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 第四部分 常用解题技巧(四~一)速算技巧

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 第四部分 常用解题技巧(四~一)速算技巧

2019-02-16 43页 doc 113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 第四部分 常用解题技巧(四~一)速算技巧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 第四部分 常用解题技巧(四之一)速算技巧 (一)速算技巧 1.变换运算顺序 【根据定律变换顺序】根据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比较简便、快速。例如 (1) 4673+27689+5327+22311 =(4673+5327)+(27689+22311) =10000+50000 =60000 这是运用加减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改变原题的运算顺序,使计算变得简便、快速的。 (2) 125×4×8×25×78 =(125×8)×(4×25)×78 = 1,000×100×78 =...
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 第四部分 常用解题技巧(四~一)速算技巧
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 第四部分 常用解题技巧(四之一)速算技巧 (一)速算技巧 1.变换运算顺序 【根据定律变换顺序】根据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比较简便、快速。例如 (1) 4673+27689+5327+22311 =(4673+5327)+(27689+22311) =10000+50000 =60000 这是运用加减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改变原题的运算顺序,使计算变得简便、快速的。 (2) 125×4×8×25×78 =(125×8)×(4×25)×78 = 1,000×100×78 =7,800,000 【根据加减运算性质变换顺序】根据加减运算性质,也可以改变运算的顺序,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快速。 (1)用“若干个数的和减去等于或小于其中一个加数的数,可以先从一个加数中减去这个数,然后再和其他数相加”这一性质,改变运算顺序。例如 (485+468+321)-358 =(458-358)+468+321 =100+468+321 =889 (583+387+217)-387 =583+217+(387-387) =583+217+0 =800 (2)根据性质——“第一个数加上(或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三个数,可以由第一个数先减去第三个数,再加上(或减去)第二个数”进行速算。例如: 5687+768-687 =5687-687+768 =5000+768 =5768 2583-187-1583 =2583-1583-187 =1000-187 =913 (3)根据性质——“一个数加上两个数的差,等于先把这个数加上差里的被减数,再减去差里的减数”进行速算。例如 356+(244-187) =356+244-187 =600-187 =413 (4)根据“一个数减去两个加数的和,等于这个数依次减去和里的两个加数”速算。例如 1875-(1675+147) =1875-1675-147 =200-147 =53 (5)根据“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这个数先加上差里的减数,然后再减去差里的被减数”速算。例如 1628-(1600-372) =1628+372-1600 =2000-1600 =400 (6)根据“一个数减去若干个(有限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依次减去和里的每一个加数”速算。例如 168-(18+10+137) =168-18-10-137 =150-10-137 =140-137 =3 当然,依据加减法的运算性质,第(4)、(5)、(6)三种速算法,不仅要改变运算的顺序,而且还要改变部分运算的种类。比方第(4)种括号里的“+147”要改变为“-147”;第(5)种括号里的“-372”要改变为“+372”;第(6)种括号里的加法都要改变为减法。 【根据乘除运算性质变换顺序】根据乘除运算性质,可用如下变换运算顺序,进行速算。 (1)根据“一个数乘以若干个因数的积,可以依次乘以积里的各个因数”速算。例如 125×(8×9) =125×8×9 =1000×9 =9000 又如25×28=25×(4×7) =25×4×7 =100×7 =700 第二例是把28看成“4×7”的积,再运用上述性质变换运算顺序进行速算的。这种算法,人们又常称它为“分因法” (2)根据“若干个因数的积乘以一个数,可以先把积里的任何一个因数乘以这个数,然后再与其他因数相乘”速算。例如 (37×3×25)×4=(37×3)×(25×4) =111×100 =11100 (3)根据“若干个数的积乘以若干个数的积,可以把两个积里的因数依次相乘”速算。例如 (25×3×50)×(4×9×2)=(25×4)×(50×2)×(3×9) =100×100×27 =270000 (4)根据“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再减”去进行速算。例如 27×99=27×(100—1) =27×100—27×1 =2700—27 =2673 (5)根据“用一个不等于0的数去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数的积,只要用这个数去除积中的任何一个因数”,去进行速算。例如 (64×24)÷8=64×(24÷8) =64×3 =192 (6)根据“一个数除以第一个数,再除以第二个数,等于这个数先除以第二个数,再除以第一个数”,去进行速算。例如 699000÷375÷233=699000÷233÷375 =3000÷375 =8 (7)根据“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商”,可以先把这个数乘以商里的被除数,再除以商里的除数”,去进行速算。例如 6×(9000÷54)=6×9000÷54 =54000÷54 =1000 (8)根据“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可以用积里的两个因数依次去除这个数”,去进行速算。例如 224÷56=224÷(7×8) =224÷7÷8 =32÷8 =4 (9)根据“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商,可以先除以商里的被除数,再乘以商里的除数”,去进行速算。 例如 4200÷(700÷112)=4200÷700×112 =6×112 =672 864÷54×27=864÷(54÷27) =864÷2 =432 (10)根据“若干个数的积除以一个数,可以把积里的任何一个数除以这个数(如能整除的话),再与其他因数相乘”,去进行速算。例如 (32×72×5)÷9=32×5×(72÷9) =160×8 =1280 (11)根据“一个数除以若干个数的积,可以用积里的各个因数依次去除”,去速算题目,例如 48510÷(5×3×7×11) =48510÷5÷3÷7÷11 =9702÷3÷7÷11 =3234÷7÷11 =462÷11 =42 (12)根据若干个数的积除以若干个数的积,可以把第一个积里的各个因数分别除以第二个积里的相应的因数,然后相乘”,去速算题目。例如 (21×15×32)÷(3×16×7) =(21÷7)×(15÷3)×(32÷16) =3×5×2 =30 550÷22 =(11×5×10)÷(11×2) =(11÷11)×(10÷2)×5 =1×5×5 =25 (13)根据“两个数的差除以一个数,可以把被减数和减数分别除以这个数,再把所得的商相减”,去速算题目。例如 (7800-78)÷78 =7800÷78-78÷78 =100—1 =99 2871÷29 =(2900-29)÷29 =2900÷29-29÷29 =100—1 =99 798÷19—418÷19 =(798—418)÷19 =380÷19 =20 需要注意的是:①有些性质的运用,不仅会改变原题的运算顺序,而且要改变部分运算的种类,如第⑧、⑨、(11)、(12)条性质的运用;②有些性质可直接运用,有些要将原题变形后才可运用,有些则要将这些性质逆用,才能使运算变得简便、快速。例如第(13)条性质,第一例是直接运用,第二例是变形后运用,第三例则是逆用的实例。 2.改变运算种类 在四则运算中,改变原题的运算种类,如以乘代加、以加代减、以加代乘、以减代除……,往往可使一些题目的计算变得比较简便、快速。 【以乘代加】几个加数虽然不同,但数字大小比较接近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个数作“基准数”,采用“以乘代加”的速算。例如 (1)17+18+16+17+14+19+13+14 解题时,可以选择17为基准数,以乘代加解答如下。 17+18+16+17+14+19+13+14 =17×8+1-1-3+2-4-3 =17×8-8 =128 (2) 325+324+318+327+323+320 解题时,可以选取323作为基准数,然后解答。 325+324+318+327+323+320 =323×6+2+1-5+4-3 = 323×6+(2+1+4)-(5+3) =323×6+7-8 =323×6-1 =1937 运用基准数以乘代加速算,对于一些随报随记而且数字又很接近的连加运算,是极为方便、快速的,它的算法可以是: 选定一个数作基准数,把比基准数多的记“十”,比基准数少的记“一”,随报随算它的累计数。当要加的数报完后,结果也就计算出来了。 例如,某组10个同学某次数学考试分数如下: 72;71;70;68;74;69;73;67;70;73。 计算时,可选择70分作基准数。计算过程可如下所示(实际计算时只需要算出累计数就行了): 所以,这组同学这次考试成绩的总分数是 70×10+7=707(分) 【以加代减】为说明问题,先看一个实际问题: “某人去商店购物,需要付款4.65元。他交给售货员10元,应找回多少钱?” 很明显,这是个减法算题,应该用10—4.65=5.35(元)去求答案。可是在找钱的时候,售货员一般不做减法,而是采用“前位凑九,末位凑十”的加法运算,得 5.35与4.65能凑成10,从而得出要找的钱数是5.35元。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做减法会产生连续退位的问题,而用加法凑整,可以通过“前位九,末位十”的办法口算。达到正确、快速、简便地求差的目的。 凡是整百、整千、整万……减去一个数,都可以用“以加代减”的方法——“前位凑九,末位凑十”,去迅速地求差。请看下面的两个例子,特别是看一看列出的竖式: (1) 1000—675=325 (2)50000-3672=46328 【添0折半】一个数乘以5,可以看成是先乘以10再除以2。一个数乘以10非常简便,只要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个0;再除以2,也很容易口算。这种添0后再除以2的方法,叫做“添0折半法”。它也改变了原题的运算种类。例如 (1)486×5 =4860÷2 =2430 (2)4.37×5 =43.7÷2 =21.85 【添0退减原数】一个数乘以9,就是乘以10—1。根据一个数乘以两数之差的分配性质,一个数乘以9,可以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一个0,再退一位减去原数,所得的就是所要求的积。这种方法,可称为“添0退减原数法”。例如 396×9 =3960-396 =3564 (退减原数可看式口算。看式口算不熟练时,可从低位减起,熟练之后可从高位减起,一下子就可直接写出得数。) 【添0折半加原数】一个数乘以6,可以看成是乘以(5+1)。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用这个数分别乘以5和1,再求两个积之和。一个数乘以5,可以用“添0折半法”,加上这个数与1的积,就是加上原数。所以这种速算方法可称之为“添0折半加原数法”。例如 6489×6 =64890÷2+6489 =32445+6489 =38934 这种方法还可以推广到一个数乘以7中去。不过,乘以7就必须是“添0折半加原数的2倍”了。 例如 2436×7 =24360÷2+4872 =12180+4872 =17052 234.2×7 =2342÷2+468.4 =1171+468.4 =1639.4 【以加代乘】“以加代乘”又可以称之为“添0加原数”。例如 720×11 =7200+720 =7920 67203×11 =672030+67203 =739233 这种方法还可以推广到一个数乘以12的计算中去。不过,一个数乘以12,需要添0加原数的2倍。例如: 623×12 =6230+1246 =7476 【原数加半,加半定积】如果一个数乘以1.5,也就是乘以(1+0.5),那么根据乘法分配律,只要把这个数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这时,原来的乘法也可以改用加法来代替。例如 48×1.5 =48×(1+0.5) =48+24(48的一半) =72 显然,“原数加半”的方法速算乘法,也是“以加代乘”的一种方法。 这种“原数加半”方法还可推广到一个数乘以15、150、1500……以及0.15、0.015、0.0015……中去。因为 15=1.5×10 0.15=1.5×0.1 150=1.5×100 0.015=1.5×0.01 1500=1.5×1000 0.0015=1.5×0.001 …… …… 所以,一个数乘以这些数,只要把这个数加上它的一半以后,再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比方 6.4×150 =6.4×1.5×100 =(6.4+3.2)×100 =9.6×100 =960 4600×0.0015 =(4600+2300)×0.001 =6900×0.001 =6.9 这样的方法,可以称作“加半定积法”。在我国农村,还经常将它用于将平方米数换算成亩数的计算。因为1平方米=0.0015亩,所以 2800平方米=(0.0015×2800)亩 =[(2800+1400)×0.001]亩 =4.2亩 在民间,人们一般称这样的快速简算方法,叫做“加半向左移三法”。 【以减代除】除法实际上是同数连减的简算方法,而同数连减又可以用乘法代替。所以,“以减代除”可以达到简算和速算的目的。 例如,550÷25,先用550减去20个25,得50,50再减去2个25,便得0。所以,550÷25=22。由口算便迅速得出了此题的得数。 【以乘代除,以除代乘】在乘法运算里,如果一个因数是5”,则可将它化为“10n÷2n”,从而将“乘以5n”转化为“除以2n”进行计算。同样,在除法运算里,如果除数是5n,那么,也可以将它转化为“乘以2n”去进行计算。显然,除以或乘以2n,要比乘以或除以5n方便、快速得多。例如 (1)12000÷125 =12000÷53 =12000÷(103+23) =12000÷103×23 =12×23 =96 因为12×23=12×2×2×2,所以口算得数时,只要把12连续翻倍三次即可。即 12—→24—→48—→96。 (2) 480×125=480×53 =480×(103÷23) =480×103÷23 =480÷23×103 =60×103 =60000 因为480÷23=480÷2÷2÷2,所以口算得数时,只要把480连续折半三次即可。即 480—→240—→120—→60。 3.用补充数速算 末尾是一个或几个0的数,运算起来比较简便。若数末尾不是0,而是98、51等,我们可以用(100—2)、(50+1)等来代替,这也可能使运算变得比较简便、快速。一般地我们把100叫做 98的“大约强数”,2叫做 98的“补充数”;50叫做51的“大约弱数”,1叫做51的“补充数”。把一个数先写成它的大约强(弱)数与补充数的差(和),然后再进行运算,这种方法叫做“运用补充数法”。例如 (1)387+99=387+(100—1) =387+100—1 =486 1680—89=1680-(100—11) =1680—100+11 =1580+11 =1591 4365-997=4365-(1000-3) =4365-1000+3 =3368 69×9=69×(10-1) =690-69 =621 69×99=69×(100-1) =6900-69 =6831 87×98=87×(100-2) =8700-87×2 =8700-200+26 =8526 4.应用公式速算 根据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可以推出一些运算公式。熟练地运用这些公式,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比较简便、快速。速算的公式、实例,见本书第一部分“速算公式”一节。 5.连续数求和的速算 苦干个连续整数求和的问题,可以分为“连续自然数求和”、“连续奇数求和”与“连续偶数求和”三类。 【连续自然数求和】几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可以把它们的首项和末项相加,把所得的结果除以2以后,再乘以项数,得到的便是这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 例如,13+14+15+16+17+18+19+20+21+22 =(13+22)÷2×10 =17.5×10 =175 如果加数的个数(项数)是奇数(单数),也可以直接用排列在正中间的数(中间项)乘以项数,去求它们的和。例如 =15×9 (中间项) =135 【连续奇数求和】连续奇数的求和,也可以用上面介绍的“连续自然数求和的速算”方法去速算。例如 3+5+7+ 9+11+13+ 15+17+19 =(3+19)÷2×9 =11×9 =99 =11(中间项)×9(项数) =99 如果是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奇数求和,则可以用这些奇数的个数自乘,便得到这几个连续奇数的和。例如 1+3+5+ 7+9+11=6×6=36(奇数个数是6) 1+3+5+7+9+11+13+15+17+19+21 =11×11 =121。(奇数个数是11) 【连续偶数求和】 连续偶数的求和,同样可以用“连续自然数求和的速算”方法速算。例如 8+10+12+14+16+18+20+22+24 =(8+24)÷2×9 =144 如果连续偶数是从2开始的,即求从2开始的连续偶数之和,则可以用这些偶数的个数乘以个数加1之和,就得到这几个连续偶数的和。例如 2+4+6+8+10=5×(5+1)(偶数个数是5) =30 2+4+6+8+10+12+14+16+18+20+22+24+26 =13×(13+1)(偶数个数是13) =182 6.根据和、差、积、商变化规律速算 【根据和的变化规律速算】和的变化规律有以下两条。 (1)如果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一个数,另一个加数不变,那么它们的和也增加(或减少)同一个数。 利用这一规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快速。例如 645+203=645+200+3 =845+3 =848 397+468=400+468-3 =868-3 (2)如果一个加数增加一个数,另一个加数减少同一个数,那么它们的和不变。 利用这一规律,也可以使计算简便、快速。例如 657+309=(657+9)+(309-9) =666+300 =966 154+286=(154—4)+(286+4) =150+290 =(150-10)+(290+10) =140+300 =440 【根据差的变化规律速算】差的变化规律有如下三条。 (1)如果被减数增加(或减少)一个数,那么它们的差也增加(或减少)同一个数。 运用这一规律的速算,如 804—355=800—355+4 =445+4 =449 593—264=600—264—7 =336—7 =329 (2)如果减数增加(或减少)一个数,被减数不变,那么它们的差反而减少(或增加)同一个数。 运用这一规律的速算,如 675—298=675—300+2 =375+2 =377 458—209=458—200—9 =258—9 =249 (3)如果被减数和减数都增加(或都减少)同一个数,那么它们的差不变。 运用这一规律的速算,如 3520—984=(3520+16)-(984+16) =3536—1000 =2526 803—345=(803—3)-(345—3) =800—342 =458 【根据积的变化规律速算】积的变化规律有如下两条。 (1)如果一个因数扩大(或者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它们的积也扩大(或者缩小)同样的倍数。 运用这一规律的速算,如 175×4=(25×7)×4 =[(25×7)÷25]×4×25 =7×4×25 =7×(4×25) =700 68×25=68×100÷4 =6800÷4 =1700 (2)如果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同样的倍数,那么它们的积不变。 运用这一规律速算,如 240×25=(240÷4)×(250×4) =60×1000 =60000 45×14=(45×2)×(14÷2) =90×2 =180 【根据商的变化规律速算】商的变化规律,有如下三条: (1)如果被除数扩大(或者缩小)若干倍,除数不变,那么它们的商也扩大(或者缩小)同样的倍数。 运用这一规律速算,如 5400÷9=(5400÷100)÷9×100 =54÷9×100 =6×100 =600 (2)如果除数扩大(或者缩小)若干倍,被除数不变,那么它们的商反而会缩小,(或者扩大)同样的倍数。 运用这一规律速算,如 3600÷25=3600÷(25×4)×4 =3600÷100×4 =36×4 =144 (3)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或者都缩小)同样的倍数,它们的商不变。 运用这一规律速算,如 690000÷23000=(690000÷1000)÷(23000÷1000) =690÷23 =30 12000÷25=(12000×4)÷(25×4) =48000÷100 =480 注意: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或者都缩小)同样的倍数,不完全商虽然不会变化,但余数会跟着扩大(或者缩小)同样的倍数。要使余数不变,所得的余数必须缩小(或者扩大)同样的倍数。 7.常用的巧算方法 【顺逆相加】用“顺逆相加”算式可求出若干个连续数的和。例如著名的大数学家高斯(德国)小时候就做过的“百数求和”题,可以计算为 所以,1+2+3+4+……+99+100 =101×100÷2 =5050。 又如,计算“3+5+7+………+97+99=?”,可以计算为 所以,3+5+7+……+97+99=(99+3)×49÷2= 2499。 这种算法的思路,见于书籍中最早的是我国古代的《张丘建算经》。张丘建利用这一思路巧妙地解答了“有女不善织”这一名题: “今有女子不善织,日减功,迟。初日织五尺,末日织一尺,今三十日织讫。问织几何?” 题目的意思是:有位妇女不善于织布,她每天织的布都比上一天减少一些,并且减少的数量都相等。她第一天织了5尺布,最后一天织了1尺,一共织了30天。问她一共织了多少布? 张丘建在《算经》上给出的解法是: “并初末日织尺数,半之,余以乘织讫日数,即得。”“答曰:二匹一丈”。 这一解法,用现代的算式表达,就是 1匹=4丈,1丈=10尺, 90尺=9丈=2匹1丈。(答略) 张丘建这一解法的思路,据推测为: 如果把这妇女从第一天直到第30天所织的布都加起来,算式就是 5+…………+1 在这一算式中,每一个往后加的加数,都会比它前一个紧挨着它的加数,要递减一个相同的数,而这一递减的数不会是个整数。 若把这个式子反过来,则算式便是 1+………………+5 此时,每一个往后的加数,就都会比它前一个紧挨着它的加数,要递增一个相同的数。同样,这一递增的相同的数,也不是一个整数。 假若把上面这两个式子相加,并在相加时,利用“对应的数相加和会相等”这一特点,那么,就会出现下面的式子: 所以,加得的结果是6×30=180(尺) 但这妇女用30天织的布没有180尺,而只有180尺布的一半。所以,这妇女30天织的布是 180÷2=90(尺) 可见,这种解法的确是简单、巧妙和饶有趣味的。 【分组计算】一些看似很难计算的题目,采用“分组计算”的方法,往往可以使它很快地解答出来。例如 求1到10亿这10亿个自然数的数字之和。 这道题是求“10亿个自然数的数字之和”,而不是“10亿个自然数之和”。什么是“数字之和”?例如,求1到12这12个自然数的数字之和,算式是 1+2+3+4+5+6+7+8+9+1+0+1+1+1+1+2=5l。 显然,10亿个自然数的数字之和,如果一个一个地相加,那是极麻烦,也极费时间(很多年都难于算出结果)的。怎么办呢?我们不妨在这10亿个自然数的前面添上一个“0”,改变数字的个数,但不会改变计算的结果。然后,将它们两两分组: 0和999,999,999;1和999,999,998; 2和999,999,997;3和999,999,996; 4和999,999,995;5和999,999, 994; ……… ……… 依次类推,可知除最后一个数,1,000,000,000以外,其他的自然数与添上的0共10亿个数,共可以分为5亿组,各组数字之和都是81,如 0+9+9+9+9+9+9+9+9+9=81 1+9+9+9+9+9+9+9+9+8=81 ……………… 最后的一个数1,000,000,000不成对,它的数字之和是1。所以,此题的计算结果是 (81×500,000,000)+1 =40,500,000,000+1 =40,500,000,001 【由小推大】“由小推大”是一种数学思维方法,也是一种速算、巧算技巧。遇到有些题数目多,关系复杂时,我们可以从数目较小的特殊情况入手,研究题目特点,找出一般规律,再推出题目的结果。例如: (1)计算下面方阵中所有的数的和。 这是个“100×100”的大方阵,数目很多,关系较为复杂。不妨先化大为小,再由小推大。先观察“5×5”的方阵,如下图(图4.1)所示。 容易看到,对角线上五个“5”之和为25。 这时,如果将对角线下面的部分(右下部分)用剪刀剪开,如图4.2那样拼接,那么将会发现,这五个斜行,每行数之和都是25。所以,“5×5”方阵的所有数之和为25×5=125,即53=125。 于是,很容易推出大的数阵“100×100”的方阵所有数之和为1003=1,000,000。 (2)把自然数中的偶数,像图4.3那样排成五列。最左边的叫第一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其他叫第二、第三……第五列。那么2002出现在哪一列: 因为从2到2002,共有偶数2002÷2=1001(个)。从前到后,是每8个偶数为一组,每组都是前四个偶数分别在第二、三、四、五列,后四个偶数分别在第四、三、二、一列(偶数都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所以,由1001÷8=125…………1,可知这1001个偶数可以分为125组,还余1个。故2002应排在第二列。 【凑整巧算】用“凑整方法”巧算,常常能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快速。例如 (1)99.9+11.1=(90+10)+(9+1)+(0.9+0.1) =111 (2)9+97+998+6=(9+1)+(97+3)+(998+2) =10+100+1000 =1110 (3)125+125+125+125+120+125+125+125 =155+125+125+125+(120+5)+125+125+125-5 =125×8-5 =1000-5 =995 【巧妙试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采用一些巧妙试商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1)用“商五法”试商。 当除数(两位数)的10倍的一半,与被除数相等(或相近)时,可以直接试商“5”。如70÷14=5,125÷25=5。 当除数一次不能除尽被除数的时候,有些可以用“无除半商五”。“无除”指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半商五”指若被除数的前两位恰好等于(或接近)除数的一半时,则可直接商“ 5”。例如1248÷24=52,2385÷45=53 (2)同头无除商八、九。 “同头”指被除数和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无除”仍指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这时,商定在被除数高位数起的第三位上面,再直接商8或商9。 5742÷58=99,4176÷48=87。 (3)用“商九法”试商。 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字临时组成的数小于除数,且前三位数字临时组成的数与除数之和,大于或等于除数的10倍时,可以一次定商为“9”。 一般地说,假如被除数为m,除数为n,只有当9n≤m<10n时,n除m的商才是9。同样地,10n≤m+n<11n。这就是我们上述做法的根据。 例如4508÷49=92,6480÷72=90。 (4)用差数试商。 当除数是11、12、13…………18和19,被除数前两位又不够除的时候,可以用“差数试商法”,即根据被除数前两位临时组成的数与除数的差来试商的方法。若差数是1或2,则初商为9;差数是3或4,则初商为8;差数是5或6,则初商为7;差数是7或8,则初商是6;差数是9时,则初商为5。若不准确,只要调小1就行了。例如1476÷18=82(18与14差4,初商为8,经试除,商8正确);1278÷17=75(17与12的差为5,初商为7,经试除,商7正确)。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将它编成下面的口诀: 差一差二商个九,差三差四八当头; 差五差六初商七,差七差八先商六; 差数是九五上阵,试商快速无忧愁。 【恒等变形】恒等变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和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技巧。它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进行有目的的数学变形,常常能使题目很快地获得解答。例如 (1)1832+68=(1832-32)+(68+32) =1800+100 =1900 (2)359.7-9.9=(359.7+0.1)-(9.9+O.1) =359.8-10 =349.8 【拆数加减】在分数加减法运算中,把一个分数拆成两个分数相减或相加,使隐含的数量关系明朗化,并抵消其中的一些分数,往往可大大地简化运算。 (1)拆成两个分数相减。例如 又如 (2)拆成两个分数相加。例如 又如 【同分子分数加减】同分子分数的加减法,有以下的计算规律: 分子相同,分母互质的两个分数相加(减)时,它们的结果是用原分母的积作分母,用原分母的和(或差)乘以这相同的分子所得的积作分子。 分子相同,分母不是互质数的两个分数相加减,也可按上述规律计算,只是最后需要注意把得数约简为既约(最简)分数。 例如 (注意:分数减法要用减数的原分母减去被减数的原分母。) 由上面的规律还可以推出,当分子都是1,分母是连续的两个自然数时, 关系,我们也可以简化运算过程。例如 【先借后还】“先借后还”是一条重要的数学解题思想和解题技巧。例如 做这道题,按先通分后相加的一般办法,势必影响解题速度。现在从“凑整”着眼,采用“先借后还”的办法,很快就将题目解答出来了。 【个数折半】下面的几种情况下,可以运用“个数折半”的方法,巧妙地计算出题目的得数。 (1)分母相同的所有真分数相加。求分母相同的所有真分数的和,可采用“个数折半法”,即用这些分数的个数除以2,就能得出结果。 这一方法,也可以叙述为分母相同的所有真分数相加,只要用最后一个分数的分子除以2,就能得出结果。 (2)分母为偶数,分子为奇数的所有同分母的真分数相加,也可用“个数折半法”求得数。比方 (3)分母相同的所有既约真分数(最简真分数)相加,同样可用“个数折半法”求得数。比方 【带分数减法】带分数减法的巧算,可用下面的两个方法。 (1)减数凑整。例如 (2)交换位置。例如 在这两种方法中,第(1)种“凑整”法,也可以运用到带分数的加法中去。例如 【带分数乘法】有些特殊的带分数相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巧算方法。 (1)相乘的两个带分数整数部分相同,分数部分的和是1,则乘积也是个带分数,它的整数部分是一个因数的整数部分乘以比它大1的数,分数部分是两个因数的分数部分的乘积。例如 (2)相乘的两个带分数整数部分相差1,分数部分和为1,则积也是个带分数,它用较大数的整数部分的平方,减去分数部分的平方,所得的差就是这两个带分数的乘积。例如 (注:这是根据“(a+b)(a-b)=a2-b2”推出来的。) (3)相乘的两个带分数,整数部分都是1,分子也都是1,分母相差1,则乘积也是个带分数。这个带分数的整数部分是1,分子是2,分母与较大因数的分母相同。例如 读者自己去试一试,此处略)。 【两分数相除】有些分数相除,可以采用以下的巧算方法: (1)分子、分母分别相除。在个别情况下,分数除法可沿用整数除法的做法:用分子相除的商作分子,用分母相除的商作分母。不过,这只有在被除数的分子、分母,分别是除数的分子、分母的整数倍数的情况下,计算才比较简便。例如 (2)分母相除,一次得商。在两个带分数相除的算式中,当被除数和除数的整数与分母调换了位置,而它们的分子又相同时,根据分数除法法则,只要用原除数的分母除以被除数的分母,所得的数就是它们的商。 例如 (注:用除法法则可以推出这种方法,此处略。)
/
本文档为【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 第四部分 常用解题技巧(四~一)速算技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