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2019-02-16 27页 doc 55KB 151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小教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1956年,新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标志着“新语文”时期的到来。 4、《语文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进行教学的依据,是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 5、“三、百、千”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6、《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是从知...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小教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1956年,新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志着“新语文”时期的到来。 4、《语文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进行教学的依据,是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 5、“三、百、千”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6、《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阐明语文课程目标的。 7、《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语文课程必须培养学生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 9、《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10、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11、识字教学内容的编排一是归类识字,二是随课文识字。 12、小学生在识字中要能运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运用汉字笔画、部件、结构、笔顺分析字形,学会查字典。 13、小学生写字的基本功包括书写基本笔画、掌握基本笔顺、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三个方面。 1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的能力。 15、理解词语是词语教学的重点,积累和运用词语是词语教学的关键。 16、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17、小学低年级默读的要求是不出声、不动嘴唇、不指读,要眼到、心到、手到。 18、在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19、习作教学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并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 20、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21、口语交际课的一般教学步骤是:明确交际任务——进入交际情境,——操练交际技能——评价交际水平——扩展交际成果。 22、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23、综合性、自主性,实践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注点。 24、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25、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26、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以应用研究和行动研究为主。 27、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28、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聚合性、灵活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9、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30、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也不能喧宾夺主,华而不实;更不能忽视不足,弄巧成拙。 二、判断题 1、语文与经学、史学、伦理学分离,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小学开设始于1912 年。(√) 2、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要单独进行才是重视人文教育的表现。(×) 3、语文教材和教科书的概念不能等同,它比教科书的概念宽泛得多。(√) 4、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语言文字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 5、社会处处皆语文,生活时时用语文,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6、教学规律是诸关系的本质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对教学规律的认识,经过总结、概括以后制订出来的行为准则,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1 7、课程资源是指导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8、自主性学习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自主性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独立性。(√) 9、合作学习的分组一般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10、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生成性、开放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11、小学会写汉字的数量为3000个左右。(×) 12、小学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13、字形教学是教学的关键,也是识字教学的难点。(√) 1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字之间对话的过程。(√) 15、依据学习的本质,语文学习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即阅读型学习方法、思维型学习方法、操作型学习方法。(√) 16、理解词语是词语教学的重点,积累和运用词语是词语教学的关键。(√) 17、小学二年级开始默读,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高年级默读有一定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18、小学高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以训练言语的调节功能和表达功能为主。(√) 19、讨论、辩论这种口语交际训练方式大多在小学中年级训练。(×) 20、写话训练一般从下学期开始,重点训练在二年级。(√) 21、小学高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22、学生的听说能力主要是在口语交际课上训练和形成。(×) 2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语文教学的任务。(×) 24、现代教学技术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手段及方法,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25、现代教学技术扩展了语文教学的资源,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融合。(√) 26、语文考查的重点不在于给学生打分、排队,而在于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7、语文考查的重点是在于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8、评价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老师的教学。(√) 29、课堂提问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最直接最迅速的方式,作业批改是一种运用频率最高的过程评价的具体方法, (√) 30、教师应服务于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个性的培养者。(√) 31、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指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实践、学习实践、社会实践中选择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三、名词解释 1、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是一种凭借直觉把握语言的能力。她应该包括“文感、象感、意感、情感”等多层内涵。 2、语文思维——语文思维是指主体在听说读写活动中与言语同步展开的思维活动和思维能力,包括对交际对象、情景的辨识、判断,听读内容的领悟、把握,说写目的、思路的确定与调整,等等。 3、小学语文课程——就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和方法的规划和设计,也就是小学语文课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小学语文教材中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 4、语文意识——语文意识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 5、综合性学习——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文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有四种形式:(1)语文知识综合运用(2)听说读写整体发展(3)与其他学科沟通(4)与社会生活结合。综合性学习方法主要有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社区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生产劳动、专题研究等。 6、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经验与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或教材)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简言之,即类似科学研究方式的学习活动。 7、小学语文课程资源P80——广义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或者说,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社会资源的总和。狭义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仅指形成小学语文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 8、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 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9、课堂即时评价——亦称“情境性评价”,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质性评价。这种评价主要针对在学生互动为主的多元(师生、生生)状态下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同学、学生本人;评价结论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激励性评语、体态动作、实物、象征性物品;评价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 10、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四、简答题: 1、小学语文课程的结构是由哪三部分组成?P3 一是表内课程,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二是活动课程,包括参观、访问、办报、演戏、故事会、朗读、书法比赛等;三是学校的隐性课程,包括校容、校貌、校风、校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影响等。 2、现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哪四个方面?P39-4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规律?P111-123 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同步;语言的积累有助于语感的培养;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言语的实践。 4、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主要有哪些? (1)认真读书的习惯——精力集中,边读边想;(2)勤动笔的习惯——读记、读写;(3)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会用工具书,主动使用工具书;(4)课外阅读的习惯——有兴趣,自觉读书读报;(5)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按时完成,自觉改错。 5、试述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所谓自动化,就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活动,而长时工作记忆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有关材料非常熟练。熟练语言材料和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第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要掌握这些东西,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6、简述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功能 (1)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载体;(2)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3)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凭借;(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实行教学管理、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 7、什么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小学语文学习方式?P37-39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语文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自觉性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语文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地发现语文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8、语感主要有哪几个特征? 主要包含以下特征:第一,语感的感受性和理解性;第二,语感的具象性和情感性;第三,语感的迅速直觉性和稳固的积累性;第四,语感的整体性和个体差异性。 9、培养语感的主要做法有哪些? 第一,指导儿童积累生活经验,并在阅读中多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感悟;第二,引导学生在确切把握词义的基础上揣摩比较,深入体会词语的情味;第三,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在朗读中激起鲜明的内心视象和情感体验;第四,语感的形成要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因此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要适当灵活安排写的练习的教学环节,例如安排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小练笔:扩句练习、仿写句子、片段仿写、原文续写、原文改写等。第五,多读多背,语文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 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10、“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11、简述第二学段(小学3~4年级)识字与写字的目标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12、朗读常见的方式有哪些? 个别读、齐读、分组读、轮流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自由读、引读、跟读等。 13、阅读教学的内容有哪些?P204-221 词与句的教学;段篇的教学;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精读、略读、速读的训练;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课外阅读的指导等。 14、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 15、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P224 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乐于书面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能写简单的纪实习作和想象习作。 16、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评价提出了哪些具体建议? 求真情:作文评价要努力保障学生真情实感的顺畅表达,鼓励独立有创意的思考和想象。 重过程:评价要重视材料准备过程,考查占有运用材料的方法、途径。 多修改:教师评改、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关注修改的态度、内容、方法。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 17、《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7、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③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④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19、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P258)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课标》 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 20、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选题十分重要,你认为有哪些途径? (1)在语文教材中发现课题,即由阅读延伸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2)在校园活动中发现课题。即依托学校活动设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3)在社会大环境中发现课题。即问题探究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21、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影响? 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手段及方法,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丰富了人类理解和表达方式,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扩展了语文教学资源,使语文学习内容更加丰满、完善。 22、简述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例《狼牙山五壮士》(2)突破难点,消除障碍例:《爬山虎的脚》(3)演示过程,加深印象例《琥珀》(4)激发思维,培养能力例字理教学(5)提供示范,便于模仿例汉语拼音字母G、K、H的发音 (6)提供背景,扩展知识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3、阅读教学中如何正确选用并发挥多媒体的功能? 在导入处激趣,在疑难处释疑,在动情处升华,在巩固处强化,在延伸处深化。 24、简述网络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在线语文信息获取、语文信息分析加工和传递能力;(2)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共享性,提高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聚合性、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丰富性,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25、“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理解难度,为学生多渠道接受信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给课堂教学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它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但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也发现课堂上一些教师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为热闹、花俏而用多媒体的现象。这样对学生并无多少益处。 26、新课标对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哪些评价建议? 口语交际: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查参与意识、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水平。 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不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的简单相加,而是运用语文、解决问题、探究创新。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在于:活动中合作与参与的态度;主动发现与探索的精神;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积极性;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表现。 27、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P347 整体性和综合性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28、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有什么作用P364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指运用教学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系统地、科学地收集处理小学语言教学信息,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描述以及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既是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做出鉴定,划分相应的等级,更是为了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价值达到最大。 29、简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评价提出了哪些原则性的评价建议。 (1)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3)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重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4)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30、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理念问题、课程问题、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教学方法问题、教学评价问题、师生的发展问题。 31、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小学语文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1)具有“广博的知识面、诗意的情怀、活跃的思维和流畅的表达”(2)具有“对语文课程本质规律的把握和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技能(3)具有“良好的语感、敏锐的感情触角和真诚的教学反思” 32、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什么转变?P415-418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和领路人。在具体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伙伴,而不是语文知识的垄断者、灌输者。 33、阅读教学有什么意义?P184-185 小学阅读教学是培养儿童识字、看书、说话、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开阔视野、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陶冶情操,进行德育和美育的重要途径。 34、积累词语和句子教学有哪些方法?P204——209 积累词语的方法:凭借语境积累词语;用归类的方法积累词语;用组词的方法积累词语;用竞赛的方法积累词语;用交流的方法积累词语。 句子教学的方法:①指导学生读懂句子;②重视句式(句型)的训练;③培养造句能力。 35、进行口语交际指导有什么意义?P247-248 (1)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生活与人际交往必备的能力。(2)口语交际能力是生存与发展必需的手段。(3)口语交际训练是发展多元智能的重要途径。(4)口语交际能力是全面发展语文能力的必要条件。 36、简述听课的类型 (1)检查性听课(2)辅导性听课(3)研究性听课(4)观摩性听课 37、怎样将阅读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首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例如,大街上的招牌、广告,商场里的商品名称,校园里的校训、小学生守则、同学姓名、课程表、墙报、宣传栏,家庭中的电视、计算机,食品、玩具的包装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其次是让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课外读物,让孩子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识字的乐趣,他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8、请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简述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语文课程标准》具体制定了三个维度、五个方面的语文课程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有单一转向多元。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评价,过程与方法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五个方面:识字与写字的评价,阅读评价,写作评价,口语交际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1——《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 学习了课文最后一段,教师打出幻灯片:乌鸦寂寞地站在一棵树上。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只乌鸦的神态,想一想:看着狐狸叼起肉进洞,她心中会想些什么? (学生稍加思考,纷纷起起了小手) 生1:乌鸦很伤心,心想:哎!都怪我爱听好话,才会上当。 生2:乌鸦真后悔:要是我不那么爱听好话,孩子们这时就有肉吃了。 老师正想总结,却有一男生忽地站起来,说:“乌鸦心想:嘿!我长这么大,从没有听谁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总算听到了。不就是一块肉么,孩子别急,我再给你们找去。 (顿时,教室里哄堂大笑) 思考:如果你是课堂上的这位老师?你该怎么评价这位男生的表现? 分析:如果我是那位教师,对于这位学生活跃的思维,富有创造的激情,一定会说:“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这只乌鸦这样说好吗?”再次激起众多学生的关注,最后得出:第一、这只乌鸦不知悔改,不可取。第二、这只乌鸦心理素质较强,在困难、失意、失败面前报有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这倒是我们生活中所必须的。心理学家加德纳说过: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慧,也就是说人人都具有某方面的智慧,但因学生的个体差异,所显示出来的不一样而已,在他们遇到某个问题时,就会各抒己见。在评价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的内容的对与错的判断,应有“宽容”、“先接受”的意识,然后再做有效的分析。我相信,这样的评价方法,能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案例2——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 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合适。 分析:该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没有把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单地罗列,而是在每一个目标中都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在目标1中,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维度,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在目标2中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维度,发展语言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维度;在目标3中,在读中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维度,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体提高。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三维目标”的完美融合。 案例3——某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我们的画》中设计了以下几组活动: 活动一:教师在课前把教室布置成刚刚举办过“二年级画展”的样子,让学生自由观赏,与环境互动,自然地萌发办自己班级画展的愿望。 活动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画,请小组里的伙伴对自己的画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 活动三:教师出示自己的画,进行示范介绍,请学生针对介绍和绘画作品提建议,为学生提供交际案例,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画,把话说完整,把图画的内容说清楚。好朋友要仔细倾听,认真评价。 活动四:以小组为单位,推选评委,带领大家评选“最受欢迎的画”,推荐参加班级画展,为了本组的画能被选中,小组的同学必须想办法说好推荐的理由,说服其他组的同学,其他组里的同学可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自己的意见。 活动五:请获奖的同学在音乐声中上台领奖,其余学生当好小记者,采访获奖的同学,让他们谈谈获奖时的感受、创作的过程等。 请从教和学的角度评价上述设计。 分析: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针对话题本身和低段儿童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活动,即在“举办画展”的大情境统领下,先后设计了小组合作说画、评画,教师示范说画、评画,想好朋友介绍自己的画说画评画,说服同学说画评画,小记者采访等多个回合的交际情境。在不同的情境中,交际主体身份也个不相同:小组交流时是组员的伙伴,教师示范时是学生,评选“最受欢迎的画”时是评委,采访获奖同学时是小记者。在教学中,始终要求交际对象认真倾听,并能就自己的理解对交际主体所展示的交际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交际主体根据不同的交际情境灵活应答。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体现了口语交际中和“互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案例4——一位教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学到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题目为“你更喜欢谁”的辩论。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情绪高涨,“花生派”和“桃子石榴派”针锋相对,结果“不但对别人有用,而且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花生派”的神情甚是尴尬。 请谈谈你对以上教学片段的看法。 分析:该教学片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虽然在课堂上体现了学生的多元感悟,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与感受,但忽略了该论题与文本追求的价值是否一致。阅读教学以一、二个有争议的论题作为研读专题,让学生深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寻找依据,并运用口头语言以说服或驳倒对方的观点,这种研究性阅读确实具有训练学生思维及表达能力的作用。但教师应在此过程中做好引导与点拨,以防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游离于文本之外。如果这种辩论将课文所赋予的价值取向丢弃了,那就得不偿失了。对于学生的独特体验我们应该尊重、理解但应以不违背文本与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案例5——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 师:小朋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菜”字的? 生1:我喜欢吃榨菜,榨菜的包装袋上有这个字,我就记住了。 生2:我在菜场门口的牌子上看到过这个字。 师:你们能联系生活来认字,很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想写一写,记住这个“菜”字。 师:这是个好办法。 生4:“草”字头加“采”就是“菜”,青菜的“菜”。 师:加一加记住这个字,也是好办法。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花”字去掉下面部分,加上“采”,就是“菜”。 生6:“苗”字去掉下面的“田”,加上“采”就是“菜”。 生7:“花”字去掉下面的“化”,“彩”字去掉右边的三撇,合起来就是“菜”。 师:很好,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记住了这个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你认为该教师的教学符合哪些课程理念?还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分析:该教师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充分鼓励学生识字方法的多样化。学生运用了结合生活、写一写、加一加、换偏旁等识字方法使他们对“菜”的印象更为深刻。但是,对于学生不同的识字方法,教师应给出不同的评价,鼓励学生选择方法最优化。特别是第七位学生的发言,不利于记住生字,教师应该提示学生。 案例6——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设计一:(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指名交流。 设计二:(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每个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分析:第二位老师设计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造句变成了生动有趣的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更容易摆脱学着别人造句,甚至一味地抄袭背诵别人的造句,从而迸发出自己的思维火花。 案例7——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评析:该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目标清晰明确,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明确表述教学目标,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如“合理想象”是在了解景物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用“对比手法”学习写作方法是“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等。加强了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案例8——窦老师在执教《落叶》一课时有这么一个片段:请用课程标准的理念评价这个片段的教学。 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的第一句话:“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这一句话,窦老师提示道,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很有趣,请大家找一找!片刻,学生找到了“一片片”这个词.窦老师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个词,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这就是'一片片'的树叶吗”学生回答说:“不是。”窦老师转身又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那么是两片喽。”“不是两片,'一片片'是指好多好多片树叶!是指许多片树叶!”学生回答。“那应该怎样读这个词?”窦老师问。于是,学生轻轻地读起来“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窦老师启发着。一会儿,窦老师请学生起来读这一句话。 生1:(读得很流利,但不够有感情) 师:这是你的感受,很好!(又请一位学生来读) 生2:(读得很有感情,在读"落"和"一片片"的时候放慢了速度,加重了语气) 师:(肯定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随后,问大家)你们想想,树叶是怎样往下落的 生3:慢慢地,一片一片地往下落.(边说边加上优美舒展的动作) 师:这落叶多美啊!飘飘洒洒…… 生4:(不由自主地接了上去)随风舞动…… 师:很有诗意啊!(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5:树叶慢慢地飘落下来…… 师:(边说边做动作)就这样,落叶像小蝴蝶,像小蜻蜓,多快乐啊!大家快读啊,现在,你就是小蝴蝶,小蜻蜓,轻轻地落下来了…… (学生边表演,边朗读课文,教室里气氛很热烈)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事实上,除了显性的课程资源,学生的体验也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它虽是隐性的、潜在的,但一旦得以唤醒、激活,它是相当可观、丰富的。在窦老师执教的这个片段中,尤其是指导学生朗读时,强调的是“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这无疑给学生最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文本意思,尊重他们的不同个性。文本在孩子的体验与接受中获得了意义。而学生则通过阅读、体验,提高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使学生与文本的互动质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更深。同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看到了灵动的生命课堂。叶澜教授说过,学语文就要把语言文字变得鲜活起来,变成孩子能看得见能够理解的东西。在上述案例中窦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能力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一片片”这一个词,一连问了好几个有层次性的问题,且通过板画帮助学生理解“一片”与“一片片”的区别。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美读,,在读的过程中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并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边表演边朗读,使学生真正做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景语背后的情味跃然纸上,使学生的语感广化、深化、美化、敏化。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案例9——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 评析:首先要肯定的是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课标的教学理念,他为了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积极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足的是:①没有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以致于在教学中无法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如在学生读完诗歌《赠汪伦》后即让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看上去是以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欣赏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实质上是教学媒体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②自主学习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以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学习《赠汪伦》。看上去是形式多样,气氛活跃,进行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实质上只是使课堂变得热闹而已,对诗歌的学习理解并没有很大的帮助,甚至有点本末倒置,丧失了语文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具有省略的,应注重学科间的渗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当前教改的热门方向。在该案例中教师将语文课的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表演、画画、歌曲等综合性、动态性的语文活动中丰富体验。但在学科整合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度”的问题,如果学科渗透无度,就会使语文课迷失本性,异化本质,变成“四不像”了。如上述教学设计中如果学生在对古诗意境理解不深,且没有任何体验的情况下能进行贴切的表演吗?这种看似自主、开放的教学方式真能取得实效吗? 自主学习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完成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然而凡事都得有一个适用性,“过犹不及”是大忌。 案例10——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众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众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那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习作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评析:传统的习作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习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课标倡导“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习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习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习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习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习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习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 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习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习作”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习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个案例,让我们明白了:习作来源于生活;习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传统的习作教学强调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学生往往会抄袭作文、背诵作文,乃至是胡编滥造,使得习作缺少学生真实的体验。而该老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投入现实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仅激发了学生习作的愿望,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能力,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思考、大胆创新的良好习惯。
/
本文档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