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对中国失业问题的研究

2019-02-09 6页 doc 19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对中国失业问题的研究 对中国失业问题的研究 学    号: 姓    名: 学    院: 专业: 年级: 对中国失业问题的研究 摘要:在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失业问题是各国经济存在的普遍现象,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国的失业状况是令人担心的。虽然我国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
对中国失业问题的研究
对中国失业问的研究 学    号: 姓    名: 学    院: 专业: 年级: 对中国失业问题的研究 摘要:在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失业问题是各国经济存在的普遍现象,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国的失业状况是令人担心的。虽然我国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本篇就是面对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对策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失业问题、对策、完善 正文: 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必然存在失业问题,但是,过高的失业率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并带来一系列其他社会问题。所以,如何降低失业率,保持社会经济的繁荣,维护社会的稳定,就成为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必须正视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并且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解决它等等。这些都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 一、失业现状及严峻性 最近几年中,我国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总体看是社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供大于求。目前,我国出现了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与较缓慢的就业增长的矛盾。 1、大量的高校毕业生 2013年是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最低的一年。2003年是我国高校扩招生毕业的第一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从2002年的65%降为50%,直到2013年就意味着将会有270万毕业生中必然会有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 2、城镇下岗失业人员 “十五”期间,下岗失业人员存量超过1 000万人,到2000年底,滞留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为657万人,登记失业人员为595万人。据统计2003年全国城镇的劳动力供给总量达2 400万人,而当年只新增就业1 000万人,年度劳动力供求差额达1 400万人。 3、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加入 劳动力供给队伍,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随着农村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目前,由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劳动力人员已达5 000多万人,其潜在的流动量将达到1亿到1.5亿之多。 4、机构改革分流人员 目前来看,我国的劳动力需求严重不足同我国劳动力供给强势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劳动力需求严重不足,劳动力的供给严重失衡。由于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关、停、并、转了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造成了下岗职工的大量增加。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个重要特征是“高增长,低就业”。由于劳动力资源供需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加上中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时期,劳动密集型产业正越来越多的被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资本有机构成大幅度提高,必然导致失业增加,因此,中国的失业,具有一种典型的、劳动力绝对过剩的特征。 5、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面对十分庞大的劳动力队伍,目前全社会的工作岗位的总数量是十分有限的。也就是说,我国失业问题将长期存在,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 二、面对失业的原因 1、中国的人口数量过于庞大 我国每年净增人口数近1000万,而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大约2600—2800万。净增人口是指最近十几年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在1800万人左右,每年死亡人口在800万左右。生大于死,故每年多出上千万人口。影响就业的是20年前的高出生率。由于上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每年出生人口上升到2800万左右,因而到了今天,这批人正好进入劳动就业范围。如果每年有1000万新增劳动力找不着工作,那么10年下来就会积累起1亿人的失业大军。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估计到2015年,我国的失业人数估计要达到2-3亿人。这不仅将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2、先进的技术和机器的引进,替换了大量劳动力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产业开始逐步调整,各个行业的机器化、自动化和电子化程度大大提高,在这一时期,我国每年从国外引进的机器设备高达七八百亿美元,经过近20年来的不断更新换代,我国企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率比起改革开放之初有了天壤之别。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是一个机器淘汰人力的过程。仅这一因素导致每年就有几百万人失业。 3、过期的就业管理体影响就业的重要原因 居民资产从事创业活动受许多体制和人为限制如:收费罚款、繁多执法、吃拿卡要、各环节公关等,因此有钱只能去投资股市或者房地产,大量资金涌入这种投机行业并不能增加就业岗位,只能导致我国经济畸形发展。 4、过重的税收 据2013年经济普查数据,从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身上收取的各种收费和罚款,规模大约在3000亿元左右。如果按照两万元容纳一个劳动力就业来计算,至少有15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如果不设法避税和逃税,会有将近85%的企业被迫破产倒闭。 但就目前我国过度追求市场效益和效率的改革趋势看,要调整十几年里形成的经济结构并非容易,这是因为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权贵资本主义利益集团,使社会出现贫富分化。如果沿着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思路走下去,中国未来的道路将更加艰辛。 三、失业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失业有其正效应和负效应。从失业的积极影响来看,它体现了市场经济中效率优先的原则;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衰退中的第一二产业挤出的失业劳动力满足了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转换;有利于劳动力人口的迁移流动,从而完善动态、健全的劳动力市场;此外,失业危机引发的竞争有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但是,失业同时需要付出高昂的经济成本和非经济成本,给失业者以及全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和体能的压力,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影响和威胁社会稳定。 四、监管失业状况的政策 从长期看中国的就业现状,还是很严峻的问题,首先中国现如今的经济格局将会面临着重组,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失业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向主要依靠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重视质量的种类、注重节约和挖潜及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内涵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其次、农业就业机会较大幅度减少。加入WTO后,国外有竞争力的粮食等农产品将替代我国的部分不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因此农业的就业,将面临需求数量减少和素质要求提高的双重压力。由于加入WTO后增加的就业岗位大都在二、三产业,相对有利于城市就业,城市比较利益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可避免地会大规模向城市流动。面对所说的一亿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就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最后,劳动人群的自身素质影响就业机会。中国的劳动者的人均素质整体来说偏下。现在,全国依旧有9000万的文盲。失业可以说是任何一个实行市场经济政策的社会都必然存在的社会现象。与此同时,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必要、合理的失业能够在社会中再生产过程中起到对劳动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此,社会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失业。 失业问题如今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突出的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过高的失业率带给我国严重的灾难。它会危害到我国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给社会的安定团结带来严重的隐患。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的发展中大国,正处于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失业问题在我国将会一直存在。因此,如何以有效的方式去解决当前面临的严重性失业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者的充分就业,最终实现我国的共同发展,这是当前我国面临的最迫切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总之,通过短学期的一个月的学习和老师耐心的教导下,使我更加了解了经济学在社会的重要性,和它给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对经济学的学习,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分析中国失业的问题,从中了解职工下岗失业和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如今经济发展多年积累的深层矛盾的综合反映,也是改革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通过对经济学的学习,能够分析中国的国内各大行情,促进优势补充不足,促使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彦,吕青《社会保障概论(第二版)》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 章辉美《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 湖南出版社,2004年。 3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 4 韦延柒 《城市经济协调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4年。 5丁天 《论当前我国的再就业工程》1997年。
/
本文档为【对中国失业问题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