿态、节奏、表情、构图等。品种主要有民族舞、民间 舞、古典舞、现代舞。体裁有单人舞(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舞剧。最古老艺术 之一。和音乐、诗歌同时诞生,三位一体。 ①中国舞蹈可分为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三大类。 ■民间舞: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舞蹈形式,生动反映各地区、民族的性格爱好、风俗习 惯和审美趣味,有强烈民族风格和鲜明地方色彩。我国民间舞可分为汉族民间舞和少数民族 民间舞。 汉族民间舞:常采用载歌载舞形式,秧歌、花灯、二人转、狮子舞、龙舞、高跷、跑旱 船等。 少数民族民间舞:每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传统舞蹈形式,藏族弦子舞、瑶族铜鼓舞、傣 族孔雀舞、苗族芦笙舞、彝族阿细跳月、蒙古族安代舞、维吾尔族赛乃姆、朝鲜族扇子舞。 “傣家的金孔雀”“舞蹈女神”刀美兰《金色的孔雀》《水》、“舞神”白族杨丽萍《云南 映象》《孔雀公主》《雀之灵》。 ■古典舞:在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舞蹈家提炼、加工、创造的具有严谨的程式、的动作、 较高的技巧的舞蹈。 我国古典舞大多保存于戏曲中,现存创作的古典舞也都借鉴戏曲舞蹈,讲究手眼身法步, 动作须有明确目的性,每个姿态要有雕塑般美感,形象地表现人物性格和情绪变化。《丝路 花雨》《敦煌彩塑》受莫高窟壁画、彩塑启发创作具浓郁民族风格。 芭蕾舞是欧洲古典舞重要代表,诞生于 17 世纪法国宫廷,17 世纪后半叶走出宫廷成为 剧场艺术,19 世纪黄金时代。古典芭蕾有一套严格的程和规范,尤其脚尖鞋的运用和脚尖 舞的技巧有鲜明艺术表现形式和美学特征。著名大型古典芭蕾舞剧有《睡美人》《爱斯梅拉 达》《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 ■现代舞:产生于 20 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思潮,反对古典芭蕾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用新的舞 蹈手段表现自我,表现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矛盾。训练、创作、表演不存在普遍规范。摒 弃单纯的叙事性和抒情性手法,从舞蹈艺术本身规律性出发开掘人的内心世界,着重展现人 物内心的矛盾、冲突,力图使内心的意志、感觉、想象、欲望、梦境、潜意识、错觉用新颖 的舞蹈语汇外化,将芭蕾、古典舞、民间舞乃至艺术体操、杂技熔为一炉,现代意识和现代 气息。“现代舞之母”美国伊莎多拉·邓肯、美国鲁斯·圣·丹尼斯、美国泰德·肖恩现代 舞三位先驱。 (4)音乐:通过一定形式的音响组合塑造音乐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情感。时间艺术。主 要元素是旋律、节奏、和声、复调、曲式、调式、调性等。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塑造音乐 形象的主要表现方法。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需要通过演奏、演唱才能为人感知产生音乐形 象,因此需要演奏者、演唱者再创造,属于二度创作。最古老艺术样式之一。远古乐器目前 最早乌克兰长毛象骨骼制成的乐器,中国最早河姆渡骨哨,湖北战国曾侯乙墓编钟。 ■一般可分为声乐、器乐两大类。 ①声乐:以人声歌唱为主的音乐。按演唱者可分为男声、女声、童声;按音域可分为高音、 高俗·读书笔记 7 中音、低音。演唱形式大致可分为独唱、齐唱、重唱、对唱、合唱、伴唱;唱法大体分为民 族、美声、通俗。 ■民族:民间自生的歌唱艺术,演唱方法上较自然、唱法较质朴。中国民族唱法大体可 分为两大类型:自然大本嗓唱法、河北、河南、山东、东北、安徽、新疆、西藏、内蒙;嘹 亮的真假声结合唱法,青海、甘肃、湖南、内蒙古长调,音域宽广有的可达两个八度半。 ■美声:产生于 17 世纪意大利,要求声音圆润丰满、发生自如、音色优美,讲究从低 到高、整个声音匀调、音调准确,分句和结束有完整性,母音清纯,华彩和装饰唱法熟练灵 活。 ■通俗:与电声结合的唱法,工业社会电子传播设备广泛应用后应运而生。要求吐字清 晰、歌唱时手持话筒、捎带表演,给听众一种亲切感。又有麦克风唱法之称。 特点:声音自然、音量不大、音域不宽、演唱者没有受过多少声乐训练也能演唱。 ②器乐:以乐器发声演奏的音乐。据乐器类型和演奏方法可分为弦乐、管乐、弹拨乐、打 击乐四类;从演奏方式可分为独奏、重奏、齐奏、合奏、伴奏;从作品体裁可分为序曲、组 曲、夜曲、进行曲、谐谑曲、叙事曲、狂想曲、幻想曲、随想曲、舞曲、交响曲。交响乐队 主要用西洋乐器演奏,包括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弹拨乐器、键盘乐器。 ■民族器乐:用中国乐器演奏的音乐。中国民族乐器有五六百种。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是 以汉民族乐器为主的乐队,一般由吹管乐器组、弓弦乐器组、弹拨乐器组、打击乐器组。吹 管乐器主要由竹管制成,常见梆笛、曲笛、横箫、管、笙、唢呐。弓弦乐器和弹拨乐器主要 由丝做成,弓弦中高音乐器有高胡、二胡、板胡,中音乐器有中胡,低音乐器有大胡、低胡; 弹拨中柳琴是高音、琵琶是中高音、中阮和三弦是中音、大阮是低音,筝、扬琴综合音域很 宽、力度伸展幅度很大、演奏技巧较高,是民乐队中最有表现力的乐器组。打击乐器由金属、 动物皮、木料等制成,主要有板、鼓、钱锣等,主要用来加强乐队音响色彩,节奏上予以强 化。 ■中国《诗经》民歌;汉乐府;唐吸收西凉、龟兹、疏勒、高昌等西域少数民族音乐和天竺、 高丽外国音乐,《广陵散》《春江》《霓裳》《破阵乐》《泛龙舟》;宋至明清,宫廷音乐 日益繁盛,号子、田歌、山歌、信天游、花儿等民间小带哦广泛流传。中国音乐强调天人合 一,追求审美意境,古琴《流水》、琴歌《阳关三叠》、管弦《春江》、古筝《渔舟唱晚》, 人与自然契合,很少西方交响乐中人与自然、命运搏斗主题。20 世纪以来呈现出融合中西 风格,李叔同《送别》、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张寒晖《松花江 上》。 ■古希腊音乐主要用于祭祀,和谐为最高标准;中世纪宗教,肃穆、朴素;文艺复兴人文主 义→巴罗克庄严、精细、华丽;近现代欧洲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相继涌现。 ①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推崇理性和情感统一,追求艺术形式的严谨和完美。 ②浪漫乐派:兴起于 19 世纪,舒伯特、舒曼、李斯特、肖邦、柏辽兹、瓦格纳、柴可夫 斯基。强调激情,强调个性。 ③民族乐派:19 世纪中叶以后。采用本国民间音乐为创作素材,将传统音乐成果与本民 族音乐结合。挪威格里格《培尔·金特》、捷克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俄国穆索尔斯 基《荒山之夜》;20 世纪以来现代音乐崛起,德彪西模糊、朦胧的印象主义音乐,勋伯格 夸张、病态的表现主义音乐——无调性十二音音乐,斯特拉文斯基理性、节制、明朗的新古 典主义音乐,约翰·凯奇临时即兴发挥偶然音乐,施托克豪森电子音乐,彻底放弃旋律概念, 节拍节奏极复杂,即兴式、无规律节奏充满乐曲;20 世纪流行音乐,发源于美国乡村音乐 与黑人布鲁斯的摇滚狂野风格、猛烈情感、电声乐器,“猫王”艾尔维斯·普莱斯利、鲍勃·迪 伦、披头士、迈克尔·杰克逊、崔健。 (5)建筑艺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通过建筑物体积布局、比例关系、空间安排、色彩搭 高俗·读书笔记 8 配和结构形式等方式创造建筑形象。以抽象方式概括一个民族、时代、社会的主要精神特征。 特殊造型艺术,不像绘画和雕塑可模仿客观世界,必须具备实用、坚固与美观(古罗马维 持鲁威)的特征,既是物质产品也是精神产品,技术和艺术、物质和文化的统一体。一切建 筑都兼有实用的、技术的性质及不同程度的审美表现特质。一般分为公共建筑、民用建筑、 园林建筑、宗教建筑、纪念性建筑。 ①公共建筑:宫中活动的地方,博物馆、图书馆、电影院 ②民用建筑:民众生活的地方,住宅、商店 ③园林建筑:公共或私人景观场所,颐和园、拙政园 ④宗教建筑:用于宗教活动的建筑,庙宇、教堂 ⑤纪念性建筑:为了某种有纪念意义的事件或人物修建,十三陵、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国古代建筑秦汉第一个高峰,构造上,穿斗架叠梁式构架、高台建筑、重楼建筑、干栏 式建筑相继确立自身体系,木构建筑主体构造形式成为中国建筑主要特征,阿旁宫、长乐宫、 未央宫;魏晋南北朝寺庙建筑把中国建筑特色与佛教文化结合,佛塔、佛寺(洛阳白马寺); 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典范,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南北轴线把城市分开,道路纵横, 108 里坊分列左右,宫城和皇城占主要位置,高大雄壮的宫殿、凭证分散的民居与矗立其间 的玄奘塔、香积寺塔、大雁塔交相辉映,权力、世俗与精神融为一体;明清北京城较长安城 更宏大,紫禁城雄浑宏伟、分布整齐,突出帝王之尊,颐和园、圆明园华丽气派,四合院内 外掩映,胡同纵横交错,宫殿、民居、园林、寺庙构成和谐整体。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 主,飞檐斗拱、内外映衬、虚实相生,形成独特建筑体系,对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 古代建筑产生巨大影响。 ■欧洲建筑风格经历了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哥特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现代建筑、 后现代建筑等风格的演变。古希腊神庙,巴台农神庙陶立安式柱头、布局对称;古罗马创造 拱形结构影响欧洲风格,罗马广场形制如凯撒广场对后世广场建筑产生影响;哥特式出现于 12 世纪-16 世纪,主要为教堂,尖拱式框架结构、造型挺秀的小尖塔、彩色玻璃花窗,象征 基督教向往天国的精神,巴黎圣母院;文艺复兴重采用古希腊柱式结构,风格更灵活;17 世纪巴洛克流行,追求运动和变幻,豪华富丽、风格浮夸;18 世纪前半叶洛可可,追求雅 致精细、妩媚柔靡,纤细、轻巧、华丽、琐碎,奥顿布伦修道院内景;19 世纪后现代材料 和结构技术改变建筑风格,1889 埃菲尔铁塔打破巴黎古典建筑风格成为巴黎现代建筑代表, 2008 鸟巢,随着全球一体化加剧,建筑风格国际化越发明显。 ■园林艺术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将山水、花木、建筑等要素组合成为统一的景观。 体现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有机融合。广义上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世界范围看类型主 要有三种: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东方园林。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 ①欧洲园林:崇尚用人工安排自然,结构布局均衡匀称、井然有序。法国凡尔赛花园笔直 的大道、精确对称的几何图案,平坦开阔、庄严壮丽。 ②阿拉伯园林:源于古巴比伦和波斯,以十字形道路交叉处的水池为中心建构总体格局, 花圃为下沉式,低于地面以利于保持水分,建筑物设在原地一端。印度泰姬·玛哈尔陵。 ③中国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代表,分南方园林、北方园林两大派系。 北方园林:皇家园林是代表,借自然山水之势,假巧夺天工之妙,崇台峻楼、气魄雄伟, 琉璃彩画、富丽堂皇,颐和园、圆明园 南方园林:江南小型私家园林是代表,叠石堆山、回廊穿织,一丘一壑藏自然之势,苏 州拙政园 (6)文学:语言艺术,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需读 者通过想象重塑艺术形象,因此具独特审美特征间接性。因语言的抽象性又具广阔性。造型 艺术里难表现的心理活动、音响艺术里难表现的具体场景。最早艺术类型之一。据体裁可分 高俗·读书笔记 9 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①诗歌:集中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文学体裁,节奏、音韵与修辞是常用手法,常伴随强 烈感情和丰富想象。按表现方式可分为抒情诗(重在抒发诗人主观情感)和叙事诗(重在记 述事件或人物),按结构特征可分为格律诗(有字数、行数、音韵限制)和自由诗(重在节 奏、没有字、行格式要求)。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自由诗也有格律诗,有抒情诗也有叙事诗;第一位杰 出诗人屈原《离骚》抒情诗;乐府双璧中国叙事诗代表,格律诗中国诗主流(五绝、七绝、 五律、七律,讲对仗、平仄、韵律);唐诗宋词中国古代诗歌高峰,王维、李白、杜甫、白 居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新文化运动后新诗成是个主流,郭沫若、徐志摩、闻一多、 艾青、戴望舒、穆旦、余光中、北岛、海子。 ■西方叙事诗较发达,古希腊《荷马史诗》、但丁《神曲》;格律诗主要是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近代以来浪漫派雪莱、拜伦、雨果、歌德、普希金;19 世纪中叶 象征派取代浪漫派成主流,法国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马拉美(全法国 );20 世纪 以来现代派崛起,美国庞德、艾略特,英国叶芝,法国瓦雷里,德国里尔克;意象主义、未 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②散文:与骈文、韵文相对的、自由的文学体裁,可抒情可叙事,大体分为抒情散文、叙 事散文、论说散文,具体形态为小品、随笔、游记、杂文、传记、报告文学等。题材广泛、 结构灵活,可叙事不必有完整情节,可描写人物不必刻意塑造典型,可抒情不必受格律束缚, 可有功利目的必须具艺术审美价值。 ■基本特征: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语言自然优美、简洁流畅,抒写真情实感。 ■中国古代散文发达,先秦长于说理,《庄子》《荀子》《孟子》《战国策》;汉赋长 于描述,司马相如《上林赋》,司马迁《史记》古代散文杰作;“唐宋八大家”中国古文高 峰;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成主潮,鲁迅、朱自清、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 ③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叙述为主的文学体裁,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传统 小说不可缺少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据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 ■长篇:最广泛的巨型叙事形式的文学作品。篇幅长、容量大,能反映广阔、复杂、丰 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相当长历史时期的风云变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列夫·托尔斯泰《安 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中篇:篇幅介于长篇和短篇之间、具中等规模的叙事作品体裁。鲁迅《阿 Q正传》、 巴金《寒夜》 ■短篇:短小精悍的叙事作品体裁,往往表现最有意义的一个片段或一个侧面,一斑窥 豹。短篇小说三大师。 20 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尤利西斯》《追忆流水华年》改变传统小说叙事方法,奥地利卡 夫卡《变形记》《城堡》被誉为最深刻洞察人类心理,西方思潮影响下中国现代小说叙述方 式与美学特征变化,莫言、余华、陈忠实较具代表性。 (7)戏剧:舞台艺术,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具有戏剧性冲突的情节, 为观众在舞台上现场表演一个故事。二度创作。分广义与狭义,广义包括话剧、戏曲、歌剧、 舞剧等,狭义主要指话剧。据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据作品题材可分为历史剧、 现代剧、儿童剧,据作品容量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①话剧: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最早悲剧经典,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开辟戏剧传统;文艺复兴莎 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 高俗·读书笔记 10 《第十二夜》《无事生非》《皆大欢喜》,把话剧推向高峰;17 世纪法国喜剧家莫里哀讽 刺僧侣《伪君子》;18 世纪喜剧繁荣期,意大利哥尔多尼《一仆二主》《女店主》,法国 博马舍《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 ■中国古代戏剧元代成熟,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 纪君祥《赵氏孤儿》;明清汤显祖《牡丹亭》、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现代 话剧曹禺《雷雨》《日出》、老舍《茶馆》 20 世纪多元化时期,布莱希特戏剧《伽利略传》《四川好人》、荒诞派戏剧贝克特《等 待戈多》、尤内斯库《秃头歌女》 ②主要特征戏剧性与舞台性。 ■戏剧性:戏剧艺术依靠角色之间的冲突展开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实现戏剧艺术 的审美特性。 ■舞台性:戏剧艺术具有现场演出的特性,每次演出都是一次创造,通过现场演出、与 观众交流实现其艺术效果。 (8)影视:以光波和声波为媒介,通过画面和音响塑造艺术形象。最年轻的艺术样式,现 代科技与艺术结合。集体创作(编导演摄服美道)、二度创作,一次性。1895年 12月 28 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火车进站》无声电影开始;1927美国上映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 1935美国诞生第一部彩色片《浮华世界》;1936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正式播放电视节目, 电视艺术诞生。 ①电影: ■电影语言主要元素是画面与声音。 电影画面:往往通过构图、光和色彩等手段表现艺术形象,主要元素景别、运动、视 点等。 画面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拍摄视角:平视、仰视、俯视 画面运动:推拉摇移跟 电影声音:人声、音响、音乐 人声:塑造人物形象重要方法,分对白、独白、旁白 音响:作用还原现实声音状态,具表现功能,包括自然音响、机械音响、枪炮音 响、环境音响、特殊音响等 音乐:作用抒发情感、参与叙事、参与人物塑造、展现环境、烘托气氛、创造节 奏。吴贻弓《城南旧事》《送别》“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 声画关系:声画同一、声画分立、生化对位 ■电影美学主要有蒙太奇和长镜头两种流派。 蒙太奇:通过剪辑把不同时空的镜头组接起来会产生新含义,创造节奏、空间。苏联 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爱森斯坦《湛江波将金号》蒙太奇经典之作,敖德萨阶梯 长镜头:在一定长度的镜头里展示连续的事件,追求时空真实性。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电影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 ■电影分类: 故事片:以虚构方式塑造人物,叙述故事。依题材不同可分为历史片、传记片、社会 片、政治片、战争片、体育片等,依表现类型可分为喜剧片、武侠片、惊险片、侦探片、间 谍片、灾难片、恐怖片、言情片等 纪录片:非虚构、非剧情的电影类型,突出价值表现在文献价值与美学价值的融合。 罗伯特·弗拉哈迪《北方纳努克》记录 20 世纪初纽因特人那努克一家人的生活,动人的人 生故事表现又有人类学价值 高俗·读书笔记 11 科教片:运用电影手段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片种,突出价值表现于实用功能。有些具 有审美价值。《宇宙与人》不仅传播宇宙起源和人类进化的正确认识,也是一场视听盛宴 美术片:主要运用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的形象进行制作的电影类型,动画片、木偶片、 剪纸片、折纸片。 动画片:cartoon,活动的漫画,美术片最基本样式,常采用虚构、幻想、变形、 夸张、象征、比喻方法,讲述童话、神话或科幻故事。美国《功夫熊猫》 ②电视艺术:电视传播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产品,主要包括电视剧、电视文艺专题节目、 电视综艺节目、音乐电视等。20 世纪 70 年代后人类社会步入“电视时代”。1958 年 5 月 1 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成立,1978 年开始播出彩色电视节目,1978 年北京电视台 更名中央电视台。 ■电视剧:以虚构方式讲述故事的节目类型,包括电视小品、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 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 电视连续剧: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分截为许多集陆续播出。 电视系列剧:把一部分作品分集播映,各集之间剧情不连贯,内容有一定独立性,美 国《欲望都市》《谁都喜欢雷蒙德》 ■电视文艺:运用电子技术手段,对舞台上、演播室或户外演出的各种文艺节目及各类 文艺活动进行电视化创作,主要包括电视文艺晚会、文艺专题、电视歌曲大赛等。中央台《正 大综艺》《综艺大观》、湖南台《快本》 ■音乐电视:以视觉方式演绎音乐作品,画面剪辑跳跃、节奏强烈,一种时尚文化。往 往是流行音乐推广歌手、包装形象的手段之一,源自美国,中央台《中国音乐电视》 5.P53 课后题: (1)基本概念:艺术样式、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 艺术 (2)思考题: ①艺术有哪几种主要类型? ②艺术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③艺术样式是怎样生成的?艺术样式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④请简述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建筑、戏剧、文学、影视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艺术作品 1.P55 定义:艺术家通过艺术媒介完成的、经过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创造出来的艺术产品。 艺术生产中心环节,艺术生产的完成,艺术消费的开始。连接艺术家和观众的桥梁。艺术分 析角度主要元素内容和形式两部分。 2.P57 内容:艺术作品的题材、主题、细节、情节、情感等要素的总和。审美主客体的统一, 社会、自然生活与艺术家审美情感的融汇。艺术的精魂与内核。 (1)题材:呈现在艺术作品里的社会自然生活。来自客观世界,融入艺术家的主体精神, 艺术主题的载体。人们常根据题材区分艺术作品的种类(山水诗、风景画、历史剧、言情片)。 有时题材一定程度上体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与思想倾向(米勒农民生活《拾穗》《播种者》, 京剧现代戏政治态度、阶级情感)。题材不能决定主题(《水浒传》,《荡寇志》) (2)主题:也叫主旨、中心思想,艺术作品中蕴藏的主要思想内涵,艺术作品的灵魂。 艺术家对社会自然生活的独立思考,隐迹于艺术作品形象中。可能是一种思想、一种意趣、 一种情感经验、一种美学发现、各种各样的人生感悟、玄思妙想、佛理禅趣等,丰富多彩。 凡·高《向日葵》的生命激情,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哲学思考, 八大山人《柳禽图》冷眼傲视,齐白石《蝉》悠然自得,丰子恺《一间茅屋负青山,老松半 高俗·读书笔记 12 间我半间》天人合一。和艺术家人生经验、美学趣味、生活际遇、性格特征有联系。往往不 可用一句话概括,具模糊性与形而上美学品质。 ■艺术主题丰富性与深厚度是伟大作品的条件。 丰富性:不仅平面表述,而是立体阐释,对生活多方位思考的广度。伟大作品往往不 是一个简单的主题可概括,同时蕴涵着几重主题,构成复式结构或立体交响。 深厚度: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上达到的高度。 (3)细节:艺术作品中具体的人物动作、生活场景与情境的精确描绘,完成艺术表达的 重要手段。艺术作品往往通过富于包孕性细节揭示艺术内蕴。罗丹《思想者》低头沉思,徐 悲鸿《奔马》奋蹄飞奔,《巴顿将军》星条旗下演讲、手枪打飞机、鞭打士兵,《城南旧事》 英子美丽忧郁的眼睛、和小朋友在西厢房荡秋千。艺术是由细节构成的,没有细节就没有艺 术。 (4)情节:一般出现在传统叙事作品里(小说、戏剧、连环画、叙事诗、影视常以情节 构成作品主体,推动故事发展)。 3.P60 形式: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形态,结构、语言、艺术技巧、作品体裁。可分为内结构 与外结构。 ■内结构:作品的内在组织形态,作品结构 结构:艺术作品的内在组织与构架。主要功能是把艺术的各个部分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造成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直接关系到艺术作品是否成功。中国画(画面内容、空白、题诗、 印章)、戏曲,北京天宁寺塔音乐节奏。 ■外结构:艺术作品的外在形态,如艺术语言、艺术技巧、作品体裁 艺术技巧:一切艺术样式的基本功,艺术作品不可缺少的因素。电影推拉摇移跟、场面 调度、蒙太奇、长镜头,诗歌体制、音韵、意象,音乐演奏、演唱技巧,雕塑工艺技巧,绘 画运笔、调色、研磨,话剧表演、对白,中国戏曲“四功五法”。 艺术体裁:艺术作品的具体呈现形式。对内容、结构、技巧有一定制约,选择适合体裁 是艺术作品成功的一个原因。 4.P61 20 世纪以来形式美学认为形式是艺术的本质,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苏 珊·朗格“情感的表现性形式”,马尔库塞内容和形式历时性关系(内容没成为艺术品时仅 是生活本身,成为艺术品内容化为形式)。成功的艺术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孔 子“文质彬彬”。 5.P62 层次:从艺术感知角度,艺术作品可分为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王弼《周 易注疏》言、象、意)。 (1)艺术语言:用以完成艺术表达的独特媒介。所有艺术作品都通过艺术语言完成,每 门艺术有自己特殊的艺术语言,由此形成艺术语言的差异性与丰富性。用来完成艺术形象, 成功与否看是否成功塑造了艺术形象。有创生、发展、衰落、更新过程,艺术革新往往从 艺术语言入手(法国新浪潮电影、印象派绘画,邓肯表现派舞蹈,未来主义诗歌,中国新 文化运动,电影无声→有声→彩色→立体声、宽银幕→电脑特技)。艺术家对艺术语言的掌 握与更新倾注大量心血。绘画色彩、线条,音乐旋律、和声、节奏,舞蹈身体造型、动作、 表情、节奏,电影画面、声音、蒙太奇、长镜头,戏剧动作、对白,文学文字。《黄土地》 凝滞不动的高原、高亢悲怆的民歌、欢腾喧闹的腰鼓、缓缓的黄河水强烈美学冲击。 ■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迥然不同。从语言性质和功用区分,艺术语言是感性的、审美的, 拥有具体可感的形象,包含主观情感和美学倾向,功能不是说明而是表现;科学语言是理性 的、实用的,不夹杂主观情感,功能是说明不是表现。区分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对艺术创作 是必要的。 (2)艺术形象:艺术家通过艺术语言创造出来的形象,具体可感性与概括性的统一。艺 高俗·读书笔记 13 术作品的核心,艺术的重要特征形象性。成功的艺术形象不是生活的简单模仿,而是经提 炼、加工创造的,因此既是形象的、生动的个体形象,又概括同类生活形象的共同特征。据 感知方式不同可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视听形象、文学形象。 ■视觉形象:通过视觉感知的艺术形象。大多存在于二维或三维空间中,具直观性,可 用眼观看。绘画、雕塑、建筑等 ■听觉形象:通过听觉感知的艺术形象。存在于时间流程,以音响在时间里的运动塑造 听觉形象。模糊性与丰富性的美学特征。听众只能据自己的感知重塑听觉形象,有浓郁主管 特色,难作出明确意义判断。音乐 ■视听形象: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的艺术形象。既存在于空间中又存在于时间里, 观众需要调动眼睛和耳朵一起感知,在时间流动和空间延展中重塑艺术形象。电影、戏剧、 舞蹈 ■文学形象:通过文学语言感知的艺术形象,文学艺术特殊形象。与其他艺术样式直接 感知不同,需经一个中转,通过想象把抽象文字转化为可感具体形象。接受的间接性导致文 学形象一个美学特征:艺术形象重塑的无限可能性。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 (3)艺术意蕴:艺术形象里所蕴涵的形而上美学意味,往往表现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哲理玄思或美学意境,具模糊性。成功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志,象征艺术作品的高度。并 非所有艺术作品都有意蕴。中国古代诗歌(王维意境空灵)、绘画(元郭畀《雪竹图卷》澡 雪精神) ■两种最高层次:典型与意境。 ①典型:艺术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来自西方,17 世纪前主要停留于类型说 范畴,强调形象的普遍性和类型性;18 世纪以来注重艺术形象的个性,黑格尔典型的个性 特征,别林斯基典型的概括性与新颖性,马克思主义成熟典型说(既是普遍类型的代表,又 是个性鲜明的人物),恩格斯阐明典型的生成语境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形象不仅是 艺术作品成功的标志,也潜入人类的深层精神生活,艺术史上的典型形象是时代心态的忠实 反映,记录人类精神发展的历程。主要适用叙事性作品,小说、戏剧、电影 ②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境界。源于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体现中华民族 审美意识。作为理论范畴最早形成于唐代,王昌龄《诗格》物镜、情境、意境,司空图《二 十四诗品》情、景、虚、实;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总结,将意境说推向空前高度,“一 切景语皆情语”主客体合一,“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泪眼问花花 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隔”(用典)“不隔”;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对意境生成、 内涵、形态、美学特征明确阐释,使意境成为现代艺术理论范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中 国山水画留白、空亭)。主要适用抒情型作品,抒情诗,中国山水画(黄公望《天池石壁》 没有人却蕴涵强烈人格精神)、书法(张旭)、诗词(后主),音乐,建筑。有些西方艺术 也有意境,法国柯罗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非常近似,刻意营造意境,《摩尔特枫丹的回忆》 朦胧悠远 6.P74 课后题: (1)基本概念:内容、形式、主题、题材、细节、体裁、结构、艺术手法、艺术语言、艺 术形象、艺术意蕴、典型、意境 (2)思考题 ①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②试论述艺术作品的层次,情节和具体作品说明。 ③简论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有何不同。 ④以艺术作品为例,试典型与意境之异同。 高俗·读书笔记 14 第四章 艺术创作 1.P75 定义:艺术家运用特定艺术媒介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联结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中心 环节,艺术生产过程中复杂的审美创造活动。伴随强烈的心理活动,遵循艺术生产的特殊 规律。痛苦推敲过程,“自然丘壑”→“胸中丘壑”→“纸上丘壑”,生活真实→艺术真 实。最突出美学特征形象性。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高度亢奋、情绪饱满、想象丰富,需要独 立时空。一般过程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可分,具体创 作过程中常相互交织、融为一体。 (1)艺术体验: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常伴随强烈 情感活动。艺术创作的基础,体验的深度和广度制约着艺术作品的高度。一般分为自发艺 术体验和自觉艺术体验两种形式。 ■自发艺术体验:无意识中形成的艺术体验。长期过程,生活中自然积淀下来的心里经 验,童年生活往往构成自发艺术体验源泉。 ■自觉艺术体验:艺术家为了艺术创作而进行的艺术体验。中国古代艺术家特别强调, 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道家师法自然。审美体验,不是随意日常生活经验,王一 川“人生终极意义(人类追求的永恒理想,自由、美、和谐等)的瞬间生成”。瞬间性直 觉,有顿悟性质,往往伴随强烈情感活动和心理活动。艺术家和自然的精神遇合,对自然 和生活的独到发现与体验,不是对自然和生活表象的认识,而是深入自然和生活的深层精神 架构,精神层次对话。艺术创作主客体的交融。二度创作也需要。 (2)艺术构思:在艺术体验基础上,艺术家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 术形象的过程。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杂精神活动。是否有创造性、是否巧妙直接关 系艺术作品的成败,体现艺术创作创造性的重要环节。艺术构思的过程就是艺术形象的形成 过程。具体方法简化、夸张、变形、综合等,现代艺术常用变形与夸张,突出艺术家对生活 的强烈感受(卡夫卡《变形记》,达利《内战的预兆》人五脏悬置、中心掏空、危机感透彻 灵魂和肉体)。 (3)艺术传达:在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的基础上,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 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作品。艺术创作完成阶段。 复杂精神劳动。 ■艺术传达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每种艺术样式都有自己独特的物质材 料和艺术语言。物质材料建筑石头、木材、钢筋水泥,绘画画布、纸、墨、颜料、画笔,电 影胶片、摄影机,音乐乐器;艺术语言电影蒙太奇、长镜头、画面、声音,绘画线条、色彩、 造型,音乐旋律、节奏。 ■艺术技巧是艺术传达成败的关键,每种艺术样式都有独特艺术技巧。王羲之临池学书、 京剧童子功。 2.P85 艺术创作心理: (1)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①形象思维:运用感性形象认识世界,基本特征:具体可感性、非逻辑型、整体性 ②抽象思维:运用逻辑推理认识世界,基本特征:理性的、逻辑的、分析的 ■艺术创作主要运用形象思维。艺术作品结构不依逻辑推理展开,而遵守人物命运和情 感发展历程,不证明什么,而以具体细节暗示什么。抽象思维渗透在艺术创作过程中。 (2)意识与潜意识: ①意识:自觉心理活动。理性范畴 ②潜意识:不自觉心理活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重要内涵 弗洛伊德:人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与之对应,人的精神分为无意识、前意识、 高俗·读书笔记 15 意识。潜意识包括无意识和前意识,发自本我,人类原始从动和本能欲望(特别是性欲), 对人类活动有巨大影响。被意识压迫,只能隐秘活动,但代表无法实现的本能欲望,总会以 某种方式泄露出来 荣格:进一步提出集体无意识学说。每个人都有个体无意识,民族有集体无意识,沉 淀在民族记忆深处。 ■对于艺术创作,意识与潜意识都非常重要。艺术家创作一件作品大多源于一定的意识 (自我表达、生活感受、对社会抗议、对爱者赞美等,泰戈尔《新月集》纪念死去的妻女, 达利《内战的预兆》西班牙内战,建筑和雕塑更在明确意识指导下创作),艺术创作过程也 浸透意识活动(构思、布局谋篇、修改);目前对潜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还没达到统一 认识,艺术创作资源宝藏,梦中、酒后放松意识,潜意识活跃,陌生念头、怪异想法,李 白、张旭、波德莱尔 (3)灵感及直觉: ①灵感:豁然开朗的顿悟式思想状态,创作的发现与飞跃,常伴随迷狂情感。不同于形 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另一种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方式。艺术创作中令人神迷而无法捉摸的奇 异现象,往往突然降临、倏尔离去。往往是长期思考、勤奋工作的结果,长期积累、一朝得 之。 特征:突如其来、稍纵即逝、高度亢奋 ②直觉:不经过逻辑推理而直接抵达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艺术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创造 性思维能力。俄国苏里柯夫从雪地乌鸦引起《女贵族莫洛卓娃》。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直 觉即表现”把艺术等同于直觉,较偏颇 ■直觉与灵感有相像之处(拒绝逻辑推理、具创造性),波普尔“灵感就是创造性直觉”。 不同:性质上,灵感是思维状态,直觉是思维能力; 特征上,灵感突如其来、稍纵即逝、高度亢奋,直觉具相对的稳定性; 对象上,灵感是心灵的飞跃,不一定需要客观物象,直觉和直观密切相连,是 面对客观物象产生的。 3.P92 艺术情感:艺术作品里呈现出来的情感,自然情感的提升和超越,具有象征结构与 审美品质。艺术表现的内涵。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没情感就没艺术。突出特征共通性 和审美性。来自自然情感,高于自然情感。中国古代“诗缘情”;柏拉图诗的迷狂现象, 亚里士多德悲剧净化作用;近代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视情感为艺术的生命;克莱 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意味”释为审美情感,科林伍德、苏珊·朗格,匈牙利李斯特 象征结构:艺术情感既是具体的情感,又有形而上品格,成为一种情感范式,不仅属于艺 术家个人,也属于人类共同心理,生成共通性。 审美品质:艺术情感超越了自然情感“置身其中”的功利性,而采取远距离关照方式,呈 现了无功利目的的审美特性。艺术情感与自然情感的重要区别,自然情感为一时一事而发, 有明确功利目的。 ■情感体验的积累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最初动因,是艺术体验的重要内涵,艺术体验就是 艺术家在和自然的遇合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创作冲动 ■艺术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4.P94 艺术想象:对记忆表象综合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思维方式。不是理性逻辑推理,而 以鲜活感性形象进行思维。贯穿艺术生产全部活动,没想象就没艺术。在浪漫主义和象征 主义艺术家那里获得空前价值和至高无上的赞美,德拉克罗瓦、波德莱尔(想象力是不用思 辨而直接进入事物本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既是分析又是综合)。特征具体可感性和非逻辑 性。 ■想象是创造艺术形象主要途径,想象力成为鉴定艺术家才能的尺度。 高俗·读书笔记 16 ■想象丰富性直接影响艺术作品的魅力。 ■想象是艺术接受的重要元素。观众要以想象重建艺术形象。 5.P97 课后题: (1)基本概念: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意识、潜意识、 灵感、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 (2)思考题: ①请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论述艺术创作过程。 ②试分析意识和潜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③请谈谈艺术创作里的灵感现象,并比较灵感与直觉的异同。 ④以艺术作品为例,论述艺术情感的特性。 ⑤谈谈艺术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第五章 艺术家 1.P101 非职业艺术家:存在时间、人数、作品丰富性远超职业艺术家。原始艺术家(劳动 者,实用艺术、集体意识、个人风格趋于零)、民间艺术家(业余创作,往往与生活关系密 切,不同于民间艺人)、中国古代兼职艺术家(职业艺术家少数,“扬州八怪”中的汪士慎 卖画为生)。 2.P103 职业艺术家:人类文明进化的结果,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一部分人从体力劳动 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精神生产。现代艺术主体。 ■重要特征:以艺术为谋生主要手段,作品大多为购买者创作,通过市场进入艺术消费系 统。格里菲斯《党同伐异》票房失败失去导演资格,好莱坞导演制走向制片人制。 3.P105 身份变迁:非职业→职业,地位不断提高,新的社会阶层;自发意识→自觉意识 ■古代地位低下。古希腊柏拉图把艺术家赶出理想国(哲学家是最高典范);法国诗人瓦 雷里羡慕中国古代诗人(将政事委托给文人。地位高不因诗人、因政治家,柳永、李白、关 汉卿)。 4.P106 社会地位:特殊精神产品的生产者,个人与民族心灵的表达者,民族精神的记录者, 塑造民族未来,与人类社会同在。社会文明程度越高,艺术家价值越大、地位越高。文艺复 兴后西方艺术家逐渐成为有社会地位的阶层;18、19 世纪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长足发展, 艺术家社会影响越来越大,雨果逝世 200 万人参加葬礼。 5.P108 素质: (1)真性情与人格境界:首要素质。相互支持。在艺术品中体现,艺术品境界高下取决 于艺术家是否具有真性情和人格境界层次 ■真性情:人们对待世界的一种态度,率性而发、因其自然、真挚诚恳、不假矫饰,常 表现为儿童般赤子之心。使他们保持对世界与人生的真挚态度、探求兴趣、自由想象、大胆 创造。李婴,李贽童心说,阮籍穷途之哭,凡·高割耳朵献妓女,曹雪芹“作者痴”,八大 山人鸟翻白眼、方眼睛《荷石水禽图轴》 ■人格境界:建立在真性情之上的自我道德完善高度,形成一种境界超拔的精神实体。 标准随时代变易作相应调整。贝多芬生命光辉,屈原怀沙沉流,陶渊明,苏轼画竹不画节、 石涛画竹抱节,徐悲鸿“独持偏见、一意孤行”。双重人格,陶渊明、郑板桥,歌德魏玛宫 廷。 (2)发现的目光与独到的体验:基本素质。艺术家的主体精神与社会自然生活的交融构 成艺术表现内涵。 ■发现的目光:要求敏锐观察力(生活新发现、瞬间捕捉事物主要特征)。艺术敏感, 艺术家心灵与世界的契合(俄国画家苏里柯夫《女贵族莫洛卓娃》),艺术创造的开始。印 高俗·读书笔记 17 象派创始人莫奈“伦敦雾的制造者” ■独到的体验:生活体验主要包括人类生活体验和自然生活体验,构成艺术主要表现对 象。黑格尔“生活的富裕”。曾云巢画草虫、宋代范宽隐居《临流独钓图》《雪山萧寺图》 《雪景寒林图》《溪山行旅图》 6.P114 修养:熟练的艺术技巧、广博的文化知识 (1)艺术技巧:完成艺术创作的最终手段,长时间艺术实践中经验的积累,通过对艺术 经验的继承可以迅速掌握,但不断发展。既要有天赋又需后天训练,勤学苦练是提高关键。 发展到今天逐渐走向专业化与复杂化。每门艺术样式有独特技巧,电影推拉摇移跟、蒙太奇、 长镜头,京剧四功五法,音乐节奏、旋律、和声,诗音韵、格律、结构,中国书法笔法藏锋、 出锋、中锋、侧锋、卧锋、逆锋、拖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王羲之“临池学书”, 达·芬奇画蛋上千,梅兰芳练鼓。技巧学习不能取代自然体验,要结合,有创造性的艺术 家会在自然体验中创造新技巧,巴赞长镜头,记录美学重要发展。 (2)文化修养:艺术创作是创作主体与客观世界撞击的产物,事物不是个体存在;艺术 创作是复杂心理活动,调动的不仅是一时灵感,而是全部修养与智慧。不都来自书本。整体 提高艺术创作境界,制约创作水准。因行业不同所需修养不同。杂家,《红楼梦》建筑、 园林、服饰、诗词、歌赋、宗教、政治、宫廷、烹调、宴会、巫术,歌德小说、抒情诗、叙 事诗、史诗、戏剧、散文、格言、古希腊艺术、文艺复兴艺术和哲学、自然科学《植物变形 学》《色彩学》、解剖学、物理学、矿物学、气象学。 ■艺术门类间互相引发、互相促进。王维诗、画(中国文人画开山祖)、音乐,苏轼诗、 文(韩潮苏海)、书(宋四家)、画,赵丹表演、画、书法、小说、剧本、散文、拳术,梅 兰芳京剧、画(师从齐白石,梅、兰飘逸灵动、婀娜多姿,颇像舞台动作;《维摩说法图》 《九歌图》《天女散花图》启示下《天女散花》歌舞服饰和舞姿,顾恺之《洛神》启迪 创作《洛神》)、养鸽子、栽花(牵牛花培育三四十个优良品种) 7.P121 创造精神:艺术家在艺术活动里呈现的原创性。独创性、新的精神特质,既可表现 在情感内涵的发现,也可体现于形式美学的创造。艺术的生命,艺术家的灵魂,艺术家独 特风格的源泉。天赋与探索的结晶。需通过作品呈现,艺术家的创造精神与艺术作品的独创 性一体。衡量艺术家水准深浅,创造精神是重要尺度;衡估作品价值高低,独创性是重要尺 度。 ■表现: ①情感内涵的独特发现:新的思想、情感、气质、精神或人生经验。尼德兰画家彼得·勃 吕盖尔《农民的婚宴》第一个农民形象 ②美学形式创新:艺术形式、艺术技巧、艺术语言、艺术材料。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 号》蒙太奇(敖德萨阶梯、石狮子)创造新时空、新内涵,创立蒙太奇学派,对世界电影发 展产生巨大影响。 ③艺术风格:情感与形式完美统一。艺术大师完整符号系统、自足艺术主题。中国佛教 艺术史张家样(南朝萧梁张僧繇《扫象图》“运笔如空际游丝,飘渺若仙”)、曹家样(北 齐曹仲达“曹衣出水”)、吴家样(唐吴道子“吴带当风”) ■生成:艺术家成熟的标志。一般艺术家的创造精神需要一个声称周期:模仿期与成熟期。 模仿期:艺术家成长过程。不要只学一家,应兼收并蓄,转益多师。学艺术技巧和创造 精神。向生活学习是从模仿期向成熟期转化的开始。 成熟期:标志是个人风格的呈现。找到了自己的艺术感觉和艺术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 构成了艺术史/质的丰富。 艺术家的创造精神生成于前代艺术作品的学习与自然生活体悟的交流和汇通中,因富于创 造价值的艺术作品是完美艺术技巧与独特艺术体验的高度融合。 高俗·读书笔记 18 ■创造精神与艺术家的创造生命:创造是艺术的灵魂,创造精神是艺术家的生命。生成艰 难,保持并发展更难。与自然生活密切关系和艺术探险意识。齐白石画虾三变。达·芬奇《施 洗约翰》《丽达与天鹅》“微笑的公式”(原因:一旦成功失去探索精神) ■创造精神与创作个性:创造精神是创作个性的基础,艺术个性是创造精神的具体呈现。 创作个性: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表征,艺术家的天赋、气质、性格、修养、 经验、思想乃至怪癖等元素在艺术创作里的凝聚与升华。在作品里表现为艺术风格。艺术家 成熟的标志。毕加索写实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 8.P131 课后题: (1)基本概念:艺术家、职业艺术家、非职业艺术家、创作个性 (2)思考题: ①简述艺术家的身份变迁,请谈谈你对这种变迁的看法。 ②简述艺术家应该具备的素质与修养。 ③艺术家的创造精神是如何生成的,试论述创造精神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第六章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1.P135 艺术风格: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固性的创作个性与艺术特色。成 熟艺术家和艺术品才有,象征艺术家和艺术品在艺术创作上达到的最高境界。个人风格、集 体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流派风格、阶级风格)。 (1)风格词源: ■古希腊、古罗马雕刻刀,引申为语言风格如修辞或演讲技巧,扩展为音乐、绘画、雕 塑等艺术样式的风格。一般有修辞、笔调、文风、文体等相近的意义。18 世纪后具有现代 意义上的含义。 ■中国约 5世纪主要用来品评人物,《世说新语》;刘勰引入文学,《文心》里分为典 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南齐谢赫《古画品录》;钟嵘《诗品》 较为精细;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艺术风格的集大成者;作为现代艺 术批评术语现代诞生。 (2)中西艺术史上两种有影响学说:风格即人、文如其人 ■风格即人:法国博物学家布封,整体呈现的精神 ■文如其人:中国古代文论重要观点。西汉扬雄《法言·问神》,【双重人格】;钱钟 书把从对内涵的把握转向对笔调、语言、格调的把握,这就把人的内涵从道德转向气质、性 格,更准确,与“风格即人”较接近 ■异同:传统意义上有相近:都侧重探求艺术与艺术家的关系,强调二者的联系;不尽 相同:“文如其人”重在人的道德品质与文的思想内涵的对应,“风格即人”更关注人的个 性与艺术个性的对应。 ■艺术风格与艺术家的个性间确实存在密切关系,但不是一回事。因为艺术创作不仅是 艺术家主体精神的表达,也是对客观世界的观照,是审美主客体统一。艺术风格可能表现于 作品内涵,也可能呈现于形式。 (3)形成: ①艺术作为主体精神的表达,艺术家的气质、性格、禀赋、艺术趣味、才能甚至怪癖对 艺术风格的形成都有密切关系。艺术家对艺术作品的素材进行选择、分析、加工、组合带有 主观特征,会融进作品里去。曹丕“文一起为主”,刘勰《文心·体性》艺术家的素质与文 学的关系,明李贽《焚书·杂述·读律肤说》,汪曾祺《晚翠文谈·自序》;法画家德拉克 罗瓦。李白 ②艺术家的身世、经历、人生经验、艺术观念和艺术风格也有深刻联系,常渗入作品的 高俗·读书笔记 19 主体精神或形式美学,构成风格有机元素。八大山人冷傲激愤,“扬州八怪”金农竹、马, 毕加索蓝色时期(《人生》)、玫瑰色时期(《流浪艺人的一家》)、黑人时期(富裕,物 体及其空间形态,《阿威尼翁姑娘》破坏旧形体、重新组合、黑人雕刻艺术语言)、分析时 期、综合时期、愤怒时期、牧歌时期 ③艺术风格的形成得力于艺术题材的选择。独特题材创造艺术风格,齐白石虾、徐悲鸿 马、黄胄驴、唐边塞诗。成熟艺术家往往有自己珍视的核心意象,成为灵魂的寄托,透示艺 术家的心灵秘密,凡·高向日葵。 ④艺术风格的形成还和艺术语言、艺术体裁、艺术材料、艺术方法有密切关系。古代建 筑石料、木料,现代建筑钢筋水泥,两种风格,巴黎埃菲尔铁塔现代性、雅典巴台农神庙陶 立安式柱子高大、神圣、崇高。 (4)特征:主要是独创性、稳定性、多样性。 ①独特性:艺术风格的灵魂。一种艺术风格所以成立,关键在于为艺术史提供了新创造, 艺术史变得更丰富,人类艺术进程继续延伸。与艺术家创造精神密不可分,同艺术家创作 个性联系。古希腊雕塑“一种高贵的单纯和一种静穆的伟大”(温克尔曼),古埃及建筑 稳固永恒,中国民间剪纸大胆热烈,现代摇滚乐疯狂迷醉与内在焦灼,四大名旦梅雍容优雅, 程深沉委婉,荀俏丽清新,尚刚劲婀娜。 ②稳定性:重要特征。毕加索每时期都有较稳定风格,每次变化都是艺术探索的推进。 ③多样性:个体艺术家在一生的艺术创作中创造的多种艺术风格,更指艺术风格本身的 多样性。与艺术风格的独创性密切相关。 ■来源:艺术家丰富多彩的创作个性。苏轼画竹无节、石涛画竹抱节;陕北民歌《黄 河船夫曲》苍凉沉郁,对命运的迷惘与探问,光未然词、冼星海曲《黄河大合唱》高亢激昂, 民族觉醒与抗争。 社会生活与自然生活千变万化、包罗万象。二战美国《大独裁者》《魂断蓝 桥》《卡萨布兰卡》《辛德勒名单》,法国《虎口脱险》,意大利《罗马,不设防的都市》, 苏联《雁南飞》《士兵之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合法婚姻》,中国《平原游击队》《铁 道游击队》《一个和八个》《南京大屠杀》,观照战争视角不同;中国山水画黄宾虹黄山、 范宽华山、林风眠江南水乡 鉴赏主体的复杂性与多层次。适应社会群体中不同阶层的不同需求。 2.P146 时代风格:特定时代的艺术风格。往往与社会风俗、文化思想、美学思潮、政治、 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秦汉雄浑、魏晋清峻、唐豪盛、明清细腻;欧洲 4世纪-18 世纪拜占庭、 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 ■拜占庭艺术:4世纪-15 世纪,以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中心,扩散在欧洲和西 亚。以基督教为指导思想,风格上融合古希腊艺术和东方艺术特征,以教堂建筑的长方形布 局上的拱顶和造型艺术里的马赛克效果著称。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教堂 ■罗马式艺术:发生于 11-12 世纪法国,影响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没有为拜占庭艺术 笼罩的国家,赓续古希腊传统。教堂建筑特征是拉丁十字形布局、交叉拱顶、厚实的石或大 理石墙、圆拱和方形门口,门楣上常有取自《旧约》、衬以异物和动物形象及叶饰的浮雕, 恢复理性思维、人物塑像和浮雕。意大利比萨大教堂 ■哥特式艺术:起源于 12 世纪中叶法国伊尔德法兰西,逐渐传遍欧洲;13 世纪鼎盛期, 16、17 世纪渐衰落。中世纪艺术顶峰。主要成就在建筑,改变罗马式教堂的半圆形拱门, 采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和修长的立柱或蔟柱【?】, 配以彩色玻璃的花窗,造成超越尘世、飞往天国的幻觉。将中世纪古典传统与情理融为一体, 表明基督教世俗化趋势。巴黎圣母院。 ■巴罗克艺术:17 世纪形成于意大利,来源于意大利风格主义,追求艺术风格的豪华、 高俗·读书笔记 20 浮夸、运动感与装饰性。意大利画家米开朗琪罗、提香、拉斐尔绘画和雕塑,德国音乐家巴 赫、亨德尔音乐。 ■洛可可艺术:从巴罗克晚期发展而来,17 世纪末-18 世纪流行于欧洲。主要特征是纤细、 轻巧、华丽和繁琐的装饰性,多用 C形、S 形和漩涡形曲线,清淡柔和的色彩。适用于宫廷。 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风景画是此期重要现象,主题以幻想和牧歌为主,德国画家费雪 设计的奥顿布伦修道院内景。 3.P148 民族风格:特定民族的艺术风格。民族艺术传统的积淀,民族艺术的标志。来源于 特定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精神特性、民族心理、审美观念、 艺术积淀等。艺术民族风格的消亡意味着民族独立精神品质的消亡。中国画哲学基础天人合 一、生生不息、阴阳化合以生万物,有限里找到无限,不讲透视,没有光影变化,最高境界 是气韵生动,往往没底色;西洋画古希腊数学、几何学、哲学,理性思维方式,刻意追求无 限,重透视与解剖,最大成功是模仿自然,大多画面充实。古希腊裸体艺术发达(灵肉一体、 裸体体育运动习惯),中国古代、现代都不发达(很早进入礼教社会),源于生活习惯和生 活观念的差异。在时代转换中不断吸纳新元素、扬弃旧内涵,有的在世界一体化潮流中消亡。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往往不是孤立个体,是一个建筑群,以整体气势取胜,为活着的君 主建设,木料可亲、可居、可游;欧洲建筑以石结构为主,大多是独立建筑,以高度取胜, 为神明建造,石料的冷象征天国的威严。钢筋水泥现代建筑打通了中西建筑材料的差异,民 族风格已消失,世界建筑呈一体化趋向 4.P151 地域风格:特定地域的艺术风格。源于特定地域的风土人情、地理特征、气候环境、 文化积淀及独特的社会生活结构。一个民族艺术的地域风格越多,艺术风格就越繁复,民族 艺术前景越广阔。中国最大地域风格是北方与南方的差异。 ■北方:气候干燥,风沙大,山上少树,以气势取胜,皇家园林为主,故宫、颐和园、圆 明园、北海;西北民歌粗狂豪放,信天游高亢;老舍京味小说、赵树理山西风味、贾平凹陕 西风味 故宫: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面是三大殿,作为建筑中心的太 和殿高大威严,前面有广阔的空间,两侧是低矮的朝房供大臣休息。后面称内廷,主要有乾 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两侧是东西六宫,内廷供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整体建筑 布局谨严、左右对称,庄重的大屋顶、高大的斗拱、鲜明的琉璃瓦、雄伟的廊柱、洁净的汉 白玉台基,显示皇家的尊严与气派。 ■南方:气候湿润,和风细雨,林木青翠,以情调见长,园林小巧玲珑、曲折有致;江南 民歌吴越软语、细声;李劼人川味小说 苏州拙政园:布局上分三个部分东区、西区和中区。中区以水面为主,荷花池上堂、轩、 桥、亭、楼、阁、馆错落逶迤,远香堂单檐歇山顶造型精巧,厅堂没一根柱子,水池四周景 色尽收眼底。 5.P152 艺术流派:艺术史上一些思想观念、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 艺术家群体。并非自古就有,而随着艺术史的推进生成。原始艺术里没发现,因原始艺术家 崇信集体意识,表现在艺术作品里是集体风格,甚至不同民族间的原始艺术在主题、题材与 艺术风格上有惊人相似。伴随人的觉醒、自我意识萌生,艺术家开始培育个人风格,为流派 生成提供了土壤。艺术流派出现是艺术史的进步,往往与艺术大师或新艺术观念、艺术风格 结合。有自己生成与消失周期,兴起时有生命力的、创造的、充满探索意识的,经过一个时 期发展后大多开始衰落,最后流于僵化与腐朽,成为新流派反叛的对象(浪漫派经充分发展 后趋于滔滔不绝的呼唤与无穷无尽的预言式宏词,走向没落;“浪漫主义的逃兵”戈蒂耶扬 起帕纳斯派大旗,要求克制夸张激情与语言,逃避伤感与伦理说教,矫正浪漫派过度感伤, 而又陷于过分冷漠无情与矫揉造作;象征派迅速取代帕纳斯派成为诗坛新主导艺术风格。并 高俗·读书笔记 21 非所有艺术流派都在与前面流派的斗争中生成,京剧四大名旦一起造就鼎盛时代),流派间 的竞争是艺术发展必须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基本精神。 (1)命名:大致有四种情形 ①以艺术大师的名字命名。京剧马派、斯坦尼斯拉夫体系,艺术大师开创的艺术风格 ②以艺术流派或艺术家产生的地区命名。法国电影左岸派、中国扬州八怪、岭南派、意 大利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家大多聚居或出生于某地 ③以艺术创作方法、艺术风格、艺术主题或艺术题材命名。古典派、象征派、印象派、 边塞诗派、唯美派,得名于艺术品的方法、思潮、题材、倾向或主题 ④以艺术流派诞生的杂志、社团、图书或特定活动和标志命名。中国新月派、创造社、 法国电影手册派、俄国巡回画展派 (2)形成方式:自觉与自发 ①自觉形成的艺术流派大多生成于近代,尤其 19 世纪后。一群艺术思想与艺术趣味相 近的艺术家自觉结合在一起,成立组织、发表宣言、创办杂志、宣传自己艺术思想与美学主 张,有时与其他流派论战。未来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中国创造社、新月 派、文学研究会 ②自发的艺术流派指艺术家在创作时并未意识到要创立艺术流派,没有艺术宣言或组 织,有些同流派艺术家甚至不认识,但由于艺术风格、艺术思想、美学主张与创作方法等方 面的相近或相似自然形成流派。唐边塞诗派、法国电影左岸派、扬州八怪 6.P155 艺术思潮:在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影响下,发生在艺术领域里的重要美学潮流和创 作倾向。 ■古典主义思潮:17 世纪,崇尚理性与理智,讲求共性与规则,美学上要求典雅、和谐, 艺术上结构严谨,表现在戏剧上是三一律。典范莫里哀、高乃依。和法国当时政治制度与社 会精神有直接联系,法国君主专制制度强大、政治稳定、民族统一、社会各阶层相对和睦、 矛盾暂时缓解,当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要求与之相应的艺术模式 ■浪漫主义思潮:随着资产阶级兴起、革命爆发,社会要求新精神,浪漫主义顺应潮流, 成为压倒古典主义的新艺术思潮。尊崇天才和个性,提倡情感的自然抒发,反对古典主义理 性与僵化。发源于英国,拜伦、雪莱、济慈、华兹华斯;传到法国文学雨果、缪塞,绘画席 里柯《梅杜萨之筏》(1816 年海难。画面波涛汹涌、狂风肆虐、一片孤筏漂泊在茫茫大海 上,筏上有人死去,有人狂吼、挣扎、呼唤、期待远方的船影)、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 民》、吕德《马赛曲》(凯旋门上。1830 年法国七月革命。女神身穿铠甲、展开双翅、挥 剑向前,修长的战裙显示疾风式的动势和威力)想象大胆奇特,色彩浓烈、激情奔突、富运 动感取代学院派古典主义;在德国发展为以歌德、席勒为代表的文学狂飙运动和以舒曼为代 表的音乐,表达新兴民族对天才、自由和未来的向往 ■现代主义思潮:20 世纪,与尼采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及西方现代社会思潮有紧 密联系。尼采“上帝已经死了”根本上动摇西方人信仰;弗洛伊德潜意识学说是继哥白尼日 心说、达尔文进化论后对人类自身最遥远的放逐;19 世纪以来象征主义审丑意识,康德、 柏格森艺术无功利性、艺术是直觉等学说,现代主义在理论上和艺术传统上获得生成基础; 世纪末思潮、一战、工业文明对人的异化、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恶化等社会思潮提供土壤。很 快获得全球性影响,成为国际性艺术思潮。 有生长周期,一般说来伴随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兴起、生长、衰落,也和不同国家、民 族、社会制度有密切关系,生成、鼎盛与衰落是复杂艺术现象。现代主义在西方诞生之初传 到中国,1916 年中国第一首新诗《鸽子》意象派;20 世纪 20 年代后现代主义对中国艺术发 生大面积影响,鲁迅、郭沫若、曹禺、李金发、戴望舒、施蛰存、何其芳、卞之琳、冯至、 穆旦现代主义实验取得相当成果;20 世纪 50 年代后现代主义艺术在中国内地消失,因基本 高俗·读书笔记 22 精神与社会主义艺术观念不相符,此时现代主义在台湾登陆,诗歌、小说、音乐、电影、建 筑等领域展开艺术思潮;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现代主义思潮在大陆萌生,迅速在诗歌、 绘画、音乐、建筑、雕塑、电影等门类开展探索,形成规模宏大艺术思潮。 7.P157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关系:一般说来,艺术风格指艺术作品呈现的美学 特征,艺术流派指风格相近的艺术家集团,艺术思潮指一定历史时期的艺术潮流。艺术流派 有自己艺术风格,但艺术风格并不就是一个一个流派,更不是艺术思潮;一个艺术流派可能 成为一种艺术思潮,但一种艺术思潮常包含多种艺术流派与艺术风格;艺术思潮往往跨越艺 术门类界限,而艺术流派一般局限于一种艺术门类。 ■以现代主义为例:兴起于 20 世纪,衰落于 20 世纪 50 年代,延伸至今。期间生成未来 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后期象征主义、意象主义、 荒诞派等多种流派,形成多种风格。其中有的流派还可分出更细的流派(如未来主义分两支: 意大利以马里内蒂为代表的法西斯未来主义、苏联以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的革命未来主义); 按艺术门类还可分出诗歌、音乐、电影、绘画、建筑、雕塑、舞蹈等各具体艺术门类中的现 代主义呈现(如超现实主义电影、表现主义电影)。可见一种艺术思潮不一定是一种单纯的 艺术思想或美学倾向,可能相互矛盾甚至产生内部论争。 8.P158 课后题: (1)基本概念:艺术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2)思考题: ①简述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 ②“文如其人”和“风格即人”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③简述艺术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 ④简述艺术流派的形成原因。 ⑤试论述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艺术接受 1.P161 艺术鉴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批判的过程。常伴随丰富想象、强烈 情感活动与复杂心理机制。美感生成过程。艺术家与观众间的双向交流,观众的审美再创造。 不是作品或观众单方面的问题,取决于观众和作品达成和解的程度。 ①据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艺术品同物质产品一样要进入消费市场。 艺术消费与物质消费异同:艺术消费除遵守生产消费一般原理外,还有特殊规律,因艺术 生产有自己特征。从消费性质看,物质消费是以实用为目的的一次性纯粹消费,消费主体对 客体仅使用其所提供的功能,不参与物质生产;艺术消费是审美再创造,不是以实用为目的 的一次消费,是永久性消费,消费主体以审美为旨归,对客体进行创造性消费,与产品生产 者一起完成创作。 ②艺术鉴赏构成艺术创作有机组成部分: ■艺术鉴赏是艺术创作完成过程的最后一环。艺术创作上有两种基本态度,一是明确宣布 艺术创作是有目的的,一是宣布艺术创作是无目的的,为艺术而艺术。前者在人类艺术史上 占多数;“为艺术而艺术”19 世纪后兴起的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但自我表现 也构成他们创作的目的。艺术家与艺术鉴赏者达成的知音是艺术鉴赏的最高境界。 ■艺术鉴赏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能动地进行审美再创造。艺术作品仅是一个情感结构,只 有观众以自己的情感充实进去才是完整的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完成之后,还没有和观众见面 之前,称为第一文本,经观众艺术鉴赏后变成审美对象,成为第二文本。波兰现象美学家英 加登艺术品有“空白点”形而上品质;杜夫海纳艺术品本身只是自然物,被观众体验时才构 成审美对象;德国阐释美学家加达默尔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对话中;接受美学以观众为中 高俗·读书笔记 23 心,伊瑟尔任何艺术品都有隐含读者。中国古代理论兴味说,孔子“诗可以兴”,钟嵘《诗 品序》“滋味”说,宋代严羽“兴趣”说,王士祯神韵说,王国维境界说,宗白华意境说, 诗的灵魂不在道理而在韵味,必须用心灵体验,与西方现代接受美学召唤结构很近似。 2.P165 艺术鉴赏力:进行艺术鉴赏的能力。艺术鉴赏基本素质。既有天赋的因素,更是后 天培育的结果。每个时代与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鉴赏趣味与艺术鉴赏力,既有相通之处也有 明确差异。艺术鉴赏力的发展是人类艺术经验积淀的结果。 ■要求: ①首先指艺术感受力。感性、具象、非逻辑推理 ②艺术鉴赏力要求观众既需健全的主体精神(自我意识与生命激情,健全的心灵),又需丰 富的艺术知识(帮助观众进入艺术鉴赏的境界,全面、深刻地进行审美再创造,甚至杰出技 巧也会令人感动)。 ③艺术鉴赏力的培育需一定的艺术鉴赏经验(看得多自然有比较鉴别)和人生经验(易于深 入深层内涵,有的艺术品只有青年人能欣赏)的积累及社会文化修养(艺术无所不包)。 3.P167 艺术鉴赏过程:与作品层次对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一般说来分为艺术 语言感知、艺术形象重建、艺术意蕴体悟。 ①艺术语言感知:在艺术鉴赏过程中对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在实验艺术里 占更突出的位置。 ②艺术形象重建:观众在艺术鉴赏过程中借助艺术语言,以自己的想象重新塑造艺术形象。 以作品里的艺术形象为原型,加入观众个人经验和美学趣味。艺术形象的基本性格和美学特 征由作品提供,没有第一文本就不会有第二文本。重建的形象绝不会与艺术家在作品里塑 造的完全一致,差异构成艺术鉴赏里的变异现象。复杂心理过程,不能粗暴、简单化对待, 只有符合艺术规律地重建艺术形象,才可能进入艺术鉴赏的最高境界——艺术意蕴体悟。 ■变异现象在艺术鉴赏里表现为两种情况: 顺向变异。大致相符,又延伸或转向,赋予新的美学意味和思想内涵,“野火烧不尽,春 风吹又生”。 逆向变异:完全逆反,生成新形象。一种误解,分为正误与反误。 正误:观众重建的艺术形象虽与艺术家在作品里塑造的产生逆向变异,但符合艺术鉴赏 规律,发展了作品里的艺术形象,赋予新的美学意味和思想内涵。“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前头万木春”形容自己失意,新内涵新生事物不可阻挡、旧东西必将没落;赵树理《小二黑 结婚》三仙姑,美国青年读者认为个性解放精神。 反误:观众重建的艺术形象脱离作品规定的艺术情境,无意或故意穿凿附会,导致歪曲 作品的误解。对艺术的无理歪曲或粗暴践踏。有的出于无知;有的故意,以政治、伦理、道 德等视角观照艺术,朱熹释《关雎》赞后妃之德,文字狱徐骏“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 不留人”,文革丰子恺解放前《满山红叶女郎樵》三片红叶污蔑三面红旗、攻击总路线。 ③艺术意蕴体悟:观众在艺术鉴赏过程中获得的最高审美体验,往往表现为情景交融、物我 一体的艺术境界,艺术鉴赏最高境界。并非所有作品都有艺术意蕴,因而并非所有艺术鉴赏 都能达到艺术意蕴体悟。具体特征为共鸣与顿悟。 ■共鸣: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与艺术形象达成的情感共振。常伴随强烈情感活动和丰 富想象力。一般发生于情感强烈的艺术作品里。既要求作品蕴涵丰富情感和高超艺术魅力, 也需要鉴赏者怀有相同或相近的情感和心态,二者在一种特殊情境里达成契合,实现心灵沟 通。往往需要鉴赏主体与艺术形象在人生经验、心理状态、情感意愿、理想期待等方面有相 同或相近向度,《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热”;也与特定社会心态有密切关系,梁启超“集 中什九言兵事,亘古男儿一放翁” ■顿悟: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对作品的理解所产生的豁然开朗的瞬间飞跃。往往以突如其 高俗·读书笔记 24 来的方式产生,呈现为直觉思维特征,不经推理直接到达艺术本质、获得审美体验的鉴赏能 力,观众与作品达到的高度精神契合,与禅宗的悟道有些相像。多发生于哲理性较强或意境 高拔的作品里,要求作品内蕴有高度形而上品质;心灵交流,鉴赏者也需有悟性,二者达到 契合才会生成。 4.P173 艺术批评:以艺术理论为指导、对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进行分析、总结、评价的活 动,探讨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发展规律,促进艺术繁荣。艺术接受的高级阶段,以 艺术鉴赏为基础又不止于鉴赏。艺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艺术生产的重要活动。伴 随艺术诞生而出现,在艺术品传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沟通艺术品和观众的桥梁,提高 观众鉴赏能力,在艺术发展中占重要地位(朦胧诗、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诞生 于激烈论争)。对艺术家创作有重要影响。艺术学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理论建设重要内容(艺 术理论不是具体艺术批评,但来自于具体艺术批评。通过批评,总结创作得失,研究艺术发 展共同规律,完善理论建设),属人文科学范畴。应尊重艺术特殊规律,以科学态度对作品 和活动进行批评,实事求是,在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论点,否则无法进行真正艺术批评, 甚至误解和歪曲艺术。也是艺术,科学与艺术的合体,本身就应该是艺术创作,具有审美价 值,许多批评具有艺术品的审美特征,杜甫《戏为六绝句》、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诗化艺 术批评。中国古典艺术批评发达,创立了完整艺术理论体系和艺术批评体系,20 世纪以来 现代艺术批评大量借鉴西方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取得很大成就,但在古典艺术理论和艺术 批评现代转化上迟缓无力。中国现代艺术批评应植足于现代艺术发展状况,实现西方理论本 土化和古典理论现代化。 ■实事求是和宽容是艺术批评家应具有的基本态度。 ■主要形态: ①伦理批评:以道德为标准对作品进行评价的批评形态,基本范畴是善、恶,以是否符合道 德标准为尺度衡量艺术品,重视艺术的教化功能。善美合一(凡是美的,必是善的;凡是善 的,必是美的)。由于道德是浮动概念,关于一部作品的伦理批评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论。 总和特定时代、民族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结合,往往占艺术批评主潮,直至今天依然是艺 术批评重要力量,发挥大作用。发源最早,悠久历史和广泛影响。孔子“思无邪”,《毛诗 序》继承孔子;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理乱之纪纲” ②社会历史批评:以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为基准评价艺术的批评形态。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 再现,主要功能是认识功用和历史价值。以作品为中心,联系艺术家生平和作品时代背景进 行分析研究。产生较早,在中国影响很大,中国艺术批评主要传统。孟子“知人论世”最早 代表;鲁迅;马克思主义艺术批评是社会历史批评的延伸和发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关 注艺术品和社会的关系;意大利历史学家维柯 1725《新科学》研究《荷马史诗》与诗人生 平、古希腊社会的关系,开创社会历史批评学派;19 世纪法狄德罗、斯达尔夫人、圣·伯 夫、泰纳(种族、环境、时代)主要代表人物;20 世纪语言批评和审美批评崛起使社会历 史批评有些陈旧,但现在还是艺术批评重要学派,发挥相当作用,因有不可取代独特价值。 ③心理学批评:借用现代心理学成果对艺术品或艺术家的心理进行分析,探求作品原型、真 实意图与内在架构的批评方法。有许多流派:实验心理学批评、格式塔心理学批评、精神分 析学等 ■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创立,他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由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组成。无意识 是人的本能(如性欲),构成艺术创作最初动机与原动力,把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以艺术 完成。往往通过对艺术形象的分析揭示心理状态(俄狄浦斯情结是恋母情结)。过多强调性 欲对艺术的作用,带有泛性论色彩,呈明显偏颇。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对弗洛伊德理论 进行修正,发展了精神分析学。20 世纪艺术批评重要流派,为艺术研究深入人类心灵,尤 其无意识状态开辟新道路,为人类向未知领域探索提供有益尝试。 高俗·读书笔记 25 ④审美批评:以艺术品审美内蕴和审美价值为中心对艺术进行研究的批评方法。关注作品美 感在观众身上引起的反应。主要关注作品的情感表现、美学形式及审美价值,非功利性艺 术批评。对艺术本体研究较为深入,现代艺术批评主要形态。最早依附伦理批评和社会历 史批评。孔子意识到艺术中内容与形式美学的关系“文质彬彬”;魏晋美意识觉醒,钟嵘 “滋味说”、韵味、神韵、意味、妙悟、境界、意境学说相继发展,司空图、严羽、王士祯、 王国维、宗白华一脉相承,建立中国艺术的审美批评;西方兴起于文艺复兴;至黑格尔(“美 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康德(“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发展为系统学说,认识到艺术美独 立价值;席勒《论美书简》“形式或表现的美仅仅是艺术特有的”;现代克莱夫·贝尔“有 意味(审美情感)的形式”;苏珊·朗格“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情感与表现构成审美 批评核心概念 5.P180 艺术消费行为:将艺术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行为。并非自古有之,早期艺术大多 出于巫术或实用目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艺术绝大多数为官府和富人垄断;中国艺术市 场形成始于唐宋,西方始于文艺复兴,唐伯虎“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扬 州八怪卖画为生,只是艺术一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市场越来越完善。艺术一旦进入消费系 统,就与非市场艺术大不相同,形成艺术消费某些特征。 ■主要包括两种形态:拥有艺术品实物、欣赏艺术品 ■艺术消费特征:与普通物质消费有相似一面(通过货币交换),不完全相同,形成一些独 立特征 ①精神消费、非刚性消费。对人类而言,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消费属于刚性消费,失去无法 生存,没有艺术消费人还可以生存。只有当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艺术消费才可能开 始,据现代社会发展情况,一个国家艺术市场的建立与社会发达程度有直接关系。随着中国 进入小康社会,艺术消费正蓬勃兴起。 ②艺术品商业价格与艺术价值分离。艺术品是商品却不是普通商品,价值的主观性与价格的 随意性(前者决定后者)无法按客观标准评价,总体来看,艺术品价值与价格评定秉承无法 对等的分离原则。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决于受众的审美能力与审美趣味,因时代、民族与特定 人群不同发生变异,无法量化、无法推理,凡·高生前一幅画没卖,死后价格最高之一;毕 加索身前死后都享盛名。古代以艺术致富几乎是天方夜谭,今日艺术成为致富捷径。 ③艺术消费是一种文化消费,核心是价值观认同。艺术市场主导产品必呈最有影响的价值观。 因此艺术消费不仅是国家富裕程度的体现,也是文化强弱的象征,中国画国际市场。 ■对艺术的影响:既有正面也有负面,一方面把艺术从权力的怀抱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把 艺术推给金钱。因此商品属性不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代产 物。艺术天性与自由息息相通。 ①对艺术家:为艺术家摆脱经济依赖、争取人格独立提供平台,完全可以靠自己作品生活, 获得创作自由。也可能为了迎合市场制造千篇一律的媚俗之作。 ②对受众:丰富精神生活,提升生活质量,使平凡日子色彩斑斓。天价拍卖常把一些艺术珍 品藏之豪门,艺术消费尤其是流行艺术往往让没有辨别力的人迷失自我,青少年追星族 ③对艺术生产:刺激艺术生产,改变艺术生产方式,工业化生产方式取代传统创作过程,艺 术个性削弱,感官刺激和程式套路强化,复制成为常规策略,德国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 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好莱坞大片多数视听轰炸机《纽约大劫案》《生死时速》《天崩地裂》 6.P180 艺术市场:艺术消费发生的场所。艺术市场形成后,艺术消费行为才可能发生。中 国艺术市场正迅猛发展、艺术产业正崛起。 ■包括纯艺术商品交易市场、艺术衍生产品市场 纯艺术商品:作为商品的艺术品和作为商品的艺术活动 艺术衍生产品:艺术品衍生的相关产品,唱片、音像、画册 高俗·读书笔记 26 7.P184 课后题: (1)基本概念:艺术鉴赏、艺术鉴赏力、第一文本、第二文本、误解、正误、反误、共鸣、 顿悟、艺术批评、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审美批评、艺术消费 (2)思考题: ①如何理解从第一文本到第二文本的转换? ②艺术鉴赏过程分几个阶段?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艺术鉴赏是如何完成的。 ③请简述共鸣与顿悟的特征。 ④简述艺术批评的几种主要形态,并论述艺术批评的作用。 ⑤简述艺术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第八章 艺术的本质 1.P187 再现说:艺术是对世界的模仿与再现。人类最早认识到的艺术特性,反映论和镜子 说的原型。主要代表现实主义。中国前 10 世纪《易经·系辞下》;西晋陆机“存形莫善于 画”;南朝宋画家宗炳《画山水序》“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象物必在于形似”;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提出“艺术模仿自然”开再现说先河;柏拉 图终极存在不是自然而是理式客观唯心主义;亚里士多德“艺术是对世界的模仿”,不是自 然的外表,是事物的必然性;文艺复兴艺术家以模仿自然为至上目标,认为绘画是一门科学, 画家必学解剖学与透视学;持续到 19 世纪,艺术理论家泰纳“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德 古典主义美学家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俄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的目的是 再现现实”;现代中国发展为反映论,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 生活必须由人完成,具积极主观能动性。 ■基本分两种: ①唯物主义再现说:强调再现的是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象形文字、八卦、造化为师, 欧洲亚里士多德、达·芬奇、车尔尼雪夫斯基,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反映论 ②唯心主义再现说:世界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的存在(绝对精神),艺术是理念的模仿。柏拉 图、黑格尔。基本出发点【错误,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背驰,因超越世界 之外的理念世界不存在。但他们对艺术的本质特性和艺术的理性与感性、艺术内涵与形式的 关系等问题思考较深刻,对艺术发展和艺术理论研究有启迪。 2.P190 表现说:艺术是艺术家审美情感的表现。从创作主体——艺术家的视角对艺术进行 观照,因此与再现说一样古老,但表现说的兴起伴随人的觉醒。集中体现浪漫主义、现代 主义。中国春秋“诗言志”(非艺术家的“志”,而是运用艺术作为表达工具者的“志”, 《左传》以诗歌作外交辞令);汉《毛诗序》第一次将创作主体作考察对象,总结艺术是审 美情感的表现,开中国艺术理论表现说先河,但汉代艺术品审美特征并非个性化,以再现为 主潮;魏晋发育完善,出现以美学为旨归的纯粹艺术、个性化成社会普遍风尚,表现人格和 心灵成魏晋艺术突出特征;唐宋继续发展;元代后中国绘画逐渐走向写意,表现性进一步 加强;明清文人画继承这传统,完全成表现性形式;西方最早柏拉图“迷狂说”西方艺术理 论表现说开端(与再现说自相矛盾);中世纪压抑人的生命意识;文艺复兴艺术家受到关注; 18 世纪卢梭反对所有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理论,提出艺术不是对经验世界的描绘或复写, 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新爱洛绮丝》;康德受卢梭影响,艺术天才论(肯定艺术创作主体 性,把艺术划归少数天才。自然美是美的事物,艺术美是事物的美的表现艺术,艺术创作以 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达到美的境界。艺术的目的是创造美,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因此 艺术是表现的、反功利的,自由是艺术的灵魂。反对模仿,把模仿置于天才的对面),20 世纪形形色色现代艺术流派理论源头;席勒继承康德,艺术是自然的表现但不是模仿;尼采 主观意志是世界的主宰,艺术是主观意志的表现,梦和醉是艺术的两种基本审美特征【?】; 高俗·读书笔记 27 20 世纪发展到顶峰,标志 20 年代表现主义在德国兴起,夸张、变形、荒诞等手法创造奇特 艺术形式,表现自我,先声凡·高,艺术是心灵的表现;世纪初,克罗齐艺术就是直觉,直 觉就是表现,直觉-表现,预示表现主义和形式主义到来;德国表现主义继承克罗齐,艺术 是自我的表现,表现内容的是主观幻想,最高的本质真实是内心幻想,世界上的事物是本质 的表象,因此艺术的本质是表现艺术家的主观幻想,内容与形式合二而一,形式之外没有内 容;美国现代舞蹈家邓肯舞蹈是心灵的反映;表现主义诗人哥特弗里特·贝恩诗歌就是词汇, 内容与形式一体 ■评价:与再现说相比兴起较晚,20 世纪巨大发展,成为影响深远的艺术理论。和人类的 自我关注相伴而生,尤其在西方科学发展带来的物质主义日益风靡之际表现说对创作主体的 尊宠有积极意义。过分夸大人的主观幻想有一定局限性。 3.P196 形式-幻象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本质是生命幻象。侧重从艺术品本身观 照艺术,研究艺术本质问题。20 世纪诞生,目前产生最晚、影响颇大的艺术理论,英国克 莱夫·贝尔、罗杰·佛莱、德国恩·卡西尔、美国苏珊·朗格。第一步形式说克莱夫·贝 尔“艺术是有意味(一种特殊审美感情,循环证明?李泽厚意义?)的形式(纯粹线条、色 彩间的关系,“纯形式”)”,导向终极存在——上帝,音乐、中国书法;苏珊·朗格形 式-幻象说,在贝尔基础上、继承导师卡西尔符号理论(区分语言符号与艺术符号易质:语 言符号是我们认识周围事物间的关系及周围事物与我们自身的关系,艺术使我们认识到主观 现实、情绪、情感,使我们真实把握生命运动和情感产生、起伏、消失的全过程),“创造 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普遍情感而不是个体,反对表现说“自我表现”,更广 义的形式,最普遍、最流行、最抽象的形式含义,强调情感普遍性,情感与形式的统一, 对 20 世纪以来表现说与形式说的整合。苏珊·朗格形式说和生命幻象相联系,艺术形式和 生命形式间存在对应关系,表现在有机统一性、运动性、节奏性、生长性。暗合中国古典哲 学。表现性形式。艺术生命与人类生命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生命本体,而是生命幻象。由 于艺术形式构成材质不同,艺术幻象的生成方式各有特色,每门艺术都有基本幻象,基本幻 绂象的异质区分艺术的不同种类。 4.P202 中国古典艺术本质论:理论支点《周易》阴阳学说、老庄道家学说。终极归宿主客 体统一、天人合一 (1)气韵说:艺术本质是气韵(艺术品中呈现出的生命气象与节奏。气是中国古典艺术理 论中最根本的概念,自然流通的气,人(孟子“养吾浩然之气”)、宇宙(庄子“野马也, 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本原,内在生命感;韵强调艺术境界、风姿余味;)。 魏晋谢赫《古画品录》“画有六法”第一条“气韵生动”。从艺术家的主体精神对艺术进行 观照,着重于艺术家的主体精神在艺术品中的自然呈现,艺术的本质是主客体的统一。 (2)二元说:艺术本质在于构成艺术本体的两种基本品质的辩证统一(虚与实、神与形、 空灵与充实、神韵与肌理等,源于中国本源哲学的阴阳学说)。宋代张炎《词源》清空“词 要清空,不要质实”,清刘熙载《艺概》“词之大要,不外厚而清。厚,包诸所有;清,空 诸所有也”,宗白华“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空灵主要从艺术家来观照,强调艺 术家的主体精神内质及与审美客体的融合程度;充实是艺术的内涵,构成艺术的情感力量与 审美客体的汇融,可见可感的具象,艺术的形式与内容的总和。和谐是中国古典艺术最高理 想,也是哲学、伦理及一切古典理论的最高理想,及孔子中庸之道。 绘画理论:魏晋顾恺之“以形写神”、元黄公望“画不过意思而已”,元末王绂《书画传 习录》“不似之似”,齐白石《题画》“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形似-不似-不似之似-似与不似之间 5.P207 马克思主义艺术本质论:19 世纪 40 年代,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认为艺术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由经济基础决定,艺术是一种生产。核心学说 高俗·读书笔记 28 反映论,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这是艺术的本质特征。无产阶级艺术的指导方针。 (1)形成:创始人马恩,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关于艺术理论的成果,主要来源康德、黑格尔、 费尔巴哈,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相结合。康德天才论,20 世纪表现主义与形式主义艺术理 论的先声,出发点唯心,马恩吸收艺术主体和艺术形式观点,剔除唯心成分;黑格尔运动的 哲学体系,中心是绝对精神——理念,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构成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方法 论的主要来源,客观唯心基础,颠倒自然与精神的关系;费尔巴哈艺术不产生于理念而来源 于自然生活,机械唯物,忽视艺术创作主体。 (2)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艺术像其他物质产品一样也是一种生产,也遵循生产一般 原理。艺术创作、艺术产品、艺术消费三阶段。人是艺术活动的主体,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 对象化。艺术是人学,人是艺术永恒的主题。 (3)中国现代艺术理论的建立: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以中国艺术实践为支点,实 现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现代化与世界艺术理论本土化在现代中国的汇融。 6.P211 课后题: (1)基本概念:艺术、气韵、空灵、充实、表现、再现、艺术生产、艺术幻象 (2)思考题: ①形式-幻象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②如何理解“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③比较表现说与再现说之异同。 ④结合作品谈谈气韵说与空灵-充实二元说的联系与区别。 第九章 艺术功能与艺术教育 1.P215 艺术功能:不断变迁。史前艺术实际用处,审美是附属;载道艺术统治者教化工具; 近代审美价值,教化依然是主要功能之一。现在主要表现在以审美价值为中心的审美娱乐、 审美认识、审美教育三方面,审美娱乐是最基本功能。。 ■审美价值:艺术的核心,发源于艺术形象、艺术情感和形式美学。 (1)审美娱乐:人们通过艺术鉴赏达到心灵自由、精神愉悦的效果。必须通过审美价值实 现。 (2)审美认识功能:人们在艺术鉴赏中获得的对社会、自然、人生以及哲学、宗教等方面 的认识。必须通过审美价值实现。融入艺术家主观思考,不在于艺术中记载了哪些历史事实, 而是通过艺术形象认识社会、自然的本质,达到对社会自然的深层洞察。无法也不可能代替 其他学科,认识功能附属于艺术的审美特征,否则就丧失艺术的根本特征。 (3)审美教育功能:人们在艺术鉴赏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某种思想、观念、情感或倾向等方 面的影响。寓教于乐是重要特征,教育功能隐藏在审美价值后。 (4)实用功能:史前艺术主要功能。建筑、园林、雕塑、具工艺特点的艺术样式、民间艺 术。 2.P220 艺术教育: (1)艺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德席勒《美育书简》游戏冲突协调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只有 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马克 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的全面发展;法兰克福派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人 性解放“艺术就是反抗” 3.P223 艺术教育与艺术人生:狭义艺术教育指专门艺术人才的培养,广义指大众艺术教育。 包括三方面,一是艺术理论学习,增进审美能力,培育审美素质,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二是 艺术作品欣赏,日常化活动;三是艺术创作训练,培养动手参与艺术创作的能力,了解艺术 创作的基本规律,学会以艺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高俗·读书笔记 29 4.P226 课后题: (1)基本概念:审美娱乐功能、审美认识功能、审美教育功能、艺术教育 (2)思考题: ①简述艺术的主要功能。 ②论述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
本文档为【【高俗读书笔记】艺术理论教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